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可燃冰
1. 首次發現可燃冰在哪個海域
我國南海海域首次發現裸露「可燃冰」。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在2017年9月22日發布消息,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關鍵區域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支持下,科學家首次在我國南海海域發現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日前,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執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關鍵區域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的航次中,船上搭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攜帶我國自主研發的拉曼光譜探針,在我國南海海域首次發現了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並證實其為天然氣水合物。
(1)高中地理可燃冰擴展閱讀:
據了解,「科學」號共在我國南海海域發現兩個存在裸露天然氣水合物的站點,水深約1100米。一個站點分布在冷泉化能極端生物群落中,動態合成並分解的天然氣水合物可以為深海冷泉化能極端生命提供甲烷和硫化氫等能量源;
另一個天然氣水合物站點位於一個活動冷泉噴口的內壁,這也是在我國南海海域首次發現正在噴發的深海冷泉噴口。
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一般分布在深海沉積物或者大陸永久凍土中,而裸露在海底表面的天然氣水合物則需要大量的深海冷泉流體作為氣源,因此極難存在,在全球也鮮有報道,是研究天然氣水合物形成、分解、成藏以及和海洋環境相互作用機制的極佳天然實驗場。
2. 可燃冰為什麼多形成於海溝附近的沉積岩 高中地理
因為可燃冰形成條件的需要。
在海溝附近壓力大,所以才會在此形成。
3. 可燃冰是什麼
可燃來冰是天然氣水合物,源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可燃冰是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H₄·nH₂O。
天然氣水合物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或者「固體瓦斯」和「汽冰」。
可燃冰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島嶼的斜坡地帶、活動和被動大陸邊緣的隆起處、極地大陸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內陸湖的深水環境。
天然氣水合物燃燒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1立方米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開采時只需將固體的「天然氣水合物」升溫減壓就可釋放出大量的甲烷氣體。
天然氣水合物在海洋淺水生態圈,通常出現於深層的沉澱物結構中,或是在海床處露出。甲烷氣水包合物據推測是因地理斷層深處的氣體遷移,以及沉澱、結晶等作用,於上升的氣體流與海洋深處的冷水接觸所形成。
4. 可燃冰與天然氣的區別
一、物質不同
1、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有機化合物,化學式。即可燃冰,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
2、天然氣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氣體,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種自然過程形成的氣體(包括油田氣、氣田氣、泥火山氣、煤層氣和生物生成氣等)。
二、理化性質不同
1、天然氣水合物
天然氣水合物燃燒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1立方米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開采時只需將固體的「天然氣水合物」升溫減壓就可釋放出大量的甲烷氣體。
天然氣水合物在海洋淺水生態圈,通常出現於深層的沉澱物結構中,或是在海床處露出。甲烷氣水包合物據推測是因地理斷層深處的氣體遷移,以及沉澱、結晶等作用,於上升的氣體流與海洋深處的冷水接觸所形成。
2、天然氣
天然氣是存在於地下岩石儲集層中以烴為主體的混合氣體的統稱,比重約0.65,比空氣輕,具有無色、無味、無毒之特性。
天然氣主要成分烷烴,其中甲烷占絕大多數,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有硫化氫、二氧化碳、氮和水氣和少量一氧化碳及微量的稀有氣體,如氦和氬等。天然氣在送到最終用戶之前,為助於泄漏檢測,還要用硫醇、四氫噻吩等來給天然氣添加氣味。
三、危害不同
1、天然氣水合物
天然氣水合物在給人類帶來新的能源前景的同時,對人類生存環境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天然氣水合物中的甲烷,其溫室效應為CO₂的20倍,而全球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中的甲烷總量約為地球大氣中甲烷總量的3000倍,若有不慎,讓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中的甲烷氣逃逸到大氣中去,將產生無法想像的後果。
而且固結在海底沉積物中的水合物,一旦條件變化使甲烷氣從水合物中釋出,還會改變沉積物的物理性質,極大地降低海底沉積物的工程力學特性,使海底軟化,出現大規模的海底滑坡,毀壞海底工程設施,如:海底輸電或通訊電纜和海洋石油鑽井平台等。
2、天然氣
天然氣在空氣中含量達到一定程度後會使人窒息。天然氣不像一氧化碳那樣具有毒性,它本質上是對人體無害的。不過如果天然氣處於高濃度的狀態,並使空氣中的氧氣不足以維持生命的話,還是會致人死亡的,畢竟天然氣不能用於人類呼吸。作為燃料,天然氣也會因發生爆炸而造成傷亡。
5. 什麼是「可燃冰」
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 Hydrate)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專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屬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象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或者「固體瓦斯」和「氣冰」。
6. 關於可燃冰的一道高中化學題
2.可燃冰在常溫常壓下可能放出甲烷
7. 可燃冰熱值
同等條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達到煤氣的數十倍,說明「可燃冰」的熱值很大。
1kg煤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Q放=mq=1kg×4.2×l07J/kg=4.2×l07J
1kg「可燃冰」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Q放′=Q放×10=4.2×107J×10=4.2×l08J
天然氣水合物燃燒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1立方米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開采時只需將固體的「天然氣水合物」升溫減壓就可釋放出大量的甲烷氣體。
天然氣水合物在海洋淺水生態圈,通常出現於深層的沉澱物結構中,或是在海床處露出。甲烷氣水包合物據推測是因地理斷層深處的氣體遷移,以及沉澱、結晶等作用,於上升的氣體流與海洋深處的冷水接觸所形成。
(7)高中地理可燃冰擴展閱讀:
在高壓下,甲烷氣水包合物在 18 °C 的溫度下仍能維持穩定。一般的甲烷氣水化合物組成為 1摩爾的甲烷及每 5.75 摩爾的水,然而這個比例取決於多少的甲烷分子「嵌入」水晶格各種不同的包覆結構中。一升的甲烷氣水包合物固體,在標准狀況下,平均包含 168 升的甲烷氣體。
天然氣水合物從物理性質來看,天然氣水合物的密度接近並稍低於冰的密度,剪切系數、電解常數和熱傳導率均低於冰。天然氣水合物的聲波傳播速度明顯高於含氣沉積物和飽和水沉積物,中子孔隙度低於飽和水沉積物,這些差別是物探方法識別天然氣水合物的理論基礎。此外,天然氣水合物的毛細管孔隙壓力較高。
8. 地理試題,為什麼沒有大力開采可生冰
什麼是「可生冰」?是「可燃冰」吧?
可燃冰分為海相和陸相兩種,目前人們關版注的基權本是海相的,即生成於深海底部的「固態天然氣水合物」。這東西是在深海底部的高壓下,天然氣與水結合形成的類似於冰的固態物質,當壓力下降時,其中的天然氣氣化,成為可燃性氣體。
可燃冰在海底廣泛存在,但要開采它可不容易。既然它是在深海極高的壓力下形成的,那麼把它們收集起來,再運到海面時,壓力下降了,其中的天然氣就氣化了,怎麼保存呢?要在常壓下保持可燃冰的固態形式,需要高壓容器。但如何把海底開採的可燃冰在保質高壓的條件下放到壓力容器中呢?目前技術水平還沒有達到大規模開採的程度。
對於陸地上存在的可燃冰,相對來說開采起來要容易些。但一是現在發現的陸相可燃冰儲量並不大,很快就能開采完。二是陸相可燃冰就在自己的地底下,什麼時候開采都行,何必著急呢?何況現在能源並不是太緊缺,還沒必要大規模開采陸相可燃冰。
這就是目前還沒有大力開采可燃冰的原因。
9.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子和烴類氣體分子(主要是甲烷)。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有機化合物,化學式CH₄。即可燃冰,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
可燃冰的主要形成方式分別是生物形成、熱形成和非生物三種。可燃冰並不是冰,而是一種存在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
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白色結晶物質,因其外觀看起來像冰塊兒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被稱作「可燃冰」,其學名應該叫做天然氣水合物,又稱「籠形包合物」。
(9)高中地理可燃冰擴展閱讀
不管是哪種形式,可燃冰的形成必須滿足三個基本條件,且缺一不可。第一,溫度不能太高(在0℃~10℃之間),如果溫度高於20℃,它就會「煙消雲散」;第二,壓強要足夠大,但不需要太大,在0℃時,30個大氣壓以上就可以生成;第三,要有甲烷等氣源。
一旦溫度升高或壓強降低,甲烷就會逸出,固體水合物便趨於崩解。因此,受可燃冰特殊的性質以及形成所需條件的限制,可燃冰只分布於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單元內。
就目前科學家的發現而言,絕大部分的可燃冰分布在洋底。據估計,陸地(極地冰川凍土帶和冰雪高山凍結岩)27%和海洋90%的地區,具有形成可燃冰的有利條件。
在標准狀況下,可燃冰燃燒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因而科學家們把可燃冰稱作「屬於未來的清潔新能源」。而且因其儲量豐富,全球儲量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因而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
目前,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進行「可燃冰」的研究與調查勘探,最近兩年開采試驗取得較大進展。我國計劃於2015年在中國海域實施天然氣水合物的鑽探工程,將有力推動中國可燃冰的勘探與開發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