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屬於什麼地質地貌
❶ 廣東屬於什麼地形區
廣東位於東南丘陵,深圳、廣州的地形也屬於丘陵。
九寨溝在青藏高原與四川平原的交界地帶,嚴格的說應該屬於青藏高原。
❷ 廣東的地形有哪些
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三角洲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全境位於北緯20°13『~25°31』和東經109°39『~117°19』之間。東起南澳縣南澎列島的赤仔嶼,西至雷州市紀家鎮的良坡村,東西跨度約800公里;北自樂昌縣白石鄉上坳村,南至徐聞縣角尾鄉燈樓角,跨度約600公里。北回歸線從南澳—從化—封開一線橫貫廣東。全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居全國第一位。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關於領海、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歸沿岸國家管轄的規定,全省海域總面積41.9萬平方公里。 地貌 廣東受地殼運動、岩性、褶皺和斷裂構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綜合影響,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積分別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5%.地勢總體北高南低,北部多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1902米)位於陽山、乳源與湖南省的交界處;南部則為平原和台地。全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占優勢,如斜貫粵西、粵中和粵東北的羅平山脈和粵東的蓮花山脈;粵北的山脈則多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脈,此外粵東和粵西有少量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崗岩最為普遍,砂岩和變質岩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雞嶺等;沿海數量眾多的優質沙灘以及雷州半島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遊資源。沿海沿河地區多為第四紀沉積層,則是構成耕地資源的物質基礎。 氣候 廣東屬於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全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從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時數由不足1500小時增加到2300小時以上,年太陽總輻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間,年平均氣溫約為19℃~24℃。全省平均日照時數為1745.8小時、年平均氣溫22.3℃。1月平均氣溫約為16℃~19℃,7月平均氣溫約為28℃~29℃。 廣東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間,全省平均為1777毫米。降雨的空間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趨勢。受地形的影響,在有利於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風坡有恩平、海豐和清遠3個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於2200毫米;在背風坡的羅定盆地、興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島、潮汕平原少雨區,年平均降水量小於1400毫米。降水的年內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佔全年的80%以上;年際變化也較大,多雨年降水量為少雨年的2倍以上。洪澇和乾旱災害經常發生,台風的影響也較為頻繁。春季的低溫陰雨、秋季的寒露風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凍,也是廣東多發的災害性天氣。
❸ 廣東省的地形,地貌,地勢
廣東省山脈大多復與地質構製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貫粵西、粵中和粵東北的羅平山脈和粵東的蓮花山脈;粵北的山脈則多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脈,此外粵東和粵西有少量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崗岩最為普遍,砂岩和變質岩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雞嶺等;丹霞山和粵西的湖光岩先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沿海數量眾多的優質沙灘以及雷州半島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遊資源。沿海沿河地區多為第四紀沉積層,是構成耕地資源的物質基礎。
❹ 廣東省象什麼地形
廣東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貫粵西專、粵中和粵屬東北的羅平山脈和粵東的蓮花山脈;粵北的山脈則多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脈,此外粵東和粵西有少量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崗岩最為普遍,砂岩和變質岩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雞嶺等;丹霞山和粵西的湖光岩先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沿海數量眾多的優質沙灘以及雷州半島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遊資源。沿海沿河地區多為第四紀沉積層,是構成耕地資源的物質基礎。
❺ 廣東省主要的地形有哪些
廣東省主要的地形是北部多為丘陵,南部多為平原和台地。
廣東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貫粵西、粵中和粵東北的羅平山脈和粵東的蓮花山脈;粵北的山脈則多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脈,此外粵東和粵西有少量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
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
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崗岩最為普遍,砂岩和變質岩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雞嶺等;丹霞山和粵西的湖光岩先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5)廣東屬於什麼地質地貌擴展閱讀:
受地殼運動、岩性、褶皺和斷裂構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綜合影響,廣東省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積分別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5%。
地勢總體北高南低,北部多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於陽山、乳源與湖南省的交界處;南部則為平原和台地。全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貫粵西、粵中和粵東北的羅平山脈和粵東的蓮花山脈。
粵北的山脈則多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脈,此外粵東和粵西有少量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積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
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崗岩最為普遍,砂岩和變質岩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岩系地貌,如丹霞山和金雞嶺等。
丹霞山和粵西的湖光岩先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沿海數量眾多的優質沙灘以及雷州半島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遊資源。沿海沿河地區多為第四紀沉積層,是構成耕地資源的物質基礎。
❻ 廣東是屬於什麼地形
平原。
分析:廣東簡稱粵,是中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中國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
廣東地區在語言風俗、傳統、歷史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嶺南文化(南粵文化),省內土地豐足、水資源豐富,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一直被稱作華南地區的漁米之鄉。
解:廣州地處華南,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地形屬於平原。
(6)廣東屬於什麼地質地貌擴展閱讀:
廣東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貫粵西、粵中和粵東北的羅平山脈和粵東的蓮花山脈;粵北的山脈則多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脈,此外粵東和粵西有少量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
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
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崗岩最為普遍,砂岩和變質岩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岩系地貌。
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雞嶺等;丹霞山和粵西的湖光岩先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沿海數量眾多的優質沙灘以及雷州半島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遊資源。沿海沿河地區多為第四紀沉積層,是構成耕地資源的物質基礎。
❼ 廣東省的地形主要是 A.高原、山地 B.高原、平原 C.平原、丘陵 D.丘陵、盆地
選C,廣東省北部為由南嶺為主構成的山地地區,南部為珠三角平原地區,東西皆以丘陵為主.
❽ 廣東屬於什麼地形區
廣東受地殼運動、岩性、褶皺和斷裂構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綜合影響,地貌版類型復雜多樣,有山權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積分別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5%.地勢總體北高南低,北部多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1902米)位於陽山、乳源與湖南省的交界處;南部則為平原和台地。全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占優勢,如斜貫粵西、粵中和粵東北的羅平山脈和粵東的蓮花山脈;粵北的山脈則多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脈,此外粵東和粵西有少量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崗岩最為普遍,砂岩和變質岩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雞嶺等;沿海數量眾多的優質沙灘以及雷州半島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遊資源。沿海沿河地區多為第四紀沉積層,則是構成耕地資源的物質基礎。
❾ 廣東省的美稱、面積、地形地貌、多少人口
廣東,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下轄21個地級市(其中2個副省級城市),119個縣級行政區(60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1] 。全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居全國第一位。
廣東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貫粵西、粵中和粵東北的羅平山脈和粵東的蓮花山脈;粵北的山脈則多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脈,此外粵東和粵西有少量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崗岩最為普遍,砂岩和變質岩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雞嶺等;丹霞山和粵西的湖光岩先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沿海數量眾多的優質沙灘以及雷州半島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遊資源。沿海沿河地區多為第四紀沉積層,是構成耕地資源的物質基礎。
❿ 廣州屬於什麼地形
廣州屬於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區,最高峰為專北部從化市與龍屬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狂藏東北部為中低山地,有被稱為「市肺」的白雲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積平原,為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涌)眾多,水域面積廣闊,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條,河寬5米以上的河流1368條,總長5597.36千米,河道密度達到0.75千米/平方千米,構成獨特的嶺南水鄉文化特色。
(10)廣東屬於什麼地質地貌擴展閱讀
廣州的山丘
1、白雲山
白雲山,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為南粵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稱。山體相當寬闊,由30多座山峰組成,為廣東最高峰九連山的支脈。面積20.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嶺高382米。
2、蓮花山
蓮花山堪稱神奇。300多年前的著名愛國主義詩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地語篇中,贊蓮花山為「牂牁大洋之捍門,南越封疆之華表,一郡風水之所系。」近年來,獲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廣東省省級風景名勝區、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是您訪古、祈福、賞花、度假之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