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湘教版地理初中世界地圖及山脈

湘教版地理初中世界地圖及山脈

發布時間: 2021-03-03 12:43:14

① 求推薦一本中考(地理湘教版)用的地圖冊,小弟我要生地會考了,急需啊!

推薦一本
《中學地理圖文綜合指導地圖冊》
譚木 主編
山東省地圖出版社專 22元
灰常好屬用,雖然是整個中學的,而且也不是專門為湘教版准備的,但真的很全面很方便查,我去年考地理書都沒帶就帶它考了100分,可以試一下。(我長沙的)

② 初一地理作業:繪制一幅世界地圖,在圖中標出大洲、大洋、重要的山脈、河流、運河、海峽、島嶼、緯線。

畫圖簡直是不再簡單的作業了,關鍵看你有沒有耐性,加油

③ 初二上地理(湘教版)復習資料詳細

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
1. 我國的位置:
半球位置:東半球 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緯度位置:大部分位於中緯度,位於北溫帶,少數熱帶,沒有寒帶
2.我國位置的優越性:
①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②海陸兼備有眾多的陸上鄰國與海上鄰國,便於友好往來與合作
③東部遼闊的海域有富饒海洋資源,便於發展海洋事業
3.國土遼闊
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世界第三;
領海及內水面積37萬平方千米,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自北向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渤海和瓊州海峽是內海。
陸上疆界2萬多千米,陸上鄰國14個;大陸海岸線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鄰國6個
在地圖上找出鄰國
我國領土東西長約5200千米;南北長約5500千米
領土四至:最東端:黑龍江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相交處 最西端:帕米爾高原
最北端:黑龍江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 最南端:曾母暗沙
4.我國領土面積廣大的好處:資源豐富,疆界長鄰國多便於發展對外貿易
5.我國行政區劃分為省、縣、鄉三級:熟讀p7中國政區圖並完成p9活動題4
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北京(熟記名稱、簡稱、位置)
6.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000年12.95億,目前已超過13億。
為使人口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國政府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7.我國人口密度為134人/平方千米,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東部面積43%,人口佔94%,西部面積57%,人口佔6%)
8.我國56個民族漢族92%,另外55個民族人口較少8%;人口最多的是壯族(1500萬)
400萬以上的少數民族是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等少數民族
漢族分布於全國各地, 以東、中部最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西南、西北和東北;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國家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少數民族有保留和改革風俗習慣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
民族風俗節日: 漢族-春節、元宵節 傣族-潑水節 蒙古族-摔跤與那達慕大會 回族、維吾爾-開齋節、古爾邦節 景頗族—目腦縱歌 瑤族—盤王節
9.其他
我國人口最多的省區是河南省
面積最大的省是青海 面積最大的自治區是新疆
面積最小的省是海南 面積最小的自治區是寧夏
緯度最高的省區是黑龍江。最低的省區是海南省,全部在熱帶的省區是海南
北回歸線穿過的省區是:(自東向西)台灣、廣東、廣西、雲南
長江入海口處的直轄市是上海(滬),珠江入海口處的兩大特別行政區分別是香港和澳門
鄰國最多的省區是新疆,鄰省最多的省區是內蒙古和陝西
面積最大和最小的直轄市是重慶和上海,最大的島嶼台灣島,
最大的群島舟山群島,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形
1.中國地形地勢特點:
①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②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③山脈是地形骨架,呈網格狀
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
2.地勢三級階梯 (在地圖上說出三級階梯分布並指出以下地形)
第一級 海拔4千米以上 主要地形區有 青藏高原 柴達木盆地
第二級 海拔1—2千米左右 主要地形區有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雲貴高原
准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500米)
第三級 海拔500米以下 主要地形區有 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東南丘陵
大陸架水深不足200米
三級階梯界線:(落實在地圖上)
一、二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二、三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我國地勢特點的優、缺點
①有利於海洋上暖濕氣流深入內地,帶來豐沛的降水;
②大江、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與內陸的聯系;
③河流流經階梯處產生巨大的水能大河,
④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東西交通的障礙,使得東部人口集中,經濟發達,西部人口稀少,貧窮落後
4.我國地形特點的優、缺點
復雜的地形便於發展多種經營,自然資源豐富,山區急流可以發電,高山草地可以放牧,
崎嶇的地形交通不便、自然災害多,不利於發展種植業,植被遭破壞後,易於水土流失
5.我國主要山脈:(會判斷山脈走向,並落實到地圖上)
東西走向三列:(自北向南)天山-陰山-燕山 昆侖-秦嶺-大別山 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三列:(自西往東)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武夷山 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賀蘭山-橫斷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6.我國其他主要地形區(落實到地圖上)
四大高原:黃土高原—世界覆蓋黃土最多的地區、溝壑縱橫
內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無際 雲貴高原—地面崎嶇
青藏高原—白雪皚皚,冰川廣布 牧草如茵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海拔最低的大盆地 柴達木盆地—海拔最高的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面積最大 准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面積最大)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7.我國主要的地質災害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8.我國開發和保護山區應當注意哪些問題: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的發生
9.熟讀 p22我國東西向(北緯32度)地形剖面圖;p24我國地形分布大勢圖;P26我國主要山脈圖,完成p27活動題3

第二節氣候
1.我國氣溫的分布特點:
冬季南北溫差大,原因是緯度因素和冬季風;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原因也是緯度因素
2.我國的極端氣溫: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夏季最熱的地方是吐魯番,最涼的地區是青藏高原
范 圍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寒 溫 帶 黑龍江北部
內蒙古東北部 一年一熟 春小麥
中溫帶 東北、內蒙大
部,新疆北部 一年一熟 春小麥
大豆 甜菜
暖溫帶 黃河中下游大
部和新疆南部 兩年三熟
為主 冬小麥棉花
花生 蘋果
亞熱帶 秦嶺-淮河以南
北回歸線以北 一年兩熟
為主 水稻 棉花
油菜 柑橘
熱 帶 北回歸線以南 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芒果
高原區 青藏高原區 一年一熟 青 稞
3.溫度帶的劃分依據(主要指標):活動積溫
主要溫度帶:(落實到地圖上)
4.我國降水分布的總趨勢: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原因是海陸因素和地形原因
5.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區是台灣的火燒寮;最少的地區是吐魯番的托克遜
6.干濕區的劃分依據:
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
7.主要干濕區:(落實到地圖上)
干濕地區 植被景觀 農業景觀
濕潤地區 森林 水田農業 林業
半濕潤地區 森林草原 旱地農業
半乾旱地區 草原 牧業
乾旱地區 荒漠 牧業 灌溉農業
8.我國氣候特點:
季風氣候顯著 氣候復雜多樣
雨熱同期 大陸性
9.什麼叫季風區;夏季風影響的地區
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落實到地圖上)
10.我國氣候復雜多樣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①大多數動、植物在我國都能找到適宜
生長區——農業資源豐富 ②復雜氣候條件下可以形成豐富的旅遊資源
③形成各地不同的飲食習慣和不同的民居、民俗,如:
飲食:南方—米飯 北方—麵食 民俗:南方賽龍舟 北方滑冰、耍旱船
民居:新疆—晾房 黃土高原—窯洞 華北、西北—土牆平頂房 江南水鄉—磚牆斜頂房
雲南—竹樓 藏袍是藏民對高原氣候的適應
11.我國東部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風帶來的,往往形成鋒面雨
每年夏初(6月中旬-7月上旬)長江流域梅雨
7、8月份長江流域形成伏旱
12.我國與阿拉伯半島處於相同的緯度但阿拉伯氣候乾旱,我國濕潤,原因是我國位於大陸東岸受季風影響;阿拉伯位於大陸西岸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
13.我國主要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14.我國災害性天氣:
寒潮:由於冬季風活動強烈而爆發。。秋末初春影響我國除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海南等省區外的大部分地區
台風:發源於熱帶洋面的大氣渦旋。夏秋影響我國東部沿海各省,尤其廣東、福建、海南、浙江。台風帶來大量降水可以緩解旱情,但往往形成水災
水、旱災害:東部主要由於夏季風的強弱而造成
15.南京位於: 亞熱帶 濕潤區 亞熱帶季風氣候
16.主要地形區所處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
地形區 溫度帶 干濕區 地形區 溫度帶 干濕區
東北平原 中溫帶 半濕潤 塔里木盆地 暖溫帶 乾旱區
華北平原 暖溫帶 半濕潤區 准噶爾盆地 中溫帶 乾旱區
長江中下游 平原 亞熱帶 濕潤區 四川盆地 亞熱帶 濕潤區
黃土高原 暖溫帶 半濕潤半乾旱 柴達木盆地 高原氣候區 乾旱區
內蒙古高原 中溫帶 乾旱、半乾旱 台灣島 熱帶、亞熱帶 濕潤區
青藏高原 高原氣候區 半濕潤半乾旱 珠江三角洲 亞熱帶 濕潤區
雲貴高原 亞熱帶 濕潤區 海南島 熱帶 濕潤區

17.秦嶺—淮河一線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月月均溫0攝氏度等溫線
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亞熱帶與暖溫帶界線
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
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界線
北方與南方
米飯與麵食
水田與旱地
水稻與小麥
一年兩熟為主和兩年三熟為主
柑橘與蘋果、梨等水果
18.讀P38我國冬、夏季風圖,熟記下表

19.完成P40活動題1

第三節 河流
1.外流河和內流河 :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外流區;最終沒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內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內流區。
2.外流湖和內流湖:
位於內流區的湖泊為內流湖,基本是鹹水湖;位於外流區的湖泊稱為外流湖,也叫
淡水湖 我國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它同時也是最大的鹹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
3.我國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夏季汛期與降水量有關,河流流量大;
內流河分布在西北內陸,河流流量與氣溫有關,水源不豐,沿途蒸發和滲漏嚴重,許多河道為季節性河道,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4.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春汛(冰雪融化)和夏汛(鋒面雨)兩個汛期
秦嶺-淮河以南的河流:無結冰期,主要有夏汛一個汛期——主要由鋒面雨造成
5.長江是我國長度最長、水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6.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7.珠江是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
8.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
錢塘江五大水系,其水上運輸量僅次於長江,並且是南水北調輸水通道
9.雅魯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其餘主要外流河注入太平洋(黑龍江注入太平洋、遼河注入渤海、珠江注入南海)
流域面積 長度 發源地 流經省區 流經地形區 上中下游
的劃分 注入
海洋
黃河 75萬平方千米 5464
千米 青藏高原
巴顏喀拉山 青海 四川 甘肅
寧夏 內蒙古 陝西
山西 河南 山東 青藏高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內蒙河口
河南孟津 渤海
長江 180萬 6300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 青海 西藏 四川
雲南 重慶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蘇 上海 青藏高原
橫斷山區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 東海
長江、黃河主要憂患及治理
主要水利工程 主要
問題 解決方法 其他問題 解決辦法
黃河
龍羊峽、三門峽、小浪底 治沙
加強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黃河的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大堤
斷流 統一調度用水
上游 荒漠化 修水庫、環保
內蒙寧夏山東 凌汛 引爆、破冰

長江 二灘
葛洲壩
三峽 防洪
上游 環境保護 建長江三峽等水利設施
中游:荊江(九曲回腸)裁彎取直,加固大堤。
,退田還湖,
10.黃河幹流呈「幾」形 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灌溉:寧夏平原被稱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 水能資源:黃河上游
含沙量最大的原因是:中游流經的黃土高原支流多、土層疏鬆、植被被破壞、夏季的暴雨集中
11.黃河的憂患 泥沙問題:治理黃河的關鍵是中游的泥沙(年輸沙量16億噸),泥沙在下游堆積導致黃河下游地上河。
12.長江被譽為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
水能寶庫:長江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黃金水道:長江通航里程近8萬千米,佔全國2/3 ,貨運量60%
主要支流:雅礱江、嘉陵江、漢江、湘江、贛江,其中漢江是最長的支流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
1.自然資源: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物質和能量 ,包括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和水能。
2.可再生資源:可以在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循環使用。可再生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3.非可再生資源:不可以在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循環使用
4. 除礦產資源外都是可再生資源
5.我國自然資源特點: 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第二節 土地資源:按用途和利用狀況分類: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
6.我國土地資源的有與不利條件: 有利條件:總量豐富、類型齊全
不利條件: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人與耕地矛盾突出;分布不均;破壞嚴重
比例構成不合理(耕地、林地比重小,難利用土地多,後備資源不足);
耕地水土配置不合理;(南方土地資源小於北方,但水資源多於北方)
我國各類土地類型分布:
主要分布區
季風或非季風區 干濕地區 主要地形類型
耕地 北方旱地
南方水田 東部季風區 半濕潤地區
濕潤地區 平原、盆地
低緩丘陵
林地(東北、西南天然林;東南人工次生林) 東部季風區 濕潤地區 山地
丘陵
草地(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區) 西部非季風區 半乾旱地區 高原 山地
未利用土地 西部非季風區 乾旱地區 山地 盆地
8.東北林區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
9.秦嶺-淮河一線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
10.我國主要土地問題:
亂佔耕地—耕地減少 濫伐森林—水土流失 過度放牧、濫伐森林—荒漠化
11.我國又一項基本國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第三節 水資源
12.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地球上儲量最多的淡水資源是冰川
13.水資源危機的原因:人口增長、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污染和浪費嚴重
14.水資源短缺將成為21世紀最為嚴重的資源問題
15.中國水資源總量位於世界第六,人均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於世界110位之後
16.我國水資源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季節分布不均(夏季多、冬春少)——修水庫
空間分布不均(南豐北缺,尤其是華北、西北缺水更嚴重)——跨流域調水
污染嚴重——防止污染 浪費嚴重——節約用水
17.我國主要調水工程:①引灤入津 ②引黃濟青
③南水北調:將長江水調到缺水的華北、西北,分東、中、西三條路線,東線主要通過京杭運河為通道;中線要利用長江三峽和丹江口水庫
18.華北區缺水的原因: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工、農業用水量大、人口多、污染和浪費
19.6月25日全國土地日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了解節水措施:工業:重復、循環使用;降低水消耗、提高利用率;污水處理、達標排放
農業:推廣噴灌、滴灌;種植耐旱、水耗少的植物;減少農葯化肥施用量
家庭:一水多用;使用節水器具;少用洗滌劑、清潔劑
第四章 第一節 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1.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2.現代交通運輸工具是:火車、汽車、船舶、飛機、管道
3.我國四大米市無錫、蕪湖、九江、長沙的發展主要依靠便利的水運條件,此外還有位於肥沃的平原、暖濕的氣候和人口眾多等條件
4.我國東部地區交通運輸網密度大,西部地區密度小
5.大陸第一條高速公路:上海—嘉定;
高速公路較多地區: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6.高速公路的特點:路面平整、堅固、坡緩、無急彎,來去向有隔離帶,岔路口有立交橋
7.鐵路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從北京方向開出為單次,駛向北京方向為雙次
五縱:京滬(北京-上海);京九(北京-九龍);京哈(北京-哈爾濱)—京廣(北京-廣州)
同蒲-太焦(太原-焦作)-焦柳(焦作-柳州) ;寶成(寶雞-成都)—成昆(成都-昆明)
三橫:京包(北京-包頭)—包蘭(包頭-蘭州);
隴海(連雲港-蘭州)—蘭新(蘭州-烏魯木齊)—北疆鐵路(烏魯木齊-阿拉山口);
滬杭(上海-杭州)—浙贛(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貴陽)—貴昆(貴陽-昆明)
8.主要鐵路樞紐:
北京(京哈、京廣、京滬、京九、京包) 鄭州(京廣、隴海) 徐州(京滬、隴海)
株洲(京廣、浙贛、湘黔) 上海(京滬、滬杭) 昆明(成昆、貴昆、南昆)
成都(成昆、寶成、成渝) 蘭州(包蘭、隴海、蘭新、蘭青)
9.選擇運輸方式: 方式 方式
一噸活魚從北京郊區運往城區 10萬噸大米從武漢運往上海
500噸鋼材從上海運往濟南 大慶10萬噸原油運往大連
送幾百千克葡萄到市場出售 台灣骨髓運往蘇州救治白血病患者
一萬噸海鹽從天津長蘆鹽場運往上海 暑期從石家莊到香港旅遊,要求經濟實惠
二、農業 1.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
2.農業分布的地區差異:
棉花的分布:新疆南部、長江流域、黃河流域
甜菜:東北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准噶爾盆地
甘蔗:兩廣、福建、台灣、雲南、四川盆地
花生產地:華北平原、遼河平原、山東半島
油菜產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河套平原
東北平原一年一熟;華北平原二年三熟,長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二熟,珠江三角洲一年三熟
3.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或前列
4.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人口增長、耕地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污染
5.我國今後農業發展的方向
(1)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由於不同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
方案:東部沿海 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 出口創匯農業
中部地區 高產高效的農產品基地
西部地區 退耕還林、還草,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
(2)決不放鬆糧食生產:九大商品糧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
江淮地區、太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
(3)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4)運用現代農業科技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
種植業 南北差異 小麥 甜菜 花生 …...北
水稻 甘蔗 油菜 ……南
東北林區
東部 林業 西南林區
東南林區
漁業 長江中下游淡水魚
東西差異 東部沿海海洋捕撈業

內蒙古牧區(草原牧區) 北
新疆牧區阿(山地牧區)
西部 牧業 青海牧區 (高寒牧區) 南
西藏牧區 (高寒牧區)
耕地類型 耕作制度 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北方 旱地 一熟、兩年三熟 小麥 花生(黃淮花生區)大豆 甜菜
南方 水田 兩熟 三熟 水稻 油菜(長江油菜帶) 甘蔗
6.珠江三角洲的生態農業—基塘生產
三、工業1.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2.生產生產資料的工業叫重工業;生產生活資料的工業叫輕工業
3.解放初期我國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後來逐漸向內地發展
4.目前我國工業分布大勢:
① 沿重要鐵路沿線:京廣、京滬、哈大
② 沿黃河流域:能源開發工業帶(上游水能 中游煤 下游石油)
③ 沿長江沿線沿江經濟發達帶: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為中心
④ 沿海地區:包括 四大工業區: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
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
5.遼中南工業區:我國北方重要的重工業基地。豐富的煤、鐵、石油,便利的交通 深厚的工業基礎
主要工業:鞍山、本溪—鋼鐵工業;沈陽—機械 大連—造船、石化;遼陽—化纖
6.滬寧杭工業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工業歷史悠久、基礎雄厚,發達的水陸空交通,技術力量強。主要工業:鋼鐵、石化、機械、造船、紡織、食品
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其他工業中心:南京、杭州
7.京津唐工業區: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豐富的鐵、石油、海鹽,便利的交通,緊靠山西能源基地,與華北、東北油田有管道相連 主要工業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8.珠江三角洲工業區:以輕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靠近港、澳和東南亞, 便於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家電、服裝、食品、玩具等
9.高新技術產業: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 ,以電子、信息為龍頭,產品科技含量高
10.高新技術產業特點:科技人員比例高、用於研究和開發的費用大、產品更新換代快
11.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大城市,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12.中關村——我國最早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
13.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生產中的作用:
改變了企業的傳統的生產方式;擴大商業機會;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

初中地理需要掌握的世界之最和中國之最(湘教版)

你好朋友我整理的資料不是湘教版,但是無論哪個版本,世界之最和中國之最都是一樣的。請你放心參考
1、 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
2、 地球上最大的陸地是:亞歐大陸
3、 世界海拔最低的一洲是:歐洲,300米左右
4、 南極洲被厚厚的冰雪覆蓋,平均海拔超過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個洲
5、 我國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
6、 世界上填海造陸最多的國家:日本
7、 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8、 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9、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最多的國家。
10、 死海湖面海拔為—400米,是世界陸地表面的最低點。
11、 世界面積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12、 西亞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
13、 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一長河。埃及首都開羅,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
14、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鄉。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的最高峰,非洲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
15、 非洲黃金和金剛石的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幾內亞是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尚比亞是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
16、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
17、 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18、 德國是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
19、 俄羅斯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
20、 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最深處達16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21、 北美蘇必利爾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22、 世界上出產農產品最多的國家是美國。
23、 紐約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港口。舊金山和洛杉磯是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
24、 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南北縱向90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25、 南美洲亞馬孫平原是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26、 阿根廷出口的牛肉佔世界第一。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國家。
27、 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長度是6400千米,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尼羅河,可流量是尼羅河的50倍以上。
28、 亞馬孫河流域覆蓋著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
29、 目前,巴西農產品中,產量佔世界首位的有咖啡、甘蔗、香蕉、劍麻。
30、 大洋洲是世界面積最小的一洲。
31、 中國領土
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黑龍江逐航道中心線上(530N)
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島中曾母暗沙(40N附近)
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0E)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0E)
32、 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33、 我國是世界上城鎮人口最多的國家。
34、 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是壯族。
35、 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海拔最高的高原,號稱「世界屋脊」。
36、 我國的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廣的黃土分布區。
37、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盆地內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
38、 東北平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
39、 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鎮,一月份平均氣溫為—30.6。曾出現過—52.3℃的極端最低溫。
我國夏季最熱的地方是吐魯番,七月平均氣溫為33℃,人稱「火州」,那裡的極端最高溫曾達49.6℃。
40、 我國年降水量的最高記錄要數台灣的火燒寮,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則數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年平均降水量僅5.9毫米。
41、 冬季我國是世界上同緯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又是世界上同為緯度上除沙漠地區意外最暖熱的地方。
42、 位於塔里木盆地中的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43、 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全長1800米,在內河航運中年運輸量僅次於長江。
44、 青藏高原湖區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區。青海湖位於青海省,是我國面積最大,水容量最大的湖泊。
45、 長江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長度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中國第一大河。
46、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黃河。
47、 我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以長江水系最多,其次為雅魯藏布江水系。
48、 目前發電量最大的有長江上的葛洲壩水電站,黃河上的龍羊峽水電站,正在籌建中的三峽水電站,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之一。
49、 在我國能源資源中,煤的儲量和產量均居首位,其次為石油和天然氣。
50、 我國鐵礦資源豐富,其中河北、遼寧、四川省三省的鐵礦儲量最多。
51、 位於東海的舟山漁場位置適中,為我國第一大漁場。渤海西岸天津、河北境內的長蘆鹽場,是我國最大的鹽場。
52、 中國是世界上人工造林成績最顯著的國家。
53、 京津唐地區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54、 滬寧杭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最大的工業基地、商業中心和重要出口基地。
55、 珠江三角洲是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56、 遼中南地區是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
57、 鐵路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
58、 目前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對象是:美國、日本、韓國、西歐和東南亞各國。
59、 我國主要外貿口岸有沿海的上海、廣州、天津、大連等。
60、 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是我國的天然森林寶庫。
61、 北京的文化教育事業一向發達,高等教育、新聞、出版單位以及圖書館博物館的數量居全國第一位。
62、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適宜植桑、養蠶,是我國蠶絲的主要產區。兩廣、台、閩盛產甘蔗。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是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
63、 長江流域是我國人口集中,工業農業和內河水運最發達的地區。
64、 拉薩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國目前最大的地熱蒸汽田。
65、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66、 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日月潭是台灣島最大的湖泊。
67、 台灣樟樹最為有名,樟腦 產量居世界首位。
68、 香港和祖國內地的貿易佔香港進出口貿易的首位。
69、 我國的糧食、棉花、肉類、布匹、原煤等多種工農業產品的產量居世界各國首位。
世界最長的城牆——中國萬里長城。 2、世界最古老的東西貿易通道——絲綢之路。 3、世界圍地最大的城牆——明代南京石頭城。 4、世界最高的北回歸線標志塔——廣東從化北回歸標志塔。 5、世界水稻種植最北的地區——黑龍江呼瑪縣。 6、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錢唐江潮。 7、世界最大隕石雨和隕石——降落在吉林省。 8、世界最旱的水閘式運河——廣西靈渠。 9、世界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10、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 11、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魯藏布江。 12、世界最高的大鹹水湖——西藏的納木錯湖。 13、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14、世界最高的農業種植區——西藏。 15、世界流動沙丘面積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16、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魯番盆地。 17、世界陸面最大的高差——珠穆朗瑪峰(8844.43)與艾丁湖(一155米)。 18、世界熔岩地貌最發達之地——廣西、貴州和雲南東部。 19、世界最大的黃土地貌——中國黃土高原。 20、世界最高最年輕的高原——青藏高原。 21、世界空氣最稀薄之地一珠穆朗瑪峰。 22、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湖群分布區——藏北高原。 1. 最早的兵書是春秋孫武的《孫子兵法》 2.字數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報紙是西漢的《邸報》 4.最早的傳記文學是西漢的《史記》 5.最早的優秀詩歌總集是春秋的《詩經》 6.記載時間最長的歷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 8.最高的宮殿是布達拉宮 9.最長的石窟畫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內陸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體地圖是宋代沈括繪制的《使契丹圖》 12.最大的廣場是北京天安門廣場 1.最早的兵書是春秋孫武的《孫子兵法》 2.字數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報紙是西漢的《邸報》 4.最早的傳記文學是西漢的《史記》 5.最早的優秀詩歌總集是春秋的《詩經》 6.記載時間最長的歷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 8.最高的宮殿是布達拉宮 9.最長的石窟畫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內陸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體地圖是宋代沈括繪制的《使契丹圖》 12.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 13.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14.世界最高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15.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16.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 17.世界鄰國最多的國家中國(21個) 18.世界海拔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 19.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 20.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喀順湖 21.世界樟腦產量最高的地區:台灣 22.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 23.世界最大的黃土分布區:黃土高原 24.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區:青藏高原湖區 1、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5、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 6、最大的島嶼——台灣島 7、最低點是新疆吐魯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8、最長的河流——長江 9、最長最早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10、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 11、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 13、最長的地下河——坎兒井 14、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16、最大的草原——內蒙古大草原 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慶 19、最北的村莊——漠河 20、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22、最大的海峽——台灣海峽 23、最大的島群——舟山群島 24、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珞巴族 25、最深的湖-長白山天池 26、最大的沖積島-崇明島 27、我國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爾高原喬戈里峰北坡的音蘇蓋提冰川,長約40公里。 28、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台灣火燒寮 29、我國最低的冰川是雲南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海拔為2650m。 30、最大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31、還有一個地球上最北的熱帶雨林——位於中國西藏的墨脫 32、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 33、中國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 34、最南端——曾母暗沙 35、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約有1600萬人。 36、中國最早的運河——秦朝的靈渠 37、中國最長也是世界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38、世界上最早的船閘——靈渠的船閘 39、最西的地方——帕米爾高原 40吐魯番是中國最熱的地方,日平均氣溫超過35攝氏度的日數達100天以上,極端最高氣溫曾達49.6攝氏度(1975年7月13日),地表溫度曾測得83.3攝氏度,堪稱中國「熱極」。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3 08:07
41、中國最高的懸河——黃河下游800公里的地上懸河(又簡稱地上河)不僅是中國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42、我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43、遼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44、中國土地面積最大的縣是新疆若羌縣,面積20多萬平方公里。 45、烏魯木齊是中國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內陸大城市,它與海岸的最近距離為2,250公里。 47.最平坦的高原-——內蒙古高原 48、最崎嶇的高原----雲貴高原 48.黃土分布最廣的高原——-黃土高原 49.地勢最低平的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51.位於外流區的盆地——川盆地 52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53.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54.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廣、年徑流量最大的河流——長江 55.開鑿時間最早、長度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運河 56.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 57.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58.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61.降水最多的地方——台灣的火燒寮 62.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的托克遜 63.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氣候災害——洪澇、乾旱 64.國界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單位——內蒙古自治區 65.位置最南的省級行政單位——海南省 氣候之最 △1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漠河(-30.6℃) △1月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2.8℃) △7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的伍道梁(5.5℃) △7月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吐魯番盆地(33℃) △極端氣溫最高的地方——吐魯番盆地(49.6℃) △極端氣溫最低的地方——漠河(-52.3℃) △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地方——黑龍江省的嘉蔭(49.2℃) △氣溫年較差最小的地方——南海西沙(6.1℃) △全年平均氣溫最低地方——青藏高源的伍道梁(-5.8℃) △全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6.4℃) △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的地方——漠河(晝長:7時30分,夜長:16時30分) △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的地方——漠河(晝長:16時30分夜長:7時30分△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灣的火燒寮(6558毫米) △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5.9毫米) 降水天數最多的地方——峨眉山(264天) △平均降水天數最少的地方——新疆民豐安得河(9.6天)》 7.世界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 8.最高的宮殿是布達拉宮 9.最長的石窟畫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內陸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體地圖是宋代沈括繪制的《使契丹圖》 12.最大的廣場是北京天安門廣場 世界之最:1.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2.最大的州——亞洲3.最小的洲——大洋洲4.最大的洋——太平洋5.最小的洋——北冰洋6.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7.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8.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9.最多居民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10.使用語言人數最多——漢語11.使用語言最為廣泛——英語12.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13.最炎熱的大洲——非洲14.最冷的大洲——南極洲15.降水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齊16.熱帶草原分布最大的洲——非洲17.熱帶季風氣候最大的洲——亞洲南亞1沙漠——撒哈拉大沙漠19.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大的洲——歐洲20.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21.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22.最小的國家——梵蒂岡23.最大的組織——聯合國24.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25.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26.陸地最低點——死海27.國家最多的州——非洲28.最長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29.最長的河——非洲尼羅河30.最濕潤的大洲——南美洲31.火山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32.牛最多的國家——印度33.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34.石油儲存最多——西亞35.地震最多的國家——日本36.長絨棉出口最多國家——埃及37.唯一地跨兩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俄羅斯38.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39.淡水最多的湖泊——貝加爾湖40.接待外國遊客最多的國家——法國41.唯一跨三個熱量帶的國家——美國42.發達的國家——美國43.輸出工農業最多的國家——美國44.流域面積最大的河——亞馬遜河45.世界河口平均流量最快的河——亞馬遜河46.世界唯一一個擁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47.世界最大的獨塊岩體——艾爾斯巨石48.世界羊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49.世界含黃土最多的高原——黃土高原50.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⑤ 跪求湘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材以及地圖冊購買地點~~~~~~~~~~~~~~~

中學地理圖文詳解 課本是人教版,主編不記得了
這本我用過,很詳細,當時我們班買的人很多。

⑥ 一幅地圖上一定要有什麼。 (七年級上冊湘教版地理)

圖名,圖例,比例尺,方向

⑦ 我要初一湘教版地理全冊應該掌握的各大山脈,運河,海峽的地理位置

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 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2、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0°緯線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5、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6、緯度范圍:0° 30°NS為低緯度;30° 60°NS為中緯度;60° 90°NS為高緯度。 7、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 形狀長度 指示方向 經線 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 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上。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1、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⑧ 初中地理提綱(湘教版)

不考的內容你自己整理一下哦,各地不一樣

1)運用地圖說明某一大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亞洲的海陸位置:在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東部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緯度位置:從東西半球來看,大部分在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大部分在北半球。
(2)歸納某一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及其相互關系。亞洲:高原山地為主的地形,氣候特點是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河流分布受地勢中間高四周低的影響,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四周。
(3)運用有關資料說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亞洲人口最多,佔全球總人口61%,亞洲眾多的人口給資源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同時亞洲經濟發展極不平衡。
2.認識地區(在地圖上找到某一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
(1)日本。在我國的東面,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島嶼和海域組成,首都是東京。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處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日本的經濟是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原料和燃料從國外進口,產品出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其民族構成單一,大和民族為主,具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首都是東京。
(2)東南亞。在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處在亞洲與大洋州、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本區的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東南亞高溫多雨的熱帶氣候,使水稻成了這里主要的糧食作物。中南半島的山脈和河流相間南北延伸,縱列分布,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同時,東南亞是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本區旅遊資源豐富,比如緬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吳哥窟,越南的
下龍灣,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花園城市新加坡。
(3)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南亞最大的國家,受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印度水旱災害頻繁,20世紀60年代,實行「綠色革命」改良生產技術,糧食自給有餘,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印度的核技術、軟體工業和衛星發射技術居世界前列。首都新德里。印度著名建築泰姬陵。
(4)俄羅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跨亞歐兩洲,大部分地區地形平坦,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夏季短而溫暖,冬季長而寒冷。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輕工業薄弱。交通部門齊全,貨運以管道和鐵路為主,客運以鐵路和公路為主。首都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聖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5)中東。在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是聯系亞非歐三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位置,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所產石油出口到西歐、美國、日本等地;這里的熱帶沙漠氣候,導致這里的水資源及其匱乏,成為戰爭的導火線;中東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少數居民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它宗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
(6)歐洲西部。指歐洲的西半部,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本區的一個區域性國際組織叫歐盟,目前有27個成員國,統一的貨幣是歐元。歐洲西部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例很高;受中緯度大陸西岸的地理位置、平原為主的地形、終年溫和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影響,這里畜牧業發達,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本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比如雅典的巴特農神廟、西班牙鬥牛、荷蘭風車、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英國倫敦的塔橋、挪威的峽灣風光等。
(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熱帶氣候為主,南北對稱分布。黑種人為主,被稱為「黑種人的故鄉」。受長期殖民統治的影響,本區經濟是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本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居世界首位,加上自然條件的影響,糧食不足成為本區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
(8)澳大利亞。南半球的國家,三個稱謂「世界活化石博物館」、「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國徽上的兩種動物是袋鼠和鴯鶓。首都堪培拉,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是悉尼,墨爾本是第二大城市。
(9)美國。西半球國家,印第安人是其土著居民,目前白種人為主。美國農業實現了地區專業化;位於舊金山東南的矽谷,是美國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但是,美國發達的經濟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和破壞地球環境的基礎上,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首都華盛頓,最大的城市紐約。
(10)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西半球國家。印第安人是其土著居民,目前白種人為主,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這里有世界水量最大的河——亞馬遜河,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以及世界已建成的水電站和規模最大的伊泰普水電站,還有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是一個發展種的工農業大國,有「咖啡王國」的美稱。首都巴西利亞,最大的城市是聖保羅。
(11)極地地區。南極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有「冰雪高原」、「風庫」、「白色沙漠」的稱號。南極的代表是企鵝,北極的代表是北極熊。我國於1985年2月在南極建立長城站,1989年2月在南極建立中山站。

第一章遼闊的疆域
1、從東西半球看,她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她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5個。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8、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9、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11、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大。
12、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3、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
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沖市。
15、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積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7、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雜聚,小集中的特點。
20、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5、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徵冰川廣布 ,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
26、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開發和利用山區和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
28、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2/3 。
29、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30、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
33、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
34、劃分溫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量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38、干濕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四個干濕潤是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39、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
42、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台風。
43、我國最大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於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49、黃河在流經中遊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50、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
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宜賓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荊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55、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注意保護和培育 ,便能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
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57、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佔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
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61、土地資源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資源佔2.5%。
63、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多數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 ,其餘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
64、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從時間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的措施興修水庫。
66、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
67、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
68、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
69、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是交通運輸。
70、歷史上我國著名的四大「米市」是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71、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西藏省目前沒有鐵路線。
72、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73、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採用公路運送。
74、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水運、鐵路運送。
75、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76、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民的基礎主業。
77、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有我國四大牧區是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
78、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7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布呈現「南稻北麥 」格局。
80、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
81、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點。
82、棉花生產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三大棉區。
8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8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了試驗區。
85、高新技術產業主要特點1.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2.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3.產品更新換代快。
86、高新技術產為是以電子和信息類主業為「龍頭」產業。
8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民區多依附於大城市 ,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88、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一方面要考慮自然環境的差異,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
1、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緯度位置及優越性: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一小部分在 (熱帶) ,沒有(寒帶 ) 。氣候差異大,為發展( 多種農業經濟
)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陸位置及優越性:(1)位於( 亞)洲的東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 在夏季風濕潤氣流的影響下, 降水 )
豐富,有利(農業)生產;(2)海陸兼備,東部地區有利與( 海外各國友好往來 ) ;西部地區(深入亞歐大陸內部 )
,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便於對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 。
●我國領土面積(960萬 )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陸上鄰國14個。逆時針依次為朝鮮、( 俄羅斯)、( 蒙古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 )、(寮國
)、越南。陸上疆界2萬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韓國、(日本 )、菲律賓、(馬來西亞 )、汶萊、(印度尼西亞 )。
2、我國的人口
●人口總數:2000年( 12.95 )億。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 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龍江黑河—雲南騰沖一線為界,( 東部 )地區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區人口密度較小。(我國西部地區人口稀少,但資源豐富,在西部大開發時,應注意什麼問題?西部地區具有資源優勢,但自然環境相對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當尖銳的條件下,開發西部,一定要以保護環境為前提,不能先開發後再治理。)

●人口國 策: 實行計劃生育。
●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我國的民族
●我國共有(56 )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漢 )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壯 )族。
●漢族分布特點: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 ( 中部 )和(東部)最為集中。
●少數民族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 東北 )、( 西北 )、(西南 )。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 )族。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少數民族風情:
( 蒙古 )族的那達慕大會
( 傣族 )族的潑水節、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體舞、藏歷年,
(朝鮮 )族的長鼓舞等。
4、我國的地形
●我國地形的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山區在開發和保護方面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1)山區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
(2)在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我國地勢特徵:(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階梯的分界線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類型 主要地形區
第一級階梯 一、二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二、三級階梯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布 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徵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水能。
(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西側 東側
①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④橫斷山脈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雲貴高原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北側 南側
⑤昆侖山脈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脈 准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脈構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
(內蒙古高原)地面坦盪、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黃土廣布、地表千溝萬壑
(雲貴高原 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顯著
●四大盆地
面積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達木 )盆地
緯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爾)盆地
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脈走向: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昆侖山脈――秦嶺
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脈――-武夷山脈
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5、我國的氣候
●根據活動積溫,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
. 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此外還有一個地勢較高的高原氣候區.
(1)熱帶 亞熱帶 暖溫帶 中溫帶 寒溫帶 高原氣候區
(2)0
(3)暖溫帶
(4)瓊 台 粵 桂 雲或滇
(5)一 三
(6)②亞熱帶 ③暖溫帶
●依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可以劃分
為4個干濕地區( 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乾旱)區。
干濕區 濕潤區 半濕潤區、 半乾旱區、 乾旱區。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農業類型 種植業(水田農業) 種植業(旱地農業) 畜牧業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說出下列地理現象存在差異的原因: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特殊的「魚米之鄉」的景觀得益於( 雨熱同期的季風 )氣候。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青藏高原處在大體相同的緯度上,但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地勢(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阿拉伯半島大體相同的緯度上, 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陸位置 )和( 夏季風
)的影響。北京與烏魯木齊緯度大致相當,但降水卻有很大的差別。(海陸位置、夏季風)
在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不同的果樹;不同的溫度帶內熟制也不同;南北傳統民居的建築結構也不同。原因是(緯度因素 )
東西植被不同;東西農業類型不同,東部以耕作業為主,西部以畜牧業為主;東西部房屋屋頂的結構不同,東南部多鈄頂房,西北部多平頂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氣候復雜多樣 )
②形成不同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氣候復雜多樣 )
③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較陰冷潮濕愛吃辣椒;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氣候復雜多樣 )
④人們的服飾也因為適應氣候而多姿多彩(氣候復雜多樣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為了適應西藏日較差大的氣候特徵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築特點不同,北方的屋頂斜度較小,牆體較厚,南方的屋頂斜度較大(氣溫、降水);⑥對。……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廣州、哈爾濱;我國的雨帶推移是自南向北推進。
(4)因為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遲、雨季長;我國北方雨季開始遲、結束早、雨季短
●季風氣候帶來的災害性天氣( 寒潮 )、( 台風)、(水旱災害 )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1) 從圖中讀出我國的氣候特點:氣候特徵(氣候復雜多樣)、( 季風 )氣候顯著。
(2)三明屬於(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
●列表對比長江、黃河
項目 長江 黃河
發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
源頭 沱沱河 約古宗列渠
流經省區 青、川 、藏、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
流經主要地形區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漢江、贛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圍 位於秦嶺與南嶺之間 位於陰山與秦嶺之間
開發 水能(上游)、航運 水能(上游)
治理 興建中上游防護林 (略,見下表)

●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產生的主要災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產生災害的原因 氣候趨於乾旱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的土層舒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
黃河進入下游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
治 理 植樹種草 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加固黃河大堤
8、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資源總量豐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資源類型 季風區或非季風區 干濕地區 主要地形類型
耕地 季風區 濕潤、半濕潤區 東部的平原、低緩丘陵、盆地
森林 濕潤區 山地
草地 非季風區 半乾旱區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乾旱區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國土地的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沒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我國水資源時間、空間分布特點: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間上:南豐北缺。
●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辦法: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例如:三峽和小浪底水利樞紐。
●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的有效辦法之一:跨流域調水。例如:南水北調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引黃濟青工程。
●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9、我國的交通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