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高中地理會考
㈠ 今年赤峰市初中生高中中考總分是多少
根據《赤峰市2016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及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方案》,版2016赤峰中考時間為2016年6月26日權-29日,筆試考試科目包括語文、數學、英語、文綜、理綜,共7個科目,具體2016赤峰中考考試科目及分值設置如下:考試科目及分值初中畢業年級考試科目為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包括聽力測試30分)、文科綜合(思品80分、歷史80分)、理科綜合(物理 90 分、化學70分)共5卷7科,以及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能力各10分、信息技術考試10分,體育50分。蒙授考生加試漢語文150分。初二年級考試科目為地理70分、生物60分,1卷2科。中考總分數為各科實際卷面分數摺合成上述規定分數的總和。
㈡ 2014赤峰市地生會考成績加入中考總分嗎
2014赤峰市地生會考成績加入中考總分
詳見:
赤峰市教育局關於印發《赤峰市2014年初專中畢業、升學考試及高中屬階段學校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赤教發[2014]2號)
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科目為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包括聽力測試30分)、文科綜合(思品60分、歷史60分)、理科綜合(物理100分、化學80分)共5卷7科,以及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能力(各10分)、信息技術考試10分,體育(50分)。蒙授考生加試漢語文。
初二考試科目為地理60分、生物50分,兩科一張試卷。
㈢ 高中地理會考是要實實在在的背下還是有大概映像
高中考試還是比較嚴的,踏踏實實的背下來吧!大概不行。
㈣ 如何查詢赤峰市地生會考成績
我是青島的,我認為各地的查詢方法差不多
打開當地教育局網站,找到你所在的區,找到考試成績查詢,輸入考號,姓名(有的還需要輸入學籍號等)點擊查詢。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
㈤ 請問內蒙古赤峰市地理會考鄉土地理出什麼,大致范圍或類型題都可以,謝謝,急急急。。。
鄉土地理
1
、赤峰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地理坐
標約為:
41°
N
~
45°
N
,116°
E
~
121
°
E
。總面積
9
萬平方公里,轄
3
區
7
旗
2
縣,總
人口
460
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
51
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
51
人。是
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城市,也是公認的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
鄉土地理
1
、赤峰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地理坐
標約為:
41°
N
~
45°
N
,116°
E
~
121
°
E
。總面積
9
萬平方公里,轄
3
區
7
旗
2
縣,總
人口
460
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
51
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
51
人。是
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城市,也是公認的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
鄉土地理
1
、赤峰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地理坐
標約為:
41°
N
~
45°
N
,116°
E
~
121
°
E
。總面積
9
萬平方公里,轄
3
區
7
旗
2
縣,總
人口
460
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
51
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
51
人。是
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城市,也是公認的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
1、赤峰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地理坐標約為:41°N~45°N,116°E~121°E。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轄3區7旗2縣,總人口460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5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51人。是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城市,也是公認的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2 『 旅遊景區 及分布地區 紅山文化 紅山區; 遼上京遺址 巴林左旗 富河文化 敖漢旗; 遼中京遺址 寧城縣 達來諾爾湖 克什克騰旗; 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 喀喇沁旗 喀喇沁旗石灰岩溶洞是內蒙古自治區首次發現的溶洞。 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巴林右旗):已被列入世界級生物圈保護。 哈斯哈圖石林(克什克騰旗):冰川石林
王爺府博物館:內蒙古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王府
4、地形:地處大興安嶺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處內蒙古高平原向松遼平原過渡地帶,北部為大興安嶺南段山地,燕山山系的七老圖山屏於西部,分布在西拉木倫河南北與老哈河流域,地勢西高東低,多山地丘陵的地貌特徵。東部在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匯流處大興三角地區,赤峰市第一高峰:
大興安嶺山系的最高峰(2090米)黃崗梁,主要山脈有興安嶺南段,努魯兒虎和七老圖三條山脈。 5氣候 赤峰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 赤峰市草原面積廣大,著名的草原有貢格爾、烏蘭布統、巴林和海哈爾塔拉草原。白音敖包沙地紅皮雲杉林。
河湖: 主要水系有烏爾吉沐淪河水系,西拉木倫河水系,教來河水系,老哈河水系。達里諾爾湖是赤峰市最大的湖泊。6礦產 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主要黃金產地,煤炭分布較廣泛,主要集中在平庄、元寶山煤田。巴林奇石作為藝術瑰寶蜚聲海內外。
㈥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高考地理復習:知識點匯總(690個)
1
宇宙的基本特點
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2
天體的分類
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
質。
3
天體系統的成因
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4
天體系統的級別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5
日地平均距離
1.496億千米
6
太陽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7
九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分類
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
(天海冥)
8
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原因
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
液態水。
9
太陽的主要成分
氫和氦
10
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
核聚變反應
11
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
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
的主要能源。
12
太陽活動
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15
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
11年。
16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象
17
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
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18
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
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試航成功。
19
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
1970年「東方紅」一號、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
驗飛船。
20
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
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
礦產資源。
21
保護宇宙環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徑
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長
4萬千米
24
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
劃分
連接東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1.1千米;0-30、30-60、
60-90。
25
經線和經度
連接南北的線。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26
東西兩半球的劃分
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
27
南北兩半球的劃分
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28
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
23°26′和66°34′緯線
29
本初子午線
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斷
有限方向,北極為最北,南極為最南。
31
東西方向的判斷
無限方向,沿著自轉方向為向東,逆著自轉方向為
向西。
32
東西經的判斷
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33
南北緯的判斷
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34
地球自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35
地球自轉的周期
恆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
24小時。
36
地球自轉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7
地球公轉的軌道
橢圓軌道。一月初(近日點),七月初(遠日點)。
38
地球公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39
地球公轉的周期
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回歸年(365日5
小時48分46秒)
40
地球公轉的速度
在近日點時公轉速度較快,在遠日點時較慢。
41
黃赤交角
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42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太陽直射點以一年為周期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間往
返移動
43
晨昏線的判斷
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
過渡為昏線。
44
地方時的計算
每往東1°,時刻增大4分鍾。
45
已知經度求時區數
經度除以15,再四捨五入。
46
區時的計算
每往東1個時區,時刻增大1個小時。
47
北京時間
以東八區(120°地方時)為標准時間。
48
世界時
以本初子午線時間為標准時。
49
國際日期變更線
180°經線(理論上),不通過陸地(實際)。
50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晝夜更替、不同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51
太陽直射點的判斷
與該點的切線方向垂直,地方時為12點。
52
春分日(3月21日)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53
夏至日(6月22日)
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54
秋分日(9月23日)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55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56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
57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
58
地球側視圖的判讀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59
地球俯視圖的判讀
逆時針自轉,中心為北極;順時針自轉,中心為南
極。
60
晝夜長短的計算
以晝弧長度為依據,每15度為1小時。
61
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
根據晝長以標准日出(6時)和標准日落(18時)
前後推算。
62
晝夜長短的判斷
夏半年,越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南白晝越長。
63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64
天文四季
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是夏季。
65
我國傳統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來劃分
四季。
66
歐美傳統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起點。
67
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
68
五帶的名稱和范圍
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69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
70
大氣圈對地球的重要意義
保護生物生存,影響地球自然環境,維持生命活動
71
低層大氣的組成
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
72
干潔空氣的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3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
塵埃的作用
生命活動;構成生物體;吸收紫外線;光合、保溫
作用;成雲致雨
74
大氣污染
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
75
大氣垂直分層
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高層大氣(電離層)
76
對流層的主要特徵
上冷下熱,對流顯著,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
的關系最密切
77
平流層的主要特徵
臭氧吸收紫外線。平流,對高空飛行有利,
78
大氣上界
離地面約2000-3000千米。
79
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陽高度角
80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81
輻射定律
物質的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
之越長。
82
地面輻射
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83
大氣逆輻射
夜間有雲較溫暖,夜間晴朗較寒冷。
84
大氣的保溫效應
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對地面長波輻射吸
收能力很強。
85
全球的熱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熱量與支出的熱量是相等的。
86
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
各緯度間的冷熱不均。
87
熱力環流
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88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水平氣壓梯度力。
89
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壓垂直指向低壓。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越大,風
力越大。
90
地轉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1
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
由於受摩擦力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並不平行,而
是有個交角。
92
根據等壓線判斷風向的步驟
①高壓垂直指向低壓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
畫出合力
93
小氣候
城市風、海陸風、山谷風
94
海平面等壓線與風力大小
低壓中心,高壓中心。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
95
大氣環流的意義
調整全球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
重要因素。
96
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
東北信風、副高、中緯西風、副極地低壓、極地東
風、極地高壓
97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位移
大致來說,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98
冬季海陸上的主要氣壓中心
亞洲高壓(大陸)、阿留申低壓(太平洋)和冰島低
壓(大西洋)
99
夏季海陸上的主要氣壓中心
亞洲低壓(大陸)夏威夷高壓(太平洋)亞速爾高壓(大西洋)
100
季風的成因
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②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
動
剩下的發不完,願意的話把郵箱給我
㈦ 2015赤峰 初中生物地理會考 總分多少
初中地理生物一般都按80%算,滿分160。
考務,閱卷和分數統計工作分別由市中招辦考內務容組和閱卷組統一組織。實行網上閱卷,試題和答卷分離,考生均使用統一的答題紙進行答題。市中招辦各考務組要將筆試成績,體育成績,信實成績、特長生成績刻盤密封四份,上報市中招辦。
(7)赤峰高中地理會考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試卷上的兩個條形碼是最重要的,考生信息條形碼和試題信息條形碼,在開始答題之前一定要確認條形碼貼對了位置。
分析題動筆之前一定看清你是在答哪道題,千萬不要寫錯位置。
答題卡上填的考生編號和考生報名號搞混了(這種比較少見,位數都不一樣)。
答題卡反面沒有填姓名信息(這個影響不大,最重要的是粘貼條形碼和機讀的填塗部分)。
㈧ 高中地理會考考些什麼,
你好,我是大學本科地理專業的,一下是考點,希望對你有用。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圖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個天體
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關系
太陽系概況。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
太陽能量的來源。
太陽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3)地球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軸。兩極。經線。本初子午線。經度。赤道。緯線。緯度。經緯網及其意義。
東、西半球的劃分。南、北半球的劃分。高、中、低緯的劃分。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時區的劃分。日界線。國際標准時間。北京時間。區時的應用。
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速度和周期、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4)宇宙探測
宇宙探測的意義。宇宙探測的現狀。
2.大氣
(1)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大氣的組成。
大氣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對流層大氣的熱狀況和大氣的運動
大氣的受熱過程。
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
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系。
(3)大氣降水
降水的時間變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氣、氣候與人類
鋒面、低壓、高壓、鋒面氣旋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光、熱、水、風等氣候資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風、暴雨、大風等氣象災害的危害及防禦。
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氣壓、氣溫、降水等值線圖、柱狀圖等圖形語言的解讀和應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質和運動
海洋表層平均鹽度、溫度的分布和變化規律
洋流。洋流的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海洋開發
海洋資源的主要類型及其開發利用現狀與前景。
海洋空間的重要性、開發利用現狀與前景。
中國鄰近海域,主要漁場和海洋水產,主要鹽場。
(3)海洋環境保護
主要的海洋環境問題。保護海洋環境的主要措施。
4.陸地
(1)陸地的組成要素和地殼變動
主要造岩礦物。三大類岩石。地殼物質循環的組成、過程及其對地表的影響。
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內容。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
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自然界的水循環及其意義。
生物在陸地環境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陸地環境中的作用。
(2)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規律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域分異規律。
(3)陸地資源和地質災害
陸地自然資源的特點。陸地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資源問題。
中國主要自然資源的特點。
主要地質災害及其防禦。
5.地圖
地圖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圖例、注記。
海拔(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 等高(深)線和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1)農業
農業區位因素
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及其特點。
中國主要農作物的分布。中國的畜牧業和水產業。
(2)工業
工業區位因素。工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
不同類型工業區的特點。
中國主要工業基地和工業中心的分布、特點和形成條件。
2.人口與環境
(1)人口的再生產
影響人口增長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長。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國人口的增長和分布。中國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數量與環境
人口數量與環境的關系。
不同地區的人口增長狀況。
環境承載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數量的意義。
(3)人口素質與環境
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主要環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質對環境的影響。
(4)人口遷移與環境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我國人口遷移的現狀和原因。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鄉村、城市的起源及發展。
(2)城市的區位
自然、經濟、社會等因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進程。
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解決途徑。
(4)城市地域結構
城市地域功能分區。不同城市地域結構的特點。
城市的合理規劃。
4.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
(1)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通信、商業、服務業等)及作用。
(2)交通運輸和通信
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
交通運輸線、站的區位因素。交通運輸網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主要交通運輸線、鐵路樞紐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網路。
現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網路的作用。
(3)商業貿易
商業中心的區位因素。商業網點的布局。
中國主要商業中心,主要進出口商品,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
當代金融、貿易的國際聯系及特點。
5.文化景觀
(1)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的形成。文化景觀與環境的關系。
(2)文化源地與文化傳播
文化源地。文化傳播、文化擴散的主要途徑。
6.旅遊活動與環境
(1)旅遊活動及其作用
旅遊活動的特點。旅遊活動的作用。
(2)地理環境與旅遊
旅遊資源及其特性。旅遊資源的價值。
中國的旅遊資源。
旅遊景觀欣賞的基本要求。
(3)旅遊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旅遊活動中的環境問題。
旅遊活動的規模應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
7.世界政治經濟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國際政治的地緣合作與沖突。
(2)世界經濟地理格局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經濟全球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國際經濟的區域合作與競爭。
(3)綜合國力
綜合國力的影響因素。提高綜合國力的途徑。
8.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1)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的產生。
環境問題的防治。
中國的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2)可持續發展
人地關系的演變。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況
(1)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世界海陸分布。海底地形。陸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國家
世界主要人種的分布。
世界的國家和地區。
2.世界地理分區
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歐洲西部,歐洲東部和北亞,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各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區域特徵。
3.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徵
日本,印度,埃及,德國,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第四部分 中國地理
1.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國土構成。行政區劃。
2.中國的民族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民族分布特點及主要少數民族的地區分布。
3.中國的地形
地形的總體特徵。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布。
地形對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
4.中國的氣候
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氣候的主要特徵。
主要氣象災害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5.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區和內流區。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徵。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長江、黃河、珠江的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徵;經濟意義;開發利用和治理。
京杭運河概況。
6.中國的區域差異
中國三大自然區的空間位置和基本特徵。
東部季風區內部的差異。
中國自然區域差異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7.北方地區
地理位置和范圍。
氣候、地形特徵及其與農業生產、災害防治的關系。
重工業基地和能源工業基地。
主要城市。
8.南方地區
地理位置和范圍。
氣候、地形特徵及其與農業生產、災害防治的關系。
輕紡工業和有色金屬工業。
主要城市。
9.西北地區
地理位置和范圍。
氣候、地形特徵。農、牧業生產特點。保護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礦產地。
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區
地理位置和范圍。
高寒氣候。農牧業生產特點。
能源和礦產資源。
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地理位置和范圍。
經濟發展的特點。
台灣省的地形、自然資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國國土的整治與開發
水土流失發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產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及流域綜合治理。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山區開發面臨的問題及綜合開發途徑。
農業低產區存在的原因及綜合治理。
商品農業發展的條件、問題及發展趨勢。
交通建設對區域發展的意義。重大交通工程建設面臨的困難及解決措施。
海島、海域開發的意義、面臨的問題及環境保護。
城市發展面臨的問題,城市新區發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