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主要地方
㈠ 高考 地理經常會拿哪些城市的地圖來當大題考
現在高考的地理題,一般不會出那些具體的城市和地方,只是給你以一些必要的信息,讓你判斷它大致和生活中那些地方相似,然後模擬回答,所以地理的基本知識一定要熟記,這是最重要的,萬變不離其宗。
㈡ 高考地理主要是考區域地理嗎
高考地理在,人文,自然,區域地理,還有選修內容,如旅遊地理,自然災害以及防治,題目考察你對區域的定位判斷,氣候判斷。所以熟悉動圖是根本。
㈢ 歸納一下近幾年地理高考涉及的地方
一、時間計算
時間計算幾乎是每套文綜或地理試卷的必考點(07年的山東文綜卷沒考)。單純的時間計算方法不難,經過適當的訓練多數考生應該能掌握。我們應當注意的是近年時間計算題考查方式的一些變化。
1.日照圖漸少
在地理剛恢復高考的前約三、四年的時間里,高考題中常以日照圖為載體,考查時間計算。但在最近的兩、三年裡已不再見到日照圖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直接以文字敘述給出進行時間計算所需條件。但07年全國文綜卷中又出現了日照圖的影子——盡管圖中沒有直接畫出夜半球。下例即為全國文綜卷Ⅰ中考查時間計算的一道題。在全國文綜卷Ⅱ中還有一道很相似的題。
【例1】(07全國文綜卷Ⅰ)下圖所示區域在北半球。弧線a為緯線,Q、P兩點的經度差為90°;弧線b為晨昏線,M點為b線的緯度最高點。回答(1)~(3)問題。
(1)若此時南極附近是極晝,P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是
A.5時 B.15時 C.9時 D.19時
(第(2)~(3)題此處略)
2.增加試題難度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前些年的高考題要考查時間計算時常設置一些隱含條件,以此來增加難度。而近年則少見有隱含條件的試題,從這一角度來說,高考題中時間計算題變簡單了。但同時,高考題由「共時問題」變成了「歷時問題」,這又增加了試題的難度。四川在其兩年的單獨命題歷史中都是考歷時問題,但四川卷在考查歷時問題時似乎選擇了一種不恰當的加大難度的方法。
【例2】(06年四川文綜)一艘海輪於2006年1月5日上午8時(當地區時)從B港口城市②(圖中顯示城市②在西經120度經線上,圖略)起航,經過28天13小時到達A國港口城市①(圖中顯示城市①在0度經線上),到達時當地區時為: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時。
【例3】(07年四川文綜)2005年10月2日13時30分(當地區時),「和平之旅」使者哥德堡號仿古木帆船於圖9中A港(圖中顯示A港經度為東經12度,圖略)起航,經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於2006年8月29日10時30分(抵達地區時)抵達圖10中B港(圖中顯示B港經度為我國上海)。哥德堡號從A港至B港,共航行了_______天_______小時。
相信這兩題的得分率都不高。但得分率不高不是因為考生不懂得計算方法,而是由於計算過程過於復雜。以這種方式增加試題難度可取嗎?
3.夏令時出現高考試卷中
在06年重慶文綜卷和07年上海文綜卷中還提到了夏令時。由於夏令時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故試題中都對夏令時做出了解釋。考生能否得出正確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得取決於他能否正確理解試題中對夏令時的解釋。這其實是對考生理解能力的一種考查。課堂上有沒有必要講一下什麼是夏令時呢?這讓我產生了一個小小的困惑。講吧,這對理解能力好一點的學生來說簡直是一種時間的浪費;不講吧,萬一明年的高考中又出現夏令時一詞(難保不出現這一名詞喲,現在的高考命題也有點跟風),估計平行班的一些學生又不能正確理解。還是講一下吧,反正也佔用不了太多的時間。
4.間接考查時間計算
在今年的高考題中(印象當中前些年較少),出現了不少不直接要求考生答出時間計算結果,但實際上也少不了時間計算這一步的試題。如今年廣東地理卷第24題、上海地理卷第26題、天津文綜卷第3題。
【例4】(07廣東地理)20°W和160°E經線是東、西半球分界線。右圖中甲、丙在晨線上,此時地球位於遠日點附近。回答22-24題。
24.此時,下列各地情況可信的是
A.鄭州市(約35°N,114°E)的中學生正在上學路上
B.南京市正處於一年中的高溫季節
C.雅庫茨克(約62°N,130°E)已是白晝
D.澳大利亞某地房屋朝北窗戶陽光射入室內面積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此題中A、C兩選項的判斷實際上就是要求考生先做出正確的時間計算。
二、距離計算
地圖部分在考查距離的時候往往藉助於經緯度。即要求學生知道同一經線上緯度相差1度的兩點距離相差111千米;赤道上經度相差1度的兩點距離相差111千米。在實際考查時往往通過將兩點設置在除赤道以外的緯線上(如03年廣東、河南等地用的地理科新課程卷第16題)、或者將兩點設置在同一圖中不同的經緯度上(如04年江蘇地理卷第32(2)題)、或者將經緯度都不同的兩點設置在兩幅圖中(如05年全國文綜Ⅰ第7題),甚至不給出地圖(如05年春季文綜第3題)。其中04年江蘇地理卷第32(2)題的設置解題方法有些巧妙。
【例5】(04江蘇地理)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2)圖中台北到甲地的實地距離約為_________千米。
(第(1)、(3)、(4)題略)
有些考生可能會想到借用勾股定理做近似計算,但沒想到還有更巧妙的方法。實際上甲地與台北市的直線距離大約相當於經線上的兩個緯度跨度,這樣就可直接得出答案了。這讓我想到了06年天津文綜卷的第4題——此題可借用可比例尺進行計算,同時也可用與上例相同的方法。
此類型試題03、04、05年的高考題中較多,06、07年的高考題沒有。
三、半球劃分
在去年的高考題中,全國文綜卷Ⅱ第7題涉及到半球的劃分問題。在今年的高考題中,出現了三道涉及半球劃分的試題。它們分別是北京文綜卷第2題、寧夏文綜卷第36(1)題和廣東地理卷第22題。
四、根據經緯度確定某一地點在圖中具體位置
這種題在前些年的高考試題中似乎還未見過,但在今年的上海地理卷中出現了(實際上如果考生對幾個城市的相對位置關系熟悉了不用看圖中所給的經緯度也可做出此題)。利用所給經緯度確定某一地點在圖中具體的位置是考生應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從這一角度來說,高考考查學生的這項技能也是情理當中。但在文綜試卷中出現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還值研究——畢竟文綜試卷中地理試題只有為數不多的十多道。
【例5】(07年上海卷第55題)當今,3S(RS、GPS、GIS)技術在生產、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運用有關3S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55.根據圖中顯示的經緯度可知,地圖中代表呼和浩特、濟南、太原、天津的字母分別是 。
㈣ 高考地理考過那些地方
從1978年恢來復高考以來一源年考察兩三個地方也有一百個區域了,並且近些年每年都有十幾套題目,所以幾乎所有可以考察的區域都已經考過,
我的建議,不要管以前有沒有考過,把世界和中國的區域都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湖,植被,礦產,人口,城市,工業,農業,人地關系等方面進行比較詳細的了解
你說呢?
㈤ 地理高考的重點有哪些
看看考試說明。來
自然地理偏理源,但基本原理就那幾個。
多重視人文地理,這些題想拿滿分不容易。總結答題要點。
熟記一些重要地區的地圖,在一些大題中一般會以某個區域的地理特徵設題。
如果是某省自主命題,多關注本地區的地理情況。
跟上老師的節奏,不要妄想走捷徑。
㈥ 中國地理高考重點
自然地理來包括宇宙中的源地球、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四部分,是高三地理復習的重點和難點。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識板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復習中,同學們普遍認為自然地理是最難的。對文科生來說,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學習中的「瓶頸」,考試中失分的「重災區」。如何優化復習過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和應試能力,是高三師生普遍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戰略決策——精確1.研究高考地理試題,把握復習重點研究歷年真題,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題,有助於同學們准確把握高考命題趨勢、鎖定復習重點。建議同學們分專題總結近三年高考中出現的知識點,如「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這一專題在近三年高考各地試卷中知識點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整體性海南(2008年):不同植被相同降雨強度下,泥沙量的大小分析
重慶(2008年):自然帶類型的判斷
㈦ 高考的地理一般考哪方面的內容重點把握哪些內容
高中地理主要有兩大部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包括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區域地理),其中自然地理佔得分值較高,主要集中在高一部分,在復習自然地理的時候,要重點掌握的有: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自傳與公轉及其影響,晨昏線的判讀,太陽直射點和太陽高度角,地方時,區時的計算,注意熟悉時區的劃分,時區的意義(比如北京時間是指東八區的區時,也指東經120°的地方時),四季和五帶的劃分。2大氣的分層及其每一層的特點,大氣的熱運動,風的形成,重點把握三圈環流,全球的7個氣壓帶和6個風帶,這些和洋流密切相關,接下來就是洋流,注意他們的分布,注意冷暖流的交匯及大魚場的分布。3天氣系統,氣旋和反氣旋,在南北半球的方向,哪個容易形成降雨,冷鋒和暖鋒,過境前和過境後的情況,以及降水發生的位置。4三大礦物的形成及其相互轉換,注意看圖,能夠用專業的語言描述它們的轉換和形成過程,比如風化,搬運,堆積,沉積,岩漿,變質作用,成岩作用等。5重點掌握降雨過程以及徑流,地表,地下,會看圖和理解圖面意思。6關於污染的問題,對環境的破壞問題。比如什麼是溫室效應,水污染,大氣污染,臭氧的破換等。如果你覺得還需要的話,人文地理部分我在你追問後發給你
㈧ 高考地理哪些地方是必考重點
高考文綜地理九個必考知識點匯總
一:巧記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和耀斑增多時,會發出強烈的射電,干擾地球電離層,影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陽風放射出
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沖擊地球磁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產生
「
磁暴
」
現象。帶電粒子流沖進地球大氣,被地
球磁場捕獲,沿磁力線向地球兩磁極運動,與稀薄的大氣碰撞,產生極光。
二:如何判斷地球運動速度
1.
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
0
,南北緯
60°
的線速度為赤
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餘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
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
0
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
15°
/
小時。
3.
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於近日點
(1
月初
)
時速度最快,
位於遠日點
(7
月初
)
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
30
千米
/
秒,平均角速度為
1°
/
日。
三:日照圖中進行圖圖轉換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兩個方面
日照圖判讀過程中,無論是局部圖轉換為整體圖,還是組合圖轉換為常見圖,轉換時都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
繪制轉換新圖時,一定要明確圖上點、線、面的空間關系。歸納起來主要有:
(1)
地軸、直射點的太陽光線一定通過地球球心。
(2)
太陽光線所示的平面為黃道平面,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成
23°26′
的夾角。
(3)
各緯線圈與赤道平行、與各經線相互垂直。
(4)
各經線都相交於南北兩極點。
(5)
晨昏線與各緯線既可垂直,
也可斜交
;
與極圈內的各緯線還可相切、
相離
(
極圈上出現極晝或極夜
);
平分赤道
(
即赤道與晨昏線的兩交點經度相差
180°
,即赤道晝夜平分
);
與各經線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
晨昏線把相交的各緯線圈分為晝弧和夜弧,根據晝弧和夜弧的長度
(
所跨經度
)
可確定該緯線的晝夜長短
;
如
果與各緯線垂直,則晨昏線必定通過南北兩個極點,且該日全球晝夜平分。
2.
把握好時間點的轉換。轉換時的注意事項主要有:
(1)
赤道上晝夜始終平分,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位置可以通過時間計算
(6
時、
18
時
)
或通過經度判讀在新圖中
找到。
(2)
晨昏線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的確定,可以通過切點時間
(12
時、
0
時或
24
時
)
推算出經度,再通過直射點位
置確定其緯度。
(3)
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確定後,就可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但要注意太陽光線與晨昏線
始終垂直。
(4)
太陽直射點永遠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的點永遠位於極圈上及其以內。
四:等太陽高度線圖判讀技巧
1.
等太陽高度線圖是用等太陽高度線
(
由太陽高度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線
)
反映某一時刻太陽高度在全球或部
分區域的分布狀況,實質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俯視圖。
2.
判讀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主要內容:太陽直射點經度和緯度的判斷、各地地方時的推算、各地太陽高度的推算
和比較、晝夜長短變化及與圖示時間相關的地理現象的判斷等。
3.
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應注意:
(1)
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中心點為太陽直射點。
(2)
一般來說,
等太陽高度線圖中最大的圓圈就是太陽高度為
0°
的等太陽高度線,
即晨昏線
;
圖中所示的半球全
部為晝半球。太陽直射經線以東最大的半圓為昏線,以西最大的半圓為晨線。在有數值標注的圖上,如果其最大的
圓圈並不表示太陽高度為
0°
的等太陽高度線,
就不是晨昏線。
這種局部圖表示的只是晝半球中太陽高度比較大的一
部分。
(3)
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
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
緯度就相差多少度。
在太陽直射的緯線上
(
赤道除外
)
,
太陽高
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於太陽高度的
?
差值
?
。
(4)
當太陽直射赤道時,直射經線的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
(
南
)
半球時,北
(
南
)
極點位於最
北
(
南
)
點以南
(
北
)
,北
(
南
)
極點與最北
(
南
)
點的距離為太陽直射的緯度度數,圖上沒有南
(
北
)
極點。
五:判讀鋒面氣旋的四大思路
1.
確定鋒面位置:鋒面一般形成於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鋒線與槽線重合。在等壓線圖中,低壓中心等壓線向
外彎曲最大的地方的連線就是槽線所在位置
(
一般有兩條
)
,也即鋒面所在位置。
2.
確定氣旋前後方向:先在圖中用一個箭頭表示氣流前進方向,箭頭指向北逆南順,氣流的前進方向為前方,
反之為後方。
3.
判斷鋒面性質:氣旋東部氣流來自較低的緯度,氣溫較高,當它向高緯移動時,遇到來自較高緯度的冷空氣
就形成了暖鋒。
同樣的,
氣旋西部氣流來自高緯度地區,
向低緯運動時遇到來自較低緯度的暖空氣而形成冷鋒。
即
「
東
暖西冷
」
,南北半球都一樣。
4.
判斷雨區位置:雨區主要位於冷氣團一側,故暖鋒雨區在鋒前,冷鋒雨區在鋒後。
六:判讀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的三個突破口
1.
各類岩石在地球內部經重熔再生都可以變成岩漿
;
2.
岩漿岩只能由岩漿轉化而來
;
3.
岩漿岩、沉積岩可以經變質作用變成變質岩,岩漿岩、變質岩可以經外力作用變成沉積岩,但沉積岩、變質
岩不可能直接變成岩漿岩。
七:判斷岩層的新老關系的四大技巧
1.
根據地層層序律確定:
沉積岩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
因而一般規律是岩層越老,
其位置越靠下,
岩層越新,
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
根據生物進化規律判斷:由於生物進化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因此保存復雜、高級生物化石的
岩層總比那些保存簡單、低級生物化石的岩層新。
3.
根據岩層的接觸關系確定:岩漿岩可以按照其與沉積岩的關系來判斷,噴出岩的形成晚於其所切穿的岩層,
侵入岩晚於其所在的岩層。變質岩是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而這多是在岩漿活動的影響下形成的,因而變質岩的形
成晚於與其相鄰的岩漿岩。
4.
根據海底岩石形成和擴張過程判斷:
如果是海底岩石,
則離海嶺越近,
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
離海嶺越遠,
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
;
或者說離海溝越近,
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
離海溝越遠,
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
注意進行上
述判斷時參照的必須是同一個海嶺或者海溝。
八:何謂雪線及影響雪線的因素
1.
雪線的含義:雪線實際上為一個地帶。在高寒地區,由於氣溫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於融雪量,因而形
成終年積雪區。雪線既是終年積雪區的下界,也是固體降水量和消融量
(
包括蒸發消耗和融化量
)
相等的界線,故又
將雪線稱為固體降水的零平衡線。雪線是控製冰川發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線,只有雪線以上的地區,才會形成多年積
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圍視線以內有一半以上被積雪覆蓋且終年不化,這個高度就稱為雪線高度。
2.
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氣溫:雪線高度與氣溫成正比,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
降水:雪線高度與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則雪線高度高
;
降水量大,則雪線高度低。如副熱帶地區降水少,
雪線最高,為
5000
—
6400
米
;
赤道地區降水多,雪線高度一般為
4400
—
4900
米。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
;
背風
坡降水少,雪線高。如喜馬拉雅山南坡雪線為
4600
米,北坡雪線則高達
5800
米
地貌:地形對雪線高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陽坡氣溫高,冰雪消融量大,陰坡則相反。地
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積雪,陡坡雪線較高,緩坡則相反
氣候:氣候變化直接影響雪線高度,氣候變暖則雪線上升,氣候變冷則雪線下降
注意:具體到某一山區,主要看氣候
(
包含了氣溫、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
「
氣候
」)
與地貌兩方面對其影響
的強弱。
九:地震震級和烈度巧區別
㈨ 高考地理重點
一是准確熟練地掌握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從近幾年的文科綜合試卷和今年的幾種文綜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時間的運算、地球運動的意義(特別是公轉意義)、影響天氣的因素(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徵、氣候類型的判別、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內外力作用、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徵、自然帶的分布規律、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鎮的規劃與布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文化擴散、旅遊資源的評價、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主幹知識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對於這部分知識要捨得下功夫,准確地理解其的內涵和外延,了解其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完整的回答好問題。
如北京卷36題PQ線的東南部屬於____ (地形區),該地形區的氣溫、降水特徵是______。內力作用在圖示地區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叫地形區,如何概括氣溫降水特徵,不知道內力作用的具體形式,這些問題是無法准確完整回答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涉及范圍廣,知識點多。我們不鼓勵同學花費大量時間去死記硬背所有的知識點。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加工」過程,學習中要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規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過聯系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思維活動,這實際就是從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要善於總結規律。這是保證答題完整、規范和准確的基本保證。
二是切實進行以圖表為載體的能力訓練。
地理試題的信息往往來源於圖表,圖表也是地理學科的特殊語言,因此對地理圖表的分析應該成為經常性的練習。關於地理圖表的復習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等值線圖,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面)、等鹽度線、等降水量、等震線、等潛水位線等有許多共同點,所包括的信息也豐富,是地理試題考查的重點,今年的文科綜合試卷地理題中就有4道等高線地形圖。二是統計圖表,是人文地理試題中經常出現的圖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數值特徵和相互關系,如老課程卷中就有6幅統計圖表,要學會統計圖表的分析方法,特徵注意不同要素之間的聯系。三是區域地圖,地理學科內綜合題往往以區域圖為載體,從不同角度設計問題,如果你不能正確判斷區域位置,整個試題就無法下手,對區域圖,除了從海陸分布、國界、省界、河湖特徵、地形起伏等方面抓住其主要特徵外,對於一些重要的經緯線一定要爛熟於心,如天津卷的11題,如果你對中國版圖的經緯線分布不熟悉,很難判斷該城在天津的東北方向。
三是科學對待熱點問題。
地理學是一門與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的學科,社會焦點、熱點問題永遠是地理高考題的主旋律,地理命題必然關注社會焦點熱點,如WTO對我國三大產業的影響APEC會議和上海合作組織,中東局勢與能源問題,石油價格的波動,開發新能源,城市化問題與建設新城鎮,環境污染與保護環境,北京申奧,西部開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歐盟與歐元,印巴問題等都不能不關注。但地理復習中對於熱點問題的態度不同於政治歷史等學科,地理試題考查熱點往往是以熱點地區為載體,考查的內容仍然是地理的主幹知識,如文科綜合(1)36題,考查的內容都是地理的主幹知識,河流的補給、氣候特徵、生態問題等。但你能說它沒關注熱點嗎?它考查的地區是靠近阿富汗的中亞地區,是近年重要的熱點地區。第39題關注的東北振興,但考查的內容是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如果單獨考查你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如果政治、歷史也圍繞東北來設問,它就是一個重大的熱點問題。近幾年來社會熱點、焦點和人們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往往成為文科綜合命題的核心,但由於復習時間緊,課時少,許多老師和同學就集中精力分析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而忽視了全面打基礎,忽視了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到頭來得不償失。
綜觀今年的幾種文綜試卷中的地理題,總的來看命題技巧日益成熟,基本上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同,對中學地理改革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其中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些試卷偏難、偏怪,特別是今年的文科綜合(2),其中的濟南泉水題、人造衛星題等,受到了許多老師的批評;有些試題知識點分布不平衡,選修內容一點沒有,如文科綜合(2)、(3)和北京卷;有些試題的答案設計也有問題,如文科綜合(2)中的36題的水文特徵的答案是:水量豐富,落差大,多峽谷,水能豐富,這顯然與中學課本上流量、汛期、含沙量和有無冰期等相差大太。這些對於高三地理復習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產生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地理在文綜中的地位認識的偏差造成的,將地理用來拉開分數差距、提高區分度的手段,是中學地理不能承受之重。對於上述問題,我們中學地理老師應該通過適當的途徑來與命題人溝通,也希望命題人能注意傾聽來自一線的老師的聲音,而不能用三個月不得對試題進行評價來掩蓋其中的問題。但命題人能否聽到我們的聲音,接受我們的意見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讓認真學、學得較好的同學也能得到滿意的分數。
㈩ 高考地理中常出現的城市
世界地理中 我們先從亞洲出發
日本:東京 橫濱 神戶 大阪 北九州(主要考察工業分布區)
東南亞:新加坡(考察馬六甲海峽等經濟發展的條件)雅加達(考查印尼的首都)
南亞:印度的新德里(首都)、加爾各答(世界上最大的黃麻工業基地、印度最大的城市和主要港口)、孟買(印度高科技工業園)
中亞 城市基本不考察,只要把各大首都記好就OK了
西亞和北非 埃及的亞歷山大(埃及的最大港口)開羅(首都)
非洲 南非的好望角
歐洲 倫敦(本初子午線)摩爾曼斯克(俄羅斯的不凍港)聖彼得堡(俄羅斯的最大港口)然後把各國的首都記好久OK
北美洲 美國:舊金山、矽谷、紐約、華盛頓、一些著名城市知道就OK了
南美洲 巴西 首都(巴西利亞)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考察潘帕斯草原)
基多(在赤道,世界上年溫差最小的地方)
大洋洲 注意澳大利亞首都是堪培拉不是悉尼
悉尼市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知道就行了
南極洲 考察 中山站,長城站
國內:漠河騰沖(人口地界線)
黃河入海口(東營)
長江入海口(上海)
京津唐工業區的代表城市
滬寧杭的工業區代表城市
珠三角洲的城市
然後就是黃河 長江 的上中下游段的起點地區和結尾地區
基本上就是這些,這些都是基本的,最近幾年的考試來看,都是一碗豆腐豆腐一碗的問題,不會太難,
換湯不換葯,有些地方你要識記用共性和差別去記,就好記了,不要死記,要學會分析。好了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