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初中政治歷史地理課程的整合

初中政治歷史地理課程的整合

發布時間: 2021-03-08 11:19:03

㈠ 歷史地理政治可以只學高中的不學初中的嗎

一、初中文綜和高中文綜區別:初中文綜都是一些很基本的知識,高中文綜裡面的知識都是在初中的基礎上理解的深度提高了。
二、如果只學高中的文綜考試大概能得多少分?高中的文綜知識是建立在初中文綜知識的基礎上的,高中文綜課本上的知識很多在初中都學習過,但是知識深度加深了。
以我的經驗來說,歷史、政治如果不學習初中的,問題不大,關聯性比較小。地理是一定要學習初中的,之前我都是將初一到初三的地理書訂成一大本來復習的,地理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也會給大家理一遍初中的知識,但是關鍵靠自己復習。
考試能考多少分我告訴不了你,我只能告訴你地理關聯性大,政治和歷史不學習初中的影響不大。
三、史地理政治分別主要記住哪些知識點
這個一般你要記住課程的大綱,然後記一下黑色字體部分的文字,最後重要的細節知識點或者說是術語你也要記住,舉政治課本中的例子說明下: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

㈡ 在高中,把政治歷史地理結合在一起對學習有什麼好處

相讓學生全面發展,樣樣精通

㈢ 政治歷史地理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的啊初一初二還是初三

政治就是思想品德。。。預備開始就有了。地理是預備開始,初二結業考。歷史是初一開始,分為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完四本後結業考。只有政治是到初三的。。。

㈣ 想去初中教歷史、地理、政治這三門課當中的任何一門課,請問要學什麼專業

學校肯定抄是師范教育類的。
學習過程襲中,文科類。大部分的師范類學校會嚴格將這3個科目區別開來。(如歷史系,地理系。政治系。)不排除個別院校會以文綜形式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學科之間的交集。要看你報志願時候的首選。
當老師過程中的說法就比較多了,按照正常程序是學校需要科目的教師招聘什麼科目的教師,任教什麼科目的教師。但是如果你比較有"辦法"的話.那就不一樣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㈤ 求教哪裡有初中全部課程(包括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政治歷史地理等)可以在手機上學習的

在手機上下載一個網路文庫就都有了

㈥ 怎樣學好初中的歷史地理生物和政治啊

不管是哪個科目,學習分為兩個環節,反復行之必能學好;那兩個環節呢?就是「學」和「習」;學就是弄懂課本基本知識的過程,高一點境界的話,那得把課本內容按章為單位整理濃縮成為一個提綱,假如你能按照提綱回憶起相關的內容,那基本過關了。學的另一種方式就是以章為單位,每一個知識點設計一個問題,該問題的答案就是這個知識點,比如初中生物第一章第一節就有個知識點是學生物的特徵,共有八點如需要營養、對外界刺激有反應、需要排泄廢物等等,為了記憶這個知識點,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問題:生物都有哪些特徵?或生物有什麼共同特徵?或者「生物有哪八點特徵」等等,針對每個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設置一個問題,這個過程不可馬虎,因為我們在分析、整理、設計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最投入的學習過程,而看所列問題嘗試回憶相關內容就是簡單的復習鞏固過程,必須重視列提綱或者設計問題的過程,再次提醒,必須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地完成這個過程。
當你看著提綱或者問題集,基本能回憶相關內容的話,恭喜,第一個環節你完成了,接下來就是「習」這個環節。學習中的習,意思就是練習,意思就是讓你去做練習,讓你刷題。
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及練習算是「習」的環節嗎?當然算,但想學好、達到學霸的境界,單考老師布置的這些題量,遠遠不夠,尤其是教育當局不解教育規律,一味強壓「教育減負」,很多老師都不敢布置「優秀學生」該做的題量,想學好任一科目,得另外給你自己做更多數量的練習題,在練習題中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
問題是,自己私下完成的這么多的練習題,做完了需要一個長者來幫忙批改,否則,不知對錯,如何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若何發現自己基礎知識缺陷?若是完成練習而不知對錯,不能根據錯題來展開針對性的復習,那「習」這個環節,不算完成,怎麼才能完美地完成「習」這個環節呢?有個網站,能很好的幫助你。這個網站叫做學霸訓練系統。
學霸訓練系統內置有100多萬道題目,都是歷年單元考試、期中期末考試、以及中考、高考卷裡面的題目,就是行業里說的「真題」,學霸訓練系統按照課本的章節來錄入題目,專門用來考察某章內容你是否過關的,他檢查的方式有「課後習題」「強化訓練」「模擬考試」「正式考試」四種考核方式,不管你選擇哪種方式,當你完成了試卷,提交之後,系統自動批改試卷,立刻給你打出考核的成績分數,而且你所有做錯的題目自動歸集為「錯題本」,那麼錯題本里每一道題目所對應的知識點,就是你尚未過關的內容了,你就可以展開有針對性地去復習鞏固和提高了,反復自我檢查多次,直至出現多次滿分的情況,才勉強算是完成了「習」這個環節。
以後每隔一段時間,則來一次學和習,減少遺忘,這樣,你必定能學好它。此方法尤其適用於記憶性的科目,理科也能行,只是設計問題需要更高的思維分析及提煉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需要更強的閱讀、理解、提煉知識點的能力。
學霸訓練系統,可以微信搜索關注「學霸訓練系統」,裡面有app下載

㈦ 初中歷史、生物、政治、地理,各科課外學習的網站,內容盡量豐富些,推薦幾個好的

可以推薦你去菁優網,這個是針對數理化的課程的,但是裡面什麼試題都有,很不錯

㈧ 談談你是如何進行教材的整合和取捨的 初中歷史

如何科學合理地把握初中歷史教科書

歷史教科書是歷史課程資源的核心,在歷史教學中處於最基礎的地位。歷史教師所持的教材觀、處理教材的能力、處理教材的方式等,都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這就意味著,教師過去翻開教材就開始講,嚴格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面面俱到地教學的情況已成過去;所以新的歷史課程改革給歷史教師帶來的嚴峻挑戰之一,就是真正擺脫「教教材」的模式,思考怎樣去依據課標、依託教材,大膽合理的對教材內容在宏觀上進行整合和整體設計,微觀上適當的進行取捨,引領學生實現對課本的超越。

一、高屋建瓴把握教材

(一)把握主題立意

根據《歷史課程標准》要求,新教材以「主題」形式呈現教學內容,領會和把握教材,必須領會和把握各個主題的主旨,只有這樣才能把本主題的眾多內容統率起來。各主題的主旨往往有深邃的含義,需要我們多層次多角度去認識,其中尤需注意的是兩點:一是主題標題的含義,二是各課是如何闡釋主題主旨的。如第六主題為「繁榮和開放的社會」。該主題的主旨是,從「繁榮」、「開放」以及二者相互關系的視角講述隋朝和唐朝的歷史,「再現」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段。為此,本主題安排了以下內容:描述開皇、貞觀、開元時代的繁榮(第1、2、3課),描述對內開放(第5課)和對外開放(第6課),說明科舉制度為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提供了人才資源的保證(第4課),描述隋唐文化的繁榮及其成果(第7、8課)。

(二)把握各課內容

新教材各主題下設「課」,各「課」下設若干「子目」。教師應在課與《標准》、課與主題、課與課,課內各子目的聯系中去把握各課教材的內容。

1、依據主題內各課聯系,明確各課地位,把握各課內容。如《開元盛世》和《輝煌的隋唐文化》講述的都是隋唐時期的盛世景象,只不過角度不同,一課是從經濟的角度講,一課是從文化的角度說。

2、依據課內聯系把握各課內容

(1)依據課名和子目,把握本課中心。《貞觀之治》一課中心自然是「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及出現的原因。

(2)依據子目之間的關系把握本課內容。《科舉制的創立》一課,依次講述的是科舉制的誕生、完善(過程)、影響。

(3)依據課文和插圖把握本課重點。插圖多是圍繞重點設計的,《遼、北宋、西夏形勢》、《金、南宋對峙形勢》、《岳飛像》是《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一課的重點。

二、實事求是整合教材

1.緊扣課標,合理取捨

歷史教科書是歷史教學的主要素材,但沒有完美的教科書。由於學生不同、環境不同、教學目標不同,任何教科書都有改變和調整的餘地。因此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依據課標、依託教材,借鑒教學參考資料的合理成分,根據自己和學生的特點大膽合理地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創造性地編制教學方案。對於那些《課程標准》不作要求的、內容比較簡單的、不利於教學整體設計的教材內容,或者少講,或者不講,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閱讀(如五代十國、北宋與西夏的關系);對於那些學生不好理解又是《課程標准》要求的內容,教師就要增設背景材料,輔助學生學習(《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血染盧溝橋」一目和「南京大屠殺」 一目之間跨度大、跳躍性強,補充淞滬會戰內容)。整合教材即知識整合,這樣處理完教材後知識完整,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克服教材內容雜亂的不足。

2.注重基礎,貼近時代

教材內容跨度大、跳躍性強,涉及的知識面廣。哪些要詳細講、哪些略講,哪些不講?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切忌降低或過分拔高課程難度和拓展課程內容,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科書的知識點多,如果要求學生全部掌握,既增加學生負擔,也不符合課改的要求。課堂教學內容應該豐富,而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應該少而精。

3.細節的整合和舍棄

紛雜的歷史事件中,學生不易理出頭緒。因此對於復雜的歷史過程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將其條理化、清晰化。教師對於教材可以根據自己教學的實際需要進行有效的整合和舍棄,也可以重新編排教材內容上課。

三、精雕細琢,合理運用

教科書採取課題體,每課由主幹系統和輔助系統兩部分組成。主幹系統由課題、宋體字正文和楷體字閱讀課文構成。輔助系統由導入框、文獻資料、圖畫(含歷史地圖)、動腦筋、練一練、活動與探究、自由閱讀卡構成。

(一)如何使用課前提示

1、可作為導語。導語是講授新課的第一個重要環節,有如戲劇中的「序幕」,一開始就能立即抓住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興趣。而新教材的課前提示往往是根據學生求知慾旺盛和好奇的心理特點,精心編擬了許多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懸念,使學生產生對知識的關切和渴望。如《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一課的課前提示:……「契丹是怎樣興起的?宋朝又是怎樣建立的?為什麼稱這個時期為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這樣的課前提示簡直就是准備好的設疑、懸念導入,類似的課前提示幾乎每課都有,教師在設計導語時可以適時採用。

2、可作為教學提綱或作為指導學生自學的閱讀提綱。新教材的課前提示本身就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它揭示了本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基本線索,為教師准備好了本課的教學提綱。對學生來說,一打開課本,首先看到的是語言精煉生動、又富於啟發性的課前提示,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起來,學生可帶著課前提示中的問題一步步進入歷史知識的王國。根據「開元盛世是怎樣取得的?」的提示引導學生閱讀「開元盛世」一目,「當時社會又繁盛到何種景象呢?」的提示可引導學生閱讀「盛世經濟的繁榮」一目。就這樣學生依據課前提示中的問題,一個一個地去尋覓答案,就會了解這一課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線索。

3、指出了重點、難點。大部分課前提示往往是圍繞本課重點、難點提出要思考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本課重點、難點,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如「隋煬帝專為看瓊花開通大運河的說法對不對?大運河對我國歷史發展有什麼重要作用?」就是本課的重點,而「隋朝為什麼能完成這樣大的工程?」則是本課的難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圍繞導入框中的問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4、可作為課後小結的依據。結尾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是不可忽視的最後環節。好的結尾可以使知識得以概括、深化,使整個課堂教學結構嚴密、緊湊、和諧、完善。第14課《匈奴的興起和漢朝的和戰》的導入框引用了董必武的詩句「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見識高。」如果在教學中把董老的詩放在昭君出塞後的小結部分來講,說明古人和今人對這件事都給予了很高評價,這樣就顯得自然順暢了。

總之,新教材的課前提示有利於教和學,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前提示的功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二)如何處理正文和小字

歷史新教材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富有彈性。它採用大小字結合編排的方式,其中大字言簡意賅,簡明扼要,是全課的骨架,深入淺出地勾勒出歷史發展的脈絡和特徵,使學生對這一階段的重要歷史人物、現象、事件有一個初步的、輪廓式的了解,是教師必講、學生必學的內容;小字則豐富活潑、具體形象,是一課的血與肉,在教學中不作要求,由教師自行掌握。這使教學要求層次更加鮮明了。(「大字」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得出相應結論,「小字」激發學生興趣。)那麼,怎樣去把握並恰當處理好大小字的關系呢?我以為,應該在有利於實現教學目標的原則下,在保證大字教學的基礎上,將小字內容有選擇地揉進教學、以實現大小字的交融統一。在《「和同為一家」》一課中,「大字」寫「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只有四句話:但這一句話包括時間、地點、人物、過程、意義等知識構成要素,需要學生精讀,老師也可以精講。但如果教材僅寫這幾句話,就太枯燥了,所以還寫了一段「小字」,具體記敘文成公主的事跡,數字為「大字」的幾倍。大小字結合這一目教材就因為有骨架有血肉而豐滿起來。但小字一段由學生閱讀,教師不必再講述或補了.利用小字內容有助於強化重點、突出主題,如岳飛的事跡的小字對大字具有很好的解釋和補充作用。

(三)圖像和文獻資料

圖像豐富是本教材的特點之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教材文字,還要注意圖像的利用。很多語言難以描述的歷史現象,看了圖一目瞭然。運用圖像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抓住重點圖像。由於各課的圖都不止一幅,不抓重點會分散學生的注意。教師應從每課的圖中,選出二三幅作為重點,要求學生重點識讀。如第一課有各種圖5幅,而重點應是「隋朝大運河示意圖」;第九課有圖8幅,重點應是《對峙》、岳飛圖像。

2、引導學生對重點圖像進行「解讀」。「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此話適用於讀圖,要看門道就要對圖進行「解圖」。如在《大變革的時代》一課思考題中的「牛尊」:「牛的鼻上套一圈環,說明牛已被用來幹活。」這就解讀了「牛」與「牛耕」的關系,教師可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對其他各課的重點圖像進行類似的解讀.主要方法:(1)描繪法。《趙州橋》橋型優美,結構新穎,很像古人所說,如出雲初月,雨後彩虹。可用明人祝萬祉詩「百尺高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雲霄」等句子,增強這一古建築的藝術感染力。(2)聯想法。講《焚掠後的圓明園殘跡》時,可以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進行想像,一方面,雖然只是殘磚斷瓦,但仍然可以想像圓明園曾經的輝煌。另一方面,它也是西方侵略者野蠻摧殘人類文化的見證,又是文明古國「落後就會挨打」的證明。 聯想法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想像力。 (3)啟發法。歷史插圖能使比較抽象的史實事因或史事意義具體起來。如對閻立本的《步輦圖》演示,可組織討論以下問題,從而啟發學生理解唐初對少數民族的開明政策和唐蕃之間的友好關系。①坐在步輦上的人是誰?②為什麼唐太宗要接見吐蕃的使者?③從這幅圖中可以反映出哪些社會現實?試舉例說明。

(四)動腦筋

對於教師來說,此欄目要注意兩點:第一、備課一定要備「動腦筋」,對發散思維強的題目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盡可能設想學生可能做出多個答案。對此,教師用書上一般都作了提示,可供參考。第二、對學生的答案,不要輕易說「不」。凡是有一點道理的,老師都應肯定或鼓勵。一時弄不清楚的,老師可指出這也是一種看法,對與不對,可以繼續研究。輕易否定,往往會使自己被動。但對學生也不能無原則的「捧」,對明顯的錯誤也應指出,不過態度一定要謙和,切忌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五)練一練: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題,檢驗自己對本課核心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是必做的內容。
(六)自由閱讀卡和活動與探究

自由閱讀卡:可視為補充的閱讀材料,要求接近於課文中的「小字」,但更強調由學生自主閱讀。活動與探究:有1—3項,可任選。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因校因班因人制宜。

總之,教材的把握對於上好每一堂課都至關重要。只要我們加強理論學習、更新觀念、勇於實踐、不斷創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會是一個更廣闊的施展教學才華的舞台。

㈨ 初中階段思想品德,歷史,地理所學的內容中,有很多知識點直接關聯,請你從已學過的內容中梳理知識點

只要你的語文、化學等一樣,其關聯的性質與物理、歷史、英語這幾門課沒有落下。

初中地理和高一的地理結合不大,二是你上課完全就不聽,這三門課不是你上課完全聽不懂、生物、生物這三門課地理,那完全是可以用做夢的時間就可以趕上的。
歷史與生物那是有關聯的,都是深化、歷史,所以說完全不用擔心、數學,至於地理、理化。相反,高一地理應該是天體地理。
地理和生物的話,還蠻重要的,初中的都是基礎性知識,歷史還好,有點關系的初中的差不多是屬於鋪墊,打基礎的
歷史這一門學科分為兩條線索:一個是空間線索,一個是時間線索,那麼空間線索,就需要你有最基礎的地理知識做後盾。舉個例子:中國期的原始人類是雲南元謀人;北京人;浙江河姆渡人;山西半坡人等,他們大多都生活在大河大江流域,位於地勢的第二,三階梯,其原因就是沿岸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水源充足,氣候適宜,有利於人類發展。你說歷史地理兩者有沒有聯系呢?
其實是有關聯的,比如地理地圖不熟悉不光會影響你的地理成績,也會影響你的歷史成績;歷史高中是初中的深化,基礎弱會影響你對高中教材的理解。不是必須得上輔導班,可以先自學看看最基礎的知識,必須得先入門 ,然後再決定上不上輔導班,要不然貿然上輔導班,萬一不適合,就會浪費你的金錢和時間。不是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