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考地理命題情境

高考地理命題情境

發布時間: 2021-03-02 06:04:15

Ⅰ 2015年高考地理綜合題命題的選材,設問有何特點 以全國Ⅰ卷

試題情境承載著科研究領域新新發展,決定著試題考查向、范圍及層,蘊含著試題版考查、選拔功能,肩負著教影權響與導向,體現著考文關懷教育功能考通閱讀試題材料,獲取試題信息,調、整合知識;通試題情境析、揣摩,推斷、領命題意圖,確定素材與設問關系命題素材直接關乎設問質量與答案,試題重要組部、近三高考新課標文綜卷Ⅰ區域理綜合題命題素材特

Ⅱ 近三年高考地理綜合題命題的選材,設問有何特點

試題情境承載著學科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和新發展,決定著試題的考查方向、版范圍及層次,蘊含權著試題的考查、選拔功能,肩負著對中學教學的影響與導向,體現著對考生的人文關懷和教育功能。考生通過閱讀試題材料,獲取試題信息,調動、整合知識;通過對試題情境的分析、揣摩,推斷、領會命題意圖,確定素材與設問的關系。命題素材直接關乎設問的質量與答案的生成,是試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近三年高考新課標文綜卷Ⅰ中國區域地理綜合題命題素材特

Ⅲ 高考的地理一般是怎樣出題的

根據我多年對高復考的研製究來看,高考地理越來越趨向社會化時尚化,近幾年高考地理的題目都是關於本年度的熱點話題,特別是氣候、環境問題、而且今年又出現了低碳問題,我覺得應該多從此下手去復習,。真正書本上會考到的知識是很少的

Ⅳ 怎樣理解高考地理命題"能力立意"的

"能力立來意"始終是地理命題的核心,源
"能力"的基礎恰恰是建立在對地理概念的理解與原理應用上,概念和原理應是二輪復習的不容忽視的一點。地理概念是地理知識表述的詞彙,地理概念的理解是認識、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基礎;地理原理包括地理過程、地理規律、地理分布、地理因果等,是地理知識表述的語法。
對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按照課本上的表述記憶是必須的,特別要注意理解性地記憶其中的關鍵詞。記住了概念和原理的教材表述,我們就掌握了地理術語。在描述某種地理現象或闡述有關問題時,才能運用地理學科語言簡明扼要地准確地答題。

Ⅳ 高考地理如何審題(詳細點)

高考地理審圖、審題方法和行文策略

一、審圖

(一)地理的圖象特點:

地理形象材料表達方式有:點、線、面、箭頭、數、形象符號等,應認真閱讀圖例的文字說明。

1、「點」——常表示城市、港口、礦區、工廠、旅遊點 等的確切地理位置;或起點終點等時序;

2、「線」——有經緯線、等值線(等高線、等壓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鹽度線)、交通線、生產網路線、要素相關線條等;

3、「面」——工業、農業區;氣候、地形、大洋區等。

4、 「箭頭」——

①自然要素運動方向。(河流流向、地球運動;洋流、大氣、生態物能、地殼物質等的循環);

② 區域生產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資本、技術、廉價勞力、產品、市場信息等);

③工藝流程等。

④地理要素運動箭頭。

(二)地理的數量特點:

定量定性分析地理數理統計圖表。

(1)表格統計:以縱橫時空比較為主,應約算勿精算:

①一定的時間比較空間發展差異;

②一定的空間比較時代、時段差異;

③一定的區域以史為鑒頌今或警世結題;

④多區域以比較借鑒取經或突出特色結題;

(2)扇狀統計、三角坐標統計圖:表達為「以要素結構組成分析為主」。

①判斷要素主次序列;

②分析成因、評估及對策結題。

(3) 柱狀統計圖:以時序和空間對比分析為主:

①以揭示說明時空分布特色或時代進步的表現;

②說明時空差異原因結題。

(4) 等值線統計圖:以區域空間差異比較表達為主;

①從數形狀態分析區域特點:注意其稀密、平曲、開閉、趨向,數值標准及單位。相鄰兩根的線的關系是難點,應特別注意。

②分析成因及評價結題。

(5) 直角坐標統計:以兩要素相關特點分析為主:應從特殊位相入手

①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標位置及變化趨勢;

②以分析成因、評介其影響結題。

(三)地圖的功能特徵:

地圖依功能劃分為

(1) 「區域分布圖」—區位分析為主。目標為

①識記地理事物分布位置。

②分析要素空間區位聯系。

③從主題要求出發評價區位優勢或劣勢,說出對策結題。

(2) 「概念圖」—概念形象化:

①抓住線條和箭頭的含義。

②類比概念的相關聯系或本質差異結題;

(3)「原理圖」:說明地理事物成因。

①緊扣符號含義及要素間的聯系;扣其物質流和能量流。

②分析該事物的影響結題;

(4 )景觀圖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徵為主。

①描述事物的區位、季節變化、階段變化。

②分析外貌特色的形成的原因結題。

(5) 「統計圖」—說明地理事物時序發展狀態、空間演變規律、空間差異為主:(見前述)

(6) 「聯系圖」反映各種地理事物間的邏輯關系為主。

①抓住核心內容和根源等分析其關系。

②以整體性特點和意義分析結題。

(7)「流程圖」:反映生產工藝流程。

①熟悉工藝流程,認識該產品的上下游聯系。

②分析區域經濟結構特點及影響結題。

(8) 「漫畫圖」:環保為主。

①抓住與常規思維異常的形象、文字說明和主題。

②多為可持續發展類。

二、審文

審文字材料對高考地理的答題文字的組織十分重要。

1、審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因題制宜,確定思路:

⑴看問題的主題——主題是命題的「眼睛」

⑵讀文字材料

⑶閱讀圖象材料。

要注意分析題目中「句子」的成份:

找「主語」——確定題中主題,認定答題方向;

找「狀語」——鎖定季節(7月或1月份。鎖定空間位置(VS記憶母圖)。

找「定語」——鎖定概念內涵外延,限定的時刻季節月份和地理空間。

找「謂語」——確定主賓之間的關系。是、不是?包括、不包括?因、果?等

找「賓語」—---選擇題中的子項,成敗在此一舉。常用排除法,否定三項,找出目標項。客觀題就是用文字表達。

找「動詞」—— 動詞會告訴你:在材料中的「人物」在「什麼地方,做了什麼事情」。 在題中告訴你「要答什麼內容?」 組織文字、畫圖、選取字母等

找「連詞」——看看要你回答幾個問題?這也是常丟分的原因。

2、對圖象處理過程為:

①看圖名定主題 。

②看圖例鎖定區域位置和地理要素;

③看要素分布和空間聯系.

④分析、歸納、綜合,推理出答案要點,羅列①、②、③或甲、乙、丙。

3、注意地理試題均有明確的時間、地點、主題要求、答題方向和提示條件。

三、應對審題能力薄弱環節

(一)學會審題

A、選擇題的審題步驟
排錯法:(1)題肢本身錯 (2)與事實不符 (3)與題干無關
排異法:(1)張冠李戴 (2)因果倒置 (3)二次推理
怎樣「排錯」「排異」:(1)審題干 (2)審要求 (3)審題枝
B、主觀性試題的審題步驟
主觀性試題的類型:

①判斷分析法 ②理解說明法 ③歸納演繹法 ④比較分析法 ⑤綜合分析法
審題過程及內容: ①審材料 ②審設問 ③審題分

1.定范圍— ——確定考的學科哪部分。
2.定方向———確定考「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問中的哪一問。
3.定中心—-——確定試題要求考什麼條目和考什麼熱點。
4.定性質———從分數分配上確定考有是簡答題,還是簡述題或論述題。
5.定方法———確定答題方法是歸納法還是演繹法。

C、材料論述類的解題方法
1、讀懂題目——否則答非所問,勞而無功
2、回歸教材——否則密密麻麻,答分甚少
3、立體思維——否則缺乏全面,難有創意
4、多法並用——否則不屬開放,背離改革
5、自然銜接——否則思路難清,高分無緣
D、漫畫審題方法
一審標題————抓住「畫眼」
二審畫面————顧及「邊角」
三審文字————找准「鑰匙」
四審誇張————弄清「外音」

(二)、研究設問 准確作答

1.意義類、利於類—--拓展思維,言之有理,說法不錯
2.反映類、概括類—--直接概括材料中蘊涵的教材觀點
3.啟示類、認識類—--聯系實際,重在說明自己怎麼做
4.說明類、理解類—--圍繞要求,三問三答,形成整體
5.辯析類、評析類—--正誤評價,闡明理由,表示態度
6.建議類、打算類—--廣泛代表,闡明理由,表示態度

高考地理審圖、審題方法和行文策略

一、審圖

(一)地理的圖象特點:

地理形象材料表達方式有:點、線、面、箭頭、數、形象符號等,應認真閱讀圖例的文字說明。

1、「點」——常表示城市、港口、礦區、工廠、旅遊點 等的確切地理位置;或起點終點等時序;

2、「線」——有經緯線、等值線(等高線、等壓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鹽度線)、交通線、生產網路線、要素相關線條等;

3、「面」——工業、農業區;氣候、地形、大洋區等。

4、 「箭頭」——

①自然要素運動方向。(河流流向、地球運動;洋流、大氣、生態物能、地殼物質等的循環);

② 區域生產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資本、技術、廉價勞力、產品、市場信息等);

③工藝流程等。

④地理要素運動箭頭。

(二)地理的數量特點:

定量定性分析地理數理統計圖表。

(1)表格統計:以縱橫時空比較為主,應約算勿精算:

①一定的時間比較空間發展差異;

②一定的空間比較時代、時段差異;

③一定的區域以史為鑒頌今或警世結題;

④多區域以比較借鑒取經或突出特色結題;

(2)扇狀統計、三角坐標統計圖:表達為「以要素結構組成分析為主」。

①判斷要素主次序列;

②分析成因、評估及對策結題。

(3) 柱狀統計圖:以時序和空間對比分析為主:

①以揭示說明時空分布特色或時代進步的表現;

②說明時空差異原因結題。

(4) 等值線統計圖:以區域空間差異比較表達為主;

①從數形狀態分析區域特點:注意其稀密、平曲、開閉、趨向,數值標准及單位。相鄰兩根的線的關系是難點,應特別注意。

②分析成因及評價結題。

(5) 直角坐標統計:以兩要素相關特點分析為主:應從特殊位相入手

①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標位置及變化趨勢;

②以分析成因、評介其影響結題。

(三)地圖的功能特徵:

地圖依功能劃分為

(1) 「區域分布圖」—區位分析為主。目標為

①識記地理事物分布位置。

②分析要素空間區位聯系。

③從主題要求出發評價區位優勢或劣勢,說出對策結題。

(2) 「概念圖」—概念形象化:

①抓住線條和箭頭的含義。

②類比概念的相關聯系或本質差異結題;

(3)「原理圖」:說明地理事物成因。

①緊扣符號含義及要素間的聯系;扣其物質流和能量流。

②分析該事物的影響結題;

(4 )景觀圖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徵為主。

①描述事物的區位、季節變化、階段變化。

②分析外貌特色的形成的原因結題。

(5) 「統計圖」—說明地理事物時序發展狀態、空間演變規律、空間差異為主:(見前述)

(6) 「聯系圖」反映各種地理事物間的邏輯關系為主。

①抓住核心內容和根源等分析其關系。

②以整體性特點和意義分析結題。

(7)「流程圖」:反映生產工藝流程。

①熟悉工藝流程,認識該產品的上下游聯系。

②分析區域經濟結構特點及影響結題。

(8) 「漫畫圖」:環保為主。

①抓住與常規思維異常的形象、文字說明和主題。

②多為可持續發展類。

二、審文

審文字材料對高考地理的答題文字的組織十分重要。

1、審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因題制宜,確定思路:

⑴看問題的主題——主題是命題的「眼睛」

⑵讀文字材料

⑶閱讀圖象材料。

要注意分析題目中「句子」的成份:

找「主語」——確定題中主題,認定答題方向;

找「狀語」——鎖定季節(7月或1月份。鎖定空間位置(VS記憶母圖)。

找「定語」——鎖定概念內涵外延,限定的時刻季節月份和地理空間。

找「謂語」——確定主賓之間的關系。是、不是?包括、不包括?因、果?等

找「賓語」—---選擇題中的子項,成敗在此一舉。常用排除法,否定三項,找出目標項。客觀題就是用文字表達。

找「動詞」—— 動詞會告訴你:在材料中的「人物」在「什麼地方,做了什麼事情」。 在題中告訴你「要答什麼內容?」 組織文字、畫圖、選取字母等

找「連詞」——看看要你回答幾個問題?這也是常丟分的原因。

2、對圖象處理過程為:

①看圖名定主題 。

②看圖例鎖定區域位置和地理要素;

③看要素分布和空間聯系.

④分析、歸納、綜合,推理出答案要點,羅列①、②、③或甲、乙、丙。

3、注意地理試題均有明確的時間、地點、主題要求、答題方向和提示條件。

三、應對審題能力薄弱環節

(一)學會審題

A、選擇題的審題步驟
排錯法:(1)題肢本身錯 (2)與事實不符 (3)與題干無關
排異法:(1)張冠李戴 (2)因果倒置 (3)二次推理
怎樣「排錯」「排異」:(1)審題干 (2)審要求 (3)審題枝
B、主觀性試題的審題步驟
主觀性試題的類型:

①判斷分析法 ②理解說明法 ③歸納演繹法 ④比較分析法 ⑤綜合分析法
審題過程及內容: ①審材料 ②審設問 ③審題分

1.定范圍— ——確定考的學科哪部分。
2.定方向———確定考「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問中的哪一問。
3.定中心—-——確定試題要求考什麼條目和考什麼熱點。
4.定性質———從分數分配上確定考有是簡答題,還是簡述題或論述題。
5.定方法———確定答題方法是歸納法還是演繹法。

C、材料論述類的解題方法
1、讀懂題目——否則答非所問,勞而無功
2、回歸教材——否則密密麻麻,答分甚少
3、立體思維——否則缺乏全面,難有創意
4、多法並用——否則不屬開放,背離改革
5、自然銜接——否則思路難清,高分無緣
D、漫畫審題方法
一審標題————抓住「畫眼」
二審畫面————顧及「邊角」
三審文字————找准「鑰匙」
四審誇張————弄清「外音」

(二)、研究設問 准確作答

1.意義類、利於類—--拓展思維,言之有理,說法不錯
2.反映類、概括類—--直接概括材料中蘊涵的教材觀點
3.啟示類、認識類—--聯系實際,重在說明自己怎麼做
4.說明類、理解類—--圍繞要求,三問三答,形成整體
5.辯析類、評析類—--正誤評價,闡明理由,表示態度
6.建議類、打算類—--廣泛代表,闡明理由,表示態度

Ⅵ 高考地理要注意什麼

專家指出,要掌握一些應考策略,總結各種題目的解題方法,並注意檢驗和訓練,強化應考能力。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及時回歸書本,鞏固知識體系,突出《考綱》、《說明》的重點。

在總復習階段,大腦中要一定脈絡的地理基礎知識體系,以不變應萬變。高考地理試題的特點之一是題干在教材之外,答案在教材之內。所以,只要仔細審題,就能夠將試題所考內容落實到地理教材的具體單元章節內,答題就有可能八九不離十。認真研究《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在涉及每個單元章節的若干考點中,了解哪一考點或哪幾個考點相對重要,大膽取捨,有舍必有得。

強調「雙基」、突出主幹一直是高考地理試題命題的原則。在高考復習中重點抓住學科內最基本、最常見的主幹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地球運動中的時間、日期計算、日照圖的判讀,大氣環境中的天氣與氣候、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陸地環境中的地形地貌、水資源、河流、地下水,海洋環境中的海水性質、洋流與環境、海洋資源,農業、工業、交通、人口、城市、環境、區域國土整治、可持續發展等等。另外高考不迴避已經考過的知識,某些考點的重復率極高。比如時間的計算一直都是地理高考的經典選擇題目,雖說幾乎年年都在考,但呈現形式卻年年不同,一直作為全卷的區分題出現。

注意近幾年考查的主幹知識。2010年高考命題會在現有的體例、難度和回歸教材的特點上,延續現在的命題理念和風格的特色。變化在於主幹知識的命題角度,地理原理、分布規律的特殊性,因此考生要特別注意近幾年主要考查的主幹知識有哪些,這些主幹知識還可以從哪些不同角度和不同層面考查;還有哪些主幹知識沒有涉及,對於近幾年沒有考查過的知識點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復習課本莫忘細節。考生復習的最後階段,要回歸課本,把課本上所有內容細細看一遍,許多因為系統復習漏掉的細節,都要重新過一遍。考生千萬不要忽略了書上圖表下的小字,許多考生復習時粗略帶過,到了考場上才追悔莫及。舉例來說,往年高考中曾經考過的月相和地下水就不屬於大綱之列,課本上詳細講解的也只限於小字部分。

2、強化限時定量訓練,訓練解題能力。-

按照高考的題量命題,考生應在規定時間完成,逐步提高答題時間和正答率。如此做法著眼點一是如何審題,如何去提取最有效的信息;二是引導考生追求解題思路、過程,適時地給考生進行規律的總結,教給考生方法,讓考生有一個明顯的提高,有一個質的飛躍。

-看書和做題不可偏廢

地理學科是對不少文科考生的「軟肋」,對部分考生提出的「復習地理是不是該多多做題,看書有沒有用啊?」對這一問題,王老師表示,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學科,學文科的同學都知道,相對於自然地理、區域地理來講,人文地理較為簡單,因此建議在學習人文地理時務必把課本理解吃透。

至於自然地理,只要把原理掌握了也很簡單,就像給了一數學公式,考生需要懂得如何去運用公式來面對不同的題。自然地理題目千變萬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無非是圖文題的組合,因此需要考生抓住題目信息,比如時間、地點一類,將有助於判斷季節時區。難度較大的是等值圖一類的題,只要多做多練,記得高高低低一類訣竅也是很有用的。因此自然地理不僅要看書,背死原理,還要多多做題,才能積累經驗。現在是四月,應該把每天的復習安排得明確一些,比如練一組題之類。

3、專題復習的方法

至於怎樣重組知識,怎樣突破專題,應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制定相應的專題及復習方案,為提高效率可採用「看、想、做」的復習方法。

1、看要點、想內容。每個專題已把相關聯的知識點歸納在了一起,看知識要點,採用「過電影」的方式,在腦海中再現相關內容,一是溫故知新,二是對其中薄弱環節可查缺補漏、有針對性地加強。這樣,既省時又省力、效果好、針對性強。

2、看圖、想空間(想原理)。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知識和信息的載體,近年的高考幾乎是無圖不成題,所以,每天都應要求學生堅持抽時間看圖,變手中的圖為「心中的圖」,以強化空間概念和圖文轉化能力。

3、看典例、想思路。「典例」可以是以前的錯題,可以是薄弱知識環節的典型例題,也可以是經典的高考題。把它們歸在一起,經常翻看,總結、分析解題的思路,有利於相關知識和方法的遷移。

4、看思路、找方法。每節課或每個專題教師都要圍繞核心內容精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題,通過典型例題的解題分析,一方面指導學生掌握核心知識的靈活運用,另一方面通過例題的分析掌握該類問題的分析思路形成規律性的解題模式。在課堂上要注意加強運用例題分析歸納的模式對學生進行解題模式的訓練和鞏固,使學生牢牢掌握。

5、做真題、找感覺。第二輪復習時間緊,搞題海戰不可取。但必須適量地做一些「真題」 (高考題、經典模擬題或例題),及早找到高考考場感覺,對新情境題型,還要總結解題技巧,尋找對策,以提高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

4、有效運用「地理語言」作答,要學會「踩點」。

從近幾年高考地理試卷答題情況看,考生文字表述能力比較差。主要表現:答題沒有思路;語言不規范(不用地理語言);不全面;沒有層次;答不到點上等。究其原因:簡答題是一種較新的題型,學生接觸的時間短;沒有答題的思路;沒有答題的技巧(良好的習慣和地理學科技巧)等。平時的訓練不到位。因此,後階段復習要向失誤學習,不斷總結學習過程中知識性和非知識性錯誤,從對錯誤的分析和糾正過程中,弄清概念、規律,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優」的現象。組織答案前要充分思考命題者意圖,答案要既合題意,又合命題者意圖。答案表述要准確精練。作答時,三類材料各有解析特點:文字材料---直接用、總結用;地圖和圖畫材料---解釋地圖、看圖會說話;數字材料---會把數字變文字、重在比較。要認識到規范就是高考分數,規范是張開理想翅膀的重要羽翼。

從對從2007年高考地理試題分析可知,答題是否規范越來越成為整張試卷的區分點。能不能較好地吻合標准答案,能不能用科學的地理術語表達,都成為當今學生能不能取得高分的分水嶺。大家應該做到語言規范、條理清晰、答題全面,答題有效性強,最好養成一定的解題習慣即①先讀題,把有效的信息畫一畫;②再根據圖例看圖,從圖中解讀有效的信息,圈一圈;③思考題目問什麼,應該調用教材哪部分的內容,題干、圖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有哪些;④根據分值,思考采分點,用規范、正確的地理語言,突出關鍵詞進行組合答題。

地理解題通常有「三步曲」:捕捉信息→處理信息→整理答案。但高考試題往往是「非一般的、非常規的」,需要考生具備發散思維與多端思維能力,所以訓練時,不但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還要注意用實際去聯系理論,逐步形成科學的地理思維模式。整理答案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很多學生對於開放性試題,雖然理解了,思路也正確,但就是沒有回答正確或回答不完整。針對這一情況,在平時訓練語言表達時要注意以下兩點:①條理性。答案要分段,分要點,條理要清楚,脈絡要分明,決不能長篇大論;②層次性。把有把握的、精彩的答案放在前面,如果沒把握,怕漏答,可以適當多答幾條,但要將把握性不大的放在後面,對一些不很清楚的地理名詞,可採用模糊答法。

5、要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除注意復習方法外,第二輪復習還應注意心理素質的培養。大多數學生經過前期數月的緊張復習,身心俱已疲憊,學習熱情有所下降。這時,許多學生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企盼高考盡快到來,及早結束這種「痛苦的煎熬」;另一方面,隨著高考的不斷臨近,由於懼怕高考失利,又希望高考不要到來,每天都處於焦躁不安的狀態中,心神不定。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原現象」,其實「高原現象」並不代表學生的生理極限和學習效率的絕對頂點,這好比是長跑運動中出現的「極點」現象一樣,只要咬牙堅持住,度過短暫的困難期,一切都會好轉,會越跑越輕松。針對學生的「高原現象」,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尋求突破:

(1)引導學生堅定信念、相信自己。戰勝別人的是英雄,只有戰勝自己的才是聖人。要想在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必須有一顆堅強的「心」。

(2)在復習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分析、反省自己的復習狀態,並從中體會到自己的提高。對其中的不足之處和存在的問題,要求學生與老師或同學們多交流,以尋求解決的辦法。

(3)指導學生恰當安排各門功課的復習時間,集中復習和分散復習相結合,這樣不容易產生疲勞感。

(4)課堂復習和訓練要合理把握高度和難度,有些教師對做過的題不想再讓學生做,簡單的題覺得交給學生做沒多大的意思,在二輪中一味地去追新題、難題、怪題,結果在「新、難、怪」的路上越走越遠,也越走越困惑。其實做題鞏固的是知識、練的是方法、培養的是能力,只要能達到目的即可,不必追求大量,尤其是一些難度過大的題,在近年高考更重基礎且難度不斷降低的情況下,更是沒有必要。

6、關注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

引領學生把理論和實際相聯系,把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巧妙的與當前熱點問題或熱點區域聯系起米,關注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關注社會發展和我國的國情。如: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資源及能源問題;三農問題;南水北調;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及流域的綜合治理:產業結構的調整;人口問題:中外的友好關系;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等等。比如南堡油田的開發;「嫦娥一號」的發射;孟加拉國熱帶風暴潮帶來的災害等;例如今年南方的冰雪災害;「嫦娥一號」上天和探月計劃;我國將建第三南極考察站;文昌航天基地建設等等。

二、地理復習的常規誤區

誤區1:沉迷題海,盲目做題

一些學生由於對「做題」理解的偏差,而誤認為只要多做題就能「取得成功」。其實適度的做題是對的,如果不進行適度的做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就會片面和不深刻,但是習題的知識覆蓋面是有限的,它無法覆蓋教材中的所有知識點,如果對習題缺乏選擇性,就會出現重復的機械勞動,因而練習的收效甚微。為此高三復習不能只做題,要注意練習的有效性和精練性,要在練習過程中不斷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通過訓練,培養良好的考試習慣、應試技巧。

誤區2:忽略基礎、求難求深

許多學生對考綱不研究,對考綱的要求不明確,加上對自己的實際能力不了解,往往高估自己的實際水平,因此在地理復習過程中對基礎題不屑一顧,而一味地鑽難題,追求巧解偏題怪題,忽略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訓練,因而在高考中頻頻出現失誤。為此學生在復習中應該熟悉地理主幹知識和理解主幹知識,要注意查漏補缺,將沒有牢固掌握的基礎知識及時記憶和掌握,對理解有誤的知識要及時加以改正,做到「題不二錯」,從而為高考打下扎實的基礎。

誤區3:主次不分、一味求全

由於高考試卷受卷面、考試時間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識點,試題的覆蓋率是有限的。因此學生在地理復習的過程中,要根據考綱的要求和知識范圍進行全面的梳理,在此基礎上,還要注意主次分清,要突出對重點知識的復習,在復習中應該採取以下策略:1、重點知識重點復習;2、常考常錯的知識多次復習;3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等理解不夠的知識要多下工夫;4、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規律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復習,並多變化問題情境進行思維和解答訓練,從而促進對知識的理解。為此學生在今後的地理復習中應該抓住地理主幹知識如:地球運動、時間計算、等值線、氣候、災害、工農業和城市的區位分析、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經濟與貿易、旅遊開發與評價等進行重點復習和加強訓練,以求得復習效益的最大化。

誤區4:重視解題、忽視過程

到了高三階段,練習量大增,但許多同學沒有注意做練習的習慣養成,在做練習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的習慣:1、追求做題的數量而忽視做題的質量;2、審題不認真,在具體做練習時,沒有靜下心來逐字逐句地通讀習題材料,沒有認真細致地審圖。為此在平時的復習中,如果學生在做練習時能夠關註解答的過程,尤其是解答中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障礙,那麼在高考中也就不會出現諸如審題、答題習慣等方面的問題,如果在平時的解題中還能注意總結解題方法,並經常進行解題思路的訓練,那麼學生的解題能力一定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二輪復習中,還應適當注意應試技巧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總之,高考是以選拔為目的的考試,高考備考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只要讓學生認准目標,持之以恆,以一種健康的、積極的心態迎接高考,相信我們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高考中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Ⅶ 高考地理選擇題命題特點及對策是什麼

高考地理選擇題命題特點及對策
1、以試題組的形式來組織命題
試題組是在信息量豐富的圖表或信息量較大的材料的基礎上,設計若干個相關小題組成的試題組合。試題組綜合性特別強,小題之間聯系密切,著重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對策】:在解題的時候,不一定按照試題的順序,而應從最容易的小題突破,然後再根據各小題之間的聯系來相互印證,這樣既大大提高正確率,又能節省時間。
例1.下圖是我國某地近50年氣溫和降水統計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地的氣候特徵是
A.氣溫年較差小,降水年際變化率小 B.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年際變化率小
C.氣溫日較差小,降水年際變化率大 D.氣溫日較差大,降水年際變化率大
(2).該地最可能位於
A.內蒙古高原的東部 B.南疆地區 C.華北平原 D.青藏高原的東南部
(3).該地的自然帶屬於
A.溫帶森林草原帶 B.溫帶草原帶 C.溫帶荒漠帶 D.高寒草原帶
【解析】解答此題突破口是在第二問,根據圖中年降水量低於100mm,可知該地最可能位於我國南疆地區,然後再根據南疆的自然特徵很快就可以推出,該地氣溫日較差大,降水年際變化率大,屬於溫帶荒漠帶。
2.等值線型選擇題常「考」不衰
等值線是指數值相等各點的連線。地理學科中重要的等值線有:等高線、等深線、等溫線、等壓線、等降水量線、等太陽輻射量線、等鹽度線及等壓面等。等值線圖的考查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等值線數值的判讀;二是等值線變化原因的探究;三是實際應用。
【對策】:等值線圖的判讀可以根據其內在規律分析判讀:(1)等值線數值大小變化規律。通過觀察圖中等值線數值的大小變化規律,判斷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特點。(2)等值線疏密程度。等值線的疏密反映了其單位距離的等值線數值差的大小,若等值線越密集,單位距離數值差就越大;若等值線較稀疏,單位距離的差值就較小。(3)「高低低高」規律。在等值線圖中,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等值線常常會發生彎曲,根據彎曲的方向,可以確定其影響的因素,如果等值線向數值高的方向凸出,該地區等值線的數值一定比它同一緯度(或水平面等)的數值偏低;反之,則該地區等值線數值一定比它同一緯度(或水平面等)的數值偏高。
例2 下圖是某地區河流封凍日數等值線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處等值線向高緯凸出,B處等值線與緯線平行,有關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①A處海拔高,氣溫高 ②A處海拔低,氣溫高
③B處受緯度因素的影響 ④B處受海陸因素影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甲、乙兩地最可能的數值是
A.甲為160、乙為140 B.甲為140、乙為160
C.甲這180、乙為120 D.甲為160、乙為120
【解析】(1)根據A處封凍線向北(高值)凸出,可知其封凍期比兩側短,說明其溫度較高;B處等值線與緯線平行說明其受緯度因素的影響。故選B。
(2)甲乙兩處都位於平原地區,由於甲位置偏北,相對的封凍期較長,乙的封凍期較短。但它們為閉合等值線,分布在140和160之間,因此其數值最大為160,最小為140。故選A。
3.計算型選擇題思維能力要求高
地理思維方法在地理計算部分體現最「深刻」,不僅強調思維的過程,還強調邏輯推理;有的要求計算準確,有的還要講求估算,與單純的數學計算不完全等同,它不僅需要一定的數學基礎,還要求能把握其內在的地理意義和地理規律,即能夠應用已有的地理知識,通過數學計算得出結論。
【對策】:首先要選擇正確的方法,然後進行深刻剖析試題,挖掘題目計算信息,最後進行嚴謹規范的計算。
例3 下圖中左圖為某日某時刻30°N緯度線,右圖為72.5°E經線的晝夜分布狀況,若一架飛機在該日的F地日出時起飛,飛往T地降落,途中飛行員始終可以看到「旭日東升」的景象,則飛機的飛行方向和飛行時間分別為
A.東北、5小時 B.西北、6小時
C.東南、5.5小時 D.西北、5.5小時
【解析】F地的地理坐標為(0°,72.5°E),T地的地理坐標為(30°N,10°W),則飛機的飛行方向為西北方向,F地與T地經度相差82.5°,地方時相差5.5小時,又由於T地白晝長為11小時,即日出相對F地地方時6點日出晚0.5小時,所以飛行時間為6小時。
4.統計圖型選擇題變化多樣
地理統計資料及圖表,是大量真實地理信息數字化和形象化的表現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會交流工具。它用真實可信的數據來描繪圖表及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過程,是地理規律、地理事物在區域內發生、發展的定量到定性體現,具有較強的時間動態性。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可分為表格、坐標圖、結構圖三大類。
【對策】:(1)表格 ①抓主線要素,綜合分析地理規律:表格題中雖然展示了多項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輕重之分,主線要素往往體現了命題意圖,是多項地理要素中的主要因素。
②對統計數據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解讀表格題重在認識表格統計中映射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即從理論上作定性分析。多數表格題可直接觀察分析到地理事象的強弱、大小、多少等相對數量變化規律。若題目要求做精確定量計算,就必須整理並計算數據,做出定量分析。
③注意對表格中地理事物進行橫向類比分析:類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異、相反、相似點,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認識地理事物的特點。
(2)坐標圖 ①讀取縱橫坐標所示內容:在閱讀坐標圖時,首先要弄清橫坐標和縱坐標所表示的內容(如時間、人口、氣溫、降水量、流量、產量、面積等),分析縱橫坐標所示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②讀取坐標數值或趨向:通常坐標圖上的點、線、柱等,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數量,又可反映地理事物的發展變化趨勢。既要從坐標圖上准確讀取相關數據,做出定量認識,又要聯系相關地理知識,做出定性分析。解題關鍵是准確讀取對應的坐標數值或變化趨向。③綜合分析數據趨向原因:在解答坐標圖時,對地理事物及其變化過程和峰值(最大值)、谷值(最小值)及峰谷的變化特點,要充分聯系相關地理知識與地理圖像進行綜合分析,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和圖像蘊含的地理規律。④結合分析准確選擇答案:通過對地理圖像內容的綜合分析,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去偽存真,最後得出正確答案。
(3)結構圖 ①歸納總結地理事物的結構特徵:首先仔細讀圖,認識結構圖的組成要素,認識各要素的比例及大小關系,進而歸納總結出地理事物的結構特徵。②採用對比法對地理事物的結構特徵進行對比分析:縱向上對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時間的結構特徵進行比較,認識其發展變化。橫向上對比不同地理事物結構特徵的差異或聯系。③對地理事物結構特徵進行綜合分析評價,並提出相應措施。
5.比較、排序型選擇題不斷增加
比較型選擇題是以兩種或兩種以上地理事物作為題干,要求經過比較指出各地理事物之間的共同點或不同點,主要考查考生對相關地理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比較分析能力。
排序型選擇題一般是指把地理事物或現象按時間或空間分布排序的一類選擇題。這類選擇題要求理解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的時間和空間分布規律,然後按照題乾的要求進行排序。排序類選擇題主要考查考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時間和空間定位能力,比較分析能力。
【對策】:解答比較型選擇題的關鍵是要善於利用比較法進行不同地理事物之間相似性和差異性的比較。解答時首先要對各個獨立現象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找出它們的共性和個性。解答排序型選擇題時,要注意抓住關鍵詞語,結合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出現的相對位置來推理它們的位置關系,重在比較判斷再排序。

Ⅷ 高考文綜地理試卷命題人是誰

在高考前半年(還是三個月,記不清了)就會被封閉起來,隔斷和外界的聯系,直到高考結束後。

地理教學如何創設問題情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在數學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數學素材,創設一個適合教學和兒童發展需要的情境,已成了廣大教師的共識.但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由於諸多原因,情境創設往往「變味」、「走調」,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唐代詩人杜牧有句名言:「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說學習不能停留在表面,只顧形式上熱熱鬧鬧,要尋根究底.情境不應只是絢麗多彩的動態畫面或活潑多樣的操作活動,其要害是必須暗含著數學問題.能激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發展能力和智力.
(一) 從教學與生活的結合點入手,創設情景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來創設情景,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重要性,又有利於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例如: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一課時,創設了「飲料配製」這一教學情景,課伊始,教師提問:同學們喜歡喝飲料嗎?都喜歡喝哪一種飲料?學生都說喜歡並紛紛說出自己喜歡喝的飲料,這時教師接著問:那你喝過自己配製的飲料嗎學生都說沒喝過.這時教師因勢利導:這節課我們就自己動手配製飲料.配好之後,教師讓學生品嘗一下自己配製的飲料,由於配製的時候沒有按照一定的比例,所以自然發出「好喝」、「太甜了」、「太淡了」的說法.這時教師抓住時機,要求學生互換手中的飲料,再次品嘗,學生又會發現同桌配製的飲料和自己配製的飲料味道不一樣,並能找出原因「同桌同學的飲料粉放得太多了」或「水放得太多了」等等.這時教師及時引導:要配製出好喝的、可口的飲料,水和飲料粉一定要適度,現在就請同學們重新再配製一次.並想一想,應該放幾份飲料粉,幾份水配出來的飲料才好喝.這時小組合作,共同動手配製飲料.這樣的教學情景,不但與生活息息相關,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高度的關注和興趣,而且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沿著有關問題的解決生動地展開,學生始終懷著極大的興趣主動地探究、討論、合作,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
(二)利用問題探究,創設情景
適宜的情景一般總是跟著實際問題的解決聯系在一起的.利用問題探究來設置教學情景,便於展開探究、討論、理解或問題解決等活動,是數學適用的設置情景的有效方法.如教學「求圓柱的體積」,有人在引導學生探究體積公式時,有步驟地創設了如下的問題情景:第一步,能求出圓柱體玻璃容器中水的體積嗎?學生對此興趣盎然,卻一時難以說出答案.一個學生試著說,可以將「圓柱體的水」倒入長方體容器中,再分別量出長、寬、高,計算體積.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第二步,師順水推舟,問:如果將「圓柱體的水」換成「圓柱體的膠泥」,又該怎樣計算它的體積呢?這一問題激發了孩子們的驚奇感.經過思考,同學們以為可以將它捏成長方體,體積就可以求出來了.第三步,教師的問題既不是「水」又不是「泥」,而是圓柱體木塊,你能計算出它的體積嗎?木塊既不能倒,又不能捏,又遇到了新的難題.學生思考後,認為可以將它浸在長方體容器的水中,用測量因此而排出同體積的水的辦法來測知.正當學生思維活躍,為解決問題而高興時,教師展示問題的焦點,如果是劇院門口兩旁的圓柱體水泥柱子,你能想辦法計算嗎?這時學生深切地感受到:①必須要有一個計算圓柱體積的公式;②這個公式可以從長方體體積與圓柱體體積的關系中尋找.教師的一系列問題,不但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主動探究,最終使圓柱體積計算公式在學生的手中「誕生」了.
(三)利用認知矛盾,創設情景
新舊知識的矛盾,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的矛盾,直覺常識與客觀事實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學習願望,形成積極的認知氛圍,因而都是用於設置教學情景的好素材.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有這樣一個情景設計:「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們都高興地回答:「喜歡!」接著又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學生依次回答後,教師說:「同學們,一般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剛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們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這時,教師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地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貫穿整節課的始終.這種情景設計,利用了學生認知因素之間的不協調,不僅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感環境調動學生積極思維,而且,它還同時引入了該課的重點和難點,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認識環境.
(四)利用動手操作,創設情景
著名心裡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經常讓他們動一動、分一分、畫一畫、量一量、捏一捏等,能夠促進學生多種感官活動,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我引導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通過旋轉和平移的方法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後,向學生提出:「同學們是否可以把梯形轉化成其它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它的公式?」由於在「三角形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