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屬於什麼地質
A. 介紹邯鄲
邯鄲位於河北省最南部,地處北緯36021』--44』,東經114003』--40』之間,與晉、魯、豫三省接壤,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57平方公里,總人口849.9萬人,轄19個縣(市)區。
邯鄲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下降,高差懸殊,地貌類型復雜多樣。以京廣鐵路為界,西部為中、低山丘陵地貌,東部為華北平原。海撥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屬溫帶半溫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攝氏13.8度,降水量平均550毫米左右,無霜期180-200天。
邯鄲市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水土豐饒,物產豐富,盛產小麥、玉米、棉花,素有「冀南糧倉」、「冀南棉海」美譽。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可觀,主要有鐵、煤、石灰石、鋁土礦、金、銅、伴生鈷、錳、黃鐵礦、石墨、耐火粘土、硅灰石等29種礦產,其中已開發20種。全市礦石總產量2969.35萬噸,其中煤炭1595.3萬噸、鐵礦石466.93萬噸、其他非金屬礦967.12萬噸,年礦產品總量價值34.62億元。旅遊資源極其豐富,現有名勝古跡500多處,主要古跡和游覽景點有武靈叢台、黃梁夢呂仙祠、媧皇宮以及響堂山石窟等,還有新開發的長壽村、京娘湖、武當山等民俗風景區。
邯鄲的資源、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基礎雄厚,是中原經濟技術協作區的中心城市。西部山川秀美,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東部平原盛產各種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素有「冀南糧倉、棉海」之稱。邯鄲交通發達,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國道橫貫南北,邯長、邯濟鐵路,309國道溝通東西,是中原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
邯鄲市市內交通擁有線路47條,線網總長度3001公里,年客運量5300萬人次,年運營里程2500萬公里;營造了以城市商業購物中心為轉乘樞紐,以溝通閃幹道和新老居民區、行政區,貫通大街小巷的城市市區公交線網,極大地方便了市內乘客乘車。邯鄲機場正在擴建之中。
★邯鄲市-長壽村簡介
長壽村即武安市西北56公里處摩天嶺腳下的艾蒿坪村,距北京460公里,因自建村以來,村民少病絕癌,世代長壽,壽命均在85歲以上,故稱「長壽村」。
沿深褐色石板路進村,在村邊山崖旁,一股清冽甘純的泉水從山岩之中噴涌而出,匯成小溪,汩汩流淌,因泉水富含礦物質和中草葯成分,村民們常年飲用,少病益壽,故稱「長壽泉」。
到這里的遊人都要坐在泉邊的茶桌旁石凳上,在欣賞深谷幽林美景的同時,從熱情的山村小姑娘手中接過盛滿泉水的杯子,一飲而盡
★邯鄲市-京娘湖風景區簡介
京娘湖位於武安市西北部,距北京510公里。因宋太祖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發生在這一帶,故得此名。
京娘湖原稱口上水庫,建於1966至1969年,最大水面2500畝,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湖面呈倒「人」字型,分東西兩支。東支為常社川的前段,西支為門道川的前段,各有3公里長。這里層巒疊嶂、群峰競秀、湖水盪漾、林木茂盛,加上古跡名勝與神話傳說,形成了具有詩情畫意的京娘湖旅遊區。
從入口處乘遊船馳向東支,峭壁如削、怪石嶙峋,右側峭崖上有巨石挺立,姿若雄鷹傲視;左側斷崖懸垂,形似神龜探頭。
★邯鄲市-黃梁夢呂仙祠簡介
黃粱夢呂仙祠,位於邯鄲城北10公里處黃粱夢鎮,距北京440公里。始建於宋代,明清曾進行重修和擴建,佔地約20畝,是一組規模宏偉、保存較好的明清時代建築群,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處名揚海內外的古跡勝地。
呂仙祠坐北朝南,門前有高大的「二龍戲珠」琉璃照壁,「邯鄲古觀」四個大字鑲於門額之上。進門為前院,院南照壁嵌有「蓬萊仙境」四個草書石刻,筆勢飛舞,蒼勁有力,相傳為呂洞賓手書。與石刻相對的是通向建築群中軸線的丹門,門上懸有明嘉靖皇帝題寫的「風雷隆一仙宮」匾額。
★邯鄲市-媧皇宮風景區簡介
媧皇宮俗稱「奶奶頂」,位於涉縣西北唐王峧山腰,距北京550公里。相傳是「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之處。這里群山疊翠,流水環繞,風景秀麗,為涉縣古八景之一,是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
涉縣媧皇宮是我國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媧氏的古代建築,是北齊文宣帝高洋往返鄴城至晉陽所建的又一離宮,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媧皇宮初開三石室,雕數尊神像。後經歷代修茸、續建,現有建築房屋135間,佔地面積76萬平方米,分山上山下兩組建築。山下有朝元官、停驂宮、廣生宮和碑坊等,向上繞行十八盤石徑,便可到達最高處的媧皇宮。
★邯鄲市-武靈叢台簡介
武靈叢台是古城邯鄲的象徵,位於市中心叢台公園內,距北京450公里。叢台之名,源於當時有許多亭台建築連接壘列而成,「連接非一,故名叢台。」相傳它始建於趙武靈王時期,故稱武靈叢台。
趙武靈王修築叢台的目的是觀看歌舞和軍事操演。古人曾有「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揚鞭耀武士」的詩句。據傳當時叢台上有天橋、雪洞、花苑、妝閣諸景,以規模宏大、結構奇特、裝飾精雅而名揚列國。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登台揮毫題詩,抒懷言志,留下了不少詩篇。
★邯鄲市-北朝墓群簡介
位於邯鄲市南30公里處的磁縣境地內,,距北京480公里,這一帶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土丘100多處。 最大的如天子冢,皇姑墳,磨盤冢青冢等,一向誤認為是「曹操七十二疑家」和曹軍糧墟「。經發掘證實是東魏,北齊貴族墓葬群。
經七十年代以後的考古發掘,這些墓分別為東魏昌樂王元誕墓, 宜陽王元景植墓,司馬氏太夫人墓,愍悼王妃李尼墓,北齊蘭陵王高 肅墓,北齊高以歡第九 子武皇帝妻茹茹公主墓 和其十四子高潤墓等。 這些墓 均用繩子紋青磚砌成,墓 室結構為單室外墓,由墓道甬道, 墓室外組成。墓道為斜坡狀,墓室外平面各呈方形四壁作弧狀外 ,墓道兩壁有紅,藍,黑,黃色彩繪。
邯鄲名小吃~~!看你3年能吃幾個~~~~~
滏陽公園西門對過西域食府羊肉串
滏西大街北頭 程家小吃 酸辣粉
二中附近有老幼樂包子 每天排隊買
金河大賣場後面的煲仔飯最好吃
浮動美食林對過的南方阿土米線
亞太世紀花園對面老蘇羊湯
三中那有家桿麵皮
展覽路上的王三涼皮店
邯山那的羊蹄
美食林的雞爪
十二中的米線
縣一中對面的板面
二中的擀麵皮老幼樂的包子
展覽路小學附近有老趙雞抓
萬達後面,有一個四川的酸辣粉也很不錯
冰粥阿新開的那個新丹蘭一樓的巴拿米韓國西餅屋裡就有的
陵西路和邯鋼路交叉口南面路西的大紅門拉麵
金河大賣場旁邊的天津衛蒸餃
綠化路上有一家賣擀麵皮的,他家的擀麵皮和朝鮮熱面都超好吃
隔壁有一家賣燒餅的,做的小甜燒餅也很不錯呢!
光明大街和平路口向南磁州鹵面好吃
朝陽路的洪家米線和煲仔飯
還有曙光路上江南園的煲仔飯
水電學院北面那條路上有個張記擀麵皮也很好吃
邯鋼農林路生活區北門的老楊羊肉餅記得沒錯的話應該是1塊5一大張,加陷的話5毛錢一個
農林生活區,西門對面的老楊家羊湯
18所生活區附近,從台路北,有個過橋米線館,做的米線很好
光明橋北100米,有個紅豆悶罐面,悶罐面好吃!
明珠廣場附近的巴奴火鍋火鍋
四廠小學二偉炸串
向陽路和光明大街交叉口 炸臭豆腐
學步橋附近一個大嬸的攤子 炸臭豆腐
大名燒麥館 燒麥(地址在樂頤前面前頭的釘子路口西行一百米路南)
邯山那兒勸君上當牛肉粉兒
貿易街朝鮮冷麵(*是在二中對面,有擀麵皮,和冷麵、熱面。都值得推薦,如果不能吃辣,就不要放辣椒)
思特利對面玉努斯 羊肉串
龍湖超市滏東入口龍湖小吃陝西攤位米線、荷葉炒飯
邯山商場附近的「如意」 酸菜魚
聯紡橋附近的「老蘇羊湯」 羊湯
工人劇院對面的「津津樂」 小籠包
康德對面熱乾麵
展覽路與光明大街交叉口東行20米鐵鍋燉出來的東西
朝陽路合記包子
合記包子旁邊的小路上清真肉餅店 肉餅雲吞 雞蛋餅雞蛋湯
近滏西大街和聯防路路口程家牛肉粉牛肉粉唄,某市長金口吃過的
叢台路和光明大街交叉口東北邊 過橋米線
邯鋼賓館大碗面
礦院附近天然居對面的韓式燒烤 石鍋拌飯鱈魚豆腐湯
三中東門附近的雲之味 米線
移動大廈附近廣味小吃 煲仔飯
綠化路路口的朝鮮冷麵
叢台路七一八所門口的九九鴨還有旁邊的桂芬包子鋪
人民路上的阿瓦山寨裡面的魚頭拌面
叢台路簍油分店的顧氏美美涮園里的番茄鍋底就是稍微有點油大
萬達後邊的炒涼粉和丹蘭的炸串兒
和平澡堂的煎豬血,
華隆清真寺的肉餅,
阿文米線
人民路西頭的"哈爾濱酒店"燒烤一流,品種繁多
樂頤側門口 張四清湯面 門口的驢肉卷餅+上清湯面+辣
婦幼醫院南面的嗆鍋魚;
趙苑南門的柴火燉魚;
光明橋北的紅豆悶罐面和叫花魚
滏西路上的干鍋魚等都很好吃
學步橋那有加牛雜面
老丹蘭往北走不到100米,有個紅悶羊肉,味道很不錯!
原萬達後面的二偉烤串,猶魚好吃,特別是小串的,現在他們家挪到原來那條路平行方向南邊那條小路上了
邯鋼路和邯山街交叉口那有個四川燒臘的做的很好吃
向陽路上韓家面館、曲周炒麵
曙光路上鼎鼎香的一根面,炒麵
北國對面的胖胖酸菜魚
滏東美食林上貨的那個口在的那個小街上的牛肉湯
永和豆漿的拌飯
劉老師雪花酪
李老太太糖葫蘆
萬達商場後面的八寶粥 ,炒涼粉
曙光路上的如意酸菜魚
華隆東面有一個清真寺,旁邊的肉餅
叢台對面的肉夾饃還不錯,尤其是那燒餅
叢台路和中華路岔口北行50米路東有家驢肉火燒
順著向陽路走,快到和平交易廳了,有一家叫:小川味的小飯店,那的平鍋魚和水煮肥腸
美食林裡面賣的牛肉燒餅
國棉一廠家屬院裡面的糖葫蘆
湘江酒樓的剁椒魚頭
同福居的土家雞、鹹蛋黃南瓜條(好象叫這個)、蝦醬窩頭
老日月城對面的熱乾麵加冰豆漿(冬天喝熱豆漿)
新世紀6樓的日本豆腐
夜夜粥屋的菏葉炒飯
櫻花超市外面小店的豬肘子和蹄膀
黎明街上的小火鍋涮菜
和平路上的熊記川味做的黑粉皮、水煮草魚
一中對面有家西安名小吃,裡面的羊肉泡饃
中華大街北頭有家四寶燒烤,裡面的烤肉片(好象叫這個名字),千萬別吃拌飯
建設大街和聯防路交叉口北行200米,路東有家「東北大雜院」,水餃和東北白肉酸菜粉
復興商貿城的砂鍋王
無名米線店(滏西北大街地質局家屬院內,(過程家小吃再往北)進大門直行路南一家庭作坊,無招牌),味道獨特,保你沒吃過此種味道的米線,端的上來麻椒面、胡椒面、油辣椒自己調味,頗得其樂,嚴重推薦此家的自製鹵雞蛋,有一段吃的上癮,天天早上開車去吃,真是心疼偶那幾升汽油,嗚嗚.....
煎餅果子(聯紡東路芳林新村東側橋邊)特點是個大量足,尤其辣椒醬很棒,裡面還有辣椒段兒,很解饞,不過每次去買都得排隊等候,郁悶....
米各庄驢肉火燒(光明路亞太大廈後門南邊,原來是友誼通訊賣手機的地兒)本人吃過那的火燒,火燒很脆,不錯,里邊別的吃食未曾嘗過,不做評價.
武漢正宗九九鴨脖(從台路十八所家屬院對過,挨著濟南燒烤)本人食鴨脖無數,邯市此處味最好(個人意見)南邊還有一個老謝燒雞,名聲很大,聽多人數次說過,一日去哥們兒家喝酒,正好路過掂了一隻,後經品嘗味道平平,看來是被盛名所累啊
羊蠍子(人民西路王郎菜市場西側也就是清真肉聯廠對過,招牌醒目上書"巴特鍋品菜")此店即是明珠廣場對過的原"巴特羊蠍子",特色不用說了,還有兩道菜小薦一把:紅酒醉梨,泡椒帶魚(好象是這個菜名,回回喝的不少,老記不住,不過你按我提供的菜名去點,服務員馬上知道你點的是什麼)巴特燒鍋酒5元一壺,香型獨特,價格實惠,偶就是讓朋友用這個酒灌多滴,呵呵
東北大姐燒烤(人民西路王郎菜市場西側過巴特鍋品菜再往西路南便是)此處烤的羊白,羊腰非常地道,老闆娘熱情實在,結帳時常給抹個零頭
豬蹄豬肘專賣(光明路櫻花大賣場南側)中午下午開兩次門,兩大桶肉不大工夫就被搶光,嚴重相信邯鄲人民吃肉的實力,老闆生意做的也很霸氣,賣完立馬收攤關門,去晚了定吃閉門羹!
滏河南大街 烤魚坊的烤全魚,味道那叫一個鮮美,管保叫你吃了一次就忘不了,三個大學中間,學生不少去解饞的
B. 有誰知道邯鄲市的水文、地質、氣候條件啊,能不能麻煩說一下啊,發到youxiang最好,謝啦
自然氣候
溫度:最熱月平均25.4℃,最冷月平均-8.8℃。
最熱日平均29.4℃,極版端最高39.6℃。
相對濕度:最熱月平權均78%,最冷月平均54%。
主導風向:夏季——東、東南向 冬季——西、西北向
降水量:年平均——620毫米 年最大——951毫米
最大降雪深度:190毫米
最大冰凍深度:800毫米
2)水文地質:
設防烈度 7度;抗震等級 二級;場地類別 二類;
抗震設防類別 丙類;建築物安全等級 二級。
場地土類型 中軟場地土;最大凍結深度 0.6米;
地基承載力特徵值 fak=160KPa;持力層為粉質粘土。
C. 邯鄲水文地質局局長屬於什麼行政級別
邢台水文二隊屬於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在邯鄲)的下屬單位,屬中央直屬駐邢單位。事業單位。
D. 中國各地地質狀況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2、各地質勘查局、各有色地質勘查局、各煤田地質局、各核工業地質局、各冶金地質局
3、中國地質調查局: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4、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冶勘總局):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5、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涿州):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6、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
8、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10、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為主)
14、中國鹽業總公司(即中鹽勘察設計院)
15、延長油礦管理局(陝西省)
16、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17、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地質院校:
1、中國地質大學(原武漢地質學院、北京地質學院)
2、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
3、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
4、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
5、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
(一)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並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
(二)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具體職能和編制由國土資源部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定。
(三)各工業部門所屬地質勘查隊伍要根據不同情況積極推進改革。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家經貿委與各工業局研究確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幹隊伍,其餘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企業化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由國防科工委研究確定。武警黃金地質勘查部隊的改革,按照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有關決定執行。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並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一、地質部地勘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成立,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天津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調中心)
沈陽地質研究所(沈陽地調中心)
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地調中心)
宜昌地質研究所(宜昌地調中心)
成都地質研究所(成都地調中心)
西安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調中心)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法技術研究所
勘探技術研究所
探礦工藝研究所
探礦工程研究所
鄭州綜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機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各省市區地質勘查局(組建地質調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質系統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劃歸中國石化集團。
二、冶金地勘系統(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成立於2001年。
中國冶勘總局一局(華北局):燕郊:第一地質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島天元五一五鑽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從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分出):原編制為:一隊:遷安;二隊:衢州;515隊:秦皇島;516隊:宣化;518隊:邯鄲;520隊:邢台;522隊:唐山;物探隊:灤縣;水文隊: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礦技術研究所:燕郊;測繪大隊:燕郊;建築規劃設計院:職工醫院:二級甲等;子弟學校:
中國冶勘總局二局(原華東局606隊):福州:第二地質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
中國冶勘總局三局:太原:311隊、312隊、314隊、316隊、地勘院、岩土總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山東局:濟南:2個專業公司,4個綜合地質隊、2個專業地質隊、2個勘查院、1個測試中心和1所高級技工學校:山東正元資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質勘查院(烏魯木齊,外派單位)、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中南局:武漢,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三省八市:603隊:大冶;604隊:孝昌; 605隊:襄樊;606隊:黃石;607隊:宜都;608隊:黃石;609隊:黃石;水文隊:黃陂。
中國冶勘總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質調查所);五隊(酒泉);六隊(漢中);烏魯木齊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國內三大航空物探隊伍之一。
中國冶勘總局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北京
中國冶勘總局昆明地質調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廣州
四川省(西南)、遼寧省(東北)冶金地質勘查局和冶金華東地質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統(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總部原涿州,現遷北京豐台。
江蘇煤炭地質局:常州,勘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物測隊、機械研製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質局:杭州,浙江華廈工程勘察院,浙江華廈建築基礎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測繪院等。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新市鎮,152地質隊、201地質隊、202地質隊和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廣西煤炭地質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質局:武漢,125隊、182隊、物探測量隊、地質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質局:西寧,105勘探隊、132勘探隊、物測隊、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鄲,119勘探隊、129勘探隊、173勘探隊、物測隊、科教中心、地質勘查院、技術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機械研製中心,建築工程公司,地質制圖印刷中心。
水文地質局:邯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四個水文地質隊和物探、基礎工程、機電安裝、物資供應、地能空調、污水治理等六個專業公司。
航測遙感局:西安
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
煤炭資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幹部學校(黨校) :涿州
中煤地質報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內蒙古、東北(沈陽)、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新疆煤田地質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統(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核地勘隊伍組建於1955年,現有6個地區性地質局、52個地質大隊以及研究院所、工廠、醫院等90個縣團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為其業務支撐單位,以6個地區核地質研究所為主體,組建6個核工業地質調查分院,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16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08大隊、核工業東北地質局243大隊作為專業勘查隊伍。
6個地質局所在省的48個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整體屬地化,組建遼寧省(東北)、江西省(華東)、湖南省(中南)、廣東省(華南、由韶關遷花都)、四川省(西南)、陝西省(西北)核工業地質局,其餘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個單位屬地化後(組建了河南省(信陽,原308大隊)、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等4個核工業地質局),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有色地調中心):成立於2001年,北京地質調查所、桂林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館、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資環):成立於2003年,北京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遙感中心、北京測繪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測繪公司。
19個地質勘查局全部下放:
1.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天津市地質調查總院,含河北):原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下轄514隊(承德)、517隊(石家莊)、519隊(保定)、地質四隊(秦皇島)、普查大隊(燕郊)、核工業247隊(寶坻,原屬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等六個地質隊和一所職工大學(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設有天津市地質勘查總院、地質研究所。
2.內蒙古有色地質勘查局
3.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4.吉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5.黑龍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6.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南京。下轄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隊(鎮江)、研究所(南京)、測繪院(鎮江)、礦產開發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7.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紹興,前身為重工業部南京地質勘探公司802隊。
8.河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鄭州,下轄勘查總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六隊、七隊。
9.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長沙,下轄一總隊(郴州)、二總隊(湘潭)、214(株洲)、217(衡陽)、245(吉首)、247(長沙)、研究院(長沙)、礦業信息研究中心(長沙)等局屬正處級事業單位16個。
10.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南昌,江西金源地礦集團公司。下設「五隊、三院、三中心」等11個事業單位。
11.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12.廣西有色地質勘查局
13.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14.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貴陽,下轄一總隊(清鎮)、二總隊(六盤水)、三總隊(遵義)、物化探總隊(清鎮)、五總隊(安順)、六總隊(凱里)、地質勘查院(貴陽)。
15.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16.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安,屬陝西省正廳級事業單位,有12二級單位,分布於西安、臨潼、咸陽、寶雞、漢中、商洛等地)
17.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18.青海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19.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統(原化工部地質礦山局)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16家地質勘查院(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阿城)、江蘇(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鉀鹽地質)、河南、山東、湖北(荊州)、湖南、廣西、貴州(遵義南白)、雲南、陝西)、1家地質研究院(化工地質調查總院(地質研究總院))、1家職工醫院。遼寧省(錦州)、安徽省(馬鞍山向山)、廣東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質勘查院(彭州軍樂)等4家已下放。
七、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建材地調中心):
原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地質公司,轄26個各省、市、區總隊,現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成立於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後總部遷涿州,2004年更現名。
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質礦產所屬石油地質單位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質局改稱石油局,2000年整體並入中國石化集團。
華北石油(地質)局:鄭州
東北石油(地質)局:長春
華東石油(地質)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質)局:長沙。
西南石油(地質)局:成都,地質勘察總公司
西北石油(地質)局:烏魯木齊
上海海洋石油(調查)局:
廣州海洋石油(調查)局:2001年劃歸中國地址調查局。
十二、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十三、中國鹽業總公司:中鹽勘察設計院(前身是輕工業部鹽業勘探隊):長沙
E. 邯鄲市區域地質圖(河北省區域地質圖)
地質圖一般都屬於保密文件,一般人找不到的!!
F. 邯鄲會地震嗎
理論上講,邯鄲地區由於煤炭開采和板塊地質等原因易發生地震活動。但由於周邊等地,如唐山邢台的能量釋放使邯鄲短期之內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還是放下心來吧。
G. 邯鄲會不會地震
會
包括河北、河南、抄山襲東、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江蘇、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在五個地震區中,它的地震強度和頻度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位居全國第二。由於首都圈位於這個地區內,所以格外引人關注。
該地區有據可查的8級地震曾發生過5次;7-7.9級地震曾發生過18次。加之它位於我國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經濟、文化、交通都很發達的地區,地震災害的威脅極為嚴重。
(7)邯鄲屬於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中國地震帶主要劃分為華北地震區、青藏高原地震區、新疆地震區、台灣地震區、華南地震區。地震具有一定的時空分布規律。從時間上看,地震有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周期性現象。
從空間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帶狀,稱地震帶,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兩大地震帶。太平洋地震帶幾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佔全部能量的80%。
H. 請幫忙找一找有關邯鄲地質方面的資料.
咸陽在今西安附近
七大古都:
長安:今西安
洛陽
開封:即汴梁
杭州:即臨安
北京:燕薊、金中都、元大都、明初北平、明京師
南京:即金陵、建康
安陽:即殷墟
楚國:
由於歷史的原因,楚國的都邑曾幾經遷徒,其所遷的都邑之多、遷都之頻繁,是其他周初諸侯所難以比擬的。
1、丹陽:熊繹始居於此,在今湖北省秭歸或枝江市。
2、郢都:楚文王(一說楚武王)自丹陽遷於此,在湖北省荊沙西北。
3、鄀都:楚昭王自郢遷於此,在今湖北省宜城東南。
4、鄢都:楚惠王曾居於此,在今湖北省宜城。
5、陳都:楚頃襄王二十年自郢遷於此,在今河南淮陽。
6、巨陽:楚考烈王十年遷於此,在今安徽省阜陽市北。
7、壽春:楚考烈王二十二年遷於此,在今安徽省壽縣。
趙國:
國都原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在公元前424年趙獻子即位時遷都到
中牟(今河南鶴壁西)。到公元前386年趙敬侯遷都到邯鄲(今河北邯鄲)。
齊國:
國都在臨淄(今山東臨博西臨淄北)。
秦國:
國都原在雍(今陝西鳳翔東),秦靈公遷都涇陽(今陝西涇陽西北),公元前383年秦
獻公遷都櫟陽(今陝西富平東南),到了公元前350年衛鞅第二次變法時,遷到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毛王溝到柏家咀一帶)。
燕國:
國都是薊(今北京西南)。
魏國:
國都原在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村),到戰國初期,攻取了今河南省中部地區後,在公元前361年(魏惠王九年),遷都到大梁(今河南開封)。
韓國:
國都原在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北),相傳韓武子遷都到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到了韓景侯時又遷都陽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掉鄭國,遷都到鄭(今河南新鄭)。
除此之外:
越國:
國都曾遷琅琊(今山東膠南西南琅琊台),公元前378年(越王翳三十三年)遷
回吳(今江蘇蘇州)。
其餘部分小國:
1,宋國:在今河南省東南部和今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之間一部分土地。國都原在睢陽(今河南商丘西南),
戰國初期宋昭公、宋悼公可能遷都彭城。
2,魯國:有今山東省的東南部,國都在曲阜(今山東曲阜)。
3,鄭國:在今河南省中心部分,國都在鄭。
4,衛國:在今河南省、山東省之間北部,國都在濮陽。
5,莒國:有今山東省安邱、諸城、沂水、莒、日照等縣之間,國都在莒(今山東莒縣)。
6,鄒國:有今山東省費、鄒、滕、濟寧、金鄉等縣之間,國都在鄒(金山東莒縣南)。
7,周王朝:戰國時期,只有今河南省孟津、洛陽、偃師、鞏、汝陽以及過黃河今溫縣一帶。國都成周(今河南洛
陽東北)。
8,杞國:在今山東省安邱東北地。
9,蔡國:在今安徽省壽縣北部地。
10,郯國:有今山東郯城西南地。
11,任國:有今山東省濟寧北部地。
12,滕國:約在今安徽省滕縣西南地。
13,薛國:約在今山東滕縣東南地。
14,費國:有今山東省費縣東部地。
15,倪國:鄒別封之國,在今山東省滕縣東,一說在山東棗庄西北。
16,曾國:戰國初期,佔有今湖北省隨縣到安陸一帶,建都西陽(今河南光山西南)。
17,繒國:在今山東省蒼山西北,公元前567年為莒國所滅,後來又復國,到了公元前450年又被越滅亡。
18,邳國:在丹水與沂水的交接處,應在山東省南部,宋國的東面,郯國的南面
春秋戰國時期的地圖集請參見以下網址:
http://bbs.newsmap.net/printpage.asp?BoardID=12&ID=43
關於巴國的情況:
巴國與巴都
春秋末至戰國初,巴人進入三峽以西地區後,溯江而上,逐漸征服和融合了長江、烏江、嘉陵江流域的土著民族,控制了北接漢中、南極黔涪、東至奉節、西到宜賓這一大片地區,以今重慶市區為中心,建立起一個地域廣闊、民族眾多、物產豐富的國家,史稱「巴國」。
關於巴國的都城,《華陽國志》說:「巴子時雖都江州,或治墊江,或治平都,後治閬中。」「江州」即今重慶市區,「墊江」今合川,「平都」今豐都,「閬中」古今皆同。巴人何以不斷改變國都的地點呢?這可以用巴人由長江三峽西進,最後退守至閬中而國亡的歷史內涵來作解釋。就是說,巴人最先從奉節西進,曾一度在今豐都立國,後因楚的勢力不斷進逼,又才被迫西徙今重慶市區,建都於此。
巴人在今重慶市區建都,除了有文獻上的記載以外,地下出土的文物更是一種實證。遠的不說,八十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曾在渝中區千廝門一帶,清理出土了屬於戰國時代的巴人青銅兵器,有柳葉形劍、弩機、箭鏃等。更重要的發現是五十年代初修築成渝鐵路時發現的,當時在今九龍坡區的冬筍壩出土了具有巴文化特點的二十餘座船棺墓葬,有用整段木材挖鑿成的獨木舟形木棺,青銅兵器劍:鉞、矛、戈等。現在可以推定,冬筍壩船棺墓葬群,是當年戍守巴都西大門的兵吏們的墓地。
戰國中後期,由於楚國勢力的不斷西進,形成了「江州以東,其人半楚」的局面。巴國君臣不得已把都城向西北遷移,先是駐今合川,後又稱都閬中,最後於公元前316年滅秦。
關於古蜀國的情況:
縱橫21年,我在入住九兩個月後踏上了縱橫這塊神秘的大陸……當時君主是殘陽,縱橫十虎之一。那年十虎由申入蜀是縱橫中的頭號新聞。由申入蜀是個好聽的說話,實際上是十虎成功搶蜀。 :P
蜀在十虎入駐之前也有一定實力,由於國家名的原因吸引了不少玩家加入(以四川居多)。構成了以吳情,PALY$BOY,莫問歸處,暗黑飛馬,總統布希!efrie為首的國家內閣。但PALY$BOY,總統布希!,efrie不喜國家大權被外人掌握,所以蜀在十虎加入後表面上實力大盛,其實內部混亂不堪,戰力分散,難以有所作為。蜀國老人的冷漠和土番內閣的熱情招納終於使十虎在2個縱橫年後投入土番帳下。不過十虎的短暫入蜀對3個縱橫年後大陸烽火盟的成立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這是後話了。
十虎走後的縱橫23年,小樂接任君主(其實又是搶蜀,搞不懂蜀當時怎麼這么多人搶)。由於小樂的實力過於強大,蜀國老人也只得做足表面功夫,接納這第二位不速之君。小樂的到來為蜀國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也直接促成了大陸烽火盟的成立。其時,蜀國國力達到空前強盛。接下來的縱橫25年,小樂繼任君主,小樂豁達直爽的性格,和他特有的親和力很快博得了年輕將領和中生代的好感,但是PALY$BOY,總統布希!,efrie三人始終不願敞開心懷,真心接納小樂。老君主吳情為人誠實穩重,但由於跟上述三人多年的交情,也不得不站在了anti-小樂的一邊。其實,以小樂的實力,他完全不必去考慮那幾個人的不快,繼續繼任他的君主,但他不希望這個國家中有不歡快的聲音,他喜歡快快樂樂的縱橫!於是,小樂要離開了……他婉拒了莫問歸處,果魚兒等中生代將領的挽留,離開了蜀!但是,那三個心胸狹窄的人萬萬想不到小樂的離去也敲響了蜀國沉淪的喪鍾。當時蜀幾乎所有年輕將領和中生代跟隨小樂去了龜茲,我們組建了「琥珀山莊」這個秘密組織,付費200多,實力不容小覷。而此時的蜀已淪為20付費都不到的空殼!一個原本蒸蒸日上的蜀國王朝就此瓦解。。。
回過頭來假想一下,如果小樂留下了,蜀將一步步邁入縱橫強國之林;也許200多付費很多國家都有這實力,但如果再考慮到當時如旭日東升的大陸烽火盟,還有蜀國老人建立的蜀粵生死盟,這樣好的外交環境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有的!一個國家,一個集體,她的成功決不是偶然的。領導者的胸襟,氣度,和對縱橫的熱情是成功的最基本要素,很不幸的,蜀的領導者不具備上述這些,以至錯過了一次可以
成為縱橫強國的機會!
古蜀人和古蜀文明,一直是考古學家們試圖破解的千古謎團。距今3000~5000年前的古代四川人來自哪些種群?他們的種族結構、人種構成究竟怎樣?
這些都是古蜀人留給我們的懸疑。
近日,有消息稱,成都市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將運用DNA技術來分析出土的古蜀人人骨。四川地區古代民族的種系和族屬及其遷徙、分化、融和情況是否能夠被探明?古蜀人之謎能否因此揭開?
在遙遠的歷史上,成都平原究竟發生過多少傳奇?早已為人所熟知的蠶叢縱目、魚鳧神化仙去、杜宇化鵑、開明復活等傳說是否就是真實的古蜀歷史?
長期以來,人們將信將疑。整個古蜀歷史,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考古發現,古蜀人有規律地周期性遷居。究竟是什麼迫使他們作出這樣的選擇?
在距今約3700年~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一支較為發達的新石器文化已經存在於成都平原,考古學界將其稱為「寶墩文化」。居住在此的寶墩人,便是這里最早的拓荒者。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江章華告訴記者,考古發現,寶墩時期的成都平原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定居村落,其中,較大的村落還修築了夯築城牆。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這些帶有夯築城牆的聚落,使用時間並不很長,都是有規律的周期性廢棄。
究竟是什麼迫使寶墩人不得不作出這樣的選擇?
「在當時,最大的可能還是生存的需要。」江章華分析認為:在大約800年中,寶墩人祖祖輩輩都沿襲了同一種生產方式。「從考古發現的生產工具看,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在他們看來,這樣的生產方式已經足以維持令他們心滿意足的幸福生活,自然沒有改變的迫切需要。他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砍伐森林,從事著簡單的農業耕種。然而,一段時間過後,土地也因消耗而變得貧瘠,當無法承載寶墩人的生活的時候,他們便不得不離別故土,另覓一塊富饒之地,重建家園。
「如果不是特別緊迫與特殊的原因,或許寶墩人將會繼續著他們平靜的日子。然而,在距今3700年左右,情況發生了變化。考古證實,一股外力沖破了這種沉寂,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到來了。」
距今3200年左右,盛極一時的三星堆文化發生突變,其衰落的原因困擾著考古學界。
據江章華介紹,所說的「新的歷史時期」,始於約3700年以前。一支新的文化進入成都平原。這被學術界普遍認為是夏文化。成都平原的文化因此發生巨變,形成了三星堆文化。
我國考古史上最有影響的一次發現便發生在這里。1986年夏天,震驚世界的兩個埋藏坑被發現,出土文物近2000件之多,包括了各種金器、青銅器、玉器、象牙器等。盡管學界對於兩個坑的年代與性質尚存爭議,然而,文物所折射出來的三星堆高度發達的文明已是不爭的事實。
可是,距今320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生機盎然的三星堆文化發生突變,繁榮數百載的三星堆都城也一時化為廢墟。「考古發現,具有典型的三星堆文化風格的陶器在此時開始消失,代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尖底陶器。圜底釜,用龜甲占卜的習俗也是三星堆沒有的現象。」江章華說。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切?三星堆都城為何被廢棄?是文化創新,是社會變革,還是政局變化?
他告訴記者,尖底杯等曾在商代早、中期大量流行於鄂西地區,是早期巴人所使用的典型陶器,而用龜甲占卜也是巴人的習俗。
據他介紹,三星堆文化最強盛時,東達鄂(湖北)西地區,不過中心仍然在成都平原,川東長江沿岸和鄂西地區的勢力很弱。此時的鄂西,一支以使用尖底杯和圜底釜為代表的文化發展壯大,他們盛行占卜,這就是早期的巴人。漸漸地,巴人將三星堆的勢力擠出了鄂西地區。在三星堆文化末期,不知何故,巴人突然放棄了鄂西這塊生長已久的故土,沿長江舉族西遷,占據了川東……
三星堆後,古蜀國都邑遷往何方?「金沙林遺址」的發現,使得答案浮出水面。
三星堆都城廢棄後,古蜀國的都邑到底遷至何處?一直以來,考古人員被這一謎團深深困擾著。
2001年2月8日,中房集團成都房地產開發總公司金沙村下水道的施工現場,玉琮、玉璧、玉璋、玉戈、石人、金箔、青銅器和大量的象牙等文物的發現令考古人員激動不已。
「這絕對不是一般性的聚落。從已經出土的大量用於祭祀的禮器分析,只有古蜀的都邑才配得上。」江章華說。他介紹道,考古人員將這一遺址命名為「金沙村遺址」,並對其開展了慎重的調查。歷時2年多的艱苦發掘,大量的前所未有的文物、遺跡被揭露出來。
遺址的規模更是超出人們的想像,目前能確認的就已超過4平方公里。在這4平方公里的范圍之內,分布著大大小小的不相連屬的居住區、墓地以及中心的宗教祭祀活動區。
經研究人員推斷,商代晚期至西周的古蜀都邑下落終於浮出水面。
船棺葬,是戰國時期巴人和蜀人特有的葬俗。揭開船棺葬,蜀國王室成員大多夭亡……
經歷了三星堆、金沙的輝煌,歷史進入了七雄爭霸的戰國時期。大批這一時期的古蜀墓葬被考古工作者們發現了。
江章華告訴記者,這一時期,最具有特徵的葬具是船棺。所謂船棺,即將整木先鋸去約三分之一,然後雕鑿成獨木舟形,作為葬具,屍體及隨葬品均裝殮其中。這種船棺一般都是豎穴土坑中單棺或雙棺,長度多在5米左右。
1954年,這種獨特的船棺最早被發現。而後,在四川陸陸續續發現了大量這樣的墓葬。這是戰國時期巴人和蜀人特有的一種葬俗。
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規模的船棺葬是於2000年7月在四川省委在成都市商業街修建機關食堂時意外發現的。這是戰國早期蜀王家族的墓葬,墓坑有30.5米長,20.3米寬,在同一墓坑內放著30多具用楠木做成的棺木。最長的一具有18.8米,大的船棺是用直徑達1.5米左右,生長了上千年的楠木製成。
據介紹,在商業街船棺墓中,共出土了30餘個個體的人骨,據初步鑒定,有男有女。然而,讓考古人員深感困惑的是,「墓主人年齡普遍偏小,除了2位女性約35歲,2位男性在30歲左右外,其餘大多在15~20歲之間,還有未成年者」。
蜀國王室成員,奈何會有如此多的夭亡?
其他關於古蜀國的文章網址:
http://column.bokee.com/10203.html
http://www.qglt.com/bbs/ReadFile?whichfile=493166&typeid=17
http://www.sc-gh.com/city/history/
邯鄲成語典故
邯鄲學步、負荊請罪、完璧歸趙、圍魏救趙、胡服騎射、毛遂自薦
(一)邯鄲學步
這個故事說的是戰國時代,燕國壽陵有個少年到趙國都城邯鄲去,看到邯鄲人走路的姿態很美,就跟著學起來,結果不但沒有學好,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到家鄉。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
這是一個流傳的很廣的故事。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去邯鄲,同事們見到我都開玩笑說,看你又不會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鄲了呀?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了。流傳的廣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忽視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啟示意義。如今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傾向嚴重,忽視了自身的特點,結果學得不倫不類。
在邯鄲市區中心地帶有一座學步橋,傳說燕國少年就是在這里學邯鄲人走路的。現存的石橋建於明代,已不再通車,圍繞石橋修建成了一個市民休閑娛樂廣場,把學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後代,廣場還刻立了許多碑文,講述著邯鄲的歷史,還有一個不規則雕塑上面刻了與邯鄲有關的成語條目,寓教於樂,很有意思。
(二)負荊請罪
在邯鄲老市區距離火車站不遠的街道里,有一處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車巷,這里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如今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築,巷子也名存實亡,古風盡失,但是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這是一個曾經入選中學課本的故事。戰國時,趙國文官藺相如出使秦國御敵有策,使得價值連城的和氏美玉完璧歸趙,又赴澠池會舌戰秦王,維護國體尊嚴,被封為上卿,位於大將廉頗之上。屢立戰功的老將廉頗心中不服,揚言如見到藺相如就要羞辱他。一次兩人乘坐馬車相遇與窄巷之中,藺相如顧全大局,讓自己的馬車退出窄巷避讓廉頗,致使廉頗深受感動,於是廉頗便光著上身,身背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從此兩人結為生死之交,趙國將相和睦,國勢大振。這個故事也很快演變成成語,表示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真心實意地接受對方懲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了錯誤勇於承認,勇於接受處罰,就能夠獲得他人的原諒,徵得別人的尊敬。現在,這是個應用得非常廣泛的成語。
回車巷一帶是邯鄲的老城區,那裡有很多老房子,有幾處深宅大院,是民國時期邯鄲市政府機構的院落,今天住在那裡的都是普通百姓。房子雖然老舊了,民風依然俠義猶存。那一日我背著相機在老街閑逛,一位工人模樣的中年人自告奮勇地領著到處轉,在他的帶領下,我看到了邯鄲古城牆遺跡,民國邯鄲政府的稅務局和機械局的大院,還有一座簡易的土地廟。老街上的人們閑適自在,放學的學生們嬉笑打鬧,沒有呼嘯的汽車,偶爾響起一聲小販的叫賣聲,深處其中恍如隔世。不過拆遷改造的推土機的轟鳴聲已經隱約地聽到了,不知道這份寧靜還能守護多久。
(三)黃粱美夢
這個故事跟戰國沒什麼關系,但是故事發生在邯鄲。說古時候有個姓盧的書生進京趕考,路過邯鄲投宿店家,窮困潦倒,失意落魄,獨自慨嘆,恰遇呂洞賓也路過此地,見此情形打算開導開導他,就給了他一個瓷枕頭,盧生枕著枕頭入睡後開始做夢,夢到自己娶了一個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為妻,又進京考中了進士,繼而到處建功立業,當了宰相,後被妒賢嫉能的奸人陷害險受牢獄之災,後來轉危為安,子孫滿堂,終老而死。夢到了死,盧生就驚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黃米飯還沒熟呢。
這個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濟的傳奇小說《枕中記》,後來湯顯祖和蒲松齡都對這個故事進行過演繹,故事中呂仙後來被演繹成呂洞賓。現在人們利用這個成語比喻不可能實現的虛幻夢想。但依我看,作者原意是打算通過一個夢描述人的一生所可能經歷的榮華富貴和坎坷曲折,表達人生如夢的消極厭世的觀點,故事的結尾說盧生夢醒之後對人生大徹大悟,跟隨呂洞賓雲游佈道去了。
後人在盧生做夢的小店修建了呂仙祠,現存最早遺跡是門前照壁上的明代石刻,據說石刻「蓬萊仙境」這四個大字是呂洞賓手書,蒼勁灑脫,有一股子仙風道骨之氣。其他殿堂如鍾離殿、呂祖殿、盧生殿都是近來重修的。
在呂仙祠的東跨院,有一個以夢為題材的博物館,把古籍、傳說中比較著名的「夢」,如莊子夢蝶、紅樓夢、南柯一夢等等,用繪畫和說明形式展出,生動有趣,彷彿進入了夢的世界,尤其是用中國畫技法繪制的繪畫很有水準,如果用展出的內容出版一本連環畫,一定受歡迎。
(四)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這個故事我認為它算不得成語,充其量只能是個典故。這個典故告誡人們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勇於改革。對處在社會變革當中的我們,還是具有比較重要的警示作用的。
趙武靈王是趙國的一位奮發有為的國君,在與周邊胡人的軍事摩擦中,他發現胡人的短衣長褲、騎馬作戰非常靈活,於是主張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為此,他力排眾議,帶頭穿胡服,學騎馬,練射箭,親自訓練士兵,使趙國軍事力量日益強大,得以擊退胡人,消滅中山,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邯鄲市西的插箭嶺相傳是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訓練士卒的場所,邯鄲市區的叢台公園中的武靈叢台則是趙武靈王檢閱軍隊是使用的。如今從台已經成為邯鄲市的地標建築,許多商品都以叢台命名,當地人還送過我一瓶「叢台」酒呢。
「滏流東漸,紫氣西來」的叢台,除了檢閱練兵之外,還是王侯休息娛樂的地方,頗負盛名,歷史上屢建屢廢,現在的主體建築是清朝同治年間留下來的。歷史上許多大文豪,如李白、杜甫、郭沫若等,帝王如乾隆等都曾慕名登台,是一處文化古跡。如今,這里建成了叢台公園,成了普通百姓休息娛樂的場所。
I. 你好,我看你寫的是你家就在河北邯鄲那,我也剛簽到那的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水文地質局,
氣體礦產勘查甲級;固體礦產勘查甲級;地質鑽探甲級。經濟效益一般(工資不會很高)
J. 邯鄲在地震帶上嗎
在。
邯鄲地處華北平原地震帶,地質構造復雜,轄區內有多條地震斷裂內帶,其中大名--磁縣斷裂帶和太行山前容斷裂帶在境內交匯,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華北地區有著兩個相對活躍的地震帶,一是華北(河北)平原地震帶,是從南邊的邯鄲往北一直到唐山,另一為燕山渤海地震帶,從西北地區的張家口一直延伸到東南的渤海灣地區。
(10)邯鄲屬於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發生大地震時不要急。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鍾,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麼可以迅速跑到門外。
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鋪等下面,震後迅速撤離,以防強餘震。
遠離危險區。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