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里約奧運會高考地理

里約奧運會高考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3-02 14:38:14

『壹』 2010有關低碳經濟.溫哥華奧運會.冰島火山的高考地理題,有政治歷史更好哈

低碳經濟與能源策略新選項
熱點成因:
兩會熱議低碳經濟:能源策略新選項
一系列行動都在表明,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民眾,都越來越將低碳經濟和低碳思維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體系中。那麼,我國當前在低碳經濟相關的行業發展到底如何呢?事實上,在宏觀目標上,我國政府已經對全世界作出承諾:到2010年,單位GDP能源消耗量減少20%;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15%左右。 其實,國家已經在多方展開努力,如大力發展新能源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林伯強就對記者表示,低碳經濟說穿了就是能源政策的選擇,即國家用多少能源?選用什麼樣的能源?在能源結構上怎麼安排?而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日前也對外界表示,今年中國將著重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致力於兌現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作出的承諾。此外,還有消息指出,國家正在研究制定中的扶植政策有《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發展低碳經濟指導意見》和《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等。
在具體行業上,我國新能源產業最近幾年的迅猛發展也在為低碳經濟鋪路。就拿風電行業來說,有數據顯示,2005年到2009年的4年間,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由126萬千瓦迅速增長到1700萬千瓦,成為全球風電發展最快的國家。另外,毫無疑問的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已成了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可以預見,未來10年中,與低碳相關的產業,將呈現發展態勢,而與之相關的產業利益鏈條將會不斷地延伸,低碳經濟產業將成我國投資者最熱衷的投資領域。
2005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節節攀升,屢創歷史新高。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也先後出現「電荒」「油荒」和發電用煤告急現象。能源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是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能源不僅是國內問題,還是國際問題,能源還涉及國家的穩定和安全,能源對國際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格局有著深遠影響。它不僅僅是其本身問題,而且還是一個生態保護的問題,是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發展,如何推動人類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問題。能源問題是多年來一直被廣泛關注的高考持續性熱點。
高考回放
1.(2007年北京文綜,22)博物館陳列著三張圖片。下列按圖片順序對應的信息,不準確的一組是

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孫 卡爾•本茨B.人工動力 蒸汽動力 燃油動力
C.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初 19世紀60年代D.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2.(2007廣東單科,25)20世紀初,物理學本身發生了一場革命性的變化。下列選項中推動這一變化的是
A.電的發明和利用B量子論的提出和發展C.經典力學的發展 D.原子能在軍事上的應用
3.(2007廣東文科基礎,30)英國的煤炭消費量從1800年的1000萬噸,猛增到1856年的6000萬噸。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機的推廣 B.相對論的提出 C.內燃機的出現 D.發電機的發明
4.(2006上海大綜合,12)科技進步推動軍事技術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軍數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圖)這種新式武器採用當時最先進的科技成果有

① 煤炭的廣泛應用 ② 內燃機的發明與製造 ③ 煉鋼技術的突破 ④ 石油的廣泛運用 ⑤ 蒸汽機的改進與運用 ⑥ 煉鐵技術的進步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③⑥
5.(2006年四川文綜,19) 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是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其成立對西亞國家的影響是
A. 西亞各國獲得大量石油財富 B. 直接導致兩伊戰爭爆發
C. 西亞各國建立起石油化工生產體系 D. 西亞少數國家邁入世界富國行列
6.(2004年上海卷),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說:「德意志帝國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上,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鐵上。」這句話強調了
A.容克地主控制煤鐵等礦產資源 B.工業化是德國統一的物質基礎
C.從法國奪取了阿爾薩斯和洛林 D.普魯士憑借王朝戰爭實現統一
命題角度
1.政治:能源問題與當今社會現實緊密聯系:如能源開發利用與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資源節約型社會、可持續發展觀問題,政治學科中能源與當前的國際關系的演變、能源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矛盾問題等;
2.地理:「能源的分類與分布」、「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等;
3.歷史:能源與人類文明史(三次科技革命)的演進問題等。
文綜整合
(一)地理:能源分類
能源按屬性可分為兩類:
1.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電能、水能、生物能、風能、潮汐能、波浪能、地熱能等;
2.是非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核能等。
(二)歷史:古代中國對能源的開發與利用:
(1)古代對生物能的利用情況。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將畜力用於農業生產開始於春秋時期的牛耕,這也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對非生物能的利用:利用水力解放人力的兩個史例,東漢時期杜詩利用水力發明了鼓風冶鐵工具水排,唐朝時期利用水力發明了農用灌溉工具筒車。
(2)從春秋後期,人們用木炭做冶鐵燃料。(3)西漢開始用煤做燃料冶鐵。
(4)魏晉南北朝時,我國已經利用石油、天然氣。人們詳細地記錄了酒泉、龜茲等地石油利用的情況,用石油照明、治病、潤滑甚至打仗時用於火攻。
(5)宋元時期煤大量開采,成為民間普遍使用的燃料,並廣泛應用於冶鐵煉鋼。
(6)明代冶煉金屬,已經採用焦炭作燃料,提高了冶煉質量
(三)歷史地理:近代以來對主要能源的開發與利用:
(1)煤炭的開發和利用
地理特點:能量較高,運用廣泛;但資源有限,污染較大。
歷史概況:④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發明了以煤作為燃料的蒸汽機,煤礦開采業迅速發展;以煤為燃料的蒸汽機車、蒸汽輪船出現。⑤魏源《海國圖志》介紹了西方蒸汽機;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的蒸汽機器,創辦了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⑥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由於德國得到法國的煤、鐵礦蘊藏豐富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使德國的工業總產值迅速躍居歐洲第一位;而法國工業發展的速度趨緩。⑦一戰後《凡爾賽和約》規定:薩爾煤礦區由國聯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影響:使人類社會生產由手工操作進入到蒸汽時代;也促進了交通和軍事的近代化;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2)電力的開發和運用
地理特點:動力可以隨意調節、轉換,使用方便;傳輸快捷,不受時空限制;少污染;電力來源廣泛。 條件:自然科學理論的進步,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使機械能可以轉化電能,為製造發電機創造了可能。
歷史概況:①19世紀60、70年代出現一系列電氣發明: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電燈、電車、電影、電報、電話等電氣的發明推動了電子工業的發展。②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建立了幾座著名的發電站:葛州壩發電站、小浪底發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三峽工程等。
影響:使社會生產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
(3)石油的開采和利用
地理特點:效率較高,是目前最廣泛採用的一種能源;資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石油的開采、運輸、利用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條件:近代化學的進步:拉瓦錫的燃燒和氧化原理;道爾頓的原子論;19世紀中期物質分子—原子結構學說的確立。
歷史概況:①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19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了內燃機;九十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推動石油開采業和石油化工的產生和發展;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內燃機交通工具相繼問世;②在十年全面建設時期,我國建成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1965年,實現了石油的全部自給。
影響:①進一步提高了生產力,方便了人民生活②也帶來了環境污染③石油作為現代最普遍使用的能源,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對現代國際關系產生重大影響:①1935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國聯沒有把石油等重要的戰略資源列入禁運范圍。②1940年,日本提出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計劃」,英美等國對日本實行包括石油禁運在內的經濟制裁。日本為了奪取戰略物資,發動了太平洋戰爭。③由於西亞海灣地區石油蘊藏量豐富,成為帝國主義長期爭奪和控制的焦點。2003年,美國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發動了伊拉克戰爭。④1960年,西亞國家成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同西方石油壟斷資本進行斗爭,70年代以後,產油國逐漸全部或大部分控制本國的石油工業。一方面提高石油價格,增加石油收益;另一方面改變單一經濟,發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業,改善農業,建立較完整的工業體系。⑤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後,歐佩克以石油為武器對西方國家實行經濟制裁,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二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⑥由於石油資源分布不均,導致西亞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矛盾不斷,從而加劇地區局勢的動盪,如: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
(4)原子能的開發和利用
地理特點:能量巨大,效率高,技術要求高;可用於軍事和民用;有輻射及巨大的破壞性。
條件:物理學的革命:19世紀末20世紀初,電子和元素放射性的發現,量子論和相對論的提出,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關系式:E=mc2。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各國的需求。
歷史概況:二戰中,美國提出「曼哈頓計劃」,製造原子彈;1949年,蘇聯成功的製造了原子彈;1954年,蘇聯建成第一座核電站;1958年,中國第一座原子能反應堆建成;60年代成功的研製出原子彈、氫彈;90年代中國建立了大亞灣核電站和秦山核電站
影響:核能的和平開發利用,是人類能源利用的一場革命,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社會進步。核能用於軍事,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威脅,成為當代國際關系的重大問題。①1945年,美國對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它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進程,但也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和後遺症。②兩極格局下,美蘇兩國展開了核軍備競賽,嚴重威脅世界的和平和安全;70年代,美蘇在限制戰略核武器方面達成一系列協議。③1983年,里根總統提出「星球大戰計劃」,以消除戰略核導彈威脅,在美蘇核軍備競賽中處於優勢地位。④美國退出「反導條約」;朝鮮退出「核不擴散條約」;印度、巴基斯坦進行核試驗。⑤當前國際關系中的朝鮮核問題;伊朗核問題。
鞏固練習
石油是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對現代社會和經濟影響至關重大,現代國際關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大都是圍繞石油問題產生的。據此回答1一5題
1.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與石油資源密切相關的有 ( )
①阿拉曼戰役 ②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③德軍進攻斯大林格勒 ④中途島海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長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頻頻插手中東地區事務,地理方面的原因有( )
①民族矛盾尖銳②宗教矛盾尖銳③地處五海三洲之地,戰略位置重要④石油產量及出口量最多,戰略意義重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以下歷史事件的發生與石油有關的是( )
①1935年,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②日本偷襲珍珠港
③二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④美國先後發動了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上述時期,為實現我國石油自給直接作出貢獻的主要油田不包括
A.大慶油田 B.勝利油田 C.大港油田 D.中原油田
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設的能源基地有( )
①大慶油田②勝利油田③安太堡露天煤礦④大亞灣核電站⑤三峽水電站⑥上海寶鋼公司
A.①② B.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能源與三次工業革命息息相關。
6.第三次工業革命首先取得突破的領域( )
A.原子能技術B.航天技術C.遺傳工程D.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
7.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三次工業革命在能源上的主要變化( )
A.主要以水力為能源 B.主要以煤和石油為能源
C.原子能在能源中的比重上升 D.已不需要任何能源
8.最早實現原子能和平利用的國家是( )
A.美國B.中國C.蘇聯D.英國
9.能源問題一直是制約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石油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是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重要戰略物資。
材料一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關於使用「石油」的記載。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雲:「石漆,高奴縣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車,極迅;燃燈,極明。」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鄜、延境內(今陝西)有石油,……余疑其煙可用,試掃其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余始為之。」
材料二 新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圖

回答: (1)根據材料一,用通俗的語言概括指出石油在唐宋時期已經有哪些應用?

(1)用作車輪的潤滑油(車輪潤滑)、照明的燈油(照明燈油)、製作書畫用的油墨(書畫油墨)。

(2)建國以來,中國大力發展能源建設,石油工業與核能建設取得了突出成就。請列舉中國改革開放前石油工業與改革開放後核能建設的巨大成就。

(3)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能源消費開始超過能源生產。從歷史角度簡要分析中國能源消費超過能源生產的原因。

(4)結合史實說明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兩次能源的重大突破對中國歷史產生的積極作用。

材料三 世界能源消費構成比例圖

(5)根據材料三,簡要說明19世紀中期、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中後期,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3分)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分別說明發生變化的原因。
(6)20世紀三四十年代,控制重要戰略物資石油成為遏製法西斯擴張的重要手段之一。試說明西方大國在這一問題上對義大利和日本法西斯的態度有何不同?各產生了什麼影響?

(7)歷史上,石油與國際爭端密切相關。20世紀70年代,石油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各產生了什麼影響?

1973年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油價,引發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進入「滯脹」階段。

高考回放:1 2 3 4 5 6
鞏固練習:(1)用作車輪的潤滑油(車輪潤滑)、照明的燈油(照明燈油)、製作書畫用的油墨(書畫油墨)。
(2)建成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實現石油自給。大亞灣核電站。
(3)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工農業基本建設和科技取得重大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因此我國對能源的需求量也大為增加。 (4)①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加速了中國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近代化的進程。如:蒸汽機傳人中國,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產生。②推動了中國近代交通運輸的發展,如輪船、鐵路的出現。③和平利用原子能,如大亞灣核電站建成,④增強了中國的國防力量。如近代海軍的出現,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⑤推動了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5)變化:19世紀中期,木材使用呈下降趨勢,煤的使用呈上升趨勢;19世紀後期,石油使用呈上升趨勢;20世紀中後期,以煤為代表的傳統能源使用下降,核能、太陽能等新型能源開始使用並呈上升趨勢。原因: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改良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煤的開采和使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的開采和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間原子能技術發展,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也加快了核能的使用。
(6)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時,英、法等國未將石油列入對義大利禁運的范圍,結果助長了義大利的侵略氣焰;日本向東南亞擴張,英、美等國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輸出石油,沉重打擊了日本,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7)1973年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油價,引發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進入「滯脹」階段。

『貳』 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知識知多少

2016年裡約熱內抄盧奧運會共設襲28個大項、306個小項。
28個大項分別為:
射箭、馬術 、現代五項、鐵人三項、跆拳道、田徑、擊劍、七人制橄欖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籃球、帆船、排球、拳擊、高爾夫、射擊、水球、皮劃艇、體操、游泳、舉重、自行車、手球、花樣游泳、跳水、摔跤、柔道、曲棍球、賽艇。

『叄』 從地理氣候分析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為什麼在8月

里約熱內盧屬熱帶草原性氣候,也有部分(東部地區)熱帶雨林氣候(受巴西暖版流影響權,增溫增濕),8月雖然是南半球的冬季,但里約熱內盧處在熱帶地區,四季溫差不大,冬季的氣溫最低也在21°C以上,氣候宜人,非常適宜運動

『肆』 2016年第31屆夏季奧運會將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舉行.讀巴西資料圖,回答下列問題.(1)巴西主要位於五帶

(1)結合圖示得知抄:巴西的襲大部分領土位於五帶中的熱帶;
(2)巴西的地形主要由北部的亞馬孫平原和南部的巴西高原組成;在亞馬孫平原上分布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被譽為「地球之肺」,
由於人們對它的亂砍濫伐,其面積在不斷地縮小,引發深刻的環境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
(3)巴西熱帶面積廣大,全年高溫多雨,是世界上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國和出口國,其中咖啡的產量居世界首位;
(4)巴西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東部沿海地區,主要原因有這里交通便利、氣候適宜、開發歷史悠久;
(5)巴西最顯著的人口特徵是白色人種數量多,白種人佔一半多.巴西的特有文化有桑巴舞、踢足球、狂歡節;
每年2月下旬,巴西各地都要歡度盛大的節日狂歡節,桑巴舞是巴西人最熱衷的舞蹈.
故答案為:(1)熱;(2)亞馬孫;巴西;熱帶雨林,地球之肺;亂砍濫伐;(3)咖啡;巴西熱帶面積廣大,全年高溫多雨;(4)地處沿海,交通便利、氣候適宜、開發歷史悠久等;(5)白種;桑巴舞;狂歡;足球.

『伍』 奧運高中地理試題

(2007年北京卷)北京奧運會火炬將於2008年3月25日在雅典採集火種,4月1日從北京出發在全球傳遞,5月傳回國內。讀圖1,完成1~4題。
1.雅典所處的自然帶是
A.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B.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C.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D.溫帶混交林帶
2.圖中火炬傳遞的城市數
A.中緯度比低緯度多 B.北半球比南半球少
C.西半球比東半球多 D.南美洲比北美洲少
3.當火炬傳遞到
A.①地時,當地正午太陽高度為全年最大
B.③地時,當地黑夜比白晝長
C.④地時,當地正值多雨季節
D.⑤地時,當地正值春暖花開季節
4.北京時間2008年8月8日20時奧運會開幕,此時②地所在時區的區時為
A.7日4時 B.7日12時 C.8日4時 D.9日12時
【答案】1、B 2、A 3、B 4、C
註:題中有圖,這里沒有辦法發圖,你到這里去下載吧!免費的!http://www.zxxcw.cnpkm.com/ArticleDetail.aspx?DetailID=348436

『陸』 第31屆奧運會將於2016年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據此回答35~36題.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期間地球

A、①為冬至日,②為春分日,①②之間位於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間,故不版符合題意;權
B、②為春分日,③為夏至日,②③之間位於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間,故不符合題意;
C、③為夏至日,④為秋分日,③④之間位於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間,故正確;
D、④為秋分日,①為冬至日,④①之間位於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間,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柒』 在里約舉辦奧運會的10個和地理位置有關原因

我想你會有個疑問,奧運會為什麼不從巴西的其他地方舉辦吶,現在我給你解回釋解釋;第一,巴西答雖然有世界上做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但是亞馬孫平原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不適宜人的居住,但是巴西有個高原,但那裡的氣候四季如春,首都巴西利亞也在那裡,大概是因為巴西利亞在內陸,而里約挨著大西洋,氣候溫和潮濕,所以就從里約開了(不懂的再問我)

『捌』 地理高中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16年8月五日到21日

(1)從圖中看出,巴西首都巴西利亞位於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地處熱帶;
(2)從圖中看出回,甲地位於赤道季答風,屬於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多雨,與圖2中的A圖相吻合;
(3)從圖1中看出,亞馬孫河自西向東流,注入大西洋;
(4)亞馬孫河地處熱帶雨林氣候,降水多,流域面積廣,因而成為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故答案為:(1)熱帶;(2)全年高溫多雨;A;(3)自西向東;(4)地處熱帶雨林氣候,降水多;流域面積廣.

『玖』 2016奧運會在巴西里約舉行,從地理角度談談有何優勢

從地理角度看,里約熱內盧雖地處南半球,但厲於熱帶氣候,四季溫差不大,冬季的氣溫最低也在21。0以上。所以說里約熱內盧舉辦夏季奧運會「名副其實」。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