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怎麼調查

地質怎麼調查

發布時間: 2021-01-22 18:18:12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到底怎麼樣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於2002年7月日正式成立。加掛「全國地質資料館」的牌子。負責管理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和國土資源部十三陵培訓中心。

發展研究中心隸屬於國土資源部,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正局級直屬事業單位,承擔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方向、發展戰略、境外地質工作規劃和部署研究,負責全國地質資料接收、保管和服務,承擔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工作。接受上級委託,對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等有關重大專項進行技術支撐。

發展研究中心現有職工205人,其中正高級職稱50人,副高級職稱47人;博士45人,碩士68人;離退休職工100人。現設處室25個(不含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和國土資源部十三陵培訓中心),其中綜合管理處室5個,業務處室17個,其他處室3個。

發展研究中心參與了《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全國地質勘查規劃》、《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等重要文件的研究
起草工作。為地質調查工作部署提供支撐工作,為部、局機關提供了大量情報資料。編輯《中國地質》和《地質通報》,為地勘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交流平台。建
設了全球礦產資源信息系統資料庫,為地質工作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務。研發了數字地質調查系統、國家地質空間數據網格服務系統、多元地學空間數據管理與分析系
統等;先後牽頭完成了1:2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等數十個不同比例尺、不同主題的資料庫建設工作;牽頭完成一批地質信息化標準的編制;建設並維護地調局的
網路系統和網站,對地質調查信息化起到了引領和推動作用。承擔地質資料接收與保管工作,努力實施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工作。支撐完成的全國礦業權實地核
查、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獲國土資源部通報表揚;為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等專項提供卓有成效的業務支撐。

發展研究中心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24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18項;獲國家發明專利6項。2002年~2008年連續7年獲得「中央國家機關文
明單位」,2009年獲「2008年度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標兵」榮譽稱號。2004年建成部「合格職工之家」,2006年成功創建部「先進職工之家」。
2005年至今連續7年獲得「首都文明單位」榮譽稱號,2010~2011年繼續保持「首都文明單位」和「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標兵」稱號。

❷ 勘察中工程地質調查怎麼寫

按《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設計預算編制暫行辦法》的要求編寫。
第九章
保證措施
按地調局質量監督部門的要求填寫。
呵呵,很容易搜到

❸ 怎樣對一個地方進行地質調查

我們剛剛跑完一個川東北的露頭,華鎣山主要也是碳酸鹽岩,希望能幫到你。

碳酸鹽岩野外研究一般應收集如下資料:
1.岩層的組成;2岩層的厚度;3岩層的顏色;4岩層的上下接觸關系;5岩石的顆粒成分,大小,分布,含量,形狀,排列方向,顆粒的填集方式;6基質的成分,分布,含量;7膠結物的類型,含量,分布; 8沉積構造的類型,產狀;9層面構造;10生物化石的類型,含量;11與古水流有關的資料(交錯層理,底痕,由方向的化石,礫石,顆粒等) 12與古氣候有關的標志物(古土壤,鈣質紅土,燧石);13藻疊層石(是碳酸鹽岩重要的生物沉積構造)14採集樣品(岩性,沉積構造,生物化石,物性等方面);15拍照素描;

另外還針對鄂爾多斯碳酸鹽岩增加了以下幾點觀察內容:

1古岩溶現象碳酸鹽岩剖面觀察
研究古岩溶特點,分析控制古岩溶發育的主要因素,探討古岩溶與儲層發育之間的關系。

2岩溶典型地貌(喀斯特地形)的觀察
碳酸鹽岩可溶蝕地層暴露區的大小和地形特徵影響水文系統的類型。出露區的范圍越大,能夠匯集的地下水量規模越大。在更大的系統中,淡水流量和地下水的流動由諸如裂縫、裂隙、洞穴的通道所支配。

3岩溶相關的洞穴系統的觀察
由具溶蝕性的地下流體溶解基岩而形成的裂隙,大小從幾毫米到足以供人進入的數百公里的通道系統。

4古溶洞充填物的觀察
河流搬運而至的碎屑有機沉積物,動植物化石等
最後通過地質條件、古氣候條件等的類比分析,建立不同類型的碳酸鹽岩儲層地質原模型。

另外,現在多雨,出外一定要注意安全!

❹ 中國地質調查局怎麼樣

簡介:中國地質調查局是根據國家國土資源調查規劃,負責統一部署版和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權、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地質基礎信息資料,並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的自然資源部直屬的副部級事業單位。 中國地質調查局是地質調查、科學研究和信息服務機構,是擁有專業化地質調查隊伍的事業實體,是國家地質基礎信息資料等公益性產品的生產者和提供者,是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的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者,通過地質調查、地學科技創新和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為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注冊資本:194萬人民幣

❺ 工程地質調查怎麼弄

地質類型的調查問卷 如果你要做線上調查 介紹個免費的調查平台 網題你可以去搜下!

❻ 地質調查局工作怎麼樣

中國地質調查局,是全國地質行業福利待遇最好的單位,即使不在總局,在下屬的6個調查中心,工資也非常高,而且不管地質行業多不景氣,這幾個地方都沒有後顧之憂,福利待遇只會越來越好。

❼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怎麼樣

簡介:中國地抄質大學(武漢)地襲質調查研究院(以下簡稱地調院)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直屬二級單位,全面負責管理中國地質調查局及其各大區項目辦委託(或招標)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組織實施的和參加實施的中國地質調查局及其各大區項目辦委託(或招標)其他地調項目實施單位的地質調查項目(以下簡稱地調項目)。為了適應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的需要,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實施單位資質要求暫行規定》精神,經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決定,成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地大發[2000]21號)。自2000年5月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調院正式以學校下設的直屬二級事業單位開始運作。中地大(漢)發[2000]21號、地大發[2004]023號、人字[2000]25號文和人字[2001]18號文分別聘任了地調院相關管理人員。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❽ 陝西省地質調查中心怎麼樣

簡介:陝西地來質調查中心成立自於1997年,原名陝西地質調查院,1999年屬地化後更名為陝西省地質調查院。主要從事區域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 現有職工人員299人,其中地質工程技術幹部249人,占職工總數的83.28%。其中教授級高級職稱18人、高級職稱94人、中級職稱110人,中級以下職稱27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170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7人。

❾ 地質調查報告怎麼寫

第一章 前言
1、項目來源
2、任務目標
第二章 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概況
2、國內研究現狀
3、項目組研究基礎
方法研究項目應說明項目組已有成果及其先進性;
儀器設備研製項目應說明現有儀器設備的性能、技術指標;
4、實驗區概況
方法儀器的試驗、示範區項目應說明所選區域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概況及特徵,岩礦石物性等。 第三章 研究內容
1、研究內容
方法研究項目應先說明方法原理再闡述具體內容。
2、關鍵技術與技術創新
3、主要技術指標
方法研究項目應先說明所研究方法與原有方法相比較優越性體現在何處(盡量使用量化指標)及軟體功能;
儀器設備研製和方法儀器的試驗、示範區項目應列明具體的技術指標或技術要求;
4、主要實物工作量
試驗、示範區項目應說明方法儀器種類、測區面積、比例尺、剖面長度、測點數、採集樣品數、測試樣品數等。
第四章 技術路線
1、研究方案
2、試驗方法
3、工作(工藝)流程圖
第五章 預期成果
1、成果內容
擬提交報告、圖件、數據、實物、軟體的名稱及數量。
2、提交時間
第六章 人員組成
1、項目負責人姓名、年齡、技術職稱、所學專業、已取得主要成果(重點是與所承擔項目相關的成果)
項目成員姓名、年齡、技術職稱、所學專業、項目中分工
2、協作單位分工及協作關系
第七章 計劃進度
說明項目的起止時間,階段任務(或子課題)的起止時間。
第八章 經費預算
按《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設計預算編制暫行辦法》的要求編寫。
第九章 保證措施
按地調局質量監督部門的要求填寫。

❿ 旅遊地質調查面積怎麼確定

1.自然地理概況 林甸縣位於黑龍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隸屬於黑龍江省大慶市。距省城哈爾濱市275千米,015國道貫穿全境,是通往滿洲里、黑河、綏芬河及俄羅斯的交通要道。全縣幅員面積3746平方千米,轄2鎮6鄉,6個農林牧葦場,總人口25.8萬人。境內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耕地190萬畝,草原150萬畝,水域面積32萬畝,葦塘面積48萬畝,濕地315萬畝,林甸縣氣候屬大陸性季風性氣候,四季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2.4℃,年平均降水量412毫米,無霜期129天。另外,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有部分地區位於林甸縣。 2.林甸縣地熱資源概況 林甸地區從地質結構上看,位於松遼盆地北部,大慶長垣喇嘛甸子構造以北,烏裕爾河凹陷之南。該區1960~1990年,大慶石油管理局經過30年的油氣勘探,區內共打油氣勘探井13眼,經測試除個別井有微量天然氣顯示外,其餘均以產水為主,而且水溫較高,能夠自噴。1997年由大慶市地熱辦組織科研部門對林甸縣地熱資源特徵進行了評價研究,並且經國內地熱專家評審鑒定後一致認為:林甸地熱田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特大型中低溫地熱田。經詳細研究,證明了林甸地區聚集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靜態儲量1810億立方米。其特點:一是儲量大。林甸地熱田位於松遼盆地北部,自中生代以來,松遼盆地由於多次構造運動斷裂發育,形成廣厚砂岩分布區,巨厚的砂層,良好的孔滲性,使林甸縣幅員面積內地下均有地熱,初步確定林甸縣地熱資源靜態儲量1810億立方米;二是中低溫。林甸縣地熱資源埋藏相對較淺,一般為900~2400米。從目前已開發的地熱井測試,井口溫度恆定在40~90℃之間;三是有補給。經研究認為,由於松遼盆地北部白堊系出露,屢受降水滲入,使林甸地熱田成為具有一定補給的地熱田;四是水質好。根據國家有關部門對林甸縣已開鑿的地熱井水質化驗鑒定,水中含有硅、鍶、鎳、鋰、鋅、硒、碘、錳、鐵、銅、硼等20多種微量元素,並且是含碘品位較高的碳酸鈉型礦泉水,具有極高的醫療保健價值;五是壓力大。從已開鑿的地熱井證實,井口壓力為0.4~0.5兆帕,壓力大,可常年自噴,單井日自溢水量在1500立方米以上。 [編輯本段]地熱資源管理 林甸縣地熱資源是黑龍江省繼煤、木、糧、油後發現的第五大資源。自1997年以來,始終把地熱作為發展經濟的支柱產業,圍繞創建「溫泉之鄉」,積極引進資金、項目、技術和人才,致力於地熱的勘探、開發和利用工作,使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帶動了全縣經濟發展。到2003年末,全縣已有地熱井21眼,其中新鑿地熱井8眼,油氣勘探井改造13眼。已開發利用的地熱井7眼(林4井、林深1井、林熱1井、林熱2井、林熱3井、林熱4井和李3井),應用於溫泉旅遊、地熱供暖、洗浴療養、礦泉水生產及種植養殖等領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林甸縣圍繞創建「溫泉之鄉」,促進了地熱資源的勘查、開發和利用,並且已經構築起了地熱經濟產業雛形,愈來愈展示出其巨大的發展潛力,對林甸縣旅遊業和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具備了「溫泉之鄉」命名條件。截止到2003年末,已完成了地熱普查、詳查、勘探等項工作;已進入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階段,實現地熱供暖30.5萬平方米,居民生活供熱水3610戶;開發溫泉旅遊度假村五處,其中:溫泉洗浴療養中心4處,室內溫泉游泳館1處。年可接納遊客50萬人次;完成一處地熱種植養殖基地建設;興建了年產10萬噸醫療保健型礦泉水廠。2003年全縣地熱開發項目實現總收入2.4億元。全年共接待遊客40萬人次,旅遊業實現總收入4,000萬元。與溫泉旅遊開發前1996年相比,分別增長了8倍和9.5倍。地熱資源的開發和溫泉旅遊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該縣第二三產業的發展,一批依託地熱資源開發的食品、飲料、醫葯飲品等項目相繼上馬投產,商、飲、服及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改善和擴大。據統計,2003年二三產業實現總收入4.2億元,佔全縣總產值的20.2%,比1996年增長了33.3%。目前,地熱開發和溫泉旅遊在地方經濟中已經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加快促進了林甸縣創建「溫泉之鄉」的步伐。 (一)創建「溫泉之鄉」,推動了地熱資源勘查進程 大慶市林甸地區是松遼盆地大規模勘探開發最早的地熱田。地熱田的發現始於1960年~1990年,經過大慶石油管理局三十年的油氣勘探,發現該區有地熱顯示。為了加快林甸地熱資源的勘查,改變勘查工作無人做「上游」的局面,1997年,由政府牽頭,出資開始進行地熱勘查工作。經過八年的努力,已經完成了林甸地熱田的勘查工作。2002年,圍繞創建「溫泉之鄉」,進一步加快了地熱資源勘查進程。目前,林甸地區地熱資源的勘查已經歷了普查、詳查、勘探、邊界區域調查等4個階段,走出了一條科學的勘探開發發展之路。 1.普查階段(1997~1998) 1997年大慶市成立地熱課題研究組,開始對大慶市林甸縣地區地熱資源進行普查工作,收集整理了13眼油氣勘探井的鑽井、地質錄井、試井、實驗室化驗分析資料,採集了3眼井的水樣,對15項水質指標進行了化驗分析,開展了測溫調查,重力詳查和其他地球物理探測工作,經過詳細研究,在等溫線圖上,圈出了林甸地區地熱異常區。1998年,在林甸縣城內開鑿了第一眼地熱勘探井——林熱1井,井深2718米。在1300—1680米井段,已揭露出水溫54℃,自溢水量1200立方米/日地熱水,在1700~2718米井段也發現賦存水溫60~70℃、水量700~800立方米/日的地熱水。完成了大慶市林甸地熱田地質普查階段,證實了林甸縣境內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 2.詳查階段(1999~2000) 地熱普查之後,在進一步開展地熱鑽探的同時,開展區域地質調查,加強了地球物理勘探。基本查明林甸地熱田地質構造,比較准確地劃定斷裂位置,圈定了地熱流體富集區;查明地熱田內地溫場空間變化,計算出熱儲溫度及地熱儲量;並對地熱流體的補給、運移條件作出了明確的解釋。在這個階段,共施工地熱勘探井2眼(林熱2井和林熱3井),總進尺4056米,根據對測井資料和測溫資料的分析研究,結合油氣勘探井分析資料,得出了林甸地熱田進入儲水砂層,地熱增溫率為3.5℃/100米,確定了林甸地熱田儲量、可采量,完成了林甸地熱田183平方千米的地熱詳查,2001年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批准地熱詳查報告。 3.勘探階段(2001~2002) 勘探階段是地熱田確立階段。在加快地熱鑽探,獲取詳實地質資料的同時,依託詳查工作成果,加強地質研究,查明了熱流體成因,補給途徑,計算出地熱田使用年限。林甸地熱田勘探經歷了兩個時期,一是淺層勘探(井深2000米以下)。期間共鑽地熱井6眼,井深1800~2050米,完成了林甸地熱田淺層勘探;二是深部勘探(2000~3000米)。2002年1月為了探明林甸地區地熱深部資源狀況,在縣城南部完成了一眼深部地熱勘探井,井深3000米。至此,林甸地熱田勘探工作結束。結論:林甸地熱田面積3746平方千米,地熱田有較充足的水源補給,2000米以淺中低溫(40~54℃)地熱水水量充足、水質優,較適合開發利用;深部地熱資源,水溫高(井底溫度101℃/3000米),水量小,開發利用成本較高,不易於開發。 4.邊界區域調查階段(2002—2003年) 邊界區域調查是確定地熱田面積的依據,在詳查階段,已經完成了林甸縣南部李3井和魚13井、北部林深1井和4井、東部魚1井等5眼油氣勘探井的研究工作,確定了林甸地熱田南、北、東三向邊界區域位置。為了確定地熱田西部邊界,2002年在林甸縣西部邊界邊緣(扎龍自然保護區緩沖區)開鑿了一眼邊界區域調查井——林熱7井,井深1850米,水溫52℃,日自溢水量60立方米,確定了地熱田西部邊界,完成了林甸地熱田邊界區域調查工作。 (二)創建「溫泉之鄉」,推動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模 1.溫泉旅遊不斷發展和壯大 圍繞創建「溫泉之鄉」,結合林甸縣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地理位置優越,地熱資源豐富。為了實現資源條件和地理位置的合理搭配,更好發揮資源優勢,本著認真規劃,強化管理的原則,實現資源開發利用「三個」轉變,即:由政府開發向社會化開發轉變,由分散、小規模開發向規模化開發轉變,由粗放型開發向特色型開發轉變。目前,林甸縣溫泉旅遊業已由1986年建成的黑龍江省軍隊離退休幹部療養院,發展成為以溫泉療養、溫泉保健、溫泉度假、溫泉觀光、溫泉游泳等為主的旅遊景區。先後建設了祥泉、陽光、郵政洗浴療養中心和天興溫泉游泳館(大廈)5個大型溫泉旅遊度假項目,形成了各具規模、各顯特色、互促發展的溫泉旅遊格局,顯示出林甸溫泉旅遊的規模效應。2003年,共接待中外遊客40萬人次,2003年實現旅遊總收入4000萬元。溫泉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不但使林甸經濟取得了較好收益,而且通過開發旅遊,提高了城市品位,使外界更加了解和認識了林甸;遊客、商賈紛紛到林甸旅遊、觀光、興辦實業,促進了經濟繁榮。1996年以來,吸引了液態奶、乾菜、大豆蛋白三個依託地熱資源的工業項目;2003年第三產業實現總產值2.9億元,是1996年的2倍,其中:全縣建築業實現總產值1.5億元,是1996年的6.2倍。 (1)黑龍江省軍隊離退休幹部療養院:該療養院是最早利用林4井,由黑龍江省民政廳於1986年興建的軍隊離退休幹部療養院,已由初始的佔地3萬平方米,投資1500萬元,年接納遊客不足5萬人的小規模療養院,擴大到目前佔地15萬平方米,累計投資8000萬元,年可接納遊客15萬人次的大型綜合性療養院。目前該療養院已建成了環境優美、功能齊全,集飲療、洗療、健身、娛樂、會議、住宿於一體的旅遊度假景區。2003年共接待遊客11萬人次,全年實現總收入1300萬元。 (2)溫泉療養洗浴中心項目:林熱1井地熱水水質具有醫療、保健、祛病之功效,對風濕、類風濕、痛風、神經衰弱、皮膚病有顯著療效。1999年,在縣城內興建了以洗浴、療養、餐飲、娛樂、住宿於一體的三個溫泉綜合服務項目——祥泉洗浴中心、陽光洗浴廣場和郵政職工培訓中心;項目中設有桑拿浴、沖浪浴、豪華浴、療養室及高中低檔客房和餐飲服務部。經營幾年來,規模和檔次逐步擴大,接待遊客能力已達5萬人以上,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3)天興大廈:林甸縣天興大廈是一家集餐飲、溫泉洗浴、游泳館、客房、會議、療養、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溫泉度假場所,是東北三省最大的室內溫泉游泳館,大廈利用天然溫泉,開展旅遊特色服務。天興大廈一期工程佔地面積7萬平方米,主體工程總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主樓共六層。設有游泳館,泳池長50米,寬25米,深水區2.7米,淺水區0.7米,面積為1250平方米,是東北三省最大的室內溫泉游泳館。在一層和二層還分別設有豪華溫泉男女洗浴。設有桑拿、鹽浴、蒸汽和按摩等服務項目。並且設有面積為670平方米的休息大廳和演播大廳。大廈設有面積為320平方米的餐廳,內設豪華包房,可容納500人就餐。大廈客房部設有各式客房,可入住150人。大廈六層設有面積為240平方米可容納200人的會議室。溫泉旅遊的發展和壯大,有力地促進了「溫泉之鄉」的建設步伐。 2.新型能源利用規模逐步擴大 為了搞好林甸縣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圍繞「溫泉之鄉」建設,充分利用清潔能源,借鑒外地經驗,結合林甸實際。1999年經過與天津大學和天津甘泉集團公司共同合作,利用林熱1井,由天津大學設計利用地熱,採用「鈦板間接換熱」技術,成功地進行了地熱採暖試驗,首批供暖面積4萬平方米,在室外溫度-28℃時,室內溫度能達到18~21℃。完全可滿足供暖標准,並且降低了大氣污染。2000年9月,在林熱1井採暖試驗的成功基礎上,依靠科技,應用低溫輻射供暖技術進行地熱供暖,繼續擴大地熱採暖面積,利用林熱1井、林熱3井和林熱4井進行城市集中供暖。到2003年末,全縣已實現地熱供暖30.5萬平方米,占林甸縣城市集中供暖的51%。每年可節約燃煤470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41噸,減少煙塵排放75噸,節約污染治理費220萬元。 3.生活用水普及千家萬戶 林甸縣地熱水中含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適合家庭生活用水。1999年利用林熱1井接通300戶居民生活用水,林甸縣地熱水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老百姓隨時可用上祛病健身的溫泉水。普通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可洗上溫泉浴,實現了家家擁有「華清池」的夢想。到目前,已接通居民生活用水3610多戶,年可實現收入150萬元。既方便了居民生活,同時也提高了人民生活質量。 4.農業種植應用已獲成功 1999年,在東北農業大學的指導下,利用地熱資源,開發建設了84棟地熱日光溫室,每棟佔地330平方米,在室外氣溫低於-27℃時,溫室內溫度可保持16℃,比普通溫室高10℃左右,保證了名優特菜的周年生產和亞熱帶植物品種的引進。目前已成功引進和種植了綠菜花,結球萵苣、美國西芹、食用仙人掌、蘆薈等名優特菜和食用菌、油桃、毛桃等反季節蔬果。結果:地熱日光溫室比普通溫室可提高產量3~4倍,同時,每棟年可節約燃煤4~6噸,生產安全期增加了3個月,既降低了成本,又消除了污染,保證了綠色食品的生產。地熱種植的成功,不但為地熱應用開辟了新領域,而且也為北方高寒地區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 5.特種水產養殖紮根北國 1999年,在林深1井建成了6個地熱溫流水養殖試驗池,進行熱帶魚養殖試驗。經過一年的攻關,利用地熱養殖松蒲鯉、日本錦鯉、白昌魚、羅非魚、武昌魚、地圖魚獲得成功。據監測,6種魚平均日增分別為3.2克、1.53克、3.5克、1.3克、3.0克、2.5克,比普通水養魚日增重高10%~20%。通過對所養魚類的20多種營養成分以及鈣和其他礦物質含量的化驗分析,其各項指標均高於普通水養殖魚類。2001年,在李3井實施了國家星火項目——寒地地熱在保護地農業產業中的應用。利用李3井地熱資源,開發建設了1000平方米地熱溫流水魚池,養殖的主要品種是埃及鬍子鯰魚,同時進行魚苗繁育試驗。經過兩年的養殖和試驗,目前,埃及鬍子鯰魚每年可養殖兩輪,實現了每立方米水體周年產量達到了100千克,並成功地完成了魚苗繁育。2003年實現收入220萬元。地熱養殖的成功,不僅實現了「南魚北養」,而且為林甸縣建成東北地區特種魚苗繁育基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6.地熱水溶氣得到了綜合開發利用 林甸縣靠近大慶油田的產油區,南部的地熱井水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氣。水溶氣不但給地熱直接開發利用帶來了難度,而且還會在開發利用過程中造成大氣污染。針對這一情況,2002年委託大慶石油學院,對林甸縣地熱水溶氣形成機理及儲量進行了研究評價,結果表明,南部李3井和林熱6井含有大量可燃性水溶氣,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具備開發利用價值。同年6月,在李3井實施了地熱水溶氣分離項目,將分離的水溶氣用於地熱再加溫,可使地熱水增溫10~20℃,既消除了污染,又提高了地熱水的開發利用價值。 7.礦泉水開發名譽全國 根據林甸縣地熱水對人體具有一定保健作用,可用於生產醫療保健型礦泉水的特點。2000年投資4000萬元在林深1井興建了年產10萬噸聖福爾礦泉水項目。投產後,產品得到了中國礦業協會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的認可和好評,被推薦為綠色飲品。現已在哈爾濱、大連、齊齊哈爾等市建立了30多處銷售網點。2003年實現產值2.1億元。目前,該項目擴建工程正在緊張進行,擬引進兩條義大利生產線,年產量達到30萬~50萬噸。同時正在研究開發富氟礦泉水,准備打入國內外低氟地區。2002年,按照《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標准》,經過與有關專家研究,決定利用現有地熱井,尋找飲用天然礦泉水水層,開發天然飲用礦泉水。2003年7月在林熱2井實施了礦泉水勘查項目,9月份項目實施完畢,在600~800米層段找到了符合飲用天然礦泉水水層,為下步大規模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8.替代產業方興未艾 黑龍江省是石油和煤炭生產大省,林甸縣隸屬於大慶市,目前在世界能源日趨緊張的今天,石油和煤炭作為夕陽產業,從事石油和煤炭開采和加工的企業都在積極尋找新的替代產業。地熱作為一種新型能源,經過林甸縣幾年來的開發和利用,不僅為林甸縣經濟發展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而且也為石油、煤炭生產和加工企業找到了一條新的替代產業,同時也為松遼盆地乃至三北地區(東北、華北、西北)的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起到示範作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