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成因是什麼

地質成因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1-22 20:59:44

① 一個平原的地質成因有哪些。

平原的類型較多,按其成因一般可分為構造平原、侵蝕平原和堆積平原,但大內多數形容成一般都是河流沖擊的結果,如長江中下游平原就是沖積平原。堆積平原是在地殼下降運動速度較小的過程中,沉積物補償性堆積形成的平原。洪積平原、沖積平原,海積平原都屬於堆積平原。侵蝕平原,也叫剝蝕平原,是在地殼長期穩定的條件下,風化物因重力,流水的作用而使地表逐漸被剝蝕,最後形成的石質平原。侵蝕平原一般略有起伏狀,如我國江蘇徐州一帶的平原。構造平原是因地殼抬升或海面下降而形成的平原,如俄羅斯平原。
平原的其他分類很多,成因復雜。根據海拔高度,平原可分為低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和高平原(海拔200米—500米之間)。根據地表形態可分為平坦平原(如沖積平原),傾斜平原(如海岸平原、山前平原),碟狀平原(如內陸平原、湖成平原)、波狀平原(如冰磧平原,多河流泛濫平原)等。根據成因可分為構造平原,和非構造平原,非構造平原分為:堆積平原和侵蝕平原。

② 耕土是什麼地質成因

風化搬運、河流沉積等地質作用形成。

③ 地質構造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背斜 向斜 地塹 地壘

分外力作用和內力作用
1·外力作用:風化(雅丹地貌—回風蝕溝谷、風答蝕窪地、風蝕城堡、風蝕蘑菇)、
侵蝕(喀斯特地貌—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V形谷、U形谷、冰斗和角峰)
搬運
堆積(黃土高原深厚黃土層的來源)
固結成岩(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之間的轉換)
註:流水的搬運和沉積形成泥石流、河口三角洲、沖積平原、山前沖積扇
2·內力作用:變質作用(一般發生在地殼表面,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態)
岩漿活動(只有噴出地表時,才可以直接塑造地表形態)
地殼運動(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方式。
水平運動:褶皺山系、裂谷、海洋
垂直運動:高低起伏的海陸變化
3·地質構造的分類:
褶皺:①背斜:岩層向上彎曲,岩層中間老,兩冀新(找油、氣)
②向斜:岩層向下彎曲,岩層中間新,兩冀老(找水)
斷層:①地塹:斷層中岩層相對下沉部分,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②地壘:斷層中岩層相對上升部分,形成塊狀山或高地,如:華山、泰山、廬山

高中地理里提到的地質地貌常用有哪些,成因什麼,詳細

地理構造只要指抄向斜,背斜,地契,地壘,斷層等.
地貌只要指的事地表的形態,只要是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
地質構造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地質時期的構造和新第三紀以來形成的新構造。構造地貌的主要類型有:板塊構造地貌、斷層構造地貌、褶曲構造地貌、火山構造地貌、熔岩構造地貌和岩石構造地貌。地質時期形成的各種構造受外力侵蝕作用後形成的地貌。如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斷層崖、斷層線崖等。由新構造運動形成的褶曲、斷層等遺跡,稱為新構造。新構造運動可以分為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地殼垂直運動形成的地貌,如上升的山地、丘陵、台地;下降的平原、盆地;間歇上升的階地等。大范圍的地殼水平運動使地殼產生擠壓或拉張,可以形成大規模的大陸褶皺山系高原、大陸裂谷、斷陷盆地;大陸邊緣的島弧、海溝、大陸波;洋底中脊、火山等地貌類型。

⑤ 我國華山的地質成因是什麼

是斷層構造的一種組合形式,地壘。是位於兩條斷層之間、因擠壓作用相對上升的部分。

⑥ 珊瑚的地質成因

珊瑚島 一般分布在熱帶海洋中,一般與大陸的構造、岩性、地質演化歷史沒有關回系,因此珊瑚島和答火山島一起被統稱為大洋島。它是由活著的或已死亡的一種腔腸動物——珊瑚蟲的礁體構成的 珊瑚島
一種島。因此,稱珊瑚島。在珊瑚島的表面常覆蓋著一層磨碎的珊瑚粉末——珊瑚砂和珊瑚泥。根據它形成的狀態,可將珊瑚島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三種類型:岸礁分布在靠近海岸或島岸附近,成長條形狀,主要分布在南美的巴西海岸及西印度群島,我國台灣島附近所見的珊瑚礁大多是岸礁;堡礁分布距岸較遠,呈堤壩狀,與岸之間有瀉湖分布,最有名的就是澳大利亞東海岸外的大堡礁;環礁分布在大洋中,它的形狀極其多樣,但大多呈環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中部和南部,而且多成群島分布

⑦ 江蘇地質成因

主要是流水搬運和沉積形成的,以平原為主。
江蘇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回7萬多平方公答里,占江蘇省面積的70%以上,比例居中國各省首位,主要由蘇北平原、黃淮平原、江淮平原、濱海平原、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江蘇地勢低平,河湖較多,平原、水面所佔比例占江蘇省的90%以上,比例仍居中國各省首位,這是江蘇的地理特點。

⑧ 汾河谷地的地質成因是什麼

汾河谷地是由於岩層斷裂下陷形成的地塹構造,後因汾河等河流沖積專而形成的.東西兩屬側以斷層崖與山地相接,又稱汾河川,以北稱為太原盆地,以南稱為為臨汾盆地,總體呈現東北—西南走向,與陝西中部的渭河平原成因相同

⑨ 從地質成因看,台灣屬於什麼島形成原因又是什麼

台灣島屬於大陸島.

地質構造與大陸相關,原屬大陸的一部分,由於地殼下降或海水上升將其與大陸相隔成島。按成因又可分為構造島和沖蝕島。構造島原為大陸一部分,後因陸地沉降、海面上升,而與大陸分離,如中國的台灣島。沖蝕島是因海蝕作用而形成的島嶼,其生命較短,在海蝕作用下會很快消失。
大陸島實際是原來大陸的一部分,多分布在離大陸不遠的海洋上。

大陸島的形成主要是陸地局部下沉或海洋水面普遍上升,下沉的陸地,低的地方被海水淹沒,高的地方仍露出水面;露出水面的那部分陸地,就成為海島。我國的舟山群島、台灣島、海南島以及沿海的一些小島,都屬於這樣形成的大陸島。

還有些大陸島,如紐西蘭、馬達加斯加島等,是地質歷史上大陸在漂移過程中被甩下的小陸地。大陸島有大島,也有小島。但世界上大島都是大陸島。如格陵蘭島、伊里安島、加里曼丹島、馬達加斯加島等。

在地貌上,大陸島保持著和大陸相同或相似的特徵。在我國的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的丘陵海岸,地勢不算很高,所以附近的海島,海拔也不很高,面積也都在30平方米以下。而在山峰縱橫的東南沿海,海島不僅多,而且海島的海拔、面積也較大;我國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大島大都分布這里。在方圓廣闊的大島上,有平原、丘陵和山地,遠望山巒起伏,近看懸崖陡壁,山峰直刺青天。如:海南島的五指山山脈和台灣島的台灣山脈,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台灣的玉泉山海拔3997米,是我國東南沿海的最高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