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地理中考檔案
1. 初中總復習學案導學(青島專版)中考檔案地理七上、八下的參考答案 不要復習資料、提綱什麼的
地理與什麼有關?列,如能多種植興建工業企業交通線路的選擇荷蘭的風車。
2. 初二生物地理會考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植物的營養:絕大多數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動物的營養:從外界獲取現成的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
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氣體、排尿。
植物排出廢物的方式:落葉。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例:斑馬發現敵害後迅速奔逃。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4、影響生物的生存的環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蟲捕食蚜蟲,是捕食關系。稻田裡雜草和水稻爭奪陽光,屬競爭關系。螞蟻、蜜蜂家庭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5、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
1)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作出假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3)制定計劃:檢驗假設是否正確,需通過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方案的要求:需設計對照實驗,光照是這個探究實驗中的唯一變數。其他條件都相同。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交流
6、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舉例: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駱駝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樹等。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鬆,其糞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風固沙等都屬於生物影響環境。
7、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水、空氣、溫度等
8、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往往彼此交錯連接,這樣就形成了食物網。
第二單元
9、光學顯微鏡各個部件的名稱和作用:
鏡座—穩定鏡身。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件。鏡臂—握鏡的部位。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 鏡筒—上端安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 轉換器—可以轉動的圓盤,上面安裝物鏡。粗准焦螺旋—轉動時,可以大幅度升降鏡筒。細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幅度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鏡和物鏡—目鏡是用眼觀察的鏡頭;物鏡是接近物體的鏡頭。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對准通光孔,可以調節光線的強弱。反光鏡—一面是平面鏡(光線強時用),一面是凹面鏡(光線弱時用)。轉動反光鏡可以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物像的放大的倍數是目鏡的放大倍數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
10、利用顯微鏡觀察裝片
①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一個「d」,那麼在透明紙上寫的是「p」。②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11、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①細胞膜—具有保護細胞內部的作用,還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 ②細胞質—細胞質內含有許多與各種生命活動有關的微細結構。活細胞的細胞質具有流動性,有利於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③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具有重要作用。細胞核內含有與生物的遺傳有密切關系的物質——遺傳物質。
12、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區別
植物細胞除了和動物細胞一樣含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以外,一般還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
13、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製作和觀察
製作步驟:(1)先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鱗片葉的內面撕下一小塊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地把它展平。(4)用鑷子夾住一塊蓋玻片一側的邊緣,將它的另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後輕輕地放平,蓋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蓋玻片下留下氣泡。(5)經碘液染色後。(6)把制好的洋蔥表皮細胞裝片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14、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製作和觀察
(1)用滴管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2)用涼開水把口漱凈,用牙簽從口腔腮壁處輕輕刮幾下,(3)把牙簽上附著的一些碎屑放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塗幾下。(4)蓋上蓋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氣泡。(5)經碘液染色後。(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15、細胞膜的功能
細胞膜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16、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1)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里的能量轉換器(2)葉綠體: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3)線粒體: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17、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作用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這些信息其實就是指導和控制細胞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一系列指令。
18、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後,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最後,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於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
19、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0、說明人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21、說明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22、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①根、②莖、③葉, (屬於營養器官)
④花、⑤果實、⑥種子,(屬於生殖器官)。
23、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等都是一個細胞的生物體,能獨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動。
24、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形態結構:多種多樣的,病毒的結構簡單,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生命活動: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
25、關注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特別是與人類的關系
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肝炎等,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艾滋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口蹄疫,雞瘟以及眾多的植物病毒,給農牧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人們一方面設法治療和預防病毒性疾病,一方面利用病毒為人類造福。接種牛痘疫苗預防天花,口服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又叫小兒麻痹症),口蹄疫,雞瘟等動物病毒也可以通過接種疫苗的方法進行防治,這些疫苗就是經過人工處理的減毒病毒。
第三單元
27、區分常見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藻類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根、莖、葉的分化。
常見的藻類植物:水綿、衣藻、海帶、紫菜。
苔蘚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環境中,一般具莖、葉,根為假根。
常見的苔蘚植物:葫蘆蘚、牆蘚。
蕨類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濕環境中,具根、莖、葉。
常見蕨類植物:腎蕨、卷柏、貫眾、胎生狗脊、滿江紅。
28、實驗:觀察種子的結構
(1)觀察菜豆種子的結構:
① 取一粒浸軟的菜豆種子,觀察它的外形。② 剝去種子最外面的一層種皮,分開合攏著的兩片子葉。③ 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子葉、胚根、胚芽、胚軸,看看它們各有什麼。
(2)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
① 取一粒浸軟的玉米種子,觀察它的外形。② 用刀片將這粒玉米種子從中央縱向剖開。 ③ 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被染成藍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藍色的果皮和種皮、胚根、胚芽、胚軸和子葉,看看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29、區分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種子是裸露的,外面沒有果皮包被。
常見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銀杏、蘇鐵等等。
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常見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
見七年級上冊P90頁
30、種子的主要結構(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
菜豆種子 有種皮和 無胚乳,營養物質貯藏在子葉里。子葉兩片。
玉米種子 有種皮和胚 有胚乳,營養物質貯藏在胚乳里。子葉一片。
31、種子萌發的條件
自身條件:種子必須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須是活的。
外界條件:水分、空氣和適宜的溫度。
32、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
水分、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有機物。
33、桃花的結構
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頭、花柱、子房)、雄蕊(花葯、花絲)。
34、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35、根適於吸水的特點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36、導管的功能
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37、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產物
條件:光能、葉綠體 原料:二氧化碳、水 產物:有機物、氧氣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
第四單元
39說明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
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書P9)
睾丸是男性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卵巢是女性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41青春期的身體變化
(1)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顯增強。(2) 性器官迅速發育: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42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六類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人體內三大主要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
43人體缺乏維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維生素A:皮膚乾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東西)、乾眼症等。
缺乏維生素B1:神經炎、腳氣病(維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
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維生素D:佝僂病、骨質疏鬆症等。
維生素D可以促進磷、鈣的吸收和骨質發育。
44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書P32圖、P34解讀曲線圖)
消化系統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的。
消化道是一條長長的管道。消化腺可分為兩類:
有的是位於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內的小腺體,如腸腺。
45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食物中的澱粉、脂肪和蛋白質都是分子大、結構復雜的有機物,進入消化系統後,逐步分解成簡單的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這個過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通過多種消化酶的作用而進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澱粉酶以外,胃、小腸等器官中還有許多種消化酶。
澱粉 、麥芽糖 、葡萄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質 氨基酸
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各種營養物質在小腸等處被吸收後,隨著內壁血管中的血液運往全身。胃能吸收水、無機鹽和酒精。大腸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
口腔 糖類開始消化的地方 唾液澱粉酶
胃 蛋白質開始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腸 糖類、蛋白質、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類、脂肪、蛋白質的酶
46關注食品安全
1、應當關注食品包裝上有關營養成分,是否有添加劑,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和廠家地址等內容。
2、根據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推算有沒有過期。
3、購買蔬菜時,要看蔬菜的顏色是否新鮮,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購買魚肉時,看顏色是否有光澤,聞聞氣味,買肉時還要看是否蓋有檢疫部門的印章。
47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
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書P43)
呼吸系統中的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發聲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
47.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這種變化是怎樣發生的呢?
吸入的氣體,順著支氣管在肺葉里的各級分支,到達支氣管最細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麵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當你吸氣時,許許多多肺泡都像小氣球似地鼓了起來,空氣中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過這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然後隨著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
(1)血漿(形態):血液分層後,上層淡黃色的透明液體。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2)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A.紅細胞:(形態)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
(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
(功能):有運輸氧的功能。
B.白細胞:(形態):有細胞核,成圓球狀。功能:防禦和保護作用
特性:白細胞能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
C.血小板:形態:形狀不規則,無細胞核。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49三種血管的結構和功能
血管種類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動脈 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液流速快
靜脈 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輸送到心臟去的血管 管壁薄,彈性小,管內血液流慢
毛細血管 連通於最少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 管壁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臟的結構和功能(P68圖)
心臟壁主要由心肌構成,心臟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個腔,只有同側的心房和心室相通(P69圖)主動脈連左心室,肺動脈連右心室,同側的心房和心室之間,以及心室和動脈之間都有瓣膜,這些瓣膜單向開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
51人體的體循環和肺循環(P70圖)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動脈、毛細血管,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的循環經過體循環,鮮紅的動脈血變成暗紅的靜脈血。
肺循環: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再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最後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經過肺循環,暗紅的靜脈血又變成了鮮紅的動脈血。
52區別動脈血和靜脈血
動脈血:含氧豐富,顏色鮮紅。靜脈血:含氧較少,顏色暗紅。
53輸血、血型和無償獻血
輸血是時候,應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P76表)
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輸給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發生生命危險
>800~1000毫升:出現頭暈、心跳、眼前發黑和出冷汗
>400毫升:喪失的血漿成分和血細胞短期內會恢復正常
從1998年起,我國實行無償鮮血制度,提倡18~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身體。
54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
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輸尿管、膀胱和尿管是排尿的通道,而膀胱還有暫時貯存尿液的作用。(書P80)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P81圖)(P82圖)
尿液的形成:腎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主要經過濾過和重吸收兩個連續過程。尿液的形成主要與腎單位有關系。腎單位中的腎小球和緊貼著它的腎小囊壁起濾過作用。當血液
流經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腎小囊中的液體稱為原尿。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約150升。
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並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體每天排出的尿液約為1.5升。
尿的排出: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人就會產生尿意,進行排尿,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排尿不僅可以排出廢物,還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56.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
眼球的結構: (圖)與視覺形成有關的主要結構是:角膜、虹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
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像。視網膜上有對光線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像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了視覺。
57.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神經系統的組成 :
中樞神經系統 ——腦:1.小腦2.腦干3. 大腦
周圍神經系統 :1.腦神經2.脊神經3.脊髓
神經系統的功能 :受刺激後產生興奮,並傳導興奮。
58.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結構: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如:膝跳反射、縮手反射等簡單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談梅分泌唾液等復雜反射。
望梅止渴等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復雜反射也是人類所特有的。
反射弧的結構:感受器 → 傳入神經 → 神經中樞 → 傳出神經 → 效應器
59.人體內幾種激素的作用:
(1)生長激素的作用:
侏儒症患者幼年時期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身材矮小。
巨人症患者幼年時期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所引起的身材過高。
(2)甲狀腺激素:
缺碘會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
幼年缺碘會引起呆小症。
(3)胰島素(胰島分泌)
胰島素分泌不足會引起糖尿病。
59.技能訓練:[設計對照實驗]
見上年級下冊課本P109頁
60.人類活動對生物的影響:
(1)亂砍濫伐,開墾草原,使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加重,還會引起沙塵暴。
(2)空氣污染會形成酸雨。
(3)水污染會破壞水域生態系統。
(4)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類活動也會改善生態環境。
第五單元
61. 水生動物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
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至關重要:一是靠鰭游泳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用鰓在水中呼吸。
62. 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
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體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臟有完整分隔的四腔;體溫恆定;大腦發達;多為胎生、哺乳。
63. 變溫動物和恆溫的區別:
哺乳類和鳥類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而維持體溫的恆定,它們都是恆溫動物。其他動物的體溫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屬於變溫動物。
64. 陸地動物適應陸地環境的形態結構特徵:
(1)陸地氣候相對乾燥;與此相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比如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具有外骨骼。
(2)陸地動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
(3)除蚯蚓等動物外,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
(4)陸地生活的動物還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65. 骨胳肌的結構和特性:
結構: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無論受到哪種刺激(包括由神經傳來的興奮)都會發生收縮,停止刺激,肌肉舒張。
66.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雞撫育小貓。
(2)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學習行為,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
67.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在生態平衡中心重要作用
(2)促進生態系統物質循環
(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68.細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
(1)細菌的形態:球狀、桿狀、螺旋狀
(2)細菌的結構:
有 :1. 鞭毛 2. 莢膜3. 細胞壁4..細胞質5.DNA區域6.細胞膜
沒有:1.葉綠體2. 成形細胞核
(3)細菌的生殖方式:①細菌靠分裂進行生殖,由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
②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細菌就能分裂一次。
③有些細菌在生長發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 芽孢。
④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
⑤芽孢小而輕可隨風飄散各處,落在適當環境中不能萌發成細菌。
69.細菌的營養方式:異養型: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有機物生活,並將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無機物。
70.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利用現成有機物,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
71.細菌和真菌的區別:
細菌:1.個體微小,體內沒有成形細胞核。2.通過分裂的方式繁殖後代。 3. 細胞內沒有葉綠體。
真菌:既有個體微小的種類,也有個體較大的種類,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能產生孢子,孢子能夠發育成新個體。
72.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① 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CO2,水,無機鹽。② 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③ 與動植物共生:1.地衣(真菌和藻類共生)2.根瘤(根瘤菌與植物共生)
72.技能訓練:[評價實驗方案]
見八年級上冊課本P69頁
第六單元
73、植物的主要類群: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動物的主要類群: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74、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它們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75、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我國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76、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3.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目錄
八年來級地理上冊教材:
第一章自從世界看中國(第一節、遼闊的疆域,第二節、眾多的人口,第三節、多民族的大家庭。)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一節、地勢和地形,第二節、氣候多樣季風顯著,第三節、河流與湖泊。)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一節、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第二節、土地資源,第三節、水資源。)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第一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第二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第三節、工業的分布與發展。)
4. 初二生物地理結業考試後 學籍已入中考檔案 還能不能留級
我初抄二的時候地理生物也是沒有考好,只有一百七十幾分,還好我們是雙科百分制,所以後來慢慢趕上了。我知道成績的時候傷心欲絕,後來我就下定決心要在初三趕起來,最後我還是如願以償上了本地最好的高中。所以,過去了的不要想。加油,謝謝。
5. 初中總復習學案導學中考檔案(青島專版)地理七下、八上參考答案
回復:好不好不知道,不過我隔壁鄰居媳婦懷孕兩個月都沒吐過,昨天看晚會,聽說看得吐了!
6. 八年級上學期的地理其中考主要記住什麼內容
人教版八上地理全冊知識點總結
1、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路上鄰國14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2、渤海附近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3、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4、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5、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135人/km2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km2)的3倍多。
6、我國以黑河—騰沖為界,東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7、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數最多。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雲南省的少數民族數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8、我國地勢西高東低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自西向東:一、二、三。
9、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10、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11、一個地方的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反映了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12、冬季風寒冷乾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濕,形成了我國的雨季。
13、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
14、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它是我國最長、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
15、長江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16、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使用的自然資源屬可再生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17、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屬非可再生資源。(石油、礦產資源等)
18、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各類土地所佔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
19、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陸地區。
20、中國是一個貧水國家,我國的水資源總量位於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後。
21、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地區分配很不均勻。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冬春季則降水少;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的有效辦法。
22、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23、交通運輸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運輸又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24、鐵路線、公路線、航線以及航空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東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大,西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較小。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25、火車時刻表中的「↓(↑)」表示「過站不停」和列車的行駛方向(上行,下行)。
26、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農業。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南宜水稻北宜麥)、油料作物(長江油菜帶、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糖料作物(南種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27、工業生產主要是從自然界取得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
28、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29、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換代快。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於大城市,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本學期地理學科的重點、難點主要位於第二、四章,復習重點應落於後半部分。本冊重點圖:P4圖1.4;P7圖1.7;P10表格;P22圖2.2;P32圖2.14;P33圖2.15;P36圖2.17;P48圖2.32;P53圖2.36;P68圖3.9;P79圖3.21;P89圖4.4;P91圖4.6;P98圖4.11;P100圖4.13;P101圖4.14;P102圖4.16;P107圖4.22;P110圖4.25及其意義;P111圖4.26;P112圖4.27;P114圖4.30及其意義。
7. 地理中考檔案八年級下冊知識梳理答案+練習題答案!急急急急急急急!懸賞50 答得好的追加50!(青島專版)
自己買一個吧
8. 青島專版 中考檔案·初中總復習學案導學·地理 七上七下部分的知識梳理答案
初中地理知識復習大綱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不規則的領域的一個雙極部分略平坦,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度
地球的相似之處,沿東西方向,繞地球一周,稱為緯紗。所有的相似之處是圓的,所謂的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或長或短,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到一個點。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是最長的緯約400萬米。這是兩半球的地球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分為南,北。赤道是0°緯線截止。緯度赤道以北的叫北緯,習慣上使用的「N」為代碼;緯度在赤道以南,南緯,「S」表示習慣。
3,經線的經度和
,也被稱為在地球上的子午線,連接南北兩極,稱為經紗的同一緯線垂直線。;所有的經線是半圓形的長度是相等的,都預示著南北方向。 0°經度的本初子午線(英國),各分為從本初子午線向東,西,東180°,東經180度,這是習慣使用的「E」的代碼屬於西,西的180°的習慣的「W」作為代碼。國際慣例,通過使用20°W和160°E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邊界。
4,地球的旋轉和晝夜交替
地球在它的軸不斷旋轉旋轉,這被稱為地球的旋轉,在地球的旋轉方向從西到東部地區。旋轉約24小時,即,一天。這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革命
在旋轉的地球和季節變化的同時,地球繞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自然,一個革命時期一年。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角度。由於地球公轉,季節的變化。
6,五區
在南方,今年北回歸線之間熱帶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的太陽光熱,終年炎熱的氣候。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以南地區,南極圈,極夜和極晝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之間的區域和南極圈,一年中的極夜和極晝現象,北極圈,地熱陽光小於熱帶,寒帶,四季對氣候溫帶之間變化比較明顯。 (32.5°N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摩羯座32.5°S,北極圈66.5°N,南極圈66.5°)
地圖元素
規模,圖例和註解。畫在地圖上的范圍更小,更詳細的內容來表示,選擇的規模應該更大,相反可選的規模較小。在地圖上,通常是「北南,左西右東」
地面的垂直距離海平面以上的位置,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的高度。上述一定的位置到另一個位置的垂直距離稱為相對高度。
9,輪廓
點的連接線相同的高度輪廓。每個輪廓都有一個對應的高度值。陡峭的斜坡,輪廓和密集;的地方坡緩輪廓稀疏。
10,分布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地球海洋面積佔71%,而只有29%的土地面積。大陸及附近島嶼合稱大洲。所有位於北半球,在歐洲,北美。
11,地貌
分為五種基本類型的山區,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地形。
山:海拔較高,一般為500米以上的地面起伏的山脊和山峰,陡峭的斜坡,以及一些山區的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一些高大的山脈,巨大的山脈的組合:一個是橫跨歐亞大陸中部和南部的阿爾卑斯山 - 喜馬拉雅山系統;另一個山脈貫穿北美和南美,落基山,安第斯山脈山。降低了
平原:海拔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的地面平坦或起伏,「沒完沒了」常用來形容平原的坦盪。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平原和高原的的亞洲地形比較復雜,地勢高中央,四周低,大面積的?高原,山地,平原分布在周邊地區的大陸。 )
12力,促使地形變化
地球內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爆發,地震等,都是地球的內力作用的表現。在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集中在,區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脈的地殼活動較為活躍的地區。從地球以外的力量稱為外力,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
天氣和氣候是一個很短的時間對抗,風,雨,熱和冷的大氣條件。它是改變的時刻。氣候是多年的地方,一般變化不大的平均的天氣狀況。
14,溫度變化
天,氣溫有時高,有時低。最高的陸地溫度後,中午12時(14:00),最低溫度一般出現在日出前後。在全球陸地月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最高氣溫7月的北半球,南半球的1月。該月平均最低溫度在1月份的北半球,南半球在7月。一個地方的最高值同月的月平均氣溫,平均氣溫最低的年平均氣溫值之間的差異被稱為土地。
15,世界上的溫度分布
全球平均氣溫逐漸下降,從低緯度向極地方向;,相同緯度海洋和陸地溫度是不一樣的。夏天氣溫高的陸地和海洋溫度。相反的冬季。溫度也影響所產生的影響的高和低的地形。山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溫度會逐漸降低。大約海拔每升高100米,溫度降低約0.6°C。
16,世界降水分布
的一般規律:赤道地區降水在極地地區降水少;兩側的南北回歸線,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的東海岸,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降水少的內陸地區。
17,季節變化降水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地區,如新加坡,月降雨量;一年四季乾燥的地區:在內陸地區,極地地區,各月降水很少開羅,埃及,夏季降雨的地區:非洲大陸的東海岸的南部和北部緯度和300至400附近的夏天多雨的冬季乾燥,如北京,中國;的冬季多雨區:300到400附近緯度北部和南部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大陸西岸南北緯度和400?600,該地區一年四季從海洋吹來的西風的影響,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亞熱帶氣候類型
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的一年。
2,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的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的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在今年的旱季和雨季。
3,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顯著的熱帶季風氣候。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也可分為干雨,秋兩季,一年四季風向改變。乾燥的季節,海洋,土地,乾旱,雨季吹來的風,風從海洋吹來,土地,雨量集中。
4,屬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部附近的熱帶癌症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溫帶氣候類型
溫帶和亞熱帶的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東部地區。在夏季高溫多雨,寒冷乾燥的冬天。大約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北溫帶季風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大陸西岸低緯度地區,分布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寒冷的冬天和炎熱的夏天,氣溫變化,降水的集中度夏天。
4,位於大陸西岸的中緯度地區,最廣泛地分布在西歐的溫帶海洋性氣候,雨量適中,溫度和降水的年際變化。
19,自然資源
人類利用土地的價值,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天然的資源。它們的形成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不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可以在一個相對短的時間內可再生能源或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資源無法復制。
土地利用類型,土地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和其他類型。
21,分配土地資源
溫帶濕潤的平原,氣候溫暖,適合農業的發展,主要分布區?世界的耕地。陰冷潮濕的氣候,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廣闊的半乾旱地區熱帶和溫帶草原區的主要分布區,是世界畜牧業。
22,水資源分布在地球
水在地球上的海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和其他形式。在地球上,但96%以上的海洋水的總水量。淡水資源量的水,儲存在冰川中,廣泛使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河流,湖泊水(淡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保護和合理利用水,減少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控制水體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總調度室
森林的氣息,空氣凈化,細微的水,增加空氣濕度,風警衛田,?維持水和土壤,性質和作用,規范組成的。因此,人們叫林「自然空調室。世界森林面積?4億公頃的土地,主要集中在針葉林和闊葉林。大部分在北半球的森林資源的全球分布情況。
24,鐵,煤炭,石油分布
世界的鐵,煤,油,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鐵礦石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家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佔世界儲量的鐵約90%。
2,煤炭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歐亞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地的所有國家的煤炭儲量世界是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
3,非常注重對世界石油??資源的分布情況,中東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出口到日本歐洲和北美。
25日,世界人口的增長
在世界各大洲,尤其是人口的增長速度,非洲大陸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最快的,其次是南美,歐洲,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的2%,在歐洲,亞洲15%,10%在北美,南美17%,14%,大洋洲,非洲27%。
月26日,遷移世界人口
二戰結束後,小規模的人口遷移,人口遷移主要有三種形式,第一個是技術移民,和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第二個是勞務輸出。外國工人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的流動方向,流向富裕的石油出口國,同人口密集的人煙稀少的國家從貧窮國家的流動,第三是國際難民遷移。
27,世界
亞洲,東歐和南歐和北美東部,人口最稠密的平原人口稠密地區的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低緯度近海。在寒冷的苔原,冰蓋與廣大的寒冷的針葉林,開發中後期熱帶雨林,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高和陡峭的地形海拔山區,人煙稀少。問題
28,人口遷移到了城市和生產佔全國的城鎮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通常的標准之一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超過70%的人口在發達的國家在世界的城市的人口在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只有30%多一點的人口占農村向城市的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
29
白在世界上的種族膚色,眼睛顏色,頭發的顏色一般是淺波浪狀的頭發,鼻子,薄嘴唇,身體發更多,他們都主要位於歐洲,北美和大洋洲。黃人的皮膚偏黃或棕黑色,黑頭發直,平面,中等身體發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皮膚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少,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
30, /世界國家的超過190個國家中的世界,全國面積的大小和超過17萬平方公里的名稱,的最大面積的?俄羅斯的面積??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排名第三。最小的是梵蒂岡。
31,簡稱領土邊界和范圍內的國家領土邊界,土地,領海,領海和領空。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的安第斯山脈,是有界的;美國和加拿大為界湖中心的東部,西部第緯線為界,是經線的邊界。
32,世界上埋藏區域劃分
分為13個區。圖紙,看的書,第一冊的P83。
33,東亞概述
圖見P85。東亞位於亞洲東部,西太平洋,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和其他國家。蒙古畜牧行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作為一個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東亞季風氣候最顯著的領域之一,在世界上,當時冬季偏北風,從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太平洋吹來的風,風力強勁,受影響的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的偏南風帶來豐沛的降水,風從根據太平洋,印度洋,降水內陸沿海地區,以減少氣候炎熱。東亞季風氣候區,氣溫,降水,分為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前一月平均氣溫低於0℃時,雨季較短;後者的1月平均氣溫0℃以上,雨季較長。
34,東亞的人口和經濟
東亞的主要分布區?黃種人世界,居民絕大多數的黃種人。東亞是目前在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35,日本的天然地理特徵
日本是一個島國在東亞洲,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大島嶼和小島嶼領土的國家,該地區是比較小的,人口密集。日本多山的領土,更超過四分之三的領土是山地和丘陵關東平原附近東京灣是的最大的平原在日本。的太平洋沿岸本州島,神戶,橫濱,該國的著??名海港。日本列島是位於環太平洋火,地震,火山多。山富士的著名活躍火山,是在最高的山在日本,日本的季風氣候與海洋的特點緯度地區相比的亞洲大陸,冬季較暖,夏天比較涼爽,降水是比較豐富的。大多數國家被覆蓋的森林,山區河流是短,速度快,豐富的水資源,但可憐的礦產資源。圖見P90卷。
36,日本的經濟
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神戶,橫濱,日本的兩個最大的外貿港口,日本與中國的貿易有很大的發展,從中國輸入的商品,如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中國的商品輸出,鋼鐵,電子產品及其他工業產品。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的狹長地帶,東京,關東平原的南部的部分,東京灣西北岸的資本。日本北海道附近水域,是世界著名的漁場,日本的漁船往往佔世界第一。水稻生產已能自給自足。蔬菜,水果,仍然需要進口。
37,東南亞
圖卷P94。位於東南亞在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條中南半島南部,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被稱為馬來半島,東南亞國家,除了寮國是內陸國外,和其他海濱國家或島嶼,其中最大的是印尼地區是取得了超過13000個島嶼,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的大多數火山活動在世界上。它的「火山國,」說。多數的南部的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位於赤道附近,屬熱帶雨林氣候。印度 - 中國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
38,居民和經濟
印尼東南亞是最集中的中國和海外的華人,他們的祖先大多是中國居民,廣東,福建東南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中,超過一半的人口的國家,位於爪哇島。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膠,棕櫚油,椰子,蕉麻和熱帶現金作物,如產品的國家居民的大米是主食。東南亞最重要的礦產錫和石油。新加坡被稱為「花園城市」
39,南亞
圖見P108卷。南亞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南海北部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這部分被稱為「南亞次大陸。中央的沖積主要農業區和人口稠密地區的南亞印度河和恆河平原。大部分的印度半島所佔用的德干高原。在南亞的季風降雨,每年六月至九月的影響,西南季風雨季的患病率。 10月到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風影響,乾燥的季節。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廣,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的。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如水稻,小麥,棉花,茶葉,黃麻和其他經濟作物。印度主要有煤,鐵,錳等礦物質。主要分布在東北部的德干高原。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豐富的黃麻,印度的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的海港。在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位於西海岸的孟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紡織業中心。
41,中亞
中亞位於歐亞大陸的中間,深居簡出的亞洲土地。地形丘陵,平原。中亞境內的內流河的河流。西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潮湖 - 裏海。中亞,中部和南部牧場,僅次於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第三大棉花生產基地。烏茲別克被稱為「白金國家盛產棉花,畜牧業以細毛羊和羊肉羊。同時,采礦,冶金,軍工產業相當發達。
42
西亞和位於北非,西亞和北非,亞洲,歐洲和非洲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帶,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死海湖面海拔-400米,是在最低點,是世界上陸地表面。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的最高溫度記錄在世界上的阿齊濟耶,利比亞,北非(57.8℃)。總降水量是稀缺的,只有在地中海沿岸是一個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43,撒哈拉大沙漠
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西部海岸的大西洋,東到紅海,北起地中海沿岸,蘇丹南部熱帶稀樹草原,約1/4非洲地區全年高溫少雨,珍稀植物,富含石油的沙漠。
44,阿拉伯和伊斯蘭
西亞和北非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這些國家被稱為「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源地。 ,沙烏地阿拉伯,麥加被稱為伊斯蘭教的聖城。被視為聖城耶路撒冷,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
45,世界上最大的油庫的
西亞和北非是石油生產和輸出。西亞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一個巨大的石油與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一個主要的石油生產國在西亞。石油儲量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2,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1/4。油的生產,主要出口到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摩洛哥,一個國家的磷礦儲量佔世界的3/4。
46,畜牧業和農業
代表植物棗椰樹的綠洲農業。
47,巴基斯坦
位於阿拉伯半島的西部,是歐洲,亞洲,非洲的交通樞紐。滴灌和噴灌技術。
48,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埃及領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一個帶沿尼羅河三角洲地區的平原和入海的河口。尼羅河的長度6600多公里,是世界第一長河流,起源於非洲東部的高原,從南到北,注入地中海。首都開羅的阿拉伯國家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的地中海邊的重要港口。在地中海和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和紅海連接印度洋航行到大西洋,繞過非洲之角縮短8000-10000公里。在過去,埃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一直是埃及的長絨棉出口名牌商品。近年來,埃及的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收入比棉更是成為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古跡是主要的旅遊景點。
49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世界的黑人家鄉的。在非洲大陸作為一個整體,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北經紅海死海附近的高原地形,一直延伸到西亞。死火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東非大裂谷是地殼運動過程中形成的斷裂。非洲最大的島嶼 - 馬達加斯加島的海洋,一個突出的尖角,被稱為好望角。說:「在整個非洲和熱帶大陸,分布面積廣?撒哈拉以南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動物斑馬,羚羊,長頸鹿,獅子和豹子。黃金和鑽石儲量和產量在世界上佔南非黃金產量大多數國家,幾內亞鋁土礦是生產最,尚比亞銅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的國家。奈及利亞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國。
50,的
戰前的十年的居民和經濟,非洲, 1990年,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在三個不同的國家。最後一塊殖民地 - 納米比亞宣布獨立。整個經濟是建立在初級產品經濟。
51
南非,南非是位於在非洲大陸的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亞附近的好望角,開普敦是南非最大的港口。約翰內斯堡的金礦開采和機械製造工業中心。
52,在西歐
西歐北臨北冰洋,地中海南岸,海岸線非常曲折,主要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北部,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和馬爾干三個大半島。不列顛群島和冰島的主要島嶼。主要內陸海?在波羅的海的北部和南部的地中海,東南亞,黑海,地中海,在歐洲,亞洲,非洲和西部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連,北海的邊緣海。
西歐地形主要分布在平原和山區,平原的萊茵河波特的東部平原,平原西部,西歐,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北部,北南的主要東西阿爾卑斯山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的冰川地形眾多的湖泊。意法半導體(ST)邊境勃朗峰是西歐最高的山。
氣候海洋性氣候,一年四季是相對溫和的冬季和相對涼爽,降雨季節分布比較均勻的降水向東逐漸降低年平均氣溫自西向東逐漸增加。地中海沿岸的主要是常綠灌木,乾旱的植被。多瑙河發源於流經9個國家,進入黑海,流經歐洲國家到國際河流萊茵河流經德國的魯爾工業區,也是重要的國際河流。
53,西歐經濟
居民主要在白種人中的居民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是工業區。的自然人口增長速度的最低。經濟發達地區在世界上佔大約1/3的世界工業和農業生產。其外貿是很發達,佔比更超過1/2的外貿總額量在世界各地,包括德國排名第一。
54,英國
英國的全稱是「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英國。包括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北部的東北部地區。大不列顛分為三個部分,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英格蘭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區域。在工業化的第一個國家。繼續保持世界商船噸位。英國石油主要靠進口。北海油田的經濟的推動作用。首都倫敦,被稱為「霧」,是一個旅遊景點,大英博物館,格林尼治標准??時間中國冶金科工天文台,墓地睡眠馬克思。
55,法國
是西歐的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有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形,氣候溫和濕潤,土壤肥沃,有利於農業的發展。西南和地中海園藝的發展,特別是在生產著名的葡萄酒生產世界著名的。目前,法國是歐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9. 中考地理資料
七年級上冊地理復習資料
1.地球緯線的最大周長是赤道,長約4萬km。 地球的表面積是.1億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km。
2.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緯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3. 地圖上如果比例尺大,則表示的范圍小,但內容詳細。比例尺的三種形式是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經度最廣的是南極洲。
4.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 、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世界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
5. 陸地地形一般有五種形態,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有地殼變動和海平面升降。五帶中,地面得到太陽光熱最少的是北寒帶和南寒帶。
6. 世界上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加加林。我國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楊利偉。 地球表面上,陸地總面積占總表面積的29%。
7. 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
8.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裏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極洲,有「冰雪高原」之稱的大洲是南極洲。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9.大陸漂移學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來的。20世紀60年代人們又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10.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亞馬孫河。世界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是亞馬孫河流域。
11.地球上的陸地從南半球和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地球兩半球的劃分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劃分的,東西半球是以200W、1600E劃分的。
12.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可以用污染指數來表示,如果該數值小(大、小),則對人體健康有利。
13.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半圓是經線(又叫子午線),指示的方向是南北,長度相等。緯線是半徑不等的圓,指示的方向是東西,長度不相等。
14.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零度經線叫本初子午線,零度緯線是赤道。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赤道穿過的大陸有非洲、南美洲。
15. 1999年10月12日 ,世界人口總數達到60億。 人口自然增長率是用出生率減去死亡率。人口密度=居民數量/單位面積。大陸向海洋延伸的淺海區叫大陸架。
16.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屬於黃色人種。各大洲中,地形以平原為主的是歐洲。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從高處向低處凸,此處的地形是山脊,等高線從低處向高處凸,此處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懸崖。
17.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和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東部,從全球看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18.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萬人。人口數量過多、人口數量過快對環境、經濟和社會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公轉的周期是一年,自轉的周期是一天。是繞太陽公轉的。
19.為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條件相協調。
20.世界上三個主要的人種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世界上的三大人種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黑種人的故鄉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英語。
21.世界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其中教徒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聯合國的工作語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22.人口稀疏區主要分布在: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23.亞洲東部的主要人種是黃色人種,歐洲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非洲南部的主要人種是黑色人種。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褶皺、斷層、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陽光、海浪、風蝕、流水等。
24.聚落發展的標志主要有佔地面積越來越大、建築物的數量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完善。縱貫南美洲西部的山脈是安第斯山。
25.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有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資源豐富等。地圖上的比例尺小,則表示的范圍大,但內容粗略。
26.聚落是指人們的集中居住地,可分為鄉村和城市兩大類。降水的三種類型是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27.從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看,最炎熱的大陸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陸是南極洲。寒冷區域最大的洲是亞洲。世界年平均氣溫較高的地區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
28.一般而言,高緯度地區氣溫低,抵緯度地區氣溫高;山地的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0.6℃。這是「一山有四季」、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29.在我國、美國東南部等地區,分布著一種氣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常說雨熱同期),四季分明,這種氣候的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30.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等地。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全世界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最大。
31.世界的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熱帶沙漠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以及大陸的西岸地區,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地區最為廣大。
32.在南北緯300~400的大陸東西兩岸,形成了兩種氣候類型。東岸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西岸是地中海氣候。太陽光直射的地方比斜射的地方太陽高度高。
33.在北極地區可見極晝現象,太陽在地平線以上終日不落,則太陽在天空中做順時針環形運動。居民樓上的熱水器裝置冬夏季節相比,夏季應平(平、豎)一些。
34. 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來向)。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和大陸西岸相比較,是大陸東岸降水多。表示大氣冷熱狀況的物理量是氣溫。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35.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的年變化。
36.在3月和 9月,陽光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平分。號稱「世界雨極」的地方是乞拉朋齊,氣候的兩個重要指標是氣溫和降水。
37.地球是繞地軸自轉的,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結果是是地球表面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公轉的結果是地球表面產生了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現象。
38.當太陽直射點由南半球移動到赤道時,這一天的節氣是春分,日期是3月21日前後。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亞寒帶針葉林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加拿大兩個國家。
39.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成66.5度的固定傾角。這是一年內太陽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也使各地正午的太陽高度也隨之發生有規律地變化。
40.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在溫帶地區,沿海和內陸相比較是沿海的降水多。赤道和兩極相比年降水量是赤道多,兩極少。亞洲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是:亞歐大陸是世界最大的大陸,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洋。
41.由於亞歐大陸和太平洋的巨大海陸差異,使亞歐大陸溫帶地區的東部形成著名的溫帶季風氣候。拉丁美洲大多數國家通用的語言是西班牙語;巴西使用的是葡萄牙語。
42.寫出幾種常見的天氣符號:揚沙_____、強沙塵暴_____、冰雹_____、霜凍_____、大雪_____、中雨_____、晴轉多雲_________、小雨轉大雨_________、雷陣雨_____、暖鋒_____。
43.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是在地中海氣候條件下形成的,這種氣候的特點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北半球的夏季是6、7、8月,南半球的秋季是3、4、5月。它們的季節相反。
44. 從全球的氣溫分布來看,同緯度地區的陸地和海洋相比較:夏季陸地的氣溫高。 在氣溫的日變化中,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最高氣溫出現在正午過後兩點。
45.人們經常用晴、雨、氣溫高低、陰、風力大小等來描述天氣,天氣現象的突出特點是時間短,變化快。而氣候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時間長,變化不大)。世界上信徒最多,流傳最廣的宗教是基督教。麥哲倫船隊作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6.天氣預報是發布的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主要包括氣溫、陰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強度、風力大小和空氣能見度等。
47. 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區,氣候都有終年高溫多雨的特點。這種氣候的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緯度因素)、地球的運動、海陸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
48.氣溫的年較差就是最高月氣溫減去最低月氣溫的差值。如某地的最高月氣溫是32℃,最低月氣溫是-12℃,則該地的氣溫年較差是44℃。全球四季變化最明顯的地區是溫帶。
49.世界上廣泛分布的兩種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洲的北部。南極洲屬於典型的冰原氣候。我國降水類型主要是鋒面雨。
50.中緯度地區的山地高原,以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為重要特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主要受西風的影響,這種氣候的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
51.根據世界政治制度的不同,世界可分為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兩類國家。如我國就屬於社會主義國家。按照板塊構造學說,澳大利亞位於印度洋板塊。
52.國境線以內的陸地、領水、領海和領空,總稱領土。 在衛星雲圖上,藍色表示的是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雨區 。
53.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從人口增長的特點看,是發達國家國家增長慢。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 。
54.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全球性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成立於1945.10.24,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目前已有188個成員國。聯合國的主要行政負責人是秘書長,現任秘書長的是韓國人潘基文,任期5年。
5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次是印度。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其國土面積是1707萬km2。最小的國家是梵蒂岡。
56.聯合國的組織機構有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託管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秘書處、國際法院。其中安理會的主要職能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57.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是英國、法國、中國、美國、俄羅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發達國家數量最多的大洲是:歐洲。
58.聯合國的主要職責是①防止戰爭,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②發展國際間的友好關系;③開展國際合作,解決國際的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④聯合國是協調各國行動的中心。 如果在地球上選一個地點,要求四面朝北,應在南極極點。
59.我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南北關系有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60.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國際奧委會,是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國際體育組織,其總部設在瑞士洛桑,奧林匹克的理想是和平、友誼、進步。奧林匹克的精神是「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2008年夏季奧運會將在中國北京舉行。
61 .2001年中國加入「WTO」,該組織的全稱是世界貿易組織,總部所在地為瑞士日內瓦。從內力和外力的作用看,地形的「塑造者」是內力,「雕刻師」是外力。內力使地面更加高低不平,外力使地面更加趨於平坦。
62.溫帶和熱帶的界限是南、北回歸線。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