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2009年地理高考題
① 2009高考題答案文綜部分
12題.(2007全國文綜二)古人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中書省決策強調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這一主張屬於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3. (2007全國文綜二)圖5是西漢政府授予邊疆民族首領的銅質官印的印文,該印出土於新疆沙雅什格提遺址。這印證了當時這一地區
A。與西漢王朝結盟 B。為西漢王朝的附屬國
C。正式歸屬西漢王朝 D。是西漢王朝的封國
14. (2007全國文綜二)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只職能是 A。尚書省和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執行
B。中書省決策尚書省和門下省執行
C。門下省決策,中書省和尚書省執行
D。中書省和門下省決策,尚書省執行 15.(2007全國文綜二)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不習六藝之文不習六藝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舉夫子論學、論政之大端一切不問,而曰一貫,曰無言,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神州盪覆,宗社丘墟。」他所抨擊的是 A。先秦儒學 B。漢代經學 C。隋唐佛學 D。宋明理學 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答16~18題 16.(2007全國文綜二)最早由中央政府設置的管理西藏事務的機構是 A。安西都護府 B。宣政院 C。理藩院 D。烏斯藏都司
17.(2007全國文綜二)達賴和班禪是西藏的宗教領袖,從乾隆年間起,其繼承人由
A。金瓶抽簽確定 B。宗教上層人士推舉 C。中央政府知覺任命 D。達賴、班禪相互指定 18.(2007全國文綜二)下列各項中,介紹西藏風土人情,建議政府防範外敵入侵的著作是
A。《佛國記》 B。《瀛環志略》 C。《康輶紀行》 D。《天下郡國利病書》
19.(2007全國文綜二)1944年11月赫爾利出任美國駐華大使,這時美國駐華使館在
A。西安 B。昆明 C。桂林 D。重慶 20.(2007全國文綜二)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這 A。標志著十年動亂的結束 B。宣告了改革開放的開始 C。體現了社會公正的重建 D。意味著撥亂反正的完成
21. (2007全國文綜二)戰爭中,作戰方式的改變與新型武器的大規模使用密切相關。這方面的典型戰例是
A. 西西里島登陸戰 B. 阿拉曼戰役
C. 斯大林格勒戰役 D. 中途島海戰
22. .(2007全國文綜二)與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不同之處是
A.發達國家居於主導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協調機制
C.實現了自由貿易 D. 歐美與其他地區差距懸殊
23.(2007全國文綜二)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亞諾斯總結說:「要確切認識西方的歷史或非西方的歷史,沒有一個包括這兩者的全球性觀點是不行的;只有運用全球性觀點,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個時代中相互影響的程度,以及這種相互影響對決定人類歷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這里強調
A.從西方的角度認識非西方的歷史
B.從非西方的角度認識西方的歷史
C.用比較的方法認識西方和非西方的歷史
D.用整體性的觀點認識西方和非西方的歷史
38. (2007全國文綜二)(3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1924年,孫中山在《民族主義》演講中說:「英俄兩國現在生出了新思想,這個思想是有知識的學者提倡出來的,這是什麼思想呢?是反對民族主義的思想。這種思想說民族主義的狹隘的,不是寬大的;簡直的說,就是世界主義。現在的英國和以前的俄國、德國,與及中國現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贊成這種主義,反對民族主義……列寧為什麼受世界列強的攻擊呢?因為他敢說了一句話,他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十二萬萬五千萬人,一種是二萬萬五千萬人;這十二萬萬五千萬人,是受那二萬萬五千萬人的壓迫……我們要能夠聯合十二萬萬五千萬人,就是提倡民族主義,自己先聯合起來,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聯合起來,共同打破二萬萬五千萬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強權。強權打破以後,世界上沒有野心家,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便可以講世界主義。」
材料二
冷戰結束後,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一些評論家則更進一步指出民族國家的時代可能將終結,也有其他一些人認為這個結論下得為時過早,因為民族國家的功能只不過是發生了某種變化而已」。(《全球社會學》)
(1)材料一中的「十二萬萬五千萬人」和「二萬萬五千萬人」分別指的是什麼?(4分)
被壓迫民族和壓迫民族。
(2)根據材料一中孫中山關於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關系的觀點。(5分)
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相互聯系,民族主義是實現世界主義的前提條件,沒有民族主義就沒有世界主義。
(3)根據材料—,指出孫中山為什麼在演講中強調民族主義。(5分)
被壓迫民族需要民族主義以求得獨立,但國際和國內出現忽視和否定民族主義的傾向。
(4)根據孫中山上述觀點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孫中山的「聯俄」思想。(8分)
強調自求解放,並聯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寧領導下的蘇俄倡導和支持被壓迫民族反對國際帝國主義,因此中國應該聯合蘇俄。
(5)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材料二中的觀點的認識。(10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非拉國家相繼獨立,殖民主義體系瓦解,經濟全球化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應該提倡全球意識,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但由於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和強權政治,因此要維護民族國家的獨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40..(2007全國文綜二)(60分)根據相關資料回成下列問題。
考古材料證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倫布將這種「奇異的穀物」帶回歐洲後,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傳播,成為世界三大穀物之一。到16世紀中葉,玉米被引入維德角和西非,17世紀80年代在黃金海岸和達荷美之間的地區得到廣泛種植,17世紀末18世紀初傳入南歐地區。
16世紀中葉玉米傳入中國,清嘉慶年間大面積種植,到鴉片戰爭前已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引種而居雜糧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進與大面積種植,大大緩解了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中國因人口大幅度增長而帶來的巨大糧食壓力。
歷史學家評述玉米在世界傳播的意義時說,「其價值超過了所有的黃金」。(摘編自《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
根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概括玉米在200年內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歷史背景。(5分)
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與移民,世界不同地區聯系加強。
(2)歷史學家為什麼說玉米在世界的傳播「其價值超過了所有的黃金」。(5分)
改變了歐亞非大陸的糧食生產結構,緩解了糧食供應的壓力,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
赫魯曉夫從美國種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糧食產量和給畜牧業提供大量飼料的前景,於是大力推廣種植玉米。他不顧蘇聯氣候條件的具體特點和已形成的農作物播種格局,要求在全蘇各地區,在每一個集體農庄和國營農場都普遍種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種面積迅猛擴大,1953年為580萬公頃,1956年達1640萬公頃,1962年增至3710萬公頃。許多原來種植傳統糧食作物小麥和黑麥的耕地也種上了玉米。這些被「排擠」的農作物比玉米更適合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長條件欠佳和管理不善,產量並不理想,作為飼料的青玉米營養價值也沒有預期那樣高。(摘編自《赫魯曉夫執政史》)
(3)根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赫魯曉夫大力推廣種植玉米給蘇聯農業帶來的不良後果及其原因。(10分)
後果:玉米種植擠佔了耕地,導致其他糧食作物減產;玉米產量和質量未達到預期目標。
原因:憑主觀意志辦事,不顧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用行政命令強制推廣;生產管理不善;急於實現不切實際的趕超目標;追求霸權地位。
② 誰有06-09年地理高考題匯編--全國各地的
2008年全復國各地名校高考模擬試卷試題制精選
第一部分 選擇題分類精選
人文地理部分
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過程中,我們採取的一個重要舉措是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優化。其中積極發展了工業旅遊,據此判斷1~2題。
1.工業旅遊是指以工業生產場所、工業產品、工業生產工藝過程等為主要吸引物開發的旅遊項目。
開發工業旅遊最主要的條件是
A.資源的游覽價值 B.地區接待能力 C.市場距離 D.旅遊環境承載量
2.工業旅遊的興起,說明現代旅遊的特點之一是
A.旅遊主體的大眾化 B.旅遊方式的多樣性
C.旅遊空間的擴大化 D.旅遊內容的多樣性
讀iPod產業鏈示意圖,回答3~4題。
③ 高考地理重慶
根據近2年來的重慶高考地理題,都沒有出現地球運動和時差的題。所以你不必擔心,但還是要好好學,學地理要結合生活。一般的考試中這些題會出現在選擇題最後3道題.
④ 2007年重慶高考文綜地理大題答案
36、答案要點:
(1)變化規律:由少到多。原因:距海越來越近,夏季風影響越內來越強
(2)耕容地總量下降;江蘇;青海
(3)原因:甲省因人口增加、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城鄉建設佔用大量耕地;乙省為防治生態環境退化,實施退耕還草還林使耕地減少。
措施:嚴格控制城鄉建設佔用耕地,科學合理地利用耕地。
(4)差異:甲省以種植為主,畜牧業和漁業也占重要地位;乙省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也占重要地位,漁業比重低。
原因:甲省平原地形為主、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域面積廣;乙省地處青藏高原、氣候寒冷乾燥、土壤貧瘠、草原面積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區。
39、答案要點:
(1)盧薩卡;地殼斷裂下落(或地處東非大裂谷帶內)
(2)地處赤道低壓帶;受西南暖濕氣流影響,西南風與海岸線垂直;沿岸(幾內亞)暖流經過;高原山地抬升。
(3)石油和磷礦。有利因素:石油和磷礦資源豐富;靠近世界重要航線,與世界主要市場聯系方便;國際市場需求量大。不利因素:技術落後,勞動力素質低,氣候乾燥。
⑤ 2009重慶高考試題及答案下載
http://news.csonline.com.cn/china/2/200906/t20090608_959010.htm
很全的...祝樓主成功
⑥ 09年重慶高考文綜歷史答案急需.....
2009年重慶高考預測試卷(二)文綜歷史部分答案歷史部分|2009年重慶高考文科綜合權威預測卷(二)歷史部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 12.D 13.C 14.A 15.D 16.B 17.A 18.B 19.A 20.D 21.C 22.C 23.B 二、綜合題 37.(1)舉措:派施琅進軍台灣,統一台灣;設台灣府,隸屬福建行省。(2分)影響:有利於消除割據戰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密切了台灣與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台灣的開發和建設;有利於抵禦兩方的殖民侵略,鞏固東南海防。(4分)(2)說明:國民政府要求恢復中國對台灣的主權;美國有人企圖對台灣實行「國際共管」,國民政府堅決反對;開羅會議以法律形式確認了中國對台灣等的領土主權要求。(每點2分,共4分)評價:國民政府堅持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維護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作出了貢獻。(2分)(3)因素:①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兩黨爆發內戰,蔣介石集團失敗後退居台灣;②國際反華勢力的阻撓和干涉;③台灣島內「台獨」勢力的阻礙。(每點2分,共6分)(4)方針:採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2分)建議:海峽兩岸實現通航、通郵、通商(或「三通」)和探親旅遊。(4分)原因:①實現統一是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③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恢復,各國紛紛同中國建交;④美國與中國建交,並宣布與台灣斷交。(每點2分,任答出其中3點給滿分6分;符合題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給分,但本問得分不得超過6分)(5)啟示:台灣歷來是中國領土重要組成部分,實現台灣與大陸的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2分。符合題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給分) 39.(1)紐約。(2分)(2)農業地域類型:乳畜業。(2分)主要條件:公路眾多,交通便利,鄰近大城市,市場廣闊。(6分)(3)有豐富的煤、鐵等礦產資源;能源豐富;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水運便利,公路鐵路發達,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技術發達,水平高。(12分)(4)經濟形勢:1929年,美國股市崩潰,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政府無力扭轉經濟頹勢。(4分)主要特點:通過立法干預經濟;從金融領域開始調整,法令涉及領域廣泛;建立社會保障制度。(6分)(5)背景: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系解體;美國爆發「二戰」後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隨後經濟進入「滯脹階段」。(4分)特點:政府減少對經濟的干預。(2分) 作用:使美國經濟開始復甦和增長;但財政赤字急劇上升,成為美國經濟的沉重負擔。(4分)(6)①辦事情要善於抓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當消費不振的形勢下,經濟工作要以進一步擴大消費特別是內需為當務之急,發揮消費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②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國內經濟與全球經濟形勢緊密相連,經濟工作要處理好內需和外需、投資與消費的關系,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解決就業問題的關系。③事物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發揮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作用,既要著力做好擴大內需的工作,又要搞好對外貿易。(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如: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整體與部分的聯系等。總分10分)(7)①國家利益決定國家間的關系,中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為應對這場金融危機作出積極努力,有利於為我國發展創造良好國際環境,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②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中國政府採取積極措施,密切同其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和配合,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發展,是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現。③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積極發揮我國在同際社會中的作用是我國的對外職能。中國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維護同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穩定,有利於發揮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促進共同發展,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建設和諧世界。
⑦ 2007年重慶高考題文綜卷地理科目,第36大題第2小題,耕地變化率和耕地變化絕對量怎能看
「變化率」和「變化絕對量」是兩個不同的數學概念,在理解和運用中,不要局限於【地理學科】,綜合科目解題更應該「學活用好。
前者是【單位面積變數的百分比值(%)】,後者是更具體的【面積數量(畝、公頃)】。
--------------前者是【統計得出的】數據,後者是【測量得出的】數據。
⑧ 2009年重慶高考答案
http://learning.sohu.com/s2009/gkstda/#chongqing
這里有答案可以估分
⑨ 05到09年的重慶文綜和英語高考題及答案
去重慶考試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