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地理問題
A. 一些初中地理問題
氣溫的話要看常年平均氣溫與最高最低氣溫,還有就是持續時間。
降水就看年降水量與年降水量分布。
地形的影響倒是不大,但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氣候類型:高原山地關系。
B. 初中地理問題
1.分界線:亞洲與歐洲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
亞洲與大洋洲分界線——就是印尼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國家分界線(位於新幾內亞島,大致沿東經141度經線上)
亞洲與非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歐洲與非洲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
北美洲與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2。連接:蘇伊士運河——連接亞洲與非洲
巴拿馬運河——連接北美洲與南美洲
C. 初中地理問題!
1地處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地帶,地殼活動活躍。地勢高,空氣稀薄,太陽光受到的削弱輕。
2 無 二者之間劃=號
3 地處內陸,受陸地影響大,升溫快。地形為盆地,不易散熱。
D. 初中地理問題。。~
1。世界上最深的海溝:位於太平洋西側的馬里亞納海溝。
2。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北美五大湖的蘇必利爾湖
3。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位於非洲的尼羅河
4。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區:南極洲
5。世界上石油最豐富的地區:波斯灣沿岸(中東地區)
6。今天:日本
知識力量大無比:科威特
香花:芬蘭
品質優秀:德意志
水陸各半:海地
華麗之都:美國
1.西藏來的明明對小華說,珠穆朗瑪峰只有4000多米高。可小華的老師說過,應該是8844,米。明明說的是真么嗎?
西藏來的明明對小華說,珠穆朗瑪峰只有4000多米高。是因為珠穆朗瑪峰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所以小明說得有道理。高度指的是相對高度。
2.晶晶對小芳說,日本人居住在用毛竹為主要原料的屋子裡,尖尖的屋頂坡度很大,房屋地面粒表面有一段距離。這是真的嗎?
假的,
毛竹為原料坡度大的房子建在日本的觀點是正確的,
因為日本為屬於季風性氣候夏季降水多冬季受冬季風的影響降由日本海來水汽形成降水坡度因該大,並且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是多火山地震的國家毛竹的抗震性強。
但房子建的離地面是我國的雲南的高腳屋原因防濕0防抵禦與野獸(建在濕熱地區)
3.澳大利亞的羊兒喝的水是井裡冒出來的,是真的嗎?
真的,澳大利亞的大自流盆地中間海拔低兩邊高形成自流
4.小剛告訴同學們,長大以後,他要造個房子,四面都朝南。小強說:「在南極點造房子不就行了!~」這是真的嗎?
假的,南極點上的方向均為北而北極點的方向均為南
E. 初中的地理問題
2007:春分:2006年3月21日 02:25時
2008:春分:2007年3月21日 08:10時
2009:春分:2008年3月20日 14:01時
2007:夏至:2006年6月21日 20:22時
2008:夏至:2007年6月22日 02:05時
2009:夏至:2008年6月21日 07:58時
2007:秋分:2006年9月23日 11:57時
2008:秋分:2007年9月23日 17:43時
2009:秋分:2008年9月22日 23:36時
2007:冬至:2006年12月22日 08:23時
2008:冬至:2007年12月22日 14:12時
2009:冬至:2008年12月21日 20:05時
對不起,我打錯了。
F. 初中地理問題.
1、B
A甲路線比乙短;B你可以把兩個緯線圈看成兩個平面,這兩內平面式平行的,裡面的容線當然也平行;C沿緯線走方向一直向東,沿經線繞圈方向才會改變;D南緯70在南極圈裡了,哪還有四季啊。
2、B
兩人無論沿哪條經線2向南前進,最終都將到達最南的南極點(在走就是往北走了),他們的距離在赤道最大,在極點最小。(你可以找個桔子比劃一下)
3、D
和上題一樣,最北就到北極點,從北極點無論往南飛都是往南飛。
4、太湖平原適合外向型產業(外向型農業)只要是位置氣候技術等原因。
G. 初中地理問題
太陽直射物體形成的陰影是隨著太陽直射點變化的。
H. 初中地理問題
(1)東南亞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23°)和南緯10°之間,地處(熱)帶,全年高溫,受海洋影響專,降水屬(豐沛)。
(2)從河流的流向看,中南半島的地勢特徵為(北)高(南)低,河流與河流之間,大多為山地所隔,具有山、河(縱列)分布的特點。
(3)從首都的分布看,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的三角洲地區。
(4)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是(寮國)。
I. 學生初中地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問題的遷移能力非常欠缺。
2、地理圖文轉換能力欠缺,找不出分析解決問題的銜接點。
3、對地理現象或成因的敘述不規范或者是抓不住問題的關鍵點所在。
教學建議:
1、仍然要以雙基為本,把握教學的主方向。新課標強調注重過程與方法,但是並不等於否定了對基礎知識的重視。為此,重點應該抓住以下幾個方面的主幹知識,並重視地理原理的教學:一是夯實基礎知識,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重在理解;二是准確把握主幹知識體系,以干帶支,重在貫通;三是對重點知識進行系統整理,既要挖掘知識間的橫向聯系,又要透視知識間的縱向聯系,構建知識體系框架,重在運用;四是有針對性地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增強知識的遷移性,重在智能訓練。
2、理論聯系實際,強化知識應用能力的訓練。學是為了用,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在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學習的基礎上,應聯系實際問題,有意識地強化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的應用能力訓練。
3、重視區域,強化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區域性是地理學科的特點之一,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考察一直是我們對學生地理能力要求的主導方向。比如,有注記的經緯網地圖、局部政區圖、局部地形河流等的分布圖等等。要教會學生如何讀取和應用圖中的有效信息,藉助平時建立的空間概念,及時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後准確定位。如中考題中選擇題的第9小題,有效的信息就是那三條不同走向的山脈,根據山脈的名稱和位置,可以定位甲是位於柴達木盆地,結合我們所了解的本區域的物產情況即可選出正確的答案。再如:第10小題,可以藉助的有效信息是黃河的流向和圖中的山脈,定位於這是山西省。第12小題可以藉助的有效信息是黃河、2條山脈的走向或者是省區的輪廓等定位於此山是天山山脈。第二卷的第四大題可以藉助國界線和輪廓形狀先定出大致區域,再根據圖中提供的山脈、鐵路和礦產等進一步准確定位。
4、根據教材的內容適時把地理的熱點和焦點有度地融入課堂教學中。不要單純地為熱點、焦點而偏離了我們的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
熱點、焦點問題的最終落腳點還是地理知識與地理能力的考察,所以我們在復習的時候要注意將熱點、焦點問題回歸到教材,從中找出相關的地理素材,用地理學科的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重大社會問題及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5、挖掘潛能,重視學法指導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這個方面我以前說的比較多,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在提倡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活動的今天,我們必須對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一個全面而客觀的認識。學習者通過信息技術很容易獲得顯性知識,而隱性知識的獲取與生成則需要學習者內在知識的積累,積極地思考、綜合和創新等,很難被學習者直接獲得和掌握。這就需要發揮我們教師的作用,通過學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積極地思維、合理的創新、有效地綜合,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取並生成隱性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教師只有了解了現代學習方式的主要特徵,才能明確在哪一個環節上應該關注哪一點。那麼現代學習方式的主要特徵是什
J. 初中 2條地理問題
1.因為20
°W和160°E
這兩條經線將地球劃分為東西兩個半球,而20°W以東和160°E以西為東半球,所以東半球中間的經線度數是70°E
;
2.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B點地理坐標為:(10°E,10°S),C點地理坐標為(170°E,50°S),所以說B點位於C點的西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