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一般區域
Ⅰ 地理中考
八年級上冊
一、從世界看中國
(一)、遼闊的疆域
1、我國的地理位置:位於東半球、北半球,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國土遼闊:陸地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 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鄰國14個(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緬、老、越。)
② 我國領土四至:最北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交匯處,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緯度相差49度,距離相離5500千米,因而產生了季節差異);最東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西是帕米爾高原(東西經度相差60度,距離相距5000千米,因而產生了晨昏差異);
③ 臨海(從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領海及內水面積37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千米;我國最大的鹽場是長蘆鹽場,最大的漁場是舟山漁場。
④ 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主要島嶼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有六個海上鄰國(自南向北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行政區劃行政區:我國的行政區域分為三級:省、縣、鄉,我國共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我國的首都是北京。本節重點:熟記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位置分布與大概輪廓(即課本7頁圖1.7)
(二)眾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12.95億,佔世界人口1\5以上,我國人口增長較快,我國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門,面積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積最小是澳門。我國的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① 我國人口的國情是: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人口東多西少。決定了我國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
② 會計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人)/該地區的總面積(平方千米))
2、人口東多西少: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積57%,人口僅佔6%,東西人口分界線:從黑龍江省的黑河市至雲南省的騰沖縣。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構成: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數的92%,其它55個民族占總人口的8%,所以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人口400萬以上的民族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為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民族政策:平等、團結、互助、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傳統的體育活動,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很多民族還有自己的文字。
二、中國的自然環境特徵
(一)地勢和地形
1、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徵:地勢西高東低並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2、三級階梯界線的山脈: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P23活動1——4)
3、構成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階梯主要有青藏高原;第二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等;第三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等。掌握:課本P22圖2——2、24頁圖2——4
4、我國的主要山脈:
⑴ 東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間-列是長白山-武夷山;最東列是台灣山脈,其主峰玉山是我國東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 東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陰山;中間-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列是南嶺。
⑶ 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⑷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為世界最高山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⑸ 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橫斷山脈等。
6、我國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我國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國的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7、山區面積廣大
(二)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
1、我國氣溫的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很大(約50℃);夏季南北溫差不大,(僅12℃)全國普遍高溫。
2、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北→南)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高原氣候區)。
3、我國降水空間分布的特點: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間(地區)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4、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我國分為四大幹濕地區:乾旱區,半乾旱區,半濕潤區,濕潤區。
5、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劃分是以夏季風能夠影響的地區為標准劃分的:其界線為: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P39圖2——21)
6、我國季風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
7、氣候類型復雜多樣:東部地區: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青藏地區:高原山地氣候。
(三)河流與湖泊
1、知道內流區與外流區的概念及界線(季風界線)知道我國的主要河流。
外流區域:北段大致沿著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 分界線:南段沿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與季風區非季風區的界線大體相近) 佔全國總面積:2/3
2、主要大河
流入太平洋: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海河、遼河、瀾滄江(境外稱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在印度境內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
3、黃河的治理:
河段 憂患 成因 治理
上游 氣候乾旱、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有凌汛 降水少,放牧過度,植被破壞,緯度高,解凍遲 造林種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庫、水電站,及時疏通河道
中游 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嚴重 亂伐森林、濫墾草地、流經黃土高原 禁止破壞森林、草地;治沙 退耕還林、還草
造林種草、打壩淤地 並舉
修建梯田,承包治理
修建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防洪
下游 形成「地上河」,易決口改道,洪水泛濫,有凌汛 大量泥沙入河,下遊河床抬高而形成,解凍遲 加固大堤,引黃淤灌,疏通河道
4、黃河概況: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呈巨大「幾」字型,向東流經青、川、甘、寧、內蒙古、陝、晉、豫、魯九省區,注入渤海;黃河上游有豐富的水能資源(龍羊峽),中游則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寧夏平原),由於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致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5、長江概況: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東雪山西南側(正源沱沱河),流經青、藏、川、雲、渝、鄂、湘、贛、皖、蘇、滬11個省區,注入東海。(P53圖2、36)是我國的第一大河: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上游:源頭——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6、開發:
(1)、水能寶庫:長江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遊河段(源頭——宜賓段和三峽段),蘊藏量佔全國的1/3,可利用量佔全國的一半。
(2)、黃金水道:①幹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②干支流航程近8萬千米,佔全國的2/3,貨運量約佔全國的60%。
7、治理:
(1)長江洪澇發生原因: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長、水量大;②有三大洪水來源(宜昌以上的長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漢江);③社會原因:圍湖造田、濫伐森林、陡坡開荒等)
(2)治理措施:① 加固江防大堤;② 興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③ 修建許多水庫;④ 重點治理一些河段(如荊江,川江等);⑤ 在長江上游大力植樹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亂砍濫伐森林、濫墾草地、過度放牧、破壞生態環境;⑥ 禁止圍湖造田,政府應實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實移民建鎮計劃,幫助農民發展替代產來,減少抗洪壓力;⑦ 教育人們退耕還林還草還湖;⑧ 建設一些大型的水利樞紐工程。
8、京杭運河:
(1)起、終點 :北京到杭州 地位:世界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 長度:1800千米
(2)經過省、市:京、津、冀、魯、蘇、浙 溝通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3)航運量:浙江、江蘇境內的運河段,仍是重要的運輸線,年運輸量在內河航運中僅次於長江。
三、中國的自然資源
(一)自然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
1定義: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能的都是自然資源。2、分類:
(1)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使用的自然資源屬可再生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2)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屬非可再生資源。(石油、礦產資源等)
3、特點:資源豐富,人均不足
(二)土地資源
1、利用類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
2、利用特點:各類土地所佔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
3、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陸地區。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2)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3)全國土地日:6月22日
(三)水資源
1、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最多的是冰川,人類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2、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地區分配很不均勻。
(1)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冬春季則降水少
(2)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的有效辦法
(3)南水北調的路線和意義
3、、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中國的經濟發展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1、交通運輸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運輸又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四大米市:無錫、蕪湖、九江、長沙。以茶換馬:甘肅天水
2、鐵路線、公路線、航線以及航空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東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大,西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較小。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3、我國的鐵路干線
(1)東西:京包-包蘭線;隴海-蘭新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
(2)南北:京哈線;京哈線;京廣線;京九線;焦柳線;寶成-成昆線
(3)青藏鐵路
4、交通樞紐:北京、鄭州、徐州、蘭州、株洲、成都等經過的鐵路線
5、交通方式的特點
交通方式 速度 價格 數量
鐵路 較快 較低 較大
公路 較快 較低 較小
航空 快 高 小
水運 慢 低 大
6、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貴重或者急需的貨物而又數量不大的用航空運輸;容易死亡或者變質的貨物,多用公路;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鐵路或者水運
(二)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1、定義和分類: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農業。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分為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
2、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南宜水稻北宜麥)、油料作物(長江油菜帶、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糖料作物(南種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3、農業分布
(1)種植業:東部半濕潤和濕潤和平原地區,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為水田,以北是旱地。
(2)牧業: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四大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青海牧區,內蒙古牧區
(3)林業:東北林區和西南林區,東南部人工林區
(4)漁業:東部沿海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
4、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三)工業和分布與發展
1、定義和分類:工業生產主要是從自然界取得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分為重工業和輕工業。
2、地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3、工業的分布
(1)沿鐵路線,江河和沿海分布
(2)工業基地:滬寧杭(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遼中南(最大的重工業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輕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
4、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1)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換代快。
(2)分布: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於大城市,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八年級下冊
五、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1、四大區域劃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點。
2、界線:(1)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2)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秦嶺-淮河一線
(3)青藏地區: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
3、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大致相當於我國冬季0℃等溫線;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主;④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一)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1、位置范圍
以東渤海、黃海,以南秦嶺、淮河,以西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
2、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判別:濕潤、半濕潤。
3農業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小麥;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
經濟作物:棉花、穀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樹:東北天然森林、溫帶水果;礦產資源:鐵;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蘋果、葡萄、梨、桃、杏、柿;
4、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麵食(東北,華北:盛產小麥,以麵食為主;黃土高原:則以小米為主);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防寒保溫(東北,華北:土坯壘牆,磚瓦房(火炕);黃土高原:窯洞);
交通工具:傳統:騾馬作役蓄馬車;現代:鐵路、公路
運動項目:溜冰
5、生態環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6、主要城市
北京、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石家莊、太原、西安
南方地區:
1、位置范圍
以東 東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嶺、淮河
2、氣候類型: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判別:最高氣溫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3、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經濟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樹: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和林果
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柑橘、桂圓、椰子;
礦產資源:有色金屬;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豐富;
4、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大米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通風散熱,以南北朝向為主,瓦房屋面較陡
交通工具:傳統:船舶;現代:船舶
運動項目:游泳、龍舟竟賽
5、生態環境及治理:紅壤和水土流失。
7、主要城市
上海
(二)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位置范圍
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內蒙古自治區,新疆,寧夏,甘肅北部1、地表景觀
⑴高原,盆地為主,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
⑵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3、灌溉農業為主。
4、主要分布地區
① 內蒙古河套平原 ② 寧夏平原 ③ 河西走廊 ④ 新疆綠洲
5、地下寶藏:煤,石油,稀土的儲量大。
6、 西北地區人民的生活
(1) 食:牛羊肉和乳製品。
(2) 住:用羊毛氈搭成的易於拆卸的氈房
(3) 行:馬、駱駝、小毛驢。
(4) 體育項目:舞蹈、摔跤、馬術。
青藏地區:
1、位置范圍
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積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區,青海省東部漢族人數較多。
主要河湖有:長江、黃河、支流湟水、雅魯藏布江、青海湖(多鹹水湖,乾旱,蒸發量大,冰雪補給,含鹽,冰川縱橫,猶如固體水庫)
2、自然環境特點:高寒
3、 高原農牧業: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主要農作物:青稞,小麥,豌豆。 主要牲畜:氂牛、藏綿羊、藏山羊
4豐富的能源與礦產資源:太陽能,地熱,柴達木盆地礦產
5、青藏地區人民的生活
(1) 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2) 住:牧區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動的、厚重的氂牛氈搭成的帳篷中;非牧區大多數在用石頭和土坯砌成的牆體厚實的房屋中。
(3) 行:氂牛
(4) 體育項目:舞蹈,馬術
6、保護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
六、認識省級區域
(一)北京
1、地理位置: 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東部距渤海150KM,東南臨天津市、其餘三面被河北省包圍,
2、北京的城市職能:北京是國我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的城市
3、城市現代化
(二)香港和澳門
1、 港澳對比
回歸祖國時間
人口(萬人)
面積(KM2)
位置
主要居民
組成
香港
1997.7.1
678萬
1092
廣東省珠江東口
中國血統98%(祖籍廣東省多)英、其他2%
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
澳門
1999.12.20
44萬
16
珠江口西岸
中國血統95%(祖籍廣東省多)葡3%
澳門半島和附近的兩個小島
。
(三)台灣
1、地理位置
位於我的的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島(山地點2/3,玉山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灣西部和沿海)
2、源豐富的寶島
(1)資源寶庫
森林寶庫(樟樹);甜島、糧倉(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鄉(香蕉、菠蘿);礦產豐富(海鹽、天然硫磺、金、銅、煤、石油);水產王國(魚類等);祖國東南海上明珠;祖國東南鹽倉。
3、 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出口導向型經濟)
4、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地理位置: 位於我國西北邊陲,從東向西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坦等8個國家相鄰,是國我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區。
面積:160多萬平方千米,是國我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2、自然環境:
(1)地形:三山夾兩盆,阿爾金山、准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
(2)氣候:深居內陸、
(3)河流:內流河為主,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距海遙遠→乾旱→地形閉塞,山地、高原屏障
(4)植被:荒漠為主
(5)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①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高梁;②特色農產品:棉花、甜菜、瓜果等;③特點:產量豐富、品質優良。
七、認識省內區域
(一)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
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2、有利條件:①區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廣闊、氣候溫暖濕潤、水網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經濟發展;②人文因素:具有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③政策因素:國家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實行了「對外開放,優先發展」(設特區,全開放,先富帶後富)的政策。
3、經濟特點:
(1)外向型經濟
(2)發展的的利條件:①地理位置優越:緊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②海陸交通運輸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
(3)經濟模式:「前店後廠」,「前店」指港澳地區,「後廠」指珠江三角洲地區
4、城鎮的發展
(1)重要標志:土地利用方式顯著變化
(2)原因:①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②產業結構發生重在變化
(二)西雙版納
1、地理位置: 位於雲南省的南部,北回歸線以南,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與寮國,緬甸接壤,還以瀾滄江—湄公河與泰國、越南等水路相連。
2、蓬勃發展的旅遊業
(1)、熱帶動植物王國;
(2)、人文旅遊資源: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個民族在這里合睦相處,他造並保留了各自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潑水節等。
(3)、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
八、認識跨省區域
(一)黃土高原
1、地理位置和范圍: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晉、陝、甘、寧四省區。
2、黃土高原的形成:
風成說:認為黃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風吹來形成的。其它學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
3、嚴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為山區,並且坡度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黃土結構疏鬆,許多物質易溶於水;④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人為因素: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②開礦、修路的基本建設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的廢土石隨意向河溝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4、生態建設措施:①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
5、解決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的措施:①加強計劃生育,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②把生態環境脆弱區的人口遷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③政府部門要大力宣傳,向農民提供糧食和補貼,使他們響應退耕號召,積極進行生態建設;④黃土高原在進行生態建設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多種經營,提高收入,解決黃土高原人多地少的問題。
(二)長江沿岸地區
1、地理位置和范圍: 長江沿江地帶東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東西綿延3000多千米;
2、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①地勢低平,以平原、丘陵為主;②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③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④自然資源豐富。
3、沿江地帶的紐帶和輻射作用
3、沿江地帶的城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以及以它們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區。
4、沿江地帶的工業:四大工業基地,四大「工業走廊」
5、生態環境及治理:
九、走向世界的中國
1、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2、 在世界中發展
Ⅱ 中考地理中重要的地圖有哪些
各個地區的地圖(地形,政區),氣候圖,中國的地形,政區圖,中國的季風區圖,干濕地區圖,四大地理區域圖,中國省級行政區輪廓
Ⅲ 地理中考考些什麼
考查內容
基本要求
地球與地圖(7分) 地球
和地球儀 (1)知道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含高、中、低緯度的劃分和東西半球、南北半球劃分),能識記重要的經緯線。
(2)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3)能說明地球自轉、公轉的特點及產生的地理現象。知道地球上的五帶劃分。
地圖 (1)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在生產生活中能合理選用地圖,獲取信息。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類型。
世界地理(6分) 海洋與陸地 (1)運用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能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氣候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能識別常用天氣符號。
(2)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3)使用氣溫、降水資料,能識別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並說出氣溫與降水的變化規律及所屬氣候類型。
居民 (1)知道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2)知道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認識大洲 知道亞洲在位置、范圍、自然環境、人口與經濟發展方面的概況。
認識區域 (1)知道東南亞、南亞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運用地圖說出東南亞、南亞的自然環境特點及主要資源的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
(2)知道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運用地圖說出它們的自然環境特點及經濟發展概況,重要旅遊資源的分布。
認識國家 (1)在地圖上指出日本、俄羅斯、美國、巴西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說出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並簡單說明其形成原因。
中國地理(7分) 疆域與人口 (1)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2)在我國政區圖上准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3)知道我國人口的分布概況,人口國策,以及少數民族的分布特徵。
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 (1)運用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徵。
(2)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影響因素。知道我國的主要災害性天氣。
(3)運用水系圖,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
(4)了解自然資源的分類。知道我國土地資源、水資源的主要特點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說出我國為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而建設的大型工程。
經濟發展 (1)說出我國農業的分布概況。
(2)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
(3)運用中國交通圖,說出我國的主要鐵路干線。
地理差異 知道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比較其南北兩側的自然地理差異。
認識區域 (1)說出長江流域、台灣省的位置、范圍,自然地理特徵和經濟發展特色,說明台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2)說出四川省的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概況。
Ⅳ 地理中考試卷一般大題都考哪些方面
要看你是在哪裡考試了
一般考地圖比例尺,等高線圖,世界地形,氣候和植被帶,世界海陸分布,然後世界各個區域的自然和社會經濟特徵比較突出的結合熱點問題,然後就中國地理落
Ⅳ 中考地理考試一般都出什麼地圖 有經驗的說下 還有生物都出什麼題型
我們這邊中考不出地理,我是教高中地理的,以前也帶過初中,初中地理題目一般很簡單回很基礎,答自然地理方面就是經緯網的判斷,等值線中等高線地形圖考察的比較多,世界地理方面要注意一些著名地點的地形輪廓,中國地理可能會考中國的區域輪廓,還有交通運輸的鐵路干線,尤其是「三橫六縱」要注意區別。恩,大致就是這些了。
Ⅵ 初中地理中考主要考中國部分的佔多少分我是新會區的
中國部分考的並不佔大多數分數,初中地理中考考三個部分,一是世界地理,主要與現在國際熱點有關系,我是去年考的,當時正好日本地震所以日本考了一道大題(我是濰坊的,不過各地出題應該都會找重要的國際事件),在中考前最好多看看新聞,再就是考中國地理,長江黃河還有山脈與鐵路線都是重點一般各地都會考,還有就是各個溫度帶,南方與北方都是不同的一般以產物區別,經常出選擇題有各地產物讓區別地區,這個綜合考查能力強,一般中考都愛考。還有考本土地理,也就是你所在的廣東新會區的地理知識一般佔10分考查一道大題或無大題2道選擇題,剩下的90分中國地理與世界地理基本平分,大題方面世界地理多,選擇題部分中國地理多,但總分呢應該差別不大。其實復習的時候一定要把很小一般不會注意到的也看看,我去年就是看了很多老師沒講的(當然是略看,腦中有點印象)所以才考了A,但還有幾條歐洲的河流沒注意到,給扣了分,老師說的一定要熟記,畢竟教了很多年有經驗,但老師沒說到的也要看,在離考試差不多3天的時候,把所有的課本從頭到尾都看一遍(做到在選擇題中出知道是不是題目要問,用排除法也有用啊)考完了我也就知道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預祝你考出好成績。
Ⅶ 中考地理一般考什麼
地球和地圖30%,世界地理30%,中國地理40% 想要考好的關鍵就是多做題,考試時細心一些
(基礎題80%,稍難題10%,難題10%)
Ⅷ 高考地理考綱中世界區域地理中考哪幾個國家
國家常考的八個,但現在已經沒有規定了,因為需要的案例教學。從一個國家的學習然後引深。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地圖是重要的
Ⅸ 對於中考地理地圖,如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形圖,要看到什麼程度才好具體看些什麼
你的問題太籠統了,挺難回答的。看地圖先看圖名、再看圖例最後看內圖,不過時間長了容前兩點可以忽略掉了。
考試時關於圖的問題很多,最經常出現的兩類問題是:
1、圖上具體的地理事物。比如世界地形圖:能分出七大洲四大洋,所有學過的主要山脈、河流、湖泊、重要海域、半島、島嶼、海峽、運河等都要准確指出位置。考試時讓填圖或寫出圖上數字代表的名稱,這些要記准,專用名詞不可有錯別字。
2、根據圖分析回答某些問題,最常見的如「據圖分析**地區的緯度(海陸)位置及優越性?」「讀地形圖分析該地區的地勢(地形)有何特點?可以發展什麼農業類型?」「該地區人口和城市分布有什麼特點?受哪些因素影響?」等等。這類問題不屬於死記硬背的問題,平時課堂上跟著老師認真分析,或讓老師專門給你講講這個專題,不難,一兩句話說不清我就不贅述了。
第二類問題在考試中的比重越來越高了。
Ⅹ 地理中考要點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要結合圖表把地圖或是地形圖放在自己的床頭,每天觀察一到兩遍,老師講課要努力記住老師的要點,順便把一些不重要的文字也要掃一眼,最重要的還是你要有對地理學的興趣,這樣你會事半好幾成功倍!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狀況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一門基礎學科&自然科學。地理分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還可分為地球地理和宇宙地理。包括各地的地形地貌、氣候、動植物分布、風土人情。 1.土地、山川等的環境形勢。今指全世界或一個地區的山川、氣候等自然環境及物產、交通、居民點等社會經濟因素的總的情況; 2.指研究地理的學科; 3.區域區劃; 4.地址; 5.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