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引潮力高中地理

引潮力高中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3-07 19:42:52

① 江河為什麼會有漲潮與退潮

月球引力和離心力的合力是引起海水漲落的引潮力。地潮、海潮和氣潮的原動力都是日、月對地版球各處引力不同而引權起的,三者之間互有影響。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陽近,月球與太陽引潮力之比為11:5,對海洋而言,太陰潮比太陽潮顯著。

看圖片。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無論如何海水不會離地球太遠,因此你可以將海水看成一圈很有彈性的橡膠。當這塊「橡膠」一端被引力牽扯,另一端也會有反應。

1.月球引力方向與太陽引力方向相同,地球上就產生大潮。

2.月球引力方向與太陽引力方向呈直角,地球上就產生小潮。

3.月球引力方向與太陽引力方向相反,地球上也產生大潮。

4.同2

高中地理:什麼是洋流

洋流又稱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運動外,海水沿一定途徑的大規模流動.引起海流運動的因素可以是風,也可以是熱鹽效應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勻性.前者表現為作用於海面的風應力,後者表現為海水中的水平壓強梯度力.加上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便造成海水既有水平流動,又有鉛直流動.由於海岸和海底的阻擋和摩擦作用,海流在近海岸和接近海底處的表現,和在開闊海洋上有很大的差別.
根據洋流形成的主導因素,可將洋流分為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三種類型.
①在盛行風吹拂下,表層海水沿著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流動,這樣形成的洋流稱為風海流.(世界上的洋流大多數是風海流)
②不同的海域因海水的溫度和鹽度不同,導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動,稱為密度流.
③由風力和密度差異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區海平面降低,相鄰海區的海水流過來進行補充,這樣形成的洋流叫做補償流.補償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補償流又分為上升流和下降流.例如:秘魯附近海區存在明顯上升流.
大氣運動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也會對洋流方向產生一定影響.

③ 高中地理復習題

為什麼我們總是看到月亮的同一面?
因為它一直對著你啊!
為什麼一直對著地球啊!
因為它自轉一周和公轉一周用的時間相同啊!

④ 一道高一地理題為什麼望月和朔月出現時會引起大潮

漲潮原因是近月點的海水被月亮的引潮力吸上來,兩邊的海水為了保持平衡,就向被版吸海水權
及其對應點(地球的對面)流去,造成近日點及對面相應的一方漲潮,兩邊退潮。月亮引潮力
是潮汐發生的主要原因
月球離地球最遠/最近,對地球上的水體引力最大/最小。

⑤ 高中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

引力是質量的固有本質之一。每一個物體必然與另一個物體互相吸引。盡管引力的本質還有待於確定,但人們早已覺察到了它的存在和作用。接近地球的物體,無一例外地被吸引朝向地球質量的中心。因為在地球表面上的任何物體,與地球本身的質量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地球並非一個靜止的球體,它所具有的復雜運動形式,使得原來所具有的引力產生了某些變化。因為在這個轉動球體上的各種物體,都有一個保持它們自己作直線運動的傾向。於是地球自轉時的離心效應就產生了,其結果是一個與引力方向相反的力也同時發揮著作用,特別在靠近赤道的地方更是如此。因此,作為共同使用的名詞——重力,這實際上是被這個離心力和其它較小的有關效應所減小了的凈引力。我們已經知道這樣一種事實,一個物體在極地重189磅時,拿到赤道僅僅重188磅。

假如地球表面完全為自由流動的液態水所覆蓋,那麼這種液體水的表面呈現一個扁球體,在兩極稍平,而在赤道膨脹,這在前邊已經作了簡要的敘述。這個理想的形狀,稱為地球體,它將完美地同全部的重力、轉動力相平衡。

牛頓定律對於引力的表達是重力遵循的基礎。眾所周知,該定律的基本表述為:m1與m2這兩個質點之間的引力,正比於二者質量的乘積,反比於這兩個質點中心之間距離的平方,即

如果說此處的F為作用在m2上的力,那麼R1為從m1指向m2的單位向量,r是m1與m2之間的距離,而A是萬有引力常數。加上負號表示著力是互相吸引的。

很明顯,引力是存在於自然界中強度最小的相互作用力。最近還發現,A的數值也不是常數,而是隨著時間有緩慢的減少。它的這種變化,是由許多原因造成的,其中之一被認為是由於地球半徑隨著時間而增加,這樣反過來,又必將對地球的發展歷史帶來深刻的影響。可是,所得出的A值變化速率是如此之小,以至於它在整個地球演化過程中,即在幾十億年的時間內,其變化速率只大約為1%,所以在實際應用上並無什麼真正的價值。

由於地球(假定為m1)這個巨大質量的存在,使得m2所產生的加速度,稱做重力加速度。它最早是被伽利略在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上測定的。在地球表面上這個數值一般定為980厘米/秒2,通常又將1厘米/秒2稱為「伽」(gal),用以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重力場是守恆的,也就是說在重力場中,移動一個物體所做的功,獨立於它所經過的路徑,而僅僅取決於它的終點。事實上,假如該質量最終轉到它原來出發時所處的位置時,其凈能量的消耗等於0,而不管它在其間所走過的道路是什麼。這在自然地理面中,是可以很輕易得到證明的。尋常所見的水分循環,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重力守恆的例子。一滴水從海洋面上被蒸發,克服重力,進入大氣,這是外界做功的結果。待它由空中重新回歸到海洋時(而不管它是直接落入海洋,還是被運送到幾千公里之外,又隨著河川逕流回到海洋來的),放出了原先克服重力時的那部分功,遵循著重力守恆,使得凈能量的消耗等於0。類似的例子,在地表面是很多的。

另外一種對重力守恆的表達方式就是:動能和勢能之和在一個封閉體系中為一常數,這涉及到動能與勢能的互相轉化,也是我們要經常使用的一個規律。同時要記住引力是一個向量,它的方向是沿著地球的質量中心與另外一個物體質量中心的連線,這在進行向量分析時,是極為有用的。

地球表面的重力大小,一般來說與五個因素有關,它們是地理緯度、海拔高度、周圍地體的地形、地球潮汐與地表以下物質的密度。這最後一個因子,僅僅在進行重力測量中才有價值,一般情況下它對重力變化的影響,要比前四個因子的聯合效應小的多。例如,從赤道到兩極,重力隨著緯度變化的數量大約為5伽,而油田勘探中的較大重力異常是10毫伽,只相當於上述數字的1/500。在1930年,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協會採用了一個公式,給出了在地球這個橢球體上任意一點的重力加速度為:

g=g0(1+αsin2Φ+βsin22Φ) (5.9)

g——重力加速度;g0——在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它等於978.0490厘米/秒2;Φ——緯度,常數α及β分別是0.0052884和-0.0000059。

自從1930年以來,由於在重力測量中獲取了大量的資料,特別是通過人造地球衛星的准確測定,上式中的常數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改動。

從自然地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的著眼點不在於尋求計算重力或進行訂正的准確公式,而在於利用這種重力分析的基本原理,闡述物質在進入自然地理面和輸出到環境時的愛力狀況,在這些受力當中,重力是特別應當考慮的一項。舉凡地形的改變、物質的搬運和堆積、氣團的運動、水分的循環、生物的生長,甚至於地球物質的調整等,離開了重力的分析,就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果。

前面已經講過,重力最為明顯的表達,一般都在地球固體表面之上。在其下並非重力消失了,只是不容易有如固體表面之上那樣明顯地看出來罷了,此外作為研究的對象來說,我們亦不去特別關注地層深處的重力狀況,而只接受它所帶來的對地表造成的後果。進而看到,在海平面之上陸地面積約佔全球總表面積的29%,以雨和雪降下來的水,必然經受重力的作用回歸到海洋中去。這樣,每一次落到地表上的降水,都具有比例於本身質量和海平面以上高度的乘積,這樣數值的能量,這就是它所具的勢能。

在陸地地表,亦有個別的點低於海平面,例如我國的吐魯番盆地,美國加利福尼亞的死谷等,它們之所以能在陸面上保持這種例外的情況,一是由於其面積小,二是由於這些盆地均處於乾旱區,很少有降水發生。假如把它們移到濕潤地區,這種低於海平面的狀況決不會保持很久,在重力的參與下,很快就要被水充滿或被水所帶來的風化物質填注,以補足海平面在全球延伸中的「漏洞」。

重力在自然地理面中的表現,既平常又深刻,對此應有充分的認識,現粗略地討論一下重力在改造地表形態上的作用。陸地表面由於風化作用而造成的鬆散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由於力的作用是要移動的。無論是從高處到低處的滾動、滑落、崩塌,還是通過河流的輸運,風的挾帶等,其中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就是重力的參與。

我們以一個在坡面上運動的岩塊為例,簡要分析一下重力的作用。由分析得知,重力的一個分力,即岩塊向下滑動的力,比例於所處坡度的正弦,當然還取決於這個坡面的摩擦系數。一克重的岩塊在坡度為45°時,向下滑動的分力為0.7克;而當該坡度等於60°時,這個分力將增加到0.87克(如圖5.5)。由於摩擦系數很少有大於1的狀況,因此單憑摩擦系數的阻抗,在坡度大於45°時,將支持不住重力所引起的向下滑動的分力。事實上,比40°更為陡峭的自然坡度在全球是很少見的,因為如果有超出40°的角度時,重力作用將比較迅速地對此加以改變,由此可以看出重力改變地表形態的作用來。

在討論地球重力的同時,我們對於其它星體產生的類似於地球引力的作用力,也要加以必要的重視。最主要的就是月亮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

月亮和地球的距離很近,約等於三十個地球的直徑,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引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因而盡管月球的質量不算太大,但對於地球上各個質點的引力卻相對的要大一些。太陽的質量很大,約等於二千億億億噸,是地球質量的三十三萬倍,但由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太遠,是月球—地球之間距離的四百倍,因此,它對地球的引力,只是月球對地球引力的46%。所以,地球上的潮汐現象是太陽和月亮二者作用力的合成,這里我們只需了解月亮的引力作用比太陽更大這一點就夠了。

地球的質量是月球的81.5倍,因此月—地系統的公共質量中心,必然大大地偏向於地球一側,大約在距地心0.73倍地球半徑的地方,兩個球體每月繞著這個共同的質量中心轉動。

月球對於地球的引潮力固然重要,但這個引潮力的數量值卻並不太大,只相當於地球重力的千萬分之一。對於地球上一個10噸重的物體來說(即重力等於10噸),其引潮力僅有1克。這樣小的力,人通常是感覺不出來的。但地球對這種不大的引潮力,反應卻十分明顯。很早以前,就發現海水在一日內有規律的漲落(潮汐)與月球有密切關系。此外,地球不是一個剛體,一般都認為它是一個具有彈性的球體,對於具這樣一種特性的球體,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地球的固體岩石地殼也會產生「潮汐」現象,叫做固體潮,每天都要升降達30厘米左右。當然地球對月球的引潮力更大,它使得月殼突起和下落的幅度達到3公里左右。

與此同時,地球上的大氣,也因為這種引潮力,每天都產生著「大氣潮汐」。至於海洋這個龐大的水體,其上的潮汐現象就更為明顯了,加拿大東海岸的芬地灣蒙克頓港,最大潮差達19.6米,堪稱世界前茅。我國錢塘江口的最大潮差記錄為8.9米,當然各個地方由於所處位置及周圍環境的不同,潮差也是不相同的。

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在塑造陸地表面的地形方面,也是一個具有一定意義的因素。康德在1775年,曾率先提出把漲潮作為改變地球旋轉速度的一個因素。近年來,在探討關於地震的預測預報中,也有人把潮汐力作為一個對地震起因的觸發因子。此外,對於自然地理來說,更為明顯的則是潮汐對於海陸交界處地形的變更作用,對於岸線的影響作用,以及對於波浪運動的作用等

⑥ 高中地理,大氣環流和洋流的區別

大氣環流,來一般是指具有世界源規模的、大范圍的大氣運行現象,既包括平均狀態,也包括瞬時現象,其水平尺度在數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時間尺度在數天以上。大氣大范圍運動的狀態。某一大范圍的地區(如歐亞地區、半球、全球),某一大氣層次(如對流層、平流層、中層、整個大氣圈)在一個長時期(如月、季、年、多年)的大氣運動的平均狀態或某一個時段(如一周、梅雨期間)的大氣運動的變化過程都可以稱為大氣環流。
洋流又稱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運動外,海水沿一定途徑的大規模流動。引起海流運動的因素可以是風,也可以是熱鹽效應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勻性。前者表現為作用於海面的風應力,後者表現為海水中的水平氣壓強梯度力。加上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便造成海水既有水平流動,又有垂直流動。其中盛行風是風海流的主要動力。由於海岸和海底的阻擋和摩擦作用,海流在近海岸和接近海底處的表現,和在開闊海洋上有很大的差別。

⑦ 急!!誰給篇關於潮汐現象的高中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

給你留了言,我給你發過去

⑧ 高中地理:為什麼在我國外流區南北方河流的比較中,北方河流汛期短春汛不算嗎

春汛和夏汛,春季由於上年冬季的積雪和冰川融水,常常會引起凌汛;夏季,有夏季風從海洋上帶來豐富的降水,但由於東北緯度較高,大陸性顯著,雖然降水量不大,但季變和年變大會引發洪災.夏汛一般在夏末和秋天,春汛在夏來臨前到最大

河流徑流的變化,主要取決於河流的補給條件,我國河流的補給來源有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而以雨水補給為主要,有的河流冰雪融水能夠形成春汛,但是一般不會成災。

各地由於降雨時間的差異,汛期並不一致。長江以南的河流,在初夏就能夠形成水災。

在中東部地區,在雨量集中的七八月份,容易引發洪災。

「凌汛」是北方河流春季解凍時,在特殊地理環境下的一種現象。有的北方河流,某些區段的流向是由南向北,如黃河河套的甘肅寧夏到內蒙古段和黑龍江的一些區段,春季解凍時,上游先解凍,浮冰順水而下,而下游尚未解凍,造成浮冰堵塞,引起水位上漲,而且浮冰切割堤岸,更容易穿堤造成水災。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現在經常採用爆破方法排出險情。

我國的北方河流,受到凌汛威脅的主要是黃河和黑龍江,黃河的凌汛是在3月,黑龍江晚一些。

每年5月1日~10月20日是汛期,上海地區在汛期降雨明顯比其它月份多,故江河水位比冬天要高,但上海地區江河水位受潮汐影響較大,每年5~10月由於日、月引潮力大,高潮位高,故習慣上我們把5~10月稱汛期(上海地區一般3月下旬起就有可能出現暴雨,到10月下旬暴雨消失)。

按季節的不同,我國有四汛,即春汛、伏汛(夏汛)、秋汛、凌汛,其中伏汛和秋汛最大。通常所說的汛期主要指這兩個時期。春汛是指春季在我國南方一些江河發生的明顯漲水現象。如1998年3月初,在福建閩江、湖南湘江及江西贛江、撫河等發生了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北方河流因流域內冰雪融化匯流形成春汛。伏汛在我國七大江河均易發生,如1998年在長江、嫩江及松花江發生的大洪水或特大洪水。秋汛常在江淮流域發生,通常所說的「巴山夜雨」就出現在這個時期內。1983年10月漢江發生的大洪水,1996年漢江、淮河發生的洪水均屬於秋汛。凌汛是冬春江河水流受冰凌阻塞,而引起的明顯漲水現象,常在我國北方的黃河、松花江和黑龍江發生。
汛期又分主汛期和前汛期、後汛期。主汛期是極易產生洪水的時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通常稱為「七下八上」),全國七大江河均可能發生洪水。因此,「七下八上」常被認為是我國防汛的關鍵時期。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