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節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節

發布時間: 2021-03-12 22:06:15

1. 我想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第四節打下來

我這有,但是有兩個問題,一是圖片發不上;二是版本不是今年的,個別地方有出入。我說有出入不是有錯誤哈,只是講得多少或者怎樣講的問題。

2.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節(問題與練習)的答案(步驟詳細一點)謝謝!

1電磁打復點計時器引起的誤差較制大,因為電磁打點計時器打點的瞬間阻礙紙帶的運動。
2(1)紙帶左端於重物相連。(2)與A點左右方臨近一點的距離為13.5/1000(m)時間為0.04s,顯然很小,所以可以認為A點的速度為(13.5/1000)除以0.04s
3(1)甲物體有一定的初速度,已物體的初速度為0
(2)甲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已物體先雲加速,再勻速,最後再減速
(3)甲乙物體運動方向都不改變
4紙帶速度越大,相鄰兩點間距里越大。紙帶速度與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無關

3.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節的知識點(中國地圖出板社)

一 褶皺山1)褶皺山的概念;2)皺曲的兩種基本形式:向斜和背斜;向斜的版形態,岩層新老權關系,形成的地形;背斜的形態,岩層新老關系,形成的地形;3)板塊構造學說:相離運動←→裂谷,海洋(生長邊界,如東非裂谷,大西洋面積越來越大);相對運動→←褶皺山脈(消亡邊界,如太平洋越來越小)
二 斷塊山1)斷塊山的概念;
三 火山1)形成;2)構造3)形成的地形。

4.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 布置什麼作業

1.地震波的特點
2.地球內部兩個不連續面的名稱以及地震波的變化
3.岩石圈的范圍
4.水圈的特點。

5.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識結構圖

湘教版必修三(不知道你要哪個版本)
第一章 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1、區域的主要特徵
①區域的概念(a)
區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間。
②區域的基本特徵(b)
基本特徵:⑴區域具有一定的界線。⑵區域內部表現為明顯的相似性和連續性,區域之間具有顯著的差異性。⑶區域具有一定的優勢、特色和功能。(4)區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一個區域的發展變化是會影響到周邊和相關的地區。
2、區域的空間結構
①區域空間結構的概念及類型(a)
區域空間結構是指一個地區各種區域要素的相對位置關系和空間分布形式。一般,區域空間結構由點、線、面和網路四種形式組成。
類型:鄉村地域(以農業生產活動為主)和城鎮地域(以非農業生產活動為主)
3、區域產業結構
①區域產業結構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a)
區域產業結構是指三次產業及其內部的比例關系。影響產業結構的因素: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資源配置狀況、勞動力素質等。
②我國三次產業的劃分(a)
第一產業是廣義上的農業,包括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指工業(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包括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
4、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
①衡量區域發展水平的三個常用指標(a)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收入、三次產業產值比重。
②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的區域經濟特徵(b)
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不高,以傳統農業為主。工業化處於起步階段,以資源型工業和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為主。區域空間結構簡單,區內經濟差異小,中心城市缺乏,現代化交通線路數量少,分布稀疏,對外開放程度不高,表現出典型的自給自足特徵,區域內部人地關系基本協調,整個區域處於低水平均衡狀態。
5、工業化的階段
工業化階段的區域經濟特徵(b)
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第二、三產業比重迅速上升;勞動力開始由農業向製造業和服務業大規模轉移;區域內部集聚作用大為加強,相繼出現規模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業基地,區域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中心城市對於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大為加強,交通運輸建設顯著加快,區域對外開放程度提高;區域經濟表現出明顯的不平衡增長態勢。
6、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
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的區域經濟特徵(b)
工業化、城市化水平已較高,加工製造業向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全面升級。第二、三產業比重較大,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和產值比重超過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高科技成為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基礎設施齊全,交通和通訊基本形成網路。區域內部的發展差異縮小,區域的開放程度和對外聯系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7、東、中、西差異
①我國三大經濟地帶的劃分及圖示(a)
范圍:東部12個(遼冀京津魯蘇滬浙閩粵桂瓊)、中部9個(內蒙古黑吉晉豫皖鄂湘贛)、西部10個(陝甘寧青新雲貴川藏渝)。圖見課本P13頁。
②我國東、中、西部的區域發展差異(c)

東部經濟地帶
中部經濟地帶
西部經濟地帶
自然因素
位置
沿海,便於對外開放
內陸
地形
平原、丘陵為主
多高原、山地、盆地
氣候
季風氣候
非季風氣候區廣
自然資源
能源、資源缺乏
能源、資源多
社會因素
工業化
與城市化
工業化進程快,城市化水平高
工業化進程慢;城市化水平較低
科技教
育水平
較高
較低
發展機遇
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部地帶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積極對外開放,大力招商引資,取得了迅猛的發展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部地帶的社會經濟發展明顯加快
對外開放
開放時間較早,開放程度較高,吸引外資能力較強
開放時間較晚,開放程度較低,吸引外資能力較弱
經濟因素

經濟發
展水平
經濟發展水平高,發展速度快
經濟發展水平低,發展速度慢
產業結構
加工製造業和第三產業相對發達;以輕型或輕重混合型產業為主
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還佔有較大的比重;以重型產業為主,其中中部表現出一定的過渡性
交通運輸
便利
不便利

③我國改革開放的時空發展(b)
從時間上看,開放起步於1980年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1984年開放14個沿海城市,以後開放步伐不斷加大,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開放格局。從空間上看,開放首先從南部沿海開始,從沿海的點(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等),再向中西部推進;但目前中西部的開放城鎮仍是點狀分布(長江沿海開放城市、邊境開放城市、省會開放城市),在開放程度上不及東部沿海地區。
8、南方和北方
①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劃分(a)
通常情況下,我國的北方和南方是針對東部季風區而言的,其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
②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區域差異、限制因素及發展方向(b)
南方與北方的區域差異
區域
項目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
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
常綠闊葉林及熱帶季雨林
土壤
棕壤、鈣質土、黑土
紅壤、磚紅壤







農業產業
以旱作為主,東北地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基地
以水田為主,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和商品棉基地
工業產業
重工業發達,遼中南、京津唐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
輕工業發達,滬寧杭、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
產業結構
第一產業比重相對較高
第一產業比重相對較低
交通運輸
以公路、鐵路為主
水運、公路、鐵路運輸都很便利
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較晚,開放程度低
對外開發較早,開放程度高

限制因素及發展方向: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限制因素
水資源不足,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產業結構不合理、對外開放不夠
洪澇災害,環境污染,山地水土流失嚴重,人地關系矛盾加劇
發展方向
調整產業結構,擴大開放,改善生態環境,加快渤海灣地區開發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工作
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領域,治理環境,加快產業的升級改造,協調好人地關系

9、西部大開發
我國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及意義(b)
范圍:包括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內蒙古等12個省、市和自治區。其國土面積685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面積的71.4%;2002年末有人口約3.67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28.6%。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邊三個自治州,比照國家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實施開發開放。
意義:⑴有利於西部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⑵有利於東、西部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有利於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⑶有利於調整我國經濟結構,為東部地區產業升級和資金、技術、人才轉移提供新的發展空間,有效地擴大內需,增強國民經濟增長的需求拉動;⑷有利於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北,改變生態環境,為全國特別是東部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屏障。
10、東、西部地區的經濟合作
我國東、西部地區的經濟合作所取得的成效與意義(b)
成效與意義:對口幫扶成效明顯;合作項目不斷增多,對西部地區投資力度加大;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聯系日益密切;實現了合作雙方的「雙贏」,實現了合作雙方的共同發展。
11、資源跨區域調配的經濟合作
①資源跨區域調配的意義(b)
我國資源豐富、種類齊全,但空間分布不均,與我國目前的經濟地理格局不相適應。能源和水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是縮小東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②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具體方案及圖示(c)
⑴南水北調工程:從長江引水向北,供水至華北、西北地區。(具體圖示見書本P26頁)
東線:從長江下游揚州引水,利用京杭大運河等河道作為主幹線進入天津。途徑蘇、魯、鄂、津、京5省市,主要解決華北地區的缺水問題。東線把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四大流域連接起來。
中線:從丹江口水庫引水,開渠輸水,途經鄭州、石家莊,終點北京。中線工程具有水質好,覆蓋面大、自流輸水等優點,是解決華北水資源危機的一項重大基礎設施。
西線:從長江上游引水入黃河,為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和山西6省區提供灌溉、城鎮生活和工業用水,促進西北內陸地區經濟發展和改善黃土高原生態環境。
【拓展提示】南水北調工程的意義:可實現我國水資源的南北調配和東西互濟具有社會、經濟、環境等綜合效益;可促進工農牧業生產和經濟發展,緩解城鄉爭水、地區爭水、工農業爭水的矛盾,有利於社會安定團結;具有為工業、居民、農業供水,防洪,排澇等經濟效益;利於回升地下水位、保護生物多樣化、緩解北方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
⑵西氣東輸工程:主體工程是自新疆塔里木盆地輪南出發,由西向東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終點到上海市。沿途將穿越戈壁、沙漠、黃土高原,並跨越黃河、長江、淮河等江河,全長4000多千米。工程總投資預計高達1200億元,輸氣量最終達到200億立方米/年。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以及沿線的河南省、安徽省等供應天然氣。(具體圖示見書本P27)
西氣東輸工程還包括從四川、重慶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氣輸送工程。
【拓展提示】西氣東輸工程的意義:可加速改善東部地區的能源結構,有效治理大氣污染,改善沿線地區及長江三角洲地區人民的生活質量,促進西部大開發,拉動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⑶西電東送(具體圖示見書本P29)
北通道:將「三西」(即內蒙古西部、山西、陝西)煤電基地和黃河上游水電送往京津唐地區。
中通道:將長江三峽和金沙江幹流水電送往華中、華東和福建以及廣東。
南通道:南部通道以開發雲南、貴州、廣西的水電為主,並以開發貴州等火電為補充,向廣東等東部地區送電。
【拓展提示】西電東送的意義:可促進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將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西部生態環境建設,有利於退耕還林和水土保持;為我國沿海較發達地區提供大量電力,為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證,並緩解東部日益嚴重的環保壓力。
③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地理環境的影響(b)
資源跨區域調配對資源調出區、調入區及資源調配中所涉及的有關區域的地理環境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進行工程建設時,要評估工程對涉及地區地理環境的影響,包括有利的影響和不利的影響,對不利的影響要採取工程或技術手段加以克服。
南水北調:輸出區可能出現水資源緊張,生態環境受到影響;輸入區獲得水資源,改善當地水文環境,促進經濟的發展,也會在北方地區產生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
西氣東輸:輸出區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加快天然氣的開發和綜合使用,改善產業結構,但管道的建設易破壞沿線地區的生態環境;輸入區可以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局面,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輕大氣污染。
西電東送:輸出區加快電力開發和輸電線路建設,發展區域經濟,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但水電站建設易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坑口火力電站易加劇環境污染;輸入區獲得充足的電力供應,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改善環境質量。
12、產業轉移
①我國產業轉移到基本特點(b)
沿海企業向內地轉移:因環境、資源問題,為尋求廉價資源和低成本進行的產業轉移;
中國台灣企業向中國大陸轉移:為尋求廉價的勞動力、眾多的發展機會、廣闊的市場空間而進行的產業轉移;轉移的產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高技術(IT)產業
廣東邊遠地區的產業集群效應:為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進行的產業轉移。
②產業轉移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b)
產業轉移促進了被轉移地區的資源的開發,被轉移地區的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促進了產業的更新和升級,推動了被轉移地區經濟的發展;
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勞動、資源密集型產業,使欠發達地區的環境污染加重,人地關系趨向緊張。
區域產業發展在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由落後到先進的階段以後,產業活動對區域地理環境的不利影響才可能逐步減輕。
【拓展提示】以珠江三角洲為例,可以看出產業轉移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一次轉移
第二次轉移
時間
改革開放初
20世紀90年代
轉移方向
由香港向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轉向鄰近地區
轉移產業
勞動密集型、傳統製造業
勞動、資源密集型產業
轉移原因
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水平低,且參與國際分工
珠江三角洲相對發達,
產業結構優化
對環境影響
環境污染加重
環境質量好轉

6. 高中地理第一章講解、練習。

地理:1.1 宇宙中的地球 學案(新人教必修1)
◆學習目標
1、說出天體的概念和的類別;天體系統的概念和層次關系;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2、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課前預習
1、通讀課文,搜集有關宇宙的形成和探索、地外文明、外星人等資料。
◆問題探究
情景創設:晴朗的夏夜,你仰望天空,你看到了什麼?
1、何為天體?天體的類別有哪些?

2、天體系統是如何形成的?天體系統的層次關系?地球在四個級別天體系統中的位置?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畫一畫:太陽系模式圖

思考:假如外星人要給你寫一封信,地址應該怎麼寫?
3、為什麼說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想一想:一個星球存在生命,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4、為什麼說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討論:你認為火星有生命存在嗎?請陳述理由。

◆歸納整理
1、天體的種類: 、 、 、 、 、 。
2、天體系統的級別:

3、太陽系八大行星由里向外的順序是 ;
其中小行星帶是位於 和 之間。
4、八大行星公轉的共同特徵 、 、 。根據八大行星的結構特徵,把八大行星分為三類 、 、 。
5、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條件和原因
(1)適宜的 ,原因是 ;
(2)適合生物呼吸的 ,原因是 ;
(3) ,形成的原因是 。
◆課堂反饋
1、以下天體系統中,不包含火星的是 ( )
A、太陽系 B、河外星系 C、銀河系 D、總星系
2、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和自然天體分別是 ( )
A、太陽、金星 B、金星、月球 C、太陽、月球 D、北極星、月球
判斷正誤:
3、地球的體積和質量在各大行星中都是最大的 ( )
4、地球的原始大氣並不適合生物呼吸 ( )
5、地球是太陽系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
6、各大行星與地球相似,因此都是類地行星 ( )
7、各類天體都是球狀,都屬於某一層次的天體系統 ( )
8、地球距離太陽約1。5億千米,處於金星和火星軌道之間 ( )
9、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火星 ( )
10、行星是能自己發光的天體 ( )
◆閱讀材料
1、目前,探索地外文明的方法主要有3大類:
①接收並分析來自太空的各種可能的電波。這方面的工作從1960年就開始了。
②人類主動向外太空發出表明人類在太陽系內存在的信號。1974年11月16日,美國利用設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305米直徑的射電望遠鏡,發出人類第一組信號,對准武仙座球狀星團,發射3分鍾。
③發射探測器去登門拜訪外星人。美國發射的「先驅者」10號和11號,「旅行者」1號和2號,都在完成對太陽系內的探測任務後,帶著許多人類的信息,作為人類使者,漫遊在恆星際空間。如果巧遇人類的知音,他們將從探測器中了解人類的活動,確定進一步交往的可能。由此可見,探索地外文明是一項綜合性的科學使命,過於樂觀是不現實的,過於悲觀也是沒有根據的。
2、187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斯基帕雷利宣布,通過望遠鏡觀測在火星上發現了河道(canal)。這個詞在英文中被譯成了「運河」,既然是運河,就一定是智慧的「火星人」開鑿的。從此,火星上有人的說法不脛而走,同時也就揭開了持續100年的關於火星有無生命論戰的序幕。
最新的觀測、探測和研究表明,火星上根本不存在高級生命,連低級生命甚至復雜有機物也不存在。但是人們探索火星生命的熱情並未完全冷卻下來,科學家在規劃未來,希望有一天在火星上建立起適於生命生存的環境。
但火星又與地球相似,有固定形態,距離太陽不太遠也不太近,火星的自轉周期為24小時37分,與地球自轉周期相近(23小時56分),自轉軸與軌道平面法線的傾角是24º,幾乎與地球相應傾角(23º27ˊ)相等,所以有與地球相似的四季變換;火星有火山,最大的面積有一萬二干多平方公里,高度相當於兩個珠穆朗瑪峰,待到火山爆發時可以產生大量氣體和灰燼,極區有大量固態二氧化碳,並含有冰。
探測火星大事記
■1962年 前蘇聯發射火星探測器,但在飛離地球1億公里時與地面失去聯系,此後下落不明。此次發射被看作人類火星探測的開端。
■1972年 美國水手飛船沿火星外層空間軌道飛行,環繞火星軌道進行長期考察,成為火星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1998年 日本發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以失敗告終。
■2001年 美國發射「奧德賽」號火星探測器,發現火星表面可能有冰凍水。
■2003年 攜「勇氣」號火星車的美國「火星探測流浪者」號探測器升空。次年1月「勇氣」號在火星著陸。
■2008年 美國「鳳凰」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後失去聯系
◆課後鞏固
一、單項選擇題
1、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們看到的星星多數是:
A.恆星 B.行星 C.衛星 D.流星
2、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和最近的行星分別是 ( )
A.水星、冥王星 B.金星、天王星 C.天王星、水星 D.海王星、水星
3、天體系統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 )
A.總星系 B.銀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陽系
4、有關宇宙的說法,錯誤的是
A.宇宙是用時間和空間來表達內涵的
B.宇宙是物質的,物質處於難以預料的運動和發展中
C.目前,人類所能觀測到的宇宙半徑大約是200億光年
D.隨著空間探測技術的發展,人類觀測到的宇宙范圍將不斷擴大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正確敘述有
①地球上有水,其它行星上沒有水
②地球上有適於生物呼吸的大氣存在
③地球上的溫度在100℃以下,利於形成分子
④太陽與地球的距離適中是存在生命物質的重要基礎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 )
A.地球既有自轉又有繞太陽公轉運動
B.地球上有大氣
C.地球的質量、體積及運動狀況與其他行星有很大不同
D.地球上有高級智慧生命
7、關於天體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星光閃爍的是行星 B.在星空有明顯位移的是恆星 C.輪廓模糊的是星雲 D.拖著長尾的是流星
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和質量最大的天體
B.小行星帶位於類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間
C.八大行星中地球公轉周期最短
D.火星、木星、土星都屬於巨行星
9、下列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小到大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A.太陽系→銀河系→地月系→總星系 B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總星系
C.地月系→銀河系→總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10、生命存在所必須的液態水,其根本原因是( )
A.地球的體積適中 B日地距離適中 C.地球的質量適中 D地球溫度適中

二、綜合題
11、讀太陽系模式圖,回答:(12分)

(1)圖中行星A____ B____
(2)圖中小行星帶位於___與___軌道之間
(3)八大行星共同的運動特徵是_____、_____、_____
(4)圖中最高一級天體系統的中心是___ ,最低一級天體系統的中心天體是___ 。
(5)圖中地球因______ ,使地球上的溫度適中;因_______,使地球外部聚集大氣層;同時由於地球具備一種比較安全的_______。從而使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
12、如右圖所示,1999年8月18日,天空出現了罕見的天象:太陽、月球及太陽系的各大行星以地球為中心,排在相互垂直的兩條直線上,構成「十字連星」狀。
據此回答:
(1)圖中最高級天體系統的中心位於 ( )
A、太陽 B、地球附近
C、月球附近 D、D點附近
(2)圖中表示火星的是 ( )
A、A星 B、B星
C、C星 D、D星
(3)地球與木星相比 ( )
A、兩者繞日公轉的軌道都是圓形
B、兩者都自西向東繞日公轉
C、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都比木星大
D、地球表面的溫度比木星低
13.按照因果關系把下列數字填在適當的方格中。
(1)原始海洋形成 (2)日地距離適中 (3)地球體積質量適中 (4)水
(5)太陽日照時間不長(6)地球所處太陽系有比較穩定的宇宙環境
(7 )適宜的溫度 (8)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9)地球處在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

檢測題目答案
BC
單項選擇題
1、A 2、D 3、C 4、B 5、D 6、D 7、C 8、B 9、D 10、B
綜合題
11、(1)A 土星 B金星 (2)火星軌道 木星 (3)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4)太陽 地球 (5)日地距離適中,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 宇宙環境
12、答案:(1)A (2)C (3)B

在漢語中,「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間,「宙」代表古往今來,即所有的時間,宇:無限空間,宙:無限時間。所以「宇宙」這個詞有「所有的時間和空間」的意思。 把「宇宙」的概念與時間和空間聯系在一起,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宇宙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宇宙是物質世界,不依賴於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並處於不斷運動和發展中。宇宙是多樣又統一的。它包括一切,是所有時間和空間的統一體,沒有時間和空間就沒有一切。所以它包含了全部。
中國火星探測器十月飛天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將於10月6日至16日期間在位於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升空。這是繼載人航天、「嫦娥」探月後,我國航天航空領域的又一壯舉。若探測成功,將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日本、歐洲太空局後又一位「火星俱樂部」成員。據介紹,火星擁有和地球最接近的環境,可能存在液態水甚至生命。也正是因此,火星成為了人類太空探索的重要目標。
為何10月發射?
10月期間火星離地球最近
「目前『螢火一號』探測器正在莫斯科與俄羅斯火衛一土壤探測器『福布斯-格朗特』進行對接試驗,進程比較順利。」這是「螢火一號」科學應用系統副總工程師、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空間信息與模擬技術研究室主任孟新昨日向記者透露的。
孟新表示,按計劃,對接試驗將於9月下旬完成,然後將會把對接好的「螢火一號」與俄羅斯探測器一起空運至位於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使用「聯盟-2」號運載火箭發射。
據記者了解,之所以選擇10月的發射窗口,主要是因為此時火星離地球最近,而下一個這樣的發射窗口的出現要再等兩年。
探測有何目的?
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機制
火星之上到底有沒有水的存在,是歷次火星探測的焦點之一。
據介紹,此前美國發射的著陸探測器「鳳凰號」、「機遇號」以及「勇氣號」都在火星上面發現了水的痕跡,但是並未直接發現水的存在。
此次「螢火一號」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探測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機制,繼而探尋火星上到底有無生命跡象的存在。
此外,「螢火一號」還將探測火星空間磁場、電離層和粒子分布及其變化規律、火星地形、地貌等。
何時飛到火星?
飛行3.5億公里後於明年8月進入火星軌道
記者了解到,此次「螢火一號」將飛行3.5億公里,預計用時將達到10個月。
據透露,如果發射順利,「螢火一號」有望於明年8月飛抵火星附近。據悉,「螢火一號」發射後將與俄羅斯的「福布斯」探測器在距地面200公里的軌道飛行4小時,然後飛到距地面1萬公里的軌道做26小時無動力飛行,之後伴隨著火箭主發動機的再次啟動,進入火星雙曲線軌道一同飛行10個月。
明年8月後,兩顆衛星將在太空分離。此後,「螢火一號」探測器將獨自進入繞火星的橢圓形軌道,在「近火點」(距離火星最近的點)800公里、「遠火點」80000公里、軌道傾角正負5度的火星大橢圓軌道上,展開太陽帆板,正式開始履行探測使命。
最大挑戰是什麼?
零下200℃嚴寒可能將探測器零件「凍死」
火星探測初期有三分之二的探測器以失敗告終。截至2008年,人類共發射了38個火星探測器,只有20個成功。正是因此,在航天領域,火星有了「航天器墳墓」的別名。
「螢火一號」的最大挑戰是嚴寒,專家預計,「螢火一號」在到達火星軌道兩個月後,將遭遇七次「長火影」時期(探測器處於火星陰影之中),最長一次達8.8個小時。
據介紹,那時探測器因進入火星陰影內,依靠太陽風帆獲取太陽能的探測器因接收不到能量而無法工作,維持運行只能靠蓄電池。
而為了保存能量,就必須使部分部件休眠,待飛出「長火影」後,再將部件加電喚醒。
但專家表示,因「螢火一號」探測器休眠期間的周圍溫度為零下200℃左右,因此探測器的部件很可能會被「凍死」。
據介紹,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技術人員曾在模擬火星環境中專門進行試驗,「螢火一號」在零下260℃的低溫中靠自身電池進入了休眠,8.8小時後,整個機體被喚醒並正常工

第一章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地球公轉的意義(一)
◆學習目標
1、讀圖說出黃赤交角的含義。
2、畫圖說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3、通過運用二分二至地球日照圖,分析得出並理解掌握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緯度變化及其成因。
◆課前預習
看書15頁,太陽直射點的移動,18頁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思考:
1、黃赤交角的含義?
2、太陽直射點在一年中是如何移動的?
3、在四個節氣,不同緯度晝夜長短狀況?
◆ 問題探究
1、 在圖上填出赤道平面、黃道平面,黃赤交角,地軸
和黃道平面的夾角是 度。
黃赤交角的地理意義: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移動 →四季更替
晝夜長短的變化
2、 讀圖說明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移動情況(在圖上填出時間和節氣)
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開始向南移動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_,
位於北半球的時間是____________,位於南半球的時間是____________,位於赤道的時期是__________,位於北回歸線的日期是______,位於南回歸線的日期是_______。

讀上圖地球公轉圖說明:四點時間,太陽直射點位置,太陽直射點移動情況,畫出公轉方向

3、繪制A和B或D處太陽光照圖:

思考1:當太陽直射赤道時,以B或D處太陽光照圖為例說明
① 赤道上晝夜狀況如何?
② 北半球任一緯度晝夜情況
③ 南半球任一緯度晝夜情況
④ 說明判斷的理由:

思考2:當太陽直射點稍向北偏移或向南偏移,不同緯度的晝夜長短狀況又如何?

思考3:
①.當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的過程中,北半球的白晝(黑夜)長度如何變化?南半球呢?

②.何時北(南)半球達一年中白晝最長?此時北(南)極圈上白晝時間長度是多少?

◆ 歸納整理
1、
自轉: 平面
_____角(23°26′) ________的回歸運動
公轉: 平面
2、晨昏線性質小結
晨昏線是地球上的一個大圓,把地球等分為兩個半球—— 半球和 半球
晨昏線始終與太陽光線 ,太陽高度為
晨昏線只在 日與經線圈重合,其他時間和經線圈 ;
晨昏線始終和赤道相互
3、晨線和赤道的交點處,地方時為 點;
昏線和赤道的交點處,地方時為 點
4、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 地區全年晝夜平分
. 日,全球晝夜平分
3.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則 半球晝長夜短,而且越往 方向晝長越長。
4.緯度越低,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 ;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
5.日出時間=12- 的一半;
日落時間=12+ 的一半;

◆課堂反饋
1.繪出下列不同日期的晨昏線
N

S
S 北半球 北半球
春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2.讀左圖回答:
(1)AB圈叫______(圈)
(2)F點此時為 月 日 時
(3)圖中各點自轉線速度最快是
(4)若有一炮彈沿經線從F點射向B點
炮彈運動的偏向為

3.讀右圖,判斷正確的敘述是: ( )
A.地球位於遠日點附近,且漸離遠日點
B.M點是早晨6點鍾
C.漠河白晝一年內最長
D.海南島上正午物體的影子都朝南

◆課後鞏固
1.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的日期是( )
A.不存在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2、下列四幅圖中,正確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3、若某地某日晝長為14小時,該地的日落時間應是( )
A.5時 B.7時 C.19時 D.21時
4、下列日期中,北京晝夜長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
A.國際勞動節 B.我國植樹節 C.我國國慶節 D.我國教師節
5、.關於南北極地區極夜持續時間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北極極夜持續的天數多於南極地區
B.北極地區極夜的持續天數與南極地區相等
C.北極極夜持續的天數少於南極地區
D.北極地區極夜的持續天數比南極地區有時多有時少

6、我國國慶時,太陽直射點在 半球,正在向 方向移動。
7、我國一年中白晝最短的時間是
8、判斷正誤:
(1)太陽直射點北移時,北半球各緯度晝漸長,南移時則夜漸長。( )
(2)太陽直射點北移時,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 )
(3)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的地區,全年正午時物體的影子都朝正北方( )
(4)從南北半球看,太陽直射點位於晝長夜短的半球上( )
(5)地軸和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是66°34′( )
9、讀右圖回答問題(AD的經度為0°):
(1)該圖日期為 月 日前後,北半球為 (節氣),此時,南半球為 (季節)。
(2)圖中A、B、C、D、E五點處,
自轉角速度的大小關系是 .
自轉線速度的大小關系是 .
(3)GH是 (晨線或昏線)
(4)這一天,地球的公轉速度 ( )
A.最快 B.最慢 C.較快 D.較慢
(5)從B地水平運動到C地的物體會向 (東或者西)偏轉。
從C地水平運動到E地的物體會向 (東或者西)偏轉。
從C地水平運動到D地的物體會 偏轉。
(6)這一天,B地的晝長為 ,B地的日落時間為 。
(7)此時,北京時間為 ,國際標准時間為 。
(8)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為 。
(9)將上圖轉繪成俯視圖(要求繪出太陽光線,晨昏線,晝夜半球,標出自轉方向)

10、如上圖,P點的緯度為72ºN,經度為40ºW,弧PAB為晨昏線,則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為 ,此時北京時間為 。

11、讀太陽直射點周年運行軌跡圖回答問題
(1)圖中A、B、C、D、E分別代表什麼節氣?
A ,B ,C ,D ,E
(2)試述杭州(30ºN)地區在太陽直射點從A運行到E過程中的晝長的變化情況。

◆課後反思:

參考答案

課堂反饋:略
課後練習BBCCC
對 錯 對 對 錯
9(1)6 22 夏至日 冬季 ;(2)A=B=C=D=E;C=D>B=E>A;B>C=D>A>E;(3)83.5°;(4)D;(5)西;東;不;(6)14小時;19:00;(7)16:00;8:00;(8)(23.5°N,60°E);(9)晨線;(10)略
10(18°N,140°E);10:40
11(1)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A-B、D-E時杭州的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B點時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C-D時逐漸降低,D點時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晝長的變化:A-C時杭州晝長夜短,A-B晝漸長,B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C晝漸短;
C-E時杭州晝短夜長,D-E晝漸長,D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C-D晝漸短

7.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筆記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①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③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⑤形成並存在液態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的標志:黑子、耀斑 (2)影響: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影響地球氣候。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②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③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④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變化的規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節的劃分:3、4、5月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6、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岩石(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岩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8. 高中必修一地理的章節順序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第三節 地球的運版動 第四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權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一節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 第三節 常見天氣系統 第四節 全球氣候變化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節 自然界的水循環 第二節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 第一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 第三節 河流地貌的發育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