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哪些地質問題
Ⅰ 有誰知道河南省地礦局地質科學研究所的情況
河南省地來礦局地質科學研究源所屬於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河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事業編制220名,現有在職職工179人,離退休人員49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0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3人,是一支建立時間較早、地質找礦服務成果豐碩的地質勘查單位,於2003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近年來承擔了國家與地方公益性及商業性地質礦產項目100餘項,向國家提交一批礦產資源和新發現礦產地,填補了多項基礎地質工作空白,為社會提供了水文與環境地質、農業地質、旅遊地質、城市地質、遙感地質、信息技術等優質服務,並提交一大批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成果,獲得了省、廳、局級獎勵10多項,其中,「西藏自治區工布江達縣亞桂拉礦區鉛鋅礦詳查」和「河南省新蔡縣鐵礦詳查」兩個項目榮獲「河南省2011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稱號。
Ⅱ 求河南省的地質資料
東濮凹陷區域地質概況
前 言
東濮凹陷是渤海灣含油氣區的一個組成部份,也是一個多油氣藏類型的復雜斷塊油田。油田主要分布在濮陽、東明、莘縣、長垣、蘭考等五縣,在區域構造位置上處於渤海灣盆地凹陷南部,面積約5300km2(如圖1-1所示)。東濮凹陷油氣勘探始於1955年,1975年9月7日濮參1井鑽達井深2607.4m發生井噴,突破了出油關,展示了良好的含油氣遠景。
第一章 地層簡述
東濮凹陷在渤海灣盆地南部,古生代時期是華北地台的一部分,古老結晶基底由太古界泰山群花崗片麻岩組成。早古生代寒武系、奧陶系沉積了2000餘米的以碳酸鹽岩為主的地層。由於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本區缺失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統。凹陷內中上石炭統、上下二迭統厚達1200m左右。
燕山運動之後盆地開始形成,新生界厚約9000m,其中下第三系厚7000餘米。第三系包括孔店組、沙河街組、東營組、館陶組和明化鎮組(見表1-1)。因本區主要勘探目的層為沙河街組,因此主要對沙河街組的岩電特徵、地層劃分進行敘述,對其它各層組僅作簡述如下。
第一節 太古界
太古界在東濮凹陷北部為花崗片麻岩,緻密堅硬,成分以石英為主,長石與其它暗色礦物次之,在蘭聊斷裂上升盤及斷階上的龍古2井、龍古3井、東1井、東古2井、高1井鑽遇。南部為棕紅色、肉紅色花崗片麻岩,成分以斜長石為主,含微量石英、綠泥石及黑雲母,具變質結構,在黃陵集凸起上的黃古1井鑽遇。
太古界在凹陷周緣嵩山、箕山、崤山、熊耳山北坡等地均有出露。本區缺失元古界。
第二節 古生界
分上下古生界,東濮凹陷古生界綜合柱狀圖如圖1-2-1。
一、下古生界
(一)、寒武系
在本區廣泛分布,與太古界呈不整合接觸,厚度在130m~1000m,劃分為下、中、上三個統八個組。
1、下統 分三個組,由下而上為辛集組、饅頭組和毛庄組。
(1)辛集組:下部為深灰色砂礫岩、黃灰色砂頁岩,礫石成分為石英岩、花崗岩、角閃片岩等;上部為深灰色含燧石雲斑灰岩、白雲岩,形成一個由粗到細,水體由淺到深的沉積過程。本區龍古2井、龍古3井、東1井、黃古1井鑽遇,地層厚度為13m~43m,與下伏太古界呈不整合接觸。
(2)饅頭組:分布范圍比辛集組大。為一套紫紅色、灰綠色泥岩、頁岩,夾薄層石灰岩、深灰色石灰岩、砂質白雲岩,全區岩性比較穩定。本區龍古2井、龍古3
表1-1 東 濮 凹 陷 地 層 簡 表
地 層 系 統 主要岩性 厚 度
(m) 主 要
沉積相
界 系 統 組 段 亞 段
新
生
界 上第
三系 上中
新統 明化鎮組 砂、泥岩互層 1000-1700 河流
相
館陶組 塊狀砂岩層 200-620
下
第
三
系 漸
新
統 東營組 泥岩與粉細砂岩互層 0-1000 河流相
沙
河
街
組 沙一 上段 泥岩、生物灰岩、白雲岩 100-280 湖相
下段 鹽岩、膏岩 40-180
沙二 上段 膏泥岩、粉砂岩 120-600 漫湖相
下段 砂岩夾泥岩 250-550 河流相
始
新
統
Ⅲ 河南有哪些地質類的單位啊
地礦系統:機關服務中心河南省地質調查院第一地質調查隊第三地質調查隊第一地質勘查院版第二地質勘查院第權一地質工程院第二地質隊第十一地質隊第三地質探礦隊第四地質探礦隊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區域地質調查隊地球物理勘查隊測繪隊河南省岩石礦物測試中心河南省經貿工程技術學校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技術中心河南省地礦信息中心發展研究中心有色系統: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總院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一地...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二地...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三地...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四地...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五地...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六地...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七地...河南有色地質礦產(集團)有限公...河南有色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河南鑫匯礦業有限公司河南鑫相融投資有限公司河南鑫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Ⅳ 河南比較好的地質單位有哪些
直接去河南煤田地質局吧,他們的單位現在都計劃搬遷到鄭州高鐵站那邊,內上次那局長說他們的年平容均工資7萬(事業單位基本工資2000+,其它的就是績效工資和獎金之類的吧),單位還有自己建的房子(貌似比外面便宜點),有幾個同學在那,在河南應該算還行。
Ⅳ 河南省有哪些地質學校
鄭州抄地校 現在叫鄭州經襲貿職業學院 初中起點5年大專文憑!我以前同事好多都是這個學校出來的,不過現在都是高科技找礦,不是正規本科專科畢業生基本沒前途,進不去事業單位,只能在小民營公司混混,真真的不如去山東藍翔踏踏實實學點技術,月薪過萬迎娶女神都不是夢!
PS:我是搞地質的,現在改行了。
Ⅵ 河南 地質工程專業
地質科學與工程系介紹
--------------------------------------------------------------------------------
地質科學與工程系(以下簡稱地質系)主要承擔礦產普查與勘探博士點、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碩士點、古生物地層學碩士點、地質工程碩士點、地質工程本科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並肩負我校地質學科的教學改革以及青年教師的培養。地質系的師資隊伍力量雄厚,有教授7人,博士及在讀博士9人,中青年教師中全部具有碩士學位。地質系的教師們嚴謹治學,精心施教,勇於創新,「系部級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方案的研究與實踐」獲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地礦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其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獲河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目前承擔的課題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復雜遺跡組構的三維可視化分析及其在儲層評價的應用」、「天然納米石墨結構及礦床成因研究」,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陸相生物遺跡群落的組成、結構與遺跡模式研究」,國家「十五」科技攻關專項子課題「以瓦斯地質數量化理論為基礎的瓦斯湧出量預測方法研究」以及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
主 任:張子戌(教授、博導)
副主任:寧 超(副教授、碩導)
師資力量
教 授:齊永安(博士、博導) 李凱琦 湯友誼 馮有利(博士) 龐緒成(博士) 曹高社(博士後)
副教授:張曉東(博士) 王恩營(博士在讀) 王素玲 司榮軍(博士) 陳江峰(博士) 潘結南(博士)
講 師:易偉欣(碩士) 許建國 劉保民(碩士) 呂閏生(碩士)
專業介紹
研究內容
地質工程學科是運用地質學理論,研究各種礦產資源和地下水資源的勘查方法(資源地質勘查),以及各類工程建築場區地質條件的勘察方法(工程地質勘察)。其中礦產資源包括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水氣礦產等,工程地質勘察包括道路、橋梁、水庫、建築物等。
發展歷史
前身為煤田地質與勘探專業、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4年本科,1960年設立於鄭州煤炭工業學院。1961年10月,隨鄭州煤炭工業學院並入焦作礦業學院。1984年,按照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工科本科專業目錄》,煤田地質與勘探專業改名為煤田地質勘查專業。1994年,煤田地質勘查專業改名為地質礦產勘查專業。1998年,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工科本科引導性專業目錄》,地質礦產勘查專業和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調整合並,設立地質工程專業。1981年,煤田地質與勘探專業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目前,本專業的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兩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礦產普查與勘探學科是我校最早被原煤炭工業部和河南省教委確認的省部級重點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教學計劃
重點學科
礦產普查與勘探學科是我院最先被原煤炭工業部和河南省教委確定的重點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一批實力雄厚、理論造詣深、教學和科研經驗豐富的老中青相結合的教師隊伍。本學科在痕跡學理論與應用、瓦斯地質、煤層氣地質、基岩水運移理論等研究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部分達到國際研究水平,曾多次參與組織和出席國際性學術會議。
本學科在國內同行學術界具有較大的影響,並與英國里丁大學、法國里爾科技大學、阿根廷土庫曼大學和日本築波大學有良好的科研合作及學術交流關系。
本學科現有4個主要研究方向:
1. 痕跡學理論與應用
2. 瓦斯地質與煤層氣
3. 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
4. 水資源與環境地質
(一)痕跡學理論與應用方向--學術帶頭人:胡 斌 教授 齊永安 博士
痕跡學是一門跨學科的邊緣學科,它把沉積學、古生物學、地層學和地球化學匯集一起,利用生物在沉積作用和成岩作用進程中產生的各類構造和組構,來識別不同類型的沉積環境和不同級別的層序界面。
痕跡學的研究成果,自八十年代以來,已被廣泛應用於盆地的環境解釋、充填歷史和儲層預測以及油氣田的勘探開發等方面。
在國內, 本方向最早將痕跡學理論與事件沉積學引入我國。為了推廣和普及痕跡學及其研究成果,本學科點研究人員應國內各部門之邀,先後在長沙、武漢、洛陽、南京、貴陽、東營舉辦了痕跡學專題講座或講習班,並多次邀請國外著名學者來華講學和訪問,也多次派人出去研修、講學、訪問和參加學術會議,並指導了一些國外研究生。
近年來,本學科點研究人員先後承擔了國家「九五」、「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吳賢濤教授、胡斌教授和齊永安博士受中國科學院地球科學部委託評審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單項申請。
(二)瓦斯地質與煤層氣方向--學術帶頭人:蘇現波 教授 張子戌 教授
礦井瓦斯是引發煤礦重大惡性事故的隱患,長期以來一直威脅著煤礦的安全生產,同時,瓦斯(煤層氣)也是一種新的能源。瓦斯地質與煤層氣研究,應用地質學理論和方法,研究煤層瓦斯賦存、運移和分布規律,礦井瓦斯湧出量預測和煤與瓦斯突出預測方法,以及煤層氣的勘探開發工藝。
從七十年代開始,本方向長期致力於瓦斯地質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首次承擔了列入部級科研計劃的瓦斯地質研究課題;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瓦斯地質學術專著《瓦斯地質概論》;最早招收了瓦斯地質碩士研究生;組織召開了我國首次瓦斯地質學術會議。
三十餘年來,瓦斯地質研究方向先後承擔了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科研項目等瓦斯地質研究課題20餘項,獲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項,國家專利2項。上述研究成果,奠定了瓦斯地質學科在我國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使瓦斯地質在我國逐步發展成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
本研究方向自1993年涉足煤層氣地質學、煤層氣勘探開發工藝研究以來,在國內已有一定的影響。
「華北地區煤中裂隙的類型和成因」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的第一個煤層氣方面的項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提出的「構造煤發育區煤層氣『頂板儲層強化法』開發工藝」課題,已獲河南省科委資助。
總之一句話,就是牛!
Ⅶ 河南有哪些獨特的地質現象
河南地質條件復雜,地層系統齊全,構造形態多樣,是我國地質條件比較優越的省區之一.河南的地貌主要有兩個特點:其一,地勢西高東低,東西差異明顯.河南位於我國第二級地貌台階和第三級地貌台階的過渡地帶.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嵩山、外方山及伏牛山等屬於第二級地貌台階,東部的平原、南陽盆地及其以東的山地丘陵,則為第三級地貌台階的組成部分.河南地勢的總趨勢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東部地勢低且平坦,從西到東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從丘陵過渡到平原.河南最高處與最低處相差2390.6米,正是這樣的地勢,使河南境內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於西部山區.
其二,地表形態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類型齊全.河南地貌形態復雜多樣,境內不僅有綿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坦盪無垠的平原,既有波狀起伏的丘陵,還有山丘環抱的盆地.多種多樣的地貌類型,為河南農林牧和工礦業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河南山脈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區,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大別山、西有伏牛山.河南的丘陵多數是低山經過長期風化剝蝕的石質丘陵,有些是黃土高原經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黃土丘陵,丘陵與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數地區、豫西山地東緣和豫南東部邊緣地帶.河南平原廣布,遼闊坦盪.省內中部、東部和北部平原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亦稱黃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東麓,南至大別山北麓,東面和北面至省界,面積廣闊,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農耕區.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具有明顯的環狀和階梯狀地貌特徵,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間盆地;盆地中部地勢平坦,水熱資源豐富,多種植物均可在此生長發育.
Ⅷ 第一篇 河南地質礦產概況
河南省跨越中朝准地台和秦嶺褶皺系兩大地質構造單元,地層出露齊全,岩漿岩發育,變質作用強烈,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一、河南地質概況
(一)地層
河南省地層發育齊全,從太古宙至第四紀的各時代地層均有出露。根據地層發育情況及層序特徵、沉積建造、古地理等基本地質因素及構造岩漿活動、變質作用特徵,可以欒川—確山—固始斷裂為界,劃分為華北和秦嶺兩個地層區。
華北地層區,具雙層結構。基底地層為太古宇太華群、登封群和古元古界嵩山群。蓋層為中元古界熊耳群、汝陽群、官道口群至中生界三疊系。三疊系以後的地層屬於後地台階段山間盆地或斷(坳)陷盆地的沉積產物。基底地層中,登封群和太華群原岩為火山-沉積岩,嵩山群為冒地槽的陸源碎屑-碳酸鹽岩組合。蓋層中,熊耳群為中(基)性—酸性火山岩組合,汝陽群、官道口群至中奧陶統屬海相陸源碎屑岩和碳酸岩組合,中上石炭統為海陸交替相鐵鋁質岩、碳酸鹽岩及含煤碎屑岩組合,二疊系至三疊系主要為陸相含煤碎屑岩和紅色碎屑岩組合。後地台階段的侏羅系至新第三系主要為內陸含煤碎屑岩、含膏鹽、石油碎屑岩組合。蓋層的岩相、厚度穩定,層序清楚,褶皺微弱,基本未受區域變質。
秦嶺地層區,是一個長期活動帶。除缺失二疊系至侏羅系下統地層外,其餘各時代地層齊全。自老至新有太古宇大別群,元古宇秦嶺群、峽河群、毛堂群、蘇家河群、陡嶺群、信陽群、震旦系、(元古宇—)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寒武系至石炭系、中上侏羅統至第四紀。大別群為火山-沉積岩組合,信陽群為碎屑、濁積復理石夾碳酸鹽岩、火山岩組合。震旦系分南、北區,北秦嶺北緣的震旦系屬斷陷盆地鎂質碳酸鹽岩組合,南秦嶺的震旦系—石炭系屬冒地槽碎屑岩、碳酸鹽岩夾基性火山岩組合。北秦嶺二郎坪群為海相細碧-石英角斑岩組合,石炭系屬斷陷盆地含煤磨拉石建造組合。秦嶺地區中新生代地層均沿斷陷盆地分布,主要為陸相火山岩、含煤碎屑岩、紅色磨拉石、含膏鹽、石油、碎屑岩組合。總之,在秦嶺地層區內,主要為活動型和次穩定型沉積建造組合,各時代地層沉積厚度大、相變快、沉積建造組合復雜和火山岩發育,大多數地層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區域變質,連三疊系地層的局部也受到變質作用影響,反映了該區長期活動和多旋迴發展的演化特點。
(二)構造特徵
河南省位於東秦嶺-大別山褶皺帶轉折部位,跨越中朝准地台和秦嶺褶皺系兩個一級大地構造單元。地質構造演化具有多旋迴、多期次、不均衡發展的特點。自新太古宙以來,區內經歷了嵩陽、中條、王屋山、晉寧、加里東、華力西、印度、燕山、喜馬拉雅九個構造旋迴,並以中條運動和燕山運動為轉折。可大致歸並為三個大地構造發展期:地槽發展期(嵩陽中條旋迴),槽台並存期(王屋—印支旋迴),大陸邊緣活動帶發展期(燕山—喜馬拉雅旋迴)。伴隨三個大地構造發展階段,該區經嵩陽、中條運動形成了中朝准地台;此期後秦嶺區仍處於地槽發展階段,延續至石炭紀末,經華力西運動才結束了地槽發展史,形成褶皺帶隆起;燕山運動使中朝准地台轉入重新活化階段。
由於我省處於獨特的大地構造部位,在長期復雜的地質構造演化過程中,早期形成了一系列不同層次、不同尺度、不同特徵、不同序列、大致相互平行的、以北西西近東西向深斷裂帶為主的構造形跡,伴隨地殼固結程度的增高,進入剛性斷塊後,則以北東~近南北向斷裂構造為主,形成了一系列的中新生代斷(凹)陷盆地。北西西—近東西向斷裂與北東—近南北向斷陷帶組成了省內基本構造格架,並控制著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和內、外生礦床的形成和分布。省內北西西—近東西向深斷裂帶共有6條,除焦作-商丘深斷裂帶位於中朝准地台區外,其餘5條均分布於秦嶺褶皺帶,分別為欒川-確山-固始深斷裂帶(兩個一級構造單元分界斷裂);瓦穴子-鴨河口-明港深斷裂帶;朱陽關-夏館-大河深斷裂帶;木家埡-內鄉-桐柏-商城深斷裂帶;西官莊-鎮平-龜山-梅山深斷裂帶。
《河南省區域地質志》(1989年)在綜合分析研究各地各構造階段沉積相與建造組合、岩漿活動、構造變動、區域變質程度及成礦作用等特徵的基礎上,將河南省劃為2個一級、10個二級、28個三級大地構造單元(詳見圖1)。現將一級構造單元特徵敘述如下。
中朝准地台:基底構造復雜,主要以形態復雜的線型褶皺和成群(帶)分布的韌-脆性剪切帶構造為特徵。構造線方向以北西西—近東西向為主,與全省主構造線方向一致,僅在箕山地區為近南北向。蓋層構造簡單,呈短軸狀的寬緩褶皺和斷塊隆起或斷(坳)陷盆地。構造線方向大致以焦作-商丘深斷裂為界,以北為北北東向,以南呈近東西向或北西西向。
秦嶺褶皺系:以北西西—近東西向分布的長期活動性深大斷裂、形態復雜的線性褶皺和燕山期形成的北東—近南北向斷(坳)陷盆地發育為特徵。
(三)岩漿岩
1.概述
省內岩漿活動強烈,分布廣泛。岩漿岩出露面積約19000km2,佔全省基岩面積的四分之一。其中,侵入岩發育,有各類岩體445個,岩石類型齊全,以酸性岩為主,中性岩次之,出露面積約11000km2。火山岩亦十分發育,海相和陸相火山噴發均較強烈,海相噴發以中—基性火山岩為主,陸相噴發岩則以中—酸性岩為主。
岩漿活動與地殼演化密切有關。區內地殼具多旋迴發展特徵,故岩漿活動亦具多期次性和階段性,從太古宙到新生代的各個地質時期,都有不同規模、不同形式、成因各異的岩漿活動。但是,由於區域構造運動的不平衡性,導致了岩漿活動時空分布的差異性。大規模的火山活動主要集中在元古宙,發生在台緣坳陷區,以中(基)性—酸性火山岩為主。大規模的酸性岩漿侵入活動則集中在古生代和中生代,以秦嶺褶皺系及大陸邊緣活動帶為特色,呈大岩基產出。岩漿活動和岩漿演化的總趨勢是隨著時代的由老至新,岩漿侵入作用強度則由弱變強,岩石類型由基性向酸性發展演化。從岩漿活動期次、規模大小反映出本省中朝准地台比秦嶺褶皺系岩漿活動弱得多。由於岩漿活動與地質構造作用密切相關,區內主要岩漿岩一般呈北西西的帶狀分布,並構成多期次、多岩類組合的構造岩漿岩帶。
2.岩漿岩與礦產的關系
區內與岩漿成礦作用有關的內生礦產豐富,特別是金、銀、鉬、珍珠岩、膨潤土、沸石等礦產在國內都名列前茅。
(1)與侵入岩有關的礦產
①與基性岩、超基性岩有關礦產
有鐵、鈦、鎳、鉻、鉑和蛇紋岩、玉石等。其中鐵、鉻、蛇紋岩、獨山玉具工業價值。鐵礦分布在舞陽等地超基性岩內,屬岩漿型熔離礦床。鉻、鎳、蛇紋岩礦主要分布於西峽、桐柏、信陽一帶的晉寧期和加里東期超基性岩內,鉻、鎳礦屬岩漿型礦床,蛇紋岩礦屬岩漿期後熱液型礦床。
圖1河南省大地構造分區略圖
(據《河南省區域地質志》,1989)
I—中朝准地台;Ⅰ 1—山西台隆;
②與中性岩有關礦產
主要為鐵礦。形成於加里東期和燕山期。加里東期鐵礦分布於西峽—泌陽—桐柏一帶的早古生代閃長岩體內、外接觸帶。燕山期鐵礦主要分布於安陽—林縣和盧氏—欒川一帶的閃長岩接觸帶。礦床成因屬夕卡岩型。
③與淺成相酸性斑岩有關礦產
主要有鎢、鉬、鉛、鋅等。以燕山期為主。沿深大斷裂呈帶狀展布。主要分布於雷門溝—沙土
④與深成相花崗岩有關礦產
有銅、鉛、鋅、金、銀、稀土和非金屬礦螢石、白雲母等。以金、銀、螢石為主,銅、鉛、鋅多為伴生礦。以金、銀為主的多金屬礦,主要分布於靈寶、崤山、熊耳山、桐柏等地區,金、銀的富集與古老的礦源層關系密切,而規模較大的花崗岩體,使礦源層中的金、銀、活化轉移,在岩體或周圍有利的構造部位和物理化學條件下成礦。礦床成因類型為重熔岩漿期後中低溫熱液型。螢石礦分布在泌陽、桐柏、信陽、羅山、光山、新縣等地,屬熱液型礦床。
(2)與火山岩有關的礦產
本省與火山岩有關的礦產有鐵、銅、鉛、鋅、金、銀和沸石、珍珠岩、膨潤土等。
①與中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有關礦產
熊耳群為一套巨厚的同熔型安山岩-流紋岩組合,屬弱鹼度鹼性-鈣鹼性火山岩系。分布於欒川、嵩縣、汝陽、方城等縣。火山岩中銅、鉛、鋅、金等礦(點)床發育。
②與元古宙—古生代二郎坪群、毛堂群火山岩有關礦產
均為幔源細碧-石英角斑岩系。二郎坪群屬鈣鹼性玄武岩—鈣鹼性拉斑玄武岩,與銅多金屬礦關系密切,主要分布於桐柏、西峽等地。毛堂群屬富鈉鈦鹼性玄武岩系列,其內富產藍石棉礦。
③與中生代白堊統陳棚組火山岩有關礦產
該組為同熔型陸相安山岩-流紋岩組合,屬鈣鹼性系列,具富鉀特點。與珍珠岩、膨潤土、沸石、含鹼玻璃原料等系列礦產關系密切。沿信陽、光山、潑河一帶分布。
二、河南主要成礦區帶及礦床成礦系列的劃分
(一)河南礦產概況及主要成礦區帶的劃分
河南省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迄今為止已發現106種礦產,已探明有儲量的78種。居全國前10位的有49種,已開采利用的達75種。鉬、天然鹼、藍石棉、珍珠岩、藍晶石、鑄型砂岩等6種礦產儲量居全國第一位。煤、石油、天然氣、鋁、金、銀是河南的優勢資源礦產。
省內礦產的空間分布主要集中於京廣鐵路以西。內生礦產的空間分布主要受區域性深大斷裂帶的次級構造、褶皺帶和構造岩漿岩帶的控制,故區內各成礦系列、成礦亞系列中礦產的分布都與區域構造線方向一致,多呈北西西向展布。而外生礦產的空間分布,則受岩相、古地理、古氣候等因素制約,分布於坳(凹)陷或斷陷構造內。
成礦時代因各種成礦作用發生的時代而異。與岩漿作用有關的內生礦產的成礦時代,主要受岩漿岩演化規律的制約,隨時代由老至新而發生由超基性至酸性岩的侵入,故與超基性-基性岩漿岩有關的系列礦產,成礦時代較早,以嵩陽期、加里東期和華力西期為主;與酸性岩漿岩成礦作用有關的系列內生礦產成礦時代則較晚,以燕山期為主;與中性岩有關的系列礦產則形成於加里東期和燕山期。與變質成礦作用有關的礦產主要形成於元古宙。與沉積作用有關的外生礦產主要成礦時代為古生代,次為第三紀。
按不同等級大地構造單元、成礦特徵及礦產分布規律,控制礦化的地層、構造、岩漿岩等地質因素和成礦時代差異,將河南省劃分出2個Ⅱ級、5個Ⅲ級、12個Ⅳ級成礦單元,詳見圖2、表1。
Ⅰ級全球成礦帶大體與我國劃分的中亞、特提斯、環太平洋、前寒武系和秦嶺-祁連-昆侖五大成礦域相對應。
Ⅱ級成礦區帶是在I級成礦域內根據區域構造、岩漿、沉積、變質和成礦作用的特色劃分出的成礦單元。據此,河南可劃分為華北地台南緣成礦帶和秦嶺-大別山褶皺系成礦帶二個Ⅱ級成礦帶。
Ⅲ級成礦區帶是在Ⅱ級成礦區帶的次級構造單元內根據區域控礦因素、成礦作用不同或相似成礦作用形成的礦床集中地帶。據此,將上述華北地台南緣成礦帶劃分為華熊台緣坳陷以內生礦產為主的成礦亞帶和洛(陽)安(陽)地塊以外生沉積礦產為主的成礦亞帶。將秦嶺-大別山褶皺系成礦帶劃分為北秦嶺-桐柏-大別山褶皺帶以內生礦產為主的成礦亞帶、南秦嶺褶皺帶北緣以內生礦產為主的成礦亞帶和南陽-襄樊坳陷以外生礦產為主的成礦亞帶。
Ⅳ級成礦區帶是在Ⅲ級成礦亞帶內,按不同構造部位形成的礦床集中地帶。
(二)礦床成礦系列的劃分
河南礦床成礦系列的級別分為七級,其次序及內涵如下。
礦床成礦系列組合(一級):是按地質作用大類為基礎劃分出的與沉積作用有關的、與岩漿作用有關的和與變質作用有關的三個礦床成礦系列組合。
礦床成礦系列類型(二級):是指在不同地區或不同時代的相似地質構造環境中形成的具有相似性的礦床成礦系列,同時也具有時代和地區性的各自特徵。
礦床成礦系列(三級):是指在一定的地質構造單元和一定的地質發展階段內,與一定地質作用有關的不同地質演化階段中,在不同地質部位形成相互有成因聯系的不同礦種、不同類型的礦床組合。
礦床成礦亞系列(四級):由於有的礦床成礦系列產出的地質構造區域較大,形成時間相對較長,成礦強度亦較大,因此在礦床成礦系列所在的地質構造區內存在地質條件有一定差異,成礦作用在時間和空間上有一定的演化規律,成礦既有共性,又表現出明顯特性的地段,在這些地段的地質構造條件下形成的礦床組合被列為礦床成礦系列的成礦亞系列。
礦床式(五級):屬礦床成礦系列或亞系列中代表成礦發展的某一時期內所形成礦化類型相似的同類礦床。
礦床(六級):是礦床成礦系列中的基本組成。
礦床成因類型(七級):有時在一個礦床中,由於成礦物質、成礦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及成礦部位地質條件的不同,可形成多種礦床成因類型。有時相似的多個礦床可屬於相同的成因類型。
(三)建立成礦系列成礦模式的原則
(1)成礦系列成礦模式應反映該系列所跨區域內成礦單元的地質與成礦作用特徵,建立成礦單元內礦床地質特徵與區域地質條件、地質發展歷史之間的密切聯系。表達成礦系列的區域成礦模式比一般礦床成礦模式有更高的研究內容,它包括不同礦體、不同類型的一組礦床的成礦模式組合。
表1河南省主要成礦區帶及礦床成礦系列劃分表
續表
圖2河南省主要礦產分布及成礦帶劃分略圖
(據《河南省地質礦產志》修編,1989)
(2)確定成礦系列所在成礦單元內各礦產種類及其礦化類型與岩漿活動、沉積作用或變質相帶的生成關系和與區域的、深部的及局部的構造作用之間的制約關系。
(3)建立不同地區成礦系列內有代表性的礦田、礦床式的成礦模式,形成不同成礦系列的礦床成礦模式組合。
Ⅸ 河南省沿黃平原區主要環境地質問題分析
程建強程立華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新鄉,453002)
摘要對河南省沿黃平原區環境地質的調查發現,該地區主要存在砂土液化、土壤鹽漬化、土地沙化、地下水資源衰竭等環境地質問題。在綜合分析環境地質問題形成背景和形成條件的基礎上,提出其演化模式和發展趨勢,及減少和防止環境地質問題的對應措施。
關鍵詞河南省沿黃平原區環境地質問題演化模式對策
前言
環境地質問題是指由於自然產生或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多數情況下是二者協同作用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以及生存環境生成危害的地質現象或事件。它包括自然產生的原生環境地質問題、人為作用誘發的次生環境地質問題以及二者雙重作用引起的地質災害。環境地質問題的產生和發展,除受自然地理、地質環境條件影響外,人類活動的作用日益重要。目前河南省沿黃平原地區存在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有:砂土液化、土地沙化、土壤鹽漬化、水土污染和地下水超采所引發的地面沉降、地下水資源枯竭等。
1主要環境地質問題的現狀
1.1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是指飽水砂土在地震動力荷載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受到強烈震動而喪失抗剪強度,使砂粒處於懸浮狀態,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現象。
1.液化砂土分布
根據區域工程地質條件和飽和砂土液化判別標准,河南省沿黃平原區的砂土液化主要分布在沿黃河兩側,根據歷史上發生的噴砂冒水、地裂縫、堤岸滑移等的發育程度,將其劃分為嚴重、中等、輕微三個液化區(見圖1)。
2.液化砂土危害
飽和砂土震動液化,會導致建築地基變形,產生不均勻降沉,危及建築物正常使用。黃河背河窪地的飽和砂土震動液化發生強烈地震時,會產生噴水冒沙而使大堤遭受破壞,當大堤浸水時可能導致潰堤。
1.2土壤鹽漬化
在適當的地形地貌、氣候、地下水、土壤性質及人類活動等背景下,鹽分不斷由地下水面向上遷移並富集於土壤表層的過程稱土壤鹽漬化。其結果使得上層土壤鹽份不斷富集,形成鹽漬土。
圖1砂土液化分布圖
土壤鹽漬化現狀黃河沖積平原地區鹽漬化主要發生在以下地區:新鄉、獲嘉東南的黃河沖積扇緣窪地;現代黃河兩側的背河窪地;延津、內黃、民權、蘭考、商丘等地的古背河窪地;柘城、寧陵、鹿邑一帶的決口扇間、扇前窪地。另外,開封縣、杞縣一帶由於不適當的引黃灌溉也有大量次生鹽漬化現象。
土壤鹽漬化危害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土壤淺部富集鹽鹼,影響農作物對土壤養分的吸收,輕則缺苗斷壟,重者顆粒不收;二是鹽漬化嚴重的形成鹽漬土,降低地基強度,影響建築物的正常使用;三是鹽漬化導致地面潮濕,造成不利的室內生活環境。
1.3土地沙化
與砂質堆積地貌部位相對應,區域土地沙化主要發生在新鄉、衛輝、滑縣、浚縣、內黃、新鄭、蘭考、民權等地的古河道帶;開封、中牟、尉氏、蘭考、封丘等地的決口扇上部等地區。據統計,60年代沙化面積約2000萬畝;後經治理多數沙丘已經固定,沙荒面積逐漸減少,至1994年尚有近200萬畝未得到根治。現主要零星分布在下列地區:浚縣、內黃、蘭考等地的古河道帶;中牟、原陽等地的決口扇上部;開封袁坊到三義寨的黃河二級灘地上;引黃灌渠清淤堆沙帶。
1.4地下水超采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地下水開采量不斷增加,一些地方地下水的開采量遠遠超過其補給量。地下水長期超量開采,形成了以城市水源地為中心的中深層地下水漏斗區。其中,豫北地區已形成近8000km2的漏斗區。這些區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一般面積較大,中心位埋藏較深(表1)。區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一般是激發側向補給和越層補給量增大的一種代償現象。但漏斗擴張過快和面積過大往往是由於過量開采地下水,使地下水系統運動失調所致。因此,大的區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常引發一些不良的環境地質問題,主要表現在為造成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形成區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及其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縫、水資源衰竭多種環境地質問題。
(1)區域地下水持續下降導致集水建築物水量衰減,甚至地下水資源衰竭,如清豐、內黃一帶因區域水位下降而引起淺井失效,造成很大經濟損失。
(2)因改變地下水流場,使部分淺層地下水水質惡化。這在有微鹹水、鹹水分布的地區表現尤其明顯,如清豐、內黃等地就發生過水質惡化的現象。
(3)漏斗持續發展使土層漸漸被疏干,導致土層失水壓密固結,從而發生地面沉陷。開封漏斗范圍內的Ⅲ01監測點,在1954~1989年的35年間沉陷量達242mm,這也是由於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的不良環境地質現象。濮陽市地下水位下降也造成了地面沉降。
表1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統計表(2002)
2形成條件及其演化分析
2.1砂土液化
河南省沿黃沖積平原區15m以淺均為黃河全新世泛濫堆積的鬆散粉土、細砂、粉質粘土等,且該區地震烈度一般大於等於Ⅵ度,具備砂土液化的岩性條件和地震動力背景。由於地下水的超量開采,目前區域地下水埋深較大,除現代黃河影響帶地下水埋深一般小於4m外,其他地區地下水埋深大於6m。因此,未來的砂土液化仍將發生在黃河兩側。開封—民權、范縣—台前是砂土液化的嚴重危險區。
2.2土壤鹽漬化
土壤鹽漬化為自然和人為作用雙重影響,有利於鹽漬化發展的條件有:
(1)氣候乾燥,年降水量小於蒸發量。
(2)地形相對低窪,排水不暢。
(3)淺層地下水水位埋深小於4m,水力坡度平緩
(4)土壤岩性以毛細上升高度大的粉土、粉質粘土為主。成壤作用差,有機質含量低。
據統計,20世紀60年代區域鹽漬化最為嚴重,面積達1116.3萬畝。近年來由於區域地下水位下降,耕作方式改善、人工治理(如沿黃一帶稻改)等原因,區域土壤鹽漬化面積大大減小。至20世紀90年代初,河南省土壤鹽漬化面積僅剩100餘萬畝,且主要分布在現代黃河兩側的背河窪地,其他扇間或扇緣窪地有零星分布(圖2)。
圖2鹽漬土分布圖
隨著區域淺層地下水位下降及人工治理工作加強,區域鹽漬化面積將大大減少。據自然及人為條件變化預測:未來鹽漬化將由原生、次生並存型向單一原生型轉變,且其面積仍將大大縮小。黃河兩側背河窪地的側滲帶將是未來鹽漬化的主要區域。周口、柘城、永城一帶的鹽漬化會隨著地下水位下降及耕作方式改良而逐漸減弱乃至消失。
2.3土地沙化
土地沙化是具有一定的沙物質基礎和乾旱大風動力條件下,由於人為活動與資源環境不相協調所產生的一種以風沙活動、土地乾旱貧瘠化為標志的環境退化過程。
本區土地沙化是由於黃河在桃花峪以東地區歷經多次決口、改道留下了大面積沙地,再經風的吹揚形成大量新月形或渾圓狀活動的沙壟,沙丘不斷侵佔良田,惡化生態環境。另外,引黃沉沙也會在灌區渠首等地產生局部土地沙化。
2.4地下水超采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
近20年來,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地下水開采量不斷增加,在重點開采區,逐漸形成了一些區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由於城市集中開采地下水形成的降落漏斗形狀多不規則,開采強度大,如鄭州、開封等降落漏斗;農業開采地下水較集中的區域,一般形成較緩而規則的降落漏斗,如內黃、滑縣、清豐等地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鄭州、開封等漏斗地處黃河沖積扇的上部粗粒帶,含水介質及富水性較均勻,是由於集中強力開采地下水而形成。濮陽、商丘漏斗位於沖積扇稍下部位。內黃、清豐東部一帶的漏斗位於沖積扇前緣,含水介質粒度較細,厚度也小,空間分布不均,富水性差,由於農業井灌開采程度較高,形成了區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隨著區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逐漸擴大,其所引起的地下水資源衰竭、地面沉降、水質惡化等環境地質問題也不斷趨於嚴重,所造成的損失也逐年增大,而且有更加嚴重的趨勢。
3減少和預防對策
3.1砂土液化
首先應查明液化砂土的分布和液化程度,根據情況的不同採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如採取基土置換,消除液化砂土的危害。
3.2土壤鹽漬化
對於黃河背河窪地的鹽漬化治理應調整種植結構、改旱地為水田,引黃壓鹽,並注意及時退水。如原陽、開封、鄭州等地就取得了明顯效果。
對於豫東南平原的鹽漬化應採取井灌壓鹽、挖溝排水、疏浚溝渠、深耕細作的方式進行治理。
3.3土地沙化
由於土地沙化的基本因素是氣候乾旱化,目前人力很難控制。因此,要徹底消除土地沙化是十分困難的。應採取植樹造林、退耕還林、農林間作、加強灌溉等固沙治理措施抑制其發展,改善生態環境。
3.4地下水超采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
遏制和防止地下水超采所引發的不良環境地質現象的發展,就要加強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的調查、研究及規劃管理工作,做到地下水和地表水聯合調度,統一規劃,使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進入良性循環軌道,發揮更大效益,避免地質環境的惡化。
4結語
河南省沿黃平原區目前存在的土地沙化、地下水位下降、水資源衰竭等環境地質問題,在成因上有其地質和歷史因素。建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有些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比如土地沙化、鹽漬化治理。但有的環境地質問題卻在進一步加重,如地下水超采所引起的環境地質問題,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是我們今後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環境地質問題的治理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趙雲章等.河南省環境地質基本問題研究.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3.
[2]古維善,李蓮花.河南省黃河下游重大生態環境地質問題及對策研究.河南地質.2001(1).
[3]河南省地質調查院.黃河中下游(河南段)主要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評價.鄭州:河南省地質調查院,2002.
[4]河南省地質調查院.華北地區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鄭州:河南省地質調查院,2003.
[5]趙雲章等.多泥沙河流影響帶地下水資源評價及可持續開發利用綜合研究.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2.
[6]張壽全.黃河三角洲水資源潛力與環境治理途徑.第四紀研究,2000,20(1):98.
[7]李中明,程建強.豫北平原環境水文地質問題分析.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03(3):21~25.
[8]尚三林等.人民勝利渠灌區鹽鹼地治理實踐.人民黃河,2000,22(12):21~22.
[9]趙雲章,朱中道,王繼華等.河南省地下水資源環境與研究.鄭州:河南省地礦局,2003.
Ⅹ 河南省至今有多少個國家地質公園
呵呵,希望樓主對的起我這打字的辛苦,截至2009年河南共有6個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地專層構造國家地質公園屬;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嵖岈(chá yá )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內鄉寶天曼國家地質公園
我是學地質的,資料來自《地球檔案》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