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初中拓展
A. 學科地理教學知識怎樣進行拓展
1、如果你是學生抄,跟科任走就可以。
2、如果你是老師,要結合你的研究,建議以知識點為線索進行延伸,但是千萬不要走太遠,以免捨本逐末。
3、如果是類似地理興趣小組,則可做專題,要求面廣、深入。
個人心得,不知妥否?
B. 地理知識拓展題~跪求高手幫助~
1珠穆來朗瑪峰 峰頂
2死海自
3馬里亞納海溝 11034米
4珊瑚海
5格陵蘭島
6剛果盆地
7安第斯山脈
8馬爾馬拉海
9亞速海
10裏海
11莫三比克海峽
12裏海
13五大湖
14波羅的海
15馬尾藻海
16杭州灣錢塘潮
17墨西哥灣暖流
18加里曼丹島
19新幾內亞島
20德雷克海峽
21德雷克海峽
最曲折的海峽:麥哲倫海峽
船隻通過最多的海峽:英吉利海峽
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霍爾木茲海峽
噴發次數最多的火山:埃特納火山
輪廓最完整的火山:馬榮火山,其次富士山
27.最低的窪地 死海
28.最大的三角洲 恆河三角洲
29.最大的流動沙漠 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30.最長的河流峽谷 黃土高原
31.最深的河流峽谷 雅魯藏布江峽谷
32.岩溶地貌最發育的高原 喀斯特高原
33.流量最大的河流 亞馬孫河
34.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亞馬孫河
35.最長的內流河 伏爾加河,
36.降水最少的地方 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
37.最典型的季風區
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
38.地震最頻繁的國家 日本
39.最年輕的海 紅海
五穀 是黍、稷、麥、菽、稻;一說是黍、稷、麥、菽、麻。
六畜 牛、羊、馬、豬、狗、雞
C. 求可拓展地理課外知識的網站,課內的也行
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http://www.cng.com.cn/
央視國家地理 http://www.cctv.com/geography
故鄉—地理 http://www.guxiang.com/dili/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英文)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edia/ngm/
中基網地理 http://www.cbe21.com/subject/geography/
地理頻道 http://www.dlpd.com/
k12地理 http://www.k12.com.cn/teacher/sub_e/geology/
地理學報 http://www.geog.com.cn/
中國國家地理論壇 http://www.cng.com.cn/bbs/
地理信息系統論壇 http://www.gisforum.net/
暢游人文地理 http://www.changyou.com/cgi-bin/index.cgi
北京地理教學資源網 http://zxdl.bje.gov.cn/new/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http://www.igsnrr.ac.cn/index.jsp
中學地理學科網 http://geoteach.jyjy.net.cn/
澳大利亞地理(英文) http://www.australiangeographic.com/index.cfm
英國皇家地理學會(英文) http://www.rgs.org/
discovery頻道(英文) http://www.discovery.com/
加拿大地理雜志(英文) http://www.cangeo.ca/
中國基礎教育網-地理頻道 http://www.cbe21.com/subject/geography/
D. 有關初中階段地理的一些拓展知識的書或一些網站可以介紹些嗎
http://dili.hneph.com/
地理
E. 關於「地理擴展戰略」
戰爭地理學--地理與戰略戰術(下)2007年08月02日 星期四 09:05軍事技術與強國的地理
人類文明雖然建立在和平協作之上,但也為政治暴力帶來誘惑。蘇美爾諸城邦的出現標志著農業出現剩餘品,於是帶來了集權統治。隨後不久,人們又將精力花在戰爭,花在製作金屬頭盔、矛和盾上,以准備城邦間互相廝殺和與外部野蠻入侵部落作戰。到了公元前3000年,城邦間的戰爭已屢見不鮮,各城邦效仿閃米特游牧部落,建起了半宗教性質的「王國」,不斷侵犯那些自己建立起來的,生活基本安定平靜的教區。權力集中於個人手中確實有助於改進局部防禦,抵抗外來的兇猛進犯,有助於構築巨大的城牆,但城邦間的混戰愈演愈烈,致使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消耗於這方面。「強權能吞並弱小權力中心,同樣也能刺激敵對權力中心增強自身」(邁克尼爾,1963),閃米特游牧部落阿卡德人以其軍事化的游牧生活方式同化了蘇美爾人的技術,這就意味著到了公元前2000年後,隨著用軍隊來組織水利工程建設,水利灌溉技術也就迅速地發展起來了。公元前1700年巴比倫王國的漢穆拉比國王設立了一個專門機構,負責將散居在王國內各保有地上的成千上萬軍人的姓名、地址和任務等登記造冊,從而解決了既要維持一支來自廣闊農業基礎的人數龐大的職業軍隊,又能對這支軍隊實施中央集權控制的困難。
相比之下,埃及這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首先產物則由於大沙漠的阻隔而倖免於野蠻的入侵。尼羅河是埃及的一條大動脈,河水緩緩北去,因有盛行風而便於船隻逆流航行。通過控制航運業,統治者就可有效地掌握整個農業耕作的剩餘部分。這里不必進行設立行政管理機構,尼羅河成為建立早期和持久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紐帶。在埃及,貿易是由王室操縱的,而且它還是一種軍事職能,一次又一次地發動遠征,從敘利亞運回木材,從西奈搞回銅,從努比亞弄到金,而從鄉村則徵收到稅金。可見,從人類文明開始以來,在政治、軍事和貿易之間就一直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上述城邦文明文化和歐亞西部草原亦武亦牧部落的技術和思想相結合,大大促進了社會和政治的進一步復雜化。這一結合在軍事方面的表現是公元前1700年左右發明了輕便雙輪馬拉戰車,不久這戰車就成為席捲歐亞的勝利之車。公元前3000年左右,草原牧民開始馴化馬匹。將馬匹套在輪式車輛上,是蘇美爾後裔美索不達米亞人最先搞起來的,但是他們的四輪馬車拐彎要靠拖轉,因此,不適於作戰。後來,一種雙輪馬車設計出來了,這種車採用輕便的輻輪,而且配有能將車體部分重量傳遞給馬匹的挽具,從而滿足了速度快、轉彎靈活的作戰要求。雙輪馬拉戰車是這一時期的新型裝備的主要組成部分。隨後,出現了威力極大的復式弓弩,與此同時,在開闊地上構築矩形土木築城這種作法也盛行起來。這樣,機動火力和快速追擊,往往使得那些頭戴銅盔、身著銅甲、隊形密集的步兵潰不成軍。為防止敵方突然襲擊馬拉戰車軍營,在其四周築起方形土城,從而為城市設防提供了基本模式。
隨著新戰法的採用,草原地帶的牧馬人將這種新戰法與其好戰的氣質和強有力的部落統率機構結合起來,從而變得不可一世,他們的擴張改變了歐亞大陸的社會面貌。兩河流域的文明無力阻擋先進的戰車技術。連綿不斷的征掠極大地改變了權力的分布,造成了人們的遷徙和同化。馬拉戰車戰術的一統天下在西歐和北歐的山林地帶受創。這是因為箭術和戰車只能在開闊地上發揮特長,而能使之發揮特長的開闊地位於東方。因此,到了公元前1300年,新技術、新戰法迅速而間接地擴散到黃河流域,並在公元前1500年到1200年間由雅利安人傳入印度北部。長期的征討和具有資本主義特徵的戰爭形式導致剩餘產品集中,而這不僅維持了地方暴力、剝削和殘忍,而且也哺育了文明藝工和一個有閑階級。這種基於陸地的黷武主義使早先沿歐亞南部的海上聯絡慢慢中斷了,取而代之的是各文化發達程度不等的民族之間發生不斷的侵略性的競爭,從而推動了政治和社會的發展,極大的推進了一系列同期性文化的發展,以適應增強建設和擴展勢力的需要。
公元前1200年左右發明了煉鐵術,草原部落和城邦文明之間因而再度出現了勢均力敵的情形。煉鐵技術的發明。為步兵提供了能夠防禦貴族戰車兵攻擊的盔甲,以鐵器武裝起來的兇悍的草原部落人徹底打垮了赫梯安納杜利亞和邁錫尼希臘的精銳戰車部隊。到了公元前1165年,埃及由於礦的缺乏,失去了對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統治權。取代它的是使用鐵制武器的海灣人。亞述人憑借豐富的鐵礦,大規模武裝其定居的臣民,因而擊退了使用鐵制武器的部落人的進攻。亞述王國步兵高度組織,採用密集隊形的作戰方式,為波斯人、馬其頓人和羅馬人所仿效。除開亞述王國外,鐵器對戰爭和勢力都同樣產生了作用,削弱了憑借馬拉戰車兵的貴族統治,增強了像以色列這樣的由自由農民和小地主組成的部落國家。但是,由於其侵略精神,加之權力又分散,這樣的國家有其所固有的不穩定性,因此,中央集權制的亞述王國又佔了上風。並為波斯國家樹立了榜樣。
希臘裝甲兵採用方陣的密集隊形戰術行動時嚴密一致,把步兵的作用提高到新的高度。這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它把平均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注入政治之中。而三層槳劃戰船的投入現役,則更加強了這一傾向而且向民主化方向發展了。戰船的使用使雅典人成為東地中海的主宰,而驅動戰船的人只要有體力和統一協作就行。權力行使方面的事務擴展到城郊農民階層以下,一直到城市平民,武器裝備的變化帶來了社會結構的改變,由游牧民族的專制向較為民主的權力分配方向發展。
公元前900年前後,也就是雙輪馬拉戰車出現的一千年後,草原部落和開化民族之間的軍事均衡再度打破,變得有利於野蠻部落方面。其原因是騎馬作戰這一新型作戰方式的出現,騎兵能飛速前進佔領地盤,運動快,行動范圍廣,這是任何其它兵種所比擬不了的。它能很容易地登山,通過山隘口,渡過河川,突進森林地等,這一切使草原牧騎明顯占優勢。到公元前600年,波斯人已經征服了亞述王國。塞西亞人向南擴張,凱爾特人向西挺進。秦國君王施行暴政,於公元前221年成為中國的統治者。公元200年至600年,蒙古人,日爾曼人,匈奴人,阿瓦人,馬扎爾人等再度崛起,他們相互廝殺,你爭我奪,戰爭風雲席捲歐亞大陸,在戰爭的驅動下,掀起了一股泛基督教主義的浪潮。
隨著文明世界盔甲騎兵的發展,形成了不利於輕騎兵革命的新均勢。這種作戰樣式在裏海南面的帕提亞最先出現,約在公元前一世紀左右。人們培育出了一種體大、強壯的馬種,這種馬能負載相當多的裝甲,足以防護坐騎和騎手被弓箭殺傷。身著盔甲的騎兵端坐馬鞍上,沉著地與敵人對射。面對這種作戰方式,草原部落的輕騎兵則只能沖撞。最後坐騎力竭,箭壺罄盡。在這個時候,身著全副盔甲的騎兵便發起沖擊,輕易地將草原輕騎兵擊潰。但游牧民族卻不能採用這種作戰方式,因為他們賴以生存的草原貧瘠而無法飼養高大強壯的馬匹。這類馬匹的給養是相當大的負擔,因此,中國人雖然知道這種馬的飼養技術,但他們似乎避開了這樣做,寧願運用自己的輕騎兵作戰方式,以較小的代價與部落民族作戰。西方波斯薩珊王朝在公元200年前採用這種防禦方式,並開始逐漸改變社會結構,使之相適應。在這種作戰樣式中可看到封建主義的啟端。為了隨時都能夠進行局部防禦,抵抗游牧部落的進攻,裝甲騎兵廣為分散地配置在鄉下;為了維持這樣一支強大的部隊,每個騎兵編隊都分給一個農村,歸其管轄,以解決自身的需求。拜占庭帝國就採用了這種社會政體模式,在這里人們稱騎兵為鎧甲兵。從此以後,這一社會政體模式逐步向西發展,成為歐洲中世紀的特有的社會體制。到九世紀,說拉丁語的基督教國家已採用重騎兵。到了十世紀,他們已阻止或擊退了兇猛部落的進犯。在樹林很多的西面,鎧甲兵使用的弓箭已被長矛取代,人們開始強調對敵方進行決定性的打擊。騎士道在法蘭克人中逐步形成,而農村莊園制則導致了中央集權的分散,造成了一個擁有土地的貴族。
與此同時,迭接法製造船的發明為北歐海盜進行海上擄掠提供了工具。隨著他們的襲擊目標轉向貿易,經商的深度和廣度,以及以城市為中心的貿易路線也增加了。到了十六世紀,為爭奪對公海的控制權,使歐洲強權的軸心移向大西洋沿岸,從而為歐洲爭霸世界埋下了種子。
拜占庭帝國的鎧甲兵戰斗熱情減退,使之很容易成為紀律嚴明、虔誠效忠的阿拉伯輕騎兵的戰利品。公元632年後,阿拉伯輕騎兵大舉出動,沿地中海和紅海岸,穿過肥沃的土耳其帝國,將伊斯蘭教帶到了西南亞的高原地帶。阿拉伯部落在其新征服的土地上派兵駐守,把其社會體制也帶到了這種地方,但時間很短,很快又回到了伊朗式的擁有土地的軍人貴族模式上去了。
草原部落不斷地派出輕騎兵進行征戰,到了公元1200年,土耳其人已統治了伊斯蘭國家、小亞細亞和印度北部。到1227年,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遠征軍由伏爾加一直打到阿穆爾河(即我國的黑龍江——譯者)流域。到公元1279年,其繼承人統一了全中國,而且將版圖擴展到東歐、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安納托利亞等地,並於十三世紀九十年代征討至旁遮普、爪哇和緬甸。這時,早先的遠征軍形式開始消失,蒙古人採用輕騎弓箭手,外加身著盔甲的重騎兵突擊隊作為補充,他們把狩獵中使用的遠距離聯絡和管理方法用於軍事,對高度機動的縱隊進行密切的協同,在關鍵的時機和地點實行兵力集中。尖兵警戒、側方偵察及快速傳令兵的應用,賦予蒙古兵將領無比的部隊指揮能力。1300年後,土耳其部隊愈戰愈強,土耳其人的勢力一天比一天強大起來,不斷向外擴張至印度和拜占庭,到了1500年已擴張到達薩瓦河——多瑙河一線。
槍炮的出現使騎兵常勝的局勢逆轉了。大約在1000年,中國人把火葯用於軍事。隨著蒙古人的西犯,有可能火葯也傳到了歐洲。在條頓騎士對立陶宛人和俄羅斯人的戰爭中,火葯起了重要作用。而波希米亞人首領簡·齊斯克則是首先在1419-1434的胡斯戰爭中有系統地使用了火炮。就基督教世界內部組合而言,火炮的產生敲響了騎士道的喪鍾,宣告了躲在城壘石壁後面的大地主的自治權勢末日的到來,早先那種權力廣為分散的局面被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度所取代了。這類武器威力大,能夠摧毀像「最後決戰之王」這樣的堡壘,但是它的結構復雜,造價昂貴,只有皇家的金庫才付得出這筆費用。在中國,槍炮和孔子學說增強了以往的中央集權傾向,使國家從1270年-1912年一直保持著政治統一。在日本,武士們則想方設法通過排斥槍炮來維持封建制度。手槍發展到相當有效的程度時,就為進一步粉碎憑借使用弓箭而建立起來的騎兵優勢增添了力量。雖然槍炮問世後,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才達到了弓箭那樣的射速和准確度,但是使用槍炮不必象使用弓箭時那樣花出偌大氣力和需要偌高的技術。如果說槍炮的使用結束了歐洲重騎兵的一統天下,那麼,就更可以說槍炮也給予了文明世界步兵以粉碎東方游牧騎兵進攻的手段。製造槍炮彈葯,需要組織采礦、冶煉、鑄造和化學處理等,而這既不是游牧部落力所能及,也不是其所好。1480年後,俄國的斯拉夫人佔了上風。他們憑借人口稠密的本土基地所生產的火器和提供的兵力,馳騁亞洲,直搗游牧部落的心臟。1500年到1850年間的幾個世紀里,封建主義戰爭幾乎連綿不斷,在毀舊創新的戰爭中培育出好戰精神,促成了歐洲的截然優勢,從而使世界成為歐洲人的天下。歐洲人擁有巨大的海軍火力優勢。十四世紀,威尼斯人首先使用艦載火炮。到十五世紀末,人們在舷邊上鑿炮眼,舷側炮成為主要作戰武器,在這方面葡萄牙人是打頭陣的,他們在印度洋的海戰中就表現出了這一點。歐亞草原的泛基督勢力由於受到1507-1515年土耳其人的極大沖擊而大大削弱了。歐亞大草原的重要性已被海上交通網超過了,從而世界活動的中心轉到歐洲的大西洋一側來了。歐洲本土,單一民族國家實行中央集權,其顯著特點是擁有大規模的、進行過實施最佳火力展開機動訓練的常備軍。單一民族國家壟斷了這一精銳的、耗費巨資的武裝力量,從而誘使它與國外敵人進行不斷的斗爭。民族國家之間的這種斗爭導致了技術上的螺旋式發展,在這一激烈不斷的競爭中,各國都竭力謀求優勢,上述這種軍事組織形式為1640-1740年間形成普魯士王國創造了條件。十六世紀六十年代,沙皇一世開創了軍人貴族,將其作為強國富民的工具,而彼得大帝則在1698年後將軍隊的運用引向了頂峰。
十九世紀交通運輸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快速、廣泛展開軍隊及在更大規模上指揮軍隊作戰也就成為可能,因而,軍隊也就需要有更周密的管理和指揮系統。1853年,人們本著行政管理和軍隊指揮這一目的全盤考慮,設計印度的鐵路系統。1886年普魯士人顯示出了其戰略效能,隨後,德國開始敷設自己的鐵路系統,並以軍事需要作為基本的設計准則予以控制。
普魯士總參謀部建立,從事公開的作戰計劃活動,從此,社會秩序和工業基礎與國家戰爭機器結為一體的紀元開始了。教育事業、工業生產以及國家的經濟基礎統統都是為適應戰爭的需要而設置和展開的,為滿足戰爭的需要而生產物資、訓練、動員人員。
一個國家如果處在可能導致世界大戰的戰區時,其工業基礎對維持國家進行戰爭是至關重要的,正是這種國家工業基礎限制著大多數國家對霸權的爭奪。1850年時,英國稱雄世界,與其工業優勢相一致。但從1870年起,德國、美國開始在工業生產中處領先地位,工業的先進技術逐漸運用於科學領域之中。1917年,美國參加歐洲戰爭,而布爾什維克推翻了沙皇政權,退出了歐戰,這就標志著獨霸世界的日子結束了。俄國、納粹德國和日本都將普魯士總參謀部的模式應用於各自國家的整個管理之中。德國妄圖奪回對世界的支配權,但由於美國、英國和俄國的結盟而告失敗。美國和英國在為生存而戰的危急關頭,實行國家總動員,對經濟和軍事部門採取聯合的有計劃管理。之所以會效仿這種作法,是因為人們廣泛認為政府有能力而且有責任控制社會各部門,消除內部調整和外部沖擊對國家機器的摩擦。
戰後,由於大西洋沿岸歐洲沉默,加之精疲力竭,美國和蘇聯就乘機互相攻訐,競相爭奪對未來世界的控制權。如今,雙方都擁有不可言喻的能力,都能夠在很短時間內隨心所欲地向世界任何地方輸送巨大的、持久的毀滅性力量,因而,美蘇對抗目前已形成僵持局面。自從本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美蘇雙方都擁有了相互確保摧毀的能力,形成不穩定的均勢,遏制了雙方大動干戈,因此,戰爭一直是局部的,零星的,而且也是無規律的。雖然火箭核武器已將地球變成各向同性球體,使各種測地線變為長程圓,使地面的環境條件無關緊要,但是,唯一的真正的勝利在於對人民,對領土的控制,這依然沒有變。而要取得對人民、對領土的控制,地球表面是必須予以置身其境的。由此可見,地面構成特徵和軍事地理學仍然是必須從政治上予以考慮的重大課題。
F. 八年級人教版地理拓展知識
你好,我覺得重點的內容是我國的自然環境如山脈、河流(長江、黃河)。對於河流的保護應該拓展一些。
G. 如何開展初中地理實踐活動
哇哦!地理實踐活動!羨慕,我初中高高中超想參加可惜沒有人組織和參加過。專
我覺得你可以帶屬著大家出去玩呀,去本地的山水地方,記得分析一下這個地方山體、水源的成因,當地植物、植被還有當地民俗的原因,對了天氣氣候也可以當場分析一下。
去博物館看看其實也有一定的好處,畢竟地理和歷史也是有聯系的。
初中主要是地理開竅,不好學,我覺得地理中國節目就挺好的,平時也可以推薦給大家看看,我超級喜歡地理,我覺得這個節目很好看!
H. 地理知識拓展
給你點提示,可以從氣溫和降水等方面分析他們的不同。比如:東南亞大部回分位於熱帶,答主要為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房屋多為尖頂;而南亞主要是熱帶沙漠氣候,高溫少雨,所以房屋多為平頂……就按照這個套路也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