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什麼地質
⑴ 請問你去廊坊工作了嗎廊坊地質單位都是有哪些啊
河北地球物理勘查院,其他的我也想知道
⑵ 廊坊的地質單位有哪些我是石家莊經濟學院畢業的。學的是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本人是廊坊人。
http://wenku..com/view/89162ae819e8b8f67c1cb991.html
全國的都復有,制可以看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⑶ 廊坊是什麼地方
廊坊位於河北省抄中部偏東,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被譽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早在公元前4300年,廊坊人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聚居耕種,創造和延續著人類的文明。1900年曾發生震驚中外的「廊坊大捷」。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環京津經濟圈的中心,大北京規劃圈的腹地,位於京津塘高速公路廊坊出入口處,於1992 年6 月26 日正式開始建設。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業進區,其中包括美國天河集團、德國魯爾集團、德國西門子、韓國LG集團、澳大利亞BHP等15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國涉及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瑞典、丹麥、荷蘭、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30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初步形成了機械電子、食品、新型建材、輕工紡織、生物制葯為主的五大主導產業。被原國務院特區辦列為向海外客商重點推薦和重點聯系的九個開發區之一。
⑷ 廊坊有哪些地質隊
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 河北省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所 河北省測繪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⑸ 請問廊坊市有幾家有關地質方面的單位!
河北地球研究所.測繪院,物探大隊,全是呀,在浪淘沙附近
⑹ 廊坊在什麼地方
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東,北臨京都,東與津門交界,南接滄州,西和古城保定毗連,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環渤海腹地,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廊坊市中心距北京市中心50公里,距天津市中心60公里,距保定市中心130公里,距滄州市中心135公里。(直線距離)
⑺ 廊坊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廊坊市是河北省的一個地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東,地處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回之間,被譽答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轄廣陽、安次兩個區,大廠、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個縣和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三河、霸州兩個縣級市。
廊坊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地理中心,位於京津兩個國際都市之間,所轄10個縣(市、區)全部與京津接壤。素有「京津走廊、黃金地帶」之稱。市區距北京天安門廣場40公里,距天津中心區60公里,距首都和天津兩大機場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且緊鄰規劃中的北京新機場。7條高速公路,5條鐵路干線穿越境內,10條國家和20條省級公路縱橫交錯,是中國鐵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
⑻ 介紹一下廊坊
哪方面呢?
概況
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東,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市區地理坐標:東經116038′07〃-44′06〃,北緯39028′42〃-32′54〃,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被譽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總面積6429平方千米。總人口395.7萬人(2006年末)。市人民政府駐廣陽區。郵編:065000。代碼:131000。區號:0316。拼音:Langfang Shi。廊坊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4300年,廊坊人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聚居耕種,創造和延續著人類的文明。
[編輯本段]歷史上的廊坊
十八世紀初廊坊還是一個偏僻小村,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鐵路建成通車,並在此設站,之後才漸成集鎮。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英軍首領西摩爾率英、美、法、德、俄、意、日、奧八國聯軍沿京山鐵路北侵,義和團奮起迎擊,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廊坊大捷」。到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城區面積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東南西北四條主街及東小街、南小街。
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當時城區面積僅0.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人。共8條街道(4條主街與4條背街),全部為土路,且較狹窄,全長不足3000米。城區僅有房屋3000餘間,建築面積約3.6萬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設鎮,隸屬安次縣。1950年安次縣政府遷駐廊坊。1958年全國農村以社代鄉,廊坊鎮遂並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復廊坊鎮建制。1969年天津地區革命委員會遷址廊坊。
1975年,將廊坊公社劃歸廊坊鎮。1982年3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廊坊鎮改為廊坊市(地轄),1983年安次縣並入廊坊市。198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地建市,廊坊地區改稱廊坊市(省轄),原廊坊市改為安次區。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廊坊市面積6330平方千米,人口391萬人(2004年)。2005年,廊坊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即安次區、廣陽區、三河市、霸州市、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文安縣、大城縣、大廠回族自治縣。
安次區:面積595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郵政編碼065000。區人民政府駐南門外大街。區轄2個街道、4個鎮、4個鄉:銀河南路街道、光明西道街道、落垡鎮、碼頭鎮、葛漁城鎮、東沽港鎮、楊稅務鄉、仇庄鄉、調河頭鄉、北史家務鄉。共有27個居委會、284個行政村。
廣陽區:面積313平方千米,人口41萬人。郵政編碼065000。區人民政府駐北門外大街。區轄4個街道、3個鎮、1個鄉:銀河北路街道、愛民東道街道、解放道街道、新開路街道、新源道街道、南尖塔鎮、萬庄鎮、九州鎮、北旺鄉。
霸州市:面積784平方千米,人口57萬人。郵政編碼065700。市轄6個鎮、6個鄉:霸州鎮、南孟鎮、信安鎮、堂二里鎮、煎茶鋪鎮、勝芳鎮、岔河集鄉、康仙庄鄉、東楊庄鄉、王莊子鄉、東段鄉、楊芬港鄉。
三河市:面積643平方千米,人口48萬人。郵政編碼065200。市轄10個鎮:洵陽鎮、李旗庄鎮、楊庄鎮、皇莊鎮、新集鎮、段甲嶺鎮、黃土庄鎮、高樓鎮、齊心庄鎮、燕郊鎮。
固安縣:面積697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政編碼065500。縣人民政府駐固安鎮。縣轄5個鎮、4個鄉:固安鎮、宮村鎮、柳泉鎮、牛駝鎮、馬庄鎮、東灣鄉、彭村鄉、渠溝鄉、禮讓店鄉。
永清縣:面積774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郵政編碼065600。縣人民政府駐永清鎮。縣轄5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永清鎮、韓村鎮、後奕鎮、別古庄鎮、里瀾城鎮、管家務回族鄉、曹家務鄉、龍虎庄鄉、劉街鄉、三聖口鄉。
香河縣:面積458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郵政編碼065400。縣人民政府駐淑陽鎮。縣轄7個鎮、2個鄉:淑陽鎮、蔣辛屯鎮、渠口鎮、安頭屯鎮、安平鎮、劉宋鎮、五百戶鎮、錢旺鄉、鉗屯鄉。
大城縣:面積910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郵政編碼065900。縣人民政府駐平舒鎮。縣轄7個鎮、3個鄉:平舒鎮、旺村鎮、大尚屯鎮、南趙扶鎮、留各庄鎮、權村鎮、里坦鎮、北位鄉、大廣安鄉、臧屯鄉。
文安縣:面積980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郵政編碼065800。縣人民政府駐文安鎮。縣轄12個鎮、1個民族鄉:文安鎮、新鎮鎮、蘇橋鎮、大柳河鎮、左各庄鎮、灘里鎮、史各庄鎮、趙各庄鎮、興隆宮鎮、大留鎮鎮、孫氏鎮、德歸鎮、大圍河回族滿族鄉。
大廠回族自治縣:面積176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郵政編碼0653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大廠鎮。縣轄2個鎮、3個鄉:大廠鎮、夏墊鎮、祁各庄鄉、邵府鄉、陳府鄉。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編輯本段]人口與民族
2006年末總人口395.7萬人,比年初增加4.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8萬人,出生率為12.22‰,死亡人口2.2萬人,死亡率5.51‰,凈增人口2.7萬人,自然增長率為6.71‰,比上年提高0.83個千分點。
全市共有32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人口9.6萬人,以回族、滿族為主體,分別有人口6.6萬人和2.2萬人,分別佔少數民族總人口68.7%和22.9%。
全市有一個民族自治縣(大廠回族自治縣),兩個民族鄉(文安縣大圍河回族滿族鄉和永清縣管家務回族鄉),84個民族村。
[編輯本段]東方大學城
東方大學城是由北京市外企服務總公司投資興建的高校密集型教育基地。位於廊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緊靠京津塘高速公路,距北京40公里,天津60公里。總佔地近2萬畝,計劃投資120億元人民幣,10年內要完成包括教學樓、科研實驗樓、現代圖書館、運動中心、教師公寓以及幼教、小學、中學、醫療、商業餐飲、文化娛樂等一系列配套服務設施,建築面積達780萬平方米,最終形成一個可容納15萬名學生和5萬名員工的現代化教育園區。其一期工程佔地近2千畝,於2000年9月交付使用。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高等學校和北京市第25中學已入駐,近萬名學生和教職工已開始在這里學習、生活和工作。2001年9月開始,二期工程部分交付使用。大學城提供辦學基礎設施,如教學樓、學生公寓、教師公寓等。目前,與大學城投資方簽約合作辦學的高校有27所,近4萬學生學習生活在東方大學城(以下簡稱大學城)。
東方大學城是由企業投資、政府支持、市場運作、產業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經營管理模式,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來的東方大學城不僅是教育城,更是人才城、科學城、產業城、生態城、旅遊城。
[編輯本段]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環京津經濟圈的中心,大北京規劃圈的腹地,位於京津塘高速公路廊坊出入口處,於1992 年6 月26 日正式開始建設。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業進區,其中包括美國天河集團、德國魯爾集團、德國西門子、韓國LG集團、澳大利亞BHP等15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國涉及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瑞典、丹麥、荷蘭、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30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初步形成了機械電子、食品、新型建材、輕工紡織、生物制葯為主的五大主導產業。被原國務院特區辦列為向海外客商重點推薦和重點聯系的九個開發區之一。
[編輯本段]廊坊市名稱的由來及歷史變遷
從一所朱門高宅演變而來的地名
「廊坊本叫侍郎房,一千年前把名揚。一南一北龍鳳河,寶井吐珠兆吉祥……」一段歌謠,傳唱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廊坊名字的由來。
廊坊名字的由來,與出生在當地的一位歷史名人緊密相連。他的名字叫呂琦,曾任五代時期後晉兵部侍郎。呂琦在歷史上雖然名氣不大,但他的兒子卻是赫赫有名。「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中的呂端,就是呂琦的兒子,北宋初年曾任宰相。
呂琦在任時,在老家也就是現在的廊坊市區蓋了一所大宅院。由於房屋高大,遠近聞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就成了這一帶的標志性建築,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叫的時間長了,「侍郎房」變成了村名。又經過長期的口傳筆寫,慢慢地,就演變成為郎房——— 廊房——— 廊坊。
滕中新老人曾在廊坊市黨史部門工作多年。老人告訴我們,廊坊在200多年前,還只是一個小村落,那時的名字叫「郎房」。清乾隆十四年《東安縣志》(東安,現廊坊市安次區)記載:「郎房,離城(指東安縣城,現安次區光榮村)三十里;方位,縣城東北路。」那時的廊坊,只有十幾戶人家。「郎房」演變成「廊房」,源於晚清光緒年間京奉鐵路(現京山鐵路)的修建。鐵路修通後,1897年在郎房村西設立火車站,站牌為「廊房」。滕中新說,這一變化,可能是由於當時修建鐵路的勘測人員很多來自北京,在北京前門一帶有廊房頭條、廊房二條等地名,因此這些早期的鐵路修建者將「郎房」寫成了「廊房」並被沿用下來。
從「廊房」變成「廊坊」,則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滕中新分析,這可能是當時的人們為了書寫好看、方便或者圖省事,將「房」寫成「坊」。
三角地上成長起現代小城
在廊坊人的記憶中,廊坊的成長與鐵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晚清時期,京山鐵路修建並在廊坊設站。隨著鐵軌的延伸,在原來一片空曠的田野上,客商開始雲集,人口與日俱增。短短幾年,廊坊從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小鎮,並隨著義和團「廊坊大捷」蜚聲國內。
如今,穿行在廊坊市區筆直寬闊的馬路上,高樓林立、綠樹成蔭……看不到半點過去村莊的影子,曾是高宅大院的「侍郎房」更是早已無跡可尋。
如今從橫跨京山鐵路的銀河大橋西行,便來到了廊坊的「原點」——— 當年的郎房村。老廊坊人將這里稱為「三角地」。如果不是當地老人的指點,我們險些與廊坊最古老的元素擦肩而過。窄窄的街道,臨街的房屋有的出租作了美容美發店,有的開成了小飯館。雖然店鋪的招牌還不算陳舊,但灰暗、破損的牆體讓人一看便知這已是有年頭的老屋。緊靠京山鐵路的,是已經被廢棄了的廊房火車站。這座晚清時期的建築,歷經百年風雨更顯寂寞,偶有列車疾馳而過,巨大轟鳴聲驚起了在鐵皮屋頂上「踱步」的幾只麻雀。
隨著1989年廊坊新火車站的投入使用和城市的發展,這里漸漸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如今,這里的老居民絕大多數已經搬走。站在銀河大橋上向四周眺望,橋下被一片磚紅色填滿的三角地在遠處高樓大廈的映襯下,反而透出幾分滄桑與質朴。對於這片早已失去往日繁華的地方,廊坊人有著特殊的感情:開發一定要與保護並重。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歷史與現代交融、放飛人們懷舊思緒的一個絕好去處。
沖刺環渤海地區園林式生態型宜居名城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廊坊建城區面積已達54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了40萬人。
廊坊人愛這座美麗的城市。他們為這座城市描繪著美好的未來:打造京津之間的新興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製造業基地、園林式生態型宜居名城,把廊坊市區打造成為環渤海區域內「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且具有北方鮮明特色的代表性城市。到2010年,廊坊城市規劃區面積將達到115平方公里,人口將達到60萬。
這個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按照「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的要求,圍繞組團式發展布局,廊坊市加強市區主城區、萬庄新區、開發區「小三點」組團建設,一個具有綠色隔離空間的三角形組團式城市結構已具雛形。
城市創新成績顯著,成功獲得「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和「國家節水型城市」榮譽稱號,兩次被評為「國家雙擁模範城市」,2007年又在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上榮獲跨國公司最佳投資中國城市獎。
[編輯本段]水文氣候
廊坊市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沙,秋季秋高氣爽,冷熱適宜。
氣溫:廊坊市年平均氣溫(1971-2000)為11.9℃。一月最冷,月平均氣溫為零下4.7℃;七月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6.2℃。
無霜期:全市早霜一般始於10月中、下旬,晚霜一般止於翌年4月中、下旬,年平均無霜期為183天左右。
降水量: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971-2000)為554.9毫米。降水季節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季,6-8三個月降水量一般可達全年總降水量的70-80%。
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1971-2000年)在2660小時左右,每年5-6月日照時數最多。
風力:本市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年平均風速多在1.5-2.5米。
光熱資源充足,雨熱同季,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但同時氣象災害較多,乾熱風、雷雨冰雹大風、連陰雨、寒潮等災害性天氣常給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廊坊自然資源豐富,有平坦肥沃的土地,四季分明的氣候,類型多樣的植被,蘊藏豐富的礦產。良好的自然條件,為廊坊經濟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
土地資源
廊坊土地資源比較豐富,除北部有76平方公里的低山丘陵外,98%的土地為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地層深厚,土壤類型多樣,適宜種植多種作物。
水資源
廊坊處在海河流域中下游,水系發達,流經本市的大小河流有20條,一般平均每年可攔蓄地表水3.33億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量7.74億立方米。
氣候資源
廊坊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沙,秋季秋高氣爽。年平均氣溫11.9度,年平均降水554.9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8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660小時左右。光熱資源充足,雨熱同季,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礦產資源
廊坊位於燕山山脈的南側,有著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熔劑白雲岩、水泥用灰岩、紫砂陶瓷用粘土、海泡石以及地下熱水、礦泉水等礦產資源。煤炭主要分布於北部三河市和南部大城縣境內,根據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對大城縣地下煤田多年的勘查,大城縣地下蘊藏著一個儲量高達190.1億噸的優質煤田,煤層幾乎遍布該縣全境,在這個西南一東北走向的煤區中,煤炭資源分布在地下2000米以淺,含煤14層,厚度達27.6米,總含煤面積達1040平方公里;石油和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安次區、永清縣、固安縣、霸州市和文安縣,已探明石油儲量2億噸,天然氣儲量186億立方米;轄區內各區、市、縣均有地下熱水分布,總面積達1007.9平方公里,出口最高溫度達93攝氏度,極具開發價值。
植物資源
全市植物資源有127科,400餘屬,920種左右。栽培植物有糧食作物、豆類、薯類、油料、棉麻、煙草、葯材、蔬菜、瓜類、林果、牧草等11大類共100多種。
被稱為
[編輯本段]印刷之鄉
的廊坊
2005年10月26日,廊坊市200餘家印刷及相關企業負責人歡聚一堂,慶祝廊坊市印刷協會成立,廊坊市副市長呂愛英到會祝賀並講話。此次加入廊坊市印刷協會的企業單位及個人共有207個。
河北省廊坊市素有「印刷之鄉」之稱,廊坊的印刷業,起步於八十年代,發展於九十年代,進入新世紀後,逐步形成了上規模、上水平的趨勢,奠定了快速發展的基礎。到 2004年底,全市共有各類印刷企業 1550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業108家,包裝裝潢印刷企業261家,出版物裝訂(含專項製版)企業339家,其他印刷企業442家,打字復印400 家。印刷業擁有固定資產27億元,從業人員6萬人,產值25億元,與京津250多家出版單位建立有穩固的業務關系,年生產能力用紙量 3000萬令;近年來,我市印刷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固定資產投資、產值、利稅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目前我市印刷業綜合實力在全省排位第一。市委、市政府將印刷業列入全市八大支柱產業之一。
印刷協會成產後將擔負起組織各印刷企業生產經營,引導企業加強自我管理,推廣先進技 術、交流工作經驗,抵制非法出版、印刷、發行活動,規范印刷市場秩序,提高行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實力等職責。
[編輯本段]城市榮譽
1998年國家雙擁模範城市
2003年全國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
2003年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2003年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2003年5月18日,在全國中等城市中率先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成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
2004年科技強警示範城市
2005年被新華社評為中國二十佳投資區
2006年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市
2006年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2006年國家環保模範城
2006年國家園林城市
2006年保護臭氧層示範城市
2007年國家節水型城市
2007年首批中國最具魅力金融生態城市2007年中國人居環境獎
⑼ 河北廊坊有哪些地質類的單位
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
廊坊地質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探研究所
四維公司——CPPE(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設計公司)子公司
⑽ 河北省區域地質概況
河北省區域地質條件,已有系統的專著問世。現參照鞠紫雲主編、李勤、張玉華副主編的 《河北省 北京市天津市區域地質志》(以下簡稱 《河北區域地質志》)和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區域礦產總結》(以 下簡稱 《河北區域礦產總結》)作概略介紹。
1.3.1 太古界地層
太古界地層單位及其名稱均以 《河北區域地質志》為標准。太古界新老地層(岩石)單位名稱的對比見 表1.3.1。
1.3.1.1 中下太古界遷西群
遷西群主要分布於尚義-平泉深斷裂以南的燕山地區,劃分為冀西懷安、北京密雲、冀北承德和冀東 遷西4個小區。由各種輝石麻粒岩、含輝石片麻岩組成,夾有磁鐵石英岩。自下而上分為2個亞群、4個岩 組。
(1)下亞群
分布於遷西小區和懷安小區。自下而上分為2個岩組。
A.上川組,分布於遷西太平寨、楊河峪一帶。主要為輝石麻粒岩,混合岩化強烈,形成黑雲紫蘇均 質混合岩。
B.三屯營組,分布於遷西高家店至三屯營以東,遷安五重安以西的上川組兩側。下部以二輝麻粒 岩、斜長次透輝麻粒岩為主;上部片麻岩增多,夾磁鐵石英岩。
此外,懷安小區原稱的 「瓦窯口組」 、「馬市口組」 、「右所堡組」和 「下白窯組」,與本亞群大 致相當。
(2)上亞群
分布於燕山地區的4個小區。在遷西小區,自下而上分為拉馬溝組和跑馬場組。懷安地區的原崇禮組 或谷咀子組與本亞群相當。
A.拉馬溝組,分布於馬蘭峪-潵河橋-青龍八道河一帶,以角閃斜長岩為主。
B.跑馬場組,分布於馬蘭峪以西、遷安水廠以及青龍附近和寬城東南一帶。以角閃斜長片麻岩為 主,常見石榴子石。
1.3.1.2 上太古界阜平群或單塔子群
上太古界地層在太行山區稱為阜平群,在燕山區稱為單塔子群。兩者屬於同一地質年代。
(1)阜平群
分為南、北2個小區。北為阜平小區,包括平山、靈壽、唐縣、易縣、淶水等地;南為贊皇小區,包 括鹿泉、井陘等地。自下而上分為9個岩組。
表1.3.1 河北省太古界一古元古界岩石地層劃分及對照表
A.索家莊組,僅見於阜平小區,分布於阜平大柳樹、段家莊、川里,唐縣花盆,淶源馬庄、走馬 驛、祭刀嶺、銀房等地。以黑雲母(或角閃石)斜長片麻岩為主,局部夾大理岩或磁鐵石英岩;上部為蛇紋 石(或透輝石、金雲母)大理岩和斜長角閃岩。
B.團泊口組,分布於阜平小區和贊皇小區。在阜平小區分布於阜平沙窳(yu)、舊營、團泊口以東, 靈壽陳庄、行唐口頭以北;在贊皇小區原稱「放甲鋪組」,分布於內丘柳林,邢台放甲鋪、西黃村,沙 河禪房一帶。
團泊口組,下部為混合岩,黑雲母斜長片麻岩夾斜長角閃岩,其上為鉀長淺粒岩夾片麻岩;上部岩 石:在阜平小區北部為大理岩和斜長角閃岩,在南部為大理岩夾變粒岩和透閃岩。
C.南營組,分布於阜平小區和贊皇小區。贊皇小區地層原稱 「北賽組」,以黑雲母斜長片麻岩為 主,夾磁鐵石英岩;在贊皇小區夾有石榴角閃片岩。頂部有大理岩和斜長角閃岩。
D.漫山組,主要分布於阜平小區西南部。下部以黑雲斜長片麻岩為主,夾夕線石淺粒岩;上部為大 理岩及斜長角閃岩。在部分地段,該組曾稱 「灣子組」 、「宋家口組」 。
E.木廠組,主要分布於阜平小區。下部主要為黑雲(角閃)斜長片麻岩,夾斜長角閃岩;上部為大理 岩、斜長角閃岩及輝透變粒岩。該組曾稱 「灣子組」 、「宋家口組」 。
F.四道河組,分布於阜平、平山境內。以黑雲斜長片麻岩及淺粒岩為主,上部為大理岩、夾片麻岩 及透輝變粒岩。
G.紅山坡組,僅見於平山紅山坡和阜平燕麥青、石湖岩等地。以巨厚層淺粒岩為主,上部為大理 岩。
H.跑泉廠組,以黑雲斜長片麻岩為主,夾黑雲變粒岩及大理岩;下部常有淺粒岩。
I.榆樹灣組,以角閃黑雲斜長片麻岩為主,夾黑雲變粒岩及大理岩。
跑泉廠組和榆樹灣組,原合稱 「龍泉關群」,分布於阜平小區西南部。
(2)單塔子群
分布於尚義-平泉深斷裂以北的張家口及承德地區,在灤縣、撫寧、盧龍等地有零星出露。自下而上 分為3個組。
A.燕窩鋪組,見於承德市燕窩鋪一帶,由強蝕變角閃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岩組成,間夾石榴角閃 紫蘇(透輝)麻粒岩。
B.白廟組,分布廣泛。主要為黑雲變粒岩、淺粒岩,夾黑雲(或鉀長)片麻岩。混合岩化強烈,形成 條帶狀、眼球狀混合岩。張家口的原紅旗營子群的主體,與白廟組基本相當。
C.鳳凰咀組,分布於大廟—娘娘廟深斷裂南側及豐寧一帶。主要由斜長角閃岩、角閃(或黑雲)變粒岩 組成,夾多層大理岩。混合岩化強烈,形成以滲透注入為主的混合岩。
1.3.1.3 上太古界五台群或雙山子群
上太古界地層在太行山區稱為五台群,在燕山區稱為雙山子群,兩者屬於同一年代。
(1)五台群
分布於阜平小區和贊皇小區,超覆於阜平群之上。自下而上分為3個組。
A.板峪口組,在贊皇原稱 「紅鶴組」,為石英岩、石英片岩及大理岩等。
B.上堡組,在贊皇原稱 「石家欄組」,為黑雲變粒岩夾磁鐵石英岩。
C.龍家莊組,見於來源龍家莊以角閃片岩為主夾石英片岩等。
(2)雙山子群
零星出露於燕山地區。自下而上分為2個組。
A.茨榆山組,出露於遷西小區和承德小區。在承德原稱 「姜營組」 、「南店子組」 、「太平庄 組」 。下部為黑雲變粒岩夾淺粒岩;上部為黑雲石榴片岩與角閃磁鐵石英岩。
B.魯杖子組,見於遷西小區的青龍河東岸,岩石為具有變余火山結構的斜長角閃岩、斜長變粒岩, 以及沉積變質的變粒岩、片岩等。
其他年代的地層,將在相關章節介紹,此處從略。
1.3.2 岩漿岩
1.3.2.1 太古代主要岩漿岩
(1)早—中太古代岩漿岩
遷西群的原岩主要為基性、中性、中酸性到酸性火山岩。
與火山活動同期侵位的超基性岩,集中分布於懷安經密雲、遵化、遷西到青龍一帶,以及承德、平 泉等地。主要有遵化毛家廠、閻王台,承德五道河、三溝,懷安賜溝等地的岩體或岩體群。岩體規模很 小,長僅數米至數百米。岩石類型主要為強蛇紋岩化橄欖岩、二輝岩、蛇紋岩、透閃岩等。
在平泉西壩和大廟,有輝石正長岩侵入在遷西群中。
(2)新太古代岩漿岩
在五台期有強烈的中基性到中酸性火山岩噴發。之後,有閃長岩類、花崗岩類和石英正長岩侵入。主要分布於尚義—平泉深斷裂西段和豐寧—隆華深斷裂以南,構成西起尚義,經崇禮、豐寧、承德、隆 化,東到平泉的東西向構造岩漿帶。在撫寧、青龍一帶,有柳各庄閃長岩、三合店花崗岩等。在淶源上 堡有石英閃長岩和花崗岩,在贊皇有許亭花崗岩。其他尚有沿雙山子群構造部位產出的閃長岩、花崗岩 等岩體。
1.3.2.2 元古代主要岩漿岩
(1)早元古代岩漿岩
火山岩產於甘陶河群中,分布於太行山區的鹿泉至內丘一帶,主要為變玄武岩和少量玄武安山岩。侵入岩分布於青龍河、阜平、贊皇等地,主要為蛇紋岩、蛇紋石化橄輝岩、輝石岩、輝長岩、輝綠岩 等。
(2) 中元古代岩漿岩
長城紀火山岩,賦存於大紅峪組及其以下的地層中,主要是分布於平谷、薊縣、遵化到灤縣等地的 大紅峪組火山岩。岩石類型為粗面岩,紫紅色、磚紅色,含鉀長石65%~90%。侵入岩有承德大廟、頭溝 斜長岩和平泉光頭山鹼性花崗岩。
1.3.2.3 古生代主要岩漿岩
(1)早古生代加里東旋迴岩漿岩
僅有康保三面井片麻狀石英閃長岩和小英圖片麻狀花崗岩岩體。
(2)晚古生代華力西旋迴岩漿岩
火山岩分布於康保、圍場一帶。形成早二疊世三面井組中的安山岩。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沿東西向斷裂形成4條岩帶:
康保—圍場帶:主要有戈家村輝長岩、大蘭城輝石岩岩體。
崇禮—承德帶:主要有崇禮水泉溝霓輝正長岩,小張家口透輝岩,蕨菜溝、鐵馬等角閃石岩,紅石 砬、娘娘廟透輝岩,高寺台蛇紋石化橄欖岩,刁窩輝長岩等20餘個岩體。
姚家莊—礬山—孤山帶:主要有陽原響水溝、鰲魚口霞石正長岩,陽原姚家莊、懷來礬山輝石岩、正長輝石岩,孤山輝石岩等10餘個岩體。
易縣—淶水帶:主要有雙合庄、東杜崗、高子坨輝長岩、輝石岩、輝石角閃石岩等岩體。
花崗質侵入岩沿深斷裂之間的隆起部位侵入,分為3個帶。主要有康保、滿德堂、大青溝、圍場老窩 鋪,以及崇禮海流圖、圍場錐子山花崗岩體等。
1.3.2.4 中生代主要岩漿岩
中生代岩漿活動,主要為燕山旋迴。燕山旋迴分為4期:
早侏羅世燕山旋迴第一期:包括南大嶺組玄武岩、安山岩,分布於燕山台褶帶內的灤平大石棚到承 德武家廠火山岩帶(晚三疊世—早侏羅世火山旋迴稱為南大齡旋迴);中深成侵入岩,主要為石英閃長岩和 花崗岩或花崗閃長岩,主要有寬城湯道河花崗閃長岩、興隆王坪石花崗岩、遵化茅山花崗岩、青龍棒槌 崖輝長岩等10餘個岩體。
中侏羅世燕山旋迴第二期:火山活動強烈,主要由安山岩、英安岩和少量流紋岩組成(髫髻山火山旋 回)。侵入岩,包括石英正長岩、閃長(玢)岩、花崗閃長岩或花崗岩等。主要有興隆峪耳崖、涉縣符山等 90多個岩體。
晚侏羅世燕山旋迴第三期:是燕山旋迴最劇烈的一次岩漿活動。晚侏羅世地層幾乎全由火山岩組 成,岩性有安山岩、流紋岩和石英粗面岩以及同成分的火山碎屑岩(張家口火山旋迴)。侵入體為石英正 長斑岩、石英二長斑岩、石英斑岩等淺成、超淺成侵入體,之後為閃長岩或石英閃長岩、花崗閃長岩或 石英二長岩、二長花崗岩及細粒花崗岩等中深成侵入體。如後石湖山、壽王墳、馬家溝、大河南、王安 鎮、赤瓦屋、麻棚、武安礦山、武安洪山等150個岩體。
早白堊世燕山旋迴第四期:形成大北溝組和花吉營組中到酸性火山岩(大北溝火山旋迴)以及淺成小 侵入體。主要有豐寧石門溝石英正長斑岩,圍場十間房花崗斑岩、五道川花崗斑岩,承德煙筒山花崗斑 岩,平泉石洞子花崗斑岩、付家灣石英二長斑岩等。
1.3.2.5 新生代主要岩漿岩
新生代喜山旋迴,劃分為早第三紀、晚第三紀和第四紀3個火山旋迴。晚第三紀火山旋迴形成的火山 岩有漢諾壩玄武岩、棋盤山玄武岩等。
1.3.3 斷裂構造
1.3.3.1 深斷裂
深斷裂是切穿硅鋁層、深達硅鎂層或上地幔的斷裂類型,有的學者稱為殼斷裂、岩石圈斷裂、超岩 石圈斷裂。河北省境內共有10條深斷裂(圖1.3.1),分為4個深斷裂帶。
(1)內蒙古地軸北緣深斷裂帶
其中康保—圍場深斷裂(編號1,指圖1.3.1中的編號,下同),大致沿北緯42° 線在本區北部通過。
(2)內蒙古地軸南緣深斷裂帶
共有3條深斷裂,包括豐寧—隆化深斷裂(編號2),大廟—娘娘廟深斷裂(編號3),尚義—平泉深斷裂 (編號4)。
(3)太行山深斷裂帶
分為西帶和東帶:
西帶(紫荊關深斷裂帶),包括上黃旗—烏龍溝深斷裂(編號5),紫荊關—靈山深斷裂(編號6);
東帶(太行山前深斷裂帶),包括懷柔—淶水深斷裂(編號7),定興—石家莊深斷裂(編號8),邢台—安 陽深斷裂(編號9),滄州—大名深斷裂(編號10)。
1.3.3.2 大斷裂
大斷裂是介於深斷裂與一般斷裂之間的一級斷裂,長度較大,有的可達百餘公里,但一般未深入硅 鎂層。區內共有9條大斷裂,詳見圖1.3.1。
1.3.4 構造單元劃分
河北省及京津地區共有兩個Ⅰ級構造單元:中朝准地台和內蒙古—大興安嶺地槽褶皺系,兩者在區 內以康保—圍場深斷裂(編號1)為界。
1.3.4.1 內蒙古大興安嶺地槽褶皺系的Ⅱ級構造單元
區內,內蒙古大興安嶺地槽褶皺系的Ⅱ級構造單元為內蒙古華力西晚期褶皺帶。其中的Ⅳ級構造單 元,在康保一帶為康保褶皺束,在圍場以北為棋盤山中凹陷。
1.3.4.2 中朝准地台的Ⅱ級構造單元
中朝准地台在區內共有4個Ⅱ級構造單元。
(1)內蒙古地軸
位於中朝准地台北緣。地軸北界為康保—圍場深斷裂;南界為尚義—平泉深斷裂的西段(尚義—赤城 段),向東接豐寧—隆化深斷裂。
(2)燕山台褶帶
燕山台褶帶北界為內蒙古地軸;南界大致沿固安—昌黎大斷裂(編號(6))向西,經廊坊附近的北東向斷 裂,在薊縣附近折向密雲,再接懷柔—淶水深斷裂(編號7)和定興—石家莊深斷裂(編號8)折向南,再接無 極—衡水大斷裂(編號(7))折向西北,相交於紫荊關—靈山深斷裂(編號6);西界,北段以馬市口—松枝口斷 裂(編號(2))為界,向南接太行山深斷裂帶西帶(編號5),再經紫荊關—靈山深斷裂(編號6),與無極—衡水 大斷裂相交(編號(7))。
(3)山西斷隆
東界,沿燕山台褶帶西界,向南接邢台—安陽深斷裂(編號9)。山西斷隆向西進入山西境內。
(4)華北斷拗
在區內,位於燕山台褶帶和山西斷隆東南部。
圖1.3.1 冀京津深大斷裂分布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