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江蘇是什麼地質

江蘇是什麼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26 17:25:56

㈠ 江蘇較好的地質單位有哪些我是學地質學地質調查的,今年大二,畢業後想去江蘇工作!

你傻學校的哦 好單位一般都難進 你夠資格進不?
研究生都不是 想進啥好單位啊!
先去讀研吧!

㈡ 江蘇省宿遷市的地質條件

下轄三縣二區(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

㈢ 江蘇有哪些地質單位

江蘇油田地質,礦藏,煤田,煤炭

㈣ 請問江蘇省淮安市是什麼地質

江蘇地層分區研究及概要
正因為地層的形成,受控於所處地質構造部位、古環境等因素,因此,地層工作研究的基礎與大地構造研究密切相關。
江蘇地跨多個大地構造部位,地層展現出豐富多彩、錯綜復雜,並存在若干係列的特色。
一)江蘇地層分區研究
江蘇省地處中國東部,地質構造上界於華北、蘇魯、華南三大區,構造極其復雜,地層發育較為齊全,是我國地學研究較早的重要地區之一。
早在1924年,劉季辰、趙汝鈞等先輩,便首先提出江蘇地層存在南、北系二分看法,南系以寧鎮山脈地區為代表,北系以連雲港—徐州地區為代表。但二系之界線如何劃分,並無具體意見。
1959年,黃汲清等,以地層區劃六原則,將江蘇分華北和華南二大區,以淮陰—響水口一線為界。
1984年,江蘇省地礦局,將海洲群沉積的北界,作為南(揚子)區和北(華北)區的分界,其位置相當於海州—泗陽一線。
1989年,江蘇省區調大隊採納任紀舜(1980年)意見,將江蘇境內地層分為三大部份:
1華北區(簡稱北區),
2秦嶺褶皺系(東延部份)(簡稱中區),
3揚子區(簡稱南區)。
二)江蘇地層分區概要
對江蘇地層分區,各家多有爭論。在綜合大量前人資料,尤其是近年的科研成果如:江蘇大地構造編圖(1987),江蘇岩石地層(1997),1/5萬區調片區總結(1999)等資料,江蘇地層區宜作如下三分(詳見分區圖):
1華北地層大區(簡稱華北區);
2蘇魯造山帶之連雲港地層區(簡稱連雲港區);
3華南地層大區揚子地層區(簡稱揚子區)。
各地層區概要:
1華北區
江蘇西北部,郯(城)—廬(江)斷裂帶以西地區,含蓋我省豐縣、徐州、睢寧一帶。地處華北地層大區南緣。屬華北地層大區晉冀魯豫地層區,其中以豐(縣)—沛(縣)東西向斷裂分南、北二部分,北為魯西地層分區,南為徐(州)—淮(南)地層分區。該區以後者為主。
2連雲港區
江蘇東北部,郯(城)—廬(江)斷裂帶以東,淮陰——響水口一線(2007)以北的贛榆、連雲港、泗陽地區。地處魯東地層區南部(屬秦嶺造山帶東延部分)。呈三角形展布。
3揚子區。
該區位於以淮陰——響水口一線以南的江蘇廣大地域。屬華南地層大區揚子地層區之下揚子地層分區。
三 江蘇地層區地層發育概要
一) 華北區(江蘇部分)
該區地層較為發育,主要出露徐州—邳縣一帶。
該區以新太古代中、深區域變質雜岩(泰山岩群)組成基底。新元古代一套厚達5000米以上的未經變質的淺海相碎屑岩和碳酸鹽岩,不整合於變質雜岩之上。早古生代為碳酸鹽岩夾碎屑岩地層,平行不整合於新元古代等地層之上,厚約1500米。晚古生代則由海陸交互相含煤碎屑岩系和陸相紅色碎屑岩地層,平行不整合於奧陶系等老地層之上,厚在800—1600米之間。中生代晚侏羅世—白堊紀的陸盆碎屑岩,夾中基性火山岩地層,不整合於各老地層之上,厚度大小不一,大者可達3000米。新生代地層發育不全,分布零星。
該區,前第四紀岩石地層,自下至上共分42個單位,包括7個群、27個組、8個段。其中,創建於本省的有8個岩石地層單位。
二) 連雲港區
該區地層發育不全。主要展布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之區域變質岩系(東海岩群),中元古代含磷碳酸鹽岩—砂泥質變質地層(錦屏岩群),中—新元古代海相中、酸性火山岩、硬砂岩變質地層(雲台岩群),構成本區主體。
此外,零星殘留有震旦紀海相碎屑岩(石橋岩組)。該區未見古生代地層。而中生代、新生代地層分布零星。其中,白堊紀有少量青山群的八畝地組、石前庄組,大盛群的馬郎溝組、田家樓組、寺前村組、孟疃組,王氏群的林家莊組、辛格庄組等陸相碎屑岩層。
錦屏岩群與雲台岩群之間為平行不整合,錦屏岩群與東海岩群之間為角度不整合,白堊紀地層不整合於太古代、元古代地層之上,其中,大盛群整合於青山組之上,王氏群不整合於大盛群之上。
連雲港區,前第四紀岩石地層,自下至上共分27個單位,包括6個群、20組、相當段級1個,其中,創建於本省的有16個。
三) 揚子區(江蘇部分)
該區地層發育完整,保存較好。
由古—中元古代之淺變質岩系(張八嶺岩群、埤城岩群)組成基底。
新元古生代之南華紀至中生代三疊紀,由海相碳酸鹽岩和碎屑岩相間組成蓋層,構成寧鎮、茅山、宜興等山脈,厚達萬米以上,不整合於中元古代地層之上。其內部,各層間多為整合、或少數呈平行不整合接觸。
中生代中三疊世至中侏羅世由內陸河、湖相碎屑岩組成,厚度變化較大(0—5000米),平行不整合—不整合於老地層之上。
中生代晚侏羅世至白堊紀,則為陸相火山噴發重要階段,由紅色碎屑岩間大量中、酸性火山岩組成,分布局限,厚度變化極大,厚者可達萬米。與下伏地層為平行不整合接觸、整合接觸或不整合接觸。
新生代之古近紀—新近紀,該區仍處陸相環境,形成雜色碎屑岩,夾基性火山岩堆積,以蘇北盆地為發育,厚可達數千米。不整合於前第三紀地層之上。
該區,前第四紀岩石地層,自下至上共分61個單位,包括4個群、51個組、2個段、相當段級4個,其中,創建於本省的有43個。
四 江蘇各地層區地層主要發育特徵
一) 華北區(江蘇部分)
1 新太古代地層
泰山群是該區最老地層,區域上分柳杭組、山草峪組、雁翎關組、孟家屯組。但省內未見出露,僅在少數鑽孔有揭露,無法細分,故統稱泰山群,
2 元古代地層
該區古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因五台、呂梁運動作用,地殼上升,缺少沉積。晚期才逐步接受了海相碳酸鹽岩、碎屑岩沉積,形成了蘭陵組、新興組及淮河群的城山組、賈園組、趙圩組、倪園組、九頂山組、張渠組、魏集組、史家組、望山組。其中,蘭陵組為潮下高能環境下形成的淺海石英砂岩建造,新興組為潮下低能環境下形成的碳酸鹽岩及碎屑岩沉積,城山組與蘭陵組相似,賈園組則以砂岩為特徵,趙圩組—張渠組,從多次灰岩—白雲岩組合,反映了海水張渠組由深變淺、鹽度由低增高,魏集組—望山組,由潮下低能環境—潮間—潮上環境的多次更疊,組成頁岩—灰岩—白雲岩多次旋迴變化。
新元古代晚期,該區因受地殼上升影響,僅於震旦紀接受海侵沉積,形成金山寨組之頁岩夾砂岩、灰岩組合,其與上、下地層均為平行不整合。
3早古生代地層
該區缺少早寒武世梅樹村期、筇竹寺期、滄浪鋪早期的沉積,在滄浪鋪早期以後,豐沛地區隆起,南側才形成猴家山組、昌平組、饅頭組之頁岩、灰岩、砂岩等沉積,中、晚寒武世,區內接受一套以碳酸鹽岩為主沉積,形成張夏組及炒米店組。
該區寒武紀地層與下伏地層為平行不整合。
該區奧陶紀僅發育早、中期沉積,形成賈汪組、馬家溝組之含燧石結核灰岩、角礫狀灰岩及白雲岩等,與下伏地層構成區域性平行不整合。
由於華北上升,晚奧陶世、志留紀、泥盆紀及早石炭世均缺少沉積。
4晚古生代地層
該區晚石炭世及二疊紀,先後形成海陸交互相、陸相含煤建造和河湖相紅色岩建造。自下而上構成:石炭紀本溪組砂頁岩(以含鋁土岩為特徵)、太原組砂頁岩(以鋁土岩及煤為特徵),二疊紀山西組、石盒子組砂頁岩(以含煤為特徵),以及內陸河湖相石千峰群紅色砂泥岩組合。晚古生代地層與下伏地層呈平行不整合。
5中生代地層
受印支—燕山雲動影響,抬升為陸,缺少三疊紀、早—中侏羅世沉積,晚侏羅世才形成陸相紅色岩類磨拉石建造(三台組)、灰色復陸屑建造(萊陽群)、火山岩建造(青山群)、紅色磨拉石建造(王氏群)。中生代地層不整合各老地層之上。
6新生代地層
古近紀僅於歡口、黃口等地見有小型盆地堆積了少量紅色粗碎屑岩建造(官莊群),局部夾泥灰岩、膏岩層。
新近紀盆地比較開闊,河、湖作用增強,先後堆積了下草灣組、宿遷組細碎屑岩,與下伏地層為不整合。
二) 連雲港區
1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層
出露於贛榆、東海一帶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層,是東海岩群,為本區最古老的結晶基底,由區域性中深變質表殼岩(沉積岩、火山岩)構成。區域上向北延入山東膠南地區,經江蘇地調院研究(1999年),該雜岩中變質表殼岩可分:摩天嶺岩組(片岩、變粒岩)、演馬場岩組(以含透輝石白雲質大璃岩為特徵的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武強山岩組(石英岩、大理岩、變粒岩)。
2中—新元古代地層
本區展布的中—新元古代地層是區域性淺變質岩系,自下而上可分:中元古代錦屏岩群、中—新元古代雲台岩群。錦屏岩群又分西山岩組、東山岩組;雲台岩群又分韓山岩組、竹島岩組、花果山岩組。錦屏岩群是重要含磷地層。錦屏岩群不整合於東海雜岩之上。新元古代晚期,震旦紀早期局部接受了類復理石建造的變質岩(原岩為砂、泥質岩,下部為礫岩)。
3中生代地層
區內未見三疊紀、侏羅紀沉積,對比山東區域資料,我省發育的白堊紀地層可分:青山群的八畝地組、石前庄組,大盛群的馬郎溝組、田家樓組、寺前村組、孟疃組,王氏群的辛格庄組。分別見於歡墩埠、宿遷、馬陵山、山左口、徐塘鄉等地。均為陸相碎屑岩沉積。
4新生代地層
區內古—新近紀地層為陸相盆地沉積,大致可分:古新世阜寧組、始新世戴南組、始—漸新世三垛組之紅色碎屑岩、上新世宿遷組(砂礫岩夾粘土岩)。
三) 揚子區(江蘇部分)
1中元古代地層
出露於寧鎮地區的埤城岩群,是區內最為古老的地層。其由海相泥質長石砂岩、鈣質石英砂岩、泥質灰岩及基—中酸性火山岩,經區域變質而成的高綠片岩相系岩層。構成本區的結晶基底。另據盱眙、灌雲揚集等地鑽孔揭示的片岩、石英角斑岩等岩層(皖稱張八嶺岩群),均伏於震旦紀地層之下,同為中元古代無疑,稱張八嶺岩群。但埤城岩群下部有相當一段尚無年齡資料,不排除有古元古代地層存在。
2新元古代地層
新元古代晚期,區內展布有南華紀、震旦紀海相碎屑岩,夾冰積岩(濱海—淺海陸架沉積)和碳酸鹽岩(碳酸鹽台地沉積),構成周崗組、蘇家灣組和黃圩組、燈影組。末期,地殼上升,海水退出,停止沉積。
3古生代地層
寒武紀梅樹村期缺少沉積,筇竹寺期本區才逐步接受海侵,接受硅、泥質岩,碳酸鹽岩的碳酸鹽台地沉積,構成形成寒武紀荷塘組、幕府山組、炮台山組、觀音台組、奧陶紀的侖山組、紅花園組、大灣組、牯牛潭組、湯頭組、湯山組等。晚奧陶世晚期至早志留世,區內接受了淺海相硅、泥質(高家邊組)、淺濱海碎屑(墳頭組)沉積,中志留世寧鎮以北地面隆起,南側沉積了濱海—三角洲相紫紅色中、細粒岩屑長石砂岩,其厚度向東南增大,大者可達標1500米以上。此後,全區上升,直至中泥盆紀,停止沉積。
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岩關早期,接受海侵了濱海相雜色碎屑岩沉積(五通群),岩關晚期至大塘早期,則以碳酸鹽岩為主夾碎屑沉積(金陵組、高驪山組、和州組),(茅山以東,則均為雜色碎屑岩堆積),晚石炭世至早二疊世,區內地處碳酸鹽台地(從含白雲質的局部蒸發台地—開闊台地),形成了老虎洞組、黃龍組、船山組及棲霞組沉積。中二疊世早期,寧鎮地區以含磷硅質沉積為特徵(孤峰組),向東(蘇州)、向北(濱海),硅質減少、泥鈣質增多。中二疊世晚期至晚二疊世早期,全區漸變為海陸交互相的泥坪—三角洲環境,沉積了含煤碎屑岩系(龍潭組)。晚二疊紀晚期,江陰—宜興一帶,地面抬升,西為海相碎屑(局部含煤)沉積(大隆組),東以鈣質、白雲質碳酸鹽台地沉積(長興組)。
4中生代地層
早、中三疊世,本區仍處碳酸鹽台地,形成了泥、灰岩灰岩,白雲岩及膏鹽岩層(青龍組、周沖村組)。中三疊世晚期,地面逐步上升,成為湖相環境,沉積了紅色碎屑岩(黃馬青組),晚三疊世早期,區內僅局部有少量含煤碎屑岩層出現(范家塘組),晚三疊世晚期,全區上升為陸。
早、中侏羅世,全區為陸,星散分布河、湖相碎屑岩(局部有火山噴發和湖沼),形成象山群沉積,晚侏羅世,伴隨陸相碎屑岩(蘇南西部西橫山組及蘇南東部勞村組)堆積,出現了大量火山噴發,形成了較厚的中、基性火山岩(蘇南西部龍王山組、大王山組),和中酸性火山岩(蘇南東部黃尖組)。
早白堊世,區內陸相盆地逐步進入乾旱炎熱環境,繼續接受大量雜色碎屑岩(葛村組)和火山噴發岩(上黨組)堆積。晚期,先後堆積了大量粗碎屑岩(浦口組)和雜色細碎屑岩(赤山組)。
5新生代地層
在中生代陸相盆地乾旱炎熱環境基礎上,廣泛分布的湖盆,堆積了大量雜、紅色細碎屑岩,組成了古近紀泰州組、阜寧組、戴南組、三垛組。新近紀,江蘇東部廣泛分布湖盆相細碎屑岩(鹽城組),江蘇西部則由分布星散的粗、細碎屑岩相間出現(洞玄觀組、雨花台組、方山組)。古近紀—新近紀,江蘇西部分布了大量的多期、次基性火山岩。並伴有許多的超淺成次火山岩。

㈤ 江蘇有哪些需要地質的公司

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第五地質大隊

江蘇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第六地質大隊

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第二地質大隊

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第四地質大隊(江蘇蘇州地質工程勘察院)

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第三地質大隊(江蘇地質基樁工程公司)

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第一地質大隊(江蘇南京地質工程勘察院)

江蘇省核工業二七二地質大隊(核工業南京建設有限公司)

江蘇省地質礦產調查研究所

江蘇省地質工程勘察院

江蘇煤炭地質物測隊

江蘇煤炭地質勘探研究所(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徐州檢測中心)

江蘇煤炭地質勘探三隊(常州市基礎工程公司)
江蘇長江地質勘查院

中國石化集團江蘇石油勘探局
華揚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總公司(中國石化集團華東石油局)

華東石油局規劃設計研究院

江蘇萬安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鎮江市地質勘探隊
徐州大地土地礦產勘查評估有限公司
新沂市造地有限公司
淮安市地質隊

徐州精工地質勘察有限公司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江蘇總隊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江蘇地質勘查院

徐州大屯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徐州萬源地質礦產研究有限公司
徐州市地質勘探隊
南京東鵬鑽務工程有限公司
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江蘇天能集團公司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南京春達礦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南京回達地質礦產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南京大學工程勘察研究所
徐州師范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
中國礦業大學

寶長年鑽探裝備(無錫)有限公司
徐州長城基礎工程有限公司

揚州天源地質勘查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江蘇煤炭地質勘探二隊

中國高嶺土公司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研究所
南京市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處
連雲港錦屏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江蘇省工程物理勘察院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八一三隊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八一〇隊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八〇五隊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八〇七隊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八〇九隊(南京勘察工程公司)
華東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八O六隊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八一四隊
鎮江天鑫勘探有限公司

這裡面有的不是公司 有的是科研院所和事業單位 你看名字應該就能分辨
有的不在南京 但是都在江蘇省

㈥ 江蘇有多少個城市地質區

江蘇省正式建制始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自1983年起實行市管縣的行政體制。回現設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答通、揚州、鎮江、連雲港、徐州、鹽城、淮陰、泰州、宿遷13個省轄市,下轄52個縣和縣級市,54個市轄區。
求採納

㈦ 江蘇徐州的地質構造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專業,我在徐州帶過幾年,只能說那裡山特別多,屬於平原地帶,地下礦藏很多,尤其是煤田和礦場資源!

㈧ 江蘇陸地形成的地質年代

江蘇簡稱「蘇」,省會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以「江寧府」與「蘇州回府」之首字答得名。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長江下游,東瀕黃海,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西接安徽,北接山東,地跨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

㈨ 江蘇宿遷是什麼地質,會發生破壞性大地震嗎因為在郯廬地震帶上

江蘇宿遷是什麼地址會發生破壞性的大地震嗎?因為在那裡邊廬山是一個比較好的風景區,但是在這裡面發生地震的可能性並不是太大,也不是完全沒有,只是幾率小一些。

㈩ 江蘇有多少個城市和地質區

2008年,江蘇省轄13個地級市,54個市轄區、27個縣級市、25個縣。
南京市轄11個市轄區、2個縣
玄武區孝陵衛街道 新街口街道 鼓樓區湖南路街道、華僑路街道(寧海路街道建鄴區(濱湖街道)白下區(洪武路街道)秦淮區(秦虹街道)
下關區(中山橋街道) 雨花台區(寧南街道)浦口區(珠江鎮) 棲霞區(堯化街道)江寧區(東山街道) 六合區(雄州鎮)
溧水縣(永陽鎮) 高淳縣(淳溪鎮)
無錫市轄6個市轄區,代管2個縣級市
崇安區 北塘區 南長區 錫山區(東亭鎮) 惠山區(堰橋街道)
濱湖區
江陰市(澄江街道)宜興市(宜城街道)
徐州市轄5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雲龍區 鼓樓區 九里區賈汪區(老礦街道)泉山區
邳州市(運河鎮) 新沂市(新安鎮)
銅山縣(銅山鎮) 睢寧縣(睢城鎮)沛縣(沛城鎮) 豐縣(鳳城鎮)
常州市轄5個市轄區,代管2個縣級市
鍾樓區 天寧區 戚墅堰區 新北區(河海街道)武進區(湖塘鎮)
金壇市(金城鎮) 溧陽市(溧城鎮)
蘇州市轄6個市轄區,代管5個縣級市
金閶區 滄浪區 平江區 虎丘區 吳中區(長橋街道)
相城區(元和街道)
常熟市(虞山鎮) 張家港市(楊舍鎮)太倉市(城廂鎮)崑山市(玉山鎮) 吳江市(松陵鎮)
南通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
崇川區 港閘區
如皋市(如城鎮) 通州市(金沙鎮)海門市(海門鎮) 啟東市(匯龍鎮)
海安縣(海安鎮) 如東縣(掘港鎮)
連雲港市轄3個市轄區、4個縣
新浦區 連雲區 海州區
東海縣(牛山鎮) 灌雲縣(伊山鎮)贛榆縣(青口鎮)灌南縣(新安鎮)
淮安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
清河區 清浦區 楚州區(淮城鎮) 淮陰區(王營鎮)
漣水縣(漣城鎮) 洪澤縣(高良澗鎮)金湖縣(黎城鎮)盱眙縣(盱城鎮)
鹽城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亭湖區 鹽都區(潘黃鎮)
東台市(東台鎮) 大豐市(大中鎮)
建湖縣(建湖鎮) 響水縣(響水鎮)阜寧縣(阜城鎮) 射陽縣(合德鎮) 濱海縣(東坎鎮)
揚州市轄3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維揚區 廣陵區 邗江區
高郵市(高郵鎮) 江都市(仙女鎮) 儀征市(真州鎮)
寶應縣(安宜鎮)
鎮江市轄3個市轄區,代管3個縣級市
京口區 潤州區 丹徒區(谷陽鎮)
丹陽市(雲陽鎮) 揚中市(三茅鎮) 句容市
泰州市轄2個市轄區,代管4個縣級市
海陵區 高港區(口岸街道)
泰興市(泰興鎮) 姜堰市(姜堰鎮)靖江市(靖城鎮)興化市(昭陽鎮)
宿遷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
宿城區 宿豫區(順河鎮)
沭陽縣(沭城鎮) 泗陽縣(眾興鎮)泗洪縣(青陽鎮)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