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實例
⑴ 急求地理研究性學習的案例或材料
「研究性學習」是與「接受性學習」相對的一個概念。就學生的個性發展而言,「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這兩種學習方式都是必要的,在學生的具體活動中,兩者常常是相輔相成、結伴而行。之所以在新的課程體系中強調「研究性學習」,並不是因為「接受性學習」完全不好,而是因為過去我們過多倚重了「接受性學習」,而「研究性學習」則被完全忽略或退居邊緣。強調「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是想找回它在課程中的應有位置。學科領域的知識可以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能力可以在學科領域的教學中拓展和加深。在一定的情況下「研究性學習」課程也可和學科教學打通使用,在學科教學中充分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式。下面就以幾個案例來探討研究性學習方式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案例1:高一地理《7.4城市交通運輸》課前一周,班內學生以4—5人為一小組進行本城交通運輸的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當地交通道路的格局有什麼優點和不足;主要的交通問題是什麼。以上內容由小組內同學自行安排分工或合作進行。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顯示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並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結合各小組調查情況進行自主探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並提供適當幫助和指導,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作個別輔導。然後各小組之間將各自學習的結果進行交流,並對有關問題展開討論。教師作為其中的一員參與交流和討論,除對交流起到組織作用外,還對學生作指導、點撥,保證交流、討論的有效進行。教師在學生交流討論的基礎上,根據前面所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體系。最後,教師還可以安排課後的擴展性活動:(1) 各組完成一份調研報告(2) 寫一封致全體市民的倡議信:《讓城市交通更暢通快捷》案例2: 高一地理《4.3陸地環境的組成—陸地水》在學習本節內容時,可以使用小組活動、主題辯論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提出辯題:「水資源可以永續利用,並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全班分兩大組,學生在閱讀教材、查閱資料、調查采訪之後,自由選擇正方和反方。每方有兩種角色供學生選擇:辯手,主要發言;策劃,搜集和製作支持本方辯手的材料。組內通過自薦和推選分配角色。課前的准備有組內分工合作完成。上課時,教師充當辯論主席。各方輪流發言用分析、講解、展示資料等方法試圖說服對方。 辯論結束後,老師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和小結,使學生理解水資源的有限性,並且鼓勵有興趣的同學撰寫小論文。案例3:高中地理選修第一冊《5.4綜合國力的競爭》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地理學習評價的重點。在學習本節內容時,讓學生利用各種信息源(如期刊、報紙、電視、廣播、互連網)搜集資料,寫一篇「建國50多年來,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的情況。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尚需做些什麼的小論文。」撰寫小論文的過程,就是學生搜集、整理與表達資料的過程。通過觀察學生在寫小論文過程中的完整表現,教師可以對學生在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資料的過程與能力做出較為准確的評價。評價過程中,引導學生開展自評、互評,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缺點與不足,教師的評語應以鼓勵性的為主,以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研究性學習和學科教學是高中學習內容的兩個方面,它們具有各不相同的功能和價值,前者以獲得知識為主,後者以培養能力為主。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不能興此廢彼。開展研究性學習並不是要擯棄學科教學,相反地,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對學科教學應起到良好的作用。況且,研究性學習本來就是要以學科教學為依託的,若沒有學科教學,研究性學習則成了空中樓閣。但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實踐性的特點能改革過分注重知識傳承,強調學科體系嚴密性的偏向,加強學習內容與現代社會、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改革教學中過分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⑵ 中學地理結課方法,及實例。謝謝!
總結型: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這種結課法需要教師板書有序清晰,內容講解結束後,教師再依據之前的板書給學生重新梳理一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懸念型:以工業一節為例,本節課講解了各種工業的區位,適合布置在什麼地方。那麼課堂結束之前你可以給學生一個懸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同學們思考一下,如果工業不這么布置會有什麼後果?書後面講到一個工業區的衰落與振興?又是怎麼回事呢?大家下去預習一下,這是我們下節課的內容。
比較性:還是以工業區位為例:上完課之後,你可以找兩個相似點給學生比較,比如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區位和英國中部工業區區位的比較,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這種結課法比較的兩個點都是之前已經學習過的。
趣味型:以地球自轉這一節為例,上完課之後,讓學生下去做一個趣味小實驗,放一盤水,水上放一片樹葉,樹葉上放一顆針,過幾個小時再來觀察針的方向偏轉。(這種小實驗可以自己選取,有趣而且容易造作就行),通過趣味型的小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反饋型:這種結課最好是多媒體上課,上課之前你就要准備好課件和小測驗,上完課之後和學生一起完成小測驗,小測驗的內容不能太難,盡量是概念性和基礎性的知識點,起到鞏固的作用。
實際上,各種結課方法是沒固定的,你可以隨即靈活運用。上面只是我個人的一點點拙見,樓主若有疑問可向我聯系。
⑶ 關於高一地理第一單元知識的,舉20個地理事例。請大家幫幫忙!謝了!!
今年剛會考完,20個都是自己想的,而且都是涉及第一單元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到你
1.太陽從東方升起(因為地球公轉方向自西向東)
2.北半球夏季晝長夜短(因為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
3.地球有四季變化(因為黃赤交角的存在)
4.極低地區有極晝極夜現象(因為黃赤交角的存在)
5.滿月、新月時潮水大(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變化)
6.日食現象(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變化)
7.月食現象(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變化)
8.地球上晝夜的更替(因為地球的自轉)
9.極低附近地區的極光(受太陽活動的影響)
10.一個月內月相的變化(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變化)
11.在地球上看到的越來永遠都是一面的(月球自轉與公轉方向相同)
12.南北兩半球水流入水槽內的旋轉方向不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13.地球形狀赤道略鼓,兩極偏扁(大概是因為自轉)
14.長江南岸河道寬闊,北岸泥沙堆積(地轉偏向力)
15.正午太陽高度會變化(黃赤交角的存在)
16.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黃赤交角的存在)
17.上海的夏天是澳大利亞的冬天(大概因為黃赤交角以及分別在兩個半球)
18.北京時間早於倫敦時間(地球自轉向右)
19.早晨六點從埃及出發晚十點抵達北京,可飛機只飛了10小時(自轉向右,兩地處於不同時期)
20.上弦月時有小潮(日地月位置相對變化)
⑷ 如何有效應用案例進行高中地理教學
一、案例教學理論闡述
案例教學法是美國首創的,後推廣到全世界。其最先應用於醫學教學,隨後很多學科都引入這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法。它事先需要制訂周密的計劃,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做好案例的選擇,在教學中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及專業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案例的選擇非常重要,這個案例要基於一定的事實,又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讓學生通過案例分析,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要重視教學計劃、學生討論、雙向交流等內容和環節。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學建議
1.制訂恰當的教學計劃
高中地理知識涵蓋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知識,理論性很強,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遵循由淺到深的認識規律,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在進行案例教學時尤其要如此。案例教學時,制訂教學計劃要注意兩點:一是計劃的制訂要符合地理教學大綱的精神要求。教學大綱是教學的指揮棒,是教師教學的原則和方向,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要在大綱的指導下進行。二是地理教學計劃的制訂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由於到了初中才開始地理課,學生學習地理的時間較短,很多學生對地理不感興趣,導致其學習基礎差,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
2.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
案例教學,選擇合適的案例尤為關鍵。在地理案例教學中,教師課下一定要備好課,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真鑽研教材,精心挑選恰當的教學案例。例如,在學習「常見天氣系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為什麼新疆地區長期乾旱少雨,而東南沿海會有那麼多的台風光顧」。學生通過已經掌握的大氣運動等知識進行分析,然後提出不同的意見,最後教師綜合學生的各種意見進行正確的理論講解和指導,學生就能全面掌握天氣系統知識。又如,在學習「區域經濟發展」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設計問題,讓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發展模式以及該模式的利弊,由於涉及家鄉的具體內容,學生熟悉且感興趣,這樣的案例更適合學生進行探討研究。
3.學生要有豐富的綜合知識
地理是一個系統的知識圈,前後聯系緊密,尤其是前面的自然地理對後面的人文地理的學習,對人類的實踐活動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案例教學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和較廣的知識面。高中生在進行地理知識學習時,一定要加強綜合知識的積累。這個綜合知識,既有地理學科的綜合知識,如各種地理理論知識及人文地理的實踐知識;又有其他學科的知識,如時政熱點、傳統文化、民族習俗等知識。掌握綜合知識既可以增加案例教學的有效性,也是應對地理考試、提高地理實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4.通過問題導向來加強案例教學
對於案例教學,引入的案例要讓學生通過案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地理學習的根本目的。地理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例如,在學習「氣象災害」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讓學生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氣象災害,然後說出每一種氣象災害影響的主要地區以及發生的主要季節,然後讓學生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後讓學生針對具體的氣象災害做出可行的監測和防禦措施等。
5.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學習任何知識都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地理學科也不例外。因此,案例教學需要聯系實際,讓學生用學到的地理理論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例如,在學習「自然災害與防治」的內容時,學生可以用學過的原理,為自己家鄉或某一城市設計合理的預防災害的應急預案,達到解決問題、學以致用的目的。又如,學習「環境保護」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用地理理論知識,對自己所在城市的主要環境問題進行分析,給出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幫助政府分憂解難。
三、總結
總之,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必須認真研究學生,做好各項准備工作,以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加強對案例的把關,從而提高案例教學的實效性。
⑸ 高中地理必修一學習方法...要有具體實例....詳細的..只要第一單元的 9月25下午前解答啊...務必.拜託了..
地理書最重要,先把課本讀透,然後研究地圖冊,只要用心理解了,沒問題的,必修一太簡單,如果第必修一就說難,那以後的必修二和三你會覺得更難喔
⑹ 與高中地理必修一有關的地理事例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體是( )
A行星及它們衛星 B彗星和流星體 C恆星和星雲 D銀河系和河外星系
2、下列與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無關的是( )
A日地距離適中 B地球的體積、質量適中
C地球的自轉方向適宜 D地球上晝夜交替周期不長
3、日全食時,能看到的太陽大氣層是( )
A色球和日冕 B光球、色球和日冕 C光球和色球 D日冕和光球
4、2001年4月15日,太陽出現特大耀斑爆發( )
A爆發後兩三天內,短波通訊受到強烈干擾 B使到達地球的可見光增強,紫外線有所減少
C爆發幾分鍾後極光變得格外絢麗多彩 D對人造衛星的運動沒有影響
5、下圖中,正確表示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地球位於公轉軌道的遠日點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哈爾濱正在舉辦冰燈節
B北京正在舉行菊花展覽
C青島海濱浴場擠滿游泳的人們
D蘭州桃園繁花似錦
7、如果用a表示晨線,b表示昏線,左下各圖表示正確的是( )
8、右上各圖,中心是極點,箭頭指示地球自轉方向。當斜線區為3月21日,北京為3月22日早晨6時,表示正確的是( )
9、若黃赤交角由現狀變為23°21',則會引起的現象是( )
A北極圈范圍增大,南極圈范圍減小 B地球上太陽直射的范圍增大
C北極出現極晝的天數增加 D七月份南半球中緯度地區晝長與夜長的比值減小
10、關於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敘述正確的是( )
A6月22日,北回歸線及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達最大值
B整個北半球在夏季正午太陽高度角不斷增大
C回歸線之間的地區一年中只有一次正午太陽高度角達最大值
D任何時刻,正午太陽高度角都是由太陽直射點向周圍變小的
11、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縱波傳播速度下降,橫波傳播速度增加 B縱波傳播速度增加,橫波傳播速度下降
C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都下降 D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都增加
12、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 )
A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 B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D大氣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讀甲乙兩地等壓面分布示意圖,回答13~14題
13、下列四幅熱力環流示意圖中,與上圖所示氣壓分布狀態相符的是( )
14、關於等壓面分布示意圖(右上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為海洋,乙地是陸地 B乙地可能出現陰雨天氣
C①處氣壓比②處高 D甲地可能形成台風
15、右圖中,有關風帶的畫法,正確的是( )
下圖數字中代號表示高雄、開普敦、淮北、芝加哥4個城市。根據圖示資料,完成16~18題。
16、4個城市中,7月氣溫低於1月氣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圖中城市②是( )
A高雄 B開普敦 C淮北 D芝加哥
18、下列因素中,對城市④一月氣溫影響較大的是( )
A附近有寒流經過 B附近有暖流經過
C地處北回歸線附近 D受赤道低壓控制
19、當地球公轉到近日點附近時( )
A亞歐大陸30°N附近形成高壓中心 B亞歐大陸60°N附近形成低壓中心
C太平洋30°N附近形成高壓中心 D太平洋60°N附近形成低壓中心
20、我國由於冷鋒活動而出現的天氣是( )
A夏季午後的雷雨 B冬季爆發的寒潮,冬春季節的沙暴
C南部沿海地區夏秋季節的台風 D長江中下游地區夏初的梅雨
高中地理案例教學常見誤區
[日期:2008-06-04] 來源: 作者: [字體:大 中 小]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強調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近年來隨著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實施,因為教材必修二、三中選編了許多典型的案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得不直面這種教學方法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
聽過很多的公開課,發現: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確實為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但是,由於受限於學情、師資、教材,不少老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時,常常陷入一些誤區不能自拔。
誤區之一:忽視系統的理論學習和講授。
採用案例教學,對於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確實大有裨益。於是,一些教師從一兩次案例教學中嘗到甜頭之後,便產生了某種片面的認識,以為在課堂上只要不斷給學生提供案例,就能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因而自覺不自覺地排斥傳統的教學手段,片面誇大案例討論的作用,而忽視了系統的理論學習和講授,從而陷入認識上的誤區。
案例教學不能孤立存在,它的運行需要以一定的理論為基礎。學生必須在掌握一定的基礎概念和基礎理論前提下才能充分地展開案例分析與討論。運用案例教學,要處理好具體的案例學習和系統的原理掌握的關系。避免就事論事、以偏概全、以現象解釋代替原理探索,防止使完整系統的知識學習演變成零碎繁瑣的事例展示,確保案例教學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同時,又要通過案例分析、討論來加深對原理、方法的理解與掌握。以原理和方法指引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和理論闡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將使案例教學發揮最佳功效。因此,提倡案例教學,並不意味著否定、排斥傳統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事實上,在理論知識普及與更新方面,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連貫性較強,能更全面、更系統地向學生傳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否定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就意味著自毀案例教學的基石。正確運用案例教學,就是要在講解基本理論時,結合典型的案例分析,引導學生明確地認識本案例的因與果、問題與對策,闡明案例所包含的本質,把生動的案例與原理融為一體,使學生由對單一的案例認識上升到對相應課題的理論結構理解、吸收和鞏固上,深入淺出,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運用原理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誤區之二:動輒鄉土時事案例,選擇的案例不典型,難易失當。
「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案例選編是一項重要工作。案例的類型、內容和特點,決定了後續教學是什麼類型,該如何進行,應達到什麼要求,合理地選編案例也就成為案例教學的興廢基礎。」①「案例」,就是與教學有關的事例、實例、範例等,但並非所有的與教學單元有關的事例都可以成為該教學單元的案例。選擇案例時,要避免隨意性。有人認為上課時隨便給個案例,只要能與教學內容沾得上邊就行。其實,這是對案例教學的一種誤解。花大量時間來研究一個案例,如果學生從中受到的啟發少而又少,那就違背了案例教學的初衷。案例教學,一定要緊扣教學內容選擇案例。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識,應該是學生已經學過或即將學到的。這樣,通過案例分析、處理,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選擇案例時,還要根據學生的素質情況選用難易相當、繁簡相宜的案例。一方面,不能太簡單、太明了。假若案例內容簡單,理論含量不多,學生一看就懂,那麼案例教學就會變成實例閱讀課,也就達不到啟發學生思維、學習相關知識、培養實際能力的目的。選擇的案例要有一定難度,注意多包含一些必須運用新知識才能解決的困惑點,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迫使他們勤於用腦。另一方面,選擇的案例又不能太難、太復雜。案例的難度太大,超越學生的實際可接受性,絕大多數學生覺得無從下手,無法表達自己的見解,那麼分析討論便無從進行,更提不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導致教學活動的失敗。
究竟選擇什麼樣的案例才是好案例呢?「一般來說,一個好的案例有以下幾個特點:描述了一個有趣的、真實的故事;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相關;有充分的與決策有關的資料和較多的主要人物直接引語;引人深思,有爭論餘地;充分體現了解決問題所需的理論與技能的實用價值。」②
誤區之三:案例分析就事論事,教師教案例,學生背案例。
這類錯誤經常發生在一些老教師的身上,穿新鞋走老路,照本宣科,知識至上,過分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沿襲最早的32開的老教材補充不少內容,把案例素材當作知識體系的一部分來教,且要求學生記背案例。
教師在課前必須熟悉案例內容並進行深入研究,還要准備好案例討論可能涉及到的有關知識。如果准備不充分,很容易陷入案例教學就事論事的誤區。
選擇好案例後,教師有必要對案例作細致而全面的教學法分析。首先,要著重分析案例本身的內容結構,析出案例包涵的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把握案例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其次,要確定與案例相關的基本原理,明了本案例涉及到哪些理論觀點,思考需要引進什麼理論展開深入的討論,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另外,還需對學生分析案例可能遇到的障礙做到「心中有數」,大致預料學生在討論中可能提出的一些問題。必要時,還應該把上課需用的案例提前發給學生,讓他們有時間去查資料和就案例中涉及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以便對問題作深入而細致的思考。惟有這樣,案例教學才能有序進行,教師才能游刃有餘地引導學生圍繞案例主題展開討論,從而避免課堂教學中對案例作隨心所欲的分析解釋,有效地調控整個教學進程。
誤區之四:濫用案例教學,錯把事例當案例,忽視系統的理論學習和講授或放任自流或越俎代庖或橫斷是非,教師的角色意識不強。
這類錯誤經常發生在一些新教師身上。案例教學雖然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教師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導演」,教師要負責提供教學案例材料,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案例教學效果的好壞與「導演」水平的高低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然而,在運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又極有可能不自覺地陷入這樣的角色誤區:或者放任自流,提供案例後便撒手不管,任學生自己去討論、爭論;或者越俎代庖,擔當「演說員」的角色,從頭至尾只顧自己發表見解;或者充當「仲裁員」,對學生之間的爭論橫斷是非。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有損於案例教學的效果,甚至直接導致案例教學的失敗。放任自流,由於缺乏必要的引導,整個課堂將是一盤散沙;越俎代庖,學生成了純粹的觀眾,不利於調動學生的思維;橫斷是非,容易損害學生的積極性。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必須有非常明確的角色意識,尤其要注意自己在案例討論過程中的角色。「教師在整個案例討論過程中要善於當『三導』角色——『導航』、『導游』、『導演』。即既要善於傾聽學生發言,又要適時地誘導學生,或給予提示、發問,或故設疑團,或充當爭論反角,使案例討論的發言始終圍繞題目中心順利進行,不發生偏題或跑題,同時也使討論中的爭論能深入開展下去,以促進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對知識理解的深化。」③在案例分析討論中,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創造出一個有利於學習的氛圍,負責引導和組織學生的討論。教師要避免自己成為討論的中心,要善於控制案例討論過程,使盡可能多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討論,保證討論范圍不偏離主題,鼓勵「百家爭鳴」。對於學生的發言,教師可作簡短的評論,但一般不直接進行判斷,最好沒有導向性。教師要盡量避免給出肯定的觀點或答案,除非只有惟一正確的答案或全班都不能得出答案。對於學生向老師提出的諸如「究竟誰的說法正確」、「正確的答案到底是什麼」之類的問題,教師不妨「糊塗」一些,宜用「某某的說法很有見地,不過某某的觀點也很有道理」之類的話語來回答,而不要正面直接回答,更不要斬釘截鐵地下斷語。這是因為有些問題本來就沒有什麼「惟一正確的」答案,教師的見解更不見得就是「標準的」、「最佳的」。更何況案例教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不是讓他們記住一兩個正確的結論。待案例討論全部結束後,教師可以根據案例教學所要達成的目標,結合學生對案例分析和交流的情況,概括幾種有代表性的分析思路和對策,明確其依據,著重說明在討論中出現的爭論焦點,並運用相關原理和學生已有的認識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釋,給學生提供參考。總之,作為「總導演」的教師一定要有正確的角色意識。
二、案例教學法的誤區分析
案例教學法可以較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於這些優勢,信息技術教師在新課程實踐中大膽將這種教學方法遷移、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取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與此同時,由於很多教師對案例教學法的內涵、特點及組織過程了解透徹,致使案例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存在許多誤區。
1.對案例的理解有失偏頗
案例教學法以案例為教學的起點,選擇恰當的案例是成功實施案例教學的前提。案例也稱個案、個例、事例或實例,具體來講是指社會存在的、能夠對教學中的基本理論或原理進行說明、闡述、分析以及引起爭鳴討論的行為或事件。但在具體的操作中,信息技術教師對案例的理解有失偏頗。許多教師很隨意的把一句話、一幅圖片或一個問題當作案例,很少考慮這樣的「案例」是否可以創設合適的情景、是否具備反映客觀事實的內涵、是否符合教學內容的實際需求。
2.完全混同於舉例教學法
筆者在聽課過程中經常發現一些教師將案例教學法混同於舉例教學法。其實,兩種教學方法有著本質的差異。舉例教學法是從理論聯系實際的角度出發,在講解理論時列舉一些典型的例子來說明理論;而案例教學法以案例為基礎,通過師生的分析、討論、交流,旨在發現案例中所蘊涵的基本理論或原理。具體來講,二者有以下區別:第一,案例教學法中的案例占據中心地位,而舉例在一般教學活動中僅處於次要地位;第二,案例教學法是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提高綜合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而舉例只是說明問題的一種方法;第三,案例教學法是師生的雙向活動,而舉例主要是教師單方的教學行為。[3]
3.不分內容濫用案例教學
教學方法本身並不具有普遍意義。因此,從這個角度講,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性,案例教學法也不例外。然而,目前的課堂存在濫用案例教學法的現象。信息技術學科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工具性、時代性等特點,基於這些特點,教學過程可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但無論採用哪種方法,都要考慮到教學方法本身的特性以及教學內容的需求。比如,對於一些技能性的知識,很難通過案例教學法達到預期效果。而如果為了理解一些基本概念、領會某些理論或者道德兩難問題(比如盜版)、促進學生形成對一些問題的見解,案例教學法無疑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4.組織實施過程名不符實
在研究的過程中,筆者還發現了這樣一些情形: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引用了案例,但教學方式依然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只把案例呈現給學生,教師不引導、不總結,甘做「甩手掌櫃」;還有些教師把案例教學當作講故事,招呼學生漫無邊際的議論一番,並未把握問題的實質。這些情形集中反映出信息技術教師對案例教學法的組織實施過程不了解。
5.評價環節缺失或不到位
信息技術新課程標准強調,評價不是完成某種任務,而是一種持續的過程,她是教與學主要的、本質的、綜合的一個組成部分,貫穿於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4]然而,在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往往缺乏對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進行及時、到位的評價,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案例,但對學生得出的結論不做評價;第二,教師只關注分析結果,不去考量學生的分析過程是否科學、合理;第三,教師不能及時糾正學生討論過程中的偏頗思想;第四,教師點評、總結案例時,缺乏全面的分析。這些不足將影響學生的深度學習和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關鍵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發現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與傳統的教學方法迥異的並且有諸多優點的教學方法。盡管這種教學方法可以遷移到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中,但如果教師對此不做深入的探究,實施起來很容易陷入誤區。為了更好的發揮案例教學法的功能,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把握以下三個關鍵問題。
1.課前:精心選擇案例
要想在課堂上成功的使用案例教學法,課前對案例的選擇非常重要。一般而言,信息技術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把握以下原則。
(1)針對性。教師在課前要依據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做到有的放矢,案例的內容要與知識點有機結合。此外,還要考慮案例在教學環節中的適用性。
(2)實效性。信息技術的發展非常迅猛,教師要多選用一些緊扣時代脈搏的典型事例作為關注點,這樣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
(3)趣味性。從案例內容來講,趣味性是可讀性的主要元素;從學生心理來講,趣味性可以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所選案例應生動有趣,內容豐富多彩,貼近學生生活。
(4)難易性。案例的選擇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做到難易適當。太難的案例往往使學生因知識儲備不足而無從下手,進而喪失參與的興趣;太簡單的案例,不僅降低了教學的要求,而且也無助於學生思維的鍛煉。
2.課堂:周密安排教學
作為一種比較成熟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具有相對穩定的的操作模式。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上要明確教學目的,周密安排教學,在每個教學環節都實時發揮組織者、催化者、引導者的作用,切實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1)展示案例,指導學生閱讀
在這個階段,教師要通過多元化方式將精心選擇的案例展示出來,並指導學生有效的閱讀。案例的展現力求引起學生的反應,喚起學生的自我經驗。通過閱讀,學生將置身一個身臨其境的情景和多向思維的空間,這為下面的討論、交流奠定了基礎。
(2)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分析
學生進入案例情景之後,教師要對學生提出預先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總體上應該做到實事求是、全面客觀、以案論理,切忌就事論事、牽強附會、生搬硬套。具體而言,要堅持「三結合」和「三有」的原則——結合案例內容、結合所提問題、結合有關理論以及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言之有序。[5]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
(3)集體歸納,回歸教學內容
經過前面的「思維過程」,學生的學習情緒達到了亢奮狀態,急需進行交流。這時,教師要安排學生匯報分析結果,並組織學生評議。之後,教師再結合教學內容對案例進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講解、釋疑,梳理思維過程,歸納概括出規律性的知識,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
(4)總結評價,提升學習水平
當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理論知識後,教師一方面要通過多種方式從閱讀案例的能力、分析案例的能力、合作參與意識、思維拓展情況、知識遷移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對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總結、評價、反饋,促使學生查缺補漏,自我改進;另一方面可以重新創設案例情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3.課後:及時進行反思
為了更好的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案例教學法,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後要及時的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反思:案例的選擇是否合理;教師的組織是否到位;學生的參與程度如何;案例分析是否深刻;討論氛圍是否和諧;評價是否科學合理;創新、不足之處何在等等。這樣的反思具有批判性和總結性的屬性,有助於教學經驗的理論化。
請好評
⑺ 關於高一地理的地轉偏向力,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呢
大尺度偏移實例:河流流向與河岸侵蝕的關系(平直情況下北半球向右岸侵內蝕,左岸堆積,南半球容相反);信風風向的偏移(北半球向南刮的信風向右偏轉為東北信風,南半球向北刮的信風向右偏轉為東南信風)
生活實例:船、飛機等的航行,踢足球,擲鐵餅,投標槍等
⑻ 高二地理 自然地理環境 整體性 差異性 開放性 的例子
整體性: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相對的
各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如『生物在自然專地理環境屬形成和演化);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的新功能——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如』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環境變化過程);要素改變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如、地貌,水,土壤,氣候,生物誰離開誰都不行)
差異性:差異性是相對的
分為兩大類:自然帶和陸地的分異規律(分為3小點,1:由赤道到兩極一熱量為基礎;2:由沿海到內陸一水分為基礎;3:垂直分異,山地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分異越明顯,垂直自然帶越多
朋友,我沒聽說過有開放性,只聽說過還有地帶性和非地帶性
⑼ 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做好案例教學
一、案例教學理論闡述案例教學法是美國首創的,後推廣到全世界。其最先應用於醫學教學,隨後很多學科都引入這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法。它事先需要制訂周密的計劃,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做好案例的選擇,在教學中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及專業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案例的選擇非常重要,這個案例要基於一定的事實,又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讓學生通過案例分析,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要重視教學計劃、學生討論、雙向交流等內容和環節。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學建議 1.制訂恰當的教學計劃高中地理知識涵蓋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知識,理論性很強,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遵循由淺到深的認識規律,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在進行案例教學時尤其要如此。案例教學時,制訂教學計劃要注意兩點:一是計劃的制訂要符合地理教學大綱的精神要求。教學大綱是教學的指揮棒,是教師教學的原則和方向,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要在大綱的指導下進行。二是地理教學計劃的制訂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由於到了初中才開始地理課,學生學習地理的時間較短,很多學生對地理不感興趣,導致其學習基礎差,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 2.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案例教學,選擇合適的案例尤為關鍵。在地理案例教學中,教師課下一定要備好課,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真鑽研教材,精心挑選恰當的教學案例。例如,在學習「常見天氣系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為什麼新疆地區長期乾旱少雨,而東南沿海會有那麼多的台風光顧」。學生通過已經掌握的大氣運動等知識進行分析,然後提出不同的意見,最後教師綜合學生的各種意見進行正確的理論講解和指導,學生就能全面掌握天氣系統知識。又如,在學習「區域經濟發展」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設計問題,讓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發展模式以及該模式的利弊,由於涉及家鄉的具體內容,學生熟悉且感興趣,這樣的案例更適合學生進行探討研究。 3.學生要有豐富的綜合知識地理是一個系統的知識圈,前後聯系緊密,尤其是前面的自然地理對後面的人文地理的學習,對人類的實踐活動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案例教學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和較廣的知識面。高中生在進行地理知識學習時,一定要加強綜合知識的積累。這個綜合知識,既有地理學科的綜合知識,如各種地理理論知識及人文地理的實踐知識;又有其他學科的知識,如時政熱點、傳統文化、民族習俗等知識。掌握綜合知識既可以增加案例教學的有效性,也是應對地理考試、提高地理實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4.通過問題導向來加強案例教學對於案例教學,引入的案例要讓學生通過案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地理學習的根本目的。地理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例如,在學習「氣象災害」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讓學生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氣象災害,然後說出每一種氣象災害影響的主要地區以及發生的主要季節,然後讓學生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後讓學生針對具體的氣象災害做出可行的監測和防禦措施等。 5.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學習任何知識都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地理學科也不例外。因此,案例教學需要聯系實際,讓學生用學到的地理理論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例如,在學習「自然災害與防治」的內容時,學生可以用學過的原理,為自己家鄉或某一城市設計合理的預防災害的應急預案,達到解決問題、學以致用的目的。又如,學習「環境保護」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用地理理論知識,對自己所在城市的主要環境問題進行分析,給出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幫助政府分憂解難。三、總結總之,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必須認真研究學生,做好各項准備工作,以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加強對案例的把關,從而提高案例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