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優生高考地理培養策略
㈠ 如何提高藝術班考生高考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所有地理知識都可以在地圖上表示出來,有些知識還可以用演示表現出來。平時練習或考試,有些知識課本上沒有明確說出,但是地圖上有或演示中可看出,學生不能正確答出,是因為學生沒有仔細觀察造成的。要彌補這個缺憾,就要平時注意培養學生讀圖、觀察地圖的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地圖在地理學習和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地理學的發展歷史看,是先有地圖然後才有系統的地理學理論知識。地圖集中了客觀世界大量的信息,通過對地圖的觀察和分析還可以概括出各種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然而中學階段的學生,恰恰對地圖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強調地圖的重要性,還要教會學生閱讀各類地圖。「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地圖是地理事物和現象空間分布的信息載體,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信息源泉,是表達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在地理教學中,重視讀圖技能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學好地理的鑰匙——讀圖技能,使學生由熟悉地圖法到看懂地圖,進而能分析、運用地圖,並逐步建立起有確切空間概念的知識系統。觀其「圖」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因此,在地理教學中,重視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把地圖與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至關重要。一、熟悉圖表語言,掌握讀圖的基本步驟 要學會讀圖、用圖,首先應掌握好地圖的基本知識,熟悉圖表語言,明確有關概念。地圖符號是表達地圖內容的點、線和圖形,各種符號不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質,還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圍和大小等數量關系,所以只有講清各種符號的地理意義,才能使學生熟悉符號所代表的具體地理事物,准確而迅速地找出它們的分布概況,相互聯系等。其中,圖名、比例尺、方向、圖例、注記等都是組成地圖的要素。圖例是地理事物的標記,讓學生懂得地圖是用什麼符號表示什麼地理事物,是讀懂地圖的基本前提。學生通過熟悉圖例、聯系地圖上的符號,最終達到能夠認識具體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和空間結構。 同時,要考慮看圖的有序性。看圖不能雜亂無章,而要根據各種圖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在觀察每一幅地圖時,應注意先看清圖名,直到地圖的主題或主要內容;再閱讀圖例注記和比例尺,知道地圖的表現方法;最後,要深入到地圖內部,關注具體的內容和信息,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讀圖效率。然而,看圖順序也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有時可根據需要及學習情況可以靈活變通。二、誘導啟發學生,培養讀圖的積極性 要讓學生多看地圖,培養學生經常讀圖的積極性,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沒有地圖就無法學好地理,地圖是打開地理知識寶庫的鑰匙。其次,還要讓學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地圖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性,許多問題都需要豐富的地圖知識作指導,通過讀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讀圖來掌握基本知識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內在聯系與規律。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圖冊、教學掛圖、課本插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模型、黑板略圖等,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彩圖,一幅幅精美流暢的板圖板畫、一件件生動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產生歡愉的情緒和濃厚的興趣。還可課下讓學生做拼圖游戲等,同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了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之後,為了讓學生能熟悉34個省級行政區的位置及形狀,課後我布置學生製作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圖的活動。經過製作行政區圖,學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輪廓。在過後做練習和考試中有關這方面的題基本上。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最重要前提是讓學生親自觀察直觀對象。以前常見教師在課堂上指著教學掛圖或投影圖、投影片,把觀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什麼山脈,那是什麼河流、城市、港口等等,使學生不用觀察就能得到,因而造成學生識圖能力低下:翻開地圖時找不到,找不準。所以在提出問題後,盡量讓學生獨立觀察,教師認真地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程序、方法,然後讓學生在觀察中去發現「結果」。例如在講地球自轉運動時,先讓學生用一物(如課本、文具盒等)充當太陽,假想它們是圓的球體,並能自身發光,然後一手托地球儀離開「太陽」一定距離,另一手自西向東撥轉地球儀,學生會發現地球儀上的各個地方,有時候會背向太陽(黑夜),有時候會面向太陽(白晝),於是很快得出,由於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現象。同樣,改變和附加一定條件也可讓學生演示地球公轉運動,從而得出由於地球公轉產生了一年四季現象並能看到演示過程中,哪裡做得不到位,也有利於學生在做練習指出圖中地球公轉圖中的錯誤能正確迅速地指出來。再如:「根治黃河」的關鍵——治沙這個問題,我製作了一個上表面傾斜的小木箱,裡面裝滿沙土,然後讓學生向上面澆水,發現泥沙流失很快;但是往上面鋪一層草皮再澆水,學生會發現沙土流失現象減小。兩次對比觀察,引導學生得出:要治沙就得進行植被保護工作,如種草、種樹,才能使水土不流失。通過學生動手動腦,主動發現,所學的知識無疑是牢固難忘的。觀察一般要經歷這樣幾個過程:先對認識事物的整體有個初步了解,並把它區分幾個組或幾個方面,然後再根據分出的各個部分進行細致的觀察,最後將各部分加以綜合,形成完整的,具體的直觀對象表象。如:在講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一節《日本》的教學中,讓學生觀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先對這個國家的輪廓和范圍有一個初步的完整的認識(識圖:領土主要由四個大島及其周圍一些小島和海域組成,形狀如一張弓,而且最大的島——本州島也形如弓),然後再從緯度位置、海陸分布、鄰國等幾方面進行觀察,再得出對這個國家地理位置的完整認識:東亞島國、我國近鄰。三、加強讀圖訓練,強化讀圖能力 閱讀地圖不僅要看清地圖上有什麼、在什麼地方, 更重要的是探究和發現隱藏在地圖語言背後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不僅要靜態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點, 而且要動態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時間和空間兩種維度中的變化趨勢。這樣就充分挖掘了地圖語言的概括的、豐富的內涵。因此應不斷強化讀圖能力的訓練,指導學生逐步養成使用地圖的能力,使地理知識和讀圖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如講《中國行政區劃》時,著重講政區圖的用途和讀法,讓學生通過讀圖練習掌握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位置和輪廓。在回答問題時,教師可掛出《中國行政區》空白圖,讓學生回答各省區的名稱或簡稱,然後在地圖冊上,勾畫省區界線,填寫名稱,並塗上顏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將黑板上的圖片拿去讓一名學生在板圖中相應的位置上填寫各省區的名稱。通過板圖、圖片的講解和練習,學生能很快地掌握有關的地理知識,並且能避免死記硬背,達到了練中學,學中練的目的。 地圖語言和文字語言比較,最大的特點是形象直觀,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相互關系,又能表示地理事物在時空上的動態變化,地圖作為地理學科的基本表達方式在傳達地理信息方面的作用是文字所無法取代的。 在地圖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想像把各種地圖符號形象化,再通過觀察和分析把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聯系起來,找出其間的相互關系,查明其地理規律。例如運用我國工業分布的變化和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增長說明我國工業的發展成就,運用我國鐵礦石、煤炭資源的分布說明我國鋼鐵工業的布局情況及合理性,運用我國鐵路、公路、航空等的營設問角度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地圖,使學生看懂地圖,進一步分析地圖,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讀圖能力。教師也可用多圖並用的指導和訓練,拓展學生的思維,不斷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這樣能培養學生利用地圖找出各種地理對象之間相互聯系的能力。在教學時也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記圖,提高對各種地圖的分析綜合能力。 運用技能,反復練習,最終解決問題。教學本身就是通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技能,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然而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個認識、理解、練習,再認識、再理解、再練習,最後達到熟練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學時對每一節地理課,都要精心設計,來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四、培養繪圖能力,提高用圖水平 繪圖是讀圖過程中動手操作的環節,有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同時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引導學生繪制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是目前地理教學中的薄弱環節。繪圖包括彩描黑白地圖的點、線、面,繪制各種分布略圖、示意圖、剖面圖、統計圖等等。自己動手繪圖,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 學生在看、畫、聽的過程中,思想集中,提高了繪圖能力,記憶效果好,知識鞏固率高。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繪圖能力,可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的地圖知識、技能自己創繪地圖,以圖的形式表達所學的地理知識,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為此,教師可採用以下方法加強此方面訓練。 1、「利用板圖教學」,在黑板上把本節課要出現的圖畫在黑板上,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黑板上。圖示順序和講解同步進行,畫完講完,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上,黑板上的板圖要一目瞭然,要讓學生很快了解本節課的內容。2、「讓學生用白紙描圖」,簡單的輪廓圖、示意圖、分布圖等反應地理特徵的地圖可讓學生親手繪制。復雜的地圖可讓學生用白紙描下來,然後再把主要城市、地形、河流、工業區等要素繪制在圖上。 學生是否具備閱讀地圖的能力,檢驗的標准應該是在實踐活動中是否會使用地圖。在讀圖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有許多地圖實踐活動可以利用。 綜合讀圖對學生從不同角度全面、綜合提取地理信息,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概括能力,培養學生靈活應用圖表,形成知識體系有重要作用。 每一幅圖,都是各種地理信息的綜合載體,從不同側面可以提取出不同的信息,強調綜合讀圖,可以讓學生以地圖作為思維的發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一幅圖,可以綜合體現出不同的知識點即一圖多用。在同一幅圖中,如把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高線等匯集起來,引導學生發現它們的規律性,讓學生真正做到利用地圖來理解、記憶有關地理知識。反之,當此圖以多種角度來考查學生時,學生也能運用發散思維,舉一反三,應對自如。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的時空有不同的圖形表示法即一圖多變。將這些圖像結合起來,並加以轉換,可使學生全方位地獲得對地理事物的認識。讓學生熟悉日常生活用圖的內容特點和閱讀方法,強化學生的用圖意識和用圖能力。五、教師的主導作用及讀圖教學的注意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想像把各種地圖形象化,再通過觀察和分析把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聯系起來,找出其間的相互關系,查明其他地理規律,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用圖水平。 在「讀圖法」教學中,既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又要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在備課的同時,要認真備圖,要精心准備好圖,根據教學要求,選擇典型性強的地圖,並認真鑽研地圖的內容。2、講圖時,要善於聯系。在課堂上講解地圖內容時,要注意知識連貫性,突出所講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而且還要將新出現的地理事物與已知事物進行聯系,使新知識形成網路。3、在教學中,對學生正確「導讀」。「導讀」應包括:(1)識圖,掌握地圖內容;(2)設問,通過「讀圖」應思考理解的內容;(3)總結,找出圖上內容的規律性、內在聯系性等。4、一圖為主,適當選用「輔圖」,但不可喧賓奪主。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適時使用「輔圖」,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若用圖過多過濫,就會造成學生注意力的分散,達不到教學的目的。 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循序漸進地對學生的地理教學圖像能力進行培養,首先引導學生掌握讀圖基本程序,讀圖一般的步驟,培養學生讀圖技能。達到准確理解圖像的內涵,從而得出正確結論的目的。使學生養成用圖習慣。並隨著讀圖能力的提高,由學生自己對這些圖像進行有目的、有重點地觀察,從不同角度對圖像進行有效分析,由自己通過對觀察到的地理現象進行積極的思維,提煉出地理特徵、地理規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聯系的來龍去脈。學生逐漸轉變了學習方式,形成了良好的讀圖習慣,讀圖能力明顯提高。使由會讀一般的政區圖,到會分析比較抽象的地球運動圖、氣候圖等,讀圖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和發展。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既是地理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地理教學的目的和重要任務。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藉助地圖,用自己的頭腦和眼睛去探求各種各樣的地理現象和它們相互間的關系,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在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方面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總結出更多更好的經驗來。當然,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時時注意,不斷努力,長期堅持,使學生形成看圖仔細觀察的習慣,那麼教師就可以省點心,而學生也會得到許多課本沒寫出來的知識。因此,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地圖,將地理知識的傳授融於地圖之中,使學生讀圖、用圖能力的培養經常化,使學生養成愛讀圖,會用圖的習慣,使地圖成為學生獲得鞏固地理知識和擴大知識面的源泉。
㈡ 怎樣在高考90天提高地理成績
1.要注意復習面,面面俱到,切不可因某些知識點高考較少考到,而抱版僥幸心理去忽略或繞開權它。
2.注意用聯系的觀點去觀察某種地理現象,推理它產生的自然、人文基礎,找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去揚長避短,指導我們生產、生活活動,力求人地協調。
3.適度做練習,做題中要常反思,抓到易錯點,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積累解題經驗,切忌盲目大量做題,以題目來替代知識的系統復習。
4.牢記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獨立去對比、歸納不同區域地理事物的共性,以及某區域內地理事物的獨特個性,挖掘其共性產生的地理基礎個性、獨特地理背景,以研究促記憶、促能力。
5.多向老師、同學請教,多討論,多記錄,多看地圖,讓知識在辯證中、在多看中得到鞏固。令外對於一些主幹知識的復習,考生要准確地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系和縱向聯系,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路圖。
㈢ 在新高考背景下,怎樣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素養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是中學各個學科中惟一以探索人類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學科,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上具有重要作用。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將「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作為核心理念,無疑會對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地理素養方面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時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社會觀察力和競爭力,能夠迅速適應當前瞬息萬變的社會。面對新課程改革,如何改變以往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精心地設計新穎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促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究課本及課外知識發展自己的地理綜合素養能力,成為當前和今後地理教學的重點和趨勢。通過多年的地理教學實踐,作者認為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的策略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 一、改變傳統的地理教學觀念,樹立現代地理教學新理念 傳統的閱讀教學其實存在著很多弊端。比如在傳統的中學地理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填鴨式」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靠學生的機械記憶能力來記住所學知識,然後通過閉卷考試來考察學生的學習結果。課堂教學方面在課堂上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卻忽視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種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對學習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較重。 現代中學地理教育的核心是素質教育,中學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內涵實際上是注重對學生地理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協調融合,開發潛能,發揮特長。正如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新課程所倡導的地理教學方式那樣,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師不是單向的將現成的地理知識、地理原理與地理規律的結論傳輸給學生,而是在教給學生地理知識的同時,將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指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更注重強調過程性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教師則成為這些學習方式得以實現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
㈣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地理綜合題解題思路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地理綜合題解題思路
地理綜合題一直是分值最大、得分率較低的一部分考題,綜合題的解題能力培養成為貫穿整個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從分析綜合題得分率低的原因、常見綜合題類型、解題能力的培養方法和具體答題技巧四個方面分析了提高綜合題解題能力的方法,以期提高高考地理綜合題的得分率.關鍵字:地理綜合題答題技巧知識框架 研究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試卷不難發現,地理綜合題占的分值高,可以說「得綜合題者得天下」.地理綜合題都是以文字、圖表為背景,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創設問題新情境,多角度、多層次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有效信息、運用知識分析、遷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地理思維能力,這已成為地理學科的顯著特色.本文結合教學體會,從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綜合題的解題能力:一、綜合題得分率低的原因分析 (1)課本基礎知識不扎實;(2)空間定位能力的欠缺;(3)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差;(4)知識遷移的能力差,無法調動和運用知識;(5)描述、闡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差.二、常見的綜合題類型 綜合題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根據其提問的角度,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1)特徵描述類.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圖中水土流失多發區地表環境「特點」,「描述」圖示地區聚落的「分布狀況」,「簡述」圖中某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等.(2)原因類.本模塊常以區域圖為信息的載體,就區域內典型地理現象或地理事物進行設問,通常的設問形式有「試分析××地理現象的(自然或社會)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個方面.(3)比較類.高考題中比較類試題的設問方式主要有:比較圖中×和×的差異(不同或異同),分析×和×的共同特點(問題),說明圖示×和×的自然條件和類型的差異等.(4)評價類.評價類設問詞一般有「評價」、「影響」、「分析利弊」等,常見問題有評價大型工程(如水庫建設、跨流域調水、能源跨區域調配等)帶來的影響,分析區域發展條件的優劣,評價工農業、城市區位等.(5)意義類.其命題的基本形式是針對某一地理事物來設問,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在××方面的意義」「運用××知識(原理),分析××對××的意義」等.三、解題能力的培養 (1)提高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一是要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和規律.二是要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識框架.(2)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用綜合的觀點、地域差異的觀點來分析問題是答題的關鍵.(4)注重反思、提升能力.不能只注重講解而忽略反思.四、具體答題技巧 (1)認真審題、獲取關鍵信息 准確地審題是正確解題的第一步,包括審文字材料、各種類型的地理圖表等.要盡可能提取一切對解題有用的信息,用筆標注,這是解題的前提.對於文字材料要留意文字、數字、符號,尤其要注意那些關鍵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對於各種地理數據統計圖表,要首先看圖名、圖例,熟悉圖表的結構特徵,了解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還要研究該地理要素變化的趨勢.(2)准確將地理知識遷移到試題中 准確審題後,解題的關鍵是要完成知識的順利遷移應用.要能夠靈活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儲備,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求成功「對接」來解答試題.實現題干與問題的結合,最好能把知識框架先默在草稿紙上,再進行分析利用.(3)注重答案文字的錘煉、組織 一是要注意邏輯性就是將已知條件和所問問題,即事物的前因後果組成一條「知識鏈」,各知識點環環緊扣;「知識鏈」的起點是情景中的已知條件,終點是指向問題.二是要注意全面性,在確定了答題的方向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思考,確保答案全面、完整.三是要注意准確性,要求語言精練專業,用地理語言回答問題,不說廢話,不離題.四是要注意書寫的規范性,條理清晰,層序分明.
㈤ 如何提高藝術特長生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學情分析
藝術特長生,包括美術、音樂、舞蹈、表演、播音主持等專業。該類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有優勢也有劣勢:藝術特長生性格外向,表現欲強,善於和老師互動;藝術特長生個性鮮明、情感豐富、敢於競爭,與社會交互性強;藝術特長生升學率高,學習動力足等都是他們的優勢。但他們地理基礎薄弱,方法欠佳。文化學習重視不夠,學習時間有限。
二、運用「以學定教、自主合作、雙主互動」的教學理念
(一)「以學定教、自主合作、雙主互動」的內涵
「以學定教」,就是要求教學必須遵循學習規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實踐者、探索者與創造者,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領者、陪伴者和指導者,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共度的一段生命歷程與智慧之路。「自主合作」中「自主」是基礎,是關鍵;「合作」是共進,是拓展。通過自主學習夯實基礎,通過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培養人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雙主互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師生互動,交互前行。這種模式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更關注師生互動,充分體現了「教育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的先進理念。藝術特長生文化課基礎較弱,自主學習能力有限,給學生太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反而會導致低效。只有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學習,才能高效合理的利用課堂的每一分鍾,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二)主要形式――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它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對於藝術特長生而言,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尤為適合,因為他們的文化課基礎薄弱、學習習慣欠佳、獨學能力不強,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們在小組內相互取長補短,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習基礎和能力上的不足,加之藝術生性格活潑、善於交流,這種形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兩大學習板塊的教學策略
地理學可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分支。根據學科分支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基礎、興趣所向,摸索出了這樣的教學策略,即自然地理部分用合理成熟的科學模擬實驗提升學習興趣、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人文地理部分用典型的案例作為載體,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規律,並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一)自然地理:科學模擬實驗
地理實驗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實踐性和探究性,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將日益重要。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將模擬實驗引入課堂,引導學生用眼觀實驗、動手做實驗、動腦編實驗,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提高課堂效率。如在學習等高線時引導學生用沙土或泥巴等堆出各種地形,並用毛線圍出等高線;在學習熱力環流時,用帶蓋子的大號玻璃魚缸內放置分別裝有冰水和熱水的碗模擬地表冷熱不均,將點燃的香深入缸內,觀察煙的運動,以此理解熱力環流的原理。在學習洋流運動時,用大托盤裝水模擬海洋,水面倒入混有顏料的芝麻油(比重小),用電吹風模擬盛行風,讓學生觀察水的運動狀況。在講流水的侵蝕和沉積地貌時則用沙堆和水壺來模擬。老師們在實驗進入課堂之前,必然在教研組或備課組內先反復試驗,集體備課,充分論證實驗的必要性、合理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欲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教師必須首先做出表率。
(二)人文地理:典型案例透析
地理案例學習法就是從學生的生活中選取一些隱含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要素的典型事例,學生通過這種典型事例獲取信息,並對信息進行整合,從而獲得地理知識和技能,並用於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人文地理的教學中,可針對藝術生的性格特徵和學習特點,積極響應《課標》的倡導,大量採用案例教學。充分發揮地理案例直觀、形象、典型等特徵,積極組織學生綜合運用地理知識及經驗剖析案例,擬定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深刻解析個別案例的過程中歸納出相關知識規律和知識模塊,並能靈活運用這些規律、模塊和分析問題的方法,解決類似的與之相關的問題。完成「個案――一般規律(或知識模塊)――個案」的認知過程。
四、其他教學手段
為了提升藝術特長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在教學中還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藉助多媒體優化教學,運用導學練案准確引導,開展多彩的地理小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開展地理社會實踐來深度體驗教學內容,採用「過關」手段來落實基礎知識,高三備考時重視對高考真題精講精練等。實踐證明,這些手段都能很好地幫助提升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㈥ 如何培養高考地理要求的四項基本能力
1.正確表述地理現象、准確描述和解釋事物特徵
在通用語言的基礎上,能夠正確使用地理學科的術語表述地理事物和現象,描述和解釋地理事物的特徵。表述、描述和解釋地理事物一是對地理事物進行正確的定性概括;二是對地理事物的位置屬性和數量屬性能夠進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⑴對地理事物進行正確定性概括
要求有足夠的地理基礎名詞、基本地理數據、基本地理圖形語言等。基礎地理名詞指常見性、多用性、穩定性、獨特意義的地理事物名稱、地理概念等。
⑵對地理事物的位置屬性和數量屬性進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這能力有二,一是從試卷上獲取的地理信息中,解讀出定量的信息,加以應用;二是要熟記終身有用的地理數據,如絕對數據、相對數據——比例數據、順次數據等。絕對數據是指明或表示地理事物的數量或數量范圍的數據;相對數據只有在絕對數據的基礎上才有意義。
2.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作出正確闡釋
該能力就是要求學生在考試的時候能夠運用自己的知識功底和能力從眾多的概念地理區位信息中通過分析取捨、綜合、歸納、概括的思維過程,准確地找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然後按題意進行簡潔、明了的闡釋。地理區位信息分顯性和非顯性的區位信息,顯性地理區位信息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地理事物的相互位置關系,主要是地理坐標和相對地理區位。如北京市東經120°、北緯40°,與河北和天津相臨。非顯性地理區位信息是指那些具體的地理事物和抽象的地理事物之間的位置關系、抽象地理事物與抽象地理事物之間的位置關系、以及地理事物通過第三方與地理事物表現出來的位置關系和由這種位置關系所伴生的其他關系。如長江中下游流域,平原地形、亞熱地區、濕潤地區、適宜種植水稻等。
3.辨證地、歷史地考察事物,對事物進行學科的和跨學科的描述與闡釋
實現的地理事物是歷史的地理事物發展的必然結果,地理事物本身發展過程,及人們對它的認識都是辨證的。如西北風沙吞沒聚落、草場、耕地,保留了歷史文物。黃土高原水土流水帶來黃河含沙量高,下游地上河,但也塑造了華北平原。
該能力實際上是檢測學生是否能夠辨證地、歷史地考察和分析地理問題的手段。因為獲取和正確解讀必要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對相應的地理問題進行辨證地、歷史地考察和分析到底達到什麼水平,只有用完整的描述和闡釋才能表現出來。
四、論證和探討問題能力
1.運用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和概括等方法論證問題
運用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和概括等方法論證問題的實質就是對知識能夠融會貫通、運用自如的境界。用地理主幹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是論證地理問題的堅實基礎,地理基礎知識越豐富,藉以進行判斷、比較的參數知識就越充足。圖形語言在運用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和概括等方法論證地理問題時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學習地理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在頭腦建立「思維地圖」,如地球兩極、赤道和其它特殊經緯線,就是最基本的點、線狀地理事物,疊加於其上的大洲大洋則是由線狀邊界圈定的面狀地理事物,進而分布著主要國家、重要城市等,這些都是控制性的地理事物。把這些控制事物落實到圖上,是學好地理和展現地理能力的堅實基礎。有了的А基本的圖形語言的把握作為基礎,學生的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和概括問題時就具備了一些優勢。
㈦ 如何培養高中生地理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也是地理學科表達各種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在歷年地理高考試題中,幾乎是無圖不成題,圖表占整張卷的篇幅越來越大,且形式多樣,變化多端,如果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能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對圖表數據進行正確分析與繪制,並能從圖表數據中歸納總結地理規律,對解答高考地理試題就迎刃而解。地理讀圖能力也是地理新課程標准中對中學生學習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但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呢?
一、養成良好讀圖習慣,訓練讀圖與繪圖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習慣,教師在上課就應有意識地多用地圖,布置作業也如此。我們應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重點引導他們如何閱讀地圖和分析地圖,可從以下幾個步驟做起:一是示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多在學生面前展示地理掛圖,或在黑板上多畫地理簡圖,然後讓學生自己在掛圖上或板圖上指出某些所學的地理事物,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二是繪圖。在學生學會了看圖後,還要要求學生做一些必要的填圖、繪圖訓練,以便讀圖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對學生進行填圖、繪圖訓練有利於地理知識的鞏固和地理技能的培養,因此,新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正確填注地圖、繪制示意圖和地理圖表。填圖練習過程,我注意了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文字的大小、書寫要規范,間距、位置要准確,不能隨心所欲,張冠李戴。要使他們明白:圖上相差毫釐,實地失之千里。繪圖訓練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1.課堂訓練。首先我要求學生要准備紙和筆,然後根據學習內容動手、動筆。學習區域地理,先畫出區域輪廓,例如,非洲、南北美洲都略呈倒三角形,中國形似雄雞。然後,根據教師講授的內容,再分別把山脈、河流、礦產、鐵路等地理事物畫在輪廓圖上。比如在講「中國主要山脈」時,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動手繪中國主要山脈示意圖,這樣能使學生深刻地記住我國的主要山脈,在腦海中可以浮現出主要山脈的大概地理位置。2.活動課訓練。在課後,我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進行地理調查,收集地理素材,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編繪學習平面圖、家鄉交通圖、工農業生產增長(曲線或柱狀)圖等。
二、重視基礎,構建知識框架
1.重視基礎積累,熟記基本地理事物。學生對於初中的基本地理知識掌握得很不扎實,有些學生甚至連中國地圖、世界地圖都不會看,因此,應有意識地讓學生熟記一些基本的地理事物,例如一些重要的大江大河大山的名稱、地理位置等,還有一些重要國家、城市及其工業部門或農產品名稱等。這些基礎知識的積累,對於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鋪墊作用。
2.構建知識框架,形成基本知識體系。在各章節內部,章節與章節之間,人文與自然之間,區域與洲際之間的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建立起完整而清晰的地理知識體系與知識網,使學生建立起地理基礎知識庫,必要時可以隨時到腦海中提取已有的儲備知識,盡快地解決問題。
三、加強圖文互換和圖圖轉換能力的培養
學生習慣文字的表達方式,不習慣利用圖來表達地理現象,更不用說在這兩者之間轉換。有時候文字的表述過於累贅,用圖形來表示會清晰很多,有時候圖的表達不夠詳細,要文字的補充說明。有時候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要進行圖圖轉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訓練學生的圖文和圖圖轉換能力。把握圖與圖、圖與文的轉換,迅速准確地解題,試題常常會考查學生圖與圖之間的轉換能力,如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平面圖轉換成立體圖、局部圖轉換成整體圖、表格轉換成曲線圖、扇形圖與柱狀圖的轉換等,都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讀圖分析能力,才能順利地獲取相關信息,迅速解題。另外,很多題目都盡可能地將課本中的知識點放在各類圖形上去考查學生,要求學生理解與掌握,不要憑空去記、去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圖與文之間的轉換。例如一幅等高線圖,就要求學生能從圖中等高線的走向、密度、遞變規律中讀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發展農業的方向等;又如:太陽光照圖中側視圖和極地圖的轉換,抽象圖和平面圖的轉換。
地理教學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既是地理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地理教學的目的和重要任務。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藉助地圖用自己的頭腦和眼睛去探求各種各樣的地理現象和它們相互間的關系,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在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方面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總結出更多更好的經驗來,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和地理學習成績。
㈧ 如何培養地理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1、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滿足感。掌握一個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是關鍵,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方法不得當,學習嚴重受挫,就會越來越沒興趣,甚至產生討厭的情緒。
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通過訓練,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注意力集中的提高。同時極大的縮短了學習的時間,平時需要幾個小時完成的學習任務現在幾十分鍾甚至十幾分鍾就可以完成了,效率提高了很多倍,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學習的興趣自然會提高很多。具體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你的閱讀速度提高5倍左右,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閱讀、學習效率和興趣。
2、學習要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多與老師、同學交流討論,培養自學興趣 。知識要互補,思想要共振,學習討論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躍學習氣氛、集中注意力,又可使學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維得到調整
3、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給自己制定一個合適的目標,並進行不斷的調整、完善。採用激勵、獎勵等各種方法,實施和完成計劃,養成學習習慣。
培養學習興趣的過程也是自學的過程,主動地學習,從學習中找到快樂,這樣學習興趣就會慢慢地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