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職有地質調查與找礦
㈠ 職業技術學校有什麼專業
這個有汽修這個有汽修愛情會計這個有汽修愛情會計。又是各種都有的呀,你自己可以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㈡ 中職教師資格證有哪些專業課
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科目三分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14個科目。
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並應當具有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
具有特殊技藝者申請認定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時,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其學歷要求可適當放寬。此項規定僅限於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不適用於其他種類教師資格。
中職教師資格證報考條件:
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及以上標准。
高等師範本科學校或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在校生(大二、大三、應屆畢業生)憑學生證或相關證明均可報名參加考試;不限制專業,建議考生根據自己所學學科報考相關教師資格證,以便於以後報考招教;本省戶籍或人事關系在本省。在本省省內讀書的大學生可以報考。
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按省教育廳部署補修教育學、心理學課程,並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考試合格。(申請者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免於教育學、心理學考試)
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參加教師資格認定機構組織的說課(說課分為:面試、試講)。(申請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如能提供3個月或以上的教學證明,可免於面試、試講)
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按《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標准及辦法》,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㈢ 地質調查與找礦這個專業具體是什麼
就是地質勘抄探,,,調襲查很辛苦的,一天走山路就是要十多公里,,你現在才是中專業,我是本科的,,。。你說怎麼發展好啊。。建議你學其它新的學科,如環境地質,安全工程,和采礦,還可以學測量,,,在學校可以轉的,只要你建議。。再不行就學礦山地質發展。。。我是地質勘探專業。。。和你現在學的一樣,,是在山上路,看石頭,,寫記錄就是了,,,在後期才會好一點,有工程上。。。。。可是年輕人只有路辛苦的份,長輩才是輕松在室內整理。。。待遇會比其它行好一點,。。。。
祝好運
㈣ 我專科學的是國土資源調查(地質調查與找礦)覺得很難找工作啊很多地方都是要本科生,專科生難啊
嗯,隨著國家對地質工作的重視和各大專院校對地質類專業的擴招,地質畢業生趨於飽和回。但是真正能夠答獨立帶項目的技術和管理人員還是匱乏!現在還要地質類專科生的只有一些私企礦山了,事業性質的地質單位少部分地區還在招收。既然已經選擇了地質找礦與調查這個專業,建議你還是先把專業基礎知識學牢固,並要隨時關注就業情況。現在就做好多手准備(專升本、轉專業、就業).......
㈤ 勘查與找礦
一、區域性勘查方法
如前所述,紅土型鋁土礦礦床的時空分布較廣。大多數鋁土礦礦床曾遭受多次機械侵蝕,有些礦床被年代較新的沉積物所覆蓋。對於這些礦床需要採取不同的找礦方法:
(1)對於遭受侵蝕殘余的礦床,普查和勘探需要選擇那些當時位於濕熱帶氣候的地區,尋找分布廣泛的古近紀夷平面的殘留體。
(2)對於那些遭受侵蝕但被較新的沉積物部分覆蓋的礦床,需要做較詳細的地質分析,查明遠景區,盡量尋找未加覆蓋的區域,從這些地方去尋找隱伏的礦床(體)。
(3)對於成礦年齡較新的礦床,可以尋找有利的母岩(多孔隙、易風化、富含長石),有利的地形地貌條件(山坡平緩的低矮山丘的頂部和上部山坡)和有利的氣候條件(潮濕或高溫氣候)下去尋找這類礦床。
具體方法:根據各種礦物具有的不同波長,利用衛星遙感圖像可以對森林覆蓋區和紅土蓋層區進行區分,根據圖像通過計算可以區分出三水鋁石-高嶺土和針鐵礦-赤鐵礦,從而進行靶區選取。根據航空照片圖像區分出台地、夷平面和其他地貌;利用航空攝影圖像可以確定構造岩性特徵,顯示夷平面、地貌演變和水系。
二、實地勘測及分析方法
對選好的靶區,設計好勘探網格,進行地面踏勘。盡量尋找露頭進行勘測,對地表覆蓋區布置淺井、探槽和鑽探。有選擇性地進行地球物理測量,測量電阻率,對隱伏礦體測量以確定地下是否存在基岩或母岩。盡管鋁土礦的物質組成和上覆或下伏的未固結的沉積物之間存在差異,但地震法的效果並不理想。
在網格系統的人工露頭上取樣,取樣點之間的間距依照找礦區總面積和地形地貌及地質填圖的結果而定,一般變化於400~4000m之間。對採取的樣品根據需要進行洗選。
對於鋁土礦的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譜法、X射線熒光光譜法、中子活化分析、紅外吸收光譜測定和掃描電鏡分析。
㈥ 地質調查與找礦專業畢業論文!
就礦找礦理論淺析
摘要:在老礦山深部及外圍開展就礦找礦,是解決危機礦山資源、增加地質儲量的重要途徑。
闡述了就礦找礦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指出了成礦系列理論、成礦系統理論、礦床模型理論、叢聚理
論、構造等距分布理論、帶狀分布理論、側伏理論等是指導就礦找礦的重要理論基礎,並舉例對就礦
找礦理論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就礦找礦;危機礦山;成礦預測;預測理論
經過幾十年大規模找礦,在中國東部和中部地
區,大部分直接出露地表的礦產和容易識別的礦產
幾乎全被發現,新礦床的找礦難度極大。另一方面,
地質勘查資金又嚴重不足。就當前這種情況而言,
要提高找礦效果,自覺地實行「就礦找礦」具有重要
現實意義。對1970年以來世界發現的65個金礦床
所涉及的勘查理論與方法統計,其有效性順序為:地
球化學方法、地質填圖、就礦找礦、地球物理方法。就
礦找礦即在老礦區深部及外圍找礦,在已發現的65
個金礦床中有38個是就礦找礦的結果,佔58%。由
此可見,開展就礦找礦,發現新的礦床、礦體,增加儲
量,可以延長礦山企業的服務年限,並充分利用己建
礦山企業的生產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就礦找礦工作的性質與特點
就礦找礦工作的核心任務是在已知礦床的深部、
外圍開展礦體預測工作,即在一定預測理論指導下,
利用有效的預測方法和技術,預測工業礦化地段或礦
體賦存的空間位置、形態與礦化強度等特徵,為勘查
工程驗證提供依據。其工作區范圍一般在幾平方公
里至幾十平方公里內。因此,就礦找礦是一項復雜的
科學系統工程,屬於大比例尺成礦預測范疇[1]。
就礦找礦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因為從成礦地
質理論上分析,一個礦床的形成是多種地質因素綜合
作用的結果。金礦床的存在絕非是一種孤立的地質
現象,而是與其周圍地質環境有一定的內在的有機聯
系。能夠形成該礦床的多種綜合地質作用在地殼某
一地區出現,通常在空間上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而
往往不會局限於一個極小的僅僅相當於礦床的空間
范圍之內,這就是相似的礦床常常在一個地區內成群
出現、成帶分布的原因。因此,在已知礦床,特別是在
大型礦床附近類似的地質環境里,採用新理論、新技
術、整合找礦手段,綜合分析並綜合預測,在地表和淺
部附加值高的礦產大多已經發現和開採的基礎上,注
重尋找中深部隱伏礦體,已成為開拓地質找礦新領域
的必然趨勢。
現代地質科學的發展進步為就礦找礦提供了不
竭的思想理論源泉。日臻完善的各種找礦技術方法
的應用,使其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就礦找
礦有一個已知礦為基礎,交通、生活一般較新區方
便,更有利於地質勘查工作的組成和實施。就礦找礦
要以一定的勘查找礦理論為指導,從某種意義上講,
就礦找礦是運用許多地質專家總結出的一系列反映
礦床空間組合的理論,來指導找礦。下文著重就當
前的就礦找礦理論進行分析討論。
2就礦找礦理論淺析
2. 1礦床成礦系列理論
成礦系列的核心是把成礦過程的四維空間作為
一個完整體系來考慮,研究成礦作用在四維空間中的
規律,其從系統論的觀點出發,研究一個區域中與一
定成礦事件有關的,在不同演化階段、不同控礦條件
下形成的各類型礦床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這些礦床
的總的區域地質構造背景及其發展歷史,研究各種控
礦因素(構造、沉積、岩漿、變質等)的相互聯系和相
互作用。因而將傳統礦床學著重對單一類型、單一成
因、單一模式的研究提高到區域的、綜合的、歷史過程
的研究[2, 3]。
成礦系列是礦床學理論研究與礦產勘查實踐之
間的橋梁,具有科學預見性和較高的實用價值;根據
每一個成礦系列所包含的不同類型礦床在空間上或
時間上相伴生的特點和相似地質背景條件下可大致
重復出現的規律,當在一個地區發現某種礦床類型
時,即可根據成礦系列理論尋找屬於同一成礦系列的
其它類型礦床;利用兩個成礦系列和兩個端元礦床之
間的過渡性規律,可能發現過渡類型礦床;利用成礦
系列,可對該區的資源潛力作出全面評價,從而提高
成礦預測的綜合預見性;突破單一礦種,如金、銅、鉛、
鋅即是一個成礦系列,可互為找礦標志。
如與花崗閃長岩有關的銅金礦床,因岩漿侵入就
位的地層和構造條件不同,因而產出多種多樣的礦床
類型:圍岩為碳酸鹽岩時易生成矽卡岩型礦床;在硅
鋁質圍岩中易形成斑岩型礦床;在含沉積黃鐵礦層的
碳酸鹽建造中經岩漿-熱液疊加改造形成層控-矽
卡岩型礦床。而在超淺成部位,則可形成角礫岩筒型
和熱液脈型礦床。當具備適宜的構造時,這類中酸性
岩漿和有關熱液有可能噴出地表,生成海相噴流型和
陸相火山岩區的銅金多金屬硫化物礦床。上述各類
型礦床在成因上密切相關,在時間上依序發展,在空
間上共(伴)生產出,構成在淺表環境中與中酸性岩
漿-熱液活動有關的銅-金(多金屬)成礦系列。在
對成礦環境和控礦因素有基本了解的前提下,這個系
列中的各礦床類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等)可以互為
找礦標志。就礦種而言,銅、金礦也可以互為找礦標
志。
2. 2成礦系統理論
成礦系統概念中包括了成礦的地質環境、控礦要
素、成礦作用過程、成礦產物(礦床系列和異常系列)
及礦床形成後的變化與保存等,幾乎涵蓋了有關成礦
學的基本內容。體現了礦床形成有關的物質、運動、
時間、空間、形成、演化的統一性、整體性和歷史
觀[4]。
其對礦產勘查的指導作用表現在:成礦系統分析
從事物的聯系性和整體性出發,將復雜的成礦作用以
系統思路貫穿起來,將成礦的環境、背景、要素、作用、
過程、產物、異常和演變等作為一個自然作用的整體
加以研究,全面認識成礦動力學機制、成礦形成演變
歷史過程和礦床的時空分布規律。以一個成礦系統
所形成的礦床系列(組合)作為找礦的總體目標,預
測和發現新的礦種和礦床類型;以一個成礦系統中所
形成的異常系列(組合)作為找礦的整體目標,有利
於建立起區域找礦的戰略眼光,這就增強了找礦工作
的主動權,與「單打一」的找尋單個礦種和礦床類型
相比,更有利於提高找礦命中率。從礦化網路(包括
礦床、礦點和各種異常)入手逐步縮小靶區,強調異
常系列在找礦勘查中的重要作用(礦化網路是進行
區域找礦的總體對象)。由於礦致異常一般比礦體
佔有更大的空間,能顯示更多的成礦信息,因此常是
有效的找礦標志。充分運用地質成礦理論,全面研究
礦床形成條件和保存條件,區分和篩選這些有關異
常,逐步地縮小找礦靶區,可以達到發現新的礦床目
的。
2. 3礦床模型理論
礦床模型理論是指通過一批典型礦床研究,獲取
或解釋各種基礎地質、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資料,對
復雜的地質環境中礦床形成的全過程,在時間上和空
間上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建立一套特定
地質環境中特定類型礦床的識別標志,作為實際勘查
過程的指導原則。
礦床模型理論對就礦找礦的指導意義在於:礦床
模型能為地質類比和礦床地質研究提供思路,給予啟
迪,幫助勘查人員把注意力集中在靶區內與礦床有聯
系的關鍵性地質特徵上;礦床模型集中歸納了復雜的
地質現象,在具體勘查過程中,使地質人員明白在探
尋礦床的哪個部位,還能使研究人員指明典型礦床研
究工作中缺少哪幾部分有關內容;模型提供有關成礦
作用的完整概念,有助於研究整個成礦環境並區分成
礦環境和非成礦環境,發展區域成礦學和礦床學理
論,為成礦預測提供地質理論依據;模型幫助領導人
員增進對勘查項目的了解程度,洞察全局,把握重點,
制定合理的勘查戰略和最佳勘查技術方法組合,是提
高勘查效益的決策依據。
2. 4礦床分布的叢聚性理論
礦床叢聚性理論是指礦床在空間的分布上往往
在一定范圍內集中出現,構成礦化集中區或特定的成
礦區域。是指在一個不太大的范圍內,某些礦產或礦
產組合物別豐富,形成具有一套固定的標型礦產或礦
床組合,有人稱之為「大型礦集區」。國內外這種礦化
集中區實例很多,如膠東半島的金礦化集中區,東秦
嶺Mo、Au礦化集中區,長江中下游銅多金屬礦化區
南嶺鎢、錫礦化集中區等[5]。
成礦區帶內已知礦床、礦點的外圍或深部是尋找
同類或同一成礦系列的有利部位。許多礦區的勘查
史都表明,礦床往往是成群出現的,在一定的范圍內
會集中多個礦床或礦體。例如,在加拿大諾蘭達礦區
已發現19個有經濟價值的礦床中,有16個位於以霍
恩礦床和奎蒙特礦床為圓心、半徑16km的圓內,而8
個礦位於以上述兩礦床為圓心、半徑為8km的圓內,
最遠的兩個礦床距圓心34km。
2. 5構造等距性分布理論
所謂構造等距性分布,是指礦體、礦床、礦田、礦
帶等在空間分布上大致以相等的距離有規律地出現,
這種等距性可以表現為直線等距,也可以表現為弧線
等距。成礦作用的等間距分布規律為就礦找礦提供
指導。
成礦帶的等距分布是很有特徵的,如北半球的6
條巨型緯向構造成礦帶,每相鄰兩條帶之間大致保持
相等的距離,間距約為緯度8°左右,在中國境內存在
3條巨型緯向構造成礦帶。
在一些礦帶、礦田中,同樣存在礦床等距性特徵,
如海南東方戈枕金礦帶,
礦床受控於北東向戈枕斷裂帶和近等距分布的
東西向構造,尤其在兩組構造相交的銳角區出現,致
使礦床具有等距性分布特點,為進一步預測提供了依
據。
2. 6礦床的帶狀分布理論
礦床的帶狀分布是指不同礦種、礦床類型或礦石
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礦物組合等在一定的空間范圍
內呈現出有規律的交替變化。礦床帶狀分布現象普
遍存在,大至全球,小至礦床、礦體甚至微觀領域。根
據規模級別,礦床的帶狀分布可分為全球成礦帶、區
域分帶、礦區分帶和礦體分帶[6]。
全球成礦帶中最著名的有環太平洋成礦帶、特提
斯—喜馬拉雅成礦帶;區域性成礦帶如秦嶺地槽褶皺
帶等,就礦找礦工作中主要考慮礦床或礦體的分帶問
題。
(1)礦床類型的走向分帶:如吉林小西南岔斑岩
型銅金礦床,成礦與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體有關,礦
床具有明顯的分帶性,大體可分為3個帶:內帶,位於
北山段石英閃長岩西側,Cu、Mo礦化以浸染狀為主;
中帶,位於北山段石英閃長岩與二疊系角岩「蓋層」
或斜長花崗岩接觸帶, Cu、Au礦化呈細脈浸染狀和
復脈狀為主;外帶,位於南山礦段,Au、Cu礦化以脈
狀為主,這種分帶特徵為區內進一步預測指明了方
向。
(2)礦床類型的垂直分帶:在一個礦區(礦帶)內
同一礦種不同類型的礦床共存的情況,是就礦找礦的
重要依據,實踐證明,無論是對一個成礦區,還是一個
成礦帶、一個具體礦山,根據礦床的垂向分帶特點,尋
找新的盲礦體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7]。
以在招掖金礦帶為例,根據玲瓏式石英脈型和焦
家式破碎蝕變岩型金礦,建立了「雙段分帶」模式,該
模式指出兩類金礦是同源、同期、相同地質作用條件
下形成而賦存於不同深度的金礦床類型。二者在垂
向上呈漸變過渡關系,自上而下可分為5種類型,中
間三類為過渡型:緩傾破碎蝕變岩型(焦家式);陡傾
破碎蝕變岩型;細脈密集帶型;群脈過渡礦化型;石英
脈礦化類型(玲瓏式)。並且在空間分布上,蝕變岩
型一般賦存在0m標高以下,石英脈型一般賦存在
150m標高以上, 0~150m標高是兩種礦床類型的過
渡型,可以此標高為參照,在礦帶內對礦床的相應礦
化類型進行預測。望兒山金礦床被認為上部是石英
脈型、下部是蝕變岩型垂直分帶的典型。蝕變岩型和
石英脈型互為找礦標志,且可指導深部找礦。
近幾年來,在郭家嶺花崗岩體內發現了界河金
礦,在玲瓏花崗岩體內發現了孫家窪金礦,認為是花
崗岩型金礦,其與另外兩種類型金礦在成因和賦存空
間上有著密切關系,由此可見,在招掖金礦帶金礦類
型變為蝕變岩型—石英脈型—花崗岩型,這不僅為找
礦提供了新思考,可能導致膠東金礦找礦工作再次取
得突破。
小秦嶺地區同樣存在礦化垂直分帶的特徵。根
據該地區金礦體形態、礦化類型、礦物組合、圍岩蝕變
和礦床地球化學特徵,可將小秦嶺地區金礦化分做三
段:上段(2 000~1 500m)為多金屬硫化物-石英脈
型金礦化,中段(1 500~800m)為黃鐵礦-石英脈型
金礦化,下段(800~0m)為少黃鐵礦-石英脈型金礦
化。由此作出了如下結論:上部礦化地段(2 000~
1 500m),是指正在勘查和開採的范圍,以多金屬硫
化物-石英脈型金礦化為主;中、下部礦化地段
(1 500~800m , 800~0m),是預測深部礦化賦存的
可能范圍。最近,楊砦峪金礦深部鑽孔在標高900m,
發現自然金-黃鐵礦-石英脈型金礦化;寺範金礦鑽
孔在標高690m處發現金礦脈;大湖峪、竹峪兩個礦
山在500m標高處發現盲礦體,屬少黃鐵礦-石英脈
型金礦化。證實該分帶規律的存在,同時也為後續找
礦工作指明了方向。
2. 7礦體側伏理論
礦體的側伏是指礦體隨傾斜移動,其最大延伸軸
逐漸偏離傾向線,與礦體走向線(礦體最大延長線)
間出現夾角———側伏角,此現象稱礦體的側伏,脈狀
礦體與透鏡狀礦體常出現這種現象。礦體側伏特徵
的研究,主要是尖滅再現、尖滅側現規律的研究,是指
導礦山就礦找礦,進行深部礦體預測的重要准則。
以靈山溝金礦為例。兩條主礦脈5號脈和1號
脈具有明顯的向東北側伏現象,並由地表向深部側伏
角變緩。基於對這一構造控礦規律的認識,對上部礦
體形態、產狀,特別是對礦體側伏角作了系統分析,根
據兩個礦脈的側伏方向和角度,提出了深部探礦工程
布置方案,查明1號、5號礦脈在深部側伏角變緩處
形成第二富集帶,同時在其兩翼也發現了新礦體,新
增金屬量7. 8t。根據金礦體的側伏再現規律,有關單
位相繼在望兒山礦床的深部,獲得了明顯的找礦效
果。
3結語
經過國內外眾多學者的努力探索,在就礦找礦理
論研究方面已取得明顯進展,積累了許多成功的范
例,但在勘查工程驗證前,對隱伏礦體的確切形態、位
置和礦化強度的認識仍然不清楚,表明隱伏礦體定位
預測研究仍然是項大風險、高難度和復雜的科學系統
工程。如何做好礦山預測工作,找礦理論是基礎,找
礦方法技術的突破關鍵。進行多學科聯合、不同找礦
預測理論相互滲透,同時引入新的技術方法和手段,
從四維空間角度進行隱伏礦體定位、定量預測,是今
後就礦找礦工作的主要攻關方向。
[參考文獻]
[1]楊言辰,李緒俊,馬志紅.生產礦山隱伏礦體定位預測[J].大地
構造與成礦, 2003, 27(1): 83-90.
[2]陳毓川,裴榮富,宋天銳.中國礦床成礦系列初論[M].北京:地
質出版社, 1998: 4-7.
[3]楊言辰,馬志紅,楊寶俊.中國北方古元古代成礦帶礦床成礦系
列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1-3.
[4]翟裕生,彭潤民,鄧軍,等.成礦系統分析與新類型礦床預測
[J].地學前緣, 2000, 7(1): 123-132.
[5]裴榮富,吳士良,熊群堯.中國特大型礦床成礦的偏在性與成礦
構造聚斂場[M].北京:地質出版社, 1998: 262-286.
[6]翟裕生,鄧軍,李曉波.區域成礦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
1999: 4-15.
[7]李惠,張國義,禹斌,等.金礦區深部盲礦預測的構造疊加暈模
型及找礦效果[M].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6.
㈦ 地質找礦有幾種方法
找礦目前有幾種基本的方法,組合來用。一是基礎地質,就是研究構造,岩石,礦物等方面的,二是物探方法,根據不同礦種,採用不同的物探方面,三是化探,就是化學采樣,做出化探異常圖
㈧ 地質調查與找礦專業算是工程類專業嗎因為想轉行考二建不確定算不算
應該是算的!
轉行考二建?你這樣的情況應該不用轉行吧,二建的報名資格很容易達到,對畢業證上面的專業限定也很小很小
㈨ 中職地質與測量專業有哪些學校,地質與測量就業方向
別學地質,地質現在處於冬季,過的很慘
㈩ 地質專業職稱有哪些,需要一些什麼條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
根據《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20號)的有關規定,部組織制定《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准》,現予印發。
國土資源部
二○○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准
第一條 為科學合理地對地質勘查資質進行分類分級,根據《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20號)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標准。
第二條 勘查技術人員主要包括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的專業和數量。
(一)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為單位在編或在冊的,事業單位的與其上級主管部門認定的本年度在編或在冊「單位職工花名冊」一致,企業單位的與其本年度「單位職工花名冊」一致。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須為全職聘用,且僅受聘於該技術人員所在資質申請單位。
(二)申請地質勘查資質時,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男性年齡不大於60周歲,女性年齡不大於55周歲。
(三)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具有省部級人事部門頒發或認可(省部級人事部門批準的廳局級人事部門頒發)的專業技術職稱/職務資格證書或批准文件。
(四)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職稱/職務資格證書或批准文件未填寫專業名稱、專業名稱不明確的,以勘查技術人員的主要勘查工作經歷及業績認定。
(五)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取得多個專業技術職稱/職務資格證書的,在申請地質勘查資質時,只能使用其中一個專業。
(六)同一單位申請多項資質類別時,同一專業的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可以重復計算。
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不同地質勘查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的具體標准與條件見附件1。
第三條 勘查設備、儀器主要包括種類、數量和技術參數。
(一)規定配備的勘查設備、儀器,須出具購置發票或調撥單;允許租賃的勘查設備、儀器,應出具租賃合同等證明材料。
(二)替代規定配備的勘查設備、儀器,應出具相應的說明書等證明材料。
(三)同一單位申請多項資質類別時,同一勘查設備、儀器可以重復計算。
勘查設備、儀器不同地質勘查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的具體標准與條件見附件2。
第四條 質量管理體系主要包括管理機構、管理制度、質量體系認證和勘查質量等。
質量管理體系不同地質勘查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的具體標准與條件見附件3。
第五條 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主要包括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
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不同地質勘查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的具體標准與條件見附件4。
第六條 只申請海洋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資質的,對規定的陸地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的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和勘查設備、儀器不作要求。
只申請陸地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資質的,對規定的海洋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的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和勘查設備、儀器不作要求。
第七條 只申請地質鑽探資質的,對規定的高、中級坑探技術人員和坑探設備、儀器不作要求。
只申請地質坑探資質的,對規定的高、中級鑽探技術人員和鑽探設備、儀器不作要求。
第八條 只申請岩礦鑒定、岩礦測試、岩土試驗、選冶試驗單項資質的,對規定的該單項以外高、中級地質實驗測試技術人員和地質實驗測試設備、儀器不作要求。
第九條 本標准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附件:1.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條件要求
2.勘查設備、儀器條件要求
3.質量管理體系條件要求
4.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條件要求
附件:
- 國土資發〔2008〕137號附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