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圖怎麼判斷向斜背斜

地質圖怎麼判斷向斜背斜

發布時間: 2021-02-28 18:12:40

❶ 高一地理中區分背斜,向斜,如何畫圖區分岩層的新老關系

背斜()褶皺構造中褶曲的基本形態之一,與「向斜」相對。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彎曲。岩層自中心向外傾斜,核部是老岩層,兩翼是新岩層(這一點是其與向斜的根本區別)。背斜常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蝕,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向斜與背斜的情況相反,底部岩性堅硬,不易侵蝕,易接受沉積。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這種情況稱為「地形倒置」,是外力作用的典型體現。向斜褶曲的基本形態之一,與背斜相對。從形態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層向下彎曲。因此,從地形的原始形態看,向斜成為谷地。但是,由於向斜槽部受到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侵蝕,經長期侵蝕後反而可能成為山嶺,相應的背斜卻會因岩石拉張易被侵蝕而形成谷地。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岩層新老關系來確定一個褶皺是背斜還是向斜(參看褶曲詞條),而不能單憑地表形態來判斷。 背斜 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彎曲。岩層自中心向外傾斜,核部是老岩層,兩翼是新岩層。 向斜 一般是向下突出的彎曲。岩層自兩側向中心傾斜,核部為新岩層,兩翼為老岩層。 最主要的是因為水與石油的密度不一樣。 此外,煤、石油等是由千萬年的地質演化形成的,與岩層的新老關系密切。有些含有油氣的沉積岩層,由於受到巨大壓力而發生變形,石油都跑到背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區。所以背斜構造往往是儲藏石油的「倉庫」,在石油地質學上叫「儲油構造」。通常,由於天然氣密度最小,處在背斜構造的頂部,石油處在中間,下部則是水。尋找油氣資源就是要先找這種地方。 形成石油圈閉(oil trap)之地質結構有很多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稱為背斜型圈閉(anticline trap),外形如窟隆狀,天然氣、石油和水均儲存在儲油岩(reservoir rock)內,而儲油岩被一層非滲透性岩所覆蓋,它可防止天然氣和石油之逸離;第二種類型稱為斷層型圈閉(fault trap),因為不滲透性岩發生斷層而阻止石油和天然氣之逃逸;第三種類型稱為可變滲透性型圈閉,由於儲油岩之滲透性發生變化而導致石油無法逸離儲油岩。 背斜、向斜統稱為褶皺,它們都是在擠壓作用下,岩層受力彎曲形成的。 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向斜岩層向下彎曲。所以,年代較新的背斜一般形成褶皺山脈,年代較新的向斜一般形成谷地。 而在褶皺形成過程中,背斜頂部受張力,發生張裂,物質不堅實,易受外力侵蝕,最終成為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擠壓,物質堅實,不易受侵蝕,最終成為山嶺。這叫做地形倒置,一般發生於年代較老的背斜與向斜處。 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向斜是良好的儲水構造。 工程建設上,背斜處適合建隧道,向斜處適合建水庫。 向斜一字,來自希臘語,原指對向傾斜之意。為褶曲構造之一部分,兩翼指向上方,中央向下屈曲。其在褶彎內之岩層,愈往中央,愈為年青。向斜之兩翼,如向同一方向傾斜,曰轉倒褶曲;如兩翼之傾斜,幾近水平,或作水平狀態,曰偃卧褶曲。向斜與背斜相連,彼此方向相反,常使地殼岩層,呈現波狀。在向斜構造之中,如含有甚多之小褶曲在內,曰復向斜;如地層是由多個不同方向,向中心傾斜,使向斜略呈圓形,曰盆地。構造與圓丘相反。向斜與背斜,俱指地層之構造而言,與地形之高低起伏無關。背斜層有時可被侵蝕成為低地,曰背斜谷;而向斜層有時亦可被侵蝕剩下成為高山之形狀,曰向斜嶺。此種與構造相反之地形,曰相反地形。向斜之構造,在沈積岩中最為顯著,其規模之大者,可達五十公里以上,小者,可小至一公分以下,曰微褶曲。向斜褶曲,可來自水平之壓力;岩層之可塑性流動、重力之滑落,與垂直之運動等。

❷ 地理中的向斜、背斜,地壘、地塹如何辨別

向斜和背斜:
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彎曲。 背斜岩層自中心向外傾斜,內核心部分是老岩層,兩翼容是新岩層(這一點是其與向斜的根本區別)。
地形特點: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蝕,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向斜與背斜的情況相反,底部岩性堅硬,不易侵蝕,易接受沉積。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這種情況稱為「地形倒置」,是外力作用的典型體現。
向斜地形特點:從形態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層向下彎曲。因此,從地形的原始形態看,向斜往往會成為谷地。但是,由於向斜槽部受到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侵蝕,經長期侵蝕後反而可能成為山嶺,相應的背斜卻會因岩石拉張易被侵蝕而形成谷地。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岩層新老關系來確定一個褶皺是背斜還是向斜(參看褶曲詞條),而不能單憑地表形態來判斷。
地壘和地塹:斷層兩側有一定的相對位移,一系列斷層中,兩側高,中間低的,叫地塹,例如,東非大峽谷;兩側低,中間高的,叫地壘,例如,我國的泰山、華山。

❸ 求地理高手解答,這個圖怎麼看怎樣知道哪裡是背斜,向斜

地層中間高,兩邊低就是背斜(不是指地表,是地層)。兩邊高,中間低是向斜。油氣是氣,它是向上集聚的,所以背斜找。水是向下流的,所以向斜找。修隧道,要去背斜,石拱橋你見過吧?

❹ 地理中的向斜、背斜,地壘、地塹如何辨別

向斜和背斜:
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彎曲.背斜岩層自中心向外傾斜,核心部分是老岩層,兩翼是新岩層(這一點是其與向斜的根本區別).
地形特點: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蝕,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向斜與背斜的情況相反,底部岩性堅硬,不易侵蝕,易接受沉積.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這種情況稱為「地形倒置」,是外力作用的典型體現.
向斜地形特點:從形態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層向下彎曲.因此,從地形的原始形態看,向斜往往會成為谷地.但是,由於向斜槽部受到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侵蝕,經長期侵蝕後反而可能成為山嶺,相應的背斜卻會因岩石拉張易被侵蝕而形成谷地.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岩層新老關系來確定一個褶皺是背斜還是向斜(參看褶曲詞條),而不能單憑地表形態來判斷.
地壘和地塹:斷層兩側有一定的相對位移,一系列斷層中,兩側高,中間低的,叫地塹,例如,東非大峽谷;兩側低,中間高的,叫地壘,例如,我國的泰山、華山.

❺ 如何判斷哪個是向斜哪個是背斜

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岩層向上突出的彎曲。岩層自中心向外傾斜,核心部分是老岩層,兩翼是新岩層。
從形態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層向下彎曲。岩層自外向中心傾斜,核心部分是新岩層,兩翼是老岩層。

❻ 怎樣判斷向斜和背斜

如上所說,A就是背斜啊,B就是向斜了~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岩層向上突出的彎曲。岩層專自中心向外傾斜,屬核心部分是老岩層,兩翼是新岩層。 從形態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層向下彎曲。岩層自外向中心傾斜,核心部分是新岩層,兩翼是老岩層。

❼ 1.如何在地質圖上識別斷層及褶皺(背斜和向斜)

老弟,你這一下問了這么多問題,還不如去翻書了,沒時間碼那麼多字。去看看岩土勘察規范吧,你的問題在裡面都有詳細的解答,做工程,一切都得按規范來。給你傳個附件吧,你看看去。。。。只能傳一個附件?

❽ 下圖為某地質科考隊繪制的地形,地質示意圖,如何判斷出是背斜還是向斜

圖呢?沒看見圖~判斷向斜背斜,就主要看核部和兩翼的地層年代~

❾ 在地質圖上如何區分背斜和向斜

應該可以看標注輪廓線的走勢。被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彎曲。內岩層自中心容向外傾斜,核部是老岩層,兩翼是新岩層。
向斜:一般是向下突出的彎曲。岩層自兩側向中心傾斜,核部為新岩層,兩翼為老岩層。
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向斜岩層向下彎曲。所以,年代較新的背斜一般形成褶皺山脈,年代較新的向斜一般形成谷地。
而在褶皺形成過程中,背斜頂部受張力,發生張裂,物質不堅實,易受外力侵蝕,最終成為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擠壓,物質堅實,不易受侵蝕,最終成為山嶺。這叫做地形倒置,一般發生於年代較老的背斜與向斜處。

❿ 如何判斷地形的向斜和背斜

地質構造分褶皺和斷層,斷層不去管它,褶皺又分為背斜和向斜,這里的「回背」和「向」的對象可以理答解為地心。背斜就是岩層的隆起,即背離地心;向斜就是岩層的凹陷,即趨向於地心。
以上如果你認為沒用,就都算廢話。
地質構造是內力造成的,也就是動力來自地球內部。而構造地貌(或者換成地形這個詞)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只考慮內力作用,可以說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如果加上外力作用就未必了,原來有種說法是內外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反的,現在不提了,但有一定道理。具體在外力作用下背斜如何成谷,向斜成山,上面已經說很好了,稱為地形倒置。

簡單說,就是地質構造是內力造成的,而地形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PS:
內力的能量來自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的衰變,表現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地震等。
外力的能量來自太陽輻射,包括風力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海浪作用等。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