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參觀地質博物館你對哪些內容感興趣

參觀地質博物館你對哪些內容感興趣

發布時間: 2021-02-28 19:12:01

⑴ 求北京地質博物館的觀後感!急急急急!!!北京 的

今日,風和日麗,學校組織我們參觀北京自然博物館和中國地質博物館,簡稱博物館游。因為是學校第一次組織參觀,所以我異常興奮。天還沒亮,我就在床上翻來覆去,媽媽只好讓我早做准備。終於熬到了起床時間,爸爸開車送我到學校的大巴,坐上車,沒過多久,就到了位於天橋的北京自然博物館,我們一個個迫不及待的沖了進去。
北京自然博物館又動物世界、昆蟲世界和恐龍公園等展區;動物世界又獅子、狒狒等標本。昆蟲世界中的標本可真不少,像蝗蟲、甲蟲和蜜蜂等;而恐龍公園內,一隻只恐龍正在「大開殺戒」,有的張著嘴四處亂竄,有的在自相殘殺,霸王龍是它們中的一隻,它在恐龍群中橫沖直撞,嚇得其它恐龍四散奔逃,迅猛龍也是其中的一隻,它是個「長腿將軍」,只要聽見一點兒咆哮聲,就立刻逃的無影無蹤。
接下來是看3D電影,雖然有身臨其境之感,但影片內容及其無聊,一群螞蟻成群結隊的搬一隻死蒼蠅。電影結束後,我們上了車,在車上大家高高興興地談論著所見所聞,哎,又到了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分四層,八個展廳:化石展廳,礦物展廳等。化石展廳內,陳列著翼龍、三葉蟲等古生物化石;礦物展廳里有晶瑩的水晶、形狀各異的方解石.....,它們都是珍稀的礦物,寶石館內有貓眼、鑽石、祖母綠等珍貴的的石頭。
還沒看夠,回去的時間就到了,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中國地質博物館,踏上了回家之路。車上,許多同學都在閉目養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覽的回憶中,祖國真是地大物博呀!

⑵ 地質博物館觀後感

2012年12月22日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參觀地質博物館。
博物館的外面有一片很大的場地,場地里有隻很大的模型專恐龍。
博物館的內部很豐富,我們一進大門就看見一隻非常大的模型恐龍站在很高的檯子上,體內好像發出一種聲音。再往裡面走一點,便能看到模型火山,火山幾乎馬上噴發出來了一樣,模擬還挺像的呢!我不由地嘖嘖贊嘆。再往裡在走一點就更有趣了:有一塊塊寶石和玉石,其中,我和爸爸媽媽看見了一塊很奇特的石頭:海藍寶。海藍寶外面是似透明,而非透明的白色石塊,白色石塊裡面好像裹著一塊藍色石塊,非常漂亮。博屬物館里不僅有博物、文物,還摻雜著部分科技。比如我們在最頂層看見的三個模型恐龍,我們去的時候就看見了最右邊的一隻恐龍在彈吉他。我注意觀察了一下,恐龍的腳下有一個播音器,所以才唱出這動聽的歌曲來。
我建議大家如果有時間去地質博物館看一看,相信每次的收獲肯定都不一樣的。

⑶ 北京地質博物館200字觀後感

地質博物館觀後感
期末考試後,學校組織我們參觀了位於北京西四羊肉胡同的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有:地球廳、礦物岩石廳、史前生物廳和國土資源廳。地球廳主要介紹內動力地質作用:以板塊運動、褶皺斷裂、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為重點;外動力地質作用:主要介紹了水和風的地質作用。
礦物岩石廳展示了自然界種類繁多千姿百態的礦物岩石,這些精美奇特的礦物標本生動地向我們訴說著它們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在自然界中所形成的原因和它們自身的特點。
寶石廳展示寶石、玉石、有機寶石、貴金屬等展品。這些展品旁的文字說明簡潔,再加上講解員的認真介紹,使我們很快了解了它們的形成過程。來展廳參觀後,我們還可以基本掌握寶石的鑒別方法,區分天然品與相似品、合成品與模仿品的本質。還可以在顯微鏡下放大並觀察一些礦物體的顯微結構,直觀地認識寶石。
史前生物廳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向我們介紹生物的發展路程和各地質時期常見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發生、進化和滅亡的過程。
通過一個下午的參觀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收獲頗多。既拍照了許多值得留念的照片,同時又學到了地質科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在娛樂的同時又豐富了自己的課外知識,可謂是娛樂、學習雙豐收。

⑷ 參觀中國地質博物館感想300-400字

有一復天我去參觀了地質制博物館. 博物館的外面有一片很大的場地,場地里有隻很大的模型恐龍. 博物館的內部很豐富,我們一進大門就看見一隻非常大的模型恐龍站在很高的檯子上,體內好像發出一種聲音.再往裡面走一點,便能看到模型火山,火山幾乎馬上噴發出來了一樣,「模擬還挺像的呢!」我不由地嘖嘖贊嘆.再往裡在走一點就更有趣了:有一塊塊寶石和玉石,其中,我和爸爸媽媽看見了一塊很奇特的石頭:海藍寶.海藍寶外面是似透明,而非透明的白色石塊,白色石塊裡面好像裹著一塊藍色石塊,非常漂亮.博物館里不僅有博物、文物,還摻雜著部分科技.比如我們在最頂層看見的三個模型恐龍,我們去的時候就看見了最右邊的一隻恐龍在彈吉他.我注意觀察了一下,恐龍的腳下有一個播音器,所以才唱出這動聽的歌曲來. 我建議大家如果有時間去地質博物館看一看,相信每次的收獲肯定都不一樣的.

⑸ 寫《上海地質博物館》的感覺作文500字

暑假,媽媽說要帶我去上海玩,我別提有多高興啦。7月的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去了上海,那天的天氣真是格外的好,萬里無雲,好像老天知道我們今天要去玩,所以就把天空放晴了。
媽媽說下午要帶我去博物館參觀,我高興得就像吃了蜜一樣甜。下午,我就和媽媽坐地鐵去了博物館。出了地鐵站,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高大的建築物,樣子十分奇怪,像個飛碟的形狀。我們一直排了兩個多小時的隊伍,終於輪到了。一踏進氣勢磅礴的博物館大廳,我們馬上買了票,租了兩個數碼語音機。
我和媽媽每個館都去參觀了,我們先參觀了陶器館,在這里,我欣賞到了粗獷純朴的彩陶、富貴華麗的唐三彩、精美絕倫的青花瓷……知道了陶器的發明,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原始農業生產的出現和定居生活的需要,我們人類學會了製作陶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分布廣泛,陶器製作幾乎遍及中華大地,品種十分豐富,許多產品技法講究,製作非常精美,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原始藝術特徵。我們還參觀了青銅館,青銅館非常大,裡面陳列著許多青銅器,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克鼎。大克鼎是三千多年前西周孝王的寶貝,鼎上刻著漂亮的獸面紋,裡面寫了兩千九百多字的銘文。據說,它是整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我還了解了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左右,中國就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夏代晚期的二里頭文化是目前考古發現中最早的青銅文化。遺址中出土了青銅容器、樂器、兵器、工具和飾件,並發現鑄造遺址。青銅禮器造型初具規范,器壁勻薄,鑄造技術已經達到了熟練的水平。接著,我們又參觀了雕塑館、錢幣館、玉器館、書畫館、少數民族館、傢具館。我越看越有勁兒,那麼多的藝術珍品好像都在叫我去仔細得參觀呢!可是時間到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博物館,一邊走還不停地回過頭來,我彷彿聽到了它們在跟我說再見的聲音。( 萬景文學 www.wan-jing.com )
這次參觀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真的很了不起!!

--800字

第2篇:參觀上海博物館
參觀上海博物館
暑假,媽媽說要帶我去上海玩,我別提有多高興啦。7月的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去了上海,那天的天氣真是格外的好,萬里無雲,好像老天知道我們今天要去玩,所以就把天空放晴了。
媽媽說下午要帶我去博物館參觀,我高興得就像吃了蜜一樣甜。下午,我就和媽媽坐地鐵去了博物館。出了地鐵站,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高大的建築物,樣子十分奇怪,像個飛碟的形狀。我們一直排了兩個多小時的隊伍,終於輪到了。一踏進氣勢磅礴的博物館大廳,我們馬上買了票,租了兩個數碼語音機。
我和媽媽每個館都去參觀了,我們先參觀了陶器館,在這里,我欣賞到了粗獷純朴的彩陶、富貴華麗的唐三彩、精美絕倫的青花瓷……知道了陶器的發明,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原始農業生產的出現和定居生活的需要,我們人類學會了製作陶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分布廣泛,陶器製作幾乎遍及中華大地,品種十分豐富,許多產品技法講究,製作非常精美,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原始藝術特徵。我們還參觀了青銅館,青銅館非常大,裡面陳列著許多青銅器,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克鼎。大克鼎是三千多年前西周孝王的寶貝,鼎上刻著漂亮的獸面紋,裡面寫了兩千九百多字的銘文。據說,它是整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我還了解了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左右,中國就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夏代晚期的二里頭文化是目前考古發現中最早的青銅文化。遺址中出土了青銅容器、樂器、兵器、工具和飾件,並發現鑄造遺址。青銅禮器造型初具規范,器壁勻薄,鑄造技術已經達到了熟練的水平。接著,我們又參觀了雕塑館、錢幣館、玉器館、書畫館、少數民族館、傢具館。我越看越有勁兒,那麼多的藝術珍品好像都在叫我去仔細得參觀呢!可是時間到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博物館,一邊走還不停地回過頭來,我彷彿聽到了它們在跟我說再見的聲音。( 萬景文學 www.wan-jing.com )
這次參觀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真的很了不起!!

⑹ 初學者觀察地質博物館岩石的感想

2009年2月23日,四(4)快樂鳥中隊到上海地質博物館參觀學習。上午,全班同學分為兩組,一組由小徐老師帶領,另一組由小宋老師指揮。同學們先去看了方解石,螢石和水晶,了解了它們的顏色、形狀。接著,老師又讓同學們了解一些礦石,比如愚人金――黃鐵礦、非常脆的水鋅礦等等。然後,老師又向同學們介紹了一些珍寶,如美麗的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還有自然形成的風棱石,葫蘆石,菊花石,盾齒石,鍾乳石。它們有的屬於岩溶地貌,有的屬於火山地貌,還有的是從海里打撈上來的。同學們還看到了各種化石,有恐龍化石,木化石,龜化石……真是數不勝數。

下午,老師帶我們去「三防」(既防電、防火、防煤氣)體驗區。老師先讓我們體驗油鍋著火。同學迅速蓋上鍋蓋,火就滅了。煤氣失火了,同學拔下電源,可是沒開窗,失敗!有人觸電了,同學用竹竿拔掉電線,成功了。接著,老師帶我們去體驗地震。好大的地震,玻璃碎了,門搖擺著,同學們躲在桌椅下,雙手抱頭,沒事!據說,這樣可以在5.5級的大地震中不受傷害呢!接著,老師又介紹了古代農家用具。

時光飛逝,參觀結束了,同學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上海地質博物館。此次出行,真是受益匪淺!

⑺ 地質博物館有什麼特色

有蜚來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源、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著名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等。

⑻ 寫《上海地質博物館》的感覺作文400字以上

上海自然博物館觀後感 2008年10月15日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來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館,參觀一開始,進入眼簾的第一幕就是那巨大的恐龍的骨架,於是我對後面的參觀產生了何人濃厚的興趣,迫不及待的想去參觀完這里的一切。上海自然博物館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人類學、地質學、天文學多種自然科學的綜合性博物館。主要任務是在收集自然標本及圖書資料的基礎上,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教育。1960年1月27日動物學分館在館本部開館;1984年植物學分館在龍吳路1102號建成,佔地面積1800餘平方米,共六層,建築面積3065平方米。館內的,內容包括"古動物史"、"古人類史"、"中國歷代古屍"3個陳列廳,以及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6個基本陳列廳,內容為植物的進化。 在展廳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很多化石,這些化石的發現為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不僅為科學家們更好的讓人們認識生物進化過程提供了有力的證實,也為生物進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跡就稱為化石。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 在整個參觀過程中我們能夠真切的感受到各物種在不同時間段的生物進進化。進化的進步性地球上的生命,從最原始的無細胞結構生物進化為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從原核生物進化為真核單細胞生物,然後按照不同方向發展,出現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植物界從藻類到裸蕨植物再到蕨類植物、裸子植物,最後出現了被子植物。動物界從原始鞭毛蟲到多細胞動物,從原始多細胞動物到出現脊索動物,進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動物──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又演化到兩棲類再到爬行類,從中分化出哺乳類和鳥類,哺乳類中的一支進一步發展為高等智慧生物,這就是人。 生物界的歷史發展表明,生物進化是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的過程,從中呈現出一種進步性發展的趨勢。一般說來,進化過程的進步具有如下特徵: ①在生物界的前進運動中,可以看到不同層次的形態結構的逐步復雜化和完善化;與此相應,生理功能也愈益專門化,效能亦逐步增高。 ②從總體上看,遺傳信息量隨著生物的進化而逐步增加。 ③內環境調控的不斷完善及對環境分析能力和反應方式的發展,加強了機體對外界環境的自主性,擴大了活動范圍。 生物進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現出種種特殊的復雜情況。除進步性發展外,生物界中還存在特化和退化現象。特化不同於全面的生物學的完善化,它是生物對某種環境條件的特異適應。這種進化方向有利於一個方面的發

⑼ 參觀鄭州地質博物館有感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參觀。 走到博物館大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達數十米的汝陽黃河巨龍母子龍的模擬模型。它們好像對我們點著頭,向我們打著招呼,歡迎我們的到來。 地質博物館主要有地球廳,古生物廳,地質環境廳,恐龍廳,礦產資源廳等數十個展廳組成。 當我們進入古生物廳,就像來到了億萬年前的古生物世界。走進恐龍廳,那裡陳列著數百種栩栩如生的恐龍模型和化石,彷彿把我帶到了侏羅紀時代。最吸引我的要數礦產資源廳的礦產資源了,大廳里擺放著數千種精美絕倫的礦物晶體,寶石標本。讓我們進入礦石的海洋里遨遊吧! 透亮的方解石像珊瑚,像瑪瑙,像翡翠,像 ... ... 有淺黃色,淡紅色,淺紫色,淡綠色,海藍色,乳白色 ... ... 那經過了火山嚴峻洗禮,才會那樣晶瑩剔透,光彩照人的紫水晶,把一個約半人高的岩洞簇滿了,它是那樣美麗,那樣耀眼。 還有發出暗綠色光芒,猶如絲絨布般的孔雀石:星光點點,奇形怪狀的閃鋅礦,數不勝數,令人眼花繚亂。 礦產——是地球億萬年物質演化的結晶,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珍希財富,是不可再生的。但人類長期對礦產資源不加節制的掠奪和採掘,部分礦產已日見匱乏。據專家預測,我國43種主礦產至2020年僅剩6種,形勢嚴峻啊! 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愛護自然,愛護礦產,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