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師培訓資料
① 初中地理組教研組活動記錄1
高一和高二集體備課小組選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集體備課。做到定時間、定回中心發言人、定答地點、定內容,重點要突出如何根據學生實際、採用何種教學手段來達成三維目標,注重學案的設計和使用效果。把每次集體備課的教案上傳到新中網上。高一、高二年級集體備課時間分別是:周二上午第一二節課、周五上午第一二節課、周三上午第一二節課
② 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學工作
一、為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確立正確的課程理念:
1.定準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互教互學、主動開發、共同提高的雙向互動的創造性過程。
2.面向全體:以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為本,兼顧優秀生、中等生和後進生,創設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讓地理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情趣和智慧。
3.主動學習: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主開發的過程,是疑問、困難、障礙、矛盾的暴露過程和心智、個性、成果、喜悅的展示過程的統一。
4.關注課堂:課堂教學是學生最主要、最經常、最大量地獲得教育的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對於師生猶如戰場對於將士。向課堂45分鍾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學生心往神馳的境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深刻領悟:「學地理對生活和終身發展有用。」
二、為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益,教師要轉變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正視地理學科,進而轉變地理學習方式。
1、正確認識地理學科,培養學科興趣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到處是地理知識」,如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等自然現象;再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五彩繽紛的生活方式有它特定的地理背景,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再到全球性的糧食問題 、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這些關繫到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將在初中地理課上探討。認識到學習地理知識在生活中能解決問題,解釋困惑,這就是興
趣和動力的源泉。
2.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學生最主要、最經常、最大量獲得知識的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地理課堂的素質教育功能,改進地理教學效果是中學地理教師的重要任務。
傳統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的教,「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學校考,學生背;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因此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新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積極探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美國一位教育家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了諸如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一系列教學方法 ,將以上方法落實到教學實踐,要特別注意追求其有效性。筆者認為教師應發揮其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⑴.善於激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往往與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緊密相連。古人說:「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初中地理學習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於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地理學科綜合性強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發揮文理綜合優勢,引入歷史典故、傳說、名人軼事、時事政治 、數理知識等;發揮圖文結合優勢,展示地形圖、政區圖、繪制各種示意圖、趣味讀圖等;發揮學用結合優勢,製作地球儀、製作等高線地形圖、觀察天氣現象等。
在地理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應該貫穿於教學始終。課堂剛開始,教師如果運用精彩的導入語激發學生興趣,學生則很快被吸引,注意力將集中於課堂,利於後續教學內容的展開;課堂教學之中,教師應洞察學生心理,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適時引入課堂,並作適當鋪開,並予學生充分思考和表達的空間,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發揮,有助於其興趣的維持;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回顧總結 ,讓學生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成就感,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更持久。
⑵用心設計問題情境,追求探究活動的有效性
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是貫穿教學過程的主線。恰當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願望,啟動思維,進而對知識本身產生興趣。《學記》中載:「善問者如撞鍾,扣之以小者則小鳴,扣之以大者則大鳴,待之以容,然後盡其聲。」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用心設計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有效探究鋪路。
探究活動是由問題開始的,包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根據問題收集信息、尋求問題結論等一系列環節組成。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探究活動,學生則是探究的主體。問題情境設計是否新穎、是否具有啟發性、是否符合初中學生好奇、好強的心理,關繫到學生能否有效的進行探究活動。
教師在設計問題情境時,要考慮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究慾望,使學生想問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提出的問題要注意難易適中,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對於難度大的問題,設計上要呈現梯度,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解決問題,使其感受探究中增長知識的喜悅。如在學習 「太陽高度」時,設計如下問題:①為什麼「冬天冷,夏天熱」?(猜想)②一天中什麼時段最熱?(驗證)③冷熱取決於什麼因素?(結論)上述三個問題從生活現象入手,對學生有一定吸引力。學生經過猜想、驗證過程,獲得新知。
⑶創設良好課堂氣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所謂課堂氣氛,主要是師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情感狀態,是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創造的心理和社會氛圍。課堂氣氛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態度。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創設有利條件。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教學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雙邊活動,不僅要看重結果,更要看重過程。課堂教學如果沒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無論怎樣高明的教師也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
⒊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⑴自學導讀,有目的的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先閱讀課堂上將要學習的教材內容 ,做到整體把握教材內容框架。學生亦可針對疑難提出問題,有針對性的學習。
⑵圖文結合,善用地圖
地圖是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課堂上,教師運用地圖教學,並且指導學生識圖,將課文落實到圖上,培養學生用圖技能,使地圖成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得力助手。
⑶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地理知識與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引導學生將地理知識落實到生活中,地理知識更易理解掌握,也就更持久。如在學習地圖時,引導學生將啟東市 交通 圖、匯龍鎮圖進行比較,得出比例尺不同,內容詳略不同的結論。
⑷科學記憶
重要的地理知識,如名詞、概念、規律和原理等,需要記憶。
教師引導學生科學記憶的方法,而非死記硬背。如諧音記憶、口訣記憶、歌訣記憶、首字記憶等等。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學工作者應認清並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課堂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藝,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打造高效課堂教學。
③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技能
一、加強學習,不斷充電
新世紀的教學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打破以前的教學常規,靈活地運用和處理教材,處理好分科與綜合、持續與均衡,增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經驗,精選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會學生新的學習方式。二、學習掌握扎實課堂的教學基本功。 良好的扎實的教學基本技能,是新時代對教師的必須要求。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是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基礎教育的性質和時代的特點,教會學生掌握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注重學習過程,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積極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並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中,貫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落實在課堂教學行為中,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根基所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源泉來自於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語文教學設計就是語文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語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語文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具體環節、總體結構及其有關層面所做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它能精心安排教學步驟,巧妙設計教學內容,適當使用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合理分配教學時間,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得益彰、和諧融洽。 四、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1、認知風格或者說學習風格差異。2、1、學生智力差異,有先天的差異和後天教育所致。3學習動機差異,有的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內驅辦強,有的學生不是那麼喜歡學習,他們的動機不是那麼強烈。4、生活狀況差異。不同的家庭,其經濟基礎和經濟結構及經濟來源是不相同的、5、身體素質差異。有強健的身體素質,學生才有充沛的精力來完成學習任務。 課堂是一個由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組成的動態系統,面對新教材,如何創造性地使用,面對著不同的學生,如何使學生全面發展。都是我們要學習和思考的問題。
④ 初中地理中主要記憶哪些內容
初中地理學習主要有兩個目的:
1、建立高中地理學習的地理背景知識:我國及世界主要地區(國家)的自然地理特點和社會經濟特徵,如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農業、工業、交通、商貿、旅遊、人口及民族、城市、科技、市場、國家政策等。
2、培養高中地理學習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讀圖提取信息、地理特徵描述的基本術語、地理研究的基本思路等。
學習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初中地理重點在於理解我國和世界的基本地理特徵,在於地理現象的時空分布。如果平時能夠注意知識的及時落實、課外知識的及時積累,實際上沒有太大的難度,而且如果平時能夠記憶一些知識,課堂上多理解一切知識,在考前復習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內容太多,無法記憶了。
(2)可能由於小學時沒有經歷過類似的學習過程,因此有許多學生可能無法快速適應,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能給地理以一定的重視程度,加上認真努力的記憶,掌握好初中地理知識是不難的。按照以往的經驗,初中學生學習地理最大的難處在兩個方面:不重視,怕背書。
建議:
1、課上聽講效率必須保證,這是前提條件。
2、課上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多與教師和同學交流,互相學習好的學習方式。
3、課外通過各種途徑(報紙、網路、聊天等)進行知識積累,這是最有效的捷徑。
4、平時可以通過積少成多的方式,加強知識的記憶。即平時不斷記憶,而每次記憶時不要貪多,但必須保證記憶的效率。(例如:每周記憶一至兩次,每次15到20分鍾左右即可)
給你一句忠告:學習過程中最忌諱的事情就是考前突擊。(許多初中的學生就是因為養成了這一不良習慣而在高中階段吃到了苦果,這是我多年教學中總結出來的,切記)
⑤ 做一名合格的中學地理教師應具備哪些基
中學地理老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
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
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
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
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
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
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
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
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
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
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
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
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
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
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
「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
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
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
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
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
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
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
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
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
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
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
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
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
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
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
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⑥ 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學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初中地理老師
1、趣味導課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可以運用一些風趣幽默的謎語導入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使學生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比如,可以用「紅麵粉」猜謎底「丹麥」來導入,使學生們在測謎語過程中,學習到地理知識,從而對學習地理知識充滿興趣。
2、恰當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
眾所周知,圖畫在初中地理課本中占據著非常大的比例,而且學生們也更加喜歡去研究圖畫,而不是去讀文字,因此,教師根據學生們這一心理特點,結合多媒體技術,將一些課本上的圖畫通過多媒體技術放映出來,這樣可以使課堂顯得更加生動、形象,學生們也會覺得好像身在其中一樣,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們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力和分析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們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比如,教師在將兵馬俑時,可以將一些有關的圖片和視頻播放出來,教師可以在講台上以便播放以便講課,這對吸引學生們上課注意力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學生們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到地理知識,這對培養學生們學習地理的興趣起著重要作用。
3、利用互助合作激發興趣
對於大多數初中生來說,非常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們的這些特點,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合作的方式來學習地理知識,在相互學習過程中,學生們能夠親切感受到同學們身上的優點,這對很多學生們來說都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對提高學生們學習地理的興趣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教師在講「我們臨近的國家」這一章中的「日本」這個國家時,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然後讓這幾個小組去准備有關的材料,在這個准備的過程中,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們才華的發揮,使學生們在相互鼓勵、合作的氛圍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對地理知識尋找的過程中,使學生們對這個學習過程中充滿興趣,並且能夠促使學生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這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採用游戲化教學模式
每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離開游戲的陪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顯得是非常快樂,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徵,使學生們可以通過以游戲的方式來認識地理,學到地理知識,這樣將會使學生們對學習地理充滿興趣,心理對上地理課堂也是充滿希望,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兩組之間進行猜地理知識游戲,其中一個組的成員來描述,讓另一個組的所有成員來猜,學生們在這個游戲過程中,一方面會使學生們學到更多地地理知識,另一方面還能開闊學生們的眼見、發散思維,不斷進行思考,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們在輕松、愉快氛圍中學到更多地地理知識,這對學生們來說是最重要的,使學生們對學習地理知識充滿興趣。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的滲透,有助於學生了解自身所處環境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有效地應用,進而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加強學生的地理知識的學習,並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人地和諧觀,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應積極研究符合實際環境情況和學生個體發展的有效教學方式,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滲透鄉土地理,使學生充分認識地理知識的現實意義,積極自主的學習地理知識。
1、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滲透的意義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的鄉土地理內容,能夠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中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教師在講解一些抽象知識時,可結合鄉土地理知識將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存在的事物,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並意識到地理學習聯系生活的重要意義,從而積極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和了解生活,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地理學習水平。雖然我國近年來,經濟不斷進步和發展,但是我國很多地方還屬於貧困落地區,面對當下的實際情況,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家鄉的現狀、所存在問題,進而使學生思考、分析當前家鄉發展前景,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滲透的策略
2.1.教師要熟悉本地地理
教師要對當地的地理了如指掌,才能高質量的完成初中地理中的鄉土地理教學。一些學校中很多教師都是外地人士,要教好鄉土地理,就必須熟悉當地環境,收集本地地貌特點、風景名勝等地理資料,還有一些鄉土文學、鄉土歷史等方面的資料。不僅拓展教師的視野,加深對當地地理環境的認識,也能夠在進行鄉土教學時,對學生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用自身的知識和對本地環境的感情,感染學生,充分調動學生深入學習的積極性。
2.2指導學生進行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是對自然界中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感知活動,將地理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
⑦ 中學地理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素質和能力
中學地理老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
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
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
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
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
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
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
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
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
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
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
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
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
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
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
「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
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
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
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
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
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
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
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
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
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
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
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
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
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
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
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⑧ 中學地理教師為什麼必須學習地理教學論
因為你是地理老師啊,記得你當地理老師當然要學習地理教學了,要不然你怎麼教別人地理呢?
⑨ 地理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教學基本技能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
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