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識別活斷層在地質地貌方面有哪些標志

識別活斷層在地質地貌方面有哪些標志

發布時間: 2021-02-26 21:17:49

㈠ 活斷層的地質標志有哪些

活斷層的地質、地貌和水文地質鑒別標志 所屬分類:數據/知識/短文 -> 岩土工程
資料來源:築龍岩土網 點擊:104
①地質方面
保留在最新沉積物中的地層錯開,是鑒別活斷層的最可靠依據。一般地說,只要見到第四紀中、晚期的沉積物被錯斷,無論是新斷層或老斷層的復活,均可判定該斷層的活動性。需注意與地表滑坡產生的地層錯斷的區別。
活斷層的斷層帶(面)一般都由鬆散的破碎物質所組成,而非復活老斷層的破碎帶均有不同程度的膠結;所以鬆散、未膠結的斷層破碎帶,也可作為鑒別活斷層的地質特徵。
伴隨有強烈地震發生的活斷層,當強震過程中沿斷裂帶常出現地震斷層陡坎和地裂縫,是鑒別活斷層的霞要依據。非構造的地裂縫一般無一定的方向性。
②地貌方面
活斷層分布地段往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地貌單元直線相接的部位,其一側為斷陷區。而另一側為隆起區。由於在近期地質時期內斷塊的長期活動,高聳區和低窪的平原、盆地分化幅度很大。地貌上的突然變化及沉積物厚度的顯著差別是活動性斷裂存在的重要標志。
走滑型的活斷層,常使通過它的河流、溝谷方向發生明顯的變化;當一系列的河谷向一個方向同步移錯時,即可作為確定活斷層位置和錯動性質的佐證。根據水系移錯的距離和堆積物的絕對年齡,即可推算該活斷層的錯動速率。山脊、山谷、階地和洪積扇等的錯開,也是鑒別走滑型活斷層的標志。
近期斷塊的差異升降運動,可使同一級夷平面分離解體,高程相差數百米,以至上千米。為數不少的活動斷裂在地貌上為深切的直線形河谷,當斷層兩盤相對地升降,則兩岸階地的高度有差別,同一級階地的高程在斷層兩側明顯不同。由於階地形成的時代較夷平面新,所以在鑒定活斷層時更為可靠。
此外,在活動斷裂帶上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工程動力地質現象常呈線形密集分布

㈡ 斷層在野外一般有哪些地形識別標志

斷層活動總會在產出地段的有關地層、構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來,形成了所謂的斷層標志,這些標志是識別斷層的主要依據。
地貌標志(1)
斷層崖由於斷層兩盤的相對滑動,斷層的上升盤常常形成陡崖,這種陡崖稱為斷層崖。盆地與山脈間列的盆嶺地貌是斷層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實例。
斷層三角面斷層崖受到與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蝕切割,乃形成沿斷層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斷層三角面。
地貌標志(2)
錯斷的山脊往往是斷層兩盤相對平移的結果。
橫切山嶺走向的平原與山嶺的接觸帶往往是規模較大的斷裂。
串珠狀湖泊窪地往往是大斷層存在的標志。這些湖泊窪地主要是由斷層引起的斷陷形成的。
泉水的帶狀分布往往也是斷層存在的標志。念青唐古拉南麓從黑河到當雄一帶散布著一串高溫溫泉(右圖),是現代活動斷層直接控制的結果。
水系特點斷層的存在常常影響水系的發育,引起河流的急劇轉向,甚至錯斷河谷。

構造標志
如果線狀或面狀地質體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斷、錯開,不再連續,說明有斷層存在。右下圖示斷層造成的構造線不連續現象。為了確定斷層的存在和測定錯開的距離,在野外應盡可能查明錯斷的對應部分。
構造強化是斷層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據。構造強化現象包括有:岩層產狀的急變和變陡;突然出現狹窄的節理化、劈理化帶;小褶皺劇增以及擠壓破碎和各種擦痕等現象。
構造透鏡體是斷層作用引起構造強化的一種現象。斷層帶內或斷層面兩側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鏡狀角礫塊體,長徑一般為數十厘米至二、三米。構造透鏡體有時單個出現,有時成群產出。構造透鏡體一般是擠壓作用產出的兩組共軛剪節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塊體後,其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包含透鏡體長軸和中軸的平面,或與斷層面平行,或與斷層面成小角度相交。
在斷層帶中或斷層兩側,有時見到一系列復雜緊閉的等斜小褶皺組成的揉褶帶。揉褶帶一般產於較弱薄層中,小褶皺軸面有時向一方傾斜,有時陡立,但總的產狀常常與斷層面斜交,所交銳角一般指示對盤運動方向。
斷層岩的發育和較廣泛產出也是斷層存在的良好判據。

地層標志
地層的重復和缺失是識別斷層的主要依據。


岩漿活動和礦化作用標志
大斷層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斷裂常常是岩漿和熱液運移的通道和儲聚場所,因此,如果岩體、礦化帶或硅化等熱液蝕變帶沿一條線或帶斷續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斷層或斷裂帶存在。一些放射狀或環狀岩牆也指示放射狀斷裂或環狀斷裂的存在。

岩相和厚度標志
如果一個地區的沉積岩相和厚度沿一條線發生急劇變化,可能是斷層活動的結果。斷層引起岩相和厚度的急變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控制沉積盆地和沉積作用的同沉積斷層的活動,引起沉積環境沿著斷層發生明顯變化,岩相和厚度因而發生顯著差異;另一種情況是,斷層的遠距離推移,使相隔甚遠的岩相帶直接接觸。查明和確定斷層是研究斷層的基礎和前提。在地質調查中,應注意觀察、發現和收集指示斷層存在的各種標志和跡象,同時結合其他地質條件和背景加以綜合分析。

識別斷層的標志

①構造(線)不連續。各種地質體,諸如地層、礦層、礦脈、侵入體與圍岩的接觸界線等都有一定的形狀和分布方向。一旦斷層發生,它們就會突然中斷、錯開,即造成構造(線)的不連續現象,這是判斷斷層現象的直接標志。
②地層的重復或缺失。這是很重要的斷層證據。雖然褶皺構造也有地層的重復現象,但它是對稱性的重復;而斷層的地層重復卻是單向性的。至於地層的缺失,凡沉積間斷或不整合構造也可造成,但這兩類地層缺失都是區域性的,而斷層造成的地層缺失則是局部性的。關鍵的問題,旅行者應對區域內的地層系統及其分布情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可以在旅行准備時查閱地層表、剖面、地層柱狀圖之類)。
利用地層的重復或缺失不僅是判斷斷層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判斷斷層兩盤相對動向的重要方法,藉此還可以確定斷層的性質——正斷層,還是逆斷層?
③斷層面(帶)上的構造特徵。這是識別斷層的直觀證據,即在眼前「方寸」之地內所能見到的若干構造現象,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斷層擦痕:就是斷層兩側岩塊相互滑動和磨擦時留下的痕跡,由一系列彼此平行而且較為均勻的細密線條組成,或為一系列相間排列的擦脊與擦槽構成。在堅脆岩石的斷層擦痕的表面,往往平滑明亮,發光如鏡。並常覆以炭質、硅質、鐵質或碳酸鹽質的薄膜。有時,也在斷層的擦面上見到不規則的階梯狀斷口,其上覆以纖維狀的礦物(如方解石之類)晶體。
斷層擦痕對於決定兩盤位移方向頗有用處,如用手撫摸時,感到光滑的方向乃是對盤活動位移的方向。或自粗而細,自深而淺的方向乃示對盤活動位移的方向。或者利用階梯狀斷口,階梯形陡坡之傾向指示對盤相對滑動的動向。
構造岩:當斷層兩壁相對移動之時,岩石發生破碎,在強大的壓力下,礦物出現定向排列,並有重結晶作用。也就是說,由於動力作用而發生變質,形成一系列新的岩石,即稱為構造岩。
此外,還有牽引構造:是斷層帶中的一種伴生構造,它是由於斷層兩壁發生位移時使地層造成弧形的彎曲現象,可以指示斷層的位移方向。
與斷層帶有關的,還有一種斷層的伴生構造,主要是斷層旁側的節理及拖曳褶皺。這些節理常與斷層斜交,其銳角所指的方向指示本盤滑動的動向。
其他標志,主要是指地貌或水文上的一些特徵,不過,此種地質現象只能說明有斷層存在,不易說明其兩盤的運動方向,諸如三角面山,河流的突然改向,山脊的突然中斷,眾多的溫泉或泉水的定向分布,小型的火成岩體的入侵及其伴生的變質作用、礦化現象及礦脈的定向分布等等均示斷層的存在,特別是從較大的地貌現象所反映的斷層特徵,有時在航空照片甚至衛星照片上都能看到。

還有一類特大的斷層,屬於地殼上的深斷裂帶,就目前所知的這些著名的深斷裂帶,如西太平洋海溝構成的「深斷裂帶」,北起千島群島,向南經日本、琉球、我國的台灣至菲律賓,長達7000千米以上。又如東非大裂谷,南自莫三比克向北經坦尚尼亞至烏干達以北,長達6000千米。我國東部郯城(山東)至廬江(安徽)的大斷裂,呈東北方向延伸,長達2400千米。還有一條,自浙江麗水至廣東海豐的大斷裂,長度亦可達500 千米以上。

㈢ 在野外斷層識別中,有哪些標志性地貌特徵

斷層是地殼地表岩層或岩體順破裂面發生明顯位移的構造形態,斷層在地殼中廣泛發育,是地殼的最重要構造之一。在地貌上,大的斷層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東非大裂谷、中國華山北坡大斷崖,美國加州著名的聖安地列斯斷層是地球表面最長和最活躍的斷層之一。

在斷層帶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沿斷層線常常發育為溝谷,有時出現泉或湖泊。

斷層是由於地殼運動中產生強大的壓力和張力,超過岩層本身的強度對岩石產生破壞作用而形成的。

岩層斷裂錯開的面稱斷層面。兩條斷層中間的岩塊相對上升,兩邊岩塊相對下降時,相對上升的岩塊叫地壘;常常形成塊狀山地,如我國的廬山、泰山等。

而兩條斷層中間的岩塊相對下降、兩側岩塊相對上升時,形成地塹,即狹長的凹陷地帶。

我國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都是地塹。

斷層分類

1、走向滑動斷層

只在水平方向上,並且平行於斷層面,叫走向滑動斷層。

走向滑動斷層又進一步分為右滑和左滑斷層。

這種走向滑動斷層也叫右旋或左旋、右行或左行斷層,或統稱走向斷層。

加利福尼亞聖安德列斯斷層是一條右旋斷層或滑動斷層。

2、傾向滑動斷層

沿斷層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對運動,則是傾向滑動斷層。

3、上盤相對下盤向下運動的傾向滑動斷層是正斷層。

4、當斷層面傾角小於或等於45°,上盤相對下盤作向上運動時,叫沖斷層,

5、而若斷層面傾角大於45°,則稱逆斷層。

6、兩盤相對運動方向界於走向滑動斷層和傾向滑動斷層之間的,叫斜向滑動斷層。

7、斷層兩盤之間的相對位移常被叫作斷層落差和平錯。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錯反映水平位移。

以上所說的斷層都有一個共同的運動特點,即在運動中兩盤的構造保持著平行。

8、但也可以有這樣的斷層,相鄰兩盤塊體之間發生了扭動、轉動,這樣的斷層被稱為旋轉斷層或剪狀斷層。

斷層與褶皺

(圖片和資料來自360網路,僅供學習參考)

㈣ 野外斷層的識別標志有哪些

斷層活動總會在產出地段的有關地層、構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來,形成了所謂的斷層標志,這些標志是識別斷層的主要依據。

地貌標志(1)

斷層崖由於斷層兩盤的相對滑動,斷層的上升盤常常形成陡崖,這種陡崖稱為斷層崖。盆地與山脈間列的盆嶺地貌是斷層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實例。

斷層三角面斷層崖受到與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蝕切割,乃形成沿斷層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斷層三角面。

地貌標志(2)

錯斷的山脊往往是斷層兩盤相對平移的結果。

橫切山嶺走向的平原與山嶺的接觸帶往往是規模較大的斷裂。

串珠狀湖泊窪地往往是大斷層存在的標志。這些湖泊窪地主要是由斷層引起的斷陷形成的。

泉水的帶狀分布往往也是斷層存在的標志。念青唐古拉南麓從黑河到當雄一帶散布著一串高溫溫泉(右圖),是現代活動斷層直接控制的結果。

水系特點斷層的存在常常影響水系的發育,引起河流的急劇轉向,甚至錯斷河谷。

構造標志

如果線狀或面狀地質體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斷、錯開,不再連續,說明有斷層存在。右下圖示斷層造成的構造線不連續現象。為了確定斷層的存在和測定錯開的距離,在野外應盡可能查明錯斷的對應部分。

構造強化是斷層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據。構造強化現象包括有:岩層產狀的急變和變陡;突然出現狹窄的節理化、劈理化帶;小褶皺劇增以及擠壓破碎和各種擦痕等現象。

構造透鏡體是斷層作用引起構造強化的一種現象。斷層帶內或斷層面兩側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鏡狀角礫塊體,長徑一般為數十厘米至二、三米。構造透鏡體有時單個出現,有時成群產出。構造透鏡體一般是擠壓作用產出的兩組共軛剪節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塊體後,其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包含透鏡體長軸和中軸的平面,或與斷層面平行,或與斷層面成小角度相交。

在斷層帶中或斷層兩側,有時見到一系列復雜緊閉的等斜小褶皺組成的揉褶帶。揉褶帶一般產於較弱薄層中,小褶皺軸面有時向一方傾斜,有時陡立,但總的產狀常常與斷層面斜交,所交銳角一般指示對盤運動方向。

斷層岩的發育和較廣泛產出也是斷層存在的良好判據。

地層標志

地層的重復和缺失是識別斷層的主要依據。

岩漿活動和礦化作用標志

大斷層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斷裂常常是岩漿和熱液運移的通道和儲聚場所,因此,如果岩體、礦化帶或硅化等熱液蝕變帶沿一條線或帶斷續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斷層或斷裂帶存在。一些放射狀或環狀岩牆也指示放射狀斷裂或環狀斷裂的存在。

岩相和厚度標志

如果一個地區的沉積岩相和厚度沿一條線發生急劇變化,可能是斷層活動的結果。斷層引起岩相和厚度的急變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控制沉積盆地和沉積作用的同沉積斷層的活動,引起沉積環境沿著斷層發生明顯變化,岩相和厚度因而發生顯著差異;另一種情況是,斷層的遠距離推移,使相隔甚遠的岩相帶直接接觸。查明和確定斷層是研究斷層的基礎和前提。在地質調查中,應注意觀察、發現和收集指示斷層存在的各種標志和跡象,同時結合其他地質條件和背景加以綜合分析。

識別斷層的標志

①構造(線)不連續。各種地質體,諸如地層、礦層、礦脈、侵入體與圍岩的接觸界線等都有一定的形狀和分布方向。一旦斷層發生,它們就會突然中斷、錯開,即造成構造(線)的不連續現象,這是判斷斷層現象的直接標志。

②地層的重復或缺失。這是很重要的斷層證據。雖然褶皺構造也有地層的重復現象,但它是對稱性的重復;而斷層的地層重復卻是單向性的。至於地層的缺失,凡沉積間斷或不整合構造也可造成,但這兩類地層缺失都是區域性的,而斷層造成的地層缺失則是局部性的。關鍵的問題,旅行者應對區域內的地層系統及其分布情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可以在旅行准備時查閱地層表、剖面、地層柱狀圖之類)。

利用地層的重復或缺失不僅是判斷斷層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判斷斷層兩盤相對動向的重要方法,藉此還可以確定斷層的性質——正斷層,還是逆斷層?

③斷層面(帶)上的構造特徵。這是識別斷層的直觀證據,即在眼前「方寸」之地內所能見到的若干構造現象,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斷層擦痕:就是斷層兩側岩塊相互滑動和磨擦時留下的痕跡,由一系列彼此平行而且較為均勻的細密線條組成,或為一系列相間排列的擦脊與擦槽構成。在堅脆岩石的斷層擦痕的表面,往往平滑明亮,發光如鏡。並常覆以炭質、硅質、鐵質或碳酸鹽質的薄膜。有時,也在斷層的擦面上見到不規則的階梯狀斷口,其上覆以纖維狀的礦物(如方解石之類)晶體。

斷層擦痕對於決定兩盤位移方向頗有用處,如用手撫摸時,感到光滑的方向乃是對盤活動位移的方向。或自粗而細,自深而淺的方向乃示對盤活動位移的方向。或者利用階梯狀斷口,階梯形陡坡之傾向指示對盤相對滑動的動向。

構造岩:當斷層兩壁相對移動之時,岩石發生破碎,在強大的壓力下,礦物出現定向排列,並有重結晶作用。也就是說,由於動力作用而發生變質,形成一系列新的岩石,即稱為構造岩。

此外,還有牽引構造:是斷層帶中的一種伴生構造,它是由於斷層兩壁發生位移時使地層造成弧形的彎曲現象,可以指示斷層的位移方向。

與斷層帶有關的,還有一種斷層的伴生構造,主要是斷層旁側的節理及拖曳褶皺。這些節理常與斷層斜交,其銳角所指的方向指示本盤滑動的動向。

其他標志,主要是指地貌或水文上的一些特徵,不過,此種地質現象只能說明有斷層存在,不易說明其兩盤的運動方向,諸如三角面山,河流的突然改向,山脊的突然中斷,眾多的溫泉或泉水的定向分布,小型的火成岩體的入侵及其伴生的變質作用、礦化現象及礦脈的定向分布等等均示斷層的存在,特別是從較大的地貌現象所反映的斷層特徵,有時在航空照片甚至衛星照片上都能看到。

還有一類特大的斷層,屬於地殼上的深斷裂帶,就目前所知的這些著名的深斷裂帶,如西太平洋海溝構成的「深斷裂帶」,北起千島群島,向南經日本、琉球、我國的台灣至菲律賓,長達7000千米以上。又如東非大裂谷,南自莫三比克向北經坦尚尼亞至烏干達以北,長達6000千米。我國東部郯城(山東)至廬江(安徽)的大斷裂,呈東北方向延伸,長達2400千米。還有一條,自浙江麗水至廣東海豐的大斷裂,長度亦可達500 千米以上。

㈤ 斷層的識別標志有哪些

1、地層、岩脈、礦脈等地質體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斷或錯開。

2、地層的重復或專缺失屬,這是斷層走向與地層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斷層或逆斷層常見的一種現象,在斷層傾向與地層傾向相反,或二者傾向相同但斷層傾角小於地層傾角的情況下,地層重復表明為正斷層,地層缺失則為逆斷層。

3、擦痕,斷層面上兩盤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跡,可用來鑒別兩盤運動方向進而確定斷層性質

(5)識別活斷層在地質地貌方面有哪些標志擴展閱讀:

判斷斷層的形成時間可以採用角度不整合分析法。

被角度不整合面直接覆蓋的斷層,一般都認為斷層活動時代的下限是在被錯斷的一套地層中最新地層形成之後,上限是在覆蓋斷層的角度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層時代之前。

上下限的時差,則為斷層的活動時代。所以斷層時形成於不整合面下伏地層強烈變形的構造運動期。但對於一些較大的而且長期多次活動的斷層,其活動時代的下限不能這樣簡單的判定,還需要進一步分析研究來確定。

㈥ 野外識別斷層的標志有哪些

①地層、岩脈、礦脈等地質體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斷或錯開。

②地層的重復或缺失,這是斷層走向與地層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斷層或逆斷層常見的一種現象,在斷層傾向與地層傾向相反,或二者傾向相同但斷層傾角小於地層傾角的情況下,地層重復表明為正斷層,地層缺失則為逆斷層。

③擦痕,斷層面上兩盤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跡,可用來鑒別兩盤運動方向進而確定斷層性質。

④牽引構造。斷層運動時斷層近旁岩層受到拖曳造成的局部弧形彎曲,其凸出的方向大體指示了所在盤的相對運動方向。

⑤由斷層兩盤岩石碎塊構成的斷層角礫岩、斷層運動碾磨成粉末狀斷層泥等的出現表明該處存在斷層。此外還可根據地貌特徵(如錯斷山脊、斷層陡崖、水系突然改向)來識別斷層的存在。

(6)識別活斷層在地質地貌方面有哪些標志擴展閱讀

地殼中岩石的斷裂。地殼的擠壓力或張力使斷裂兩側的岩塊發生相對位移。斷層的長度可由幾公分到數百公里,沿斷裂面(斷層面)的位移也可由不到1公分到數百公里。

位移往往分布在由無數單個斷層組成的斷層帶內,斷層帶可寬數百分尺。斷層分布不均勻,在某些大區域內一個斷層也沒有;而一些地區則被各樣大小的無數斷層所切割。斷層有直立的、水平的,或向任何角度傾斜的。斷層面上部的岩塊稱為上盤;下部的稱為下盤。

斷層面能被磨得很光滑,留下摩擦的條痕稱為斷層擦痕;斷層面兩則岩石可能被壓碎成細粒黏土狀,稱為斷層泥;如壓碎的岩粒較粗,則稱為斷層角礫。

有時斷層鄰近的岩層,由於抵抗滑動也會發生褶皺或彎曲。有厚土層的地區斷層面通常被覆蓋。斷層面兩側斷塊的位移一般根據沉積層或其他標志如礦脈和岩牆來測定(相對於某一平面如海平面的絕對位移一般是測不出的)。

㈦ 野外識別斷層的標志有哪些

①地層、岩脈、礦脈等地質體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斷或錯開。
②地層的重復或缺失內,這是斷層走容向與地層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斷層或逆斷層常見的一種現象,在斷層傾向與地層傾向相反,或二者傾向相同但斷層傾角小於地層傾角的情況下,地層重復表明為正斷層,地層缺失則為逆斷層。
③擦痕,斷層面上兩盤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跡,可用來鑒別兩盤運動方向進而確定斷層性質。
④牽引構造。斷層運動時斷層近旁岩層受到拖曳造成的局部弧形彎曲,其凸出的方向大體指示了所在盤的相對運動方向。
⑤由斷層兩盤岩石碎塊構成的斷層角礫岩、斷層運動碾磨成粉末狀斷層泥等的出現表明該處存在斷層。
此外還可根據地貌特徵(如錯斷山脊、斷層陡崖、水系突然改向)來識別斷層的存在。

㈧ 在野外斷層識別中,有哪些標志性地貌特徵----工程地質

構造地質 書上有 親 動動手吧 冬天多活動活動沒啥壞處

㈨ 資料:活斷層的地質,地貌和水文地質有哪些鑒別標志

岩土專業資料:活斷層的地質、地貌和水文地質有哪些鑒別標志?
2016-03-28 09:48 來源於網路 【大 中 小】【列印】【我要糾錯】

①地質方面
保留在最新沉積物中的地層錯開,是鑒別活斷層的最可靠依據。一般地說,只要見到第四紀中、晚期的沉積物被錯斷,無論是新斷層或老斷層的復活,均可判定該斷層的活動性。需注意與地表滑坡產生的地層錯斷的區別。
活斷層的斷層帶(面)一般都由鬆散的破碎物質所組成,而非復活老斷層的破碎帶均有不同程度的膠結;所以鬆散、未膠結的斷層破碎帶,也可作為鑒別活斷層的地質特徵。
伴隨有強烈地震發生的活斷層,當強震過程中沿斷裂帶常出現地震斷層陡坎和地裂縫,是鑒別活斷層的霞要依據。非構造的地裂縫一般無一定的方向性。
②地貌方面
活斷層分布地段往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地貌單元直線相接的部位,其一側為斷陷區。而另一側為隆起區。由於在近期地質時期內斷塊的長期活動,高聳區和低窪的平原、盆地分化幅度很大。地貌上的突然變化及沉積物厚度的顯著差別是活動性斷裂存在的重要標志。
走滑型的活斷層,常使通過它的河流、溝谷方向發生明顯的變化;當一系列的河谷向一個方向同步移錯時,即可作為確定活斷層位置和錯動性質的佐證。根據水系移錯的距離和堆積物的絕對年齡,即可推算該活斷層的錯動速率。山脊、山谷、階地和洪積扇等的錯開,也是鑒別走滑型活斷層的標志。
近期斷塊的差異升降運動,可使同一級夷平面分離解體,高程相差數百米,以至上千米。為數不少的活動斷裂在地貌上為深切的直線形河谷,當斷層兩盤相對地升降,則兩岸階地的高度有差別,同一級階地的高程在斷層兩側明顯不同。由於階地形成的時代較夷平面新,所以在鑒定活斷層時更為可靠。
此外,在活動斷裂帶上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工程動力地質現象常呈線形密集分布。

㈩ 識別活斷層在地質,地貌方面有哪些標志

①地質方面
保留在最新沉積物中的地層錯開,是鑒別活斷層的最可靠依據.一般地說,只要見到第四紀中、晚期的沉積物被錯斷,無論是新斷層或老斷層的復活,均可判定該斷層的活動性.需注意與地表滑坡產生的地層錯斷的區別.
活斷層的斷層帶(面)一般都由鬆散的破碎物質所組成,而非復活老斷層的破碎帶均有不同程度的膠結;所以鬆散、未膠結的斷層破碎帶,也可作為鑒別活斷層的地質特徵.
伴隨有強烈地震發生的活斷層,當強震過程中沿斷裂帶常出現地震斷層陡坎和地裂縫,是鑒別活斷層的霞要依據.非構造的地裂縫一般無一定的方向性.
②地貌方面
活斷層分布地段往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地貌單元直線相接的部位,其一側為斷陷區.而另一側為隆起區.由於在近期地質時期內斷塊的長期活動,高聳區和低窪的平原、盆地分化幅度很大.地貌上的突然變化及沉積物厚度的顯著差別是活動性斷裂存在的重要標志.
走滑型的活斷層,常使通過它的河流、溝谷方向發生明顯的變化;當一系列的河谷向一個方向同步移錯時,即可作為確定活斷層位置和錯動性質的佐證.根據水系移錯的距離和堆積物的絕對年齡,即可推算該活斷層的錯動速率.山脊、山谷、階地和洪積扇等的錯開,也是鑒別走滑型活斷層的標志.
近期斷塊的差異升降運動,可使同一級夷平面分離解體,高程相差數百米,以至上千米.為數不少的活動斷裂在地貌上為深切的直線形河谷,當斷層兩盤相對地升降,則兩岸階地的高度有差別,同一級階地的高程在斷層兩側明顯不同.由於階地形成的時代較夷平面新,所以在鑒定活斷層時更為可靠.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