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濟南長清是什麼地質

濟南長清是什麼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27 07:46:24

Ⅰ 濟南的地理環境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萊蕪交界。
濟南市位於北緯36°40′,東經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 濟南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濟南之所以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匯集。
濟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長地質變遷年代,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形成了大量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網。濟南南部山脈大量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縱橫交錯,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組織緊密的岩漿岩的阻擋,如同一面天然設置的石牆,將水脈阻斷攔蓄。最終,攔蓄在這里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壓力,沿地下連接地表的許多裂縫和通道,一股腦的湧出地面,於是就出現了天然湧泉。也正是這樣的地質構造,使得濟南雖然處在河北平原和魯北平原地震帶上,但地下的震動,卻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緩沖。 濟南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3.8℃,無霜期178天,氣溫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氣溫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溫27.2℃(7月),最低月均溫-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年日照時數1870.9小時(2009年)。
冬季亞洲大陸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壓,濟南被極地大陸氣團所控制,常受來自北方冷空氣侵襲,寒冷晴朗,雨雪較少,多偏北風。夏季受熱帶、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天氣炎熱,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風。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轉夏季、夏季轉冬季的過渡季節,風向多變。一年之中,在不同季節,濟南市處在不同大氣環流控制之下,構成了春暖、夏熱、秋爽、冬冷四季變化分明的氣候。濟南冬季長達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兩個月。加之三面環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熱空氣迴流聚集不宜擴散,多於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 月份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平均氣溫
(攝氏度) -3.2 0.3 6.5 15.4 22.1 25.9 27.2 26.2 21.9 15.8 7.3 -0.2 13.8 降水量(mm)7 10 15 28 51 80 196 165 55 35 18 9 669 泉城濟南,泉群眾多、水量豐沛,被稱為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館。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分布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泉群,在2.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的老城,基本上是現今遊船環城一圈的區域:從黑虎泉出發,經泉城廣場—西門—五龍潭—大明湖公園北側—老東門—青龍橋,密布著大大小小100多處天然甘泉,匯流成的護城河流淌到大明湖,與周圍的千佛山、鵲山、華山等構成了獨特的風光,也成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於一體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除市區四大泉群,在濟南市市區周邊還分布著另外六大泉群:濟南東郊白泉泉群、章丘明水的百脈泉泉群、歷城彩石的玉河泉泉群、歷城柳埠的湧泉泉群、長清萬德的袈裟泉泉群、平陰洪範池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屬廣義「濟南泉群」,自東向西又依次劃分為四大泉域,分別是:明水泉域、白泉泉域、濟南泉域、長孝泉域。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流傳甚廣。今人探訪整理,又評選出新七十二名泉。
除此之外,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環繞老城區的護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綉江河,巨野河等河流。湖泊有市內的大明湖(水源來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市轄的白雲湖;百脈泉,黑虎泉等公園內也布有大小泉池。

Ⅱ 濟南是什麼地勢

地理概貌

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西部,是京滬鐵路與膠濟鐵路的交匯點,南面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清單的泰山毗鄰,北與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相依。

濟南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復雜多樣,大體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東平湖等。

氣候狀況

濟南地形復雜多樣,南為泰山山地,北靠黃河,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乾燥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乾燥,四季分明。

自然資源

全市土地資源總面積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風砂土6個土類。粘土、石灰岩、白雲岩、質優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開發利用。「濟南青」輝長岩和「柳埠紅」花崗岩已遠銷歐亞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待於擴大生產規模。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煤、花崗石、耐火粘土以及銅、鉀、鉑、鑽等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等。特別是石灰岩品位高、儲量大。花崗石的黑色花崗石,質地純正,為國內獨有。林木資源分喬木、灌木兩大類,共有60多科,300多種。南部山區盛產蘋果、黃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並產有遠志丹參、棗仁、野菊、香附等多種葯材。北部臨黃平原的大棗也有很高的產量。另外,白蓮藕、大蔥、玫瑰花、蘆葦等植物也有較高的產量,並在省內外享有盛名。水資源15.9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4.7億立方米。

Ⅲ 濟南是什麼地貌

濟南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

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濟南之所以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匯集。

濟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長地質變遷年代,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形成了大量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網。濟南南部山脈大量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縱橫交錯,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組織緊密的岩漿岩的阻擋,如同一面天然設置的石牆,將水脈阻斷攔蓄。

最終,攔蓄在這里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壓力,沿地下連接地表的許多裂縫和通道,一股腦的湧出地面,於是就出現了天然湧泉。也正是這樣的地質構造,使得濟南雖然處在河北平原和魯北平原地震帶上,但地下的震動,卻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緩沖。

(3)濟南長清是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濟南的史前文化

濟南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已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這一時期的遺址全省發現約七八處,其中僅濟南、章丘就有4處。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時期的遺址,已在境內發現8處,是山東省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

大汶口文化時期(距今6100~4600年),各地先民在濟南地區的活動更加頻繁,因而遺留下來分布較廣、數量較多的遺址,其中章丘的王官、焦家,長清的大柳杭,平陰的周河等,內涵豐富,面積廣大。

與大汶口文化一脈相承的是山東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龍山文化於1928年在今章丘龍山鎮城子崖首次發現而被命名。通過對城子崖遺址的進一步發掘,發現在龍山文化時期,該處已有一座面積達20萬平方米的城址,其規模居中國已發現的8處同時期城址之首。

岳石文化(距今3900~3500年)是山東地區繼龍山文化之後發展起來的夷人文化。濟南地區已發現該時期遺址達數十處,其中尤以章丘縣境內數量最多,城子崖遺址仍是這一期最為重要的遺址。遺址上的龍山文化城址之內,存在一個面積17萬平方米左右的岳石文化城址,這是國內發現和確定的第一座夏代城址。

Ⅳ 長清是什麼地方

長清區區劃長清是省會濟南的新區,總面積1178平方公里,轄7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613個行政村版、53萬人。權地處濟南市西南部,東依泰山,西濱黃河,京滬鐵路、104、220國道、104省道及京福高速公路、正在建設的濟菏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形成了「六縱三橫」的交通網路,成為連接京津唐、長三角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2001年6月撤縣設區,結束了1400多年縣建制的歷史。

Ⅳ 濟南的地理特點

濟南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濟南之所以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匯集。

濟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長地質變遷年代,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形成了大量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網。濟南南部山脈大量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縱橫交錯,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組織緊密的岩漿岩的阻擋,如同一面天然設置的石牆,將水脈阻斷攔蓄。

最終,攔蓄在這里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壓力,沿地下連接地表的許多裂縫和通道,一股腦的湧出地面,於是就出現了天然湧泉。也正是這樣的地質構造,使得濟南雖然處在河北平原和魯北平原地震帶上,但地下的震動,卻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緩沖。

(5)濟南長清是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濟南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中西部、華北平原東部邊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山東半島城市群核心城市,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山東半島,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Ⅵ 濟南市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萊蕪交界。

濟南市位於北緯36°40′,東經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

濟南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濟南之所以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匯集。

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分布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龍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百脈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湧泉泉群、袈裟泉泉群以及平陰的洪範池泉群十大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屬「濟南泉群」。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流傳甚廣。

濟南老城的泉水分布最為密集,十大泉群中,僅有老城就佔有4個,基本上是現今遊船環城一圈的區域:從黑虎泉出發,經泉城廣場—西門—五龍潭—大明湖公園北側—老東門—青龍橋,密布著大大小小100多處天然甘泉,匯流成的護城河流淌到大明湖,與周圍的千佛山、鵲山、華山等構成了獨特的風光,也成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於一體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除此之外,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環繞老城區的護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綉江河,巨野河等河流。湖泊有歷下區的大明湖(水源來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區的百脈泉,眼明泉等公園內也布有大小泉池。

Ⅶ 濟南地質構造特點

濟南市位於北緯36°40′,東經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市內有齊煙九點,卧牛山、華山、鵲山、標山、鳳凰山、北馬鞍山、粟山、匡山、葯山九座山頭。東南海拔高多為800米左右的山地、西北海拔低多為200米一下的小丘陵,整個濟南呈盆地狀。
地質資源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風砂土6個土類。粘土、石灰岩、白雲岩、質優量大。「濟南青」輝長岩和「柳埠紅」花崗岩已遠銷歐亞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逐步擴大生產規模。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煤、花崗岩、耐火粘土以及銅、鉀、鉑、鑽等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等。特別是石灰岩品位高、儲量大。花崗石的黑色花崗石,質地純正,為國內獨有,多產於濟南的南部山區。

Ⅷ 濟南土地是什麼地質

濟南市土壤類型依地形、水文、氣候、植被、母岩、母質等自然條件的差異及人為生產活動的影響,在全市范圍內由南到北、從高到底,依次分布著顯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隱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風砂土6個土類,13個亞類,27個土屬,72個土種。
一、棕 壤 又稱棕色森林土,是在暖溫帶濕潤半濕潤,落葉闊葉林下形成的地帶性土壤。全市共有399.7平方公里,佔全市總土壤面積的9.1%。集中分布於長清、歷城、章丘三縣南部砂石低山丘陵區,海拔一般在200~988.8米之間。此土體通體無石灰反應或表層有微石灰反應,PH值為6.5~7,一般呈微酸性,有明顯的的淋溶作用、粘化作用和生物積累作用。在酸性岩山區,從上到下分布著兩個亞類:(一)棕壤性土是棕壤發育處於最年幼階段的亞類。分布於濟南市南部由酸性花崗岩、片麻岩等組成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母質為酸性岩的殘、坡積物。土壤的主要特點是層薄質粗,一般厚度僅10~30厘米,下部為半風化的母岩。土壤呈微酸性,無石灰反應,顏色隨岩性不同而異,質粗礫多,孔隙大,疏鬆,不抗旱,保水保肥能力差,養分貧瘠,是山地丘陵區最瘠薄的土壤。土壤無剖面發育,只有在荒草坡或林地有厚約5~10厘米的草根層(A層),其下即為母岩的半風化物(C層),故剖面構型多為A-C型。因山高坡陡,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是一種侵蝕類型的土壤。現狀一般是林地與荒草地,其中一部分已辟為農田,是地瓜、花生的重要產區。(二)普通棕壤是棕壤土類中面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土壤亞類。它集中分布於章丘、歷城、長清三縣南部砂石山緩坡或丘陵中下部及山麓地帶,所處地形較平緩,土層比較深厚,除部分土壤土層厚60厘米左右外,多在1.5米以上。成土母質多為花崗岩或花崗片麻岩風化物的殘坡積與厚層洪積物,土壤顏色以棕色為主,表層質地多為砂壤土或輕壤土,並有較多的石礫和石英、長石風化碎屑。剖面通體無石灰反應,呈微酸性至中性反應。土壤層次明顯,剖面構型為A-B-C型。淋溶層(A層)之下有較明顯的沉積層(B層),淀積層質地較上層粘重,粘粒膠膜明顯;也常見黑色的鐵錳膠膜;母質層(C層)為明顯的半風化母岩。普通棕壤絕大部分已經墾為農田,林地和果園面積不大。土壤肥力水平較好,保水保肥能力中等,但因地形起伏,地塊小而不平,受侵蝕威脅,又因灌溉條件差,作物產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褐 土 褐土又名褐色森林土。這類土壤是在暖溫帶、半乾旱及高溫高濕同時發生的生物氣候條件下,發育在石灰岩(青石山)山地和丘陵地區的地帶性土壤。濟南市是山東典型褐土集中的分布區。褐土面積3252.0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壤總面積的74.1%,是全市面積最大的土壤類型。此土壤,通體較強的石灰反應,PH值7~7.5,呈微鹼性。此外,土壤具有明顯的粘化作用、鈣化作用以及微弱的生物積累作用,還有潮化作用和旱耕熟化作用。在寬廣的褐土帶中,從上而下,從南到北,分布著褐土性土、普通褐土、石灰性褐土、淋溶褐土、潮褐土5個亞類。(一)褐土性土俗稱石渣子土、粗砂土、石皮土等。廣泛分布於石灰岩或砂頁岩以及基性岩組成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多為荒草坡或嶺坡梯田,是褐土中受侵蝕影響最重的亞類。成土母質為岩石風化的殘、坡積物,土層厚度均小於30厘米,並含有大量的母岩碎石,薄層礫多特徵明顯。剖面構型為A-C型,表層質地多為礫質壤土,一般剖面無發育,薄層土壤之下即為母岩硬石底。土壤肥力水平低,水土流失嚴重。(二)普通褐土是褐土中面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土壤亞類。廣泛分布於石灰岩山地丘陵和山前傾斜緩平地上。成土母質為坡洪積、洪積、洪沖積物。該土壤剖面構型屬A-B-C型,層次發育完全,粘化作用和鈣化作用都較明顯。表層質地多為中壤,呈褐色;心土(B層)質地較粘重,棕褐色。全剖面均含有游離的碳酸鈣,耕作層下常見假菌絲或碳酸鹽的新生體。石灰反應較強,PH值7.5左右,呈微鹼性。此土壤土層深厚,質地適中,養分含量較豐富,是濟南市糧食的主要生產基地。部分土壤由於多次洪積的結果,土體較淺的部位出現礫石、砂層或砂姜及厚層粘土等障礙層次,影響作物根系下扎,對作物生長不利。(三)石灰性褐土分布於石灰岩山地丘陵山體的中部及下部的近山階地上。成土母質是鈣質岩坡洪積物及黃土母質,區別於普通褐土的主要性狀是土壤剖面通體石灰反應強烈,耕作層下的土壤中都有大量的假菌絲體,土壤通體碳酸鈣含量較高。因土壤所處地形部位較高,坡度大,水土流失嚴重,部分土壤體僅厚60厘米左右,而分布於近山階地上的土壤,雖土體深厚,質地適中,但土壤含有較多的礫石,對耕種管理不便。(四)淋溶褐土零星分布於石灰岩低緩丘陵及山前傾斜平地上,與普通褐土鑲嵌。成土母質為坡洪積物和紅土母質。在性狀上屬普通褐土與普通棕壤的過渡類型。區別於其他褐土亞類在於淋溶作用較強,土壤通體無石灰反應,碳酸鈣含量甚微,一般在1%以下,無鈣積層。但PH值高於棕壤為中性至微鹼性。此外,在底土層中粘粒膠膜也較明顯。該土壤土層深厚,質地中壤,下部稍緊,保水保肥,無障礙因素。(五)潮褐土俗稱「夜潮土」。分布於山前緩平地褐土與潮土交接地帶上。成土母質為沖積物。土壤地下水位淺,平均4~6米,有時毛管水可達地表,土壤表現潮性,土壤剖面下部常出現銹紋銹斑,其他性狀與普通褐土相同。土壤土層深厚,質地適中,耕性良好,灌排設施較完善,基本無乾旱威脅,加之耕作比較精細,故土壤熟化程度高,是濟南市最好的土壤類型。

三、砂姜黑土 砂姜黑土是一種具有「黑土層」和「砂姜層」的暗色土壤。濟南市僅有石灰性砂姜黑土一個亞類,主要分布於章丘、歷城兩縣白雲湖周圍,在平陰縣東部孝直鎮和店子鄉亦有少量的分布。土壤面積47.3平方公里,佔全市總土壤面積的1.1%。此類土壤所處地形平坦低窪,地下水排泄不暢,地表常有積水現象。成土母質為湖積物,分為「黑土裸露」和「黃土覆蓋」兩個土屬。土體下部有灰白色的土層或黑土層及砂姜,通體石灰反應強烈。濟南市砂姜黑土多為黃土覆蓋類型,表層質地適中,易於耕作。通常在100厘米左右出現砂姜,下部有黑土層;砂姜多為面砂姜,不成層,一般不影響耕作。因受人為耕作影響,部分土壤較肥沃,產量較高。局部土壤質地粘重並有內澇危害。

四、潮 土 分布於沿黃地區,為黃河沖積母質所形成的潮土。土壤面積586.1平方公里,佔全市總土壤面積的13.4%。此類土壤是受地下水潮化作用影響,經過耕作熟化而形成的土壤類型。土體深厚,沉積層理明顯,中下層有銹紋銹斑,表層質地則因沉積過程水流快慢影響而有砂,輕、中、重壤之別。通體有石灰反應。共有普通潮土、濕潮土、鹽化潮土3個亞類。(一)普通潮土廣泛分布於黃泛平原,是濟南市潮土中面積最大的土壤亞類。其土壤通體有石灰反應,呈鹼性反應,PH值高於7.5。中下層有大量銹紋銹斑。因受黃河多次泛濫影響,質地多變,依土壤質地分為砂、壤、粘及爐渣菜園土4個土屬,土體構型多為砂粘相間的多種多樣的土壤層次。該土壤分布區是濟南市小麥、玉米、棉花、花生、西瓜的主要產區。局部引黃改種水稻、小麥,一年二作,土壤復種指數較高。但局部地區的60厘米土層質地粘重,耕作管理都較困難,對作物生長不利。(二)濕潮土分布於黃泛平原靠近黃河的封閉窪地上,地下水埋深僅0.5米左右,是在較長期積水或較高位潛水條件下形成的土壤。土色較暗,土質粘重,潛育化明顯,氧化過程較差,有較多的銹紋銹斑,通體石灰反應強烈。濕潮土開墾利用晚,土壤熟化程度低,存在著濕、涼、粘、緊等不利因素,多種植蘆葦、蓮藕等濕生植物。(三)鹽化潮土分布於黃泛平原上,是潮土中附加鹽化過程的土壤。因地下水位淺,多在1.5~2米之間,加之地下水礦化度高,在1~3克/升之間,地下水在土壤毛管孔隙作用下,沿土體上升到地表蒸發,水去鹽留,使鹽分積累在土壤的表層,地面常見鹽霜或鹽斑,尤以乾旱季節最為顯著。土壤20厘米土層含鹽量高達0.1~1.0%以上,危害了農作物的生長,缺苗斷壟現象嚴重。鹽化較重的地段,尚有檉柳、鹽蓬等耐鹽作物種植。耕作層下有銹紋銹斑。通體石灰反應強烈,土壤呈鹼性,是障礙因素較大的低產土壤 。由於實行稻改,灌排設施的改進和增施有機肥料,加強耕作管理,鹽化現象有減弱趨勢。

五、水稻土 分布在濟南市郊區北園、東郊和章丘縣明水鎮,是經過泉水灌溉、人為生產活動而形成的土壤,是我國北方典型的水稻土。土壤面積8.9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壤總面積的0

Ⅸ 濟南長清地方怎麼樣

現在的長清越來越好了,在大學城和縣城之間基本連起來了,大片小高層住宅樓,環境和交通現在沒的說

Ⅹ 濟南附近的礦產地是什麼

濟南市境內蘊藏著豐富多樣的礦產資源。其中一些礦產資源潛力大,開發利用配套程度高,如石灰岩、花崗岩、硬質耐火粘土、白雲岩、鉀長石、鐵礦等具中型以上規模,是濟南市的優勢礦產。
一、煤礦煤系地層主要是上古生界石炭二疊系,由此決定了煤炭的地理分布,即章丘、歷城、長清三縣的山前平原黃河沿岸地帶和膠濟鐵路沿線。濟南市煤田按其地質、地理特徵,分屬濟東煤田(歷城區)、章丘煤田(章丘縣境)、黃河北煤田(長清縣、槐蔭區沿黃地帶)。賦煤層均分布在石炭系太原組和二疊系山西組地層內,有14層煤,其中可採煤2~6層,總厚1~5.4米,煤層垂深320~925米,煤的質量較好,屬多煤種區,由貧煤、瘦煤、無煙煤、天然焦、肥煤等組成。全市含煤面積達20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產地16處,保有儲量33155.1萬噸,遠景儲量54529.0萬噸。煤礦是濟南的優勢資源,現已形成國營、集體開發生產體系,章丘縣是全國重點產煤縣之一。
二、鐵礦濟南市鐵礦資源比較豐富,分布集中,地質工作程度較高,開發利用條件較好。接觸交代型鐵礦主要賦存於燕山晚期的中—基性侵入岩(成礦母岩)與奧陶系中統純質灰岩(圍岩)的接觸帶及其內外側。產地及儲量集中分布於東郊黃台—歷城郭店間膠濟鐵路兩側附近,這一地區構成全省三大富鐵礦產區之一。已探明產地8處,即郭店、張馬屯、東風、農場果園、農科所、王舍人、徐家莊、機床四廠礦區,保有儲量49091千噸。礦體形態呈似層狀、透鏡狀、不規則狀等,均屬盲礦體。鐵礦礦石鐵含量30~50%,最高65%;鈷含量0.01~0.037%。多數為富礦,礦石中鈷可綜合回收利用。沉積變質鐵礦在長清縣分布的變質岩系中多有產出,具規模者為馬山鐵礦。該礦為由磁鐵礦及含鐵石英岩組成,含鐵量30%左右,礦石為含硫磷低、含硅高的貧礦。探明礦石儲量1318千噸,屬小型礦床。
三、耐火粘土礦系耐火度大於1580℃的粘土。是一種以高嶺土或水雲母高嶺土類占優勢的粘土礦物,因其具有較高的耐火度而得名。濟南市的耐火粘土礦主要屬於硬質耐火粘土,章丘縣是全省的重要產地之一。軟質粘土礦很少,僅有零星分布。礦產地集中分布於章丘縣山前平原區,賦礦地層為石炭二疊系煤系地層,屬陸相湖盆膠體化學沉積型礦床。已探明礦產地6處,有章丘縣的淺井庄、王伯庄西、王伯庄東、呂家莊、白雲院及埠村礦區,保有儲量4057.1萬噸。根據已開發礦山的分布及開采量分析,礦產地及儲量遠不止上述所列,資源潛力很大。章丘盆地硬質耐火粘土礦,成礦時代屬於晚二疊世。另產於上奧陶統侵蝕面上,石炭系底部的硬質、半軟質耐火粘土礦,因含鐵質較高,遞變為鋁土岩,常與鋁土礦共生,礦體一般很小。硬質耐火粘土礦床,均有一定層位,礦體多呈層狀產出,共生礦產往往是鋁土礦或煤層。礦體一般為1~2層,厚1~5米。礦石主要化學成分氧化鋁含量一般為40%左右,氧化硅含量44%左右,特級、I級礦石占較大比例。
四、石灰岩石灰岩是經濟發展中使用最廣泛的礦產之一,按其用途可分為水泥灰岩、冶金熔劑灰岩、化工灰岩及電石灰岩。濟南石灰岩資源儲量豐富,品種齊全,分布廣泛,鈣含量高,開采條件好,使用配套程度高,是優勢礦種之一。境內石灰岩均屬下古生界海相化學沉積礦床。按不同層位和不同礦床特徵可劃分三個賦礦層位:第一層位,奧陶系馬家溝組;第二層位,上寒武統鳳山組;第三層位,中寒武統張夏組。奧陶系馬家溝組灰岩質純,厚度大、夾層少,礦層穩定,是開發利用的最佳礦床。截至1989年底,全市探明水泥灰岩產地7處,保有儲量12604萬噸;熔劑灰岩產地2處,保有儲量27133.8萬噸。這兩種灰岩為本市的水泥生產、鋼鐵冶煉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和輔助原料。化工灰岩、電石灰岩雖已開發利用,但缺少專門地質勘查工作。
五、建築石材指包括裝飾用石料在內的一切可供建築使用或其他用途的天然產出的岩石原材料。建築石材類別按其地質成因可分為三類:岩漿岩類(花崗岩、輝長岩、輝綠岩等)、沉積岩類(石灰岩、砂岩、白雲岩等)、變質岩類(混合岩、片麻岩等)。分為飾面石材和建築石材。濟南市花崗石類石材儲量豐富,品種繁多,優良品種達10餘種,其中「濟南青」、「柳埠紅」、「魯清紅」等多種建築飾材行銷國內外,「濟南青」系名貴石材資源。已探明花崗石產區7處,儲量3684.45萬立方米,潛在資源量大,資源保證程度高,是優勢礦產。「咖啡黃」——條帶狀灰岩,產於平陰縣洪範池鄉。此外,在寒武系、奧陶系地層中的豹皮灰岩、竹葉灰岩、生物化石灰岩、磚紅色灰岩等,亦為很好的飾面石材和石質工藝品原材料。
六、鉀長石礦鉀長石是一種復雜的鉀鋁硅酸岩。鉀長石礦體產出於太古代變質岩系中,為花崗偉晶岩型礦床。礦體較具規模者集中分布於長清縣張夏金家峪、萬德、雙泉柳杭、馬山宋庄等地,即泰山凸起西北側花崗片麻岩和斜長角閃岩體之區域構造裂隙偉晶岩脈內。礦體受變質地層、構造裂隙控制,其空間分布與地層產狀基本一致。礦體呈大小不等的脈狀體,鉀長石礦物主要賦存於偉晶岩脈內。礦石中氧化鉀含量達10%左右,達工業利用指標,可作為製造鈣鎂磷肥、陶瓷、玻璃的原料。長清縣金家峪鉀長石礦已進行普查評價,礦石儲量930.24萬噸。
七、鈷礦全市的鈷礦均伴生於境內分布的接觸交代型鐵礦中(含鈷磁鐵礦),不單獨成礦,可作為鐵礦開發利用中的副產品綜合回收。已探明產地的有張馬屯、農科所、王舍人庄和機床四廠4個礦區,儲量883.6萬噸。
八、冶金用白雲岩濟南地區分布的系原生白雲岩,礦體賦存於奧陶系下統地層中。已探明歷城縣港溝1處礦床,儲量1950萬噸,該礦儲量尚可擴大。此外,在市區南部的興隆山亦有白雲岩產出。
九、泥炭分布於歷城縣冷水溝。礦床屬較大的洪積扇窪地型泥炭礦。賦礦地層為中全新統。礦體一般為2~3分層式結構,腐植酸平均含量34.52%,有機質含量60.30%。礦層主要在中上層,為灰黑色中灰分高分解泥炭,適用於醫葯、泥炭浴療養和提取腐植酸類物質。
十、石英砂岩主要分布於歷城縣虞山和章丘縣普集鎮附近。賦礦地層為二疊系大奎山段,層位穩定。石英砂岩呈中細粒、厚層狀產出。普集砂岩礦體具一定規模且開采條件較好。
十一、鋁土礦山東的鋁土礦主要產於黃河淺海盆地的東部邊緣地帶,與石炭二疊系煤系地層關系密切,與耐火粘土礦相伴產出。
十二、水泥配料紅土、黃土為第四紀中、上更新世沉積礦床。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建築原料,重要的水泥配料。濟南市水泥配料紅土、黃土資源分布廣泛,儲量豐富。已探明黃土礦區6處,保有儲量1308萬噸;紅土礦區6處,保有儲量3849萬噸。
十三、磷灰石礦已知礦點均分布於章丘縣的垛庄、埠村及普集等鄉鎮。有兩種磷礦類型:一為沉積型磷礦,主要賦存於寒武系徐庄組頂部及毛庄組底部,為磷酸鹽化地層,氧化磷含量2~4%,含磷量較穩定;一為岩漿型磷灰石,產於寒武系、奧陶系地層的層間裂隙或斷裂中,為呈多種形態產出的碳酸岩脈,氧化磷含量4%左右。已發現的磷灰石品位普遍偏低,但含礦范圍較大。
十四、蛭石礦礦點分布在章丘縣普集鎮南部,賦礦地層是二疊系石盒子組。含礦岩石為蛭石化黑雲母岩,蛭石含量60~85%,膨脹性能好,易選礦。該礦沒有進行地質評價。
十五、蛇紋岩屬蛇紋石化超基性岩礦床。本市與蛇紋岩有關的超基性岩體群集中分布於長清縣界首和李庄等地,為泰安南留—長清界首基性岩帶的北端,系一富鐵鎂質超基性侵入體,為橄欖石、輝石蝕變而成的產物。礦床圍岩為泰山群山草峪組、雁翎關組黑雲斜長片麻岩。礦體呈透鏡狀,似層狀和脈狀順層侵入,產狀與區域構造線方向一致,呈帶狀展布。蛇紋岩礦體已探明4個,儲量為1873.5萬噸。蛇紋岩主要用於化肥工業 ,製造鈣鎂磷肥。礦體中尚有一部分色澤艷麗、結構細膩柔韌、半透明者,可充作玉雕材料(泰山玉)或彩石、建築內飾材料,探明儲量55.5萬噸。
十六、脈石英硅石的一種。濟南市脈石英資源分散,規模小,地質工作程度低。歷城西營—柳埠間脈石英分布較多,長清萬德、章丘南明亦有產出。石英脈圍岩為片麻狀混合花崗岩,局部產於寒武系,礦體均呈脈狀產出,受圍岩構造控制,氧化硅含量92%以上,氧化鐵含量0.007~0.076%。普查儲量15萬噸。
十七、飲料礦泉水濟南市飲料礦泉水產地有3處:郊區白鶴自流井、歷城縣仲宮穆家、章丘縣駝溝,均系人工開發的地下水源。濟南白鶴礦泉水已開發外銷。該礦泉取自深達900米的自流井,通過對水的物理性質、毒理學指標、宏量元素、微量元素指標分析,特別是宏量元素中鈣鎂含量較高,鈉離子含量低,鍶含量達地礦部飲料礦泉水標准,鋅和偏硅酸含量接近標准。白鶴自流井屬優質飲料礦泉水,是理想的礦物質補源。
十八、地下熱水市境北部山前平原地帶分布幾處地熱異常區,經鑽孔驗證遙牆鎮鴨旺口富含地下熱水,泉口水溫42℃,日出水量1277噸。鴨旺口地區位處濟南輝長岩體北側,附近分布有火山岩體並處岩體多組斷裂交匯處,地下熱水通過深循環形成溫泉,水中有近10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元素,尤富含鐵、硫。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