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科技情報怎麼打不開

地質科技情報怎麼打不開

發布時間: 2021-02-27 12:07:09

❶ 地質信息標准化

一、內容概述

實現地質數據採集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地質數據一次性的數字化採集,並通過對所採集數據的計算機處理,提高地質填圖與編圖的效率,進一步實現大范圍數據的無縫資料庫和數據的互操作。如果採集的數據缺乏標准化,這樣的目的是無法達到的。特別是以描述信息為主的地質野外觀察數據,標准化就更為重要(姜作勤等,2001)。地質資料信息種類繁多,存在大量多源異構數據,不同的應用領域中所需要的數據類型內容也不盡相同。同時,世界各地質調查機構所用的地質資料信息資料庫運行平台各種各樣,如Oracle、SQL Server、Access、Excel等,已經建成的資料庫也有Access、CSV、XML等多種不同的格式,地質信息系統平台有 ArcGIS、MapGIS,運行環境有 Unix(Solaris)、Linux、Windows等,這給數據共享及後續的信息服務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在互聯網上實現跨系統跨平台數據共享以及高度專業處理和高精度分散處理,需要制定語義共享和支持跨系統跨平台的信息標准。這不但有利於已有資料信息的整合,還有利於從源頭出發,利用數據信息平台把第一手資料按標准格式和存儲媒體直接數字化,然後再匯總錄入資料庫中,可以減少許多中間環節,提高集群化效率(朱衛紅,2011)。

二、應用范圍及應用實例

國外相關機構,如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WorldWideWeb Consortium(W3C)、OpenGIS Consortium(OGC)等國際標准組織,開發了成型的標准規范。歐洲正在實施的eEarth計劃和Infrastructure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in Europe(INSPIRE)計劃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eEarth是歐盟內針對不同語言的地質資料的商業服務而實施的信息共享項目,採用歐洲資料庫標准統合原有的各國地質資料庫。INSPIRE則是歐盟為了提高空間環境數據的共享和利用效率而開發的管理指令及方法的標准,實現多源異構不同語言的地質學、危險自然地帶、能源礦產資源、農業和運輸信息等檢索、閱覽、下載和專業處理(朱衛紅等,2010)。

三、資料來源

姜作勤,張明華.2001.野外地質數據採集信息化所涉及的主要技術及其進展.中國地質,28(2):36~42

朱衛紅,丁輝等.2010.國外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的經驗及其啟示.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28):122~124

朱衛紅.2011.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產業化的技術和應用課題.情報雜志,30(4):172~177

❷ 石油實驗地質 與地質科技情報哪個好中

石油實驗地抄質查重率低於多少才能通過?
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4年版編委會來信通知,《石油實驗地質》已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石油、天然氣工業類核心期刊。 至此,已連續入編最近四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❸ 地質科技情報的審稿周期一般多久請發過地質科技情報的前輩指教。

我的也是,編輯加工狀態就是在排隊,錄用的概率99%。應該在2012的3或者5月份登出。不過你也可以加急。

❹ 地質科技情報是被ei檢索的期刊嗎

原來是,現在不是了

❺ 地質信息服務門戶網站

一、內容概述

大多數國家地質資料信息社會化服務都有統一的門戶網站。通過門戶網站,人們可以進行成果目錄的查詢、元數據的查詢。此外,一些國家還採用了圖文並茂的查詢方式,不僅可以通過關鍵詞查詢,還可以在地圖上直接查找。如美國地質調查局採用了 WebGIS 技術,用戶可以直接通過瀏覽器瀏覽地圖,也可以在地圖上進行搜索。除完善的查詢系統外,大部分國家的門戶網站都有主題列表,這樣可以使用戶不必進行查詢,直接在列表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例如,在對地質資料信息網路獲取率調查中,加拿大用戶可以通過網路獲取29%的數據,美國可以獲取27%,澳大利亞可以獲取8.5%。

二、應用范圍及應用實例

英國地質調查局基於國內外公眾和私人部門,在執行最高級別的專業標准和最新信息的前提下,滿足用戶的多樣化服務需求,包括查詢服務、數據服務、圖書和文檔產品出售等其他服務。日本除滿足本國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外,為有效推進日本在海外的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特別注重系統收集、整理以礦產資源擁有國為主的世界地質、礦產勘查和開發等狀況以及各國的礦業政策、相關法規、統計資源等情報信息,並對此進行二次開發,對有關地質礦產、開發環境以及需求動態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後,向有關部門提供使用(石小亞等,2010)。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承擔美國的地震、洪水、礦產能源、地下水等地質調查工作,許多數字地質圖、資料和信息產品可以通過 USGS 的網站購買。USGS 也在網站上開展地質科普知識的普及活動,提供免費資料並解答讀者的疑問。同時,USGS正在開發地質鑽探數據中心和地質數據中心平台,並將以此開展各項信息服務。另外,美國宇航局也在其網站發布地球物理、氣象資料信息服務。

三、資料來源

石小亞,朱衛紅等.2010.國外地質資料信息管理與社會化服務對我國的啟示.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35):83~86

❻ 全國地質災害科技規劃的主要任務

10.4.1 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技術方法研究

(1)全國地質災害的分布規律研究

在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工作的同時,開展全國地質災害的分布規律研究。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與地裂縫災害在時間、空間和強度上的分布規律及演化特點,研究其地質環境背景,分區分災種研究地質災害的分布規律。

(2)利用遙感技術建立區域地質災害快速調查的技術研究

積極推進以地球資源衛星數據等為基礎的遙感信息應用體系的建立,逐步建立地質災害遙感快速調查系統。主要研究遙感技術在地質災害調查中的應用方法,在基本查明突發性地質災害時空分布及危害程度的基礎上,選擇工作程度相對較高的區域開展遙感技術應用方法研究,建立地質災害及潛在地質災害體的解譯標志,通過遙感信息的快速解譯,提出防災、減災建議,為搶險救災提供決策服務,提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科學性、准確性,以達到減災防災的目的。

(3)地質災害調查野外數據快速採集的技術研究

應用自動探測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衛星定位系統、遙感技術,研究現場快速調查的技術方法和攜帶型儀器;研究數字填圖技術與方法,實現地質災害調查主流程的信息化和自動化。

(4)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和風險評估技術的方法研究

根據主要地質災害發育分布規律、致災特點及其對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程度,在分析典型地質災害點(區)監測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地質災害資料庫,利用信息技術對地質災害的基礎數據和動態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探索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和風險評估的技術途徑,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標准化的地質災害危險性和風險評價的技術方法體系。

10.4.2 地質災害監測預報技術方法研究

(1)全國重大地質災害發生機理模式和預警判據的研究

分區按災種研究危害重大的地質災害的發生機理,建立基於自然、人為和復合因素作用下的重大地質災害機理模型。

2010年前建立基於統計規律的重點地區突發性地質災害早期識別的指標和預警判據。

2020年前建立基於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的全國突發性地質災害早期識別的指標和預警判據。

(2)示範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網路建設的研究

開展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遙感(RS)、自動監測技術和數據遠程傳輸為一體的突發性地質災害實時監測系統建設。逐步建成和完善長江三峽庫區突發性地質災害實時監測預警預報試驗基地和全國其他主要地區突發性地質災害預警預報試驗基地,以及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重要經濟區的立體式緩變性地質災害自動監測試驗基地。

1)三峽庫區實時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示範研究。在三峽庫區開展實時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示範研究,為實現對庫區蓄水和運營期間地質災害的系統監控提供技術支持。

2)典型地區突發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的示範研究。選擇北京市、重慶市區、蘭州市區、雲南新平、陝西安康、四川雅安、浙江金華和江西宜春等地,利用氣象與環境監測、遙感監測、滑坡移動地面儀器監測、地質巡查和其他(人類活動)監測等綜合手段,開展典型地區突發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示範研究,並逐步建成突發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試驗基地。

3)地面沉降的實時監測預警系統的示範研究。開展上海、天津、西安地面沉降的實時監測預警系統示範研究,為建立全國重點地區地面沉降災害實時監測預警提供技術支持。

4)區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暴發的預警技術與傳播研究。以重點地區的突發性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網、群測群防體系、氣象監測預報網為基礎,研究預警技術與傳播技術,建立區域突發性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信息的採集、處理、會商、產品製作與發布的規范化工作流程,提高預報預警的准確性。

10.4.3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技術研究

(1)地質災害治理新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

應用新材料開發地質災害治理新技術,進行各種技術的優化集成、改進和創新研究。加強具有我國知識產權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軟體的開發與應用研究,形成標准化、模塊化和實用化的設計軟體並推廣應用。

(2)重點開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災技術研究

建立災情評估技術體系、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監測和治理技術體系,為突發性重大地質災害應急救災減災提供關鍵支撐技術和決策依據。

(3)重大地質災害治理技術的示範研究

1)地面沉降綜合治理技術的示範研究。選擇上海市、天津市開展地面沉降綜合治理技術示範研究。2010年前主要開展以地下水開發管理為主的地面沉降綜合治理技術示範研究。2020年前擴展到包括主要油氣開采區、城市建設密集區地面沉降綜合治理技術的示範研究,並重點開展含水層修復技術研究,實現對地面沉降的有效控制。

2)西安市地面沉降、地裂縫災害綜合治理技術的示範研究。選擇陝西省西安市開展以地裂縫為主的地質災害治理示範工程。結合城市規劃布局,開展以避讓為主的地裂縫災害的防治措施研究,為以地裂縫災害為主的城市地區地質災害的治理提供經驗和方法。

3)岩溶塌陷災害預防的示範研究。在岩溶塌陷災害嚴重的武漢市、深圳市、桂林市、宜春市、郴州市、唐山市、泰安市等地,充分收集多年來積累的大量資料(特別是鑽孔資料),通過必要的補充勘查和詳細研究,進行岩溶塌陷危險性的詳細分區,為調整城市規劃布局和工程建設提供災害預防信息。

4)礦山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技術的示範研究。選擇黑龍江七台河煤礦礦區開展以採煤塌陷為主的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技術示範研究。選擇貴州省開陽磷礦礦區開展以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為主的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技術示範研究。

5)基於防治的災害地質體開發利用的示範研究。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愈來愈要求在地質災害防治的基礎上,開發利用災害體,使災害向興利方面轉化。

在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庫區移民遷建中,由於地質環境復雜,建設用地嚴重不足,在地質災害防治基礎上,有必要開展滑坡體開發利用示範研究。

在我國號稱「泥石流博物館」的雲南東川和甘肅武威,選擇危害面較大、造成大量土地無法利用的泥石流溝,採用國家給予優惠政策和少量資金補助的方式,鼓勵企業、個人出資治理,獲得土地使用權。通過示範,取得經驗後,逐步推廣,探索地質災害治理與土地開發利用相結合的新路,以減輕政府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的經濟壓力。

10.4.4 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標准體系的建設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標准體系的研製、貫徹與應用,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協調發展。標准化作為一種有效和必要的現代化管理手段,在保證協調發展,增強科技實力,實現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顯著。

(1)地質災害調查、監測與減災工程技術標准體系建設的研究

開展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縫等災害調查、勘查、治理、避讓、監測、預警和限制性開發利用的技術標准體系或工作指南的制定。

1)地質災害監測標准體系的研究。包括制定突發性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技術要求(規范)與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網路建設與運行等規范。具體包括:監測儀器質量標准、監測數據記錄規范、監測數據統計報告規范、監測數據入網規范和監測信息歸檔管理辦法等。

2)地質災害減災工程建設規范的制定研究。包括各類減災工程(含治理、搬遷、應急處置等工程)等級評定標准,減災工程建設勘查、設計、施工與監理規范,防災減災工程質量檢驗程序和標准等。

3)地質災害災情調查統計與評定標準的研究。包括致災因子分類與指標體系,易損性指標體系,受災體分類與損毀等級標准,自然災害調查與評估標准,自然災害災情統計標准,災害事件成災等級評定標准,年度單類災害成災等級標准,地區綜合成災等級標准,現場調查暫行辦法與統計標准等。

4)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包括地質災害風險程度的確定與分類體系,不同區域單類地質災害防禦標准,單類和綜合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等。

(2)地質災害防治信息系統建設標准體系的研究

建立地質災害防治信息系統建設的標准體系。建立能夠實現地質災害防治信息化的有效的、操作性強的各項標准,為實現地質災害防治信息系統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重點研究和制定「地質災害數據模型」、「地質災害實體定義規則」、「地質災害防治圖件圖式、圖例表達規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數據格式標准」、「地質災害防治數據存儲、管理規則」、「地質災害防治數據質量控制標准」。

10.4.5 地質災害防治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

通過高技術手段(GIS,GPS,RS等)將地質災害分布規律、災情分析與危險性評價、風險性預測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實時預警與防治決策支持體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多源數據處理能力以及數據綜合疊加分析能力,結合地質災害分析軟體的開發,不僅能及時接受處理遙感、遙測數據,還具有可以進一步挖掘現有的各種數據的潛力,實現地質災害重大事件即時分析和地質災害預警分析功能。

❼ 西安煤科院的《煤田地質與勘探》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地質科技情報》哪個較好一點

(1)《煤田來地質與勘探》
被以下數自據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11)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綜合影響因子0.389

(2)《地質科技情報》
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11)
Pж(AJ) 文摘雜志(俄)(2011)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綜合影響因子0.869

(3)評價
兩者都是中文核心期刊,均被CA收錄,但就影響因子而言,《地質科技情報》優於《煤田地質與勘探》,但前者是側重綜合地質類,後者側重煤炭地質,這也要看樓上發表的論文關於什麼方面,才好選擇!

❽ 地質類cscd期刊哪個更容易被錄用發表投的石油實驗地質被拒了,投吉林大學學報會不會更容易一些

CSCD裡面好投的
西南石油、成都理工、地質科技情報、現代地質、新疆石油地質……
吉大屬於中等的。
還要看你文章的主旨內容,偏地化、還是偏沉積等
祝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