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如何判斷位置
❶ 高中地理怎樣判斷太陽升落方位
首先赤道地球全年是東升西落的,下面以 北半球 為例(南半球對應改為南就行了): 判斷太陽視運動的升落方位,主要與當地的晝長有密切關系。 1,當地晝長夜短,太陽東北升,西北落,而且晝越長,其太陽升起與落下的位置越靠北。 2,當地晝短夜長,太陽東南升,西南落,而且夜越長,其太陽升起與落下的位置越靠南。 3,當地晝夜平分,太陽正東升,正西落。 4,極晝地區(不包括極點),正北升,正北落(這里升起不是從地平線下升起,落下也不是落下到地平線之下,只是從太陽視運動中,其升落的方向) 5,北極點,正陽在空中的高度不變,視覺上沒有升降,保持向正南。因為北極點四面皆為正南。
❷ 高中地理怎樣判斷風向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氣環流的結果,由於大氣環流的規律性,版使得地球上氣壓帶,風帶的權分布也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全球氣壓帶與風帶是相間分布的,也就是說兩個氣壓帶之間必定存在一個風帶。再從氣壓帶來看,全球七個氣壓帶是高低相間分布的,且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而風帶的分布是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風帶,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各氣壓帶的高低性質主要取決於各氣壓帶氣流在垂直方向上的運動方式,即上升和下沉,但凡是盛行下沉氣流的區域,必定為高氣壓帶,而盛行上升氣流的地區,則為低氣壓帶。七個氣壓帶中,三個低壓帶,四個高壓帶。關於風向的確定,主要依據高低氣壓的相對位置和風帶所在的半球(南或北),因為風總是由高壓區流向低壓區,並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貌似課本上有一張圖,關於南北半球各種風向的,這個很重要
❸ 怎樣判斷地勢高低(高中地理)
1 在地圖上,看等高線;支流與幹流的夾角所對的方向也是高處;等高線突出方向是河流上游
2 實際時候,一般就是看河流流向了
❹ 高一地理 在極點上怎麼判斷A在B的位置,(是南極,如何判斷;是北極又如何判斷)
南北的判斷沒有什麼難的,越靠近極點越具有極點的性質.
至於東西判斷,則需要根據劣弧來加以判斷.
北半球,沿劣弧,順時針是由東向西
南半球,沿劣弧,順時針是由西向東
❺ 如何判斷給定的一個地理位置(經緯度坐標)在一個地理
1、南北半球分界線以赤道來劃分,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
東西半球分界線以20°W,160°E的經線圈劃分,20°W向東到160°E為東半球,20°W向西到160°E為西半球。
2、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即0度緯線,所有的北緯在北半球,所有的南緯在南半球,赤道在分界線上,既不是北半球也不是南半球。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只要經度小於20度,無論東經還是西經都位於東半球,只要經度大於160度,無論東經還是西經都位於西半球,在20度與160度之間,東經在東半球,西經在西半球。
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在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上,既不是東半球也不是西半球。
3、赤道劃分南北半球,赤道也就是0度經線,赤道以南是南緯,以北是北緯。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是20°W,160°E。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20°W向東到160°E是東半球。
(5)高中地理如何判斷位置擴展閱讀:
北緯為正數,南緯為負數。
緯度 是指過橢球面上某點作法線,該點法線與赤道平面的線面角,其數值在0至90度之間。位於赤道以北的點的緯度叫北緯,記為N;位於赤道以南的點的緯度稱南緯,記為S。
緯度數值在0至3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低緯度地區;緯度數值在30至6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中緯度地區;緯度數值在60至9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高緯度地區。
赤道、南回歸線、北回歸線、南極圈和北極圈是特殊的緯線。
各緯度線附近的城市和其他地理區北緯90度:北極
東經正數,西經為負數。經度是地球上一個地點離一根被稱為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0°,地球上其它地點的經度是向東到180°或向西到180°。不像緯度有赤道作為自然的起點,經度沒有自然的起點,做為本初子午線的那條線是人選出來的。
英國的制圖學家使用經過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線作為起點,過去其它國家或人也使用過其它的子午線做起點,比如羅馬、哥本哈根、耶路撒冷、聖彼德堡、比薩、巴黎和費城等。
在1884年的國際本初子午線大會上格林尼治的子午線被正式定為經度的起點。東經180°即西經180°,約等同於國際換日線,國際換日線的兩邊,日期相差一日。
經度是指通過某地的經線面與本初子午面所成的二面角。在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在本初子午線以西的叫西經。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
❻ 高中地理怎樣判斷太陽升落方位
首先赤道地球全年是東升西落的,下面以 北半球 為例(南半球對應改為南就行了): 判斷太回陽視運動的升落方位,主要與答當地的晝長有密切關系. 1,當地晝長夜短,太陽東北升,西北落,而且晝越長,其太陽升起與落下的位置越靠北. 2,當地晝短夜長,太陽東南升,西南落,而且夜越長,其太陽升起與落下的位置越靠南. 3,當地晝夜平分,太陽正東升,正西落. 4,極晝地區(不包括極點),正北升,正北落(這里升起不是從地平線下升起,落下也不是落下到地平線之下,只是從太陽視運動中,其升落的方向) 5,北極點,正陽在空中的高度不變,視覺上沒有升降,保持向正南.因為北極點四面皆為正南.
❼ (高中地理)已知地方時,如何判斷太陽方位
【日出日落】太陽直射點在「某」半球,全球日出東「某」,日落西「某」
如:專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屬,全球都日出東北,日落西北。
【正午方位】太陽直射點在該地「某」方,正午太陽在正「某」方(南/北)
如:夏至日,北京,40°N,正午,太陽直射點在它南方,正午太陽在正南方向。
其他時間,根據時間更靠近日出日落還是正午判斷,剛日出沒多久就接近日出方位,日出有一段時間了就在東南方位,正午之後在西南方位,准備日落就接近日落方位。
當然,具體的太陽方位有一套完整的計算公式。感興趣可以在這個在線課件操作看看網頁鏈接,或者更深入研究網頁鏈接
❽ 高中地理地圖怎樣看
高中的地圖冊,我是浙江省的,我們使用的是《中學地理復習地圖冊》。對於看地圖,我介紹一種方法,作為參考。
首先,高考地圖的最基本要求:全球各地的著名山脈、河流以及各處地形。【用紅筆或其他明顯顏色的筆圈出】要記住的山脈等,當然不是要全部記住,但著名的山脈、河流、地形一定要記住。比方說,亞洲:烏拉爾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天山、祁連山、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勒拿河、湄公河、怒江、紅河等,這些是最基本的,數目雖多,但看多了也容易記住。
然後,要求高一點的,就是記熟全球經緯網,地圖冊上一般是各個地區分開,每一頁表示不同的地區,【用籃筆加粗經緯網,加深記憶。】這一點上,很多同學做不好,但對於解題是十分重要的,比方說,一道有關北美的地理題,條件中有北美某地地形圖,當然還有經緯網,這時,依據從前記住的地形、經緯網很容易就可以判斷出圖示所屬的地區,這樣,對於下面的問題,心裡也有低了。
一般【每天抽出15-30分鍾時間看地圖冊】,把它當作一種休閑,在晚飯後,也許不想馬上做作業,這時可以拿出一本地圖冊,慢慢看、慢慢記。記完一部分後,閉上眼鏡,回憶一下:額...中國最北部的緯度是多少?西北與俄羅斯交界的是什麼山脈?那裡產什麼礦呢?120度E經過那些地方呢?渤海、台灣海峽,還有呢?
再後呢,可以拿出一張白紙,慢慢的描,就當一幅畫,【描出世界的輪廓,回憶出各地的經緯網。】
這些,基本可以解決地理的地圖問題,加油噢!
❾ 高中地理,如何判斷直射哪裡要詳細的。{不知道怎麼看那}︶︿︶
連接地球的中心和太陽的中心,就能看出來是直射在北回歸線還是南回歸線了,也就判斷出夏至和冬至了,春分和秋分就根據公轉方向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