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區地質災害有哪些
㈠ 西南地區最有可能發生哪些地質災
西南地區是全國地形地貌最為復雜的區域,地質災害的所有類型在西南地區都可見到內,如滑坡----大光包容滑坡(亞洲最大滑坡),崩塌——以汶川地震引起的汶川縣的崩塌最為嚴重,泥石流————汶川縣7.10泥石流規模延綿幾十公里,波及多個鄉鎮,泥石流呈串珠狀發育,以草坡鄉最為典型,草坡鄉現已經整體搬遷;岩堆、危岩體等,希望能幫到你~~~~~~~~~~
㈡ 列舉我國西南地區主要地質災害及成因.
西南地區是我國國土中地勢起伏較大,地形比較復雜的地區.因為接近亞專熱帶,雨水豐屬富,山地居多,很容易因持續大量的降雨造成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降水量總體呈減少趨勢,在雨水較少的冬春季節,海拔較高的山區缺水情況時有發生,
㈢ 我國西南地區的地質災害是什麼其原因
我國西南地區來的地質災害主要有滑坡或源崩塌、泥石流、地裂縫、活動斷層、差異沉降等。其原因主要有:
1、山高坡陡,容易產生淺層滑坡、順層滑坡/崩塌;
2、匯水地形較多,谷地長且坡降大,易產生泥石流;
3、分布有活動斷裂帶、地震帶,是地裂縫、差異沉降易發育的地區。
㈣ 中國西南地區常見自然災害
西南地區的主要災害是:山地地質災害、地震、乾旱洪澇、水土流失等。分述如下:
1.山地地質災害:雲貴川和西藏東部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密集區,上千萬方的崩塌、滑坡常有發生,祿勸曾發生4.5億方的大山崩,而泥石流溝的分布數以千計。四川盆地北部1981年夏道特大易雨.發生崩塌、滑坡6.8萬個,毀房7.4萬間.
6萬人無家可歸,損失3億元。雲南祿勸1965年發生山崩,埋沒5個村莊,死亡444人。四川省平均每年暴發泥石流135個,有40個縣城和137個場鎮受到泥石流的嚴重威脅,僅80年代,山地災害就造成四川省2000人死亡和20多億元損失。山地災害給交通運輸造成嚴重危害:寶成鐵路有扇滑101處,成昆鐵路有183處.鐵路沿線有泥石流溝數以百計,造成鐵路被毀、站被埋、列車出軌的嚴重事故;川藏公路沿線有泥石流構近千條,每年公路受阻幾十天至幾個月。
2.地震:西藏南部、雲南西南部地震活動強度大、額度高,1900——l
973年共發生8.5級地震1次、8級地震1次、7—7.9級地震7次。西藏北部、四川西部、雲南北部和中部地震活動性僅次於前一地區,1900——1973年發生7—7.9級地震11次,但中強地震頻度較高。地震在入口較多的川滇造成很大災難,如1933年迭溪地震觸發一巨型高速滑坡.將縣城推入眠江中,形成160米高的土石壩.潰決後又造成水災,死8800人。
3.乾旱:西南乾旱小心在雲南中部和北部,四川西昌一帶近30年也出現15—20次乾旱,四川盆地東北部受旱天數最多,平均每年接近如天。
4.洪澇:洪澇主要發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如成都市在過去10年中因洪澇造成糧食減產共2229萬公斤。
5.水土流失:因水土流失,四川省流失面積已達1167萬畝;貴州省畢節地區達221.5萬畝,普定縣每年有9600畝耕地表土被沖光。
此外,青藏高原的冰川、雪崩、暴風和凍害也對生產、交通構成威脅;雲南有惡性雜草紫莖澤蘭分布24萬平方公里,每年損失2.8億元;雲南東南部森林火災發生次數居全國之首,經常造成重大損失。
預防工作可以從改變房屋結構,改善環境,提高科技水平入手
㈤ 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多發的原因是什麼
西南地區地抄質災害多發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首先西南地區處在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地震,岩石破碎;多山地地形,地勢起伏大,重力作用大;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人為原因主要是防範和保護一是淡薄,人口稠密以及不合理的開發活動。
西南地區曾多次調整,直至1955年形成穩定格局:川、黔、滇、藏四地合稱為「西南四省(區)」;1997年恢復設立重慶直轄市,四省一區區劃格局部分調整,在此之後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合稱為「西南五省(區、市)」。自然區劃概念下的西南地區,主要包括巴蜀盆地、雲貴高原、青藏高原南部、兩廣丘陵西部等地形單元,大致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㈥ 西南地區除地震滑坡泥石流還有哪些地質災害
一般我們抄這的地質災害主襲要有:崩、滑、流,就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簡稱;此外,由於中國西南是世界上三大岩溶地區(中國西南岩溶區、歐洲地中海沿岸和美國東部),因此由岩溶產生的地質災害也比較多,以貴州最為顯著,什麼石漠化,地面塌陷等!
㈦ 我國西南地區的地質災害是什麼其原因
我國西南地區抄的地質災害主要有滑坡或崩塌、泥石流、地裂縫、活動斷層、差異沉降等.其原因主要有:
1、山高坡陡,容易產生淺層滑坡、順層滑坡/崩塌;
2、匯水地形較多,谷地長且坡降大,易產生泥石流;
3、分布有活動斷裂帶、地震帶,是地裂縫、差異沉降易發育的地區.
㈧ 我國西南地區多發的地質災害有哪些並簡要分析成因
山體滑坡,泥石流。 1.位於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岩體破碎。2.山地起伏大,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嶇,3.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4.植被覆蓋率低,保持水土能力差
㈨ 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多發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南地區地質災害抄多發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首先西南地區處在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地震,岩石破碎;多山地地形,地勢起伏大,重力作用大;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人為原因主要是防範和保護一是淡薄,人口稠密以及不合理的開發活動。
西南地區曾多次調整,直至1955年形成穩定格局:川、黔、滇、藏四地合稱為「西南四省(區)」;1997年恢復設立重慶直轄市,四省一區區劃格局部分調整,在此之後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合稱為「西南五省(區、市)」。自然區劃概念下的西南地區,主要包括巴蜀盆地、雲貴高原、青藏高原南部、兩廣丘陵西部等地形單元,大致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㈩ 列舉我國西南地區主要地質災害及成因。
山體滑坡,泥石流。
1.位於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岩體破碎。2.山地起伏大,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嶇,3.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4.植被覆蓋率低,保持水土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