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地理高考熱點預測
Ⅰ 高考地理有哪些熱點地區
⑴ 欣賞黃山來雲海,最佳季節是夏源季,最佳天氣是雨過天晴。
⑵ 黃山四絕中的「怪石」在游覽時,應選擇特定的觀賞位置才能欣賞到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⑶ 廬山黃山比較: ① 游覽價值:黃山大,廬山小; ② 市場距離:黃山較短,廬山較長;③ 地區接待能力:黃山較小,廬山較大; ④ 交通通達性:黃山道路較少,交通不便;廬山有京九鐵路和長江航線,通達度較好 ;⑤ 環境承載量:黃山缺少較大平台,環境承載量較小 廬山有較大平台,生活、服務設施齊全,環境承載量大。
⑷ 在規劃黃山旅遊規模時應注意的問題是:旅遊活動的規模與黃山游覽區的環境承載量相適應。
Ⅱ 求:高考地理熱點大題題型及答題模式
重點推薦:高中地理23個常見簡答題答題規范
1. 等高線地形圖小專題:
⑴ 水庫大壩建設選擇在 河流峽谷 處,原因:
① 地處峽谷處,利於築壩; 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運輸線路(鐵路、公路)選擇某地的理由:
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和緩,建設周期短,投資少,施工容易。
⑶ 確定某地為盆地,判斷理由:
河流向中部匯集,表明地勢中間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選擇某地,原因:該地地勢較高,河水可順地勢自流。
⑸ 選擇某地為梯田,理由:
該地地勢平緩,坡度較小,在此開墾梯田,既擴大耕地面積,又利於水土保持,達到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⑹ 登山選擇某線路,原因:該地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較小,爬坡容易。
2. 海洋資源小專題:
⑴ 漁業資源集中分布在 溫帶沿海大陸架海域 ,原因:
① 大陸架水域,海水較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盛;
② 寒暖流交匯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表層;
③ 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類餌料充足,易形成大漁場。
⑵ 海底礦產資源分布規律: ① 近岸帶的濱海砂礦:砂、貝殼等建築材料和金屬礦產
② 大陸架淺海海底: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硫、磷等礦產資源
③ 海盆:深海錳結核 (主要集中於北太平洋)
3. 鹽度和洋流小專題:
⑴ 鹽度最高的是紅海,原因:
① 地處副熱帶海區,降水稀少,蒸發旺盛.
② 周圍是熱帶沙漠地區,缺少大河注入.
⑵ 鹽度最低的是波羅的海,原因:
① 地處較高緯度,氣溫低,蒸發弱。
② 周圍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有淡水注入.
⑶ 巴爾喀什湖東咸西淡的原因:
① 東部:地處內陸,降水稀少,蒸發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釋作用.
③ 中部窄,不利於兩邊水體交換,造成兩側鹽度差異較大。
⑷ 世界表層海水鹽度的水平分布規律:
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度和高緯度遞減。 ⑸ 判斷某洋流性質為寒(暖)流,判斷理由是:
溫度方面:洋流流經海區溫度較同緯度其他海區低(高),
方向方面:由較高(低)緯度流向較低(高)緯度。
4. 河流及交通小專題:
⑴ 中國南流出境河流境內外名稱變化:
元江---------紅河 瀾滄江---------湄公河
怒江---------薩爾溫江 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
⑵ 西歐河流航運價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穩定,含沙量小,無冰期,航運價值大.
⑶ 俄羅斯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航運價值不大的原因:
緯度較高,封凍期長,有凌汛現象.
⑷ 極地航路開辟的重要意義:縮短航程,節時節能.
⑸ 我國西南地區水能豐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處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
② 地處一、二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變式:三峽地區水能豐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處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
② 地處二、三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⑹ 南昆鐵路建設的意義:
經濟意義: ① 有利於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出。
② 有利於發揮鐵路對經濟輻射的作用,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③ 有利於開發旅遊資源,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政治意義: ① 有利於鞏固民族團結。
② 有利於加快西南區脫貧速度。
③ 有利於社會穩定 ;
戰略意義: ① 有利於加快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
② 有利於鞏固國防,保衛邊疆。
⑺ 俄羅斯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重要意義:
① 加強東西部經濟聯系,促進物資交流;
② 加快資源開發,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5. 地質地形小專題:
⑴ 南極發現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說明:
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於溫暖濕潤地區,森林茂密,後經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⑵ 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後經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⑶ 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內力作用----斷裂陷落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 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 斷塊山地
⑹ 七大洲地形特色:
亞 洲: ① 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
② 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 洲: ① 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 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
③ 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歐 洲: ① 歐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為主,平原面積廣大,占總面積2/3;
② 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
③ 冰川地形廣布
北 美 洲: ① 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② 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 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布
南 美 洲: ① 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
② 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 洋 洲: ① 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
② 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南 極 洲: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 大陸冰川廣布,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⑺ 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嚴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 山區面積廣大,岩石破碎,風化嚴重; ② 干濕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 地殼運動強烈、山體中斷層發育 。
人為原因:④ 對植被的破壞
6. 洪澇小專題:
⑴ 孟加拉國澇災嚴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 西南季風強盛,多暴雨,降水豐沛; ② 地勢低窪,排水不暢; ③ 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在此交匯且同時進入汛期;
人為原因: ④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壞較多,水土流失嚴重。
⑵ 印度旱澇災害頻繁的原因:
西南季風強盛,或來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澇災;反之會造成旱災。
⑶ 亞馬孫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 地處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壓影響,多上升氣流,降水豐沛
② 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東敞開的地形地勢,利於大西洋水汽進入
③ 水汽進入內陸後,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 流域面積廣,地表水從三面向亞馬孫河匯集.
7. 乾旱小專題:
⑴ 溫帶沙漠-----塔克拉瑪干(卡拉庫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陸內部,遠離海洋,降水稀少,蒸發旺盛;
變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亞沙漠的成因:
地處溫帶,盛行西風,在安第斯山脈的東側,處於背風坡,降水稀少。
⑵ 熱帶沙漠-----撒哈拉(維多利亞)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或信風控制,終年炎熱乾燥。
變式:南亞塔爾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風不易到達,原始植被遭到破壞,地面缺乏植被保護。
⑶ 智利沙漠南北狹長的原因:
① 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熱帶沙漠氣候難以向東擴展;
② 受秘魯寒流影響,使熱帶沙漠氣候向北延伸;
⑷ 東非高原熱帶草原氣候形成的原因:
地勢較高,氣溫低,對流弱,降水少,不具備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條件.
⑸ 華北春旱原因: 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降水稀少。
⑹ 東北無春旱的原因: 緯度較高,氣溫較低,春季有積雪融水。
⑺ 華北地區缺水問題:
產生原因: ① 自然原因: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變率大;春季蒸發旺盛。
② 人為原因: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污染嚴重;浪費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種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① 南水北調;
② 修建水庫;
③ 控制人口數量,提高素質;
④ 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利用率;
⑤ 限制高耗水工業的發展;
⑥ 發展節水農業,採用滴灌、噴灌技術,提高利用率;
⑦ 實行水價調節,樹立節水意識;
⑧ 海水淡化等。
⑻ 死(咸)海面積縮小的原因:
① 地處熱帶沙漠氣候區(深居內陸),降水稀少,蒸發旺盛.(自然原因)
② 工農業引用約旦河水(棉田面積擴大,引阿姆河、錫爾河灌溉),
使匯入死(咸)海的河流徑流量減少.(社會經濟原因)
8. 氣候與自然帶小專題
⑴ 拉丁美洲氣候濕熱的原因:位於赤道兩側,周圍海洋廣闊.
⑵ 安第斯山南段東西兩側景觀差異原因: 受安第斯山影響,山地東、西兩側降水差異較大。
⑶ 非洲缺失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原因:非洲同緯度是海洋.
⑷ 南半球缺失苔原帶的原因:南半球同緯度是海洋.
⑸ 同在北回歸線附近,卻出現了非洲的熱帶沙漠氣候、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我國東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等氣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熱帶高壓及來自大陸內部的信風影響,全年炎熱乾燥。南亞受熱帶季風影響,我國東南部受亞熱帶季風影響。
歸納: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西岸的氣候差異及成因:--海陸位置與大氣環流形勢不同.
⑹ 我國旱澇災害主要分布於:東部季風區 原因:副高強弱不穩定,夏季風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⑺ 我國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雨季來得早,去的晚,雨季時間長;北方雨季較短。
⑻ 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氣是:伏旱(最佳答案)
(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現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⑼ 為什麼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熱帶山地環境與北半球其它地區相比,向北推進了5--6個緯度?
①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擋,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濕氣流通道;② 夏半年,強大的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大量暖濕氣流,深入大峽谷內部,使峽谷底部等溫線與同緯度相比明顯向北推進。
⑽ 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有: 我國緯度跨度大,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我國越往南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晝越長,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陽輻射越多,加之冬季風的頻頻南下,對我國北方的影響大。
⑾ 我國夏季普遍高溫的原因有: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方雖比南方正午太陽高度小一些,但白晝時間卻比南方長,得到的太陽光熱並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 我國冬季比同緯度其它地區溫度低的原因是:受強大的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或受冬季風的影響)。
⒀ 印度比同緯度我國氣溫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下的冷氣流)。
⒁ 歐洲海洋性氣候比北美洲面積大的原因為:歐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來自海洋的西風能深入大陸內部。受陸地形狀及洋流勢力的影響歐洲西岸受暖流影響較大。
⒂ 巴西東南沿海、澳大利亞東北、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
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響,在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經過。
⒃ 氣溫的年較差緯度越高越高,原因是: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越大,晝夜長短的年變化越大,因而氣溫的年較差越大;低緯相反。
離海越遠氣溫年較差越 大 ,原因是:陸地比海洋的熱容量小,夏季升溫快,溫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溫快,溫度比海洋低,因而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響較大,比內陸年較差小。
⒄ 氣溫的日較差:緯度越高越 小 ,原因是:主要是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小 。 氣溫日較差與天氣的關系為:陰天比晴天日較差小。 氣溫日較差與海陸的關系為:內陸比沿海日較差大 ,
山頂的氣溫日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較差也小。
⒅青藏高原比我國同緯平原、盆地比較: 氣溫年較差小 ,原因:低緯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較涼;冬季因緯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響南下的寒冷氣流影響不到,氣溫不太低;
日較差大 ,原因:海拔高大氣密度小,大氣的保溫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溫快,夜晚降溫快。
⒆ 天山南坡有無林帶 無 ,原因為: 背風坡,降水量少。
⒇ 亞寒帶針葉林在大陸東岸南緣偏南的原因:主要是東岸為寒流,西岸為暖流;其次東岸受來自大陸內部風的影響,西岸相反。
9. 農業小專題:
⑴ 茶葉生長的有利條件:
① 氣候濕潤多雨; 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 青藏高原生產青稞的自然條件:地勢高,氣溫低,溫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 尼羅河三角洲(南疆)盛產長絨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條件.
⑷ 澳大利亞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① 有大面積乾旱半乾旱區域,草原優良;
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飲水;
③ 無大型野生肉食動物.
⑸ 西歐(美國東北部)發展乳畜業的有利條件:
① 緯度高,氣溫低,雲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貧瘠,不適宜發展種植 業,適宜多汁牧草的生長.(自然條件)
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場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社會經濟條件)
⑹ 季風氣候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利:雨熱同期,利於農作物生長.
弊:旱澇災害頻繁.
變式:溫帶季風氣候(黃淮海平原)發展棉花種植的有利條件:
① 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利於棉花生長;
② 秋季雨水少,天氣晴朗,利於棉花的後期生長和收摘。
⑺ 中亞地區農業以荒漠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為主,原因:
① 中亞深居內陸,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 適宜發展荒漠畜牧業;
② 境內有額爾齊斯河、阿姆河、錫爾河等河流,宜發展灌溉農業.
⑻ 熱帶經濟作物經營方式: 企業化種植園 .
生產特點: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 .
主要分布:南亞、東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國經濟結構特點:以熱帶企業化種植園為主的單一經濟
所在國如何發展經濟:
① 繼續發揮優勢,抓好熱帶經濟作物生產;
② 狠抓糧食生產,努力增產糧食;
③ 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④ 加強"南南合作";
⑤ 加強"南北對話",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⑼ 非洲糧食問題突出的原因:
① 人口自然增長率高;
② 自然條件惡劣;
③ 亂墾濫伐,過度放牧,加劇了乾旱和土地沙漠化;
⑽ 新加坡缺水、缺糧的原因:
① 國土面積狹小,雖地處熱帶雨林區,但無大河,徑流量小;
② 國土面積狹小,耕地面積小,糧食產量低.
⑾ 復種指數問題:
① 俄羅斯復種指數和產量低的原因:緯度較高,農業生產熱量不足
② 澳大利亞復種指數問題:緯度較低,但復種指數較低的原因是:
與農業經濟結構有關,其混合農業區是小麥和牧羊交替進行,小麥復種指數 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復種指數低對土地的有利影響是: 有利於土壤肥力的恢復
③ 中國復種指數高的原因: 緯度低,人均耕地少
⑿ 美國、印度的國土面積小於中國,但耕地面積遠遠大於中國,其原因是:
(從氣候和地形兩方面分析)
① 美國、印度平原占國土面積大,乾旱區面積相對較小;
② 中國平原占國土面積小,乾旱區所佔面積大。
⒀ 城市郊區農業問題:上海市郊區農業(蔬菜、肉、蛋、奶及園藝業)
分析區位:
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會經濟因素:① 市場消費量大;
② 交通方便;
③ 發展花卉、蔬菜等農作物單位面積的價值高,可獲得更高的 經濟利益;
④ 土地面積小,有利於集約化生產。
發展方向: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生態旅遊
⒁ 商品穀物農業:東北地區 、 美國
基本特徵:
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農產品商品率高;
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② 地形平坦開闊; ③ 耕地面積廣大;
④ 土壤肥沃; ⑤ 水源充足。
社會經濟因素:
① 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 ② 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③ 交通便利; ④ 市場廣闊;
⑤ 工業比較發達; ⑥ 國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 熱量不足; 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劇;
③ 土壤肥力下降; ④ 冬季受寒潮和凍害的影響等。
與美國商品穀物農業比較異同:
相同點; ① 農業地域類型相同; ② 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
③ 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④ 交通便利;
⑤ 市場廣闊; ⑥ 工業比較發達;
⑦ 農業生產過程的自然條件相似。
不同點: ① 經營方式不同,美國以家庭農場主生產為主,我國以國營農場位主;
② 科技水平存在差異;
③ 專業化水平不同;
④ 糧食單產不同,美國糧食單產高 ⒂ 大牧場放牧業: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草場面積大;
社會經濟因素:① 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
② 距離海港近;交通條件改善,冷藏技術的進步。
10. 生態環境問題小專題:
⑴ 馬爾地夫(諾魯)面臨的環境問題: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沒的危險 .
⑵ 火地島(紐西蘭南北二島)面臨的環境問題:
臭氧層被破壞,臭氧層空洞擴大,太陽紫外線輻射增加.
⑶ 赤潮問題:珠江口、杭州灣、渤海等
產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春夏溫暖李節,風和日麗;洋流緩慢,水溫較高;封閉海灣。
(這是赤潮發生的外因)
人為原因:沿岸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業廢水、農業生產中的廢水都含有 大量的有機物、重金屬、無機鹽;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流入江河、湖泊,匯入 大海,使近海水體中氮和磷的含量過剩,造成海水富營養化,(這是赤潮發生 的根本原因)
易發生赤潮的區域:珠江口、渤海、杭州灣、長江口、南海的海口灣等。
易發生赤潮的時間:赤潮易發生的時間段為5-10月。
帶來危害:① 海水富營養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魚類窒息、中毒死亡,
② 危害人體健康,③ 影響海洋旅遊業。 ⑷ 全球變暖對全球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 ① 引起海平面上升,對沿海低地國家及地區構成直接威脅;
② 引起世界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⑸ 酸雨帶來的影響:
①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
③ 腐蝕建築物和文物古跡;
④ 危及人體健康。
⑹ 減少酸雨根本途徑:減少人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⑺ 水土流失問題:黃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區
產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季風氣候降水集中於夏季,多暴雨;
② 地表植被稀少;
③ 黃土土質疏鬆(黃土高原)。
人為原因: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開礦。
治理措施:
① 壓縮農業用地,建設穩產高產農田;
② 擴大林、草種植面積;
③ 改善天然草場的植被,適當壓縮牲畜的數量,提高牲畜質量;
④ 開礦時有計劃的存放表土,並大力開展土地復墾工作;
⑤ 小流域綜合治理。
⑻ 荒漠化問題:西北地區(新疆、青海、內蒙等地)
產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全球變暖,蒸發旺盛;
② 處於內陸地區,降水少;
③ 鼠害,蝗害。
人為原因:① 過度開采; ② 過度放牧;
③ 過度開墾;
④ 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 交通線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採取措施:① 半乾旱農牧過渡和旱農區: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採取防風沙措施 相結合
② 乾旱地帶沙漠邊緣的綠洲: 建立以綠洲為中心的防護林體系
⑼ 土壤次生鹽鹼化:黃淮海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產生原因:
自然原因:頻繁的旱澇氣候變化(黃淮海平原);地形低窪;人為原因:不合 理的灌溉;
治理措施:引淡淋鹽;井排井灌;生物措施;農田覆蓋;
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採取噴灌、滴灌技術等
⑽ 地面下沉、沿海地區鹽澤化:北方廣大地區和南方城市
產生的原因:過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① 控制抽取地下水; ② 實行雨季回灌
Ⅲ 今年高考地理的熱點有哪些請推薦
1,日本大地震的相關知識(地震知識,板塊,日本經濟特點,日本地理知識,核瀉露與風向洋流)
2,利比亞知識(氣候,地形,石油相關知識)
3,中國南方乾旱(形成原因,水利設施,怎樣防乾旱)
Ⅳ 2016年高考地理熱點問題有哪些
再怎麼熱點都不怕,它只會從地理角度考,無外乎區域定位、區域特徵分版析(氣、地、水、權土、植、市、交、勞、技、等),沒什麼可怕的,你不會,別人也未必會!如果基礎題你不會,那麼你真吃虧,(這些題大多人都會!)
Ⅳ 高考地理熱點"一帶一路"政策有哪些考點
自己找答案吧哈,我只說出全方位的考點
1、一帶一路輻射了哪幾大洋?哪幾個大洲?
2、一帶經過了那幾個國家?一路經過哪些國家?
3、一帶一路的提出時間(年月)
4、一帶指的是什麼?一路指的是什麼?(一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5、一帶一路的宗旨與目的是什麼?(宗旨:和平發展,目的:互利共贏)
6、一帶與一路分別的起點是哪個國家哪個城市?終點是哪個國家哪個城市?
7、一路要經過那幾座山脈?
8、一路的附屬分支路線有幾條,分別通往哪個國家?(附屬分支有兩條,一條通往巴基斯坦卡拉奇,一條過寮國、柬埔寨、泰國、到新加坡)
9、一帶要經過哪幾個海峽?
10、一帶停靠哪些著名港口?
11、一路經過哪些著名城市?
12、一帶一路聯系了多少宗教及民族?
13、一帶一路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14、一帶一路的合作重點是什麼?
15、一帶一路的建設原則是什麼?
16、請根據當前世界局勢,談談一帶一路的主要意義。
Ⅵ 2016年10條關於地理的新聞
南方洪災
7月6日報道,入汛以來,連續的暴雨讓南方多個省份遭受嚴重的洪澇災
害,多個城市變成一片澤國。據悉,自今年入汛以來,南方共出現了20次暴雨過程,是歷史同期最多的。受災人口超過3千萬,直接經濟損失五百多億元。多名記
者航拍記錄了受災區的洪澇狀況。圖為2016年5月26日,長沙,洪水流經湖南橘子洲。橘子洲上的主要道路已經被淹沒。
尼伯特台風
最
強:2016年第01號超強台風尼伯特(Nepartak)
,8月9日14時,風速68米/秒,移速30公里/小時,東經129.30°,北緯19.00°,氣壓897百帕,近中心最大風力18級。
7級風圈最大150公里,10級風圈最大350公里。中心持續風速215km/h,瞬時最大陣305km/h,為1949年以來最強的首個登陸台風。
台灣
「尼伯特」台風強力來襲,根據台當局災害應變中心截至8日上午10時統計,2人死亡,66人受傷,死者為7日在花蓮七星潭落水的男子及東引有一名軍人落海。
全台46鄉鎮、262村裡及938條河川溪流列為黃色警戒,目前全台撤離疏散15413人,收容3635人,停電戶數達390096戶,台電表示,已修復131392戶,尚有258704戶待修復。
自來水公司表示,全台有2700戶停水,已搶修2300戶,有400戶搶修中。電信方面,市話沒有問題,行動電話基地台受損502處,已搶修27處,尚有475處待修。
交通部分,台7、台7甲線等13條省道,共19處預警性封閉,高鐵、台鐵對號列車今天全面停駛,海運也全面停駛,島內航線取消254班次,國際航線延誤174班次、取消302班次。
台東、綠島滯留遊客41人、蘭嶼滯留遊客1079人,小琉球滯留遊客89人,澎湖滯留遊客4639人,馬祖滯留遊客約450人,島上民生物資無虞。[4]
「尼伯特」登陸台灣,台東、綠島、蘭嶼多處停電,鐵皮屋、路樹、招牌全被吹得四散。
受台風影響,台灣南部和東部降雨100-200毫米,台東和花蓮等部分地區雨量有250-400毫米,花蓮縣富里鄉局地554毫米;台灣東部和南部出現9~13級大風,台東蘭嶼局地陣風達15~17級,最大陣風71.3米/秒。
受台風影響,截至8日晚,台灣有2人死亡,72人受傷。[5]
福建
福建省大部地區出現暴雨,局部地區出現特大暴雨,20個縣(市、區)降雨量達到100-250毫米,閩清縣最大降雨量突破350毫米。
據
統計,截至7月11日9時,災害已造成福建省福州、廈門、莆田等9市54個縣(市、區)45.2萬人受災,9人死亡,18人失蹤,21.3萬人緊急轉移安
置,900餘間房屋倒塌,1.1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6千公頃,其中絕收1.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9億元。福建省減災委、民政廳緊急啟動
Ⅲ級救災應急響應,下撥救災應急資金1000萬元,向災區調撥2000床毛巾被、500張折疊床、1700件夏季常服、10台發電機、1000台應急燈等
救災物資。目前,災區各項救災工作正有序開展。[6]
全國最大的古民居單體建築閩清宏琳厝也在此次洪災中被沖塌。截止7月11日傍晚的統計,「尼伯特」帶來的強降雨已經導致閩清縣10人死亡,11人失蹤。共轉移群眾34397人,解救被困群眾1000餘人。目前救援工作仍在繼續。[7]
截
至14日18時,農作物受災面積約達7.95萬畝;房屋倒塌8299間,民房溜方500餘戶;因災停產工業企業157家,商貿企業2130家;坂東、塔
庄、省璜等南部11個鄉鎮全部斷水、斷電,通訊中斷;全縣三分之一人口受災,約11.69萬人,經濟損失約52.3億元人民幣。這次特大洪災已造成60人
死亡,其中確認身份52人,未確認身份8人。[8]
截至17日12時統計,閩清、永泰、閩侯、羅源和福州高新區5個縣(區)共計死亡83人,失蹤19人。5縣(區)63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20.38萬人,倒塌房屋9652間,轉移人口12.47萬人,直接經濟損失70.56億元。[9]
江西
據江西省民政廳報告:吉安市泰和縣、萬安縣8100餘人受災,500餘人緊急轉移安置,近100人需緊急生活救助;農作物受災面積200餘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00餘萬元。
太湖防洪
台
風降雨導致太湖水位快速上漲,加之風浪作用,將進一步加大太湖流域的防洪壓力。三是前期降雨過程較多,安全度汛形勢嚴峻。此前,江淮、江南、華東等地降雨
持續時間長,河湖底水高,水庫蓄水多,土壤飽和度大,一些水毀工程尚未及時修復。台風深入內陸後,局部超強降雨可能引發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城市
內澇。四是暑期旅遊流動人口多,轉移避險任務重。目前正值暑期旅遊高峰,台風登陸時又恰逢周末,沿海島嶼、山區景點、河湖周邊旅遊人員多,加之沿海地區和
太湖流域經濟發達,外來務工人員較多,防颱風意識比較薄弱、經驗相對不足,給人員疏散轉移避險增加了難度。
Ⅶ 十二五規劃中關於地理的,高考熱點的
第一部分是介紹區域科技發展路線圖。陸大道院士作了關於「抓住機遇,使人文內-經濟地理學容更上一個新台階」的主旨報告,樊傑研究員、楊桂山研究員、張小雷研究員、鄧偉研究員和張平宇研究員分別做了「經濟地理學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科技路線圖」、「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相關學科發展思考」、「乾旱地區人文-經濟研究及進展」、「中國山區可持續發展路線圖」和「老工業基地振興與可持續發展」的報告,介紹中國科學院部署的區域科技發展路線圖的研究進展以及對學科的思考。隨後,李小建教授、丁四保教授和顧朝林教授圍繞人文-經濟地理的發展進行發言,虞孝感研究員對報告進行了點評和展望。第二部分是人文-經濟地理學學科建設的自由討論。參會人員結合本單位人文-經濟地理學學科建設問題,以及本人研究領域的學科發展問題踴躍發言。他們分別介紹了本單位人文-經濟地理學科的發展情況及存在問題,提出結合平台和實驗室建設提升人文-經濟地理學科建設的想法。第三部分是關於參與編制「十二五」有關規劃和咨詢報告編寫等問題的討論。楊桂山研究員、金鳳君研究員、陳雯研究員分別介紹長三角規劃、東北振興規劃和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等研究。
Ⅷ 2016年高考地理熱點是什麼
一帶一路。
再怎麼熱點都不怕,它只會從地理角度考,無外乎區域定位、內區域特徵分析(氣、容地、水、土、植、市、交、勞、技、等),沒什麼可怕的,你不會,別人也未必會!如果基礎題你不會,那麼你真吃虧,(這些題大多人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