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用c14作為地質時鍾
『壹』 在利用C14技術前,考古學家是通過什麼方法判定久遠史前出土物年代的
樹木年輪法,20世紀初由A.E.道格拉斯建立,最長時間可上溯到一萬年前後。利用樹木年輪的生長規律來進行斷代的技術,這是目前最精確的斷代方法。還可用於校正碳-14年代(碳-14測年法1949年開始應用於考古年代的測定)。利用現存古樹年輪寬窄等各方面資料,建立起本地區的主年輪序列,只要對照即可明確年代。
樹木每年生長一層年輪。年輪的寬度取決於兩個因素:(1)樹齡,幼年的樹生長快而老年的樹生長慢,因此樹干中心部位的樹輪寬而邊緣部位的樹輪窄而密集。(2)環境因素,風調雨順的年份生長的樹輪寬而乾冷的年份生長的樹輪窄。樹齡對樹輪寬窄的影響是可以校正的,校正後的樹輪寬窄序列稱為樹輪的相對寬窄序列,它主要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記錄了樹木生長地區氣候變化的歷史。因此,同一地區同時期生長的同一樹種的樹輪相對寬窄序列具有相同的模式,它們之間是可以互比(Cross-dating)的。
假設有兩棵樹,一棵是現生的(A樹),另一棵(B樹)在若干年前已經死亡,但這兩棵樹曾經共存了一段時期,譬如說不短於100年。那麼在這100多年間,兩樹樹輪的相對寬窄序列模式是相同的,即A樹內層的一段年輪和B樹外層的一段年輪有相同的相對寬窄序列模式,從而可以推斷,這兩段年輪應該是同時生長的。對於現生的A樹,每一年輪生長的絕對年代是確切已知的。對於B樹,雖然不能直接判斷它是哪一年死亡的,但是通過與A樹的Cross-dat-ing,也就能確定B樹的死亡年代和每一年輪的生長年代,實現了將相對寬窄序列從近現代向早期的延伸。在森林地區能找到大量不同時期生長的樹木或木料,通過Cross-dating可以建立起該地區跨度幾千年乃至上萬年的樹輪相對寬窄序列的標准模式,從而也就可以確定在該地區隨意發現的該木料的樹種的生長年代。如果所發現的木料存在於考古遺址中,而且木料與考古遺存的「層位關系」明確,那麼就可以用木料的定年結果來推測考古遺存的年代。
---------------------------------
古生物學家研究哺乳動物(包括古人類),對其化石牙的研究尤為重視。這首先和牙齒最堅硬、容易保存為化石有關。因為哺乳動物死後,肉體和內臟很快會腐爛,或被其他動物獵食。但是骨骼可以保存較長時間,如果條件合適,經過石化作用則成為化石。而牙齒比骨骼更緻密,更不易損壞,更容易成為化石。
但牙齒化石被古生物專家特別重視,主要還是因為,一般來說,它是鑒定哺乳動物化石最方便、最可靠的一種手段。牙齒作為食物攝入的第一關,在進化過程中獲得了千變萬化的適應特徵。一次,牙齒的結構變化即大又快,各種動物往往在其它器官區別甚微甚至沒有區別的的情況下,牙齒上的差異卻十分顯著。
『貳』 生物 /物理 為什麼如果用c14測定的化石是五六萬年以前的。這一結果不可信 c14的半衰期是50
可信啊,抄C-14半衰期是5730年,襲5、6萬年前,按照這個半衰期,應該是經歷了10次半衰期左右,也就是化石中C14含量為新石頭的1/1024,5730×10=57300年,也就是5、6萬年。其實可以根據它的半衰期畫出一幅以C14含量為橫坐標,以年份為縱坐標的二維坐標圖,測出濃度後只要去圖上找點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含量為1/2、1/4、1/8之類的,1/5照樣可以估算,但是C14一般不能用來測定100萬年前的年代,望採納\(^o^)/~
『叄』 金字塔石塊間的砂漿為什麼能用C-14測定年代
可以,因為對於生物來說,C-14的測定是根據動物體死後停止與大氣中的C-14交換從而使體版內濃度下降的,對於權砂漿來說,在被糊上去之前是暴露在空氣中的,這時它所含的C-14與大氣濃度相當,但是當它糊上去之後由於硬化,內部與空氣隔絕,致使內部的C-14逐漸衰減,與生物測定同樣
由於砂漿也可能含有生物體化石,但是在古人用於糊上去之前經過處理,也就是說類似現在的水泥的混勻過程,因而會導致化石的損壞,在這個過程中砂漿充分與空氣混合,所以即使裡面有動物化石但是由於被打碎了而又混入了空氣所以對結果不會有太大影響,況且在進行測定時會多處取樣,不可能每次都碰巧取在生物化石上
『肆』 為什麼用C14標記的葡萄糖去培養去掉細胞壁的植物細胞,三小時後C14在高爾基體中含量最多呢
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合成有關,用葡萄糖培養去掉細胞壁的植物細胞,細胞會利用葡萄糖合成與細胞壁合成有關的纖維素、果膠等運送到高爾基體參與細胞壁的合成,所以在三個小時後C14在高爾基體中含量會最多
『伍』 既然C14同位素一直在衰變 那為什麼經過這么多年地球上還有C14
參考人教版物理3-5 72頁《科學漫步》第二段
『陸』 為什麼體檢還用C14
前言現代社會胃部疾病增多,很大多數都是因為(HP)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造成的胃部不適內,只要有胃炎,就一定會容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c14呼氣試驗的原理是:通過口服C14尿素膠囊,進入胃部後,如果胃部存在HP(幽門螺桿菌),則此菌就會分解尿素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後形成二氧化碳隨血液進入肺部並以氣體排出,然後檢測患者呼出的氣體中有沒有被標記的C14,如果有的話,代表存在HP,沒有則代表不存在感染
『柒』 用14C做「地質時鍾」測定的化石如果是五六萬以前的,結果就不可信了,為什麼
根據碳- 14(14C))的β-衰變產生的自然衰減而建立的計時方法。又稱放射性碳法。地球上天然14C主要是在大氣圈上層(12~16公里)高空中以近於恆定的速率產生,而後通過大氣循環、水圈循環、植物光合作用、生物體新陳代謝、海洋交換等過程,以大致恆定的數量均勻地分布於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中所有參與交換的含碳物質中。含碳物質一旦停止了與外界的交換,14C就因放射性衰變而呈指數減少
α = αoe-λt
α為含碳樣品中 14C的放射性比活度(指單位質量物質中的放射性活度);αo為處於交換狀態中碳的放射性比活度;λ為14C的衰變常數;t為樣品的年齡。
14C年齡測定基於下列前提:①14C在所有交換儲集庫中分布均勻,現代碳的放射性比活度是一常數,不隨地理位置和物質種類而變化;②若干萬年以來,大氣二氧化碳的放射性比活度不隨時間而變化;③樣品在停止了14C交換以後保持封閉。
目前14C法測定的年齡一般為5萬年左右,最大限度不超過7萬年。因此,凡是幾萬年以來的含碳物質均可作為14C法樣品。例如動植物的殘骸、含同生有機質的沉積物和土壤、生物碳酸鹽(貝殼、珊瑚)、無機碳酸鹽、含碳的古代文化遺物等。所以14C法主要應用於第四紀地質歷史以及古地理、古氣候、海洋、考古研究等方面。
『捌』 卡爾文循環為什麼用碳十四
卡爾文循環中使用C14,目的是以碳14標識循環中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內形態進入並以糖的形態離開卡容爾文循環。整個循環是利用ATP作為能量來源,並以降低能階的方式來消耗NADPH。
卡爾文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同事利用在伯克利剛發現的碳14首次探明光合作用中的碳固定途徑,並於196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玖』 為什麼c14時序的內存條檢測出來是15
c14好,但是,如果頻率一樣,這點時序的差異是沒有性能差距的,如果是3200c15,比2133c14性能反而好很多,頻率是第一位的,然後才看時序。
『拾』 求問地理高手,為什麼如果測五六萬年前的化石 C14地質時鍾就不準了呢
因為C14的半衰期是5730年,五六萬年前的化石當中C14已經都沒有了,不能用來測年,它只能用來測全新世以來的,五六萬年的化石可以用鉀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