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故事530

高中地理故事530

發布時間: 2021-03-02 07:32:19

『壹』 50字的地理小故事

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內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容 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貳』 不超過五十字的地理小故事

1.牛郎織女與星空圖
民間傳說,織女下凡與牛郎過著男耕女織的自由生活,王母聞訊後強行將織女帶回天宮,牛郎挑選著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釵劃出一道天河(銀河)把他們隔開。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織女星與鄰近兩顆較暗的恆星組成三角形,很象織布的梭子,天鷹座的牛郎星與兩顆暗星組成「一」字狀,象是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銀河的走向與牛郎織女星的連線相垂直,就象把他們分隔在「河」兩岸。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再去觀察星空,就容易辨認出這兩顆恆星和幾個星座。

2.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3.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4.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5.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6.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叄』 10個地理小故事

6個有趣的地理小故事
1.牛郎織女與星空圖
民間傳說,織女下凡與牛郎過著男耕女織的自由生活,王母聞訊後強行將織女帶回天宮,牛郎挑選著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釵劃出一道天河(銀河)把他們隔開。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織女星與鄰近兩顆較暗的恆星組成三角形,很象織布的梭子,天鷹座的牛郎星與兩顆暗星組成「一」字狀,象是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銀河的走向與牛郎織女星的連線相垂直,就象把他們分隔在「河」兩岸。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再去觀察星空,就容易辨認出這兩顆恆星和幾個星座。

2.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3.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4.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5.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6.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肆』 五個有趣的地理故事

看看行不?
1.牛郎織女與星空圖
民間傳說,織女下凡與牛郎過著男耕女織的自由生活,王母聞訊後強行將織女帶回天宮,牛郎挑選著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釵劃出一道天河(銀河)把他們隔開。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織女星與鄰近兩顆較暗的恆星組成三角形,很象織布的梭子,天鷹座的牛郎星與兩顆暗星組成「一」字狀,象是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銀河的走向與牛郎織女星的連線相垂直,就象把他們分隔在「河」兩岸。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再去觀察星空,就容易辨認出這兩顆恆星和幾個星座。

2.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3.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4.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5.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6.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關於阿艾石窟的千年猜想
來源: 網易論壇
人們目睹這些文明的碎片,總會升起種種疑團,是誰,在什麼時候,在如此險峻的地方開鑿這個洞窟呢?
被稱為天山大峽谷的庫車北部的克孜利亞峽谷有著地質構造學上的奇觀。它曲折幽深、怪石嶙峋,最寬處有幾十米,狹窄處僅可容一個人通過。春、夏季,山洪會注滿河谷;秋、冬季,峽谷內斷斷續續滲出的細流慢慢融入溝口處的銅廠河。銅廠河是史書中所說的「東川水」,它以恆久的姿勢流淌著,不僅滋潤和豐饒了這片古老的土地而且孕育和發展了人類文化,至今保留的諸多遺址如阿艾古城,蘇巴士佛教遺址及煉銅冶鐵遺址都在這條河邊。滾滾不息的河水承載和見證著歷史、現在、還有將來。
迂迴的山崖峭壁一次次地阻隔著人們的視線,使得許多不解之謎經過千年的封存保留到了今天。

1999年4月的一天,庫車縣北部天山河谷中的阿格鄉牧民阿布來提同往常一樣挎上采葯背包和用具在崎嶇的山道間跋涉跳躍,矯健得如同羚羊。他尋找著,采擷著。在離谷底三十多米處的絕壁間他發現了一叢綠色。他沒有猶豫,他在抓住綠色藤蔓的同時,一腳踏進了塵封一千多年的石窟。
http://tech.163.com/06/0710/13/2LM4922R00091N9G.html

南少林之謎:兩百多年前為何消失
「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北腿」著稱的南北兩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義,歷次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然而,少林寺難逃被焚燒的命運。一千多年過去了,當年赫赫聲名的南北兩少林寺,只留下北少林依然屹立在嵩山之上,香火旺盛,南少林寺此刻卻銷聲匿跡了。為此,人們開始了歷史的追蹤。

相傳,公元1276年,康熙突然下旨三千御林軍火燒南少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其中必定有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於是,莆田最先開始了他們的尋找,在林山村中,文物普查隊發現了一口刻有「僧兵」銘文的北宋石槽。有關專家論證,「僧兵」是南少林寺獨有的編制。從而,推斷出石槽的所在地——林泉院就是傳說中的南少林。然而,泉州的兩本祖譜——《清源金氏族譜》和《西山雜志》更有詳細記載,泉州存在過一座規模宏大的少林寺。不料,此時的福清出示了更為確鑿的證據,出土的文物、古代的地圖、以及相關的文獻資料,一致指向福清的確存在著一座少林院。

然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教授羅炤的研究發現,卻讓南少林之謎進入了更深層次的探索。羅炤發現了福建閩南小鎮的一種幾乎絕跡的特殊的佛教派別——香花僧。香花僧也侍奉佛祖,為民眾做喪喜事,宏揚佛法。但卻有不同於正宗的佛教叢林的地方,他們可以殺生吃葷,可以娶妻生子。奇怪的是,香花僧的傳人,有一本神秘的秘典——香花僧秘典。這本秘典中隱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它揭開了兩百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南少林寺為何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以及寺院遺址的真正所在地。(編導:蔡佳利)
http://tech.163.com/06/0627/08/2KK2BAJ200091N9G.html

化蝶成仙的獨龍紋面女
幽深的峽谷,神秘的民族

獨龍江峽谷地處雲南省怒江大峽谷的最北端,東靠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貢山,西邊和南邊與緬甸交界的擔當力卡山相鄰,北接西藏自治區。獨龍江似一條玉帶自西藏察隅向南飄落而下,形成綿延97公里的險峻峽谷。峽谷方圓1900多平方公里,由於一年中有半年大雪封山,故而形成了獨特而封閉的自然地理環境,同時也孕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獨龍族。

獨龍族是一個人口僅有5000餘人的少數民族。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從語種上類分應該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受條件限制,獨龍族以前一直過著自由遷徙、刀耕火種、男人漁獵、女人採摘的日子。直到解放後,大多數的獨龍族才在獨龍江沿岸建起了固定的村寨。

女人文面是獨龍族一個奇異的習俗,而且由來已久。《新唐書》中稱之為「文面濮」,《南詔野史》更是以「綉面部落」來稱呼獨龍族。至於為什麼要文面,說法有很多,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確切解釋。有的說是為了防止被外來民族搶去;有的說是為了好看;有的說是為了死後能與靈魂相認。還有一種說法與原始圖騰崇拜有關——在獨龍族的信仰中人死後的亡魂「阿細」會化成各色蝴蝶飛向蒼天。

地於小故事三:
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 「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 「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 「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伍』 地理小故事50字

南極洲海域冰層異常增厚
全球變暖的警報尤在耳畔,身處夏季的南極洲附近海面冰層卻異版於常年,創下了有記載權以來的最厚記錄。《南極太陽報》對此作了詳細報道。

盡管南半球現在是夏季,南極洲海域也應該處於溫度最高,冰層最薄的時期,但紐西蘭的斯科特站和位於南極羅斯島的麥克默多灣卻被海面冰層封鎖。

2000年麥克默多灣的冰層就較往年厚了40%,而今年則比以往更厚。在南極洲研究海豹的動物學家邁克爾·卡梅倫說:「據我所知,今年麥克默多灣的冰層是有記載以來最厚的一年,大家都認為這是因為巨大的冰山擋住了流進灣內的急流,而急流可以擊碎海面上所有的冰層。」

卡梅倫還說,冰層的存在為企鵝和海豹等動物前往大海造成了困難。研究區域內的動物數量同冰層延伸范圍有直接的關系,可一年研究區域里的海豹等動物數量比去年減少了三分之二還多。

『陸』 有趣的地理故事(短一點,3分鍾內)

6個供參考:
1.牛郎織女與星空圖
民間傳說,織女下凡與牛郎過著男耕女織的自由生活,王母聞訊後強行將織女帶回天宮,牛郎挑選著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釵劃出一道天河(銀河)把他們隔開。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織女星與鄰近兩顆較暗的恆星組成三角形,很象織布的梭子,天鷹座的牛郎星與兩顆暗星組成「一」字狀,象是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銀河的走向與牛郎織女星的連線相垂直,就象把他們分隔在「河」兩岸。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再去觀察星空,就容易辨認出這兩顆恆星和幾個星座。

2.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3.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4.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5.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6.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柒』 五篇地理小故事200字

關於阿艾石窟的千年猜想
來源: 網易論壇
人們目睹這些文明的碎片,總會升起種種疑團,是誰,在什麼時候,在如此險峻的地方開鑿這個洞窟呢?
被稱為天山大峽谷的庫車北部的克孜利亞峽谷有著地質構造學上的奇觀.它曲折幽深、怪石嶙峋,最寬處有幾十米,狹窄處僅可容一個人通過.春、夏季,山洪會注滿河谷;秋、冬季,峽谷內斷斷續續滲出的細流慢慢融入溝口處的銅廠河.銅廠河是史書中所說的「東川水」,它以恆久的姿勢流淌著,不僅滋潤和豐饒了這片古老的土地而且孕育和發展了人類文化,至今保留的諸多遺址如阿艾古城,蘇巴士佛教遺址及煉銅冶鐵遺址都在這條河邊.滾滾不息的河水承載和見證著歷史、現在、還有將來.
迂迴的山崖峭壁一次次地阻隔著人們的視線,使得許多不解之謎經過千年的封存保留到了今天.
1999年4月的一天,庫車縣北部天山河谷中的阿格鄉牧民阿布來提同往常一樣挎上采葯背包和用具在崎嶇的山道間跋涉跳躍,矯健得如同羚羊.他尋找著,采擷著.在離谷底三十多米處的絕壁間他發現了一叢綠色.他沒有猶豫,他在抓住綠色藤蔓的同時,一腳踏進了塵封一千多年的石窟.
http://tech.163.com/06/0710/13/2LM4922R00091N9G.html
南少林之謎:兩百多年前為何消失
「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北腿」著稱的南北兩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義,歷次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然而,少林寺難逃被焚燒的命運.一千多年過去了,當年赫赫聲名的南北兩少林寺,只留下北少林依然屹立在嵩山之上,香火旺盛,南少林寺此刻卻銷聲匿跡了.為此,人們開始了歷史的追蹤.
相傳,公元1276年,康熙突然下旨三千御林軍火燒南少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其中必定有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於是,莆田最先開始了他們的尋找,在林山村中,文物普查隊發現了一口刻有「僧兵」銘文的北宋石槽.有關專家論證,「僧兵」是南少林寺獨有的編制.從而,推斷出石槽的所在地——林泉院就是傳說中的南少林.然而,泉州的兩本祖譜——《清源金氏族譜》和《西山雜志》更有詳細記載,泉州存在過一座規模宏大的少林寺.不料,此時的福清出示了更為確鑿的證據,出土的文物、古代的地圖、以及相關的文獻資料,一致指向福清的確存在著一座少林院.
然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教授羅炤的研究發現,卻讓南少林之謎進入了更深層次的探索.羅炤發現了福建閩南小鎮的一種幾乎絕跡的特殊的佛教派別——香花僧.香花僧也侍奉佛祖,為民眾做喪喜事,宏揚佛法.但卻有不同於正宗的佛教叢林的地方,他們可以殺生吃葷,可以娶妻生子.奇怪的是,香花僧的傳人,有一本神秘的秘典——香花僧秘典.這本秘典中隱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它揭開了兩百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南少林寺為何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以及寺院遺址的真正所在地.(編導:蔡佳利)
http://tech.163.com/06/0627/08/2KK2BAJ200091N9G.html
化蝶成仙的獨龍紋面女
幽深的峽谷,神秘的民族
獨龍江峽谷地處雲南省怒江大峽谷的最北端,東靠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貢山,西邊和南邊與緬甸交界的擔當力卡山相鄰,北接西藏自治區.獨龍江似一條玉帶自西藏察隅向南飄落而下,形成綿延97公里的險峻峽谷.峽谷方圓1900多平方公里,由於一年中有半年大雪封山,故而形成了獨特而封閉的自然地理環境,同時也孕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獨龍族.
獨龍族是一個人口僅有5000餘人的少數民族.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從語種上類分應該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受條件限制,獨龍族以前一直過著自由遷徙、刀耕火種、男人漁獵、女人採摘的日子.直到解放後,大多數的獨龍族才在獨龍江沿岸建起了固定的村寨.
女人文面是獨龍族一個奇異的習俗,而且由來已久.《新唐書》中稱之為「文面濮」,《南詔野史》更是以「綉面部落」來稱呼獨龍族.至於為什麼要文面,說法有很多,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確切解釋.有的說是為了防止被外來民族搶去;有的說是為了好看;有的說是為了死後能與靈魂相認.還有一種說法與原始圖騰崇拜有關——在獨龍族的信仰中人死後的亡魂「阿細」會化成各色蝴蝶飛向蒼天.
地於小故事三:
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 「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 「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 「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捌』 關於地理小故事

麥哲倫環球航行故事
麥哲倫(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後為葡萄牙(1505~)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險。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後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他的船隻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被認為是第個環球航行的人。
麥哲倫出身於貴族家庭,1505年參加葡萄牙海軍去印度作戰。雖然葡萄牙在非洲東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戰勝利,從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勢力,也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了海上貿易控制點,但沒能控制馬六甲,其成就還欠完美。為此,1511年參加攻佔馬六甲之役。東方的財富經過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掌握了通往馬來西亞海域與港口的鑰匙。但還需要向香料群島、產生財富的摩鹿加群島探險。因此於1511年12月作一次偵察航行,到達班達島後,帶了一批香料於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隨軍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薩莫爾,因受傷成終身跛腳。1514年回國後兩次上奏國王要求晉級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絕。
1517年麥哲倫偕同宇宙學者法菜羅去西班牙,放棄葡萄牙國籍,轉為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服務。1518年出任遠征船隊隊長,前往為西班牙開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線。麥哲倫自信能發現一條從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峽。1519年9月20日船隊啟航,270名水手來自9個國家。9月26日到達特內里費島,10月3日繼續向巴西遠航;曾在幾內亞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聖奧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處(1里格約為5千米)。繞過卡布弗里烏之後, 12月13日,船隊到達里約熱內盧灣。次年3月到達聖朱利安港。
在鎮壓了西班牙船長們發起的叛亂後,1520年8月24日離開聖利安港,船隊繼續南下,10月21日繞過維爾京角時,在南緯52度50分處進入他們要找的海峽(後以麥哲倫的名字命名)。到達淘峽西端,船隊只剩下3條船。10月28日進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風平浪靜,被稱為「太平洋」。船員們忍受著飢餓的折磨,藉助於秘魯洋流的推動,在麥哲倫無情的決定下,進行橫渡太平洋的偉大航行。
12月18日船隊從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見陸地,可能是土阿莫圖群島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經158度處穿過赤道,3月6日在馬里亞納群島中的關島首次登陸,獲得99天以來第一次弄到的新鮮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進發。後在今菲律賓群島的馬薩瓦登陸,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個同盟者。在宿務島,使地方統治者及其官員們皈依天主教。不到兩個月之後,4月27日麥哲倫在麥克坦島上與當地人作戰時被殺。麥哲倫死後,只有兩條船到達摩鹿加,而只有「維多利亞」號於1522年9月由埃爾卡諾指揮回到西班牙。生還者還有另外17名歐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爾卡諾從太平洋繞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證明地球是圓的。
麥哲倫的突出貢獻不在於環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膽的信念和對這一事業的出色指揮。他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個多月的航行,改變了當時流行的觀念:從新大陸乘船向西只消幾天便可到達東印度。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玖』 地理小故事

你說的是希臘神話里太陽神赫利俄斯(Helios)的凡人兒子法厄同(Phaethon)。後來希臘神話里把太陽神赫利俄斯和阿波羅(Apollo)混為一體了。
一種傳說認為他不聽太陽神的勸阻,執意要單獨駕駛父親的太陽車,結果太陽車失控後,法厄同從空中墜落到地上摔死。這個傳說最為流行。
你說的是關於法厄同的另外一種傳說。
傳說歸傳說,不過太陽系裡的小行星是確實存在的。
太陽系中成千上萬顆小行星都沒能積聚形成行星。它們的體積大小不等,有的與高爾夫球一般大,而有的則相當於整個羅德艾蘭州那麼大。大多數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進行軌道運行。
小行星帶是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的密集區域,估計此地帶存在著50萬顆小行星。關於形成的原因,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在太陽系形成初期,由於某種原因,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這個空擋地帶未能積聚形成一顆大行星,結果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
在太陽系中,除了九顆大行星以外,還有成千上萬顆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小天體,它們像九大行星一樣,沿著橢圓形的軌道不停地圍繞太陽公轉。與九大行星相比,它們好像是微不足道的碎石頭。這些小天體就是太陽系中的小行星。
小行星,顧名思義,它們的體積都很小。最早發現的「穀神星」(Ceres
1)、「智神星」(Pallas
2)、「婚神星」(Juno
3)
和「灶神星」(Vesta
4)是小行星中最大的四顆,被稱為「四大金剛」。「四大金剛」中最大的穀神星直徑約為1000千米,最小的婚神星直徑約為200多千米;如果能把它們從天上「請」到地球上來,中國的青海省剛好可以讓穀神星安家。除去「四大金剛」外,其餘的小行星就更小了,據估計,最小的小行星直徑還不足1千米。雖然它們的體積比衛星還小得多,但是在太陽系這個家庭中,卻要和九大行星論資排輩。
大多數小行星是一些形狀很不規則、表面粗糙、結構較松的石塊,表層有含水礦物。它們的質量很小,按照天文學家的估計,所有小行星加在一起的質量也只有地球質量的4/10000。這些小行星和它們的大行星同伴一起,一面自轉,一面自西向東地圍繞太陽公轉。盡管擁擠,卻秩序井然,有時它們巨大的鄰居--木星的引力會把一些小行星拉出原先的軌道,迫使它們走上一條新的漫遊道路。在近年對小行星觀測中,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小行星竟然也有自己的衛星。
在1991年以前所獲的小行星數據主要是通過基於地面的觀測。1991年10月,伽利略號探測器經過951號小行星(Gaspra2017),從而獲得了第一張高解析度的小行星照片。1993年8月,伽利略號又飛經了243號小行星(Ida4005),使其成為第二顆被宇宙飛船訪問過的小行星。1997年
6月27日,近地小行星探測器(NEAR)與253號小行星(Mathilde4001)擦肩而過。這次機遇使得科學家們第一次能近距離觀察這顆小行星。宇宙探測器經過小行星帶時發現,小行星帶其實非常空曠,小行星與小行星之間分隔得非常遙遠。

『拾』 有關地理的故事

關於阿艾石窟的千年猜想
來源: 網易論壇
人們目睹這些文明的碎片,總會升起種種疑團,是誰,在什麼時候,在如此險峻的地方開鑿這個洞窟呢?
被稱為天山大峽谷的庫車北部的克孜利亞峽谷有著地質構造學上的奇觀。它曲折幽深、怪石嶙峋,最寬處有幾十米,狹窄處僅可容一個人通過。春、夏季,山洪會注滿河谷;秋、冬季,峽谷內斷斷續續滲出的細流慢慢融入溝口處的銅廠河。銅廠河是史書中所說的「東川水」,它以恆久的姿勢流淌著,不僅滋潤和豐饒了這片古老的土地而且孕育和發展了人類文化,至今保留的諸多遺址如阿艾古城,蘇巴士佛教遺址及煉銅冶鐵遺址都在這條河邊。滾滾不息的河水承載和見證著歷史、現在、還有將來。
迂迴的山崖峭壁一次次地阻隔著人們的視線,使得許多不解之謎經過千年的封存保留到了今天。

1999年4月的一天,庫車縣北部天山河谷中的阿格鄉牧民阿布來提同往常一樣挎上采葯背包和用具在崎嶇的山道間跋涉跳躍,矯健得如同羚羊。他尋找著,采擷著。在離谷底三十多米處的絕壁間他發現了一叢綠色。他沒有猶豫,他在抓住綠色藤蔓的同時,一腳踏進了塵封一千多年的石窟。
http://tech.163.com/06/0710/13/2LM4922R00091N9G.html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