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找礦地質調查到山上干什麼

找礦地質調查到山上干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3-01 00:16:09

㈠ 我是學地質調查與找礦專業的…這個專業好找工作嗎!待遇怎麼樣!謝謝

千年難得一遇的好問題!你還懸賞30分,我願意倒貼給你3000分。找不到工作不回要緊,能找答到礦藏就行,最好找座特大金礦或者寶石礦,我帶10000人來給你打工,你當老總,萬人之上,富甲一方,誰不聽話,棍棒伺候!

㈡ 地質隊究竟是干什麼的

主要是利用地質方法,物理方法,化學方法以及地質遙感衛星等技術,分析當地的地層,構造,岩漿岩,元素富集異常性等,在一定的地層中找到具有一定工業價值的金屬礦、非金屬礦、能源礦等。

對礦產普查中發明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地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供給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

(2)找礦地質調查到山上干什麼擴展閱讀

第一步:當然是區域地質調查,對偉大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熱土進行地質普查,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基礎工作。有了基礎的地質資料和前人總結、積累下來的經驗、成果,地質隊就能夠根據地質成礦條件,從理論上大體判明:什麼區域可能會生成什麼礦藏。

比如,從地質成礦理論的基礎常識上講,成都平原這塊沉積砂石的地下,就基本上不會有什麼珍稀的礦物。而如果想要探尋貴重的有色金屬礦,就得前往橫斷山、攀西這些大的地質斷裂帶上去下功夫。

第二步:逐步收攏范圍的專業詳查。大概知道了什麼地質區域可能會蘊藏什麼礦以後,地質專家就會要求或建議派上特殊的專業地質隊伍。

如物理探礦隊、化學探礦隊、水文地質隊等。由這些專業的隊伍用磁、電、重力、放射性或是化學分析地理、化方法,一步一步地去發現和診斷探尋出來的物、化「異常」。

而地質異常,恰恰是礦藏所反映出來的物、化特徵。經過逐步地聚焦地質「異常」,專家們就可以把礦藏的蘊藏區域縮小,最後圈定在某個較小的范圍內。

第三步:勘探取樣直觀解讀。如果圈定了礦藏存在的較小具體范圍,地質工程師們就會繼續建議要求,再上鑽探、坑探、槽探等地質隊伍,用鑽井、打洞、挖地溝槽的方法,取出實際的礦物標本,再用光譜、化學分析等物理、化學手段,進行一系列的岩礦分析鑒定,了解其樣品的成分、品位。

同時,在直接提取礦物樣品的勘探過程中,專家們也能較為准確地掌握礦帶的方位、走向、厚度,以及埋藏深度等寶貴的第一手真實數據。

第四步:提交地質探礦成果報告。經過前面大體三個步驟艱苦細致的探礦工作,地質專家們就可以根據所掌控的各種科學數據,撰寫最終的「地質報告」。

這份用國家投入的資金、物資,用各崗位上無數地質工人、專業技術人員,用汗水、鮮血,甚至是生命換來的「地質成果報告」,最終會基本准確地報告祖國——某個區域是否有某種礦藏。

有儲量是多少,品位、含量是如何。或者報告:某種礦產找礦成功或失敗(完全無功而返的概率不大,最一般的情況是多少都有點,只是價值不大)。

㈢ 地質考察要注意什麼

到那個區域?你沒有講。只能泛講一下原則。注意當地的氣候、自然地理景觀條件、交通條件和考查路線經過的危險區域以及危險源的判別。針對上述作出物資、裝備、葯品、應急救援器材的准備和檢查。

㈣ 地質調查與找礦這個專業具體是什麼

就是地質勘抄探,,,調襲查很辛苦的,一天走山路就是要十多公里,,你現在才是中專業,我是本科的,,。。你說怎麼發展好啊。。建議你學其它新的學科,如環境地質,安全工程,和采礦,還可以學測量,,,在學校可以轉的,只要你建議。。再不行就學礦山地質發展。。。我是地質勘探專業。。。和你現在學的一樣,,是在山上路,看石頭,,寫記錄就是了,,,在後期才會好一點,有工程上。。。。。可是年輕人只有路辛苦的份,長輩才是輕松在室內整理。。。待遇會比其它行好一點,。。。。
祝好運

㈤ 地質隊在山上挖渠有什麼用

我就是搞地質的,你所說的長渠,叫槽探工程,主要是揭露下面的基岩(岩石層)以取樣了解相關岩石中的金屬含量,是一種找礦的手段。而你所說的埋的水泥的,是鑽探施工完後進行的封孔工作,鑽探就是通過鑽進了解地下一定深度內岩石中的含礦情況,也是找礦的一種手段,用水泥封住原孔眼,用於標記。

㈥ 地質學畢業後做什麼辛苦嗎怎麼個苦法

不是把來,地質也分好多專業源的
簡單來說只要是乾地質,一般都是比較辛苦,除非你搞科研工作。
地質嘛,總是要出野外,爬山,坐鑽機都是領導的專利,剛畢業的學生是沒有那待遇的。。
地質專業分好多,比如礦產勘查 簡單說就是漫山遍野的找礦 ;區域地質調查 就是滿山遍野的跑,搞清楚地層的分布 為礦產勘查做基礎;環境地質調查 相當於研究地質災害;水文地質 專門找水的;還有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等。。。
總體來說,就是還算辛苦,但這兩年就業還可以,我在青海 一般技術員基本是半年在野外,半年在室內整理資料,野外駐帳篷,好多工區都米有手機信號 。。。挺辛苦的,就看你喜歡不喜歡了 希望能幫到你

㈦ 地質礦產勘查方面

一、基礎地質研究程度相對較低、勘查深度不夠,發展不平衡

截至 2004 年底,全地區已完成 1∶50 萬區調、1∶20 萬區調、1∶20 萬物化探工作,但正規的 1∶5 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工作覆蓋面積較小,僅完成 3. 71 萬 km2,全地區重要的成礦帶尚未開展 1∶5 萬區調工作。以往阿勒泰地區地質勘查深度多在 500 m 以內,一大批老礦山 ( 尤其是金礦山) 已面臨資源枯竭,遠不能滿足今後一段時間發展對資源的需求。

從地質調查及勘查工作看,國家、自治區對該區帶的投入不少。據統計,2006 ~2008 年地區地勘投入超過 12 億元 ( 不含油氣,下同) 。2007 年地區地勘投入超過 3 億元,其中商業性地勘投入超過 2 億元,佔地勘總投入的 2/3 以上。但基礎地質工作程度仍然比中東部地區要低。

同時,地質勘查程度不平衡,在阿爾泰山前交通較方便地段,開展了大量的中、大比例尺填圖、區域物化探等工作,對礦點、礦化點、物化探異常等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檢查和驗證,地質工作程度相對較高。而對於廣大的阿爾泰山中北部山區,除白雲母和稀有金屬礦產以外,其他各類礦產勘查、基礎地質工作和地學研究工作均很薄弱,大量的化探異常、地表礦點、礦化點有待檢查驗證。

建議對地區公益性地質調查、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項目進行梳理,對近 20 年來歷年投入公益性基礎地質、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等的資金投入情況進行分析,客觀評價地質勘查投入和產出。提出今後阿勒泰地區公益性地質勘查、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的方向、重點及部署建議,如 「358」項目等。

二、部分地質項目立項依據不充分,地勘費不能充分利用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形勢的好轉,地勘費的來源也由單一渠道而逐漸趨於多元化,伴隨著這一變化,地質項目的立項渠道也逐漸多元化。一些項目在選擇立項過程中未能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論證,有限的資金未用在刀刃上,造成了資金的浪費,因此找礦效果差。尤其是煤礦勘查,各地勘單位承擔的勘查項目過多,勘查面積很大,資金普遍投入偏低,工作質量不高,研究程度較低,勘查效果差。

三、礦業權整合、審批和市場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地質勘查單位資質管理弱化,監管不到位。如在進行探礦權和采礦權掛牌競拍時,一些沒有勘查開采能力的單位和機構紛紛加入礦業權競拍,個別探礦權人在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取得勘查許可證後,私下倒賣探礦權,或者搶佔地盤、長期圈而不探。嚴重擾亂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

在礦業權監督管理中,勘查許可證與采礦許可證發放後的追蹤監督管理有待加強,地區地勘監理工作也存在薄弱環節。無證采礦和非法轉讓采礦權,承包和多層分包現象依然存在,整頓和治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的工作仍較艱巨。圈而不探、圈而不開、大礦小開、倒賣礦業權等違法違規問題仍然存在。在執法監督工作中,以權代法,干擾執法和有法不依現象依然存在。上述行為嚴重擾亂了地區礦業權市場建設,為地區開展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增加了難度和阻力。同時,也造成了地區優勢資源配置難度加大。

政府對礦業權進行統一管理整合,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切實保障投資者享有的 「誰投資,誰受益」的權利,避免使投資者的積極性受挫,從而影響地區礦產勘查投入。

就礦業特區內的礦產資源而言,今後要對已探明礦產資源且擁有儲量優勢的礦種,要按照將優勢資源優先配置給大集團、大企業的要求,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礦產資源規劃要求,大力推進整合,為特區精深加工項目落地提供資源保證。對新探明的礦產資源,要依據地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科學編制單礦種開發利用規劃,體現集約化、規模化要求,以發展深加工為目標,提高開發利用及環境保護等准入門檻,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雙贏目標。對於有資源前景的礦種,要超前進行戰略部署,初期屬於基礎性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的,應積極爭取 「358」項目的支持,提高地質工作程度; 達到商業性勘查程度時,多渠道籌資開展風險勘查,加快地質勘查步伐,盡快探明礦產資源儲量,為特區礦業深加工項目提供資源保障。

四、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資料的利用程度低

由於各行業、部門、單位只考慮自身利益的影響,一些本該屬於公益性、基礎性的地質資料不能被各地勘單位在項目研究中公開、公平使用。這一方面使地勘單位在地質立項、靶區優選等方面受到影響,項目進展不順,找礦效果也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也造成地質工作的重復投入和資金的浪費。

地勘等有關單位不同程度地存不嚴格執行地質資料匯交制度的行為,不及時或不按規范要求匯交地質資料,往往對地礦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造成被動。

此外,地礦行政管理部門為企業、社會、中介組織等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今後,地礦行政管理部門要按規定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進一步強化地質資料服務社會的意識和水平,更好地為礦業特區的建設與發展服務。

五、地質、礦業等專業技術、管理人才匱乏

阿勒泰地區現有地質、礦業方面的技術、管理人才遠遠不能滿足礦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地區國土資源局、經貿委、發改委等下屬事業單位礦業出身的人才較少,如作為礦業大縣的富蘊縣,地質專業人員僅有 4 ~5 人,布爾津縣幾乎沒有地礦人才。又如阿勒泰地區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業務雖包括了礦產資源的規劃和研究,但主要業務以土地項目為主,目前難以承擔地區、縣 ( 市) 級礦產資源規劃、礦業發展戰略研究等項目的研究工作,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地礦技術、管理、經濟等高層次人才的短缺。

今後,隨著地區 10 大項目的落地,這 10 大項目中大多數為礦業深加工項目,地區對礦業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會增加。另外,隨著地區礦業企業技改力度的加大,鈹冶煉、超細碳化硅、電石加工、直接還原鐵、不銹鋼、無縫鋼管、銅冶煉等項目的陸續上馬,礦業技術、管理人才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將會日益突出。

針對這一現狀,地區一方面要通過優惠政策加大對地質、礦業等技術、管理人才的引進力度,另一方面應加大對本地人才的培訓,在地區高等職業學院的專業設置中,將地質、礦業等相關專業列為重點學科。通過這些措施,盡快扭轉地質、礦業技術及管理人才短缺的局面,為礦業特區建設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保障。

六、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極端的氣候條件對地質勘查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阿勒泰地處歐亞大陸中心腹地,屬典型的北溫帶大陸性乾旱寒冷氣候區。氣候特點為: 夏短冬長,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四季多風少雨。區內地形地貌類型多樣,北部為阿爾泰山山脈,中部為山前丘陵和沖洪積平原區,南部為戈壁、荒漠、沙漠區,隨地形地貌的不同生長有不同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由於受地形、地貌、氣象、水文條件的制約,其生長期很長,尤其是稀有植物破壞後很難恢復。自然生態環境的不穩定性、敏感性及生物多樣性,使得本區資源豐富而自然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地質礦產勘查及其開發利用等人類礦業活動給本區脆弱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威脅,礦業與地區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按照地區、縣 ( 市) 級礦產資源規劃確定的不同功能分區的要求,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開展地質礦產勘查開發等活動。

在找礦前景非常廣闊的阿爾泰山系中,冬季漫長,有些地區常年積雪,一年當中適宜地質勘查工作的時間只有 3 個月左右,若遇極端災害天氣時,野外作業時間會更短,在這種特殊的氣候條件下,對礦業特區開展地質礦產勘查開發等礦業活動造成很大的困難。對於阿勒泰地區這種特殊氣候條件,要加強地質勘查前期准備工作,充分利用新技術、先進裝備,配備高素質的專業地質、鑽探、管理等人才,以及高級技術工人,在有限的地勘工作時間內,統籌協調,優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地質找礦目標。

㈧ 地質隊的叔叔們在山谷里干什麼工作

地質隊,復有的叫勘探隊制(地勘單位),是專業找礦隊伍的代名詞,說的通俗一些就是找礦的,說的專業一些是資源勘查工程。
地質隊的叔叔們的工作就是在野外山谷這些地區找礦,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

㈨ 地質隊區調和礦調具體干什麼工作聽說地質找礦苦,我目前上學還沒有親自體驗過,想問問神仙姐姐,

答:晚輩,我搞過八年地質,包括大學四年,一共十二年,提供的情況專供你參考。區屬調是區域地質情況調查的簡稱,礦調就是區域礦產調查的簡稱,兩種都是流動性較大。搞地質是苦,但是也不是只有苦,整天在野外,日曬雨淋,以前還是走路騎單車,現在有車了,居無定所,吃在外面,以前是帶飯上山,現在好多了,以前半年以上才能回家,現在有車,一般都在本省內工作,回家比較方便,公司也會創造機會讓人們回家,不然現在的人誰去干這樣的工作呢,上山是一定的,沒有露頭搞什麼地質呢。累壞人絕對不會,但辛苦是一定的,有時一天到晚渾身都是濕的。喝熱水一般是奢望,但出汗後是很輕松的,現在不幹了,還懷念以前的工作和一起工作的同事,那是真感情。

㈩ 地質調查與找礦工作方向

中國地質調查都是礦調,一切都是為了找礦!地質調查其實是很強的技術層次,研究板塊運動、地球動力,很有技術含量,但找礦就簡單多了,就是上手段,地物化遙上一種或幾種,然後找靶區,打幾鑽,有就有啦!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