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考地理山地自然災害逃生

高考地理山地自然災害逃生

發布時間: 2021-03-06 08:10:27

高中地理常見自然災害 包括氣象、水文、地質、生物 的類型,成因,危害和防禦措施 高考用 完整點啊

自己看吧,基本內容都在

㈡ 如何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應對和逃生

海嘯發生時如何逃生?
海嘯與海底地震有關,可引發高達30米的巨浪,在沿海地帶會造成巨大破壞。
1、感覺強烈地震或長時間的震動時,需要立即離開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處避難。
2、如果收到海嘯警報,沒有感覺到震動也需要立即離開海岸,快速到高地等的安全處避難。通過收音機或電視等掌握信息,在沒有解除海嘯注意或警報之前,勿靠近海岸。
3、不是所有地震都引起海嘯,但任何一種地震都可能引發海嘯。當你感覺大地發生顫抖時,要抓緊時間盡快遠離海濱,登上高處。不要去看海嘯———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險來臨時就會無法逃脫。
地震發生時如何逃生?
1. 如果住在樓房,應迅速遠離外牆及門窗的位置,可選擇廚房、浴室等開間小,有支撐力的空間,千萬不要跑上陽台,不要跳樓,也不要使用電梯。
2. 如果住在平房,來不及跑到戶外時,可迅速躲在桌子、床等堅固的傢具下面,如果來不及也可以緊挨牆根,同時注意用隨手物件保護住頭部。
3. 如果在戶外,要避開高大建築物,趕往沒有電線桿和大樹的空曠地區。
4. 如在教室、車站、商店等公共場所,你應保持鎮靜,就地在桌椅、框架等牢固的物體旁躲藏,同時聽從指揮,有序撤離,切忌混亂奔逃,以免造成人為的擁擠踏傷。
雪崩發生時如何逃生?
不論發生哪一種情況,必須馬上遠離雪崩的路線。
1、判斷當時形勢。出於本能,會直朝山下跑,但冰雪也向山下崩落。而且時速達到200公里。向下跑反而危險,可能給冰雪埋住。
向旁邊跑較為安全,這樣,可以避開雪崩,或者能跑到較高的地方。
2、拋棄身上所有笨重物件,如背包,滑雪板,滑雪杖等。帶著這些物件,倘若陷在雪中,活動起來會顯得更加困難。
切勿滑雪逃生。不過,如處於雪崩路線的邊緣,則可疾駛逃出險境。
3、如果給雪崩趕上,無法擺脫,切記閉口屏息,以免冰雪湧入咽喉和肺部引致窒息。
4、抓緊山坡旁任何穩固的東西,如矗立的岩石之類。即使有一陣子陷入其中,但冰雪終究會瀉完,那時便可脫險了。
5、如果給沖下山坡,要盡力爬上雪堆表面,同時以俯泳,仰泳或狗爬法逆流而上,逃向雪流的邊緣。逆流而上時,也許要用雙手擋住石頭和冰塊,但一定要設法爬上雪堆表面。
洪水來時如何逃生?
1、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當天氣預報連續報有暴雨或大暴雨時,居住在河谷、低窪地帶,沿江沿湖地區的同學,就要提高警惕,隨時注意災情的變化,及時採取適當的措施。
2、在洪水到來之前,按照預先選擇好的路線撤離易被洪水淹沒的地區。
3、如果洪水來勢兇猛,已來不及撤離時,可爬上屋頂、牆頭或附近的大樹上,等候救援。但土牆、干打壘住房或泥縫磚牆住房,經水一泡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只能用做暫時的避難場所,因此,還應想別的辦法逃生。
4、如果有可能,可吃些高熱量食品,如巧克力、餅乾等,喝些熱飲料,以增強體力。避難時,應攜帶好必備的衣物以禦寒,特別要帶上必需的飲用水,千萬不要喝洪水,以免傳染上疾病。
5、用手電筒、哨子、旗幟、鮮艷的床單、衣服等工具發出求救信號,以引起營救人員的注意,前來救助。
6、可藉助木板、木床、箱子等可以在水上漂浮的東西逃生,但須注意,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這種辦法。
7、洪水過後,不要徒步過水流很快、水深已過膝蓋的小溪。
此外,洪水過後,還應按照當地衛生防疫部門的要求,服用預防葯物,搞好自己和周圍的環境衛生,以預防傳染病及防止蚊蠅滋生。
火山噴發後如何逃生?
1、應對熔岩危害。在火山的各種危害中,熔岩流可能對生命的威脅最小,因為人們能跑出熔岩流的路線。
2、應對噴射物危害。如果從靠近火山噴發處逃離時,建築工人使用的那種堅硬的頭盔、摩托車手頭盔或騎馬者頭盔將給予你一定的保護。在更廣闊的區域,逃離也許沒有必要。
3、應對火山灰危害。戴上護目鏡、通氣管面罩或滑雪鏡能保護眼睛--但不是太陽鏡。用一塊濕布護住嘴和鼻子,或者如果可能,用工業防毒面具。到庇護所後,脫去衣服,徹底洗凈暴露在外的皮膚,用干凈水沖洗眼睛。
4、應對氣體球狀物危害。如果附近沒有堅實的地下建築物,惟一的存活機會可能就是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鍾左右,球狀物就會滾過去。
切記:火山在噴發之前常常活動增加,伴有隆隆聲和蒸氣與氣體的溢出,硫磺味從當地河流中就可聞到。刺激性的酸雨、很大的隆隆聲或從火山上冒出的縷綠蒸氣是警告的信號。駕車逃離時要記住,火山灰可使路面打滑。不要走峽谷路線,它可能會變成火山泥流經過的道路。
火災自救逃生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立即離開危險區,不要往擱樓、床底、大櫥內鑽。
(2)選擇簡便、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設施,如陽台、窗口等。
(3)准備簡易防護器材,如用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
(4)自製簡易救生繩索,如用被褥、衣服、床單等撕成條,擰好成繩掛在牢固的窗檯、床架、室內牢固物上,然後沿繩慢慢滑下。
(5)無法逃生時,可選擇遠離起火點、取水、呼救方便的地方作為避難場所等待救援,如浴室、衛生間等既無燃燒物又有水源的場所。
(6)切勿盲目跳樓。

㈢ 高中地理的自然災害與防治的總結,謝謝啦

我國地域遼闊,天氣變化萬千,洪水、颶風、龍卷風、地震等不可抗性災難頻發,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的傷害。近50年來,我國每年由地震、地質、旱澇、海洋、疫病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自然災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我國防災減災的綜合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一、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我國目前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廣為覆蓋的氣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地面監測和觀測網,建立了氣象衛星、海洋衛星、陸地衛星系列,並正在建設減災小衛星星座系統。在氣象監測預報方面,建成了較先進的由地面氣象觀測站、太空站、各類天氣雷達及氣象衛星組成的大氣探測系統,建立了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現代化的氣象通信系統和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全國已形成了由國家、區域、省、地、縣五級分工合理、有機結合、逐級指導的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體系。為了監測江河洪水,國家組建了由數目眾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組成的水文監測網,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區洪澇災害易發區警戒水域遙感資料庫,將遙感技術在「八五」期間應用於洪災監測。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另外,利用現代科技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如農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防災減災發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地震監測和抗震方面,組建了400多個地震觀測台站,「十五」期間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由48個國家級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國家數字測震台網和由300多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20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網以及若干個流動數字測震台網、數字強震台網構成了中國數字測震系統,建立了大震警報系統和地震前兆觀測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監測預報系統,編制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震害預測圖,確定了52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防震城市,對全國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區的工程建築,實施綜合性震害防禦,對城市和大中型工礦企業的新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完成了多條鐵路干線、主要輸油管線和多座骨幹電廠、大型煉油廠,一批重點骨幹鋼鐵企業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庫的抗震加固。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加強了對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的勘查防治工作,採取了包括工程防禦體系、生物水保防禦體系、管理防護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預測及報警體系在內的綜合防禦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把生態建設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田還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防止和減輕了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全國已建立了25片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實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萬多條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開展了山水田林綜合治理。先後確立了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農田防護林、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遼河流域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此外,還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衛星,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地質災害監測和科學試驗等領域。二.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緩慢一是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發展與應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災種的應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別較大,低水平重復研究較多;三是技術手段和裝備落後,監測能力不強,短期預測預報能力還較低;四是缺乏各類災害的科學評估模型和方法,災害信息共享應用和評估的技術急需完善;五是對一些重大災害的認識與防治技術,長期徘徊不前;六是現有科研結合國情實際不夠密切,科技整體支撐能力有待提高等。三.科普宣教力度不夠缺乏統一的防災減災科普規劃,沒有固定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經常性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使防災減災科普缺乏系統性、連續性,致使我國社會公眾防災減災知識、防災減災意識的科普教育水平較低,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較差,最終影響我三、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支撐的對策建議四.加強國內外防災減災科技交流與合作鼓勵防災減災科研機構、管理部門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獲得先進的應用技術及管理經驗,追蹤最新技術。在跨國、跨區域的防災減災工程建設中,政府應積極協調,為項目實施提供幫助和保障。
很不容易,給點分吧*^^*

㈣ 求高中地理自然災害成因措施類答題模版

原因應該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方面分析,一般重點分析人為原因。措施從三個方面入手: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如控制人口増長,制訂或完善法律法規等。)

㈤ 求高中地理,自然災害成因及解決措施類模板

以橫斷山區滑坡來泥石流為例吧自。
成因:
①該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地表徑流增加。
②該地地處我國二三階梯分界線,地勢起伏大。
③過度樵採,使該地植被覆蓋率下降,土壤保護能力下降。
措施:
①退耕還林還草,建設工程性防禦體系。
②依託遙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等建立健全災情預警系統。
純手打,望採納!

㈥ 自然災害(高中地理知識

我有這部分的課見和講義,先傳給你看看。360920249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