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初中地理極地地區評課稿

初中地理極地地區評課稿

發布時間: 2021-03-07 18:44:00

㈠ 有關極地地區詳細的人文、地理位置、介紹,要全面,我下周要用!!!急需!!!好的可以加分。

地理介紹:

北極 是指地球自轉軸的北端,也就是北緯90°的那一點。北極地區是指北極附近北緯66°34′北極圈以內的地區。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圍是眾多的島嶼以及北美洲和亞洲北部的沿海地區。冰冷的海水攜帶著冰山從北冰洋流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極地區的氣候終年寒冷。冬季,太陽始終在地平線以下,大海完全封凍結冰。夏季,氣溫上升到冰點以上,北冰洋的邊緣地帶融化,太陽連續幾個星期都掛在天空。北冰洋中有豐富的魚類和浮游生物,這為夏季在這里築巢的數百萬只海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同時,也是海豹、鯨和其他海洋動物的食物。北冰洋周圍的大部分地區都比較平坦,沒有樹木生長。冬季大地封凍,地面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夏季積雪融化,表層土解凍,植物生長開花,為馴鹿和麝牛等動物提供了食物。同時,狼和北極熊等食肉動物也依靠捕食其他動物得以存活。北極地區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區之一。千百年以來,因紐特人(舊稱愛斯基摩人)在這里世代繁衍聲息。最近,這里發現了石油,因而許多人從南部來到這里工作。
1909年,兩名美國人——羅伯特·皮埃里和弗雷德里克·都聲稱是自己首先到達北極,但是,誰也拿不出有力的證據。此後的各種研究證明,皮埃里至少到達過距離極點數千米的地方。

北極地區的范圍
北極是指北緯66度34分(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也叫做北極地區。北極地區包括極區北冰洋、邊緣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北極苔原和最外側的泰加林帶。如果以北極圈作為北極的邊界,北極地區的總面積是2100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部分佔800萬平方公里。也有一些科學家從物候學角度出發,以7月份平均10℃等溫線(海洋以5℃等溫線)作為北極地區的南界,這樣,北極地區的總面積就擴大為2700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1200萬平方公里。而如果以植物種類的分布來劃定北極把全部泰加林帶歸入北極范圍,北極地區的面積就將超過4000萬平方公里。北極地區究竟以何為界,環北極國家的標准也不統一,不過一般人習慣於從地理學角度出發,將北極圈作為北極地區的界線。

北極地區屬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於洋流的運動,北冰洋表面的海冰總在不停地漂移、裂解與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極大陸那樣經歷數百萬年積累起數千米厚的冰雪。所以,北極地區的冰雪總量只接近於南極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蘭島的大陸性冰蓋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島嶼及周邊陸地的永久性冰雪量僅占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面的絕大部分終年被海冰覆蓋,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米,冬季覆蓋海洋總面積的73%,約有1000~1100萬平方公里,夏季覆蓋53%,約有750~800萬平方公里。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屬永久性海冰。

北冰洋的冬季從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長達6個月。5、6月和9、10月分屬春季和秋季。而夏季僅7、8兩個月。1月份的平均氣溫介於-20—-40℃。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氣溫也只達到-8℃。在北冰洋極點附近漂流站上測到的最低氣溫是-59℃。由於洋流和北極反氣旋的影響,北極地區最冷的地方並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亞維爾霍楊斯克曾記錄到-70℃的最低溫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羅斯佩克特地區也曾記錄到-62℃的氣溫。
越是接近極點,極地的氣象和氣候特徵越明顯。在那裡,一年的時光只有一天一夜。即使在仲夏時節,太陽也只是遠遠地掛在南方地平線上,發著慘淡的白光。太陽升起的高度從不會超過23.5°,它靜靜地環繞著這無邊無際的白色世界緩緩移動著。幾個月之後,太陽運行的軌跡漸漸地向地平線接近,於是開始了北極的黃昏季節。
在北極太陽永遠升不到高空中即使在仲夏時節它升起的角度也不超過23.5度。北極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 在格陵蘭海域可達500毫米降水集中在近海陸地上最主要的形式是夏季的雨水。

北極簡史
【古中國人在北極】
繼古愛斯基摩人向北遷徙之後,中、低緯度發展起來的古文明人也逐漸開始思考,他們所居住的世界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現今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最古老的地圖,是考古學家發掘出來的巴比倫人的泥板地圖。圖上刻畫著公元前2800年前巴比倫人心日中的世界模樣。環形的河流圍繞著圓形的大地,而巴比倫則處於世界中心的位置。
古代中華民族也同樣經歷過「以我為中心」的階段,漢族人奉軒轅氏黃帝為祖先,後來發了大洪水,他的孫子鯀從天帝那裡偷來「息壤」為老百姓治理洪水,事業未竟而被天帝所殺。鯀的兒子禹繼續完成父親的事業,也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故事裡所講的事情。但是中國神話中的大禹,不僅是為民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周遊世界的探險家。在完成治水工程後,大禹便派天神太章用腳步測量大地。太章從東極走到西極,測得長度為23.35萬里又75步。大禹又派天神豎亥從北極走到南極,用一種叫做「算」的約6寸長的竹片測量大地,結果與東西距離完全相同。可見人們居住的大地應當是方方正正的,而自己處於四海環繞的正方形大地的中央,所以便合乎邏輯地自稱為「中央之國」,即中國。
後來,大禹又親自去天邊探險,順便開展外交活動。他往東到過「扶桑」,那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到過「九津」和「青羌」的原野,攀登高山到過「鳥谷國」、「黑齒國」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國」。他向南到過「交趾」,翻越天氣極熱的九陽之山,到了「羽人國」、「裸民國」和「不死國」。往西去過西王母三青鳥居住的「三危山國」,見到了只飲露水不食五穀的人;還到過堆滿黃金的「積金山」,見過「奇腦人」、「一臂三面人」。向北到過「令正國」、「犬戎國」,又穿過積石山,到北海拜訪了兼任海神與風神的禹疆。大禹告別禹疆後本打算回家,卻又在茫茫風雪中迷了路,反倒愈發向北走去,最後竟到了一個叫做「終北國」的地方。這個「終北國」,也許就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北極探險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記錄。盡管這次記錄出自於神話故事,盡管當時大禹的足跡可能遠遠沒有到達北冰洋岸邊,但這畢竟是炎黃子孫5000年文明史中與北極有關的並值得感嘆的一筆。
【古希臘人在北極】
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文明人類將目光投向北極,最早是從古希臘開始的。
因為,據說北極圈首先是由古希臘人確定出來的。他們當時發現,天上的星星可以分成兩組,其中一組處在世界的北方,一年到頭都能看得見。而另外一組則在天頂附近及偏南的位置,它們只是隨著季節周期性地循環出現。這兩組星星之間的分界線是由大熊星座所劃出來的一個圓,而這個圓正好是北緯66°33′的緯度圈,也就是北極圈。
事實上,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82~前500年)和他的學派極端鄙視大地是正方形或者矩形的說法,他們的哲學思維使他們堅定地相信,大地只有呈球形才是完美的,才能符合「宇宙和諧」與「數」的需要。
而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則為「地球」這一概念奠定了基礎。他甚至考慮到為了與北半球的大片陸地相平衡,南半球也應當有一塊大陸。而且,為了避免地球「頭重腳輕」,造成大頭(北極)朝下的難堪局面,北極點一帶應當是一片比較輕的海洋。
於是,有一個叫畢則亞斯的希臘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勇敢地扯起風帆,開始了文明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向北極的沖擊。他大約用了6年的時間完成了這次航行,最北到達了冰島或者挪威中部,可能進入了北極圈。公元前325年,畢則亞斯回到了馬塞利亞(今法國馬賽)。
【冰島、格陵蘭島的發現】
畢則亞斯之後1200年,一個叫奧塔的古斯堪的納維亞貴族於公元870年第一次繞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北端的海角,轉過科拉半島而進入白海。與奧塔差不多在同一時期,還有一個叫弗洛基的挪威人被派去到西北方向尋找新的土地,結果發現了冰島。
而格陵蘭島的發現者是一名挪威海盜,叫紅臉艾力克。他在當時已屬挪威管轄的冰島連續兩次殺人之後,被驅逐出境。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他只好把一家老小和所有的東西都裝進一個無篷船里,懷著一線希望,硬著頭皮往西劃去。經過了一段相當艱苦的航行之後,他終於看到了一片陸地。當時的氣候正處於全球小溫暖期的最佳氣候階段(歐洲人稱作「中世紀暖期」),可能使得像格陵蘭島那樣的高緯度地區也變成適於生命的環境。紅臉艾力克在那裡住了3年,覺得那裡是一塊很好的土地,於是決定回冰島去招募移民。為了使這個地方聽起來更加具有吸引力,他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格陵蘭,即綠色的大地。當然,當時格陵蘭島南部沿海地區的夏季很可能真的是一片蒼翠的綠色。果然,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攜帶著他們的家財和牲畜渡海而來。
此後,格陵蘭島發展得蓬蓬勃勃,生機盎然,在其鼎盛時期,居民點有280多個,人口達數千人,建有教堂17個,不僅與歐洲建起了通商關系,羅馬教皇甚至還派人來徵收教區稅。
然而,500年之後,即公元1500年前後,隨著世界氣候的又一次波動(進入小冰期),那裡的天氣變得寒冷起來,於是這個曾經繁盛一時的世外桃源,漸漸進入沉寂狀態。北極人類活動的這一個時期,可以稱為自發的地域發現時期。
【北極航線時期】
北冰洋東北航線和西北航線的發現
由於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使西方人相信中國是一個黃金遍地、珠寶成山、美女如雲的人間天堂。於是,西方人開始尋找通向中國的最短航線——海上絲綢之路。當時的歐洲人相信,只要從挪威海北上,然後向東或者向西沿著海岸一直航行,就一定能夠到達東方的中國。因此,中世紀的北極探險考察史是同北冰洋東北航線和西北航線的發現分不開的。
1500年,葡萄牙人考特雷爾兄弟,沿歐洲西海岸往北一直航行到了紐芬蘭島。第二年,他們繼續往北,希望尋找那條通往中國之路,但卻一去不復返,成了為「西北航線」而捐軀的第一批探索者。
從1594年起,荷蘭人巴倫支開始了他的3次北極航行。1596年,他不僅發現了斯匹次卑爾根島,而且到達了北緯79o49′的地方,創造了人類北進的新記錄,並成了第一批在北極越冬的歐洲人。1597年6月20日,年僅37歲的巴倫支由於飢寒勞頓而病死在一塊漂浮的冰塊上。
1610年,受雇於商業探險公司的英國人哈德孫駕駛著他的航船「發現」號向西北航道發起沖擊,他們到達了後來以哈德孫的名字命名的海灣。不幸的是,22名探險隊員中有9人被凍死,5人被愛斯基摩人所殺,1人病死,最後只有7人活著回到了英格蘭。
1616年春天,巴芬指揮著小小的「發現」號再一次往北進發,這是這條小船第15次進入西北未知的水域,發現了開闊的巴芬灣。
1725年1月,彼得大帝任命丹麥人白令為俄國考察隊長,去完成「確定亞洲和美洲大陸是否連在一起」這一艱巨任務。白令和他的25名隊員離開彼得堡,自西向東橫穿俄羅斯,旅行了8000多公里後,到達太平洋海岸,然後,他們從那裡登船出征,向西北方向航行。在此後的17年中,白令前後完成了兩次極其艱難的探險航行。在第一次航行中,他繪制了堪察加半島的海圖,並且順利地通過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之間的航道,也就是現在的白令海峽。在1739年開始的第二次航行中,他到達了北美洲的西海岸,發現了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正是由於他的發現,使得俄國對阿拉斯加的領土要求得到了承認。但是,前後共有100多人在這兩次探險中死去,其中也包括白令自己。
1819年,英國人帕瑞船長堅持沖入冬季冰封的北極海域,差一點就打通了西北航道。他們雖然失敗了,但卻發現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事實,即北極冰蓋原來是在不停地移動著的。他們在浮冰上行進了61天,吃盡千辛萬苦,步行了1600公里,而實際上卻只向前移動了270公里。這是因為,冰蓋移動的方向與他們前進的方向正好相反,當他們往北行進時,冰層卻載著他們向南漂去。結果,他們只到達了北緯82°45′的地方。
1831年6月1日,著名的英國探險家約翰·羅斯和詹姆斯·羅斯發現了北磁極。
1845年5月19日,大英帝國海軍部又派出富有經驗的北極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開始第三次北極航行。全隊129人在3年多的艱苦行程中陸續死於寒冷、飢餓和疾病。這次無一生還的探險行動是北極探險史上最大的悲劇,而富蘭克林爵士的英勇行為和獻身精神卻使後人無比欽佩。
1878年,芬蘭籍的瑞典海軍上尉路易斯·潘朗德爾率領一個由俄羅斯、丹麥和義大利海軍人員組成的共30人的國際性探險隊,乘「維加」號等4艘探險船首次打通了東北航線。
1905年,後來征服南極點的挪威探險家羅阿爾德·阿蒙森成功地打通了西北航線。他們的成功為尋找北極東方之路的努力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現存狀況
全球暖化現象已經讓北極冰川快速融化,使北冰洋的冰川一步一步與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失去連接。盡管這對於海洋運輸可能是件好事,因為這讓大西洋與太平洋間出現新的航線,但是北極冰川的融化也可能引發加拿大與美國的領土爭議。根據聯合國與加拿大政府專家的說法,目前北極附近氣溫上升的速度,比地球其他地區快兩倍,到2050年前,船隻在夏季可以在加拿大北部航行。
這種情況可能讓倫敦到東京的海上航程減為1萬6千公里。從倫敦經蘇伊士運河到東京需要航行2萬1千公里,經過巴拿馬運河則需要航線2萬3千公里。從15到17世紀,許多海洋探險家曾試圖從極地海洋地區向西北前往亞洲,並導致多數探險家喪生,但現在全球溫室效應卻可能開辟新的航道,越來越多極地海洋地帶已經沒有冰存在。
探索
直到19世紀末期,雖然有許多航海家都曾試圖到達北極點,但他們卻並沒有把北極點作為當時的直接目標,而只是當作通往東方的必經之路。但是,征服北極點畢竟是他們最偉大的光榮夢想,這一夢想的實現隨著北極航線的開通而變得更加令人急不可待。在新一輪征服北極點的競爭中,民族光榮與體育冒險精神已經超過了商業利益。更為重要的是,現代科學考察活動也開始滲透到北極探險活動之中。徒步征服北極點的光榮,歸於美國探險家羅伯特·皮爾里。他在23年的時間里多次考察北極地區,終於在1909年4月6日上午10時把美國國旗插在北極點的海冰上。1937年,兩個蘇聯人乘飛機第一次在北極點降落。從北極航線的開通到征服北極點的過程,可以稱為北極點探險時期。

北極名稱的由來
當你從赤道越往北走,你會發現天空的星星在你的頭頂上越懸越高。直到你發現北半球天空中最大的星座——大熊星座(在我國稱為北斗七星)正好懸在你的頭頂上,你所站的位置也就是北極了。所以古希臘人說到北方總要和熊——arktos聯系起來。而北極的名稱"arctic"的意思就是」熊站在頭頂的地方」。

居民 愛斯基摩人祖先來自中國北方,大約是在一萬年前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的,或者是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過去的。愛斯基摩人屬於東部亞洲民族,與美洲印第安人不同之處在於具有更多的亞洲人的特徵,他們與亞洲同時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馴犬及某些特殊儀式與醫療方法分別居住社會以地域集團為單位。首領多為薩滿,行一夫一妻制。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門道極低。一般養狗,用以拉雪橇。主要從事陸地或海上狩獵,輔以捕魚和馴鹿。以獵物為主要生活來源:以肉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於照明和烹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男子狩獵和建屋,婦女制皮和縫紉。已使用現代漁獵工具,並乘汽艇從事海上狩獵,亦從事毛皮貿易。日益受到白人文化影響,在格陵蘭地區已有80%的人移居小城鎮;出現貧富分化,美國愛斯基摩人已有個別資本家。
從白令海峽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經格陵蘭島一帶,在北極圈生活的蒙古人種的一個集團。在身體上,文化上都適應於北極地區的生活。面部寬大,頰骨顯著突出,眼角皺襞發達,四肢短,軀干大,不僅有這種形態,而且生理上也適應寒冷。但是外鼻比較突出,上、下顎骨強有力地橫張著,因頭蓋正中線像龍骨一樣突起,所以面部模樣呈五角形。由於克服極端的環境生活,在人類學上引起注意。

民族歷史
愛斯基摩人是北極土著居民中分布地域最廣的民族,其居住地域從亞洲東海岸一直向東延伸到拉布拉多半島和格陵蘭島,主要集中在北美大陸。通常西方人把愛斯基摩人分為東部愛斯基摩人和西部愛斯基摩人。西部愛斯基摩人指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麥肯齊三角洲地區講因紐特語的居民。這些地區的愛斯基摩文化深受相鄰地區亞洲和美國印第安人文化的影響。
東部愛斯基摩人指北美北極地區的中部和東部講因紐特語的居民。在西方人的眼光中,他們是典型的愛斯基摩人。東部愛斯基摩人的分布面積占整個愛斯基摩人居住范圍的 3/4而人口卻只佔1/3。由於東部地區的自然資源沒有西部的豐富,所以今天西部地區的愛斯基摩人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要比東部地區的高一些。愛斯基摩人居住地分散,地區差異很大,所以文化差異也很大。當人們不分青紅皂白籠統地稱之為愛斯基摩人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些愛斯基摩人實際上說著不同的語言。當然,這些語言屬於同一個語系,即現在所說的愛斯克蘭特語。人們相信這個語系和東亞地區的某些語言有關系,只是至今還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說明這一點。
「愛斯基摩(Eskimos)」 一詞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來的,即「吃生肉的人」。因為歷史上印第安人與愛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這一名字顯然含有貶意。因此,愛斯基摩人並不喜歡這名字,而將自己稱為「因紐特(Inuit)」或「因紐皮特(Inupiat)」人,在愛斯基摩語中即「真正的人」之意。
愛斯基摩人都是矮個子、黃皮膚、黑頭發,這樣的容貌特徵和蒙古人種相當一致。近年來的基因研究發現,他們更接近西藏人。
愛斯基摩人是由從中國北方經兩次大遷徙進入北極地區的。經歷了14000多年的歷史。愛斯基摩人祖先來自中國北方,大約是在一萬年前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的,或者是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過去的。他們與亞洲同時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馴犬及某些特殊儀式與醫療方法。由於氣候惡劣,環境嚴酷,他們基本上是在死亡線上掙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實在是一大奇跡。他們必須面對長達數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禦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和暴風雪,夏天奔忙於洶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掙扎於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僅憑一葉輕舟和簡單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龐大的鯨魚拼搏,用一根梭標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陸地上最兇猛的動物之一北極熊較量,一旦打不到獵物,全家人,整個村子,乃至整個部落就會餓死。因此,應該說,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愛斯基摩人無疑是最強悍、最頑強、最勇敢和最為堅韌不拔的民族。
愛斯基摩人在過去幾千年裡,他們雖然生活得自由自在,並沒有外人來打擾,但其發展變化卻也極其緩慢,沒有貨幣,沒有商品,沒有文字,甚至連金屬也極少見,是一種全封閉式的自給自足,一種真正的自然經濟,與人類歷史上的新石器時代差不多。直到16世紀,西方持槍的狩獵者才發現了他們的存在。於是,毛皮商人、捕鯨者、傳教士們接蹬而至,本來冷冷清清的北極,頓時變得熱鬧非凡,世界各國的報刊也頻頻出現「愛斯基摩」這個名字。
這些外來者帶來的兩種東西曾對愛斯基摩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是金錢,這引起了愛斯基摩人價值觀念的深刻變化;二是疾病,曾使愛斯基摩人的數量減少了許多。
現在,在樹線(由於寒冷的氣候條件,再往北就不可能生長樹木了,有人把這條線而不是北極圈作為北極的界限)以北的當地居民總共還不到10萬人,而外來居民卻越來越多。生活在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區的愛斯基摩人實在是幸運者,因為這里有兩個美國最大的油田,他們每年可以從石油公司那裡得到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盡管如此,他們仍然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主要靠打獵為生。有些人即使有了工作,可以有一筆很好的工資收入,但仍然要依靠打獵來解決一家的溫飽問題。他們雖然有時也吃熟食,卻總覺得生肉吃起來更帶勁,既能抗寒,又能充飢。
今非昔比,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已經相當現代化了。他們以前住的冰屋伊格魯 (igloo)早已不復存在,代之以裝有下水道和暖氣設備的木板房子;用海豹皮做成的小船尤米安克 (Umiak)也已經進了博物館,而為水上摩托所代替;狗拉雪橇已很少使用,狗兒們因此失了業了,因為人們大部分都用上了汽車;為了抵禦冬天的嚴寒,獸皮雖然仍必不可少,但外面卻罩上了非常漂亮的尼龍布。孩子們可以就近上學,直到高中畢業;大人們在工作之餘,也可以坐在家裡看看電視,聽聽收音機。總之,愛斯基摩人在這幾十年的時間里,從相當原始的傳統生活一躍而進入了現代文明,其速度之快和變化之大不能不說是歷史上的奇跡。
愛斯基摩人與阿留申人(Aleut)的族源關系最近,兩者共同構成北極地區及近北極地區土著居民之主要成分,其范圍自格陵蘭、阿拉斯加、加拿大以至俄羅斯最東端(西伯利亞)。
現今已知最早的愛斯基摩文化出現於阿留申群島中烏姆納克島(Umnak Island)上的一個地點,據記載,距今大約為3,018±230年左右。20世紀末,估計自認為愛斯基摩人的人數約有11.7萬,其中格陵蘭和丹麥有51,000人;阿拉斯加有43,000人;加拿大有21,000人;其餘約有1,600人在西伯利亞。

南極
南極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陸。南極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和印巴次大陸面積的總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
南極洲是個巨大的天然「冷庫」,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儲藏地,擁有地球30%左右的淡水資源。
南極洲原是古岡瓦那大陸的核心部分。大約在1.85億年前古岡瓦那大陸先後分裂為非洲南美洲板塊、印度板塊、澳洲板塊並相繼與之脫離。大約在1.35億年前非洲南美板塊一分為二,形成了非洲板塊與南美板塊。大約在5500萬年前澳洲板塊最後從古岡瓦那大陸上斷裂下來飄然北上,於是只剩下了南極洲。東南極與西南極在地質上截然不同。東南極是一個古老的地盾,距今約30億年。而西南極是由若干板塊組成,在地質年齡上遠比東南極年輕。
南極洲大陸海岸線長約24700千米。
邊緣海與島嶼 南極洲邊緣海有屬於南太平洋的別林斯高晉海、羅斯海、阿蒙森海和屬於南大西洋的威德爾海等。主要島嶼有奧克蘭群島、布韋島、南設得蘭群島、南奧克尼群島、阿德萊德島、亞歷山大島、彼得一世島、南喬治亞島、愛德華王子群島、南桑威奇群島。
地形:橫貫南極的山脈將南極大陸分為兩部分。東南極洲,面積較大,為一古老的地盾和準平原,橫貫南極山脈綿延於地盾的邊緣;西南極洲面積較小,為一褶皺帶,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組成。東西兩部分之間有一沉陷地帶,從羅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爾海。南極洲大陸平均海拔2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點瑪麗·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大陸幾乎全部被冰雪所覆蓋,冰層平均厚度
有1880米,最厚達4000米以上。大陸周圍的海洋上有許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僅2%的土地無長年冰雪覆蓋,被稱為南極冰原的「綠洲」,是動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綠洲」上有高峰、懸崖、湖泊和火山。南極大陸共有兩座活火山,那就是欺騙島上的欺騙島火山和羅斯島上的埃里伯斯火山(又譯埃拉波斯火山)。欺騙島火山在1969年2月曾經噴發過,使設在那裡的科學考察站頃刻間化為灰燼,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對此心有餘悸。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風大和乾燥。全洲年平均氣溫為-25℃,內陸高原平均氣溫為-56℃左右,極端最低氣溫曾達-89.8℃,為世界最冷的陸地。全洲平均風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風速常達45米/秒,最大風速可達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風力最強和最多風的地區。絕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僅大陸邊緣地區可達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大陸內部年降水量僅30毫米左右,極點附近幾乎無降水,空氣非常乾燥,有「白色荒漠」之稱。
季節與晝夜 南極洲每年分寒、暖兩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在極點附近寒季為極夜,這時在南極圈附近常出現光彩奪目的極光;暖季則相反,為極晝,太陽總是傾斜照射。
南磁極與難達之極 南磁極即地磁的南極,1985年南磁極的位置約為東經139° 24′,南緯65°36′。「難達之極」是約以南緯82°和東經55°-60°為中心的高地,由於地勢高峻,成為大陸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線,是難於接近或到達的地區。

根據1961年6月通過的《國際南極條約》,凍結了以上9國對南極的領土主權要求,規定南極只用於和平目的,可以說,南極現在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它屬於全人類。中華人民共和國1983年正式加入。

科學考察站

目前已有26個國家在南極設立了科學考察站,在南極建立了150多個科學考察基地,這些眾多的考察站,根據其功能大體可分為:常年科學考察站、夏季科學考察站、無人自動觀測站三類。其中,常年科學考察站有50多個,中國的昆侖站、南極長城站和中山站都是常年科學考察站;夏季科學考察站在南極洲大約有100多個,經常使用的有70~80個左右,中國在南極洲沒有夏季科學考察站。

……太多了。南極不太全,可以自己參考網路 南極

㈡ 地理小報介紹極地地區

極地地區包括南極和北極,是指北極圈和南極圈內的區域;
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專,比如極光、極屬夜、極晝;
有獨特的動物,比如北極的北極熊、獨角鯨、北極狐;南極的企鵝;
北極周圍還有獨特的民俗,比如愛斯基摩人捕鯨、狗拉雪橇等;
由於氣候變暖等各方面的原因,極地的自然環境和動物生存正受到影響。比如冰川大量融化導致北極熊的捕食和生存收到很大威脅,環境污染和過度的捕撈導致很多以魚類為生的動物數量大量減少...
極地環境的改變會影響到人類自身的生存,所以需要我們正視這些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初中地理第二冊極地地區的圖片是哪裡的

極地地區地理抄氣優惡劣,人襲所少知,從衛星圖片上看肯定不能詳細。所以全靠人工考察。我國在二極地區有四大科學考察站,其中北極地區有黃河站,南極地區有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是我國考察極地的據點。他們在南極考察研究的同時,自然記錄了一些重要的地理資料。所以我認為,極地地區的圖片當是他們首先草繪的,然後經由出版社精心重繪出版的。

㈣ 初中地理極地地區方向和經緯度怎麼判斷

橫緯豎經
東西經和南北緯。
一般來說經度數值向東遞增的為東經,經度數值向東遞減的為西經;
緯度數值向北遞增的為北緯,向北遞減的為南緯

㈤ 極地地區的地理位置(相對位置、板塊位置)

極地地區是指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其范圍一般是南北緯度在66°34′以上地區。

南極回地區:主要位於南極圈以答南,包括南極洲及其周邊的海域。
北極地區:主要位於北極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邊的亞、歐、北美三洲部分地區。

北極地區為美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北端部分。

南極地區由南極洲板塊獨立組成。

㈥ 極地地區的解說詞: 某些建築特色與當地地理環境,與其地區的主要人口

北冰洋的冬季從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長達6個月。5、6月和9、10月分屬春季和秋季,而專夏季僅屬7、8兩個月。1月份的平均氣溫介於-20~-40°C。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氣溫也只達到-8°C。在北冰洋極點附近漂流站上測到的最低氣溫是-59°C。由於洋流和北極反氣旋的影響,北極地區最冷的地方並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亞維爾霍楊斯克曾記錄到-70°C的最低溫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羅斯佩克特地區也曾記錄到-62°C的氣溫。

就整體而言,北極地區的平均風速遠不及南極,即使在冬季,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風速也僅達到10米/秒。尤其是在北歐海域,主要受到北角暖流的控制,全年水面溫度保持在2~12°C之間,甚至位於北緯69°的摩爾曼斯克也是著名的不凍港。在那個地區,即使在冬季,15米/秒以上的疾風也比較少見。但由於格陵蘭島、北美及歐亞大陸北部冬季的冷高壓,北冰洋海域時常會出現猛烈的暴風雪。北極地區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極內陸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於100~250毫米之間,格陵蘭海域則達到每年500毫米。

㈦ 關於極地地區的地理知識

極地在地球的南北兩端(即南極和北極),緯度66.5以上,為長年白雪覆蓋的地方。內終年白雪覆蓋大容地,氣溫非常低,以致於幾乎沒有植物生長。極地最大的特徵就在晝夜長短隨四季的變化而改變:冬天時在極地幾乎看不到太陽,稱為永夜;而夏天時就算到了午夜,太陽則還是在地平線上,不會下山,稱為極晝。極地區域接受較其他地區微弱的陽光,因為陽光以傾斜的角度射向極地,同時其穿梭大氣層路程較長,使其能量被吸收、分散及反射。此原因令極地的氣候以地球大部分的冬天更為嚴寒。

地球的轉軸傾角為影響極地氣候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極地為距離赤道最遠,它們所得的陽光為最少。而該地大量的冰雪反射大量的陽光,使該地少量的陽光更為微少。極地氣候的特徵為其寒帶氣候、非常低的溫度、大量的冰川和極不平均的日照時間;其不平均的日照時間使其夏天沒有日落,冬天中期沒有日出。

㈧ 初中地理教案探索新知部分怎麼寫

初中地理教師資格認定試講題目
1、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第二課時——?緯線和緯度?、?經線和經度?兩個框題。
2、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第一課時——?等高線地形圖?一個框題。
3、七年級上冊《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二節海陸的變遷》第一課時——?滄海桑田?、?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兩個框題。
4、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第四節世界的氣候》第一課時——?氣候的地區差異?、?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兩個框題。
5、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一課時完成)。
6、七年級下冊《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第二節自然環境》第一課時——?地勢起伏大,長河眾多?一個框題。
7、七年級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第二節東南亞》第二課時——?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熱帶旅遊勝地?兩個框題。
8、七年級下冊《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地區和國家第一節中東》第一課時——?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寶庫?兩個框題。
9、七年級下冊《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第二節巴西》第一課時——?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發展中的工農業?兩個框題。
10、七年級下冊《第十章極地地區》第一課時——?獨特的
自然環境?一個框題。
11、八年級上冊《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第一節疆域》第一課時——?優越的地理位置?、?海陸兼備的大國?兩個框題。
12、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一節地形和地勢》第一課時——?地形類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一個框題。
13、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二節氣候》第一課時——?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一個框題。
14、八年級上冊《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三節水資源》第一課時——?時空分布不均?一個框題。
15、八年級上冊《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第二節農業》第一課時——?農業及其重要性?、?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兩個框題。
16、八年級下冊《第六章北方地區第一節自然特徵與農業》(一課時完成)。
17、八年級下冊《第六章北方地區第二節?白山黑水?——東北三省》第一課時——?山環水繞 沃野千里?、?從『北大荒』到『北大倉』?兩個框題。
18、八年級下冊《第七章南方地區第二節?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第一課時——?江海交匯之地?、?我國最大的城市群?兩個框題。
19、八年級下冊《第八章西北地區第二節乾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一課時完成)。
20、八年級下冊《第九章青藏地區第二節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一課時完成)。
篇二: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初中地理試講教案《氣候》
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初中地理試講教案《氣候》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氣候》教案免費下載
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的氣候特徵。
2、學會從氣溫、降水兩要素分析氣候特徵的方法。
3、知道我國是個災害性天氣頻發的國家,明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使人和環境相互協調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學習重點:學會根據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分析氣候特徵。
學習難點:根據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分析氣候特徵。
課前預習
預習自測
一、 季風氣候顯著
閱讀課本P30-32頁內容和圖完成:
1、比較我國冬、夏季風的差異
2、總結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3、讀課本30頁圖2-2-1「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完成下列問題:
(1)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定義:受 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為季風區.
(2)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劃分的界線是:(括弧中填「以東」或「以西」)
4、讀教材35頁閱讀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華南地區 月進入雨季
(2)江淮地區 月進入雨季
(3)華北地區 月進入雨季
篇三:中學地理說課稿模板匯總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匯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