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日本的農業

高中地理日本的農業

發布時間: 2021-03-14 03:12:33

① 地理日本主要的的糧食作物是什麼

是水稻日本: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形似一張弓,東京是搭箭的交點,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
③海岸曲折,港灣優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多梅雨、台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
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⑧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⑵ 發達的經濟
①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達的三極之一
②經濟發展的條件
不利條件:國土(狹小)市場、礦產貧乏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
③揚長避短,發展經濟。對外貿易發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瀨戶內五大工業區。(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⑤工業布局趨向分散----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展
⑥農業和漁業
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日本年捕魚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魚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⑶ 主要城市
首都東京,是超千萬的特大城市科學城--築波 宇航中心--種子島 硅島--九州島

② 地理 東亞日本 的人文狀況 農業狀況 人口 城市

農業:單產高,多用小型機械,機械化程度高;平原地區多生產稻米,丘陵專地區多栽培果樹屬和蔬菜;稻米自給,其他農產品需大量進口
人口:1.28億。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人均壽命世界並列第一
城市: 東京,大阪,京都 ,城市化程度高
人文狀況:這個不是很好答,范圍很廣。主要民族:大和民族 ,主要宗教: 神道教、佛教。國慶日: 2月11日(建國紀念日) ,國歌: 《君之代》

③ 日本農業的分布特點及原因

火山眾多,地震頻繁,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耕地以小塊分散 不利於機械化大規模的農場式管理 典型的亞洲小農模式 精耕細作為主

④ 高二地理 日本的地形,氣候,農業特點,工業發展條件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溫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點。
農業發達,小型農業機械,技術先進,漁業發達。
工業條件,人才豐富,優良海港,工業技術先進

⑤ 關於日本農業的正確敘述是()

D
首先,日本平原狹小,沒有展開美國那種大型農場機械作業的前提條件。所以排除1;
AC不選
日本的農業並不發達,大部分糧食靠進口。但日本產的大米很有名。而水稻種植業屬於精耕細作的農業類型。
而日本顯著的海洋性氣候不適應小麥和玉米的生長,4排除。
這好像是高中地理題,我對「合理使用化肥」持保留意見。但是依據日本的河流特徵,水利的確發達。翻一翻課本吧,看一下日本的氣候類型,美國小麥和玉米帶的氣候特徵,還有水稻種植業農業類型和特徵。

⑥ 高中地理「英國、日本:位置、范圍、自然特徵、工農業發展」的總結。

日本(1)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徵 位置是東亞的一個島國,與我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領土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地形境內多山,國土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僅在沿海一帶分布著狹小的平原,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平原;海岸線曲折,多良港,神戶和橫濱是我國著名的海港;境內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也是一座活火山氣候屬季風氣候,但海洋性特徵較為明顯,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較豐富植被全國大部分為森林覆蓋,森林覆蓋率為65%河流河流短小,但流經山地水力資源豐富 (2)發達的經濟和文化特點 經濟特點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等工業是主要工業部門,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屬"進口-加工-出口"的經濟工業分布及原因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小地區,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是主要工業區。因本國自然資源缺乏,需要從國外進口,為了便利原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工業大多分布在沿海優良港口地區農業生產耕地少,人均耕地更少。農業多採用小型農業機械,發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現稻米產量已能自給。北海道附近海域因有寒暖流相匯,成為世界著名的漁場。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文化特點既有本民族文化的傳統,以兼有東西文化的特點

⑦ 日本農業地域類型是什麼 高一區域地理 知道的請快點告訴我!謝了

日本的農業地域類型屬於水稻種植業。
水稻種植也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農業。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小農經營。亞洲的水稻生產主要以家庭為單位,由於人均耕地少,每戶耕種的田地很少
2、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
3、機械化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
5、科技水平低。

⑧ 日本的地形特點是什麼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火山眾多,地震頻繁,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回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答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

耕地以小塊分散 不利於機械化大規模的農場式管理 典型的亞洲小農模式 精耕細作為主

⑨ 描述評價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自然環境概況和分析日本農業發展地理條件

1.范圍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端,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國土的總面積包括各小島在內,共計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374,74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

2.緯度位置
由於日本的島嶼呈北東向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

3.海陸位置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端,屬於亞洲,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延伸。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4.氣候分布
日本深受黑潮、親潮等洋流影響,海洋性氣候明顯,一年四季溫差很小。日本大部分國土屬溫帶氣候,但由於日本的島嶼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全國各地的氣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可分為六個氣候區,分別是:
北海道氣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響,降雨量較日本其他地方為少。夏季短暫且涼爽;冬季漫長而寒冷。
日本海側氣候:范圍為本州島西部海岸地區。冬季受西伯利亞高氣壓所控制,吹西北風。同時由於暖流對馬海流在冬季通過日本海而帶來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較少,有時因焚風而會出現異常高溫。
中央高地氣候:典型的內陸性氣候。冬寒夏涼。冬季與夏季及晝夜之間溫差很大。降雨量少
太平洋側氣候:包括了本州東海岸、南四國和九州大部分地區。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梅雨強台風多。冬季則降雪較少。
瀨戶內海式氣候:包括了山陽地方、北四國、近畿與九州局部地區。這里天氣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時遭受旱災之苦。
南西諸島氣候:范圍為琉球群島。這里屬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台風吹襲。

⑩ 日本農業發展地理條件

從3個方面,1自然條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熱量。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土壤肥沃,大量火山灰。沿海平原。水源充足。
2科學技術,生產技術,設備
3社會經濟,市場,交通,消費需求,政策。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