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用地質儀器有哪些
① 地質儀器是做什麼的
上海昌吉地質儀器有限公司主要研製和生產石油產品分析儀器、公路檢測儀器、實驗室儀器和地質儀器(包括工程勘探儀器)四大產品系列,目前共生產各類儀器設備200多種。
② 地質技術裝備的分類
地質技術裝備的種類繁多,分類的方法也多種多樣,主要有按專業分類、按用途分類、按工作原理分類、按工作空間分類以及按管理方式分類等。
一、按專業分類
1.地球物理勘探技術裝備
按工作空間分為航空、地面、海洋和地下(井中)物探儀器四大類;按技術方法又分為電法儀、磁法儀、重力儀、地震儀、放射性儀器以及地溫和岩石(礦物)物性測量儀器七大類。
2.地球化學勘探技術裝備
主要包括:取樣設備、樣品加工設備、專用分析儀器等。
3.遙感地質技術裝備
包括航天、航空和地面遙感設備,主要有:探測器(感測器)、成像系統、攝影測量系統以及圖像處理系統等。
4.探礦工程技術裝備
分鑽探和坑探設備兩類。
鑽探設備包括:地表岩心鑽機、坑道鑽機、水文水井鑽機、工程勘察鑽機、化探取樣鑽機、物探爆破孔鑽機以及鑽塔、泥漿泵、鑽具等輔助設備。
坑探設備包括:鑿岩機、鑿岩台車、裝運機和支護設備等。
5.實驗測試分析技術裝備
按用途分為:無機元素分析、有機元素分析.、同位素測定(地質測年)、岩礦鑒定、結構分析、微區分析、現場分析儀器,以及樣品加工、計量等輔助設備。
按工作原理可分為:原子光譜、分子光譜、質譜分析、色譜分析、極譜分析、電化學分析、放射性分析等幾類。
6.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裝備
按監測對象的不同分為:地下水(水質、水位)和地質災害(滑坡、地面沉降等)監測儀器。
二、按工作空間和用途分類
根據地質工作的空間位置,並考慮技術裝備的用途進行分類,共分8大類。
1.對地觀測技術裝備
包括:遙感地質和航空物探技術裝備。
2.地面探測技術裝備
包括:地面物探、化探、鑽探和坑探技術裝備。
3.海洋地質技術裝備
包括:海洋物探、化探和鑽探技術裝備,以及探測船、海洋定位和測深設備。
4.深部探測技術裝備
包括:寬頻地震儀、地下(井中)物探儀器、超深鑽設備等。
5.實驗測試技術裝備
包括:無機分析、有機分析、結構分析、同位素測定、岩礦鑒定等技術裝備。
6.地質環境技術裝備
包括:地下水環境(水質、水位)和地質災害(滑坡、地面沉降等)監測技術裝備。
7.地質信息技術裝備
包括:野外數據採集與處理(掌上機、GPS、數碼相機等)、資料庫管理、信息化網路化系統建設技術裝備。
8.野外保障技術裝備
包括:通訊、運輸、安全、衛生、補給、救援等保障設備。
兩種分類方法的關系見表8-1。
表8-1 地質技術裝備兩種分類方法的關系
③ 地質儀器的鑒定與結構研究
在岩石礦物的鑒定與結構研究等方面,雙目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干涉顯微鏡等仍是快速初步鑒定,進行宏觀描述以至研究顯微構造的基本工具。由電視攝像機、微型計算機等組成的全自動圖像分析儀,是對岩礦薄片或光片圖像幾何要素進行定量測定的工具。它可以提供如沉積物的粒度、形態、基質和孔隙度等方面的數據,還可對岩石的礦物組成作模式分析,以及研究衛星圖片等。
X射線衍射儀是礦物晶體結構研究的主要儀器,能快速有效地鑒定礦物,或者為研究礦物形成的歷史,提供變形和輻射損傷等信息。利用電子衍射成像的透射電子顯微鏡,能夠對直徑20納米的微區進行形態、成分和結構等綜合研究,解析度達0.1納米。另外,透視電子顯微鏡的應用,使對礦物晶體缺陷及其地質力學和地質構造意義的研究又深入了一步。
地質儀器 掃描電子顯微鏡景深大,能獲得三維圖像,二次電子圖像解析度小於10納米,能用來對樣品的形貌、成分、結晶學及其他性質進行觀察和分析。樣品不需專門制備,原始狀況不會受到破壞。電子探針顯微分析儀與掃描電子顯微鏡類似,但樣品需製成薄片或光片,解析度為1微米。主要用途是對礦物作定量化學分析,研究化學組成和微量元素含量的變化,對光片或薄片中的細小礦物作定位或就地鑒定,檢出限約為100ppm。離子探針分析儀能提供無機地質樣品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成分數據,檢出限約為1ppm。激光探針能給出無機和有機地質樣品和同位素組成信息,檢出限為1~10ppm。原子探針能對樣品中原子序數大於4的元素(用光譜)作不破壞樣品的微量元素成分分析,檢出限1~100ppm。同步加速器輻射分析,能補充質子探針不及的輕元素成分分析,檢出限可低達幾百個ppb。拉曼探針則是利用拉曼光譜鑒定礦物,作結構分析。 以近代固體物理為基礎,通過研究礦物晶體的微觀結構和精細結構來研究岩石、礦物的形成、特徵物理性質的有核磁共振譜儀、電子順磁共振譜儀、晶體場光譜儀和穆斯堡爾譜儀等設備。
根據岩石礦物的物理性質進行鑒定的儀器有差熱分析儀和居里點測試儀等。前者根據差熱反應曲線的峰谷點溫度鑒定礦物,後者用於測試鐵磁性礦物。為適應野外作業或小型實驗室的需要,還出現了輕便儀器,包括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可攜式發光礦物分析儀。此外,還有用於測定特定指示元素的測汞儀、測氡儀等,用於生物地球化學勘查的取樣器,收集空中微塵的航空微跡系統等。
②用於研究地球構造的儀器。隨著地質學和地質工作的發展,越來越多地涉及地球深部及掩蓋地區(包括海底),必須使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查的方法和儀器取得必要的地質信息,使用遙感技術取得地表構造的大片直觀影像和深部資料。
地球物理勘探儀器包括地震勘探儀器、磁法勘探儀器、重力勘探儀器、電法勘探儀器、核法勘探儀器、測井儀及物性研究等方面的儀器。 地震勘探儀器是記錄地面振動的儀器。根據地震勘探儀器記錄到的彈性波在地下的傳播特性,可探明地質構造,區分地層,推斷地球內部物理性質以及監測地震活動。地震勘探儀器分天然地震儀和人工地震儀兩類。天然地震儀主要用於地震監測和地球物理研究。人工地震儀用於記錄人工爆炸或其他可控震源激發的震波,在地震勘探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領域使用,以獲得包括岩石類型等在內的區域和局部構造的詳細資料。按照不同用途分為石油勘探地震儀、工程淺層地震儀,以及用在地震工程中的強震儀等。
磁法勘探儀器是測量磁場強度和磁性參數的儀器。根據磁測數據,可以劃分岩性,發現和追蹤斷裂構造,研究基底構造,居里點深度界面以上磁性變化及其結構形態等。
重力勘探儀器是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儀器。它以地下岩(礦)石密度差為依據,提供大地測量、地球物理及地質勘探和空間技術所需的重力資料。
④ 中國地質儀器生產廠家 國內有那幾家生產優質的地質探測儀器
重慶地質儀器廠
⑤ 地質儀器的方法
勘探地球物理測井儀器是運用物理學原理和方法,沿鑽孔(鑽井)剖面測量岩石的物版性參數的儀器。權按所利用的岩石物理性質不同,分為電法測井儀器、磁法測井儀器、聲波測井儀器、放射性測井儀器、熱測井儀器和重力測井儀器等。根據所測各種地質參數,可劃分鑽井剖面的岩性,評價(油)氣、水層,發現礦藏,確定礦層含量、品位,研究地質構造、沉積環境以及檢查井下技術狀況等。
③用於研究地球演變過程或地質事件年齡的儀器。根據放射性同位素衰變原理而建立的同位素地質年代測定法,以及通過測定穩定同位素的比例來確定岩石或礦石中某些成分的來源的方法。所使用的儀器有各種超高真空、高精度的質譜儀和離子探針,以及制備樣品所需設備。用於地質年齡測定的還有裂變徑跡法和熱釋光劑量法所用的儀器,包括顯微鏡、自動圖像儀、熱釋光劑量儀等。
地質儀器
⑥ 地質儀器的分類
地質儀器
按照地質學的研究內容,地質儀器大體上可分為以下3類:①用於研究地球回組成物質的儀器。在樣品化學答特徵(成分與分配等)研究方面,除常規的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所用設備外,常用實驗室精密儀器有各種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熒光光譜儀等。這類儀器能測定60~70種微、痕量元素,檢出限可達到ppb級。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是硅酸鹽全分析、化探樣品中多元素分析和難溶元素分析的重要儀器,檢出限一般為ppm級。電感偶合等離子體光量計的分析質量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相當,但能同時測定包括15個稀土元素在內的30~60種元素,動態范圍可達4~6個數量級。採用中子活化法的多道γ能譜儀,檢出限低達10-9~10-10米,在痕量和超量元素分析中具有優勢。測定陰離子、酸根、官能團的離子色譜儀,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和紅外光譜儀等也都用於地球物質成分的分析。
⑦ 地質勘測儀器有哪些市面上銷售的又有多少種
地質普查的設備儀器有羅盤,地質錘,放大鏡,GPS,手持野外礦石元素分析儀,地質取樣設備等等
化探儀器,鑽探儀器,物探儀器,遙感測量儀器,辦公設備等等
⑧ 地質儀器的原理
電法勘探儀器是利用自然電場、大地電磁場或人工電流場,測量地殼中岩石、版礦石的電磁學性質權的時間域或者頻率域響應的儀器。測取頻域特性的有各種電阻率儀、頻率測深儀等。時間域儀器測取大地的自由響應特性,各種瞬變電磁儀以此為依據。地質雷達及無線電波透視儀也可用來研究地質情況;地電化學探測儀是將電法與化探相結合的儀器。
核法勘探儀器是測量地殼內放射性元素輻射的或通過人工激發由非放射性元素輻射的射線的儀器。可以用來查找放射性礦床及其共生的金屬礦床,尋找油氣圈閉構造、基岩裂隙水,以及地質填圖,在工程中探查隱伏斷裂等。常用儀器有α和γ輻射儀、能譜儀、射氣儀、X 射線熒光分析儀、熱釋光劑量儀、徑跡掃描儀以及室內樣品分析用的各種放射性測量儀器(見核法勘探儀器)。
鑽探機是在掩蓋地區(包括水下)為取得實物,必須使用鑽機,鑽機按深度、鑽孔口徑、鑽進方法、沖洗液種類等劃分有多種類型。
⑨ 地質儀器的感測器
感測器有:
①能以攝影方式同步取得同一目標物反射多波段信息的多光譜照相機
②採取掃描方式獲取目標物本身發射中遠紅外信息的紅外掃描儀
③用掃描方式同步取得同一目標物反射或發射多波段信息的多光譜掃描儀
④通過掃描取得目標物本身發射微波信息的微波掃描儀
⑤通過掃描取得目標物散射雷達脈沖回波信息的微波雷達等。運載工具有:遙感汽車和遙感高塔等,屬地面遙感運載工具;飛機和氣球,屬航空運載工具;資源火箭、衛星、宇宙飛船和太空梭,屬航天運載工具,主要是使用飛機和衛星作為運載工具。第二個系統是遙感信息接收和預處理系統,即地面系統,包括遙感信息的接收、記錄、預處理和貯存用的儀器裝備。第三個系統是遙感資料的分析解釋系統。
地質儀器
遙感技術發展很快。衛星類型將向高質量、長壽命、能往返和專業化發展;世界各國將各自建立多功能、綜合性的地面接收系統,遙感信息的獲取、傳送和接收技術將更加實時和快速;專業化的衛星(如陸地衛星-D)的發射將能提供更豐富的地質信息。可以說,離開地質儀器就沒有地質科學的深入發展。例如,顯微鏡在地質學中的應用結束了歷史上關於岩石成因的水成說與火成說之爭。又如根據下地殼地震波速特徵,地質學家們曾長期認為,地殼岩石相當於輝長石,然而高溫高壓實驗表明,穩定的岩石應更接近於榴輝岩和石榴子石變粒岩。地質科學與地質儀器的發展常常是相輔相成的。例如,30年代晶體化學在地學中的應用,使分析測試儀器進入地學儀器的行列。電子顯微鏡、電子探針等高精度儀器的出現,使微礦物學、微觀結構及微區分析技術迅速發展,成為地質學新的分支學科。地質儀器正朝著多功能、多參數、多信息、具有綜合處理功能的智能化系統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