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岩漿岩是由什麼地質作用

岩漿岩是由什麼地質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2-27 15:41:54

㈠ 形成岩漿岩的地質作用

問的比較泛啊!
沒喲啥確切的,找了些,希望能給你有所啟發!
----------------------------------------------------------------------------
岩漿岩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
侵入在
地殼
一定深度上的
岩漿
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
岩石
,稱為【
侵入岩
】。侵入岩
固結成岩
需要的時間很長。
岩漿噴出或者
溢流

地表
,冷凝形成的岩石稱為【
噴出岩
】。
岩漿在地底下運動、火山爆發,都能引發
地震
、滑坡等
地質現象

【造山運動】:岩漿岩,特別是
花崗岩
造就了很多名山大川,
東北
大小興安嶺、
東南
沿海
一帶都有成群的花崗岩分布。
安徽黃山
多姿的
奇觀
就是花崗岩體經過漫長的
地質構造
運動形成的。
【還可以參照火山】:火山活動能噴出多種物質,在噴出的
固體
物質中,一般有被爆破碎了的
岩塊
、碎屑和火山灰等;在噴出的
液體
物質中,一般有
熔岩流
、水、各種
水溶液
以及水、碎屑物和火山灰混合的泥流等;在噴出的
氣體
物質中,一般有
水蒸汽
和碳、氫、氮、氟、硫等的
氧化物
。除此之外,在火山活動中,還常噴射出可見或不可見
的光
、電、磁、聲和
放射性物質
等,這些物質有時能致人於死地,或使電、儀表等失靈,使飛機、輪船等失事。

㈡ 玄武岩的主要地質作用

玄武岩是岩漿上升噴出地表,在地表冷卻凝固形成的岩漿岩,形成「玄武岩」的主要地質作用是岩漿活動.
故選:B.

㈢ 岩石圈物質循環中,岩漿及各類岩石之間相互轉化地質作用分別是什麼

形成岩漿的地質作用:重熔再生
形成岩漿岩的地質作用:冷卻凝固
形成沉積岩的地質作用: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
形成變質岩的地質作用:變質作用

㈣ 3,地球三大地質作用(包括岩漿作用機理,變質作用類型,沉積作用環境,成岩類型及

用三大岩辯證關系說明
1)沉積岩——變質岩
主要為動力內變質、熱力變質作容用、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
2)沉積岩——岩漿岩
一般要經過變質作用,但是也有直接變為岩漿岩的例子,主要是「鹽丘」常常出現在穹窿核部。
3)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
必須依靠外動力地質作用,風化剝蝕搬運
4)岩漿岩——變質岩
主要為較強的動力變質作用
5)變質岩——岩漿岩
是較高溫度和壓力持續的結果,其過程是:混合岩化—花崗岩化—岩漿化

㈤ 學習任務了解主要岩漿岩的成因

一、超基性岩的成因

超基性岩的成因,一般認為有兩種:一種為玄武岩就地結晶經重力分異作用的產物;另一種是來自上地幔的橄欖岩漿直接結晶而成。

(1)由玄武岩漿就地結晶和重力分異形成的超鎂鐵岩,一般分布在地質構造較穩定的地區,常與基性岩密切共生,構成超基性-基性層狀雜岩體,常見的共生岩石是純橄欖岩、斜方輝橄欖岩、輝石岩、橄長岩、橄欖輝長岩、斜長岩、蘇長岩、輝長蘇長岩和輝長岩等,其岩石化學成分特點是含鐵較高,常形成岩盆、岩蓋,重力分異現象明顯,從下至上斜長石增多,輝石、橄欖石減少,且從下而上,輝石、橄欖石中的鎂質增高;斜長石的牌號變小。另一特點是岩體與圍岩接觸處形成冷凝邊。

(2)由上地幔的原始物質(橄欖岩岩漿)沿深斷裂移動或擠入地殼上部,直接結晶成的超鎂鐵質岩。該岩石多分布在地質構造比較活動的地區,岩體呈獨立的、大大小小的長條狀、透鏡狀分布。

主要岩石是超鎂鐵質噴出岩——科馬提岩;其次為阿爾卑斯型橄欖岩。常見岩石有斜方輝橄岩、純橄欖岩、輝石岩,而輝長岩、橄長岩少見。岩石化學成分特點是含鎂很高,蛇紋石化強烈。

二、基性岩的成因

目前一致認為基性岩是玄武岩漿直接結晶或者是它的派生產物。具體地說,輝長岩、輝綠岩、玄武岩是由玄武岩漿直接結晶而成,而斜長岩則是它的派生物;蘇長岩可能是玄武岩漿同化圍岩的產物;鹼性輝長岩可能是同化混染或玄武岩漿混有鹼質或基性岩經鹼質交代的結果。

基性噴出岩中的特殊種屬——細碧岩,一般認為是海底火山噴發的玄武質岩石經交代而成,其主要依據是:

(1)具枕狀構造,並與放射蟲硅質岩伴生,說明形成於優地槽的海底火山噴發條件。

(2)有時沿走向過渡為拉斑玄武岩。

(3)在細碧岩內的鈉長石中見交代殘留的拉長石以及在綠泥石中見交代殘留的輝石,表明細碧岩中的鈉長石、綠泥石是交代蝕變而成的。

(4)模擬實驗表明,鈉長石、綠泥石和輝石不能同時結晶。

(5)實驗研究證明,在220×105Pa和300℃溫壓條件下,鈣長石和鈉質碳酸鹽溶液、SiO2在封閉系統中反應可以得到鈉長石-方解石組合。

三、中性岩的成因

對安山岩漿的來源問題,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①由玄武岩漿分離結晶作用派生;②由玄武岩漿與硅鋁殼物質混染而成;③由上地幔物質部分熔融而成;④俯沖帶中下插的洋殼及其上覆沉積物以及上地幔物質部分熔融而成。目前認為安山岩漿最流行是假說④。

(一)安山岩的成因

近代安山岩主要分布於島弧和大陸邊緣,尤其是環太平洋的年輕造山帶中最為發育。板塊學說對環太平洋安山岩帶提出如下形成模式:

在洋中脊附近,由上地幔物質局部熔融而產生的拉斑玄武岩漿,沿洋中脊向上湧出,構成玄武岩質新洋殼,隨著新洋殼的形成,原洋殼向兩側運動,當到達海溝後,便沿俯沖帶向大陸板塊下方俯沖,在下插到75~100 km深度時,下插的洋殼(玄武岩及其上覆沉積物)以及其上的上地幔物質發生部分熔融,然後經分離結晶、岩漿混合、富硅熔漿與上地幔物質發生反應等各種復雜的變異作用而最終形成安山岩漿,它們噴發到地表就形成了環太平洋的安山岩帶(圖1-11-3,圖1-11-4)。

圖1-11-3 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碰撞俯沖帶、岩漿作用的示意圖

圖1-11-4 環太平洋安山岩線位置

(據H.H.Hess,1948)

以安山岩線為界,向太平洋一側的火山岩是玄武岩;另一側為安山岩

對大陸邊部的安山岩,可能是上地幔部分熔融而產生的安山岩漿,沿深斷裂噴出地表而成。

(二)閃長岩的成因

閃長岩通常與花崗岩、花崗閃長岩、正長岩等相伴生,或呈獨立小岩體產出。多數人認為,閃長岩具混雜成因,即由酸性岩漿同化了一些較基性岩石,或基性岩漿同化了一些硅鋁物質而成。如蘇格蘭可蘭島的閃長岩形成於花崗岩和輝長岩的反應帶中;我國黑龍江大羅密地區,在基性岩的邊緣分布著閃長岩和石英閃長岩,是酸性岩漿與早期侵入的偏基性岩體強烈同化混染的結果。也有一些閃長岩位於基性岩的邊緣,可能是基性岩漿分異的結果。

四、鹼性岩的成因

鹼性岩分布較少,但其成因向來分歧很大,近年來隨著新的鹼性岩體的發現和研究深入,又有了新的發展。歸納起來,有兩大學派。一派主張鹼性岩是由岩漿分異作用形成的;另一派則認為鹼性岩是由花崗岩漿同化石灰岩時發生去硅作用形成的。

在近代的一些火山噴發物中可見到鹼性熔岩流、鹼性火山碎屑物,說明鹼性岩漿的存在。由於鹼性岩有時與花崗岩伴生;有時與超基性岩、基性岩相伴生,因此形成鹼性岩的母岩漿是不同的,主要有:

(1)由上地幔部分熔融產生的岩漿所形成的鹼性岩,主要形成的是碧玄岩、鹼玄岩及霞石岩。

(2)由上地幔熔融形成的鹼性玄武岩漿經分離結晶形成的鹼性岩,主要是響岩。

(3)花崗岩漿結晶分異形成的鹼性岩。

五、花崗岩(酸性岩)的成因

關於花崗岩成因的爭論已有很久的歷史,主要有岩漿派和交代派(花崗岩化派或變質論派)。

(一)岩漿成因論

花崗岩是由花崗岩漿冷凝結晶而成的,或由玄武岩漿分異而派生的岩漿,直接冷凝結晶而成,後者被越來越多的事實所否定。岩漿成因論依據如下:

(1)相當於花崗岩成分的火山岩-流紋岩正在一些地方溢出。花崗岩侵入體與酸性岩密切共生。

(2)花崗岩具有侵入體的產狀,與圍岩接觸處有明顯的界線,在內接觸帶有細粒冷凝邊,圍岩具熱變質現象。

(3)岩體內部從中央到邊緣,可明顯分出中央相、過渡相和邊緣相,且具有流動構造,說明是由岩漿冷凝而成。

(4)岩石中的礦物,具有從液態岩漿中結晶出來的順序和結構特徵,它們與人工熔融實驗所得結果大致相符。

圖1-11-5 花崗岩的87Sr/86Sr 初始值和年齡關系

(據G.Faure,1972)

根據G.Faure(1972)所作500多個花崗岩樣品87Sr/86Sr初始值和年齡值的投影(圖1-11-5)可以看出,其中只有 20%投影點落在陸殼增長線(87Sr/86Sr比值隨時間而增長曲線)以上或其附近,代表了硅鋁層物質熔融成的陸殼型花崗岩;有50%的投影點落在玄武岩源區,說明很少或沒有受硅鋁物質的混染,它可能是地殼下部玄武岩質層或上地幔部分熔融的產物,屬幔源型花崗岩;還有30%的投影點落在兩者之間,成因復雜,熔體可能來自地殼下部或上地幔,但受殼硅鋁層的混染。

(二)交代成因論(花崗岩化)

該觀點認為花崗岩類岩石是在一定條件下,來自地殼深處的富鹼富硅稀薄溶液和變質熱液以不同方式滲透交代原岩而形成。這種改造在固體狀態下進行,而無需經過岩漿狀態,往往無空間位移,原地形成,多分布於地槽褶皺回返的隆起區。

交代成因論的主要依據是:

(1)能夠解釋巨大的花崗岩為什麼能夠占據龐大的空間問題,即現在被花崗岩佔領的巨大的空間,原來被其他物質所充填,早期形成的岩石經花崗岩化形成了花崗岩。

(2)某些花崗岩體與周圍的片麻岩呈漸變關系,岩體內部構造與周圍的構造具有連續性。

(3)岩體中的圍岩交代殘余體,與圍岩方向一致,顯然沒有經過移動。

(4)岩石的交代結構比較發育。

事實上,花崗岩體的形成同其他地質體一樣,是經過長期的、復雜的地質作用的結果,地殼的不同部位所處的地質條件不同,經歷的構造變動也不同,造成花崗岩成因的多樣性。

(三)花崗岩的成因分類

近年來,由於對花崗岩類岩石研究的不斷深入,並運用了礦物共生分析、礦物地球化學和實驗岩石學的大量資料,並結合板塊構造理論,在國內外提出了不少有關花崗岩類岩石的成因分類。

1.S型和I型花崗岩

懷特和查佩爾在研究了澳大利亞東南部拉克朗褶皺帶的花崗岩類岩石後,於1974年提出了兩種成因類型:一種是以殼層沉積物質為原岩(S型);另一種是原岩的物質未經地表風化作用的火成岩(I型)。S型花崗岩一般為鋁過飽和,富含石英及黑雲母,含有鈦鐵礦,Fe3+/Fe2+比值低,δ18O值大於10‰,87Sr/86Sr初始值為0.709~0.718。I型花崗岩常含角閃石及磁鐵礦,Fe3+/Fe2+比值高,δ18O 值小於 10‰,87Sr/86Sr 初始比值小於0.709。

2.M型、I型、S型和A型花崗岩

皮切爾等根據花崗岩形成的構造環境,把花崗岩分成四種成因類型:

(1)M型花崗岩:岩漿來自上地幔,為規模不大的大洋島嶼斜長花崗岩。

(2)I型花崗岩:在活動大陸板塊邊緣和島弧產出的、規模較大的輝長岩-石英閃長岩-英雲閃長岩組合,以及在造山期後的隆起背景下生成的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

(3)S型花崗岩:是地盾內部和大陸板塊碰撞褶皺帶內的鋁過飽和花崗岩。

(4)A型花崗岩:已穩定了褶皺帶和地盾內隆起區的拉張性深斷裂帶及裂谷帶的鹼性花崗岩。

3.幔源型、同熔型和陸殼改造型花崗岩

我國一些學者通過對中國東南部花崗岩類進行系統分析、研究提出的,它們在岩石學、岩石化學、鍶和氧同位素、形成時代、地質分布等方面具有明顯差異。分成以下幾種:

(1)幔源型花崗岩類:沿元古宙江南地背斜西南側(如東安期的桂北本洞英雲閃長岩)和東南側(如晉寧期的浙江紹興西裘石英閃長岩)分布。與元古宙太平洋岩石圈板塊俯沖帶有關,該類花崗岩與超鎂鐵質侵入岩及基性火山岩有成因聯系。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形成於超殼深斷裂的鹼性花崗岩,其岩石化學成分Na2O>K2O,此類花崗岩常與稀土、鈮礦床有關;另一類是英雲閃長岩-斜長花崗岩-輝長岩組合,它往往與蛇綠岩套或海相基性岩漿岩共生,岩石化學具有高Ca、Mg、Co、Ti、V的特徵。它的87Sr/86Sr初始比值小於0.705。δ18O=6.7‰~8.1‰。

(2)同熔型花崗岩類:由上地幔衍生物或地殼下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漿,在上升過程中同化混染了硅鋁物質或與由硅鋁層熔融的岩漿混合而形成的岩石,往往與對應的火山岩共生。與西太平洋中生代板塊活動有成因聯系。它相對富Ca,其Al2O3/(Na2O+K2O+CaO)一般小於1,87Sr/86Sr介於0.705~0.710。δ18O值一般小於+10‰。常與Mo、Cu、Fe、Pb、Zn、W、Sn等礦床有成因聯系。如江西德興大型銅礦的形成與之有關。

(3)陸殼改造型花崗岩:由地槽沉積物或變質岩經花崗岩化或熔融等形式反復改造而成。以花崗岩為主,很少有對應的火山岩伴生;該類花崗岩分布最廣,在我國華南廣大地區、東北長白山、西北阿爾泰、秦嶺地區都有分布。岩體常含各種形態的暗色殘留體,並常含有堇青石、紅柱石、矽線石等富鋁礦物,在化學成分上,Al2O3/(Na2O+K2O+CaO)一般大於1,富鉀,87Sr/86Sr一般大於0.710,δ18O值>+10‰。該類花崗岩與W、Sn、Be、Nb、Ta、U、Th等礦有成因聯系。如我國的鎢、錫礦就產在該類花崗岩分布區。

思考題與作業

1.岩漿為什麼會發生分異作用?

2.同化作用和混染作用的結果是什麼?

3.岩漿房中的結晶分異作用有哪幾種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4.岩漿混合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制約?

5.怎樣識別同化混染作用?

6.試用不同的岩漿演化方式解釋一例侵入體的成因。

7.如何區分原地花崗岩和非原地花崗岩?

8.簡述花崗岩的成因。

9.不同源區的花崗岩有哪些礦物和化學成分的差別?

10.A型花崗岩和S型花崗岩如何區別?

11.I型花崗岩出露於哪些構造部位?

12.簡述超基性岩、基性岩的成因。

13.簡述中性岩、鹼性岩的成因。

㈥ 生成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的地質作用分別叫什麼;與岩漿活動有什麼關系

岩漿作用,分噴出作用形成噴出岩,侵入作用形成侵入岩.
變質作用內,分接觸變質作用容,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動力變質作用.
沉積作用,形成沉積岩.
岩漿活動形成岩漿岩,岩漿岩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沉積岩和變質岩.
三大岩石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㈦ 論述岩漿岩具有哪些工程地質特性及風化作用對工程建設的影響

工程地質性質不分具體岩性吧,畢竟是工程,不是岩石學 ,只要從強度 完整性 風化 去評價就可以了吧 工程地質學里也沒把岩漿岩單獨評價呀

㈧ 岩漿岩具有哪些工程地質特性及風化作用對工程建設的影響

這個要抄具體情況
具體分析的
不能襲一概而論
同一種岩類因其化學成份、礦物組成、岩石結構、結晶方式的不同以及形成後所受構造活動的影響不同
工程地質性質差異會很大的
例如同為岩漿岩花崗岩和玄武岩
沉積岩中的礫岩、砂岩、頁岩
變質岩中的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片岩、角岩等
但總的來說岩漿岩的硬度和耐磨性較高
沉積岩硬度較低

㈨ 岩漿岩類岩石的工程地質特性優於沉積岩類岩石嗎為什麼

岩漿岩主要由硅酸鹽礦物組成,此外,還常含微量磁鐵礦等副礦物。根據岩石SiO2含量,岩漿岩可分為四大類: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45~52%;中性、鹼性岩:SiO2=52~65%;酸性岩:SiO2>65%。 岩石的鹼度即指岩石中鹼的飽和程度,岩石的鹼度與鹼含量多少有一定關系。通常把Na2O+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稱為全鹼含量。Na2O+K2O含量越高,岩石的鹼度越大。 A.Rittmann 1957年考慮SiO2和Na2O+K2O之間的關系,提出了確定岩石鹼度比較常用的組合指數(σ)。σ值越大,岩石的鹼性程度越強。每一大類岩石都可以根據鹼度大小劃分出鈣鹼性、鹼性和過鹼性岩三種類型。σ< 3.3時,為鈣鹼性岩;σ= 3.3-9.0時,為鹼性岩;σ> 9時,為過鹼性岩。 除了岩石化學成分之外,礦物成分也是岩漿岩分類的依據之一。在岩漿岩中常見的一些礦物,它們的成分和含量由於岩石類型不同而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如石英、長石呈白色或肉色,被稱為淺色礦物;橄欖石、輝石、角閃石和雲母呈暗綠色、暗褐色,被稱為暗色礦物。通常,超基性岩中沒有石英,長石也很少,主要由暗色礦物組成;而酸性岩中暗色礦物很少,主要由淺色礦物組成;基性岩和中性岩的礦物組成位於兩者之間,淺色礦物和暗色礦物各佔有一定的比例。 根據產狀,也就是根據岩石侵入到地下還是噴出到地表,岩漿岩又可以分為侵入岩和噴出岩。侵入岩根據形成深度的不同,又細分為深成岩和淺成岩。每個大類的侵入岩和噴出岩在化學成分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岩漿成分是相似的,但是由於形成環境不同,造成它們的結構和構造有明顯的差別。深成岩位於地下深處,岩漿冷凝速度慢,岩石多為全晶質、礦物結晶顆粒也比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淺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細粒結構和斑狀結構;而噴出岩由於冷凝速度快,礦物來不及結晶,常形成隱晶質和玻璃質的岩石。 根據上述原則,首先把岩漿岩按酸度分成四大類,然後再按鹼度把每大類岩石分出幾個岩類,它們就是構成岩漿岩大家族的主要成員。比如超基性岩大類:鈣鹼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欖岩-苦橄岩類;偏鹼性的岩石是含金剛石的金伯利岩;過鹼性岩石為霓霞岩-霞石岩類和碳酸岩類。基性岩大類:鈣鹼性系列的岩石是輝長岩-玄武岩類;相應的鹼性岩類是鹼性輝長岩和鹼性玄武岩。中性岩大類:鈣鹼性系列為閃長岩-安山岩類;鹼性系列為正長岩-粗面岩類;過鹼性岩石為霞石正長岩-響岩類。酸性岩類:主要為鈣鹼性系列的花崗岩-流紋岩類。 沉積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質體。它是在常溫常壓條件下,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質作用形成的。 沉積岩的體積只佔岩石圈的5%,但其分布面積卻占陸地的75%,大洋底部幾乎全部為沉積岩或沉積物所覆蓋。沉積岩不僅分布極為廣泛,而且記錄著地殼演變的漫長過程。目前已知,地殼上最老的岩石,其年齡為46億年,而沉積岩圈中年齡最老的岩石就36億年(蘇聯克拉半島)。沉積岩中蘊藏著大量的沉積礦產,如煤,石油,天然氣,鹽類等,而且鐵 錳 鋁 銅 鉛 鋅等礦產中 沉積類型的也佔有很大的比重。同時,沉積岩分布地區又是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的主要場所。因此,研究沉積岩,對發展地質科學的理論 尋找豐富的沉積礦產以及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工作均具有重要意義。 沉積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經過風化、搬運、沉積固結等沉積而成,其主要特徵是:①層理構造顯著;②沉積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遺跡,經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乾裂、孔隙、結核等。常見的沉積岩有:直徑大於3毫米的礫和磨圓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質膠結而形成的礫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徑的砂粒膠結而成的砂岩,由顆粒細小的粘土礦物組成的頁岩,由方解石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因此,岩漿岩類岩石的工程地質特性優於沉積岩類岩石。

㈩ 結合其形成的地質作用特點,請分析岩漿岩、沉積岩的結構和構造及其礦物組成上有哪些特點或者變化

沉積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經過風化、搬運、沉積固結等沉積而成專,其主要特徵是:①層屬理構造顯著;②沉積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遺跡,經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乾裂、孔隙、結核等。常見的沉積岩有:直徑大於3毫米的礫和磨圓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質膠結而形成的礫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徑的砂粒膠結而成的砂岩,由顆粒細小的粘土礦物組成的頁岩,由方解石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岩漿岩 ,均為原生礦物,成分復雜,常見的有石英、長石、角閃石、輝石、橄欖石、黑雲母等礦物成分
結構以粒狀結晶、斑狀結構為其特徵 。構造 具流紋、氣孔、杏仁、塊狀構造 。產狀 多以侵入體出現,少數為噴發岩,呈不規則狀 。分布 花崗岩、玄武岩分布最廣 。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