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質殘積土怎麼描述
『壹』 勘察外業土應該怎麼描述
一、雜填土:
雜色,鬆散,大孔隙,上部為砼地坪,含較多的碎石。
二、淤泥質粉質粘土:
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夾有機質;無搖振反應,稍有光滑,干強度低,韌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
灰黃色,可塑,無搖振反應、光滑,干強度高,韌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
灰黃~褐黃色,硬塑,含少量的鐵,錳質結核,可塑,無搖振反應,光滑,干強度高,韌性高。
五、粉質粘土:
青灰色,軟~可塑狀,為後期沉積,搖振反應無,稍有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
六、粉質粘土:
灰黃~褐黃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團塊無搖振反應,稍有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
七、粉質粘土:
灰黃~褐黃色,可塑,無搖振反應,稍有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
八、粉質粘土:
灰黃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局部含團塊狀密實粉土。
九、粉質粘土:
灰黃~褐黃色,鈣質結核,硬塑,無搖振反應,稍有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
十、粉質粘土:
灰黃~灰色,軟~可塑,粉粒含量高,無搖振反應,稍有光滑,干強中等,韌性中等。
十一、粉質粘土:
上部淺灰色,中下部褐黃色,硬塑,含少量鐵錳質結核,無搖振反應,切面光滑,干強度高,韌性高。
十二、粉質粘土夾粉土:
灰黃~青灰色,可塑,含少量雲母片,無搖振反應,稍有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
十三、粉砂:
黃色,含雲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礦物組成,飽和狀態。
十四、粉砂:
上部灰黃色,底部淺灰色,含雲母片,飽和狀態,密實。
十五、粉質粘土夾粉土:
灰黃色,軟~可塑,無搖振反應,稍有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局部夾薄層粉土。
十六、粉土:
灰黃,含雲母片,很濕,稍密。搖振反應中等,無光澤反應,干強度低,韌性低。
十七、粉砂:
灰黃,含雲母片,飽和,密實,主要成分由長石、石英、雲母等組成,磨園度好、分、選性好。
十八、粉土:
淺灰色,含雲母片,搖振反應中等,無澤反應,干強度低,韌性低。
十九、粘土夾粉砂:
灰黃色,褐黃色,可塑,含少量鈣質結核核徑為3cm。夾薄層壯中密粉砂,具水平層理,無搖振反應,切面稍光滑,干強度高,韌性高。
二十、粘土:
灰黃,褐黃色,含少量鐵,錳質結核,無搖振反應,切面光滑,干強度高,韌性高。
二十一、粉質粘土:
褐黃色,硬塑,含白色高齡土條帶用鈣質結核,(核徑為0.3~2cm),無搖振反應,切面光滑,干強度高,韌性高。
二十二、粉質粘土夾粉土:
淺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無搖振反應,稍有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局部夾30cm厚薄層粉土,濕,中密~密實。
二十三、碎石土:
淺黃色,灰黃色,中密~密實,碎石含量50%~70%稜角形,次稜角形,一般直徑20~40mm最大粒徑120mm 成份以灰岩為主,少量為砂岩,由老黃土、新黃土,中粗砂,礫石充填。
二十四、 中風化灰岩:
灰~深灰色,隱晶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岩石結構緻密堅硬,裂隙發育大部分閉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狀,長柱,少量呈碎石塊狀,碎粒狀,土狀,長度20~40cm局部溶蝕現像嚴重,岩芯表面呈峰窩狀,溶徑5~20mm,最大50mm.
二十五、全風化粘土岩:
褐灰色,黃褐色,棕紅色。結構構造完全破壞岩芯呈土狀,含風化碎屑,碎塊,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
二十六、強風化粘土岩:
褐灰色,黃褐色。棕紅色,結構構造大部分破壞,岩芯呈碎塊狀,節理裂隙較發育。
二十七、頁岩:
灰黃色,薄層狀,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1)野外地質殘積土怎麼描述擴展閱讀
雜填土工程性質:
一、性質不均厚度變化大。
1、由於雜填土的堆積條件、堆積時間,特別是物質來源和組成成分的復雜和差異,造成雜填土的性質很不均勻,分布范圍及厚度的變化均缺乏規律性,帶有極大的人為隨意性,往往在很小范圍內,就有很大的變化。
2、當雜填土的堆積時間愈長,物質組成愈均勻、顆粒愈粗,有機物含量愈少,則作為天然地基的可能性愈大。
二、變形大並有濕陷性。
1、就其變形特性而言,雜填土往往是一種欠壓密土,一般具有較高的壓縮性。對部分新的雜填土,除正常荷載作用下的沉降外,還存在自重壓力下沉降及濕陷變形的特點;對生活垃圾土還存在因進一步分解腐殖質而引起的變形。
2、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干或稍濕的雜填土,往往具有浸水濕陷性。堆積時間短、結構疏鬆,這是雜填土浸水濕陷和變形大的主要原因。
三、壓縮性大強度低。
1、雜填土的物質成分異常復雜,不同物質成分,直接影晌土的工程性質。當建築垃圾土的組成物以磚塊為主時,則優於以瓦片為主的土。
2、建築垃圾土和工業廢料土,在一般情況下優於生活垃圾土。因生活垃圾土物質成分雜亂,含大量有機質和未分解的植物質,具有很大的壓縮性和很低的強度。即使堆積時間較長,仍較松軟。
『貳』 強風化,弱風化,全風化.岩石怎麼描述
滿意採納喲
1、未風化:岩質新鮮偶見風化痕跡。
2、微風化:結構基本未變,僅節理面有渲回染或答略有變色,有少量風化裂隙。 3、中風化:結構部分破壞,沿節理面有次生礦物,有風化裂隙發育,岩體被切割成岩塊。用鎬難挖,干鑽不易鑽進。
4、強風化:結構大部分破壞,礦物成分顯著變化,風化裂隙發育,岩體破碎,用鎬可挖,干鑽不易鑽進。
5、全風化:結構基本破壞,但尚可辨認,有殘余結構強度,可用鎬挖,干鑽可鑽進。
6、殘積土:組織結構全部破壞,已成土狀,鍬鎬易開挖,干鑽易鑽進,具可塑
『叄』 殘積土的介紹
殘積土是岩石風化後殘留在原地的碎屑堆積物形成的土。
『肆』 殘積土如何描述
殘積土
定義1:形成於過去某一時期成土環境條件下的土壤,其成土環境和專土壤特徵不同於現代土壤。屬 所屬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地貌學(二級學科)
定義2:岩體經風化作用後殘留在原地形成的土。
殘積土:岩石風化後殘留在原地形成的土。
殘積土表部土壤層孔隙率大、強度低、壓縮性高,而其下部常常是夾碎石或砂粒的粘性土,或是孔隙為粘性土充填的碎石土、砂礫土,其強度較高。
『伍』 坡積土層和殘積土層在工程應用上的意義
第一章 粘性土7w'wjX-
粘性土分為粉質粘土和粘土 NF+iza;DP
一、粉質粘土定義:塑性指數大於且小於或等於17的土應定名為粉質粘土,肉眼觀察,細土中有砂粒,干時不堅硬,用錘可打成細土粒,濕時有塑性有粘結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條,長度較小,用手搓、捻感覺有少量細顆粒,稍有粘滯感覺。 *MJX?
二、粘土定義:塑性指數大於17的土定為粘土,肉眼觀察較細膩,一般無砂粒,干時很堅硬,用錘可打成碎塊,濕時塑性粘性大,土團壓成餅時,邊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條,長度不少於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潤感覺,當水分較大時,極為粘手,感覺不到有顆粒存在。 UD8op]>L
三、描述內容:顏色、狀態、包含物、光澤反應、搖震反應、結構及層理特徵 #=6E\&NC
1、顏色:主色在後,次色在前。 n}'=yItVL1
2、狀態: ^ q<v{_
① 堅硬:干而堅硬,很難掰成塊。 TNGU6j}oq
② 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塊後顯柔性,手捏感覺干,不易變形,手按無指印。 jg.QRny^
③ 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t0IEaj75c
④ 軟塑:手捏很軟,易變形,土塊掰時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wV8X`g
⑤ 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變形。 Kac' ;1
3、包含物:貝殼、鐵錳結核、高嶺土姜結石等。 zxC#0@qX07
4、光澤反應:用取土力切開土塊,視其光滑程度分為 \4v]7SV
① 切面粗造為無光澤。 _i20|v
② 切面略粗造(稍光滑)為稍有光澤。 maXG:l|
③ 切面光滑為有光澤。 zmSUw}-4 N
5、搖震反應:試驗對應將軟塑~流動的小土塊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復搖晃,並以另一手掌振擊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將滲出,球面呈現光澤。用手指捏土球,放鬆後水又被吸入,光澤消失,根據土球滲水和吸水反應快慢可區分為: S/4^ d &Gr
① 立即滲水及吸水者為反應迅速。 >_|O1H./4
② 滲水及吸水中等者為反應中等。 &(xH$htv1
③ 滲水和吸水慢及不滲,不吸者為反應慢或無反應。 TWQG591
4、韌性試驗:將含水率略在於塑性的土塊在手中揉捏均勻,然後在手掌中搓成直徑3mm的土條,再揉成土團,根據再次搓條的可能性,可分為: cm&I* 0\
①能揉成土團,再搓成條,捏而不碎者為韌性高 =8; {\
②可再揉成團,捏而不碎者為韌性中等 b\-&sM(W"
③勉強或不能再揉成團,稍捏或不捏即碎者為韌性差 rdJ d#S
5、干強度:試驗時將一小塊土捏成小土團,風干後用手指捏碎,根據用力大小區分為 e S<lwA_
①很難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斷者為干強度高 $!8-? ?ML
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斷者為干強度中等 h $L/<3oP6
③易於捏碎和捻成粉未者為干強度低 UG'9*(*
6、結構及層理特徵:對同一土層中相間呈韻律沉積,當薄層與厚層的厚度比大於1/3時,宜定為「互層」;厚度比為1/10~1/3時,宜定為「夾層」;厚度比小於1/10的土層,且多次出現時,宜定為「夾薄層」。 p' +
7、對具有互層、夾層、夾薄層特徵的土,尚應描述各層的厚度和層理特徵。 WIv?}gi: X
qL6 |6-?
!!`!|w
第二章 粉 土[L:o`j
一、定義:粒徑大於0.075mm的顆粒質量不超過總質量的50%,且塑性指數等於或小於10的土應定名為粉土。肉眼觀察絕大部分是粉粒,砂粒少,干時土塊結合不夠堅固,微力即散成粉末,濕時有流動性,土球經振動可成餅狀,在手中可捏成團,能搓成φ3mm的短土條。用手搓捻無粘滯感覺,較粗糙,大部分是粉末。 *X, /7C
二、描述內容:顏色、包含物、濕度、光澤反應、搖震反應、層理特徵 #1c_evH
1、顏色:主色在後,次色在前。 {6~l$
2、包含物:雲母、貝殼、石英、氧化鐵浸染條紋(帶)、高嶺土條紋(團塊)等。 !kE-_dY6)
3、濕度:分稍濕、濕、很濕。 Xt#4/>dlR
① 稍濕:土擾動後不易握成團,一搖即散。 5JLu2P
② 濕:土擾動後能握成團,搖動時土表面稍出水,手中有濕印,用手捏水即吸回。 e}.^Tiwd]
③ 很濕:水位以下,用手搖動時有水流出,土體塌流成扁圓形。 ##EYH1P]
4、層理特徵:層厚及夾層情況,對同一土層中相間呈韻律沉積,當薄層與厚層的厚度比大於1/3時,宜定為「互層」;厚度比為1/10~1/3時,宜定為「夾層」;厚度比小於1/10的土層,且多次出現時,宜定為「夾薄層」。。 * ;Cy=J+
V`7FKL@"
8G5m{XTS(
第三章 砂 土8kIR y
一、定義:粒徑大於2mm的顆粒質量不超過總質量的50%,粒徑大於0.075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50%的土、應定名為砂土,肉眼觀察絕大部分是砂粒,干時鬆散,濕時無塑性,搓不成條,用水搓捻時感覺砂粒,無滑潤感覺。 mBG=jI "xh
二、描述內容:砂土應描述顏色、礦物組成、顆粒級配、顆粒形狀、粘粒含量、濕度、密實度等、層理特徵。 ^+m+zd_
1、顏色:主色在後,次色在前,如黃褐、青灰等。 S:x?6IDPC^
2、礦物組成:砂土主要礦物組成:石英、雲母、長石等。 y T#{UA^
3、顆粒級配: S9>0t0
① 礫砂:粒徑大於2mm的顆粒質量占總質量25%-50%; a /:@"&Y
② 粗砂:粒徑大於0.5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 6"D/xV3Z
③ 中砂:粒徑大於0.25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 ^_%kE%I
④ 細砂:粒徑大於0.075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的85%; XbZ*&
⑤ 粉砂:粒徑大於0.075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 h#hxOVl%x
4、顆粒形狀:描述顆粒的磨圓度。 mnID3=JF
5、粘粒含量:所含粘性土占總質量的百分比。 BkZV!Eg
6、濕度:稍濕、很濕、飽和 =SAU4xjo
① 稍濕:呈鬆散狀,用手握時感到濕、涼,放在紙上不會浸濕,加水時吸收很快。 zA;@@)hwR
② 很濕:可以勉強握成團,放在手上有濕感、水印,放在紙上浸濕很快,加水時吸收很慢。 _zu?.I0^
③ 飽和:鑽頭上有水,放在手掌上水自由滲出。 x+@&(NMP5
7、密實度:砂土的密實度應根據標准貫入試驗錘擊數實測值N劃分為密實、中密、稍密和鬆散,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7E @+
標准貫入錘擊數N 密 實 度 標准貫入錘擊數N 密實度
N≤10
10<N≤15 松 散
稍 密 15<N≤30
N>30 中 密
密 實
HSIvWhg?p
RuG-{NF{F
zLD|/`
第四章 碎石土-[Qvg49jy
一、定義: 2 /y}a#s
粒徑大於2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50%的土,應定名為碎石土,並按下表進一步分類; /"ymZI!k\
碎 石 土 分 類
土的名稱 顆 粒 形 狀 顆 粒 級 配
漂 石 圓形及亞圓形為主
[/td][td=1,1,333 rowSpan=2]
粒徑大於200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50%
塊 石 稜角形為主
卵 石 圓形及亞圓形為主
[/td][td=1,1,333 rowSpan=2]
粒徑大於20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50%
碎 石 稜角形為主
圓 礫 圓形及亞圓形為主
[/td][td=1,1,333 rowSpan=2]
粒徑大於2mm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50%
角 礫 稜角形為主
z\/53Sy<
二、描述內容:顆粒級配、顆粒形狀、顆粒排列、母岩成分、風化程度、充填物性質和充填程度、密實性、層理特徵。 wVq\FY%
1、顆粒級配:不同粒徑碎石占總質量的百分比 @S 6u9v
① 漂石、塊石、粒徑大於200mm超過總質量的50%; y)F!c29
② 卵石、碎石、粒徑大於20mm小於200mm超過總質量的50%; zx1:`K0bi
③ 圓礫、角礫、粒徑大於2mm小於20mm超過總質量的50%。 T[Pa/j{
2、顆粒形狀 MF[z -7
① 塊石、碎石、角礫:以稜角形為主。 d \>2
② 漂石、卵石、圓礫:以圓形及亞圓形為主。 Xev54!619
3、顆粒排列:顆粒間排列、接觸方式。 TD04/ ISHT
4、母岩成分: g$j6n{Yl
① 岩漿岩:代表性岩石 玄武岩 花崗岩、流紋岩、輝綠岩等; i=v]:TOu
②沉積岩:代表岩石 泥岩、砂岩、頁岩、灰岩、礫岩等; uC~g#[I QM
③變質岩:代表岩石 千枚岩、板岩、片麻岩等。 .V%*{eHLL
5、風化程度: 6T^lS^
① 未風化:岩質新鮮,偶見風化痕跡; 1a9w(X
② 微風化:結構基本未變,僅節理面有渲染或略有變色,有少量風化裂隙,用手錘不易擊碎; =8{*@>CX
③ 中等風化:結構部分破壞,沿節里有次生礦物,風化裂隙發育,岩體被切割成岩塊,用鎬難挖,用手錘易擊碎,岩芯鑽方可鑽進; ID8k/t!
④ 強風化:結構大部分破壞,礦物成分顯著變化,風化裂隙很發育,岩體破碎,用鎬可挖,手可折斷,干鑽不易鑽進; Ugi5OKdj7)
⑤ 殘積土:組織結構全部破壞,已風化成土狀,鍬鎬易挖掘,干鑽易鑽進,具可塑性。 i+~QDo(Pi
6、充填物性質和充填程度:當充填物為粘性土、粉土、砂土充填應按充填物性質分別描述顏色、狀態、密實度、濕度等。 X9'xn 0n;
7、密實性 Mn"/#tXL-
① 按N63.5分類; ;]h.m)~|
重型動力觸探錘擊數N63.5 密實度 重型動力觸探錘擊數N63.5 密實度
N63.5≤5 鬆散 10<N63.5≤20 中密
5<N63.5≤10 稍密 N63.5>20 密實
6=>7M b$
② 按N120分類 P,1exgq9
超重型動力觸探錘擊數N120 密實度 超重型動力觸探錘擊數N63.5 密實度
N120≤3 鬆散 11<N120≤14 密實
3<N120≤6 稍密 N120>14 很密
6<N120≤11 中密
fH!=Zb_{8
A;%kl`~iyz
P`!Ak@N
>H?uuzi
③ 目測法: )b (X
密實性 骨架顆粒含量和排列 可 挖 性 可 鑽 性
松 散 骨架顆粒質量小於總質量的60%,排列混亂,大部分不接觸。 nB}e1 /_y
鍬可以挖掘,井壁易坍塌,從井壁取出大顆粒後,立即塌落。 -$tCF>,
鑽進較易,鑽桿稍有跳動,孔壁易坍塌。 Ey = 4 b
中 密 骨架顆粒質量等於總質量的60%~70%,呈交錯排列,大部分接觸。 qqD0R*(C
鍬鎬可挖掘,井壁有掉塊現象,從井壁取出大顆粒處,能保持凹面形狀。 iXnx1w
鑽進較困難,鑽桿、吊錘跳動不劇烈,孔壁有坍塌現象。 U:Fpj~E_w
密 實 骨架顆粒質量大於總質量的70%,呈交錯排列,連續接觸。 ,"C&v~
鍬稿挖掘困難,用撬棍方能松動,井壁較穩定。 OMxxI6h
鑽進困難,鑽桿、吊錘跳動劇烈,孔壁較穩定。 @s?oJpo
7Fc |
cG5$lB
第五章 特殊土_]Z$YM
特殊土:濕陷土、紅粘土、軟土、混合土、填土、多年凍土、膨脹岩土、鹽漬岩土、風化岩和殘積土、污染土 6.vNe
一、軟土:包括淤泥、淤泥質土、泥炭、泥炭質土 q w"e0q%)
對以上土除一般描述外尚需進行嗅味、動植物腐化程度等的描述 -1#e^9Ve\
1、淤泥或淤泥質土,肉眼鑒別特徵:深灰色、灰色,有光澤,味臭,除腐植質外尚含少量未完全分解的動植物體,浸水後水面出現氣泡,乾燥後體積收縮。 EsS!07fAM:
2、泥炭質土:深灰或黑色,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結構,浸水體脹,易崩解,有植物殘渣浮於水中,干縮現象明顯。 x%ZiE5#
3、泥炭:除有泥炭質土的特徵外,結構鬆散,土質很輕,暗無光澤,干縮現象極為明顯。 "P9wT)J_
二、填土,除一般描述外尚應描述物質成分,堆積年代、密實度和厚度的均勻程度等。 QZ_nQ3K
三、岩石,岩石應描述顏色,主要礦物、結構、構造和風化程度,對沉積岩尚應描述礦物結晶大小形狀、膠結物和膠結程度,對岩漿岩和變質岩尚應描述礦物結晶大小和結晶程度,對岩體的描述尚應包括結構面、結構體特徵和岩層厚度。 ^D0/H N
『陸』 根據地質報告確定土石比的方法
計算依據
本次土石比計算主要依據的規范及技術文件有:
⑴《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98);
⑵《岩土工程勘察規范》(2009年版)(GB50021-2001);
⑶《深圳市龍崗區新東路市政工程土石比計算任務書》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院;
⑷《深圳市龍崗區新東路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江蘇省地質工程勘察院;
⑸《深圳市龍崗區新東路市政工程路塹邊坡設計方案》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院/江蘇省地質工程勘察院;
⑹有關道路的設計文件。
3地層岩性
根據《深圳市龍崗區新東路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結合野外實地調查及工程物探成果,挖方地段涉及到的地層主要為坡殘積層、全風化岩、強風化岩及中風化岩層,各層岩性特徵評述如下:
第四系坡殘積層(Qdl+el)
灰白色、灰褐色、灰黃色,可塑~硬塑,含約10~15%中細砂,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該層中不均勻夾有孤石,含量約10%。
燕山期全風化花崗岩層(γ53(2))和侏羅系全風化凝灰岩層(Ja3gl)
全風化花崗岩:灰白色、灰綠色、黃褐色,硬塑,岩石風化呈砂土狀,局部有少量碎塊狀,主要由石英、高嶺石、雲母等礦物組成,水浸易軟化崩解,原岩結構可辨,層中不均勻夾有孤石,含量約20%。
全風化凝灰岩:淺灰色、黃褐色,硬塑,岩石風化呈土狀,局部有少量碎塊狀,水浸易軟化崩解,原岩結構可辨,層中不均勻夾有孤石,含量約20%。
燕山期強風化花崗岩層(γ53(2))和侏羅系強風化凝灰岩層(Ja3gl)
強風化花崗岩:灰白色、灰褐色、黃褐色,裂隙極發育,岩石風化呈砂土狀、塊狀、短柱狀,原岩結構可辨。
強風化凝灰岩:青灰色、黃褐色、灰白色,風化裂隙發育,呈碎塊狀。
燕山期中風化花崗岩層(γ53(2))和侏羅系中風化凝灰岩層(Ja3gl)
中風化花崗岩:灰白色、灰綠色,裂隙較發育,局部被鐵銹色浸染,粗粒結構,塊狀構造,呈塊狀、柱狀,主要由石英、長石、雲母等礦物組成。
中風化凝灰岩:灰褐色、灰色,風化裂隙較發育,裂面有鐵染,呈碎塊狀或柱狀,錘擊聲啞。
4土、石工程分級
按《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J064-98)附錄B土、石工程分級表,本次土石方開挖區域土、石類別劃分見表4.1。
表4.1 土、石工程分級表
等 級 類 別 地層名稱 開挖方法
Ⅱ 普通土 坡殘積土 部分用鎬刨松,再用鍬挖
Ⅲ 硬 土 全風化岩 需用鎬先整個刨過才能用鍬挖
Ⅳ 軟 岩 強風化岩 部分用十字鎬或大錘開挖,部分需要用爆破法開挖
Ⅴ 次堅石 中風化岩 用爆破法開挖
備注 根據地區勘察經驗及野外鑽探結果,坡殘積土、全風化岩強風化岩中夾有孤石,這部分孤石相應的劃分為Ⅴ類,含量分別估為10%、20%和25%。
5土壤及岩石分類
按《深圳市市政工程綜合價格》(試行)中土壤及岩石(普氏)分類表,本次土石方開挖區域土壤及岩石分類見表5.1。
表5.1 土壤及岩石分類表
分 類 普氏分類 地層名稱 開挖方法
Ⅲ類土壤 Ⅲ 坡殘積土 用尖鍬並同時用鎬開挖
Ⅳ類土壤 Ⅳ 全風化岩 用尖鍬並同時用鎬和撬棍開挖
松 石 Ⅴ 強風化岩 部分用手鑿工具部分用爆破來開挖
普堅石 IX
中風化岩 用爆破方法開挖
6計算方法
根據勘探成果及設計斷面圖,每20m作一個土石比計算斷面圖,計算出每個斷面的開挖面積以及各地層所佔的相應面積,並根據該斷面代表長度計算出挖方體積,按4個標段分道路和路塹邊坡統計各地層的所佔體積。將坡殘積土及全風化岩按土,強風化岩、中風化岩按石,同時將坡殘積土、全風化岩層中孤石分別按10%和20%劃入石類進行土石比計算。土石比計算斷面圖見附圖,土石比計算表見附表。
7道路挖方區土石比
按表4.1土、石工程分級表,對道路挖方區土石比計算表進行統計,統計結果列於表7.1。表中挖方量按設計成果,土石比計算未考慮現狀混凝土路面開挖部分。
表7.1 道路挖方土石比成果表
標 段 挖方量(m3) 土石比
第一標段 8584.24 9.00:1.00
第二標段 22787.69 8.20:1.80
第三標段 24391.18 7.36:2.64
第四標段 15541.27 6.79:3.21
8路塹邊坡區土石比
按表4.1土、石工程分級表,對路塹邊坡土石比計算表進行統計,統計結果列於表8.1。
表8.1 路塹邊坡土石比計算成果表 單位:m3
標 段 編 號 地層
指標 坡殘積土 全風化岩 強風化岩 中風化岩 孤石 小計
第
一
標
段 1 挖方量 1525.77 169.53 1695.30
比例 0.90 0.10
總挖方量 1525.77 169.53 1695.30
總比例 0.90 0.10
土石比 9.00:1.00
第
二
標
段 1 挖方量 1644.38 182.71 1827.09
比例 0.90 0.10
2 挖方量 901.13 1796.46 277.85 549.24 3524.68
比例 0.26 0.50 0.08 0.16
3 挖方量 1704.78 676.48 5016.90 357.94 7756.70
比例 0.22 0.08 0.65 0.05
4 挖方量 1726.47 728.16 373.87 2828.50
比例 0.61 0.26 0.13
5 挖方量 262.85 30.80 36.91 330.55
比例 0.80 0.09 0.11
6 挖方量 96.30 106.92 37.43 240.65
比例 0.40 0.44 0.16
7 挖方量 79.02 56.16 22.82 158.00
比例 0.50 0.36 0.14
8 挖方量 314.60 197.55 84.34 596.50
比例 0.53 0.33 0.14
9 挖方量 408.49 470.87 163.11 1042.47
比例 0.39 0.45 0.16
10 挖方量 3719.11 2958.38 1152.83 7830.32
比例 0.47 0.38 0.15
總挖方量 11576.87 9104.75 277.85 3562.51 24521.98
總比例 0.47 0.37 0.02 0.14
土石比 8.40:1.60
第
三
標
段 1 挖方量 6.46 0.32 0.80 7.58
比例 0.89 0.11
2 挖方量 378.14 42.02 420.16
比例 0.90 0.10
續表8.1 路塹邊坡土石比計算成果表 單位:m3
標 段 編 號 地層指標 坡殘積土 全風化岩 強風化岩 中風化岩 孤石 小計
第
三
標
段 3 挖方量 1781.66 17.67 196.10 2001.43
比例 0.89 0.01 0.10
4 挖方量 1452.66 163.98 202.40 1819.04
比例 0.80 0.09 0.11
5 挖方量 3495.04 2096.67 335.72 912.51 6839.94
比例 0.51 0.31 0.05 0.13
6 挖方量 1604.06 1359.12 58.70 518.02 3539.90
比例 0.44 0.40 0.02 0.15
7 挖方量 648.21 512.45 1206.40 200.13 2567.19
比例 0.25 0.20 0.47 0.08
8 挖方量 1001.21 1458.21 285.61 475.78 3220.81
比例 0.30 0.45 0.10 0.15
9 挖方量 513.91 422.71 199.07 162.78 1298.47
比例 0.40 0.32 0.15 0.13
總挖方量量 10874.89 6030.81 2085.50 2715.74 21706.94
總比例 0.50 0.27 0.10 0.13
土石比 7.78:2.22
第
四
標
段 1 挖方量 2673.58 3774.70 9058.80 7919.60 6463.44 29890.12
比例 0.09 0.13 0.30 0.26 0.22
2 挖方量 200.05 30.24 29.79 260.08
比例 0.77 0.12 0.11
3 挖方量 872.73 1273.76 415.41 2561.90
比例 0.34 0.50 0.16
4 挖方量 6123.06 1027.68 937.26 8088.00
比例 0.76 0.13 0.12
5 挖方量 5283.66 1570.18 6853.84
比例 0.77 0.23
6 挖方量 0.00 0.00 9761.34 2247.60 12008.94
比例 0.81 0.19
7 挖方量 896.76 685.60 157.60 271.04 2011.00
比例 0.45 0.34 0.08 0.13
8 挖方量 119.43 61.68 28.69 209.80
比例 0.57 0.29 0.14
總挖方量 12800.63 8619.34 25149.20 11737.38 3577.13 61883.68
總比例 0.20 0.14 0.41 0.19 0.06
土石比 3.45:6.55
『柒』 勘察報告里可將土定名為殘積土么
沖積層的土不行。
殘積土是風化層,描述裡面最後會有一句為xxx岩風化土。
『捌』 花崗岩全風化和殘積土
、一般是用標貫試驗吧。殘積土小於30、全風化大於30、強風化大於50,如果連標貫試驗都不做,那你說根據什麼?憑感覺?
2、殘積土:岩芯比較鬆散,無法看到原岩結構,一般像這樣的土定粉質黏土都不會錯。 全風化:原岩結構構造以被破壞,岩芯呈土狀,如果有風化殘留物,可以看到原岩結構的可以定為全風化,如果沒有那就是粉質粘土了,一般全風化可以打標貫。
強風化:強風化的東西明顯有岩的結構和構造,強風化節理裂隙很發育,岩芯比較破碎,呈碎塊狀,局部可能有短柱狀,一般強風化只能打動探。
二樓標貫試驗殘積土小於30、全風化大於30、強風化大於50這個只適合花崗岩,別的岩石並不適合
3、根據各種規范,殘積土和岩石已經是兩家人了,但是全風化還屬於岩石,施工單位的收費也不一樣。 在某些地方,全風化和殘積土是談判桌上的重要話題。 我在野外施工,只要掰開樣品,發現有原岩結構,就劃進全風化,要求按照岩石鑽進給錢。全風化有的監理不讓做硬度描述。 但原岩結構十分不清晰,只能看到殘留的細小石英長石顆粒等-比如片麻岩的,就不做掙扎了。
4、不同的地方各有不同。花崗岩地區採用標准貫入試驗錘擊數的修正值作為判定的依據《福建省地方標准-岩土工程勘察規范》中有明確說明,N<30.0擊的屬於殘積土,30=<N<50的屬於全風化,N>=50擊的屬於散體狀強風化花崗岩。 當然上述方法適用於福建地區的花崗岩、凝灰岩等火山或沉積形成的硬質岩石。 對於軟質岩石其方法不盡相同,我在廈門工作,在合肥、南京、揚州、福建各地等做過不少項目,關於外地的判定方法略知一二:
合肥:做明發商業廣場時,場地30m范圍內的岩石母岩屬中砂岩,顏色呈紅褐色,這種岩石我沒有劃分殘積土、全風化,而將其化分至粉質粘土層,對於強風化砂岩層,從其顏色和標准貫入試驗按N>30擊的位置劃分。
南京:做濱江新城時,為泥岩,深度>50m,屬於軟質岩石,劃分時按照N>30擊劃分為強風化泥岩,也沒有劃分殘積土和全風化岩層。揚州類似。
5、經驗比較重要,一般來說,殘積土,掰開岩芯,斷面看不到岩石紋理,也會含一些岩石風化殘留硬塊,但多呈斑點狀點綴;全風化,掰開岩芯,斷面可看到岩石紋理且全斷面分布(與斑點狀點綴相對),顏色比較純,手捻易成土狀(粉末狀);強風化,比較容易判定,一般礦物顏色明顯變色,手捏易散、易碎、錘擊易碎的,岩芯破碎的多判定為強風化。
『玖』 殘積土怎樣描述
殘積土是岩石風化復後未被搬運而制殘留在原地的鬆散岩屑和土形成的堆積物,該風化層稱為殘積層。殘積層向上逐漸過渡為土壤層,向下逐漸過渡為半風化岩石的弱風化層。土壤層、殘積層和風化岩層形成完整的風化殼。
殘積土形成於過去某一時期成土環境條件下的土壤,其成土環境和土壤特徵不同於現代土壤。所屬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地貌學(二級學科)
定義:岩體經風化作用後殘留在原地形成的土、殘積土表部土壤層孔隙率大、強度低、壓縮性高,而其下部常常是夾碎石或砂粒的粘性土,或是孔隙為粘性土充填的碎石土、砂礫土,其強度較高。
(9)野外地質殘積土怎麼描述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氣候條件和母岩岩性是影響殘積層物質成分的主要岡素。不同地區的殘積層,往往具有某種特定的粒度成分、礦物成分和化學成分。
乾旱或寒冷地區以物理風化為主,岩石破碎成粗碎屑物和沙礫,缺乏黏土礦物,具有礫石類土的工程地質特徵;半乾旱地區.在物理風化的基礎上會發生化學風化,使原生的硅酸鹽礦物(如長石)變成黏土礦物。
可溶鹽類對土的工程性質也影響較大,氣候潮濕地區易形成含蒙脫石、伊利石、高嶺石等黏土礦物的黏性土。鋁土礦和鐵的氫氧化物含量高,常為紅色。
『拾』 殘積土算是岩石風化程度的一種么
、一般是用標貫試驗吧。殘積土小於30、全風化大於30、強風化大於50,如果連標貫試驗都不做,那你說根據什麼?憑感覺?
2、殘積土:岩芯比較鬆散,無法看到原岩結構,一般像這樣的土定粉質黏土都不會錯。
全風化:原岩結構構造以被破壞,岩芯呈土狀,如果有風化殘留物,可以看到原岩結構的可以定為全風化,如果沒有那就是粉質粘土了,一般全風化可以打標貫。
強風化:強風化的東西明顯有岩的結構和構造,強風化節理裂隙很發育,岩芯比較破碎,呈碎塊狀,局部可能有短柱狀,一般強風化只能打動探。
二樓標貫試驗殘積土小於30、全風化大於30、強風化大於50這個只適合花崗岩,別的岩石並不適合
3、根據各種規范,殘積土和岩石已經是兩家人了,但是全風化還屬於岩石,施工單位的收費也不一樣。
在某些地方,全風化和殘積土是談判桌上的重要話題。
我在野外施工,只要掰開樣品,發現有原岩結構,就劃進全風化,要求按照岩石鑽進給錢。全風化有的監理不讓做硬度描述。
但原岩結構十分不清晰,只能看到殘留的細小石英長石顆粒等-比如片麻岩的,就不做掙扎了。
4、不同的地方各有不同。花崗岩地區採用標准貫入試驗錘擊數的修正值作為判定的依據《福建省地方標准-岩土工程勘察規范》中有明確說明,n<30.0擊的屬於殘積土,30=
=50擊的屬於散體狀強風化花崗岩。
當然上述方法適用於福建地區的花崗岩、凝灰岩等火山或沉積形成的硬質岩石。
對於軟質岩石其方法不盡相同,我在廈門工作,在合肥、南京、揚州、福建各地等做過不少項目,關於外地的判定方法略知一二:
合肥:做明發商業廣場時,場地30m范圍內的岩石母岩屬中砂岩,顏色呈紅褐色,這種岩石我沒有劃分殘積土、全風化,而將其化分至粉質粘土層,對於強風化砂岩層,從其顏色和標准貫入試驗按n>30擊的位置劃分。
南京:做濱江新城時,為泥岩,深度>50m,屬於軟質岩石,劃分時按照n>30擊劃分為強風化泥岩,也沒有劃分殘積土和全風化岩層。揚州類似。
5、經驗比較重要,一般來說,殘積土,掰開岩芯,斷面看不到岩石紋理,也會含一些岩石風化殘留硬塊,但多呈斑點狀點綴;全風化,掰開岩芯,斷面可看到岩石紋理且全斷面分布(與斑點狀點綴相對),顏色比較純,手捻易成土狀(粉末狀);強風化,比較容易判定,一般礦物顏色明顯變色,手捏易散、易碎、錘擊易碎的,岩芯破碎的多判定為強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