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2014年高考熱點文綜地理九

2014年高考熱點文綜地理九

發布時間: 2021-03-10 20:54:16

⑴ 2010高考地理熱點問題

關於2010年年地理高考熱點問題資料確實太多,有興趣的可以把郵箱給我,把資料傳給你哦~~
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聚焦海地大地震
一、時事焦點
材料一:海地地震震況:
時間:當地時間1月12日16時53分,北京時間1月13日5時53分。
地點:震中距離首都太子港約16公里
震級:7.3級,是海地200年來最強地震
震源深度:8公里
人員傷亡:海地總理13日稱,強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高達20萬。
材料二:地震示意圖
材料三:地震回眸百年來世界重大地震
1905年4月4日,克什米爾地區發生8.0級地震,造成1.88萬人死亡。
1906年8月17日,智利瓦爾帕萊索港地區發生8.4級地震,致使2萬人死亡,損失達2.56億美元。
1917年1月20日,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發生地震,死亡1.5萬人。
1920年12月16日,中國甘肅發生8.6級地震,死亡10萬人。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里氏7.9級大地震,死者和下落不明者共達14.2萬人。
1935年5月30日,巴基斯坦基達發生7.5級地震,死亡5萬人。
1948年6月28日,日本福井發生7.3級地震,死亡5131人。
1970年1月5日,中國雲南發生7.7級地震,1萬人死亡。
1976年7月28日,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發生7.8級地震,造成24.2萬人死亡,重傷16.4萬人;唐山市97%以上的建築倒塌,全市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中斷,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30多億元。
1978年9月16日,伊朗塔巴斯鎮及周圍許多村莊被一場震級在里氏7.5級至7.9級之間的大地震夷為平地,造成1.5萬人死亡。
1995年1月17日,日本重要工業區阪神地帶發生里氏7.2級強烈地震,造成6000多人死亡,2萬多棟房屋倒塌、燒毀,34萬人無家可歸,損失960億美元。這也是日本半個世紀以來破壞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西北部城市伊茲米特發生里氏7.4級地震,造成1.7萬人死亡,4.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00億美元。
2003年12月26日,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發生里氏6.8級地震,造成3萬多人死亡;位於古絲綢之路的巴姆古城有70%的住宅被夷為平地;有2500多年歷史的著名磚體建築巴姆古城堡基本坍塌。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點:印度洋發生8.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232010人遇難失蹤。政府和國際機構承諾捐助69億美元的援助,全球私人捐金額則達到至少45億美元。
2005年10月8日:南亞次大陸北部發生7.6級強烈地震後,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又發生強烈餘震。巴基斯坦官方證實死亡人數為20745人,但非官方地震死亡估計人數超過5萬人。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汶川發生8.0級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這次地震危害極大,超過8萬同胞遇難,近40萬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達8452億元。

二、熱點透析
(一)海地概況
1、海地位置示意圖
2、海地國家簡介
自然地理:面積27797平方公里。位於西印度群島海地島(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東鄰多明尼加,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西與古巴和牙買加隔海相望。是東加勒比海島國,海岸線長1080餘公里。全境3/4為山地,僅沿海與沿河有狹窄平原。全國最高峰為拉薩爾山脈的拉薩爾山,海拔2680米。主要河流有阿蒂博尼特河,該河谷地為重要農業區。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
人口:1000多萬。黑人約佔95%,黑白混血人種和白人後裔佔5%。官方語言為法語和克里奧爾語,90%居民通用克里奧爾語。居民中信奉羅馬天主教的佔80%,信奉新教的佔5%,其餘信奉耶穌教和伏都教。農村中盛行伏都教。
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
海地是拉丁美洲最早擺脫殖民統治、取得政治獨立的國家。海地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75%的人生活在赤貧狀態下,全國僅20%居民能用上自來水,文盲率高達80%。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二)海地地震發生的原因
海地地處兩大地殼板塊交界處的斷層地帶,屬強烈地震多發地區。海地地處加勒比板塊和北美板塊交界處。地震由這兩大板塊東西向運動時的相互碰撞引起。
(三)造成巨大破壞的原因
海地處於地震頻發區,震源淺和震中靠近城市是此次地震破壞力巨大的兩大原因。這次地震的震源距地面大約10公里,震源深度「非常淺」。這次地震發生處「恩里基約—芭蕉園」地質斷層帶持續緩慢移動,先前發生過多次地震,包括1860年一次地震和17、18世紀的幾次強震。除地質原因外,建築不夠結實等人為因素也是導致地震傷亡慘重的原因之一。
海地不少建築物沒有按照抗震標准建造,難以抵擋強震沖擊。
海地建築抗震性能不足歸因於經濟因素。海地作為一個經濟相對落後的國家,無法投入大量資金防震、抗震。
(四)地震及相關地質災害知識
1、地震的產生和類型
岩石圈在內力作用下突然發生破裂,地球內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強烈釋放出來,從而引起一定范圍內地面震動的現象。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刮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地震大小用里氏震級表示:震級每增加一級,釋放能量增加約30倍。按震級分類為:微震(3級以下)、破壞性地震(5級以上)。地震與地質構造有關,有活動性斷層的地區。主要分布在①環太平洋地震帶。②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4)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葯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2、地震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現的與地震孕育有關的現象稱為地震前兆、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實踐中,早就開始認識到地震是有前兆的,並留下了豐富的關於地震前兆的記載。例如:1739年寧夏銀川地震以後,有人就總結出地震與井水變化、動物不安、震前地下發聲、天氣反常現象之間可能存在某些聯系。
古書《隆德縣志》上出記載了古人總結的六種地震前兆現象。現代地震科學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確實存在多種多樣的前兆現象。地震前兆分為宏觀前兆和微觀前兆。
(1)地震的宏觀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宏觀前兆,簡稱宏觀前兆。比較常見的有,井水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變化,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動物的習性異常,臨震前的地聲和地光等。
宏觀前兆在地震預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級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廣大群眾曾觀察到大量的宏觀異常現象,為這兩次地震的成功預報提供了重要資料。
不過也應當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種宏觀現象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預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組漲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關,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響,井水的變色變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動物的異常表現可能與天氣變化、疾病、發情、外界刺激等有關,還要注意不要把電焊弧光、閃電等誤認為地光,不要把雷聲誤認為地聲,不要把燃放煙花爆竹和信號彈當成地下冒火球。
—旦發現異常的自然現象,不要輕易作出馬上發生地震的結論,更不要驚慌失措,而應當弄清異常現象出現的時間、地點和有關情況,保護好現場,向地震部門或政府報告,讓地震部門的專業人員調查核實弄清事情的真相。
(2)地震的微觀前兆
人的感官無法覺察,只有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測量到的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微觀前兆,簡稱微觀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地震活動異常。大小地震之間有一定的關系。大地震雖然不多,中小地震卻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動的特點。有可能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形變異常。大地震發生前,震中附近地區的地殼可能發生微小的形變,某些斷層兩側的岩層可能出現微小的位移,藉助於精密的儀器,可以測出這種十分微弱的變化,分析這些資料,可以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球物理變化。在地震孕育過程中,震源區及其周圍岩石的物理性質可能出現—些變化,利用精密儀器測定不同地區重力、地電和地磁的變化,也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地下流體的變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層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氣、地下岩層中還可能產和貯存一些其它氣體,這些都是地下流體。用儀器測地下流體的化學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們的變化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3、其它地質災害
A.火山噴發
(1)定義:地下深處的高溫岩漿及氣體、碎屑從地殼中噴出的現象。
(2)火山構造教材圖:火山錐、火山口及火山通道。
(3)按活動情況可分為:
活火山:在人類歷史時期作周期性噴發的火山。
死火山:在人類歷史時期以前噴發過,迄今為止沒有噴發過的火山。
休眠火山:在人類歷史時期長期熄滅,有時又突然噴發的火山。
強烈火山:噴發有很大的危害性,主要是由火山灰、火山熔岩造成的。
B.滑坡和泥石流
(1)定義: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
泥石流是山區爆發的特殊洪流,它含有泥砂、石塊以至巨大的礫石,破壞力極強。
(2)危害:
滑坡會破壞或淹沒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築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
泥石流可堵塞江河,摧毀城鎮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以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3)滑坡和泥石流是我國分布較廣的自然災害。
其原因有:①我國山區面積占陸地國土總面積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②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使地表結構遭到破壞。
C.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1)一個地區的地質災害可能有若干種,它們在成因上是有關聯的。
如我國川滇黔接壤地區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為主的災害系統。
(2)在一次災害發生過程中,往往由一種原發性的主災誘發其他災害。
如地震誘發地裂、火災、海嘯、滑坡、疫病蔓延等。
(3)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施加的影響,可以直接或間接誘發地質災害。
如破壞植被,泥石流日益頻繁;大規模的工程活動造成滑坡等。
D.地質災害的防禦
(1)加強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預警系統。
如監測世界100多座火山活動,掌握火山噴發前兆(地震頻繁、地溫升高等),力求預測火山噴發的時間。我國正在啟用27個地震監測台網。
(2)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如我國一半以上的省區頒布了防震減災的地方性的法規。
(3)實施一些預防措施。
如提高建築物的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恢復地表植被、改善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等。

三、高考點擊
1、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種災害的成因以及各地質災害之間相關性的原因和表現;
2、地質災害對人類造成的重大危害,防禦地質災害的重要意義;
3、人類目前防禦地質災害的主要措施。

四、高考演練
1.岩石發生斷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 )
A.震中 B.震源 C.震中距 D.震源深度
答案:B
2.關於地質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是對地表形態的破壞作用 B.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表現
C.是引起地表形態不斷變化的主要原因 D.一般進行的都很迅速、很激烈
答案:C
3.下列有關地震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世界上有三大地震帶,即:地中海地震帶、喜馬拉雅山地震帶和太平洋地震帶
B.5~8級地震相差60倍
C.地震發生,震動最強烈處是震源
D.地震是一種最嚴重的地質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答案:D
4.下面有關火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類目前發現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外,月球、火星等天體上也有火山活動
B.在人類歷史時期長期熄滅,有時又突然噴發的火山,稱為活火山
C.火山噴發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有百害而無一利
D.火山噴發出的物質就是高溫岩漿
答案:A
5.由外力作用引發的地質災害是( )
A.地震 B.火山噴發 C.泥石流 D.台風
答案:C
6.下列關於地質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一次地質災害發生過程中,決不會誘發其他災害
B.一個地域內的地質災害在成因上具有關聯性
C.對容易發生滑坡的坡面應實行植樹造林等生物措施
D.建立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系統主要是針對台風和氣象災害來說的
答案:B
7.下列對地質災害的防禦敘述錯誤的有( )
A.加強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預警系統
B.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C.實施一些預防措施
D.對地震的監測主要是通過氣象衛星雷達監測其活動
答案:D
8.讀我國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分布圖,回答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西南地區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發地區,在川、滇、黔交界地帶形成了地震、滑坡、泥石流為主的災害系統。這是因為 。
(2)此圖說明地質災害在成因上具有 性。
(3)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施加的影響,可以直接或間接誘發地質災害。人類對植被的破壞是 (地質災害)日趨頻繁的重要原因,人類大規模的工程活動是造成 (地質災害)的重要原因。
答案:(1)該帶現代地殼活動強烈,地震頻發,震級高。由於地殼活動強烈,山體中斷裂發育,岩體破碎、風化嚴重,加上干濕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災害突發
(2)關聯
(3)泥石流 滑坡
9.海地地震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原因是什麼?
答案:震級較大,震源深度淺,在地下八公里處。建築物沒有按照抗震標准建造,難以抵擋強震沖擊。缺乏有效的災情監測預警系統,也無法投入大量的資金抗震,地震發生後的處理機制未有效建立,減災能力較弱

五.高考文綜
地理學科:

1.海地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如:氣候、地形、自然資源、工農業、人口分布、宗教等);

2.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的成因、危害及防禦措施;

3.地震產生原因、類型及逃生;

4.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二.能力提升

【原創】美國地質勘探局宣布,加勒比島國海地(18.5ºN,72.5ºW)周邊海域12日下午發生里氏7.0級強烈地震。報告顯示,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12日下午4點53分。來源:新華網。據此回答1—3題:

1. 當海地地震發生時,格林尼治時間是( )

A.2010年1月12日21點53分 B.2010年1月13日20點53分

C.2010年1月12日19點53分 D.2010年1月13日21點53分

2.當海地地震發生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寒潮、暴雪正在肆虐我國 B.中國北極黃河站出現極晝現象

C.鹹海水位達一年中最高 D.巴西高原草木凋零

3.當海地地震發生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大體接近於( )

A.① B.② C.③ D.④

【原創】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月19日報道,海地總理讓-馬克斯·貝勒里夫日前表示,根據目前的統計數據,已經發現的地震遇難者已達7.2萬人,貝勒里夫預計,太子港遇難者可能多達15萬人,此次地震遇難的總人數可能高達20萬人。據此回答4—5題:

4.此次海地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震級較大,震源深度深

B.震級較小,震源深度淺

C.震級較大,震源深度淺

D.震級較小,震源深度深

5. 根據地震的成因,此次地震屬於 ( )

A.構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誘發地震 D.塌陷地震

【原創】6.新華網太子港1月20日電 海地時間20日晨6時03分,太子港發生里氏6.1級餘震,去年,我國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的大地震。兩者相比,地震比數最接近的是( )。

A.2倍 B.30倍 C.60倍 D.900倍

【原創】13.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加勒比海島國海地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下午4點53分發生里氏7.3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約10公里,震中離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公里。海地位於加勒比板塊和北美板塊交界處,海地地震是由於沿著加勒比海板塊和北美洲板塊之間的斷層所引起。另據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稱,該中心已發出海嘯警告,海嘯可能波及距震中大約100公里范圍內的地區,將影響海地、古巴、多米尼加、巴哈馬等國。這次地震預計將影響300萬人,海地總理讓-馬克斯·貝勒里夫預計,太子港遇難者可能多達15萬人,此次地震遇難的總人數可能高達20萬人。

(1)根據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原因。

(2)根據材料分析海地地震產生的原因。

(3)試分析此次地震沒有引起海嘯的原因。

【參考答案】

1A.2A.3D.4C.5A.6D.7C.8A.9C.10B.11A.12D.

13.(1)震級高;震源深度淺;處於地震頻發區;震中靠近太子港,太子港人口密集;海地的房屋質量差,建築物抗震能力差;海地內亂不斷,長期依賴國際援助,自救能力差;缺乏有效的災情監測預警系統;

(2) 海地位於加勒比板塊和北美板塊交界處,屬於地震頻發區,地殼運動比較活躍。世界上其他地方發生的地震大多是一個板塊俯沖到另一板塊下導致,而此次強震卻是兩大板塊發生水平運動碰撞所致,這種類型的地震通常震源較淺,並能釋放巨大能量。

(3) 地震引發海嘯通常需要具備三個必要條件,即震級足夠大,震源深度較淺;地震發生在陸地和海洋交界處;以及震源斷層的錯動方式為垂直方向的運動。海地地震的發生是由於震源斷層在水平方向上的平行錯動,因此,海地地震不具備震源斷層條件,不會引發海嘯。

⑵ 2014安徽高考文綜卷地理部分,選擇題後三題的詳細解答,不要復制粘貼,能搜到的我都看過了。

這個?
31. 受大氣環抄流和地形分布(圖10a)的影響,圖10b所示地區
A.全年以偏北風為主,冬半年風速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風為主,風速較大
C.全年以偏南風為主,夏半年風速較小 D.冬半年以東北風為主,風速較小
32. 沙山及沙山上壟槽相間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
A.風力堆積、流水侵蝕 B.流水堆積、風力侵蝕
C.風力堆積、風力侵蝕 D.流水堆積、流水侵蝕

⑶ 高考文綜地理試卷命題人是誰

在高考前半年(還是三個月,記不清了)就會被封閉起來,隔斷和外界的聯系,直到高考結束後。

⑷ 2011年浙江省高考文綜地理第9、10題,求詳細解析,網上復制的不要,那個我自己會。 答得好的有分追加哦

這個我沒找到官方解析,自己的思路如下:
第9題:樓上說得不錯,Q1和Q2不能同時出回現成為晨線答和昏線,這是兩幅圖的疊加。建議畫冬至俯視圖輔助。題目中"Q1、Q2之間經度差達到最大值」即180° ,Q1、Q2都在極圈或者以內,則Q1,Q2最短路線經過北極點,A正確。B、C明顯錯誤(看圖)D項應該是Q1,Q2影子都朝北或者根本沒有日出日落。(因為Q1、Q2極圈及其以內,影子都是向北的,樓上的向南不對,因為Q1、Q2是在同一緯線L2上的。)
第10題:關鍵在於「Q1、Q2與L1地方時差不等」,這就意味著(Q1-L1的經度差)與(Q2-L1的經度差)不等,樓主自己畫個俯視圖,Q1的大約是5月份,Q2直接用夏至圖,然後A首先就錯了,C和D都是不完整的。

⑸ 美國攻打利比亞的有利條件 地理上的 今年高考文綜地理熱點

地理方面:該國位於地中海南面,與地中海沿岸的歐洲國家隔海為內鄰,主要城市都在地容中海沿岸,無論空中、海上,都有近距離便利條件;該國盛產石油資源;東部緊鄰埃及,靠近地中海到波斯灣的出口,可以算是國際石油資源的戰略要地之一。
利比亞北臨地中海,西接大西洋,美國艦隊飛機利於直達,又有優良停靠戰艦海灣。
利比亞屬於熱帶沙漠氣候(北邊有一點點地中海氣候)資源不足(糧食,水源)不利於美國長時間進攻。
利比亞為發展中國家,與美國綜合國力對比懸殊,且無強大後盾,它的石油又是歐洲日本所渴望的,利比亞政局不穩,且為阿拉伯國家,社會動盪。
位於地中海南面,與地中海沿岸的歐洲國家隔海為鄰,主要城市都在地中海沿岸,無論空中、海上,都有近距離便利條件;該國盛產石油資源;東部緊鄰埃及,靠近地中海到波斯灣的出口,可以算是國際石油資源的戰略要地之一。

⑹ 09年高考文綜地理題答案

甲市2008年戶籍人口出生9.67萬人,出生率為.699%;死亡10.7萬人,死亡率為0.773%。甲市戶籍人口這種自然增長態勢已持續14年。圖上顯示四個地區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據此完成1—2題

1.甲市可能是
A. 西寧 B.延安 C.上海 D. 廣州
【解析】該題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計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過題目中給出的有關信息,可以計算出該市的總人口和死亡率,可以發現該地死亡率高於出生率,人口負增長,從而可以判定應選----上海
2.①②③④四個地區中,人口再生產與甲市處於同一類型的地區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從上題可知甲市人口增長為現代型,圖中四地為現代型的只有A

圖2示意某區域某月一條海平面等壓線,圖中N地氣壓高於P地.讀圖2,完成3—5題。

3. N地風向為w.w.w.k.s.5.u.c.o.m
A. 東北風 B. 東南風
C. 西北風 D. 西南風
【解析】從圖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處在高壓脊上 ,氣壓梯度力垂直等壓線只向低壓,在北半球右偏----東北風
4. M、N、P、Q四地中,陰雨天氣最有可能出現在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解析】從圖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P處低壓槽部,最有可能出現陰雨天氣,應選C
5. 當M地月平均氣壓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現的地理現象是
A. 巴西高原處於乾季 B.尼羅河進入豐水期
C. 美國大平原麥收正忙 D.我國東北地區寒冷乾燥
【解析】 M處在北半球,氣壓最高的月份在冬季1月,故選D
甲、乙兩地點之間有三條道路相連。某地理活動小組測繪了這三條道路的縱向剖面圖(圖3)。讀圖3,完成6—8題。

6. 甲、乙兩地點間高差大致為
A. 80M B. 110M
C. 170M D. 220M
【解析】從題目當中很清楚看出,兩地高度分別為260和150, 故高差為110 選B
7.在對應的地形圖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為直線 B.道路②經過甲、乙兩地間的最高點
C.道路③最長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解析】從圖可以看出,①水平距離最長,不會是直線,③水平距離最短,兩地之間的最高點可達375米左右,排除法,可選D.
8.若使用大型運輸車從乙地運送重型機械設備至甲地,最適合行車的是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解析】運輸重型機械,最好選平坦的道路,故選B.道路①
我國南水北調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總面積約94700km²,表1為該地區域部分土地覆蓋類型面積構成,圖4示意該區域部分土地覆被類型的地形構成 據此完成9-11題。
表1 部分土地覆被類型面積構成
類型 箭竹及灌叢 闊葉林 旱地 水田 石礫地、裸地 高山灌叢草甸
比重(%) 28.90 25.30 10.40 3.10 5.70 0.01

9.在該水源地內
A.陰坡坡度大於陽坡坡度 B.平均海拔水田低於旱地
C.石礫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河谷中闊葉林面積最小
【解析】從圖4可以看出,陽坡面積大於陰坡,面積越大,坡度越小選A,而根據題目中提供的數據可以算出闊葉林面積不是最小,
10.保護該水源地山地陽坡生態環境應採取的主要對策是
A.保護高山灌叢 B.防止水土流失
C.維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D.擴大梯田面積
【解析】根據圖表,陽坡水土流失較重,選B.

11.該水源地位於
A.長江三峽谷地B.青藏高原C.漢江谷地D.江南丘陵
【解析】該地為亞熱帶,且為調水的水源地、谷地。選C,漢江谷地。
圖5示意尼羅河三個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① 阿特巴拉河 ▲ 4307山峰
^1500〉等降水量線(mm|年) ~河流

表3 尼羅河徑流量構成
流域構成(%)

時段 白尼羅河 青尼羅河 阿特巴拉河•
全年 32 60 8
洪水期 10 68 22
枯水期 83 17 0

(1)分析尼羅河徑流量的季節變化特點及原因。(16分)
(2)為什麼尼羅河枯水期徑流主要來自白尼羅河?(6分)
(3)簡述尼羅河徑流季節變化對其下遊河谷及三角洲古代農業生產的影響。(14分)
【解析】該題難度不大,題目當中提供的信息比較明顯,目的是考察考生對基本地理知識掌握的程度以及考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尼羅河流量的季節變化取決於流域的降水季節變化,取決於流域的氣候特點,尼羅河流經熱帶草原和熱帶荒漠氣候區,流域徑流和氣候的變化影響流域的農業生產。
參考答案:(1)季節變化特點:洪水期出現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現在冬半年。
原因:尼羅河三個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豐富、產流量醉倒的地區,位於北半球熱帶草原帶(熱帶草原氣候區),雨季出現在北半球夏半年,產生徑流多;乾季出現在冬半年,產生徑流少。(2)(尼羅河枯水期時,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都進入枯水期,產生的徑流量少:)白尼羅河源流位於南半球,南半球為雨季,所以白尼羅河產生的徑流最多。
(3)尼羅河徑流季節變化顯著,導致其下遊河谷及三角洲農業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濫,洪水泛濫之後,開始農耕。枯水季節是作物生長及收獲季節。
洪水泛濫時在被淹農田表面沉積一層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減,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3) 指出三角貿易涉及海區的大洋環流規律,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質(寒、暖流)。(11分)
【解析】考查了洋流分布的基本規律。
參考答案:(3)屬於北大西洋中低緯度海區,大洋環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出程,寒流;中程,暖流;歸程,暖流。
(4)某船隊1月份從歐洲出發,並如期回到里斯本。說明該船隊達到里斯本時,那裡的氣候特徵及其成因。(9分)
【解析】考查了氣候分布規律和氣候的特點,依據里斯本的地理位置確定其氣候類型,進一步分析其特點和成因。
參考答案:(4)特徵:到達里斯本時為7月(8月或7~8月), 氣候乾熱(地中海氣候)。成因:受北移副熱帶高壓控制,以下沉氣流為主。

⑺ 2014年高考文綜地理考點歸納全國1卷

全國卷1不注重知識點考查,注重考查核心地理素養和地理能力。

2014高考全國內卷1文綜的難容度分析:
1、總體難度稍微偏大。
2、2014年的高考文綜試題在緊扣教材、考綱和考試說明的基礎上變得更為開放靈活,在彰顯各學科特色的同時,還洋溢著濃厚的時代氣息,更加貼近學生心理和社會生活。
3、選材不僅充分聚焦了兩會的時政內容,而且密切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各類國計民生問題。如地理反映了人們普遍關注的生態環境治理和產業結構布局等問題;政治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焦了反腐倡廉、發展經濟、教育改革等社會熱點;歷史則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指導下,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前赴後繼地追求「中國夢」的歷史進程。
4、三個人文學科緊密結合,共同展現了當今世界多元競爭、絢麗多彩的時代風貌。

⑻ 高考地理有哪些熱點地區

⑴ 欣賞黃山來雲海,最佳季節是夏源季,最佳天氣是雨過天晴。
⑵ 黃山四絕中的「怪石」在游覽時,應選擇特定的觀賞位置才能欣賞到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⑶ 廬山黃山比較: ① 游覽價值:黃山大,廬山小; ② 市場距離:黃山較短,廬山較長;③ 地區接待能力:黃山較小,廬山較大; ④ 交通通達性:黃山道路較少,交通不便;廬山有京九鐵路和長江航線,通達度較好 ;⑤ 環境承載量:黃山缺少較大平台,環境承載量較小 廬山有較大平台,生活、服務設施齊全,環境承載量大。
⑷ 在規劃黃山旅遊規模時應注意的問題是:旅遊活動的規模與黃山游覽區的環境承載量相適應。

⑼ 2014年高考文綜全國卷2答案及解析

1、2014年高考文綜全國卷2答案及解析在全國各大門戶網站基本上可以查詢到的,回你可以自行查詢一答下。

2、全國幾個大的教育類網站都會公布2014年高考文綜全國卷2答案及解析,考生在這些網站應該可以查詢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