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初中地理半期總結

初中地理半期總結

發布時間: 2021-03-06 14:56:25

1. 初中地理期末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 年級\ 個班的地理課教學。由於中途接手這些班級,在有限的時間里,我多方面了解學生情況,根據學生實際,認真鑽研課程標准,結合備課組的教學計劃,積極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具體總結如下:
一、 學習新課程標准,以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初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角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了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觀念及愛國情感。
教學中,要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僅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分層教學,以先帶後,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二、結合學生實際,加強學生的地理基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這批學生大部分在初一沒有學好地理,地理基礎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識也不具備,更不用說養成地理思維和方法,在觀念上他們把地理當作副科、次科,對地理學習不重視。對初二的學生來說,由於地理是綜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佔的分數不多,學生也輕視地理學習。我們的學生在初一階段成績也很差,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缺乏自信。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練習作業應付了事。針對這些情況,我在課堂上時刻通過激趣是學生保持注意,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多從初中生活,地理學習等方面給以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滲透先進的學習觀念,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自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突出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抓緊、抓好課堂教學環節,搞好常規教學,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
由於初中地理強調對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說「理」,難度較大。因此,我在備課前,認真研究教學標准,綜合各種版本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適當增加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平時多收集一些相關的時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號成功返回,台風事件等,結合本地的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議成就,注重生活與所學知識內容的聯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為知識興趣的切入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難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較好完整而詳細的教案。
在備好課的基礎上,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45分鍾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學成績的關鍵。在課堂上准確無誤的向學生傳授教材知識,經常啟發學生思維,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趣味性,分析問題深入淺出,列舉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剖析難點,創設寬松的課堂氣氛,師生互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掛圖,圖片,標本,有時藉助多媒體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如:地形剖面圖、鋒面雨的形成等。讓學生增強了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第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有關章節內容,對全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如大氣污染,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利用與生態破壞等。
我在教學中嘗試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如開展研究性學習,地理小論文,野外考察,調查報告等。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圖,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辯證的思維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的。
四、不足之處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別是組內的弱者應真正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所提高,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學生。
(2)師生的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在提出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出發,而不是一味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設計的路上引,問題的設計不宜太大,應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剖析。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2. 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你是初中的吧,其實地抄理也不難,我是史地生。
首先將世界重要的海峽,半島,重要城市了解一下,將人口結構,自然環境,氣溫帶分布,洋流方向,各氣候類型(重要的是我國),我國資源分布特點掌握一下也就差不多了。試卷很簡單的,用不著擔心。
主你考試順利!

3. 初中地理知識總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062cf90100dbyq.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062cf90100dbyr.html

4. 初中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地理呢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科目,就算你不喜歡他的話,你學會了還是可以會看地圖的,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想去哪裡與旅遊呢,都是可以看地圖的,看看還有多遠等等.其次呢,地里實際上是最好學的一項科目,因為人腦對圖像的記憶要比文字好的多了.那麼怎麼學好初中地理呢?

有的時候呢,記住一個地理的位置,不要想他和哪些地理區域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只需要看圖,你只要知道他大概長什麼樣子,在圖上的哪個位置上就可以了.

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第二點呢,就是需要學會用地圖,因為地圖又是地理學科當中的工具,又是在生活當中能夠用到的,所以通過分析圖的話就可以看出來它的地理特徵,原理還有成型的原因.要學會讀各種的地圖,而且首先要記住基本的地圖長什麼樣子,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的就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重要分布.

上面所介紹的這兩點都是怎麼學好初中地理最基礎的內容.希望同學們把最基礎的內容都學會了,那麼後邊兒的提分兒也就上去了.

5. 人教版初中地理的知識總結

關鍵詞: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的學習技巧,你都知道多少?

在學習初中地理的時候,需要有專業的方式,認真了解,了解所學的知識,明確各部分的知識點及其相互關系之外,我們還必須充分的運用這方面的知識,使我們的初中地理成績更好,使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

並且在學習當中如果有自己解決不了問題,需要和老師進行討論,這樣可以及時的把每一個難點都解決掉,並且加上教科書知識以及可以課外的知識,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內容更加的豐富,讓自己的初中地理成績有所提高,但是學到的知識需要在一段時間之後進行再次練習,否則可能會出現忘記的情況.

以上就是學習初中地理的技巧,通過以上的內容,學會以上的方式之後自身的成績會有一定的提高.

6. 初一地理上下學期知識總結

七年級上冊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不管是在南、北、東或西半球,海洋面積總是大於陸地面積
要求: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名稱(如何去記憶大洲:三個在一起的大洲——亞非歐,兩個在一起的大洲——南、北美洲,最後再加上大洋洲和南極洲,記憶好大洲之後記憶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注意:東半球的大洲:亞、非、歐 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北半球的大洲:亞洲、歐洲、北美洲
記憶清楚洲界限

要能在下面這個空白的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然後不看圖,腦中記圖說出。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1、(了解即可)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天氣多變、短時間、不穩定,氣候是相反的,注意如梅雨是屬於氣候。另外氣候包含氣溫和降水兩方面。

2、衛星雲圖上綠色——陸地,藍色——海洋,白色——雲雨。在圖上看到地面一處是綠色,表示當地天氣晴朗(衛星雲圖如右圖)

3、(右圖)風向的判斷:在沒有尾羽的一端畫上十字指向標。右圖的風向是西北風
風力的判斷:一個尾羽=2風。右圖的風力是4級風
4、 天氣符號(識記)

5、氣溫部分要求會閱讀氣溫曲線,能夠知道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氣溫曲線各是什麼樣子
降水部分要求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知道氣溫、降水的分布都受緯度位置、海陸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響。其中地形對氣溫的影響規律:海拔
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0C
6、世界的氣候類型分布

a、熱帶氣候類型:4種,共同的特徵全年高溫,降水的差異較大(了解四種氣候類型,看一看即可)

b、溫帶氣候類型:5種,我們以亞歐大陸為例(記清大陸東岸和西岸分別是什麼氣候類型,清楚方框里的內容,尤其劃了橫線的部分的內容)

C、寒帶氣候(了解)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1、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來表示
2、

3、世界的宗教了解如阿拉伯地區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宗教活動場所是清真寺;歐美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宗教活動場所是教堂;南亞、東亞一些人(如泰國人)信奉佛教。(了解即可)
4、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多分布於歐洲、北美洲、大洋洲。
七年級下冊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1、亞洲:世界第一大洲,亞洲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與亞洲相接壤的大洲是非洲、歐洲。
大洲分界線: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注意和巴拿馬運河區分)、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跨亞歐兩大洲的國家:俄羅斯、土耳其 跨亞非兩大洲的國家:埃及
2、亞洲地形特點(中部地勢高聳,四周地勢低下)(如右圖)
亞洲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
喜馬拉雅山脈——世界上最高的山脈
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有 「世界屋脊」之稱
(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貝加爾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蘇比利爾湖(美國)——世界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裏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不是湖泊)。
阿拉伯半島——世界上最大的半島。
3、亞洲的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分布廣的特點。亞洲季風氣候的形成因素:海陸因素,(亞歐大陸和太平洋分別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和最大的海洋,海陸差異明顯,因而季風氣候在亞洲顯著,總體來說是海陸因素造成了亞洲的季風氣候)(了解即可)

4、人類古文明

5、亞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大洋洲是人口最少的大洲(除南極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歐洲(人口自然增長率低與經濟發展發達有關)。
6、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少數國家屬於發達國家(日本);大部分國家屬於發展中國家。即使同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差異也很大。
新加坡、韓國、馬亞西亞、泰國等先後大加發展出口加工工業。西亞波斯灣沿岸的國家,如沙特阿拉拉伯,因大量出口石油資源,比較富裕。
7、三類產業的劃分: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流通部門和服務部門。(會判斷即可)
第七章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1、日本地形以山地為主,氣候因為出於溫帶大陸的東岸,是溫帶季風性氣候

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島國(原因:日本處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
交界的地方,地殼活動頻繁),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對日本的漁業、
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
防震減災方面有關的知識(會判斷某些做法的對錯)
2、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因此對外依賴很嚴重。因為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所以日本從國外進口原料,製成工業品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
3、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最短的海上通道。
4、吳哥窟在柬埔寨(東南亞),泰姬陵在印度(南亞)
5、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如右圖)
6、東南亞的物產:
稻米、油棕、橡膠、椰子、蕉麻
7、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國,人口僅次於中國
印度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分為旱雨兩季)。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8、 (加爾各答—麻紡中心(恆河平原上),孟買—棉紡中心(德干高原上),班加羅爾—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分清位置)

主要流經印度的河流是恆河

9、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一個地跨亞歐兩洲的歐洲國家
俄羅斯主要地形區: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東西伯利亞山地。

10、俄羅斯主要位於北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著名的鐵礦基地庫爾斯克。
11、主要城市和港口:莫斯科(首都),聖彼得堡(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的港口),摩爾曼斯克港(位於北極圈以內,但卻是北冰洋沿岸的終年不凍港)。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1、中東—長期的熱點地區(標題)。
為什麼中東這里戰爭不斷呢?1、(東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之地2、為石油而戰(豐富的石油資源)3、為水而戰(匱乏的水資源,中東氣候乾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4、宗教紛爭(文化差異)
2、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

3、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絕大部分運往西歐、美國和日本。掌握石油運輸路線
航線A: 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歐美
航線B: 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歐美
航線C: 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亞洲東部(日本等地)

3、歐洲西部地區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
歐洲西部大部分地處北溫帶,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和島嶼,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受大西洋的影響(所以常年刮由大西洋吹過來的西風),大部分地區的氣候類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在地中海沿岸的地區也有地中海式氣候(如右圖)
4、歐洲西部的工業——製造業為主
歐洲西部的農業——畜牧業為主,所以牧草被稱為「綠色金子」
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以南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稱為高原大陸)。
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農牧業長期落後,原因是長期的殖民統治。(殖民統治期間,當地被作為經濟作物的生產地,而基本的農牧業產品生產缺乏)(原因看一看,不會考)
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國家經濟落後,發展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而且出口的產品多是原材料、礦產等,如銅礦、咖啡、可可等
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面臨嚴重的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因為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另外該地農牧業落後,使得糧食供應不足。(掌握下表)
1、人口問題、2、糧食問題、3、環境問題

1、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的中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的西側和內部是熱帶沙漠),所以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澳大利亞的中西部。(如右圖)
2、澳大利亞地形: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和東部山地(大分水嶺)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農牧業生產需要機械化,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耗用勞動力很少。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礦產資源豐富。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
非洲和澳大利亞都有的氣候類型熱帶沙漠、熱帶草原氣候,但是非洲熱帶草原的動物主要是獅子、斑馬、長頸鹿,但是澳大利亞是特有的袋鼠、鴨嘴獸、考拉等
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1、美國主體部分地處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地形呈南北縱列分布,平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耕地廣大。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長河)和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是世界面積最大的淡水湖)為灌溉、航運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美國地形:西部高原和山地、中部平原、東部山地。認識該種地形的剖面圖。

3、美國許多農產品的生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世界上的農業大國。
4、位於舊金山附近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
資源消耗大國(標題):美國發達的經濟,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和破壞地球環境的基礎之上的,因而美國也上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5、聯合國總部在紐約
6、巴西的地形: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亞馬孫河—世界最大的河流;世界第二長河。
7、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面臨非常嚴重的城市化問題(有哪些城市問題)。聖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巴西利亞是巴西的新首都(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亞)。
8、北極地區,是指北緯66.5°(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主要部分是北冰洋的大部分;南極地區,是指南緯66.5°(南極圈)以南的廣大區域,包括南極洲大陸主要部分,(南極地區≠南極洲)。兩極地區都是冰雪覆蓋的寒冷世界。
南極地區是「冰雪高原」,還是白色沙漠和風庫。北半球的冬季去南極科考最恰當。

7. 初中地理總結

熟悉重要國家的地理風俗和人們喜好 然後多看世界地圖 中國地圖山脈平原 記住幾條鐵路和省內份的行政中心就OK拉`容!反正沒事就看地圖 然後順藤摸瓜 喜歡就行 方式很多 我就喜歡看地圖不喜歡死記 然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