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什麼是水文地質條件

什麼是水文地質條件

發布時間: 2021-01-22 11:58:55

『壹』 水文地質條件的介紹

通常把與地下水有關的問題稱為水文地質問題,把與地下水有關的地質條件回稱為水文地質答條件。水文地質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種變化和運動的現象。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學。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地下水資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採的不利影響及其防治等。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生產建設的需要,水文地質學又分為區域水文地質學、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球化學、供水水文地質學、礦床水文地質學、土壤改良水文地質學等分支學科。近年來,水文地質學與地熱、地震、環境地質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滲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領域。

『貳』 水文地質條件一般是指:

A
答案解析:
[試題解抄析]
水文地質條件一般是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層的厚度、光滑度、硬度、水溫及水的流動狀態等條件。地下水常常作為城市用水的水源,特別是在遠離江河湖泊或地面水水量不足而水質有不符合衛生要求的城市,調查並探明地下水資源尤為重要。地下水的流向對城市布局有影響,而且地下水的開采對城市的防汛與排水,以及地面建築及各項管網工程都有著重大影響。地面水體的情況,屬於水文條件的評價內容,對城市的生態環境,土地利用,城市布局及建設投資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之前,需要對水體的流量,流速、水位,水質等進行調查分析,隨時掌握水情動態,研究規劃對策。

『叄』 水文地質條件一般是指什麼

通常把與地下水來有關的問源題稱為水文地質問題,把與地下水有關的地質條件稱為水文地質條件。
水文地質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種變化和運動的現象。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學。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地下水資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採的不利影響及其防治等。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生產建設的需要,水文地質學又分為區域水文地質學、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球化學、供水水文地質學、礦床水文地質學、土壤改良水文地質學等分支學科。近年來,水文地質學與地熱、地震、環境地質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滲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領域。

『肆』 水文地質條件的分類

水文來學開始主要研究陸地表面的河自流、湖泊、沼澤、冰川等,以後逐漸擴展到地下水、土壤水、大氣水和海洋水。
① 傳統水文學按研究的水體來進行劃分:河流水文學、湖泊水文學、沼澤水文學、冰川水文學、海洋水文學、地下水水文學(水文地質學)、土壤水文學、大氣水文學等。
② 由水文學採用的實驗方法,派生出三個分支學科:水文測驗學、水文調查、水文實驗。
③ 由水文研究內容分為:水文學原理、水文預報、水文分析與計算、水文地理學、河流動力學等。
④ 作為應用科學,水文學分為:工程水文學、農業水文學、土壤水文學、森林水文學、城市水文學等。
⑤ 隨新科學、新技術的發展和引進,出現新分支:隨機水文學、模糊水文學、灰色系統水文學、遙感水文學、同位素水文學等。

『伍』 什麼是水文地質

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運動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地下水資源評價、開發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採的不利影響及其防治等問題的科學。

『陸』 水文地質條件一般是指()

B
答案解析:
水文地質條件一般是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包含水層的厚度、礦化度、硬度、水溫及水的流動狀態等條件。

『柒』 水文地質條件分析

依據水文地質的調查分析,主要分析是否有井泉露頭,水位、補給的源頭是內什麼?含水層的厚容度和岩性?區域水文地質的特徵如何?地質資料的分析注意地層岩性的特點和導水性、滲透性、保溫性、熱導率等指標,基本判斷該區斷裂的分布和走向,可能賦存地下水的地質條件和特徵。

『捌』 水文條件與水文地質條件的區別

水文條件
水體的水位、水量、流速、水質及流向的變化;降水量、蒸發量及歷史水情;河流的寬度、深度、河床結構等等。
地質:泛指地球的性質和特徵。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發育歷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層分異、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岩石性質、礦物成分、岩層和岩體的產出狀態、接觸關系,地球的構造發育史、生物進化史、氣候變遷史,以及礦產資源的賦存狀況和分布規律等。並且有不同地質的年代表。

水文地質條件——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層的厚度、礦化度、硬度、水溫及水的流動狀態等條件。
地下水經常作為城市用水的水源,特別是在遠離江河湖泊或地面水水量不足,而水質又不符合衛生要求的城市,調查並探明地下水資源尤為重要。
分類:按成因與埋藏條件可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能作為城市水源)。
潛水:地表滲水形成,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因此潛水水位及其水的流動狀態與地面的狀況有關,埋深也因各地的地面蒸發、地質構造(如隔水層距地面的深度)和地形等不同而相差懸殊。
承壓水:兩個隔水層之間的重力水,由於有隔水項板,承壓水受大氣降水的影響較小,也不易受地面污染,因此成為遠離江河城市主要水源。
地下漏斗:地下水的過量開采,會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漏斗」;
危害:使漏斗外圍的污染物質流向漏斗中心,使水質變壞;嚴重時造成水源枯竭並引起地面沉陷,形成碟形窪地,對城市的防汛與排水均不利,也會對地面建築及各項管網工程造成破壞。
地下水的流向對城市布局也有影響,如:對地下水有污染的一些建設項目不應布置在地下水的上遊方向,以盡量減少水體污染。

一般報告中不會單獨寫水文條件、地質條件,一般會將水文地質條件一起敘述。

『玖』 水文地質條件

1.含水層及其特徵

在礦區,地下水含水層系統包括侏羅-三疊系阿加德茲群砂岩含水層系統和二疊系伊澤固安達組長石砂岩含水層系統。

圖8-9 研究區花崗岩的分布與鈾的來源示意圖

第一含水層系統侏羅-三疊系阿加德茲群砂岩層在阿澤里克穹窿中部缺失,主要分布在以穹窿斷裂構造帶為界的外部地區。在穹窿西翼、北翼和東翼,阿加德茲群砂岩層均出露地表,呈狹長帶狀,與大氣降水相連,在雨季有一定的降水補給。該含水層受穹窿和斷裂構造作用的影響,地下水在部分地段富存。在穹窿東翼,阿加德茲群砂岩與其頂部阿薩烏阿組砂岩出露地表,區域斷裂形成的次級斷裂和裂隙發育,成為導水和阻水構造,在其附近形成泉群。阿澤里克村附近的泉群就是在次級斷裂裂隙的導通下出露地表形成眾多湧泉。在穹窿北翼,IR礦床區,該含水層埋深達200m以上。在穹窿西翼和西北翼G礦床和T礦床分布區,含水層系統部分出露地表,沿岩層傾向逐漸變深,主礦體含水層系統埋深分別為60m和70m以下。在穹窿南翼,由於地層整體下沉,該含水層系統深埋於地下。受區域性地下水補給作用,在斷裂構造的阻隔作用下,南翼成為很好的含水層儲水地帶,地下水相對富集。

第二含水層系統為二疊系伊澤固安達組長石砂岩含水層。該含水層系統在穹窿核部為潛水含水層,在穹窿核部,因伊澤固安達組砂岩含水層隔水頂板被剝蝕,砂岩大面積出露地表,成為潛水含水層。Gueleli村東部和Teguida-In-Tessoum村附近出現的湧泉,即為該含水層地下水。而在礦區其他部位,該含水層系統均深埋於地下,為深層承壓含水層。在穹窿南部,該層地下水含水層系統埋深在200m以下。

2.礦區水文地質特徵

在礦區,分布有T礦、G礦和IR礦3個礦床。這3個礦床含鈾礦層均為下白堊統阿薩烏阿組砂岩層,該岩層多為緻密粉砂岩和細砂岩,其透水性較弱,含水量較少。而其底部則為礦區的第一含水層阿加德茲群砂岩含水層,為承壓含水層,其承壓水頭高度較高,均接近地表,部分地段高出地表。

(1)T礦床水文地質

在T礦床,含水層岩性為細砂岩、(中)細粒砂岩、(中)粗粒砂岩,厚度在7.5~14.6m之間。在礦床范圍內隨著岩層走向其深度逐漸加深,厚度有所變化,岩性總體變化不大。從T礦床岩心取樣資料來看,該岩層斷裂裂隙不發育,而節理、層理發育,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岩石組成顆粒逐漸變粗,且膠結固化度降低,孔隙度增大,表明含水層越往底部滲透性越好,儲水能力越優良。

T礦床含水層頂板隔水層主要為白堊系泥岩、粉砂質泥岩,沿走向及傾向岩性變化不大。從整體上看(除穹隆頂部被剝蝕外)含水層隔水頂板厚度較大,膠結固化程度較高,隔水性較好。而含水層隔水底板也為泥岩和粉砂質泥岩,膠結較緻密。

T礦床含礦層地下水為承壓水。根據T礦床內水文孔SHW-T2資料,T礦床頂板地下埋深為68.93m,地下水承壓水位為地面以下11.7m。

T礦床地下水為弱鹼性微鹹水,pH值為8.8,水溫23.9℃,無色透明,總礦化度為2.27g/L,總硬度為78.4mg/L,屬軟水。按地下水離子成分含量,其水質類型為Cl-HCO3-Na型,即氯重碳酸鈉型水;按成因類型分類,其地下水類型為NaHCO3型,為蘇打化區地下水,表明為陸相成因。

(2)G礦床水文地質

G礦床位於背斜構造西翼,區域性阿澤里克斷裂構造西端的尾部。由於受東西向區塊的擠壓,斷裂構造末端變異、錯斷,斷距達750m,次級構造發育且無序,呈網格狀展布。由於礦床含水層地下水為區域性補給,這些構造無疑加大了地下水的水力聯系,含水層厚度加厚為13.5~23.1m。

G礦床含礦層阿薩烏阿組砂岩含水層因受構造作用,從地表出露處沿岩層傾向逐步埋深於地下深部。其隔水頂板與區域地質條件相同,為白堊系伊臘澤爾組泥岩和粉砂質泥岩,是良好的隔水層頂板;其底部因與礦區第一含水層侏羅-三疊系阿加德茲群砂岩含水層連通,涌水量較大,受次級構造影響,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復雜。

G礦床第一含水層地下水為承壓水。根據SHW-G2水文孔資料,其頂板埋深為59.50m,承壓水位高度溢出地表,為承壓自流。地下水為弱鹼性鹹水,無色透明,pH值為8.6,水溫28℃,礦化度為6.57g/L,總硬度為40.24mg/L,屬極軟水。按地下水離子成分含量,其水質類型為Cl-Na型,即氯化鈉型水;按成因類型分類,其地下水類型為NaHCO3型,為蘇打化區地下水,表明為陸相成因。

(3)IR礦床水文地質

在IR礦,含礦層分布於下白堊統下部阿薩烏阿組的砂岩中,其底部為侏羅-三疊系阿加德茲群砂岩第一含水層;頂部為白堊系伊臘澤爾組紅褐色泥岩,沿岩層傾向逐漸加深,至主礦床頂板埋深在190多米,是良好的隔水頂板。在近地表的第四系鬆散堆積層中,孔隙度較大,但是其上部多為隔水較好的黏土層,含水量極少。

IR礦分為兩個含水層:其一為第四系洪積含水層,其補給來源於大氣降水,地下水位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雨季地下涌水量增加,枯水期地下涌水量減少;其二為阿薩烏阿組砂岩弱含水層,從不同水文孔承壓水頭高度不同情況來看,其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來自底部侏羅-三疊系阿加德茲群砂岩組第一含水層越流補給和區域性地下水補給。

含水層岩性主要為細砂岩、(中)細粒砂岩和(中)粗粒砂岩。在礦床范圍內只在深度和厚度上有所變化,岩性變化不大。從岩心地質編錄資料來看,斷裂構造不甚發育,節理、層理發育,充填物多為鈣質,含水層厚8~16m,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岩石顆粒逐漸變粗,且自上而下膠結固化度降低,空隙度加大。

頂底板隔水層岩性主要為灰色泥岩、灰褐色粉砂質泥岩,硅質膠結,沿走向及傾向上岩性變化不大,從整體上看頂板厚3~5m,大於底板厚度,膠結固化程度高,底板次之。

IR礦床地下水為弱鹼性鹹水,無色透明,pH值為8.4,水溫23.60℃,礦化度為9.06g/L,總硬度為78.4mg/L,屬軟水。按地下水離子成分含量,其水質類型為Cl-Na型,即氯化鈉型水;按成因類型分類,其地下水類型為NaHCO3型,為蘇打化區地下水。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