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黃的地質學家有哪些
A. 中國歷史上姓黃的名人有哪些
三國有名將黃忠、黃蓋;
唐末有農民起義首領黃巢;
北宋有著名書法家、詩人黃庭堅;版權
南宋末有思想家黃震;
宋元之際有音韻訓詁學家黃公紹;
元代有女紡織技術家黃道婆和書法家、音樂家、畫家黃公望;
明代,農民起義領袖黃蕭養,女文學家黃娥;
明清之際有思想家、史學家黃宗羲,為三大儒之一;
清代有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圍棋國手黃龍士,篆刻家、書畫家黃易,詩人黃景仁;思想家、史學家黃宗羲;
近現代有作家黃人,革命家黃興等等。
B. 姓黃的有那些名人
1,黃聖依
黃聖依(Eva Huang),1983年2月日出生於上海徐匯區,中國內地女演員、歌手、出品人、商人。200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03年出演首部電視劇《紅蘋果樂園》。
2,黃明昊
黃明昊(Justin),2002年2月19日出生於浙江溫州,中國內地男歌手、詞曲創作人,男子組合NINE PERCENT成員。2017年4月,參加韓國選秀節目《Proce 101 第二季》
3,黃渤
黃渤,1974年8月26日出生於山東青島 ,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歌手,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配音專業。黃渤早年曾有過駐唱歌手、舞蹈教練、影視配音等多種工作經歷。
4,黃夢瑩
黃夢瑩,1990年12月6日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09級表演系本科,中國內地女演員。2012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盛夏晚晴天》,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5,黃志忠
黃志忠,1969年3月5日出生於天津市和平區,原天津體工大隊青年隊籃球運動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內地男演員。2005年,主演都市情感劇《靠近你溫暖我》。
C. 你知道哪些地質學家的名字
李四光先生(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今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的一個貧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大學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劉東生
劉東生,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
地質學家劉東生
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南開大學學籍)地質地理氣象系,後來又旁聽生物系的課程。1944年先後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和地質部工程師,從事礦產勘探和工程地質工作。1949年南京大學生物系肄業(原中央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1958年,他從黃土地層研究中根據黃土與古土壤的多旋迴特點,發現第四紀氣候冷暖交替遠不止四次,發展了傳統的四次冰期學說,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大轉折,奠基了環境變化的「多旋迴學說」。
李捷
(1894~1977),中國地質學家。號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於河北成安縣,1977年1月30日卒於寧夏銀川。1916年畢業於農商部地質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湖北省礦
產調查隊隊長,河北建設廳廳長,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總工程師,水利部勘測設計管理局地質總工程師,水電建設總局副總工程師等職。早年李捷在華北、鄂北、豫南、陝南從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發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層》等文。30年代他先後在湖南、廣西、貴州、湖北和江西等省進行地質礦產調查。為中國早期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在《鄂西第四紀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劃分了鄂西山區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後,他主要從事水利電力建設中的工程地質工作,為國內眾多水庫、水壩、水電站的建設作出了貢獻。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隸易、唐、蔚等縣地質礦產》(1919)、《秦嶺中段南部地質》(合著,1930)、《廣西羅城黃金寺附近地質》(合著,1936)和《河南陝縣三門峽第四紀冰川遺跡》(1959)等。
D. 中國有哪四位地質學家
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今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的一個貧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大學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劉東生
劉東生,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
地質學家劉東生
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南開大學學籍)地質地理氣象系,後來又旁聽生物系的課程。1944年先後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和地質部工程師,從事礦產勘探和工程地質工作。1949年南京大學生物系肄業(原中央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1958年,他從黃土地層研究中根據黃土與古土壤的多旋迴特點,發現第四紀氣候冷暖交替遠不止四次,發展了傳統的四次冰期學說,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大轉折,奠基了環境變化的「多旋迴學說」。
李捷
(1894~1977),中國地質學家。號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於河北成安縣,1977年1月30日卒於寧夏銀川。1916年畢業於農商部地質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湖北省礦
產調查隊隊長,河北建設廳廳長,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總工程師,水利部勘測設計管理局地質總工程師,水電建設總局副總工程師等職。早年李捷在華北、鄂北、豫南、陝南從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發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層》等文。30年代他先後在湖南、廣西、貴州、湖北和江西等省進行地質礦產調查。為中國早期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在《鄂西第四紀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劃分了鄂西山區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後,他主要從事水利電力建設中的工程地質工作,為國內眾多水庫、水壩、水電站的建設作出了貢獻。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隸易、唐、蔚等縣地質礦產》(1919)、《秦嶺中段南部地質》(合著,1930)、《廣西羅城黃金寺附近地質》(合著,1936)和《河南陝縣三門峽第四紀冰川遺跡》(1959)等。
張宏仁
高級工程師。江蘇鎮江人。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畢業於蘇聯第聶伯羅波得羅夫斯克礦業學院地質系。歷任雲南省地質廳地質隊技術負責,地質部地質礦產司副主任工程師,北京市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副隊長、副局長、高級工程師,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司司長、部總工程師,地質礦產部副部長。撰有論文《解滲流問題數值方法對比》等
中國代表、地質學家張宏仁教授當選為新一屆國際地科聯主席。這是中國地質學家首次擔任這一職務。
張宏仁教授曾任中國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組委會秘書長,現任國際地科聯提名委員會、出版咨詢委員會委員和國際地科聯雜志《地質幕》主編。中國代表當選為國際地科聯的主席,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國際地質大國的地位,說明了國際地學界對中國地質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視。
趙金科
地質學、古生物學家。河北曲陽人。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 30年代,提出震旦紀地槽呈環狀分布於極區泛大陸周圍和內部的理論。30年代後期對廣西西部開展區域地質調查,證實地質力學理論闡述的廣西山字型構造的位置及形跡。40~50年代,研究頭足類化石和二疊、三疊紀地層,取得突破性進展。晚年領導並具體參與對華南二疊系最高層位長興階的層型以及二疊--三疊系界線層型的專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E. 中國地質專家都有誰
姓名:李四光制
生卒:1889.10.26-1971.04.29職業:科學家,教授
姓名:萬天豐
生日:1938年4月職業:科學 構造地質學家
彭潤民,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礦床學專業。36屆岩石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金屬學會第四屆冶金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
姓名:王鐵冠
生日:1937年12月職業:中國科學院院士
簡介:王鐵冠,石油地質學家。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
姓名:王成善
職業:教授
簡介:王成善,男,漢族,中國科學院院士,碩士。
陳岳龍,男,教授,1962年10月出生於湖南省岳陽市。1986年、1990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獲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90年11月-1993年3月,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作地球化學博士後研究工作;1993年4月至今,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任教,2001年5月晉升為教授。
F. 姓黃的名人有哪些
黃姓是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中國大陸第八大姓,台灣第三大姓(異體字黃姓則為第七十三大姓)。黃姓人口在廣東省最多,佔全國總黃姓人口的約19%,是廣東和香港第三大姓。
春秋、戰國
黃歇 - 春申君,戰國四公子之一,著名政治家。
西漢
黃霸 - 武帝末時官拜丞相,封建成侯。
東漢、三國
黃憲 - 賢士,德稱於世,時人以顏回比擬。
黃香 - 官拜左丞、後遷尚書令、東郡太守、魏郡太守。
黃瓊 - 官拜太尉,卒後追贈車騎將軍,謚忠侯。
黃琬 - 黃瓊之孫,官拜光祿大夫,後轉司隸校尉。
黃祖 - 劉表宿將,領江夏郡太守。
黃蓋 - 官拜武鋒中郎將。
黃忠 - 蜀漢名將,官拜後將軍,封關內侯,卒謚剛侯。
黃權 - 官拜車騎將軍,謚景侯。
黃皓 - 黃皓先成為中常侍並得到後主寵幸,官至奉車都尉,總攬朝政並排擠位在北伐前線的大將軍姜維,導致蜀漢朝政敗壞,「操弄權柄,終至覆國。
黃元芳 - 黃氏入閩始祖
唐朝
黃守恭 - 唐睿宗時入拓閩南的富商,樂善好施,舍其宅為泉州開元寺,為紫雲黃氏始祖。
黃巢 - 唐末黃巢之亂的發起人。
黃峭山 - 唐末人,宋代侍郎。
黃峭 - 後晉天福元年人,號峭山,字實郎,宋真宗祥符元年第九名賜進士,初仕江夏太守有功,遷奎章閣待制直學士歷尚書後追贈少保賜謚文烈娶官氏、吳氏、鄭氏三妻,誥封夫人,各生七子,共廿一子、八十三孫。
宋朝
黃筌 - 宋初著名畫家。
黃庭堅 - 文學、書法名家,江西詩派開創人。
元朝
黃道婆 - 海南島紡織學家。
黃公望 - 趙孟頫弟子,著名畫家。
明朝
黃觀 - 明朝狀元,官拜禮部右侍郎、右侍中,明惠帝忠臣
黃道周 - 明朝大學士 ,崇禎十年丁丑春王正月中浣甲子欽點翰林院內閣大學士。
黃宗羲 - 明朝末清 ,字太沖號黎洲,歷官大明御史為政忠端歸益肆力於學公,清初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教育家。
黃森屏 - 明朝,福建人,後出使汶萊,娶當地公主,生一女,其女嫁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後裔Sultan Sharif Ali,黃後來被封為Maharaja Lela。葬汶萊。為汶萊歷代蘇丹始祖。
清朝
黃以周 - 清著名文學家、教育家。
黃遵憲 - 晚清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黃龍士 - 清順治時圍棋棋聖
黃鉞 - 清大臣、畫家、文學家、教育家
黃景仁 -字仲則,清朝著名詩人,自幼頗有天賦,一生窮困潦倒,與洪亮吉為好友。
晚清
黃培松 - 光緒六年武狀元,廣東瓊州鎮總兵,記名提督,卓勇巴圖魯。民國後歷任福建護軍使,福建彰泉總司令,清鄉會辦,北洋將軍府培威將軍1922年9月4日,陸軍上將。
黃貴朝-台灣福德祠會、黃香公黃峭公後裔管理人,桃園西廟佛祖會、桃園鈞天社發起人之一。
黃希隆-台灣日治初期祭祀業主黃香管理人。
G. 地質學家的人有哪些
李四光,趙鵬大,殷鴻福,等
H. 近代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是誰
中國近代著名的地質學家很多,如李四光、黃汲清、謝家榮、丁文江等
I. 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有哪些
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有
李四光、劉東生、孫樞、李廷棟
J. 中國的名人中有哪些是學地質的
中國地質學家除了李四光之外還有:★李捷(1894~1977),中國地質學家。號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於河北成安縣,年1月30日卒於寧夏銀川。1916年畢業於農商部地質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湖北省礦產調查隊隊長,河北建設廳廳長,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總工程師,水利部勘測設計管理局地質總工程師,水電建設總局副總工程師等職。早年李捷在華北、鄂北、豫南、陝南從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發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層》等文。30年代他先後在湖南、廣西、貴州、湖北和江西等省進行地質礦產調查。為中國早期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在《鄂西第四紀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劃分了鄂西山區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後,他主要從事水利電力建設中的工程地質工作,為國內眾多水庫、水壩、水電站的建設作出了貢獻。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隸易、唐、蔚等縣地質礦產》(1919)、《秦嶺中段南部地質》(合著,1930)、《廣西羅城黃金寺附近地質》(合著,1936)和《河南陝縣三門峽第四紀冰川遺跡》(1959)等。
★張宏仁張宏仁,高級工程師。江蘇鎮江人。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畢業於蘇聯第聶伯羅波得羅夫斯克礦業學院地質系。歷任雲南省地質廳地質隊技術負責,地質部地質礦產司副主任工程師,北京市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副隊長、副局長、高級工程師,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司司長、部總工程師,地質礦產部副部長。撰有論文《解滲流問題數值方法對比》等
中國代表、地質學家張宏仁教授當選為新一屆國際地科聯主席。這是中國地質學家首次擔任這一職務。
張宏仁教授曾任中國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組委會秘書長,現任國際地科聯提名委員會、出版咨詢委員會委員和國際地科聯雜志《地質幕》主編。中國代表當選為國際地科聯的主席,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國際地質大國的地位,說明了國際地學界對中國地質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視。
★趙金科
地質學、古生物學家。河北曲陽人。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 30年代,提出震旦紀地槽呈環狀分布於極區泛大陸周圍和內部的理論。30年代後期對廣西西部開展區域地質調查,證實地質力學理論闡述的廣西山字型構造的位置及形跡。40~50年代,研究頭足類化石和二疊、三疊紀地層,取得突破性進展。晚年領導並具體參與對華南二疊系最高層位長興階的層型以及二疊--三疊系界線層型的專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