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考哪一年加上地理

高考哪一年加上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3-10 19:13:23

『壹』 地理是什麼時候成為高考科目的

從科目演變的歷史來看,從1950 年的考9 門逐漸分為文理兩個科目組。1977 年文革結束後在恢復高考的時候還是沿用了文理分科的這一做法——文科考試科目為:政治、 語文、數學、歷史、地理、外語;理科考試科目為:政治、 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外語。
1978 年《教育部關於 1978 年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 招生工作的意見》「…… 實行全國統一命題, 省、市、自治區組織考試、評卷。 分文理兩科考試。文科 (含哲學、外語專業)考:政治、語文、數學、歷史、地理、 外語;理工科(含醫農專業)考:政治、語文、數學、物理、 化學、外語。 外語考試的語種分別為英、俄、法、德、日、西班牙、 阿拉伯語,考試成績,今年暫不記入總分。
1985 年國家教委核准上海市高中畢業會考與會考後高考改革的試驗。會考後高考科目的設置,上海決定語、數、外等各類學校的必考科目,其他六門必修課(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由招生學校(專業),任選一門,形成六個科目組。上海市高考由上海市高教局組織命題,作為全國統考的「上海卷」。後來由於高考中生物和地理考試的廢止,又減少為四組。
上海市1988 年將在普通中學各學科全面會考的基礎上減少高考科目。在普通 高中階段實行全市統一的全面會考的基礎上, 普通高校招生 考試的科目減少為四門,科目設置為六組:(1) 政治、 語文、 數學、外語; (2)語文、數學、外語、歷史; (3)語文、數 學、外語、地理; (4)語文、數學、外語、物理; (5)語文、 數學、外語、化學; (6)語文、數學、外語、生物。 [8] 」 從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來, 六組分科模式其實就是 語文、數學、外語三科分別和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 學、生物的組合 。
1989 年,國家教委在《關於改革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及錄取新生辦法的意見》中又提出:「在普通高中省級會考的基礎上,改革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科目設置及錄取新生辦法。考試科目設置:1.必考、選考科目: 必考科目:語文,數學; 選考科目:政治、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
1990 年,《在關於改革高考科目設置及錄取新生辦法的 意見(試行)》中又規定:高考科目設置第一組:政治、語文、歷史、外語;第二組:數學、語文、物理、外語; 第三組:數學、化學、生物、外語;第四組:數學、語文、地理、外語。
2002 年全國普遍實施「3+X」改革方案。高考科目分為兩類。一類為必考科目,即語文、數學和外語;另一類為選考科目,即由招生的高等學校根據專業學習的特點,從政治、歷史、地理、物 理、化學、生物中選 1 至 2 科。
1993 年,教育部考試實行文理兩類的「3+2」科目組, 即文科: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理科:語文、數 學、外語+物理、化學。
1999年「3+X」改革方案理科綜合包括物理、化學、生 物 3 科;文理綜合為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 6 科的綜合。
2002 年到 2006 年的3+X 高考科目設置模式,幾 種類型: 一是3+文綜/理綜。3 指的是語文、數學、外語,文綜指的是政治、歷史、地理的綜合,理綜指的是物理、化學、生物的綜合,採用這種模式的省份佔大多數。 二是 3+大綜合+1。3 仍然是語文、數學、外語,大綜合是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的綜合, 「1」指學生根據志願在六門課程中任選一門,比如河南、 上海、 廣東就是採用這種模式,採用這種模式的省份比較少。
……

『貳』 地理參加高考是什麼時候

1999年恢復的(廣東)(上海好像早2年)

『叄』 恢復高考是哪一年

1977年。

1977年,鄧小平出任國家副總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復高考。恢復高考改變了千百萬人的命運,挽救了中國教育,也挽救了整個中國。

1977年10月21日,舉行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考試,考試分為文史與理工兩科,文史類科目是政治、語文、數學、史地(歷史和地理),理工類科目是政治、語文、數學、理化(物理和化學),報考外語專業的要加試外語。

(3)高考哪一年加上地理擴展閱讀:

1985年,教育部規定:可以從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數國家計劃外的自費生。一向由國家「統包」的招生制度,變成了不收費的國家計劃招生和收費的國家調節招生同時並存的「雙軌制」。同年,從美國引進標准化考試,並於當年首先在廣東省進行了英語、數學兩科的試點。

1985年,上海在全國最先獲得自主命題權。同年,國家教委決定在北京大學等43所高等學校進行招收保送生的試點。

1989年8月,國家教委決定將標准化考試逐步在全國推行。

1994年,高考進行制度改革,推出「3+2」考試制度,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除語數外,文科加考政治和歷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學,理科考試中不再考政治。初衷是為學生減負,但導致學生地理和生物知識的貧乏。

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試行並軌招生,高校學費開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並軌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文件提出,跨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與任務,對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同年廣東率先試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開始出現在高考科目中。從這年起,高校大規模擴招開始。

2000年,一直由國家「全包」的師范專業也實行收費,招生並軌改革完成。

2000年之前我國高考一直使用統一命題的全國統考卷,從2001年到2004年,全國開始實施「統一高考,分省命題」的組織方式,越來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題的行列。

『肆』 2017高考改革地理什麼時候考

1、高考改革方案實施後,高考統考科目只有數學、語文和英語三門科目,其版它科目將參權加學業水平考試。

2、高考改革後,學業水平考試的時間不是全國統一的,由考生所在省的教育考試院確定。地理科目也將在當地教育考試院規定的時間參加學業水平考試。

『伍』 高考地理題涉及物理是哪一年

好像是江蘇的2003和2001年中的一年,多數是2003年的,那時考完試之後都哭著出考場的

『陸』 上海高考加地理還是歷史

我當時幾乎跟你一個情況:喜歡歷史,但總覺得地理分數能更高。
先看你們學校內能不能選地理吧,容畢竟有些高中根本不配備地理高考的教師資源的,或者資源不夠的話你選了地理也不一定有好老師可以輔導出高分;
第二你的專業收不收地理(現在應該還是有相關限制吧?)你那個學校全國統一劃線是件很奇怪的事情,你看江蘇高考滿分才幾分啊?這樣人家江蘇的孩子都別考這學校了啊?沒聽說哪個學校對各地自己出卷子的還統一劃線的。
如果單純為了考一個高一點的分數的話,而且你們學校地理學科不是很差的話,選地理也不錯啦。但選歷史的人一般會比較多,學校會比較重視,周圍同學討論起來也容易。地理的話一般沒幾個人選的吧。史地不分家,如果真喜歡歷史的話,地理學起來也不會那麼沒興趣的。而且最後會調整分數,雖然我是好多年前高考的了,但當時的經驗是,選地理的同學成績比較差,所以地理平均分總是很低,所以總能輪到最後調整分數時加分。如果真能學好,又有一幫人拉低平均分的話,還挺劃算的。

『柒』 高考改革到底是從哪一年哪一屆開始

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我國對於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從未停止。從全國統一試卷到全國多份試卷,從單一選拔到多元錄取,回溯37年間高考制度演變,一直在爭議中變革和前行。昨天,隨著《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新世紀高考改革的各項思路已逐漸清晰,一項更為全方位、系統的高考改革正在漸次展開。
70年代重新恢復高考眾人爭過獨木橋
1952年,我國的高考制度創立,「文革」期間曾一度中斷。
1977年,在鄧小平的直接主持下得到恢復。全國570萬考生一起,走進了闊別11年之久的高考考場。當年共錄取了27.297萬人,高考錄取率僅有4.8%。恢復高考伊始,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試辦法,文理分科。在恢復高考的最初幾年,外語在很多省市並未列入總分,而是作為錄取重要參考。高考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命題。文理兩類都只考政治、語文、數學,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1978年,又有610萬人參加高考,錄取率僅為7%。兩次總計1180餘萬人的招考創下了中國乃至世界考試史上的紀錄。
1979、1980兩年,高考錄取率依然低於10%。直到1981年,高考錄取率才達到11%。
1984年,我國開始保送生的試點,即由中學推薦,高等學校考核同意,免予參加高考,直接進入高校學習。
1984年9月,英語正式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此後的幾十年裡,英語成為了必不可少的考試科目。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高考基本上是沿用傳統的考試方法。針對高考傳統的命題方法和考試方式的缺陷,我國從美國引進標准化考試。
1985年首先在廣東省進行了英語、數學兩科的試點。
1988年,這項改革試驗擴大到語文、數學、英語等5個學科,英語科則擴大到全國17個省(市、區),涉及100萬考生,經過由點到面的改革實踐,上海、浙江先行試點普通高中畢業會考。
1989年7月,原國家教委決定在全國試行高中會考制度,並在會考的基礎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當時,教育部門已經注意到,片面追求升學率現象突出,一些學生偏科嚴重,高考客觀上承擔了對高中教育教學有偏頗導向的責任。
1989年原國家教委決定將標准化考試在全國推行。
90年代保送計劃實施考試科目多元化
20世紀90年代初,保送生計劃人數曾一度擴大。但保送過程中出現了中學為了提高名牌大學的升學率,「推良不推優」的傾向,出現了申報作假、幹部和教師子女保送比例過高等現象。
1991年,湖南、雲南、海南三省於1991年進行了在高中會考基礎上減少高考科目的改革。
1995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實行了會考後的高考「3+2」科目組設置方案,即語、數、英三科為必考科目,文史類加考政、史;理工類加考理、化,每科滿分原始分150分。
1999年教育部規定,全國所有保送生都必須參加綜合能力測試。
1999年在「3+2」高考科目改革8年後,廣東省率先探索「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為必考科目,「X」是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選擇1-2科。此後,各省陸續實施的「3+X」科目方案是「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少部分省市實施的是「3+大綜合(或)+1」方案。
「3+X」科目改革的實施,在客觀上改變了以往全國一張試卷、一種高考模式的狀態,多樣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這一改革對考試內容改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動作用。
21世紀各地自主命題自主招生開始推廣
2000年,教育部決定實施分省命題,上海、北京率先單獨組織高考命題工作。同年,北京、安徽等省區市試行春季高考改革,一年舉行兩次高考,試圖改變「一考定終身」的格局。但改革帶來的新問題也接踵而至。實行春季高考後,由於參與招生的學校和專業都不理想,以致考生積極性不高。
2003年教育部在北大、清華等22所著名高校擴大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高校在自主考試與面試的基礎上進行初選,入選考生參加全國統考,成績達到學校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上的可以由學校決定錄取,招生比例為學校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的5%。
2004年內蒙古率先取消春季高考後,安徽、北京也相繼選擇退出。與此同時,參與自主命題的省份也在逐年擴大,已有16個省市區全部或部分實現了自主命題。統一考試的格局被打破,統一招生方式也在試圖破冰。在連續兩年多所學校試點的基礎上。
2005年夏天,在中央領導的親自批示下,由教育部、中宣部等多個部委牽頭組織啟動了素質教育大調研。其中,由時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談松華牽頭的「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研究」是一個重要的調研內容,最終完成了《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研究報告》。
這份報告提出:高考改革「應建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分離高考承擔的高中畢業水平考試功能;將社會化的水平考試納入高考體系;建立中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社會服務記錄,逐步實行以高考成績為主的多元錄取制度。」並將這一目標最終實現的時間定位在2020年。
2006年,全國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高校擴大到53所大學。這項改革使高校有了更多的招生自主權,擴大了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的操作空間,同時對於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有著積極的導向作用。至此,「統一考試、分省命題,多元錄取」的高考招生考試格局已初步形成。
2010年方案擱置
2010年,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發布,「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成為高考改革的三大關鍵點,高考改革正式進入「窗口期」。
從2010年底開始,考試招生改革組的專家團隊,先後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個省市進行調研,召開了近百場座談會,內容涵蓋16個議題,包括考試科目、備考選考、異地高考、分省還是統一命題等,並形成了16個專題、共計80萬字的專題報告。專家組在此基礎上又起草了一個高考改革方案,但由於種種原因,方案在教育部黨組會議討論後被擱置,原因在於「分歧太大」。
2013年箭在弦上
2013年,在教育部的牽頭下,新一輪高考改革方案制訂工作再次開展,在「文理分科」、「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納入高考成績」等重大改革措施上,各方爭論很多,遲遲難以通過。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納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等多項具體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確被提出。
2014年正式發布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教育部長袁貴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見,將力爭在2014年7月底之前出台。
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4份重要文件。這次會議也將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提交中央政治局審議,這在中國當代高考史上都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而在過去,考試改革方案基本由教育部牽頭出台,採取單項推進,這次改革註定是一個全方位、系統的改革。
2014年9月3日,《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
錄取或不分批次按專業
北京教育學會第27次學術年會2014年11月30日在京開幕,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談松華介紹,實行高考改革後,未來高考錄取方向可能會淡化批次,為學生提供雙向多次選擇的機會。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則透露,未來5年國家將拿出2000億元用於義務教育薄弱校的改造。
提供盲文試卷
從2015年高考開始,各級教育考試機構需根據殘疾考生的殘疾情況和需要以及各地實際,對符合高考報名條件、通過報名資格審查的殘疾人考生提供一種或幾種必要條件和合理便利。包括:提供現行盲文試卷;提供大字型大小試卷;優先進入考點、考場;配備專門的工作人員(如引導輔助人員、手語翻譯人員等)予以協助;考點、考場設置文字指示標識、交流板等;允許視力殘疾考生攜帶答題所需的盲文筆、盲文手寫板、盲文作圖工具、橡膠墊、無存儲功能的盲文打字機、台燈、光學放大鏡、盲杖等輔助器具或設備;允許聽力殘疾考生攜帶助聽器、人工耳蝸等助聽輔聽設備;允許行動不便的殘疾考生使用輪椅、拐杖,有特殊需要的殘疾考生可以自帶特殊桌椅參加考試;對使用盲文試卷的視力殘疾考生和使用大字型大小試卷、因腦癱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肢無法正常書寫或無上肢等書寫特別困難的考生延長考試時間。
此外,針對聽力殘疾考生,經申請批准後可免除外語聽力考試。免除外語聽力考試殘疾考生的外語科成績,按「筆試成績×外語科總分值/筆試部分總分值」計算。
忘帶證件可「刷臉」入場
2015年5月21日,北京教育考試院召開高考考務工作會。2015年高考,考生依然必須攜帶准考證和身份證入場,如果考生忘記或者遺失了身份證(或准考證),監考員可以先驗證考生相貌,如果與准考證存根上照片相符,可以先安排考生進場考試,要求考生下一科考試時帶來。

『捌』 高考哪幾年沒考地理

基本上就是1994,1995,1996三年,後來的幾年有人批判,又把增加起了,但是一直不重視!

『玖』 高考取消地理和生物兩科是在哪一年

1966到1976隨高考取消而取復消,78年高制考恢復後隨之恢復。1990年隨之基礎教育的改革,地理生物又在各地的考試中逐漸被取消,1995年全國統一實行「3+2「,地理完全被取消。99年廣東率先在高考中加入地理。

『拾』 高考改革到底從哪一年開始實行

2014年。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這項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統、明確的部署。同時,國家關於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014年9月4日正式發布,這也是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和系統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10)高考哪一年加上地理擴展閱讀:

改革內容:

此輪的改革從考試科目、高校招生錄取機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調整,本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試科目設置方面明確規定,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高考總成績改由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的成績,150分的分值不變。其中,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可選其一計入總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14個科目,而每門都已經「學完即考」、「一門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

考生在報考時,只需根據報考高校提前發布的招生報考要求和自身特長,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本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同時對招生錄取機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於統一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