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自轉說課稿
㈠ 有高中地理任意一課點式說課稿的案例嗎請看清楚,要點式說課稿,
去「精品教師」上邊看,
(網路搜下「精品教師」四字,第一個就是)
很多地理說課,也有全冊
如果改版了--看右邊--他的文檔(4444) -- 查看全部
中意就抄下來
㈡ 急求高中地理的說課稿或教案,希望全一點,請求幫助,萬分感謝。[email protected]
1.4 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的: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及其方向、周期、軌道、速度等;注意兩種基本運動形式的區別;理解黃赤交角的形式及其導致的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理解回歸年的概念。
教學重點、難點:地球自轉方向、周期;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教具准備:有關掛圖等、自製圖表等
教學方法:比較法、圖示分析法、啟發式講述法
教學過程:
一、地球的自轉
1、地球自轉:是指地球繞其自轉軸的旋轉運動。
2、地軸:地球自轉軸的簡稱,地軸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3、自轉方向:自西到東;
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
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見教材15頁圖1.18)
問題:下列地球自轉表示方法正確的有:
A B C D E F
答:以上地球自轉表示方法正確的有:B、C、D、F。
4、自轉周期:即地球自轉360o所需要的時間,稱為一個恆星日;時間是23小時56分4秒。
5、自轉速度:(教材14頁圖1.16)
角速度——大約為15o/時(除南北極點外,地表任何地點都一樣)
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南北緯60o約為赤道的一半。
南北極點線速度、角速度都為零。
問題:「坐地日行八萬里」是什麼地方線速度?
答案:赤道,赤道線速度1670km/h乘以24 小時。
二、地球的公轉
1、地球的公轉:指地球繞太陽的運動。
2、公轉軌道:地球公轉的路線。它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也就產生了近日點、遠日點(分別是1月初和7月初)。
3、公轉方向:自西向東,一般用逆時針表示。
(如上圖通常以從北極上空向下看為標准)
4、公轉速度:平均角速度大約10/d,平均線速度大約30km /s
無論角速度、線速度,每年1月初(近日點),公轉速度較快;而7月初公轉速度較慢。(教材16頁表1. 2)
5、公轉周期:365日6時9分10秒,1恆星年。(比回歸年長)
三、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系
1、了解幾個基本概念(教材17頁圖1.22)
黃道平面:地球公轉軌道平面
赤道平面:地球自轉的平面(即過地心並與地軸垂直的平面)。
黃赤交角: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026/。這樣地軸與黃道平面的交角就是66034/。(注意運用數學上的二面角、直線與平面交角)
太陽直射點: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太陽位於正頭頂)
2、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系
由於地球的運動是自轉與公轉的疊加,二者關系可用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關系表示。
3、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1)指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南北(23026/S~23026/N)作周期性的往返運動。(如下圖一)
2) 其原因是:①黃赤交角(23026/)的存在。 ②地軸空間指向不變(北極指向北極星附近)。
(北半球) 春分 3月20或21 夏至 6月21或22
秋分 9月23或24 冬至 12月21或22
3)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周期——1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比恆星年要短。
小結: 在太陽直射點上,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最多。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使太陽輻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歸年的變化。
課後練習:
1、下面圖二中箭頭表示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位置和方向,說出當太陽直射點位於圖中的五個位置時,北半球是什麼節氣?
2、在圖一、圖二中,找出近日點、遠日點的大概位置?說出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並且往北移的時間,以及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並且地球公轉速度逐漸減慢的時間。
課堂測試題
1、下列與地球自轉運動有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地球上不同地點自轉線速度都相同
B.地球上任何地點每24小時晝夜都要更替一次
C.受慣性離心力的影響,地球成為兩極稍鼓的旋轉橢球體
D.因為受地轉偏向力影響,長江自西向東流的河段,南岸受河水沖刷作用較強。
2
上圖中,虛線箭頭表示水平運動物體的原始運動方向,實線箭頭表示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後實際的運動方向,圖中所示四種情況,正確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圖為地球某日太陽光照示意圖,圖中陰影部分為黑夜,其他地區為白晝,讀圖判斷3——5題:
3.此時,赤道上晨昏線相交點的經度分別為: ( )
A.450W,1350W B.1350E,450W C.600E,1200W D.00,1800
4.此時,與上海處於相同日期的經度范圍為: ( )
A.900W向東至1800 B.00向東至1800
C.900W向東至900E D.00向東至900E
5.此日,下列城市白晝最長的是: ( )
A.北京 B.武漢 C.廣州 D.悉尼
6.當我國最東端(東經135度)的地方時是11點時,最西端(東經73度)的地方時是( )
A.6點52分 B.15點08分 C.7點08分 D.14點52分
讀圖(陰影部分為夜半球),回答7~8題:
7.此日在 ( )
A.3月21日前後 B.6月22日前後 C.9月23日前後 D.12月22日前後
8.若此刻西半球為夜半球,此時北京時間是 ( )
A.15時20分 B.15時40分 C.14時30分 D.14時20分
9、上圖陰影部分為夜半球,完成下列要求:
(1) 在圖中劃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大致位置。
(2) 圖中a、b所在的經線的地方時?
(3) 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
(4) 某物體自b運動到a,其運動方向如何偏轉?
參考答案:
1D 2B 3 D 4A 5D 6 A 7C 8A
9【答案(1)略 (2)(14時) (3)(0° 120°)
(4)(先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然後向右偏)
㈢ 中圖版地理初二上冊《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說課稿怎麼寫
轉眼間初中新的課程又將開始了,為了老師更好的開展自己的教學工作,現將中圖版地理初二上冊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說課稿怎麼寫提供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各位評委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地球的公轉。我認為說課應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圍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四個環節進行。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地球的運動包括兩方面內容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地球的公轉是地球自轉的延伸,也為以後深入學習地球的運動奠定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圍繞「地球公轉的定義、方向、周期、特點及意義」這一主線而展開,圖文並茂,體現了新課程標准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因此本節課是教材的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知識技能目標:掌握地球公轉運動的方向、周期和特點,知道四季的形成和五帶劃分是由於地球公轉而產生的,了解地球上的五帶的劃分的依據。
二是過程方法目標:通過教學能使學生能夠通過讀圖說出四季的劃分的依據和五個熱量帶的名稱范圍。
三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觀察地球的運動,說明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並通過學習使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初步樹立正確的科學宇宙觀。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四季形成和五帶劃分。
本節教材難點內容是四季形成和五帶劃分原因,我確定這個難點的依據一是四季形成和五帶劃分與地軸傾斜和地球位置有關,十分抽象,本身就是很復雜的問題。二是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比較差,對此不容易理解。
重點和難點已經確定,怎樣處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節課詳講的內容是四季形成和五帶的劃分。
那麼,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呢?那就要採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法的選擇要根據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和以學為法的原則,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
在本節課教學活動中,我採用講練結合的啟發引導式教學方法和結合多媒體動畫演示法。我採用這種教法的依據有三:一是現代教學研究證實真正的理解是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再構建。知識再構建依靠提出問題,引導推測,鼓勵大膽猜測與想像,解決問題,主動建構知識體系。二是根據「二期課改」精神,教師轉變課堂角色,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與促進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過直觀的動畫表現出來,變難為易,學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多媒體信息如文字、圖像、聲音等有機集成並顯示在屏幕上,以強化教學的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提高教學課堂效率。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教是手段,學是中心,會學才是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授之於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實現新課程理念終生學習的目標。基於以上考慮,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表現自己,抓住這一生理特點,創造多種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參與進來,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樣可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總結等科學的學習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聯網和圖書館知識量豐富、資源共享這些優點,我鼓勵學生從互聯網和圖書館中獲取知識,向學生介紹一些網站,搜索引擎和關鍵詞,教給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
本節課教學總的思路是以知識結構為線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師生問答,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整個教學過程我將圍繞「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特點及意義」這一主線來組織教學,通過構建三大問題情景,兩次合作討論而完成。
本節課在導入過程中,首先復習地球的自轉的方向、周期、特點及意義,那地球公轉是什麼樣的情況呢?這節課我們也從這四個方面來學習。我採用這種導入法的依據是地球自轉和公轉在教材結構上有相似之處,復習地球自轉既鞏固上一節課的內容,又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本節內容。
本節教材第一部分內容是地球公轉的定義、方向和周期,我將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講解,通過觀察動畫,讓學生回答下列問題:1.什麼是地球的公轉?地球繞著太陽的運動叫做地球的公轉。(2)、地球公轉的方向是如何的?(西向東繞太陽轉公轉方向和自轉方向相同)地球自轉和公轉同樣自西向東運轉,有哪些不同呢?(自轉——以地軸為中心,公轉——以太陽為中心,自轉、公轉同時進行。)
(3)、地球是正著身子還是斜著身子圍繞太陽轉的?
(4)、什麼是地球的公轉周期呢?地球的公轉周期是多少呢?這個問題讓學生看課本回答。這樣處理條理清晰,知識點明確,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地理現象獲取信息的能力。
地球運動是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兩者同時進行,自轉運動產生了晝夜交替,那公轉運動產生了什麼地理意義呢?引出地球公轉的意義,首先是四季的形成,學習四季的形成要先知道南北回歸線,這個問題我讓學生觀察動畫以問題的形式解決。
通過觀察動畫,引導學生找出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上移動的范圍。進而得出結論: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總是在北緯23.5度和南緯23.5度之間來回移動,南北緯23.5度稱為南北回歸線。引出南北回歸線的概念,為學習四季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四季的形成這一部分內容,我採用結合圖片,講解春季的形成,然後啟發引導學生總結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形成,使學生不但學會還要會學。
3月21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晝夜長度相等,這一天稱為春分日,春分日前後的3、4、5三個月是北半球的春季,春季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適中,氣溫溫和。
那什麼時候是夏至日呢?夏季包括哪幾個月呢?光熱狀況如何呢?讓學生看課本並結合現實生活回答。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這個難點解決後,我設計了一個表格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總結,以強化學生的記憶效果。
接下來是五帶的劃分。五帶的分界線是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南北回歸線這個知識點學生已經知道,要想學習五帶還要先讓讓學生知道南北極圈。這個問題我先讓學生看圖,我再結合圖表進行講解。
夏至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以內地區出現極晝;冬至日北半球夜最長,晝最短,北極圈及以內地區出現極夜。南北緯66.5度是出現極晝極夜的界限,所以稱為極圈。北緯66.5度緯線稱為北極圈。南緯66.5度緯線稱為南極圈。這樣也就突出了地理學科的特點既從地圖中獲取知識,在地圖中消化理解知識。
這樣五個熱量帶的分界線知道了,解決五帶的劃分就容易了,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為溫帶,南北極圈和南北極點之間為南北寒帶。
那五個自然帶各有什麼天文特徵和氣候特徵呢?這個問題我同樣是結合一個圖形並以問答的形式解決。首先在熱帶地區有太陽的照射狀況和氣候的特徵是怎樣的呢?這個難點我同樣設計了一個表格幫助學生歸納總結理解記憶。
為了鞏固本部分內容我設計了一個練習題:
結合現實生活回答下列問題:(1)一年之中,南陽每天中午太陽都升得一樣高嗎?什麼季節升得高一些?什麼季節比較低?(2)一年之中, 南陽每天白晝的時間一樣長嗎 什麼季節較長 什麼季節較短。
本節課,我設計了兩類練習題,一是填空題,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二是綜合題,考查學生讀圖、用圖、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兩類練習題,起到了鞏固本節內容,考查學生掌握情況,反饋教學效果的功能。這些練習題確定的原則是:遵守教學大綱,突出思想性、基礎性和教學重點、難點;訓練量適中。
對於課後總結這一環節,我的理解是,他不應該僅僅為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1.你學到了什麼?2.你的體驗是什麼?3.你掌握了什麼?其總的設計意圖是回顧知識,強化記憶。
布置作業:查閱資料看看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哪一個溫度帶,這些溫度帶對人民的生產生活有什麼影響?上交一篇作文。
㈣ 高中地理優秀說課稿
你要說出你對於內容的認識、理解、學生基礎如何、如何教、課堂如何推進、學生教師互動、總結、練習或者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