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不同類型的波痕有什麼地質意義

不同類型的波痕有什麼地質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2-27 05:01:44

A. 赤土山—鴿子窩基岩海岸海蝕地貌觀察路線

路線:基地─赤土山─鴿子窩─基地

任務:

1)了解實習區交通及自然地理概況。

2)學習使用地形圖及後方交會定點法。

3)觀察濱海區的地形及沉積物特徵。

4)觀察新河三角洲地形、沉積物、波浪及生物特徵。

5)觀察基岩海岸的海蝕地形。

預習內容:

1)地形圖的基本知識。

2)海洋地質作用。

No.1

位置:赤土山頂晨光亭。

意義:羅盤使用、野外定點法訓練點。

觀察內容:

1)了解工作區的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況。

2)了解羅盤的結構及使用方法。

3)學習後方交會定點法。

4)觀察赤土山的岩石。

教學內容:

1)讀地形圖:打開北戴河幅1:25000地形簡圖,了解讀圖方法及步驟,並根據在地形圖上查出的磁偏角值,校正羅盤的磁偏角(教員講解磁北極、地理北極及地形圖坐標網的相互關系)。具體步驟:①用羅盤測出該地點(學生所站的位置)的正北方向,並使地形圖的正北方向(圖的正上方)與實際正北方向重合,其方法是把羅盤的長邊(與標有S-N線平行的邊)與地形圖的縱圖框平行,然後轉動地形圖(羅盤可以放在地形圖上,與地形圖同時轉動,注意不能只轉動羅盤或地形圖),使羅盤的磁北針指向0°,這時地形圖的正北方向與實際正北方向就重合了;②對好地形圖的正北方位後,再觀察周圍的地形特徵及其在地形圖上的表示方法,指出實地地形的聯峰山、新河、鷹角亭、赤土山、赤土山橋、交通崗亭等在地形圖上的位置,了解不同地形等高線的特徵。

2)後方交會法定點:根據實地地形情況,找出兩個明顯的地物標志(這兩個點與觀察點(晨光亭)不能在同一條直線上)進行後方交會法定點。根據該地區的情況,以赤土山橋和鷹角亭為被測量點較合適。後方交會定點法的步驟:①用羅盤測出觀察點分別位於赤土山橋和鷹角亭的方位角;②根據所測得的度數,在地形圖上用量角器分別量出以赤土山橋和鷹角亭為中心點的方位角;③根據量得的方位角,分別畫兩條直線,它們的交點即為要確定的觀察點(晨光亭);④藉助赤土山附近的地形特徵對交會點進行校正。

3)了解實習區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況(見第一章內容)。

4)觀察晨光亭附近的岩性及構造特徵。晨光亭附近稍遠處的岩石為正長花崗岩(

),淺肉紅色—黃褐色,半自形粒狀結構、交代結構,塊狀構造,礦物組成為鉀長石(微斜長石,40%~45%)、斜長石(被鉀長石所交代,多呈假象,10%~15%)、石英(35%~40%)、黑雲母(<5%)等。

晨光亭及其周圍岩石為偉晶岩和脈石英,由於受鴿子窩-榆關斷裂(向北西方向與冀東的冷口斷裂相接)的影響,岩石破碎並為硅質所膠結而形成構造角礫岩。岩石堅硬,抗風化、剝蝕的能力比正長花崗岩強,因此,呈現正地貌。岩石呈淺灰白色,角礫狀結構,塊狀構造,角礫成分為偉晶岩、脈石英和正長花崗岩等,稜角狀-次稜角狀,大小混雜,硅質膠結,具有強烈硅化和被後期石英脈穿切等現象,岩石發生淺變質和重結晶作用,以構造角礫岩帶形式產出,走向為北西西向,傾角近直立。重點與難點:

1)羅盤的使用方法。

2)後方交會定點法。

時間:80分鍾。

思考題:

1)為什麼赤土山為一突出的山丘,而且兩側為陡壁?

2)山丘、窪地、陡壁在地形圖上是如何表示的?

No.2

位置:新河三角洲。

意義:三角洲沉積物觀察點。

觀察內容:

1)三角洲表層的沉積物特徵。

2)三角洲沉積物表面的沉積構造特徵。

3)三角洲表層(潮間帶、泥沙質海岸)的海洋生物特點。

教學內容:

1)新河三角洲位於新河入海處,平面上呈三角形,表層沉積物以細砂、粉砂、粘土(淤泥)為主,結構疏鬆。表面以下約5cm處的沉積物為深灰色、含大量有機質的淤泥和粉砂。細砂、粉砂層的水平層理發育,屬三角洲頂積層。在三角洲近陸一端或近岸邊沉積物中有機質含量較高,顏色較深,含有礫石和粗砂;在近海一側(三角洲前緣)泥質中有機質含量減少,碎屑物粒度變細。

2)在三角洲上發育的波痕有以下幾種(圖4-2):

不對稱波痕:一面陡,一面緩(迎水流方向),波脊線連續,在三角洲前緣的波脊線大致與海岸線平行(圖版Ⅰ-1)。波峰較尖銳,沉積物細,而波谷較平滑,沉積物較粗,常含有生物碎屑。這種波痕是由一個方向的較強水流改造海底沉積物形成的,主要分布於潮間帶、潮下帶或河口區。

對稱波痕:類似不對稱波痕,但波痕兩側的谷坡傾角相等。它是由兩個強度相近的、方向相反的水流形成的,潮汐作用是形成這種波痕的主要動力,主要分布於潮間帶或潮下帶。

平頂波痕:波峰為一較窄的平面,波谷為較寬的圓滑谷,谷坡一般為不對稱或大致對稱,這種波痕是對稱或不對稱波痕經與波脊線大致平行的水流改造而成的,主要分布於潮間帶,

圖4-2 不同類型波痕立體圖

並受微地形的控制。地形起伏及水流方向的改變是形成這種波痕的重要原因。

槽狀波痕:波峰為較寬的平面,而波谷則為較狹窄的細溝。它的成因一種是同平頂波痕,只是平行波脊線方向的水流要強一些;另一種可能是當海水面稍低於波峰或兩者大致在同一水平面時,海水動盪沖刷原來的波峰,使波峰變平而形成槽狀波痕。這種波痕主要分布於潮間帶。

不規則波痕:波脊線不連續或彎曲大,縱橫交錯,谷坡傾角一般不相等,如馬蹄形波痕、菱形波痕。馬蹄形波痕是由於水層薄、水流動態變化快而形成的。菱形波痕是由兩個不同方向(呈斜交)的水流形成的。根據這些波痕也可以判斷水的流向,如馬蹄形波痕波脊線的圓滑弧頂背向水流方向,或者是波脊線的尖銳交角指向水流方向。這些波痕分布於潮間帶,並受微地形影響。

3)新河三角洲上的海洋動物主要為底棲動物,尤以底埋動物最為豐富。環節動物門中潛穴的有日本刺沙蠶(泥質)、海蚯蚓(沙質)及棲管的巢沙蠶等。肢節動物門的天津厚蟹(泥質)、日本大眼蟹(泥質)、寬身大眼蟹(沙質)和圓球股窗蟹(沙、泥質),在退潮後,經常出入底表,在穴口附近快速覓食。而美人蝮(沙、泥質)、軟體動物門的渤海鴨嘴蛤、中國綠螂(泥沙或泥質)、中國蛤蜊及文蛤等雙殼動物則永久性潛在穴道中。凡底埋動物均以穴口(管口)與底表相通。棲息在底表的動物主要是軟體動物門的腹足動物,常見的有灘棲螺、扁玉螺(貓眼)、

螺,以及節肢動物門的寄居蟹等,主要生活在潮間帶,爬行運動時,體後往往留有爬痕。

上述海洋動物的基本特點是以鑽孔動物(穴居)和軟體動物為主,其原因是泥沙質海岸結構松軟,含有機質較多,波浪動能較弱,適合生物鑽洞、爬行、覓食,而不適合生物固著,生物也不需要有堅硬的外殼以抵禦波浪的破壞。底棲動物生活時形成的穴道(蟲管)、穴口及覓食、運動等對沉積底表及底內都會產生擾動或破壞作用,在一定條件下,由這些沉積物形成的沉積岩,常保留有生物活動信息,具有指示環境的作用,可用來判斷沉積環境。

重點與難點:

1)三角洲的沉積物特徵。

2)波痕的形態、成因。

時間:60分鍾。

思考題:

1)一些大型三角洲為什麼含有石油和天然氣?

2)研究不同類型的波痕有什麼地質意義?

3)沙泥質海岸的潮間帶海洋生物有什麼特點?

No.3

位置:鷹角石陡壁下。

意義:基岩海岸海蝕地形及沉積物特徵觀察點。

觀察內容:

1)基岩海岸的海蝕地形特徵。

2)基岩海岸的沉積物特徵。

3)作從鷹角亭通過鷹角石至海蝕礁石的地形剖面示意圖。

教學內容:

1)點處為基岩海岸,岩性為偉晶岩和構造角礫岩(圖版Ⅰ-2)。這裏海底坡度較陡,海水深,水質點的運動軌跡變形弱,因此,波浪運動的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形成拍岸浪而對海岸基岩進行沖蝕。另外,該觀察點恰好位於海岬處,是波能集中的地方,故該地點不斷地受到海水的剝蝕作用,形成各種形態的海蝕地形。

2)在波浪及潮汐作用的影響下,海岸基岩(位於潮間帶的岩石)不斷地受到海水的沖蝕和碎屑物的磨蝕,岩石不斷破碎,被剝蝕下來的物質被海水帶走。經過長期的海蝕作用,破碎部位不斷擴大,形成海蝕凹槽。由於海蝕作用的持續進行和發展,海蝕凹槽就不斷擴大,向陸地方向伸入;當擴大到一定程度時,其上部的岩石受重力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會發生崩塌,形成陡壁,即海蝕崖。在新形成的海蝕崖下部,重復上一過程,又形成新的海蝕崖。經過這種反復作用,海蝕崖就會向陸地方向節節後退,海岸帶不斷地被拓寬,結果在海蝕崖底部至低潮線之間形成一個向海洋方向微傾斜的平面,稱為波切台。在該地點觀察到的波切台較窄。由於受節理及海水沖蝕方向的影響,造成在不同方向上岩石被剝蝕的速度不等,再加上重力崩塌作用,就會在波切台上形成海蝕柱。海蝕柱不斷受到剝蝕,高度逐漸變小,以至於被海水淹沒,就變成海蝕礁石。

在海蝕作用下,海岬基岩不斷地被破壞,海岸線向陸地方向後退。在海灣處,由於波能分散,以沉積作用為主,故海岸線向海洋方向前進。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使海灣和海岬逐漸消失,海岸線變得越來越直。

3)在鷹角石(海蝕崖)靠海洋一側的陡壁上有3層不同高程的海蝕凹槽,它們都明顯地高出現代海平面(即使是特大潮),這表明了什麼?鷹角石的頂和鷹角亭、長廊連接起來是一個較平的面,這又說明了什麼?

4)在海蝕崖上可觀察到3組節理,節理面平直,延伸長,可判斷為剪節理。同時還可以觀察到沿節理面發育一些海蝕現象,這表明節理發育可加快海蝕作用的速度。此外,在海蝕柱和海蝕崖上可見到黃鐵礦(已風化成褐鐵礦)的小立方體,有的被沖蝕掉而留下空洞,這是差異風化現象。

5)海蝕崖下濱海帶的沉積物主要為礫石沉積,礫石大小混雜,分選差,磨圓度為稜角狀-次圓狀。

6)畫從鷹角亭─鷹角石─海洋方向的海蝕地形剖面圖(圖4-3)。

重點與難點:

圖4-3 鴿子窩基岩海岸海蝕地形剖面示意圖

1)波切台的形成過程及海岸線的變化。

2)古海蝕現象(構造運動)。

3)鷹角亭下的岩性及構造特徵。

時間:60分鍾。

思考題:

1)海蝕崖下的礫石為什麼磨圓度不一樣?

2)該地點的古波切台、不同高度的海蝕凹槽具有什麼地質意義?

3)海蝕崖的形成除與波浪運動有關外,還會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

No.4

位置:鷹角亭。

意義:濱海區地形特徵及分帶觀察點。

觀察內容:

1)後濱帶、前濱帶的地形特徵。

2)遠觀沙質海岸的波浪運動特點。

3)新河三角洲的平面形態特徵。

教學內容:

1)根據海水的深度,海洋環境可分為4個區:

①濱海(特大高潮線與低潮線之間):根據海水運動情況又分為後濱帶和前濱帶。②淺海(0~200m):海水淺,波浪運動強烈,陽光充足,氧氣含量高,水溫變化較大,海水中碎屑物多,有機質含量較高,生物繁盛。③半深海(200~2000m):海水較深,波浪運動影響不到海底,海水下部陽光、氧氣都很少,海水中碎屑物和有機質含量較少,生物以浮游生物為主。④深海(>2000m):海水深,海底較平坦,其他特點與半深海相似。

2)後濱帶和前濱帶特徵:

後濱帶:也稱潮上帶,是特大高潮線與一般高潮線之間的地帶。該帶長期出露於海平面以上,故長滿植物。赤土山橋附近長滿植物的地區即為該帶。此帶地形低平,微向海洋方向傾斜,寬度受地形的影響,若坡度較小,則寬度較大;反之,該帶則窄。

前濱帶:又稱潮間帶,即一般高潮線與低潮線之間的地帶,沒有植物生長的海灘至海平面以下的部分(通常看到的海平面不是低潮面)即為該帶。隨著潮汐的漲落,此帶時而露出水面,時而被海水淹沒,所以海水動盪強烈,海底表面受波浪運動改造較明顯,在表面常形成高低不等的沙埂和凹坑。該帶表面為沉積物所覆蓋,寬窄取決於地形坡度,如在三角洲上,地形坡度小,該帶很寬;而遠處的沙灘,由於地形陡,就很窄。

在淺海,海水較深,波浪運動的特徵是波形對稱,波長長,波高相對較低,很少有破浪,波峰線多不連續。而前濱帶(沙質海岸區)的海水運動特徵是:波形對稱或不對稱,波長短,波高相對較高,破浪多,波峰線較連續,且由海洋至岸邊由規則的波浪到破浪至拍岸浪,波脊線逐漸平行於海岸線。

3)三角洲:前面已經觀察了三角洲的沉積物特徵及表層的一些沉積構造。現在從遠處觀察三角洲的形態特徵,在平面上為三角形,三角形的頂指向河流的上游,地形坡度小,其上有不規則的沙埂和凹坑,它們長軸的延伸方向大致與波浪運動方向垂直,與海岸線平行。此外,還有彎曲的河道。該三角洲在漲潮時大部分被海水淹沒,而退潮時大部分露出水面。三角洲前緣平直,界線大致與附近海岸線的延伸方向一致,未形成向海洋方向突出的三角洲,這是由於新河的流量小、被帶至河口的物質少的緣故。

重點與難點:

1)濱海帶地質作用的特點。

2)三角洲與濱海帶的關系。

時間:40分鍾。

思考題:

1)為什麼濱海與淺海的波浪運動特點不一樣?

2)三角洲是怎麼形成的?研究它有什麼意義?

B. 地層接觸關系種類及其地質意義

地層接來觸關系本身的提源出,最基本的目的是研究構造運動的,特別是用於區域構造運動發展史或者古地理演變史的。
1、整合接觸,表示地殼整體下降,持續接受沉積
2、角度不整合,表示地殼先是整體下降,接受沉積,然後地層受到強烈擠壓,褶皺隆起,遭受剝蝕,隨後再整體下降,接受沉積
3、平行不整合,表示地殼先是下降,接受沉積,然後整體抬升,遭受剝蝕,隨後再整體下降接受沉積。它與角度不整合的區別是構造運動不如後者強烈。
4、侵入接觸與沉積接觸,只是說明了岩漿岩與周圍沉積地層的接觸關系,代表了岩漿岩與周圍岩石形成的先後順序。
至於其它的地質意義,是人們在研究接觸關系過程中發現的,從而可以用於指導找礦,比如不整合面是剝蝕面,強烈風化面,所以風化類型的礦床比較多,沉積接觸帶沒有接觸變質作用,而侵入接觸則在接觸帶內可能存在接觸變質礦床,等等。

C. 波痕石分為幾種黛眉山有多少種

其實,龍潭峽大復峽谷就是一制條由紫紅色石英砂岩經流水下切形成的U型峽谷,全長12千米,谷內嶂谷、隘谷呈串珠狀分布,雲蒸霞蔚,激流飛濺,紅壁綠蔭,懸崖絕壁,不同時期的流水切割、旋蝕,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岩塊形成的波痕大絕壁國內外罕見。
這些巨型崩塌岩塊大小不一,大者平面達數十平方米,小者僅有幾十厘米見方。在這些一平若砥的片石層面上,可以看到上百種不同類型的波痕,是國內罕見的天然波痕博物館。
石面上的這些波痕是原生地質沉積物在水或風的作用下,發生物理變異而形成的,其形態包括層理構造、波痕構造、帳篷構造、球狀構造等,我們統稱其為波紋石。這種波紋石,有的呈羽狀或「人」字形,被稱為羽狀交錯層理波紋石;有的呈棋盤格式狀,被稱為棋盤格式節理波紋石;有的呈人的指紋狀,被稱為指紋石;有的柱狀節理構造呈竹節狀,被稱為竹節石;有的呈日、月、星辰圖案,被稱為天象石……
峽谷內還有一塊比較特殊的波紋石,共有五層不同形狀的紋理結構組成,表明它是經過五個不同時期的沉積而形成的,被稱為五代波紋石。其科學價值在於體現了地質沉積岩層理構造的演化過程。
波紋石

D. 波痕(地質)

波痕:

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志,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內砂、容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後再根據其大小,形態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於岩層的頂面.並可在上覆岩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岩層的頂面和底面。

樓下的,要拿分也不是這樣的吧,和我一模一樣!!!

E. 地質分類有哪些地質分為什麼類型

(1)標准地質剖面:如中國最古老的岩石——遼寧鞍山白家墳花崗岩;天津薊縣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等。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遺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世界奇觀——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等。

(3)地質構造形跡:如西藏雅魯藏布江縫合帶;河南嵩山前寒武紀地層及三個整合遺跡等。

(4)典型地質與地貌景觀:如安徽黃山奇峰;澎湖列島的地形景觀等。

(5)特大型礦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床——內蒙古白雲鄂博;中國稀有金屬和寶石明珠——新疆阿爾泰偉晶岩;黑龍江大慶油田等。

(6)地質災害遺跡:如遼寧大連金石灘震旦系——寒武系地層中的地震遺跡;河北唐山地震遺跡;雲南東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5)不同類型的波痕有什麼地質意義擴展閱讀:

地質的研究對象:

1、礦物和岩石

在地球的化學成分中,鐵的含量最高(35%),其他元素依次為氧(30%)、硅(15%)、鎂(13%)等。如果按地殼中所含元素計算,氧最多(46%),其他依次為硅(28%)、鋁(8%)、鐵(6%)、鎂(4%)等。這些元素多形成化合物,少量為單質,它們的天然存在形式即為礦物。

2、地層和古生物

地層是以成層的岩石為主體,隨時間推移而在地表低凹處形成的構造,是地質歷史的重要紀錄。狹義的地層專指已固結的成層的岩石,有時也包括尚未固結成岩的鬆散沉積物。

3、地質構造和地質作用

地球表層的岩層和岩體,在形成過程及形成以後,都會受到各種地質作用力的影響,有的大體上保持了形成時的原始狀態,有的則產生了形變。它們具有復雜的空間組合形態,即各種地質構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質

F. 求高中地理會考常見的各種岩石的類型

1、噴出岩(火山岩):岩漿噴出地表後冷凝形成的岩漿岩稱為噴出岩。在地表的條件下,溫度下降迅速,礦物來不及結晶或者結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紋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2、淺成岩:岩漿沿地殼裂縫上升至距地表較淺處冷凝形成的岩漿岩。由於岩漿壓力小,溫度下降較快,礦物結晶較細小。如花崗斑岩、正長斑岩、輝綠岩等;

3、深成岩:岩漿侵入地殼深處(約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漿岩。由於岩漿壓力大,溫度下降緩慢,礦物結晶良好。如花崗岩、正長岩、輝長岩等。

4、沉積岩:沉積岩層面呈波狀起伏,或殘留波痕、雨痕、乾裂、槽模、溝模等印模,或層內出現鋸齒狀縫合線或結核。富含次生礦物、有機質。沉積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遺跡,經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具有碎屑結構於非碎屑結構之分,有的具有乾裂、孔隙、結核等。通常情況下沉積岩由岩石碎屑、礦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構成,其中包括礫、砂、粉砂和泥等不同粒級的物質。各粒級沉積物使沉積岩具有礫狀結構、砂狀結構、粉狀結構或泥狀結構。

5、變質岩:有的具有片理(片狀)構造如片岩;有的呈片麻構造(未形成片狀),岩石斷面上看到各種礦物成帶狀或條狀等,如花崗片麻岩;有的呈板狀構造,顆粒極小,肉眼難辨,如板岩。

G. 波痕的類型及特點

風成波痕:呈不對稱狀,波谷寬闊,波峰圓滑,陡坡傾向與風向一致。
流水波痕:回呈不對稱狀,波谷答與波峰均較圓滑,陡坡傾向與流向一致。
浪成波痕:對稱的浪或波痕,波峰尖、波谷圓滑;不對稱的浪成波痕同流水波痕相似。
風成波痕的細碎屑集中在波谷,粗碎屑集中在波峰,而流水波痕和不對稱浪成波痕的粗碎屑集中在波谷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