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核心素養
⑴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核心素養怎麼寫
1.教學設計要從來「為什麼源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⑵ 高中地理教學如何體現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課標要改變了,新課標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是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人地協調觀。
地理學是研究人地關系的學科,我們國家有很多能人,沒有人地協調觀,他的能力越強,造成的破壞越大。鋼鐵生產產能過剩,房地產庫存太大,因為企業主沒有人地協調觀,政府官員沒有人地協調觀,為了短期利益,大拆大建,幾百億的項目,只考慮經濟效益,不考慮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最終成了既危害人民健康,又無法收回投資的怪胎。
二、綜合思維
地理學具有綜合性的特徵。綜合思維是核心素養最關鍵最核心的一條。將地球表層或其一定地域作為統一整體,綜合研究其組成要素及其空間結構和演變過程。看到一個區域,先是整體掃描,說一說氣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人口礦產三大產業特點,然後分析它們之間的聯系。第二步是局部聚焦,該區域內部的差異性,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性,分析其原因。大體是遵循總--分---總的思路。
三,區域認知
地理學科具有區域性的特徵。
組織區域:使地球表層的無限多樣性變得井然有序
——教學取向:使學生具有將認識對象置於特定區域加以認識的意識與習慣。
認識區域:認識區域特徵、區域差異、區域聯系、區域發展等。
——教學取向:掌握和靈活運用認識區域的方法,評析相關的區域決策的得失。
四.地理實踐力。我認為,地理實踐力很重要,但為了安全,不讓學生走到大自然中去,不參與觀摩三大產業的生產,只是在學校里培養地理實踐力,有些蒼白。
我把這個視頻給學生播放了,學生反映,對於以後解答選擇題和問答題都有啟發,學會了用重要經緯度定位,學會了區域分析的方法,以新疆為例,從空間入手,解題思路要先整體掃描,然後局部聚焦,要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萬事都有因果。還學會了分析區域農業發展、工業發展,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更深了。
課標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模式也要做出改變,在文件正式傳達之前,好好學習吧.
⑶ 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教育部《關抄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要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其中提出"核心素養體系"這個詞.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通過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結合,促進學生個人能力和素質水平的不斷提高.
⑷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各環節有效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最關鍵和最基礎的共同素養,是後天獲得的素養,它除了學科獨內特素養
外,還包括跨學科素養容。高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基本的地理知識、技能和學習地理的方法等。為此,應採取基於地理教科書的地理核心素養培養、基於校本課程的地理核心素養培養、基於課堂教學的地理核心素養培養和基於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質量評價等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中圖分類號:G623.4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16)05-0029-062014年3月發布的《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
該具備哪些最核心的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來社會,才能在滿足個人自我實現需要的同時推動社會發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通過多學科整合歸納出「能互動地使用工具」「能在異質社群中進行互動」和「能自律自主地行動」等方面的核心素養。隨後世界許多國家或地區,如中國、美國和日本等也紛紛啟動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教育目標體系研究,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改革,以期全面提升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